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用手電筒的光線模擬太陽光照,演示地球運動及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完成下面小題。
1. 按圖中所示方向轉動地球儀,可以演示( )
①地球的自轉 ②地球的公轉 ③晝夜長短的變化 ④晝夜更替現(xiàn)象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 圖中四地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我們身邊的很多現(xiàn)象都與地球運動有關。上海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樹影的變化進行了觀察,并繪制了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 以下是同學們對一天中樹影變化與太陽照射的描述。其中與事實相符的是( )
A. 樹影先變長后變短B. 正午時刻樹影在正南
C. 按時間先后對樹影排序是a、b、cD. 按時間先后對太陽排序是①②③
4. 同學們發(fā)現(xiàn),某時段正午樹影一天比一天短。此時段地球位于公轉示意圖中的( )
A. 甲—乙—丙之間B. 乙—丙—丁之間C. 丙—丁—甲之間D. 丁—甲—乙之間
5. 某日正午樹影在一年中最短。該日上海市最有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一年中( )
A. 白天的時間最短B. 日出時間最早
C. 室外人們的衣著最厚D. 正午時刻陽光照進室內(nèi)的面積最大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長的趨勢和速度的指標。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6. 圖中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7. 圖中人口數(shù)量最多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8. 玲玲發(fā)現(xiàn)北京市地圖中標明了清華大學的位置,在圖幅相同的中國地圖中卻沒有標明,這是因為北京市地圖比中國地圖( )
①比例尺更大②承載的信息更簡略③比例尺更?、艹休d的信息更詳細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某地理研學團隊前往我省東部沿海開展社會調(diào)查。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9. 等高線地形圖所示區(qū)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A. 平原、山地為主B. 平原、丘陵為主C. 盆地、高原為主D. 山地、丘陵為主
10. 為保障交通安全,在公路山脊彎道處常設置凸面鏡(如圖一),用以擴大司機視野。小兵拍攝凸面鏡照片的地點可能位于等高線地形圖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下列現(xiàn)象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之中的是( )
A. 島礁有時被淹沒而有時露出B. 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森林遺跡
C. 青藏高原上有許多珍稀動植物D. 杭州灣兩岸架起了跨海大橋
當?shù)貢r間2024年1月1日16時,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附近(37.5°N,137.2°E)連續(xù)發(fā)生多次地震,最強達7.6級。讀圖“六大板塊分布及日本位置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2.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頻發(fā)的國家之一,其原因是位于( )
A.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B.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C. 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D. 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13. 結合所學板塊知識可知( )
A. 地中海面積將不斷增大B. 紅海將會不斷縮小
C. 東非大裂谷將不斷縮小D. 喜馬拉雅山還會不斷上升
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的“干極”,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霧籠罩。當?shù)厝酥谱鞑鹅F網(wǎng),收集霧里的潮濕水汽,解決用水問題。讀阿塔卡馬沙漠位置示意圖和捕霧網(wǎng)圖,完成下面小題。
14. 阿塔卡馬沙漠( )
A. 東臨太平洋B. 全部位于中緯度C. 位于南美洲西海岸D. 北回歸線穿過其中部
15. 阿塔卡馬沙漠呈狹長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緯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海陸分布D. 人類活動
16. 阿塔卡馬沙漠地區(qū)的人民利用捕霧網(wǎng)( )
①改變當?shù)氐臍夂蛱卣?br>②收集霧氣帶來的水分,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
③改變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
④體現(xiàn)了人類因地制宜的智慧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
讀下面四地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描述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8. 丁地最可能( )
A. 亞馬孫平原B. 地中海沿岸C. 華北平原D. 南極地區(qū)
19. 下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據(jù)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緯度最高的是歐洲
③面積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③④⑤
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土耳其發(fā)生7. 8級和7. 5級地震,人員傷亡嚴重。下圖為土耳其及其周邊地區(qū)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0. 土耳其地跨( )
A. 歐洲和非洲B. 亞洲和非洲C. 亞洲和歐洲D. 歐洲和北美洲
21. 土耳其地震頻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板塊內(nèi)部,地殼活躍B. 位于板塊張裂地帶,地殼穩(wěn)定
C. 位于板塊碰撞地帶,地殼活躍D. 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穩(wěn)定
22. 同時符合北半球、發(fā)達國家這兩個條件的一組國家是( )
