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
1.(2024·浙江寧波·二模)科研人員用工業(yè)污水培養(yǎng)洋蔥(2n=16),取其根尖制成臨時裝片并觀察到由染色體斷裂后錯誤連接形成的兩種異常結構如下圖:①無著絲粒片段在分裂末期未能及時進入細胞核而成為微核;②有著絲粒片段的姐妹染色單體在斷口處黏合形成染色體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制作臨時裝片時,漂洗可以用清水處理也可以用50%酒精處理
B.可觀察到兩圖細胞中的染色體正在以相同速率移向兩極
C.進一步放大,可以清楚看到圖2 箭頭處細胞中的紡錘體、赤道板
D.通過統計視野中染色體異常細胞的比例可以判斷工業(yè)污水的污染程度
【答案】D
【分析】制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的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剪取根尖,放入鹽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解離8?10min,目的使得組織細胞分散開來;將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用龍膽紫溶液對根尖染色,壓片后制成裝片。
【詳解】A、制作臨時裝片時,漂洗的目的是除去解離液中的鹽酸,以免影響染色,不能用50%酒精處理,A錯誤;
B、由于在制作臨時裝片時已將細胞殺死,不能看到兩圖細胞中的染色體正在以相同速率移向兩極,B錯誤;
C、赤道板是一個假想結構,顯微鏡下是觀察不到的,C錯誤;
D、水污染會導致細胞分裂異常,通過統計視野中染色體異常細胞的比例可以判斷工業(yè)污水的污染程度,D正確。
故選D。
2.(2024·浙江金華·二模)在細胞衰老過程中,人類基因組中沉睡的古病毒“化石基因”(RNA病毒逆轉錄后整合到人基因組中形成),會被再度喚醒、表達進而包裝形成病毒樣顆粒并驅動細胞衰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衰老細胞的細胞膜流動性降低
B.衰老細胞的細胞核體積增大
C.年輕細胞中不存在古病毒化石基因
D.古病毒化石基因為雙鏈DNA
【答案】C
【分析】 衰老細胞的一些特征
(1)形態(tài)結構特征:
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深、核內有包含物,核膜內陷,染色質凝聚、固縮、碎裂、溶解。
質膜黏度增加、流動性降低。
細胞質中色素積聚、空泡形成。
線粒體的數目減少、體積增大。
溶酶體數量增加。
(2)代謝方面特征:
細胞內的水分會減小,體積相應的也會變小,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也會減小。
(3)分子水平特征:
DNA的復制與轉錄受阻,端粒DNA、mtDNA缺失。
RNA的含量降低,蛋白質合成下降。
【詳解】A、衰老細胞質膜黏度增加、流動性降低, A 正確;
B、衰老細胞的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體積變小,B正確;
C、古病毒“化石基因”存在于人類基因組中,年輕細胞中也存在古病毒化石基因,只不過處于沉睡狀態(tài),C錯誤;
D、古病毒“化石基因”存在于人類基因組中,所以古病毒化石基因為雙鏈DNA,D正確。
故選 C。
3.(2024·浙江臺州·二模)基因P的表達量可能與肝癌的發(fā)生有關,研究人員對正常肝組織及各期肝癌組織中基因P的mRNA水平進行了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正常肝組織 b纖維化肝組織 c極早期肝癌組織d早期肝癌組織 e晚期肝癌組織 f極晚期肝癌組織
肝癌不同階段基因P的表達情況
A.基因P可能是抑癌基因
B.基因P低表達可抑制肝癌細胞
C.基因P的表達具有細胞差異性
D.基因P表達量與肝癌的惡性程度呈負相關
【答案】B
【分析】癌細胞的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等等。
【詳解】A、根據圖示可知,正常肝組織的基因P表達量高,而隨著癌癥的加重,基因P的表達量降低,因此基因P可能是抑癌基因,A正確;
B、根據圖示可知,正常肝組織的基因P表達量高,而隨著癌癥的加重,基因P的表達量降低,因此基因P低表達可能促進肝癌細胞,B錯誤;
C、根據圖示可知,正常肝組織的基因P表達量高,而隨著癌癥的加重,基因P的表達量降低,即基因P的表達具有細胞差異性,C正確;
D、根據圖示可知,正常肝組織的基因P表達量高,而隨著癌癥的加重,基因P的表達量降低,基因P表達量與肝癌的惡性程度呈負相關,D正確。
故選B。
4.(2024·浙江紹興·二模)長春花堿能破壞微管結構,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向胚胎干細胞懸液中加入長春花堿溶液進行培養(yǎng),分別取培養(yǎng)初期和后期的細胞樣品制作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培養(yǎng)初期,有較多細胞具有完整的細胞核
B.培養(yǎng)初期,處于前期的細胞中正發(fā)生同源染色體配對
C.培養(yǎng)后期,所有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均相同
D.培養(yǎng)后期,有較多細胞染色體正移向兩極
【答案】A
【分析】細胞周期的概念: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細胞周期分為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詳解】A、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的時間長于分裂期,所以,培養(yǎng)的初期,有較多的細胞處于間期,間期的細胞具有細胞核,A正確;
B、胚胎干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體配對的現象,B錯誤;
C、培養(yǎng)后期,由于長春花堿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部分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加倍,但是不會導致所有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均相同,C錯誤;
