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1 地形(地貌)差異比較 與描述類
角度2 河流沖淤原理、河床(河道) 演變分析類
角度3 地形(地貌)形成(變化/演變) 過程及預測類
角度4 地形(地貌)對地理事物的 影響分析類
地形(地貌)差異比較與描述類
1.不同區(qū)域的地形差異比較思路
2.地形的判斷及特征的描述思維流程
3.地形(地貌)特征描述規(guī)范答題術語
1. (18分)[2023·江蘇卷] 某地規(guī)劃的鐵路穿過一沖積扇。下圖為某地地形及規(guī)劃鐵路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用給定圖例符號標出陡崖位置,并寫出判斷理由。(4分)
[答案] 等高線重疊(重合)。
[解析]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中中間山峰的北側有等高線重合(重疊),說明該處有陡崖分布,根據圖示信息選擇合適的圖例,標在圖中的對應位置,如答案圖所示。
(2)描述圖中沖積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從物質來源、動力機制等角度簡析沖積扇的形成條件。(8分)
[答案] 呈扇狀;扇頂高,扇緣低(中間高,兩側低);扇面發(fā)育溝谷,地形起伏大;沉積物由扇頂到扇緣逐漸變細。上游有豐富的碎屑物質,提供物質來源;河流出山口后,流速變緩,泥沙大量堆積;扇面受流水侵蝕,形成溝谷;存在較寬的地形平臺,利于沉積物堆積。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沖積扇多呈現扇狀,地勢由扇頂到扇緣逐漸降低;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沖積扇上有多條河谷存在,地形起伏較大;沉積物顆粒由扇頂到扇緣逐漸變細。當河流流經山區(qū)時,流速較快,搬運能力較強,上游有大量的碎屑物質,河流挾帶大量泥沙等,為沖積扇提供物質來源;當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降低,挾帶的泥沙等沉積下來,形成沖積扇地貌;當地河流較多,沖積扇遭受流水侵蝕,形成溝谷;沖積扇形成較寬的平臺地貌,為河流沉積提供良好的沉積環(huán)境。
(3)從地貌角度,分析圖中沖積扇區(qū)域建設鐵路面臨的不利條件。(6分)
[答案] 地形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存在山洪風險,威脅鐵路安全;地基物質松散,不利于建設。
[解析] 根據材料分析可知,該沖積扇有多條河谷發(fā)育,地形起伏較大,不利于施工;當地有河流流經,地處山區(qū),有山洪暴發(fā)的可能,影響鐵路安全;沖積扇沉積物較松散,影響鐵路安全。
河流沖淤原理、河床(河道)演變分析類
1.影響河流沖淤的因素分析
2.河流沖淤原理、河床演變的分析(1)河床演變 河道輸沙不平衡是河床演變的根本原因。沖淤作用導致流程方向上河床高程的變化,稱縱向變形,影響河床的深淺;與水流垂直的水平方向的變化則稱橫向變形,影響河床的寬度變化及河流在平面上的擺動。溯源侵蝕使河床變長,下蝕使河床變深,側蝕使河床變寬;堆積使河床變淺、變窄。
2.(7分)[2024·浙江6月選考]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灤河三角洲潟湖—沙壩海岸是由濱岸沙壩與其內側的潟湖和陸域海岸組成,曹妃甸島原為該海岸濱岸沙壩中的沙島。2003年對曹妃甸島以北的淺海灘涂(潟湖)實施圍海造陸工程,在帶來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周邊海區(qū)潮流等環(huán)境產生影響,改變了自然岸線形態(tài)特征,擠占了生態(tài)空間。近年來部分岸線實施了生態(tài)修復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圖(a)為曹妃甸圍海造陸工程范圍示意圖。圖(b)為岸線(海堤和岸灘)生態(tài)修復項目設計示意圖。
(a) (b)
(1)圖中帶狀沙島的分布走向是 ,并簡析其形成過程。(4分)
東北—西南(平行于海岸線)
[答案] 河流帶來泥沙沉積于沿海地區(qū),潮流推動泥沙向岸邊運動;受沿岸流影響,形成沙壩,部分露出海面,形成沙島。
[解析] 據材料二圖(a)可知,帶狀沙島的分布走向是東北—西南走向,平行于海岸線。其形成過程:帶狀沙島位于灤河入??诟浇?灤河挾帶大量泥沙入海,在入??谔?受潮流推動作用,泥沙平行于海岸沉積,再加上受沿岸流影響,形成濱岸沙壩;隨著時間推移,沙壩不斷沉積增高,在海平面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部分逐漸露出海面,形成呈帶狀分布的沙島。
(2)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后,甲海域表層沉積物的粒徑變粗,解釋其形成原因。(3分)
[答案] 圍海阻斷了淺灘潮道,甲海域水動力變強,細顆粒物不易沉積,沉積物進一步分選,細顆粒被潮流帶走。
[解析] 據圖可知,圍海造陸使得甲海域水流速度和方向發(fā)生變化,進而導致甲海域的水動力變強,海浪的搬運能力增強;較細的沉積物不斷被沖刷分選,被搬運到更遠的地方,而粗顆粒的沉積物則更容易在甲海域沉積下來,導致表層沉積物的粒徑變粗。
地形(地貌)形成(變化/演變)過程及預測類