A 美國、法國、印度B. 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
C. 巴西、中國、日本D. 美國、德國、日本
23. 自1970年開始有衛(wèi)星記錄以來,地球兩極周圍的海冰存量大多處于長期下降狀態(tài)。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燃燒煤、石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 植樹造林,增強對二氧化碳的吸收
C. 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二氧化碳排放減少D. 氯和氟的化合物的排放,破壞臭氧層
開普敦市被稱為“南非明珠”,是南非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好望角半島北端的狹長地帶,西部瀕臨大西洋特布爾灣,南部插入印度洋,其寧靜美麗可與舊金山相媲美,被歐洲游客譽為“冬季避寒勝地”。讀開普敦市位置及其氣候資料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讀圖可知,開普敦的氣候類型最可能是( )
A. 熱帶草原氣候B. 地中海氣候C. 溫帶海洋性氣候D. 溫帶季風氣候
25. 開普敦是歐洲游客的“冬季避寒勝地”,是因為開普敦地處( )
A. 熱帶地區(qū),全年熱量充足B. 低緯度,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
C. 南半球,季節(jié)與歐洲相反D. 沿海地區(qū),冬季溫暖濕潤
二、解答題(50分)
26.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沿線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因此受益。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結合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1)圖中“一帶一路”參與國主要位于_______(南或北)半球和_______(東或西)半球。
(2)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古代中國長安(現(xiàn)西安),西安所處的溫度帶是_______(五帶)。
(3)“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依托鐵路實現(xiàn)了貨物從中國連云港直達荷蘭,完成“中歐聯(lián)運”,相比以往的海路運輸,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這條鐵路線等同于連接了_______洋和_______洋。
(4)海上絲綢之路途經(jīng)E處是_______運河,該運河的開通大大縮短了亞、歐之間的航海里程。
(5)由圖可以看出,“海上絲綢之路”將亞洲、C_______洲和歐洲三個大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6)“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促進了亞洲與歐洲、非洲的交流溝通,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稱為_______(“南南合作或南北對話)。在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經(jīng)濟合作中國對非洲國家有的吸引力的是_______。
①雄厚的資金 ②豐富的資源 ③先進的科技 ④廉價的勞動力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7.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A、B、C三地中,太陽一年直射兩次的是_________地(填字母)。一天中,B、C兩點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_。
(2)寫出A、B兩點的經(jīng)緯度:A_________,B_________。
(3)毛澤東詩曰:“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實際指的是地球的_________(地球運動方式)。“八萬里”指的是地球的_________周長。
(4)在圖中A,B、C三地中,位于東半球的是_________地,從低、中、高緯度看,C在_________緯度。
28. 下圖示意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地圖中的比例尺主要有三種方式表示,此圖比例尺的表示方式為______,用文字式表述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______千米。
(2)漢陽峰(1474米)與F地的相對高度是______米。從地形部位看,C處是______。
(3)圖示AB、DE處有一條河流發(fā)育,你認為該河流應在______(AB、DE)處。你的判斷理由是______。
(4)該區(qū)域修建有①、②兩條登山步道,其中較適合“夕陽紅”老年登山隊的一條登山線路是______,選擇理由是______。
29. 聚落是人們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它的形成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讀“古代四大文明發(fā)祥地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四大人類文明發(fā)祥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選填“資源”“河流”或“氣候”),甲地主要流行語言為___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
(2)結合地圖歸納古代四大文明發(fā)祥地中聚落形成和發(fā)展的共同有利條件:_________(回答1點)
(3)人類經(jīng)過了漫長的發(fā)展,形成了相應的社會歷史和文化現(xiàn)象,右圖所示是_________(宗教)風格的建筑,該宗教發(fā)源于_________(選填數(shù)字序號)半島,此半島現(xiàn)在人口比較_________(稠密/稀疏),主要為_________人種。
(4)四大人類文明發(fā)祥地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眾多世界遺產(chǎn),對這些世界遺產(chǎn)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是_________(多選)。
A. 加強研究,擴大宣傳教育B. 合理開發(fā),適度發(fā)展旅游業(yè)
C. 控制工業(yè)污染,嚴禁亂涂亂畫D. 在周圍修建現(xiàn)代化高層建筑
30. 探究內(nèi)容:等溫線圖的閱讀方法 探究資料 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1)觀察從低緯度向兩極等溫線的數(shù)值變化,氣溫變化規(guī)律是________,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
(2)自左向右觀察北半球20℃等溫線,在_______處有明顯彎曲,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