D、由于長春花堿抑制紡錘體的形成,所以后期不會紡錘絲的牽拉,也就不會產生有較多細胞染色體正移向兩極的現象,D錯誤。
故選A。
(2024·浙江紹興·二模)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被子植物的輸導組織包括導管和篩管。導管屬于死細胞,主要用于運輸水和無機鹽。導管細胞的形成通常需經歷三個過程:①細胞伸長形成長管狀;②細胞壁增厚和木質化;③細胞自溶。篩管是無核生活細胞,主要運輸蔗糖等有機物,葉細胞合成的蔗糖需先輸送到篩管細胞中,再運到植物其他部位;蔗糖從葉細胞輸送到篩管細胞的部分機制如下圖。
5.下列關于導管細胞形成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過程①細胞只生長,未發(fā)生分化
B.過程②體現細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C.過程①②均與高爾基體有關
D.過程③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6.下列關于蔗糖從葉細胞輸送到篩管細胞的機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同一載體能運輸不同種物質,不具有特異性
B.H+—K+離子交換的跨膜運輸屬于主動轉運
C.蔗糖載體轉運蔗糖與H+的運輸方式不同
D.圖示機制說明有些膜蛋白可能同時具有不同功能
【答案】5.A 6.A
【分析】細胞自噬就是細胞吃掉自身的結構和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細胞會將受損或功能退化的細胞結構等,通過溶酶體降解后再利用,這就是細胞自噬。
5.A、過程①細胞伸長形成長管狀,細胞除了生長,還發(fā)生了分化,A錯誤;
B、過程②細胞壁增厚和木質化,為物質的運輸做準備,體現細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B正確;
C、過程①②發(fā)生了細胞壁的生長或增厚的過程,高爾基體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故過程①②均與高爾基體有關,C正確;
D、過程③細胞自溶屬于細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D正確。
故選A。
6.A、同一載體如圖示中的蔗糖載體除了運輸H+和蔗糖外,不能運輸其他物質,所以具有特異性,A錯誤;
B、H+—K+離子交換的跨膜運輸,需要消耗ATP水解所釋放的能量,屬于主動轉運,B正確;
C、蔗糖載體轉運蔗糖是通過主動運輸,蔗糖載體轉運H+是通過協助擴散,方式不同,C正確;
D、依據圖示信息可知,有些膜蛋白如ATP水解酶同時具有催化和載體運輸的作用, D正確。
故選A。
(2024·浙江嘉興·二模)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在缺氧等應激條件下,tRNA經特定的核酸酶切割后,會產生一類單鏈小RNA(tsRNAs)。根據切割位置的不同,有tRF-1、tRF-2等亞型??梢詸z測到癌癥患者的tsRNAs失調,如:惡性程度較高的前列腺癌患者體內tRF-315 含量較高,tRF-544含量較低; 前列腺癌復發(fā)性患者,tRF-315含量明顯上調,tRF-544含量持續(xù)下調。
7.下列關于 tsRNAs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tsRNAs分子中含有兩個游離的磷酸基團B.tsRNAs的基本單位是核糖核苷酸
C.tsRNAs中堿基含量符合卡伽夫法則D.tsRNAs 仍具有轉運氨基酸的功能
8.下列關于前列腺癌及其相關tsRNAs的推測中,不合理的是( )
A.癌細胞會因代謝增強產生缺氧應激B.tRF-544可能會促進原癌基因的轉錄
C.tRF-315可能會抑制抑癌基因的翻譯D.患者術后應跟蹤檢測tRF-315和tRF-544的變化
【答案】7.B 8.B
【分析】1、卡伽夫法則(Kafka's principle)是指在雙鏈DNA分子中,A=T,G=C,但A+T和C+G不一定相等。這意味著,每個DNA分子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都是特定的,即具有特異性。這個法則強調了DNA分子中堿基對的特定排列順序對于維持生命的重要性??ㄙし蚍▌t是由匈牙利裔生物學家格雷戈爾·卡伽夫(Gregr Kafka)提出的。這個法則主要是針對DNA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特別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對于基因表達和遺傳信息傳遞的影響??ㄙし蚍▌t對于我們理解基因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以及遺傳學和生物進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
2、原癌基因可以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可以使細胞生長、增殖、發(fā)育與分化,結構改變時,會變成癌基因,而抑癌基因是抑制癌細胞生成的基因,可以使細胞凋亡、分化、信號轉導等。
7.A、tsRNAs分子是tRNA經特定的核酸酶切割后形成的,是單鏈結構,分子中只有一個游離的磷酸基團,A錯誤;
B、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tsRNAs屬于RNA,tsRNAs的基本單位是核糖核苷酸,B正確;
C、卡伽夫法則(Kafka's principle)是指在雙鏈DNA分子中,A=T,G=C,tsRNAs中堿基含量不符合卡伽夫法則,C錯誤;
D、tRNA經特定的核酸酶切割后產生tsRNAs,tRNA的結構被破壞,失去轉運氨基酸的功能,D錯誤。
故選B。
8.A、癌細胞代謝增強使癌細胞對缺氧發(fā)生一系列的適應性反應,會產生缺氧應激,A正確;
B、由題意可知,前列腺癌復發(fā)性患者體內tRF-544含量持續(xù)下調,說明tRF-544可能會抑制原癌基因的轉錄,B錯誤;
