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試卷共兩大題,25小題,滿分100分。
2.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無效。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2×20=40分)
1. 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取顯微鏡的正確方法是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
B. 使用顯微鏡時,可以用來調(diào)節(jié)光線強弱的是轉換器和反光鏡
C. 在調(diào)節(jié)粗準焦螺旋使物鏡下降時,應從顯微鏡的一側注視著物鏡
D. 使用光學顯微鏡時要遵循先用低倍鏡再用高倍鏡觀察的順序
【答案】B
【分析】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首先要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nèi),另一只眼睜開,然后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nèi),通過目鏡可以看到明亮的視野;其次是觀察: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物鏡撞壞玻片標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詳解】A.取顯微鏡時,應該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這是正確的取鏡方法,可以確保顯微鏡穩(wěn)固且安全地被拿起,A正確。
B.在顯微鏡中,可以調(diào)節(jié)光線強弱的部件是遮光器和反光鏡。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通過調(diào)節(jié)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鏡筒的光量。反光鏡則有一面是平面鏡,另一面是凹面鏡,根據(jù)光線的強弱選擇使用,也可以調(diào)節(jié)光線的強弱。而轉換器是用來轉換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物鏡的,與調(diào)節(jié)光線強弱無關,B錯誤。
C.在調(diào)節(jié)粗準焦螺旋使物鏡下降時,眼睛應該從顯微鏡的一側注視著物鏡,以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或損壞鏡頭。這是顯微鏡使用中的一項重要注意事項,C正確。
D.在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時,通常需要先使用低倍鏡找到觀察目標,并將其移至視野中央,然后再換用高倍鏡進行細致觀察。這是顯微鏡觀察的基本步驟和原則,D正確。
故選B。
2. 實驗器具是研究生物科學不可缺少的工具。下圖①-⑤是生物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器具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常用的加熱工具是④
B.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③
C. 對所觀察的物體起放大作用的是②
D. 用顯微鏡觀察時,用于托載和固定標本的是①
【答案】D
【分析】題圖中:①是鑷子,②是放大鏡,③是滴管,④是酒精燈,⑤是載玻片和蓋玻片。
【詳解】A.酒精燈是以酒精為燃料的加熱工具,用于加熱物體??梢?,常用的加熱工具是④酒精燈,A正確。
B.③滴管是實驗室常用的儀器,分胖肚滴管和常用滴管,由橡皮乳頭和尖嘴玻璃管構成??捎玫喂軄砦』蚣由倭吭噭?,以及吸取上層清液,分離出沉淀等,B正確。
C.使用放大鏡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梢?,對所觀察的物體起放大作用的是②放大鏡,C正確。
D.用顯微鏡觀察時,用于托載和固定標本的是⑤載玻片和蓋玻片,D錯誤。
故選D。
3. 指紋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手機解鎖、在線支付等領域。指紋的形成主要受遺傳物質(zhì)的影響,這些遺傳物質(zhì)主要存在于( )
A. 細胞質(zhì)B. 細胞膜C. 線粒體D. 細胞核
【答案】D
【分析】動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線粒體。
【詳解】A.細胞質(zhì)是細胞內(nèi)的液態(tài)部分,是細胞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但它本身并不直接存儲遺傳物質(zhì),A錯誤。
B.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zhì)進入,將有害物質(zhì)阻擋在細胞外,還可將細胞產(chǎn)生的廢物排出,具有控制物質(zhì)進出的功能,B錯誤。
C.線粒體是細胞內(nèi)的“動力工廠”,負責產(chǎn)生能量,C錯誤。
D.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DNA)。這些DNA分子以染色體的形式存在,并攜帶著生物體的所有遺傳信息。指紋的形成主要受這些遺傳物質(zhì)的影響,D正確。
故選D。
4. 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某同學觀察到下圖的現(xiàn)象,分析出錯的步驟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分析】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蓋、染、吸。
【詳解】圖片可知,該同學的視野中出現(xiàn)了氣泡。如果蓋玻片沒有正確放置,可能會導致氣泡的產(chǎn)生,從而影響觀察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側,使其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產(chǎn)生氣泡,影響觀察,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說的是:春天來了,柳樹發(fā)芽、展枝、長出綠葉了。此時,用顯微鏡觀察柳樹莖尖分生組織的細胞,我們能發(fā)現(xiàn)( )
A. 一些細胞中出現(xiàn)了染色體B. 染色體都排列在細胞中央
C. 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加倍D. 一些細胞中形成了葉綠體
【答案】A
【分析】分生組織的細胞能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細胞分裂前染色體要進行復制,數(shù)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
【詳解】A.在觀察柳樹莖尖分生組織的細胞時,我們可以看到細胞進行分裂。在細胞分裂的不同階段,染色體的表現(xiàn)形式會有所不同。在間期,染色體在光學顯微鏡下不可見,因為它們是松散的染色質(zhì),但在細胞分裂(如有絲分裂)的某些階段如前期,可以觀察到染色體,A正確。
B.在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染色體并不都排列在細胞中央,B錯誤。
C.在不同時期染色體行為不同,如染色體在細胞分裂后期數(shù)目會全部加倍,在細胞分裂其他時期并沒有加倍,C錯誤。