(3)等溫線閉合為高溫中心或低溫中心。判斷圖中甲處為_______中心,形成原因是_______。
(4)可以觀察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氣溫在_______以上,最冷的大洲是_______。
(5)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時,同學們做實驗進行驗證。如下圖所示,比較一天中沙子和水的溫度變化,主要是驗證_______因素對氣溫的影響。
31. 讀世界氣候分布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J地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重要緯線)附近。
(2)圖中G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氣候。
(3)圖中B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qū)的大陸________(填“東”或“西”)岸;
(4)圖中H地位于南極大陸,其氣候類型是寒帶氣候中的_______(填“冰原”或“苔原”)氣候,該氣候區(qū)終年_______。
(5)圖中A-H地區(qū)中,其氣溫變化曲線與降水量圖與下圖相符地區(qū)可能是_______,其氣候特征為_______。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下學期
地理學科第一次學情反饋測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用手電筒的光線模擬太陽光照,演示地球運動及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完成下面小題。
1. 按圖中所示方向轉動地球儀,可以演示( )
①地球的自轉 ②地球的公轉 ③晝夜長短的變化 ④晝夜更替現(xiàn)象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 圖中四地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 D 2. D
【解析】
【1題詳解】
地球的自轉是圍繞地軸自西向東旋轉,由圖可知,按圖中所示方向轉動地球儀,可以演示地球自轉,故①正確,②錯誤;晝長夜短的變化是地球公轉形成,故③錯誤;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晝(晝半球),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晝夜也就不斷更替,故①④正確,②③錯誤,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題詳解】
時間的差異是由于地球自轉,晝夜不停地更替,而且總是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也就出現(xiàn)了時間的差異。由圖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位于最東邊的是丁,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地球自轉造成晝夜更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以及時差;地球的公轉造成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中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以及五帶的劃分。
我們身邊的很多現(xiàn)象都與地球運動有關。上海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樹影的變化進行了觀察,并繪制了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 以下是同學們對一天中樹影變化與太陽照射的描述。其中與事實相符的是( )
A. 樹影先變長后變短B. 正午時刻樹影在正南
C. 按時間先后對樹影排序是a、b、cD. 按時間先后對太陽排序是①②③
4. 同學們發(fā)現(xiàn),某時段正午樹影一天比一天短。此時段地球位于公轉示意圖中的( )
A. 甲—乙—丙之間B. 乙—丙—丁之間C. 丙—丁—甲之間D. 丁—甲—乙之間
5. 某日正午樹影在一年中最短。該日上海市最有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一年中( )
A. 白天的時間最短B. 日出時間最早
C. 室外人們的衣著最厚D. 正午時刻陽光照進室內(nèi)的面積最大
【答案】3. D 4. D 5. B
【解析】
【分析】本題以樹影變化與太陽照射示意圖和地球公轉示意圖為材料,涉及政務太陽高度變化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思維的素養(yǎng)。
【3題詳解】
一天中,太陽高度先變大,后變小,所以樹影先變短,后變長,A錯誤;煙臺位于北溫帶,正午時刻樹影在正北,B錯誤;早晨太陽在東,樹影應在西,即按時間先后對樹影排序應當是cba,C錯誤;太陽東升西落,所以按時間先后順序是①②③,D正確,故選D。
【4題詳解】
正午樹影一天比一天短,說明正午太陽高度持續(xù)變大。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最低,夏至日最高,所以從代表冬至日的丁,經(jīng)過代表春分日的甲,到代表夏至日的乙,太陽高度持續(xù)變大,樹影持續(xù)變短,所以丁—甲—乙之間,D正確,ABC錯誤,故選D。
【5題詳解】
一年中正午樹影最短,說明太陽高度最高,此時是夏至日;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A錯誤;日出時間最早,日落最晚,B正確;此時為北半球夏季,室外人們衣著薄,C錯誤;由于太陽高度高,正午陽光照進室內(nèi)的面積最小,D錯誤。故選B。
【點睛】年中正午樹影最短,說明太陽高度最高,此時是夏至日;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日出時間最早,日落最晚。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最低,夏至日最高。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長的趨勢和速度的指標。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6. 圖中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7. 圖中人口數(shù)量最多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6. A 7. B
【解析】
【6題詳解】
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表示人口增長速度越快。由圖可知,圖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點是①點,故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是①,A正確。BCD錯誤,故選A。
【7題詳解】
當自然增長率為0時,是人口總量從增加到減少的轉折點。由圖可知,在②以前,人口一直是正增長,說明人口總數(shù)一直在增加,②以后,開始負增長,人口開始減少,故圖中人口總量最大的是②,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當自然增長率為0時,是人口總量從增加到減少的轉折點。