C、由題意可知,前列腺癌復發(fā)性患者體內tRF-315含量明顯上調,說明tRF-315可能會抑制抑癌基因的翻譯,C正確;
D、由題意可知,前列腺癌復發(fā)性患者,tRF-315含量明顯上調,tRF-544含量持續(xù)下調,因此患者術后應跟蹤檢測tRF-315和tRF-544的變化,D正確。
故選B。
9.(2024·浙江嘉興·二模)單細胞生物眼蟲在適宜條件下通過縱二分裂進行增殖。與高等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主要區(qū)別是核膜不解體,核內出現紡錘體,具體過程如圖(僅顯示部分染色體)。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過程中,復制后的同源染色體相互配對
B.②→③過程中,著絲粒移動到與身體縱軸垂直的赤道面上
C.③→④過程中,著絲粒分裂,分離的染色體被紡錘絲拉向兩極
D.④→⑤過程中,赤道面位置出現許多囊泡,囊泡聚集成細胞板
【答案】C
【分析】根據題意,縱二分裂過程中,仍然具有分裂之前遺傳物質的復制,分裂過程中通過紡錘體、染色體的周期性變化確保核遺傳物質精準分配。
【詳解】A、①→②過程主要是DNA分子復制,復制結果是DNA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不變,形成姐妹染色單體,不會出現同源染色體相互配對,A錯誤;
B、②→③過程主要是染色質螺旋化,縮短變粗成為染色體,同時細胞核內出現紡錘體,染色體在紡錘體的牽引下整齊地排列于細胞核的中間位置,過程中核膜不解體,著絲粒不會排列于細胞赤道板的位置,B錯誤;
C、③→④過程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且在紡錘體的牽引下平均移向細胞核兩極,C正確;
D、眼蟲無細胞壁,④→⑤過程中,利用細胞膜的流動性,細胞膜向內凹陷,細胞縊裂成兩個子細胞,不會出現細胞板,D錯誤。
故選C。
10.(2024·浙江杭州·二模)為保證細胞周期的正常進行,細胞中存在一系列檢驗點:檢驗點①評估細胞是否適合進行DNA復制;檢驗點②評估是否有未復制的DNA;檢驗點③評估DNA是否損傷及全部復制完成;檢驗點④評估是否所有染色體都與紡錘體相連并排列在赤道面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通過檢驗點①,細胞核內將進行DNA復制
B.通過檢驗點②,染色質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體
C.通過檢驗點③,染色體與核DNA的數量比為1:2
D.若用秋水仙素處理,細胞將停留在檢驗點④所處的時期
【答案】B
【分析】有絲分裂間期:完成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細胞適度生長,DNA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不變。有絲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體,染色體散亂分布;有絲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絲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兩條子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有絲分裂末期,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子細胞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同。
【詳解】A、檢驗點①評估細胞是否適合進行DNA復制,因此通過檢驗點①,細胞核內將進行DNA復制,A正確;
B、檢驗點②評估是否有未復制的DNA,說明該檢測點在S期和G2期之間,而染色質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體是分裂期中的前期特征,因此通過檢驗點②,若不能通過G2期的檢測,也不能進入分裂期,B錯誤;
C、檢驗點③評估DNA是否損傷及全部復制完成,說明該檢測點在S期后,DNA已經完成了復制,每條染色體上含有兩條DNA,即染色體與核DNA的數量比為1∶2,C正確;
D、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內的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檢驗點④評估是否所有染色體都與紡錘體相連并排列在赤道面上,該檢測點位于中期和后期之間,因此若用秋水仙素處理,細胞將停留在檢驗點④所處的時期,D正確。
故選B。
11.(2024·浙江杭州·二模)正常人體細胞會經歷衰老和凋亡等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衰老細胞的細胞核體積較正常細胞小
B.細胞呼吸速率隨細胞凋亡而不斷增大
C.細胞凋亡過程中因始終有膜封閉,不會引起炎癥
D.細胞衰老、凋亡和壞死對正常生命活動都有積極意義
【答案】C
【分析】細胞衰老的特征:(1)細胞內水分減少,結果使細胞萎縮,體積變小,細胞新陳代謝速率減慢。(2)細胞內多種酶的活性降低。(3)細胞內的色素會隨著細胞衰老而逐漸累積,它們會妨礙細胞內物質的交流和傳遞,影響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細胞內呼吸速度減慢,細胞核的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5)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詳解】A、衰老細胞的細胞核體積較正常細胞大,A錯誤;
B、細胞凋亡過程中呼吸速率不一定增大,B錯誤;
C、細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個體生長發(fā)育,凋亡中形成凋亡小體,始終有膜封閉,不會引起炎癥反應,C正確;
D、細胞衰老、細胞凋亡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積極意義,而細胞壞死對生物體有害,D錯誤。
故選C。