D.莖尖分生組織細胞屬于未成熟的細胞,沒有葉綠體,D錯誤。
故選A。
6. 跨學科試題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發(fā)芽主要是哪種組織活動的結果( )
A. 營養(yǎng)組織B. 保護組織
C. 輸導組織D. 分生組織
【答案】D
【分析】植物的主要組織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薄壁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
【詳解】A.營養(yǎng)組織的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藏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功能;含有葉綠體的營養(yǎng)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故A不符合題意。
B.保護組織是由植物體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功能,故B不符合題意。
C.輸導組織包括在莖、葉脈、根尖成熟區(qū)等處的導管和篩管,具有運輸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作用,如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故C不符合題意。
D.分生組織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zhì)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通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組織。所以,小草發(fā)芽主要是分生組織活動的結果,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 草履蟲的身體雖然只有一個細胞,但卻有精致和復雜的結構來完成各種生理功能。其中,能進行消化食物和排泄的結構分別是( )
A. 食物泡和表膜B. 食物泡和胞肛
C. 胞肛和伸縮泡D. 口溝和食物泡
【答案】B
【分析】草履蟲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也能完成營養(yǎng)、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diào)節(jié)等生命活動,并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詳解】A.食物泡是草履蟲消化食物的場所,當草履蟲通過口溝攝取水中的細菌、藻類等食物后,食物在細胞質(zhì)內(nèi)形成食物泡,隨著細胞質(zhì)的流動,食物泡中的食物會與溶酶體融合,進而被逐漸消化和吸收。表膜是草履蟲進行呼吸的結構,它能夠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將體內(nèi)的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同時把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故A不符合題意。
B.食物泡確實是草履蟲消化食物的部位,胞肛的作用是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故B符合題意。
C.胞肛主要負責排出食物殘渣,伸縮泡的主要功能是調(diào)節(jié)草履蟲體內(nèi)的滲透壓,收集和排出多余的水分及部分代謝廢物,故C不符合題意。
D.口溝是草履蟲攝取食物的部位,本身并不直接進行消化食物的過程,而食物泡才是真正消化食物的場所,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 下列表示器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生物體的器官都是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這些組織按一定的次序聯(lián)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
【詳解】A.西紅柿是果實,屬于器官,A符合題意。
B.是玉米,是植物體,B不符合題意。
C.把形態(tài)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叫做組織,該圖是植物體的組織,C不符合題意。
D.該圖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表示植物細胞,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9. 養(yǎng)魚時間久了,魚缸中水會變綠,使水變綠的是( )
A. 藻類植物B. 苔蘚植物
C. 蕨類植物D. 微小動物
【答案】A
【詳解】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細胞含大量的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魚缸長久不換水,魚的糞便等導致水中有機質(zhì)積累過多,水體富營養(yǎng)化,魚類呼吸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供藻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造成藻類植物大量繁殖,從而使水變成綠色。
故選A。
10. 小明在學習完《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一節(jié)內(nèi)容后,想收集一些植物的種子用于興趣小組的研究,以下植物中無法產(chǎn)生種子的是( )
A. 鐵線蕨B. 絲瓜C. 大豆D. 樟樹
【答案】A
【分析】根據(jù)綠色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綠色植物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都不結種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屬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產(chǎn)生種子,大多數(shù)用種子繁殖后代,屬于種子植物。
【詳解】A.鐵線蕨屬于蕨類植物,屬于孢子植物,不能產(chǎn)生種子,靠孢子繁殖后代,故A正確。
B.絲瓜屬于雙子葉植物,產(chǎn)生種子繁殖,故B錯誤。
C.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產(chǎn)生種子繁殖,故C錯誤。
D.樟樹屬于被子植物,產(chǎn)生種子繁殖,故D錯誤。
故選A。
11. 動物研究員記錄了一種沙漠中生活的蜥蜴在不同地表溫度下的體溫變化情況(如下表所示)。下列動物的體溫變化情況與蜥蜴類似的是( )
A. 信鴿B. 駱駝C. 蟾蜍D. 野馬
【答案】C
【分析】根據(jù)動物的體溫是否恒定,可以把動物分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體溫不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恒溫動物,恒溫動物只有兩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變溫動物。除了鳥類和哺乳動物,其它動物都為變溫動物。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當?shù)乇頊囟葹?6℃時,蜥蜴的體溫為25℃;而當?shù)乇頊囟壬叩?2.6℃時,蜥蜴的體溫也隨之升高,為39.2℃。這說明蜥蜴的體溫會受到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為變溫動物。