8. 玲玲發(fā)現(xiàn)北京市地圖中標明了清華大學的位置,在圖幅相同的中國地圖中卻沒有標明,這是因為北京市地圖比中國地圖( )
①比例尺更大②承載的信息更簡略③比例尺更小④承載的信息更詳細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詳解】圖幅相同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nèi)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廣越簡略。同樣圖幅大小,中國地圖和北京市地圖相比,北京市地圖比中國地圖比例尺更大,承載的信息更詳細,①④正確, ②③錯誤,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
某地理研學團隊前往我省東部沿海開展社會調(diào)查。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9. 等高線地形圖所示區(qū)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A. 平原、山地為主B. 平原、丘陵為主C. 盆地、高原為主D. 山地、丘陵為主
10. 為保障交通安全,在公路山脊彎道處常設置凸面鏡(如圖一),用以擴大司機視野。小兵拍攝凸面鏡照片的地點可能位于等高線地形圖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題詳解】
讀圖可知,圖中海拔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不大,屬于丘陵地形,還有面積廣大的平原地區(qū),因此等高線地形圖所示區(qū)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以平原、丘陵為主。故選B。
【10題詳解】
為保障交通安全,公路彎道處常設置凸面鏡,用以擴大司機視野。讀圖可知,③是公路的拐彎處,小濱拍攝凸面鏡照片的地點可能位于等高線地形圖中的③處。 故選C。
【點睛】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等高線,利用等高線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的地圖叫等高線地形圖。
11. 下列現(xiàn)象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之中的是( )
A. 島礁有時被淹沒而有時露出B. 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森林遺跡
C. 青藏高原上有許多珍稀動植物D. 杭州灣兩岸架起了跨海大橋
【答案】B
【解析】
【詳解】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森林遺跡說明臺灣海峽曾經(jīng)是陸地,后來由于地殼下陷成為現(xiàn)在的海洋,屬于海陸變遷現(xiàn)象,B正確;島礁有時被淹沒而有時露出、青藏高原上有許多珍稀動植物、杭州灣兩岸架起了跨海大橋不屬于海陸變遷現(xiàn)象,ACD錯誤。故選B。
當?shù)貢r間2024年1月1日16時,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附近(37.5°N,137.2°E)連續(xù)發(fā)生多次地震,最強達7.6級。讀圖“六大板塊分布及日本位置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2.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頻發(fā)的國家之一,其原因是位于( )
A.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B.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C. 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D. 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13. 結合所學板塊知識可知( )
A. 地中海面積將不斷增大B. 紅海將會不斷縮小
C. 東非大裂谷將不斷縮小D. 喜馬拉雅山還會不斷上升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題詳解】
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由圖可知,日本處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3題詳解】
由圖可知,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面積不斷縮?。患t海因位于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處,海洋面積在不斷擴大;東非大裂谷將不斷擴大,A、B、C錯誤;喜馬拉雅山脈的位置可知,其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的擠壓碰撞處,山脈在不斷升高,D正確。故選D。
【點睛】地質(zhì)學家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塊的名稱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運動方式有碰撞擠壓和張裂拉伸,在六大板塊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為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陸地,又包括海洋。
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的“干極”,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霧籠罩。當?shù)厝酥谱鞑鹅F網(wǎng),收集霧里的潮濕水汽,解決用水問題。讀阿塔卡馬沙漠位置示意圖和捕霧網(wǎng)圖,完成下面小題。
14. 阿塔卡馬沙漠( )
A. 東臨太平洋B. 全部位于中緯度C. 位于南美洲西海岸D. 北回歸線穿過其中部
15. 阿塔卡馬沙漠呈狹長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緯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海陸分布D. 人類活動
16. 阿塔卡馬沙漠地區(qū)的人民利用捕霧網(wǎng)( )
①改變當?shù)氐臍夂蛱卣?br>②收集霧氣帶來的水分,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
③改變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
④體現(xiàn)了人類因地制宜的智慧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
【答案】14. C 15. B 16. C
【解析】
【14題詳解】
由圖可知,阿塔卡馬沙漠西臨太平洋,A錯誤;位于南緯18°~28°之間,B錯誤;位于南美洲西海岸,C正確;南回歸線穿過沙漠的中部,D錯誤;該沙漠跨越熱帶和南溫帶。故選C。
【15題詳解】