12.(2024·浙江紹興·二模)基因型為AaBb的一個精原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一對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換,結果如下圖所示。若此次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均進入減數分裂,且之后未發(fā)生任何變異。下列與上述細胞分裂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此次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可能為Aabb和AaBB
B.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中,基因組成為AAbb的細胞占1/4
C.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均有等位基因的分離
D.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組成有4種類型
【答案】C
【分析】由圖可知,該精原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或AaBb、AaBb,所有子細胞均進行減數分裂。
【詳解】A、由圖可知,該精原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或AaBb、AaBb,A正確;
B、由A可知,子細胞中AaBB:Aabb:AaBb=1:1:2,所有子細胞均進入減數分裂,進行減數分裂的子細胞中只有1/4Aabb和2/4AaBb精原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才能產生AAbb的細胞,則概率為1/4×1/2+2/4×1/4=1/4,B正確;
C、基因型為AaBB、Aabb、AaBb的精原細胞,均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有等位基因的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無等位基因分離,C錯誤;
D、若該精原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其中A和B連鎖,a和B連鎖)、Aabb,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組成有4種類型,分別為AB、aB、Ab、ab;若該精原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其中A和B連鎖,a和b連鎖)、AaBb(其中A和b連鎖,a和B連鎖),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組成有4種類型,分別為AB、ab、Ab、aB,D正確。
故選C。
13.(2024·浙江溫州·二模)亞硝酸是一種有效的基因誘變劑,它能作用于腺嘌呤使其轉化為次黃嘌呤(稀有堿基),次黃嘌呤只與胞嘧啶配對。二倍體動物的某精原細胞,核DNA復制前,兩個腺嘌呤轉化為次黃嘌呤,不考慮其他突變。針對于變化后的精原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核DNA中至少有2個基因含次黃嘌呤
B.其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核DNA中有2個堿基對發(fā)生改變
C.其形成的每個次級精母細胞中均有1個核DNA發(fā)生改變
D.其形成的生殖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含次黃嘌呤
【答案】B
【分析】DNA分子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為A與T配對,G與C配對。
【詳解】A、分析題意可知,核DNA復制前,兩個腺嘌呤轉化為次黃嘌呤,則只有核DNA中含2個次黃嘌呤,A錯誤;
B、腺嘌呤與胸腺嘧啶配對,而次黃嘌呤只與胞嘧啶配對,核DNA復制前,兩個腺嘌呤轉化為次黃嘌呤,則其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核DNA中有2個堿基對發(fā)生改變,B正確;
C、初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Ⅰ,染色體隨機平均進入到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故形成的每個次級精母細胞中有0個或1個或2個核DNA發(fā)生改變,C錯誤;
D、核DNA復制前,兩個腺嘌呤轉化為次黃嘌呤,故其形成的生殖細胞中共有2條染色體含次黃嘌呤,D錯誤。
故選B。
這是一份專題06 變異和進化--2024年高考生物二模試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文件包含專題18生物技術與工程綜合--浙江專用近5年20-24年高考1年模擬生物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docx、專題18生物技術與工程綜合--浙江專用近5年20-24年高考1年模擬生物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3 人體穩(wěn)態(tài)與調節(jié)--2024年高考生物二模試題分類匯編(上海專用),文件包含專題12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綜合--浙江專用近5年20-24年高考1年模擬生物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docx、專題12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綜合--浙江專用近5年20-24年高考1年模擬生物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2 細胞的生命歷程--2024年高考生物一模試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文件包含專題02細胞的生命歷程原卷版docx、專題02細胞的生命歷程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