3.(6分)[2024·湖南卷]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竦匕ê?、沼澤、河流等類型。甲區(qū)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現為淡水濕地,有狹窄水道與里海相連。該濕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據預測,21世紀60年代該濕地將全部變?yōu)檎訚?。右圖示意該濕地位置及濕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狀況。
簡述甲區(qū)域演變?yōu)榈疂竦氐倪^程。
[答案] 河流挾帶泥沙等物質注入里海后,不斷發(fā)生沉積,逐漸發(fā)育成水下沙壩;水下沙壩逐漸抬高,出露水面,將甲區(qū)域與里海隔開;隨著河水不斷注入,湖水鹽度逐漸下降,泥沙不斷淤積,最終形成淡水濕地。
[解析] 甲區(qū)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讀圖可知,甲區(qū)域南側有眾多河流注入湖泊,這些河流挾帶泥沙等物質注入里海后,不斷發(fā)生沉積,逐漸發(fā)育成水下沙壩;隨著沙壩泥沙堆積量的不斷增多,水下沙壩逐漸抬高,直至出露水面,將甲區(qū)域與里海隔開,形成湖泊;
隨著河水不斷注入,甲區(qū)域湖水鹽度逐漸被稀釋,且甲區(qū)域湖水與里海有狹窄水道溝通,鹽分可以流出,湖泊鹽度逐漸下降,再加上河流挾帶的泥沙不斷在甲區(qū)域淤積,使甲區(qū)域湖床逐漸抬高,湖水變淺,最終形成淡水濕地。
地形(地貌)對地理事物的影響分析類
5.地形對人文地理的影響
4.(6分)[2023·山東卷]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甲為滇池流域示意圖。??诤訛榈岢睾奈ㄒ怀隹?元代以來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面積顯著擴大。圖乙示意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甲 乙
分析與A區(qū)域相比,B區(qū)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
[答案] A區(qū)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勢更為低平,水流不暢,多洪澇災害;河汊多,耕地更為破碎。而B區(qū)域地勢更高,洪澇災害隱患更小,同時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相關課件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19-綜合提能7 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類ppt課件:

這是一份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19-綜合提能7 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類ppt課件,共3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返回目錄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15-綜合提能6 交通分析類ppt課件:

這是一份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15-綜合提能6 交通分析類ppt課件,共2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返回目錄,2中期建設,3后期維護,港口的區(qū)位選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13-綜合提能5 產業(yè)發(fā)展類ppt課件:

這是一份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13-綜合提能5 產業(yè)發(fā)展類ppt課件,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返回目錄,工業(yè)布局類分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11-綜合提能4 人口、城鎮(zhèn)分析類ppt課件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11-綜合提能4 人口、城鎮(zhèn)分析類ppt課件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08-綜合提能3 自然特征分析類ppt課件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08-綜合提能3 自然特征分析類ppt課件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05-綜合提能2 天氣、氣候分析類ppt課件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05-綜合提能2 天氣、氣候分析類ppt課件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02-專題2 地質地貌類ppt+課件

湘教版高三地理二輪復習02-專題2 地質地貌類ppt+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