阿塔卡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介于南緯18°~28°之間,在安第斯山脈和南太平洋之間,主體位于智利境內(nèi),沿海形成了縱向狹長的沙漠地帶,與同緯度的南美東部相比,形成了鮮明的自然景觀差異。阿塔卡馬沙漠呈狹長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因素,阿塔卡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脈的西側,位于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6題詳解】
無法改變氣候,①錯誤;沙漠地區(qū)的人民利用捕霧網(wǎng)收集霧氣帶來的水分,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②正確;沙漠地區(qū)的人民利用捕霧網(wǎng),這不是改善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③錯誤;沙漠地區(qū)的人民利用捕霧網(wǎng)體現(xiàn)了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智慧,④正確。②④正確,C正確,排除ABD;故選: C。
【點睛】塔卡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被稱為世界“旱極”。該沙漠核心區(qū)域平均海拔2000多米,位于海岸山脈和安第斯山脈之間。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信風帶以及秘魯寒流的影響,降水少。而題中捕霧網(wǎng)的作用是收集霧里的潮濕水汽,解決用水問題。
讀下面四地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描述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8. 丁地最可能是( )
A. 亞馬孫平原B. 地中海沿岸C. 華北平原D. 南極地區(qū)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題詳解】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是乙地中海氣候,B正確;甲是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丙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溫帶季風氣候,丁是終年嚴寒,降水稀少的寒帶氣候,排除ACD。故選B。
【18題詳解】
丁地終年嚴寒,降水稀少的寒帶氣候,最可能是南極地區(qū),D正確;亞馬孫平原是熱帶雨林氣候?qū)?,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qū)?,華北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qū)珹BC排除。故選D。
【點睛】一個地方的氣候受到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判斷氣候類型是看該地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
19. 下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據(jù)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緯度最高的是歐洲
③面積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和讀圖可知,赤道橫穿非洲中部,非洲地跨南北半球,①正確;緯度最高的是南極洲,②錯誤;面積最大的是亞洲, 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③錯誤;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④正確;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非洲大部分位于熱帶,⑤正確;C正確;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
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土耳其發(fā)生7. 8級和7. 5級地震,人員傷亡嚴重。下圖為土耳其及其周邊地區(qū)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0. 土耳其地跨( )
A. 歐洲和非洲B. 亞洲和非洲C. 亞洲和歐洲D. 歐洲和北美洲
21. 土耳其地震頻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板塊內(nèi)部,地殼活躍B. 位于板塊張裂地帶,地殼穩(wěn)定
C. 位于板塊碰撞地帶,地殼活躍D. 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穩(wěn)定
【答案】20. C 21. C
【解析】
【20題詳解】
讀圖可知,土耳其是一個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大部分國土位于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少部分國土位于南歐巴爾干半島東部,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1題詳解】
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耳其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位于板塊碰撞地帶,地殼活躍,導致地震多發(fā),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22. 同時符合北半球、發(fā)達國家這兩個條件的一組國家是( )
A. 美國、法國、印度B. 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
C. 巴西、中國、日本D. 美國、德國、日本
【答案】D
【解析】
【詳解】印度為發(fā)展中國家,A錯誤;俄羅斯為發(fā)展中國家,B錯誤;巴西為發(fā)展中國家,C錯誤;美國、德國、日本均為發(fā)達國家,位于赤道以北屬于北半球,D正確。故選D。
23. 自1970年開始有衛(wèi)星記錄以來,地球兩極周圍海冰存量大多處于長期下降狀態(tài)。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燃燒煤、石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 植樹造林,增強對二氧化碳的吸收
C. 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二氧化碳排放減少D. 氯和氟的化合物的排放,破壞臭氧層
【答案】A
【解析】
【詳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燃燒煤、石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產(chǎn)生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升高,兩極冰川融化,A正確;植樹造林,增強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步伐,B錯誤。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二氧化碳排放減少,會減緩全球氣候變暖,C錯誤。氯和氟的化合物的排放,破壞臭氧層,導致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但不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D錯誤。故選A。