【詳解】ABD.信鴿屬于鳥類,駱駝和野馬屬于哺乳類,它們的體溫能夠保持相對穩(wěn)定,不會隨環(huán)境溫度的顯著變化而變化,為恒溫動物,ABD不符合題意。
C.蟾蜍屬于兩棲動物,其體溫調(diào)節(jié)方式與蜥蜴類似,即體溫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在一定范圍內(nèi)波動,為變溫動物,C符合題意。
故選C
12.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绫砹谐隽怂姆N生物所具有的細胞結構(“√”表示有,“×”表示無),其中不正確的是( )
A. 新冠病毒B. 酵母菌C. 變形蟲D. 霉菌
【答案】B
【分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和外部的蛋白質(zhì)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失去生命活動。
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中酵母菌是單細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細胞的;真菌的細胞不含葉綠體,是典型異養(yǎng)生物。
動物細胞具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和線粒體。
【詳解】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nèi)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質(zhì)外殼組成,A正確。
B.酵母菌、霉菌屬于真菌,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液泡,沒有葉綠體,B錯誤,D正確。
C.變形蟲屬于原生動物,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C正確。
故選B。
13. 破傷風是破傷風桿菌侵入傷口內(nèi)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續(xù)性收縮和陣發(fā)性痙攣,當身體的傷口較深且又有壞死組織時,破傷風桿菌則會大量繁殖并致病,由此可推測破傷風桿菌的營養(yǎng)方式、生活條件是( )
A. 自己制造有機物、不需要氧B. 自己制造有機物、需要氧
C. 利用現(xiàn)成有機物、不需要氧D. 利用現(xiàn)成有機物、需要氧
【答案】C
【分析】(1)細菌一般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只能吸收現(xiàn)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因此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只有少數(shù)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獲得能量自養(yǎng))。
(2)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維持生活的方式叫自養(yǎng),如綠色植物。
【詳解】破傷風桿菌也經(jīng)常寄居于人和動物的腸道內(nèi),但不致病。當進入深而狹窄的傷口內(nèi)部時,則會大量繁殖并致病,表明破傷風桿菌是厭氧性細菌,在無氧的條件下生長良好,才會大量繁殖。因此破傷風桿菌的生活不需要氧氣。所以破傷風桿菌的營養(yǎng)方式,生活條件是異養(yǎng)、不需要氧,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4. 下列屬于微生物在人類食品方面的應用的是( )
①制作泡菜②制作酸奶③生產(chǎn)抗生素④生產(chǎn)腐乳⑤生產(chǎn)疫苗
A. ①②④B. ①②⑤C. ③④⑤D. ②③④
【答案】A
【分析】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發(fā)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蒸饅頭、做面包、釀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詳解】①泡菜的制作過程中,乳酸菌起到了關鍵作用。乳酸菌是一種厭氧細菌,它能在無氧條件下分解蔬菜中的糖分,產(chǎn)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因此,①正確。
②酸奶的制作也離不開微生物的作用。在制作酸奶時,會添加乳酸菌(是一種細菌),這些乳酸菌能在牛奶中發(fā)酵,產(chǎn)生乳酸,使牛奶凝固并賦予酸奶特有的風味和質(zhì)地。因此,②正確。
③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如真菌)產(chǎn)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質(zhì)。雖然抗生素的生產(chǎn)涉及微生物,但它并不屬于微生物在人類食品方面的應用,而是屬于微生物在醫(yī)藥領域的應用。因此,③錯誤。
④腐乳是一種傳統(tǒng)的發(fā)酵食品,其制作過程中也涉及微生物的作用。在腐乳的制作過程中,毛霉等微生物會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產(chǎn)生獨特的風味和質(zhì)地。因此,④正確。
⑤疫苗是用于預防疾病的生物制品,它通常是由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或其成分制成的。雖然疫苗的生產(chǎn)涉及微生物,但它同樣不屬于微生物在人類食品方面的應用,而是屬于微生物在醫(yī)藥領域的應用。因此,⑤錯誤。
綜上所述,屬于微生物在人類食品方面的應用的是①制作泡菜、②制作酸奶和④生產(chǎn)腐乳,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5. 下列有關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細菌通過產(chǎn)生芽孢進行生殖
②有些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植物共生
③細菌、真菌和病毒的細胞中都有遺傳物質(zhì)
④細菌和真菌都有細胞壁
⑤寄生在細菌細胞內(nèi)的病毒也叫噬菌體
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②④⑤
【答案】D
【分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組成;真菌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qū)域。
【詳解】①細菌是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生殖的,而不是產(chǎn)生芽孢。芽孢實際上是細菌在惡劣環(huán)境下形成的一種休眠體,用于抵抗不良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適宜時,芽孢可以萌發(fā)成新的細菌個體。因此,①錯誤。