開普敦市被稱為“南非明珠”,是南非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好望角半島北端的狹長地帶,西部瀕臨大西洋特布爾灣,南部插入印度洋,其寧靜美麗可與舊金山相媲美,被歐洲游客譽為“冬季避寒勝地”。讀開普敦市位置及其氣候資料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讀圖可知,開普敦的氣候類型最可能是( )
A. 熱帶草原氣候B. 地中海氣候C. 溫帶海洋性氣候D. 溫帶季風氣候
25. 開普敦是歐洲游客的“冬季避寒勝地”,是因為開普敦地處( )
A. 熱帶地區(qū),全年熱量充足B. 低緯度,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
C. 南半球,季節(jié)與歐洲相反D. 沿海地區(qū),冬季溫暖濕潤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題詳解】
根據(jù)開普敦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可知,開普敦的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5題詳解】
讀圖可知,開普敦位于南溫帶,A錯誤;開普敦位于中緯度地區(qū),沒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B錯誤;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當北半球歐洲是冬季時,南半球的開普敦正好是夏季,此時開普敦的月平均氣溫在20°C左右,適合避寒,所以開普敦成為歐洲游客的“冬季避寒勝地”,C正確;開普敦位于沿海地區(qū),冬季溫暖濕潤時歐洲正值夏季,不需要“避寒勝地”,D錯誤。故選C。
【點睛】南非位于非洲大陸最南端,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開普敦市是南非第二大城市,地處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南非立法首都,國家議會所在地,西開普省省會和經(jīng)濟中心,也是南非最古老的城市。
二、解答題(50分)
26.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沿線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因此受益。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結合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1)圖中“一帶一路”參與國主要位于_______(南或北)半球和_______(東或西)半球。
(2)陸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古代中國長安(現(xiàn)西安),西安所處的溫度帶是_______(五帶)。
(3)“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依托鐵路實現(xiàn)了貨物從中國連云港直達荷蘭,完成“中歐聯(lián)運”,相比以往的海路運輸,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這條鐵路線等同于連接了_______洋和_______洋。
(4)海上絲綢之路途經(jīng)的E處是_______運河,該運河的開通大大縮短了亞、歐之間的航海里程。
(5)由圖可以看出,“海上絲綢之路”將亞洲、C_______洲和歐洲三個大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6)“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促進了亞洲與歐洲、非洲的交流溝通,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稱為_______(“南南合作或南北對話)。在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經(jīng)濟合作中國對非洲國家有的吸引力的是_______。
①雄厚的資金 ②豐富的資源 ③先進的科技 ④廉價的勞動力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 ①. 北 ②. 東
(2)北溫帶 (3) ①. 太平 ②. 大西
(4)蘇伊士 (5)非
(6) ①. 南南合作 ②. A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一帶一路”線路圖為材料,涉及半球、五帶的劃分、七大洲、分界線和國家合作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區(qū)域認知的地理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從南北半球看,圖中“一帶一路”參與國主要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圖中“一帶一路”參與國主要位于20°W以東、160°E以西的東半球。
【小問2詳解】
西安位于34°N,西安位于23.5°N—66.5°N的北溫帶。
【小問3詳解】
中國連云港瀕臨太平洋,歐洲西部的荷蘭瀕臨大西洋,所以這條鐵路線等同于連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小問4詳解】
E是位于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縮短了亞、歐之間的航海里程。
【小問5詳解】
C是位于歐洲南部的非洲,“海上絲綢之路”將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個大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小問6詳解】
中國與非洲均屬于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和非洲國家相比,中國有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非洲有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可以進行優(yōu)勢互補,互利共贏,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7.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A、B、C三地中,太陽一年直射兩次的是_________地(填字母)。一天中,B、C兩點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_。
(2)寫出A、B兩點的經(jīng)緯度:A_________,B_________。
(3)毛澤東詩曰:“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白厝招小睂嶋H指的是地球的_________(地球運動方式)?!鞍巳f里”指的是地球的_________周長。
(4)在圖中A,B、C三地中,位于東半球的是_________地,從低、中、高緯度看,C在_________緯度。
【答案】(1) ①. B ②. C
(2) ①. (60°N,60°W) ②. (0°,0°)
(3) ①. 自轉 . ②. 赤道
(4) ①. BC ②. 中
【解析】
【小問1詳解】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B點位于赤道上,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A位于60°N,C位于40°S,沒有太陽直射。一天中,B、C兩點先看到日出的是位置偏東的C。
【小問2詳解】
在經(jīng)緯網(wǎng)圖上,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jīng),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jīng),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A(60°N,60°W);B(0°,0°)。
【小問3詳解】
毛主席的詩中提到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原理源于地球的自轉,因為地球每天自轉一圈,所以就算是坐在地上,也會隨著地球一起自轉。?“八萬里”指的是地球的赤道周長?。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即“八萬里”。
【小問4詳解】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全球0°~30°為低緯度地區(qū),30°~60°為中緯度地區(qū),60°~90°為高緯度地區(qū)。A(60°N,60°W);B(0°,0°);C(40°S,40°E)。A、B、C三地中,位于東半球的是BC兩地。C位于中緯度地區(qū)。
28. 下圖示意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地圖中的比例尺主要有三種方式表示,此圖比例尺的表示方式為______,用文字式表述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______千米。
(2)漢陽峰(1474米)與F地的相對高度是______米。從地形部位看,C處是______。
(3)圖示AB、DE處有一條河流發(fā)育,你認為該河流應在______(AB、DE)處。你的判斷理由是______。
(4)該區(qū)域修建有①、②兩條登山步道,其中較適合“夕陽紅”老年登山隊的一條登山線路是______,選擇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線段式 ②. 1
(2) ①. 434 ②. 陡崖
(3) ①. AB ②. AB處等高線彎曲方向向高處突出為山谷,DE處等高線彎曲方向向低處突出為山脊,山谷地帶容易聚集河水形成河流
(4) ①. ② ②. ②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平緩,登山較容易,較適合老年人的一條登山線路。①等高線較密集,坡度陡,登山困難。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比例尺、相對高度、地形部位、河流形成、修路問題等問題,考查學生相關問題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地圖中的比例尺主要有三種方式表示,數(shù)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由圖可知,圖中的比例尺為線段式,用文字表述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該圖的等高距為80米,漢陽峰的海拔高度為1474米,F(xiàn)地的海拔高度為1040米,漢陽峰與F地的相對高度是1474米﹣1040米=434米。從地形部位看,C處為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小問3詳解】
AB處等高線彎曲方向向高處突出為山谷,DE處等高線彎曲方向向低處突出為山脊,山谷地帶容易聚集河水形成河流,河流應在AB處。
【小問4詳解】
由圖可知,該區(qū)域修建有①、②兩條登山步道。其中,②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平緩,登山較容易,較適合老年人的一條登山線路。①等高線較密集,坡度陡,登山困難。
29. 聚落是人們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它的形成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讀“古代四大文明發(fā)祥地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四大人類文明發(fā)祥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選填“資源”“河流”或“氣候”),甲地主要流行語言為___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
(2)結合地圖歸納古代四大文明發(fā)祥地中聚落形成和發(fā)展的共同有利條件:_________(回答1點)
(3)人類經(jīng)過了漫長的發(fā)展,形成了相應的社會歷史和文化現(xiàn)象,右圖所示是_________(宗教)風格的建筑,該宗教發(fā)源于_________(選填數(shù)字序號)半島,此半島現(xiàn)在人口比較_________(稠密/稀疏),主要為_________人種。
(4)四大人類文明發(fā)祥地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眾多世界遺產(chǎn),對這些世界遺產(chǎn)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是_________(多選)。
A. 加強研究,擴大宣傳教育B. 合理開發(fā),適度發(fā)展旅游業(yè)
C. 控制工業(yè)污染,嚴禁亂涂亂畫D. 在周圍修建現(xiàn)代化高層建筑
【答案】(1) ①. 河流 ②. 漢語
(2)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3) ①. 伊斯蘭教 ②. ① ③. 稀疏 ④. 白色 (4)ABC
【解析】
【分析】本題以古代四大文明發(fā)祥地分布示意圖為材料,涉及聚落形成區(qū)位條件、聚落形態(tài)、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影響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亞洲的文明古國發(fā)祥地,從位置判斷,三地發(fā)展的共同因素是都位于河流沿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取水便利,因此河流是三地最早形成聚落的共同主要影響因素;甲地位于中國主要流行語言為漢語,聯(lián)合國常用的工作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亞洲古代四大文明發(fā)祥地基本上都是臨近河流沖積平原,所以聚落形成和發(fā)展的共同有利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小問3詳解】
右圖所示建筑為清真寺,伊斯蘭教的代表建筑是清真寺,以圓形穹頂和新月標志為特征;伊斯蘭教產(chǎn)生于①阿拉伯半島,該半島為全年高溫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氣候過于炎熱,人口分布稀疏,當?shù)鼐用褚园⒗藶橹?,為白色人種。
【小問4詳解】
世界遺產(chǎn)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應加強研究,擴大宣傳教育,為更多人所熟知,A正確;合理開發(fā),適度發(fā)展旅游業(yè),才能有更多資金進行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也是宣傳手段的一種,B正確;文化遺產(chǎn)年代久遠,特色鮮明,破壞了無法還原,應控制工業(yè)污染,嚴禁亂涂亂畫,C正確;在周圍修建現(xiàn)代化高層建筑會破壞原有文化景觀,降低文化遺產(chǎn)價值,D錯誤。故選ABC。
30. 探究內(nèi)容:等溫線圖的閱讀方法 探究資料 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1)觀察從低緯度向兩極等溫線的數(shù)值變化,氣溫變化規(guī)律是________,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
(2)自左向右觀察北半球20℃等溫線,在_______處有明顯彎曲,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
(3)等溫線閉合為高溫中心或低溫中心。判斷圖中甲處為_______中心,形成原因是_______。
(4)可以觀察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氣溫在_______以上,最冷的大洲是_______。
(5)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時,同學們做實驗進行驗證。如下圖所示,比較一天中沙子和水的溫度變化,主要是驗證_______因素對氣溫的影響。
【答案】(1) ①. 從低緯向兩極逐漸降低 ②. 緯度位置
(2) ①. 海陸交界(或太平洋與北美洲交界) ②. 海陸分布(或海陸位置)
(3) ①. 低溫中心 ②. 甲處為青藏高原,海拔(或地形、地勢)高,氣溫低(言之有理即可)
(4) ①. 20℃ ②. 南極洲
(5)海陸因素
【解析】
【分析】本題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為載體,涉及等值線判讀、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等知識,重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xiàn)了綜合思維及區(qū)域認知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從低緯度到兩極地區(qū),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是逐漸降低,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因素(低緯度地區(qū)接受太陽光熱多,氣溫高,高緯度地區(qū)接受太陽光熱少,氣溫低)。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北半球20℃等溫線,在海洋和陸地交界處,有明顯的彎曲,這說明同緯度地區(qū)海洋和陸地的氣溫不同(同緯度地區(qū),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則相反),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因素(海洋受熱慢散熱慢,陸地受熱快散熱也快)。
【小問3詳解】
由圖可知,圖中甲處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低,所以形成低溫中心。
【小問4詳解】
觀察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可知,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氣溫在20℃以上,最冷的大洲是南極洲,因其緯度高,獲得太陽輻射少,且有厚厚的冰層等因素導致氣溫低。
【小問5詳解】
圖中沙石代表陸地,水代表海洋,形象地演示了海陸因素對氣溫的影響。海洋和陸地比熱容不同,陸地比熱容小,較海洋,升溫快,降溫也快,所以陸地氣溫日較差比較大,海洋氣溫日較差小。
31. 讀世界氣候分布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J地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重要緯線)附近。
(2)圖中G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氣候。
(3)圖中B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qū)的大陸________(填“東”或“西”)岸;
(4)圖中H地位于南極大陸,其氣候類型是寒帶氣候中的_______(填“冰原”或“苔原”)氣候,該氣候區(qū)終年_______。
(5)圖中A-H地區(qū)中,其氣溫變化曲線與降水量圖與下圖相符的地區(qū)可能是_______,其氣候特征為_______。
【答案】(1)赤道 (2)地中海
(3) ①. 溫帶季風 ②. 東
(4) ①. 冰原 ②. 寒冷
(5) ①. C ②.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解析】
【小問1詳解】
熱帶雨林氣候的主要特征是終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小問2詳解】
G地處在地中海沿岸,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小問3詳解】
B地處在大陸東岸,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qū)的大陸東岸,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影響。
【小問4詳解】
圖中H地位于南極大陸,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干燥,其氣候類型是寒帶氣候中的冰原氣候,該氣候區(qū)終年嚴寒。
【小問5詳解】
圖中氣候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圖中C;A為溫帶大陸性氣候、B為溫帶季風氣候,C為亞熱帶季風氣候,D為熱帶季風氣候,E為熱帶沙漠氣候,F(xiàn)為熱帶草原氣候,G為地中海氣候,H為冰原氣候。

相關試卷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

這是一份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三級階梯分界線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山東省陽谷縣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山東省陽谷縣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姜樓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姜樓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1年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中考二模地理試題(解析版+原卷板)

精品解析:2021年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中考二模地理試題(解析版+原卷板)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