②有些細菌和真菌確實可以與動植物形成共生關系。例如,在豆科植物中,根瘤菌可以與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質(zhì);在人體腸道中,也存在許多與人體共生的細菌,它們可以幫助人體消化食物,合成維生素等。因此,②正確。
③無論是細菌、真菌還是病毒,它們都含有遺傳物質(zhì)。這些遺傳物質(zhì)決定了它們的遺傳特性和生命活動,但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③錯誤。
④細菌和真菌的細胞結構中都包含細胞壁。細胞壁是它們細胞的外層結構,主要起保護和支撐作用。因此,④正確。
⑤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細菌細胞內(nèi)的病毒。它們通過侵入細菌細胞,利用細菌的細胞機制進行復制和增殖,最終破壞細菌細胞并釋放新的噬菌體顆粒。因此,⑤正確。
綜上所述,正確的選項是:②④⑤,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6. 根據(jù)一項發(fā)表于《病毒》雜志的新研究,科學家從永凍土中分離出了幾萬年前的生物樣本,它們沒有細胞結構,可以侵入宿主細胞進行繁殖。以下生物在結構上與上述生物樣本最相似的是( )
A. 艾滋病病毒B. 大腸桿菌C. 乳酸菌D. 衣藻
【答案】A
【分析】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zhì)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nèi)的物質(zhì),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復制)。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細胞。病毒要是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當外界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病毒便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
【詳解】題干中的生物樣本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遺傳物質(zhì)組成,因此該生物樣本屬于病毒;艾滋病病毒屬于病毒,大腸桿菌屬于細菌,乳酸菌屬于細菌,衣藻屬于藻類。由此可見,在結構上與上述生物樣本最相似的是艾滋病病毒,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7. 生物學家依據(jù)生物間的相似程度與親緣關系遠近,制定了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 )
A. 種B. 屬C. 綱D. 界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最小的單位,界是最大的單位。
【詳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種多樣,為了了解生物的多樣性,更好地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我們需要對生物進行分類,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學家根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特征和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等級,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最小的單位,界是最大的單位,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
18. 科學家通過比較人、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特征,發(fā)現(xiàn)人和黑猩猩的相似度更高。根據(jù)這一事實,可以做出推測的是( )
A. 形態(tài)特征是做出上述判斷的唯一依據(jù)
B. 人和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更近
C. 人和大猩猩之間沒有共同特征
D. 黑猩猩和大猩猩之間的共同特征更多
【答案】B
【分析】現(xiàn)代類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長臂猿?,F(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詳解】A.作出人和黑猩猩的相似度更高這一判斷不可能僅僅依據(jù)形態(tài)特征這一方面,還可能涉及基因等多方面的因素,故A不符合題意。
B.因為人和黑猩猩的相似度更高,所以在進化上人和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更近,故B符合題意。
C.人和黑猩猩都是靈長類動物,必然存在共同特征,故C不符合題意。
D.已知人和黑猩猩相似度更高,所以應該是人和黑猩猩之間的共同特征更多,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9. 我國修建的青藏鐵路在穿過可可西里、索加等自然保護區(qū)的線路上采取了繞避、設置通道等措施,這樣做( )
A. 有利于人類觀賞自然風光
B. 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
C. 能減少青藏鐵路的建設投資
D. 體現(xiàn)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無能為力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詳解】當經(jīng)濟利益與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發(fā)生沖突時,我們以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為主,如青藏鐵路穿過可可西里等自然保護區(qū)的線路時采取繞避、設置安全通道等措施,這樣做的意義是有利于保護該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的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進而保護了當?shù)氐囊吧鷦游铮兄诒Wo生物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人類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因此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20. 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之原因的敘述中,哪一項不正確?( )
A. 毀林開荒、水土流失、環(huán)境惡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積銳減
B. 火山爆發(fā)、地震瀕發(fā)、瘟疫流行等自然災害是造成我國生物多樣性銳減的重要原因
C. 人類對動植物的濫捕、亂伐及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造成大量物種瀕臨滅絕
D. 人類活動缺乏環(huán)保意識,造成生物生存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造成的
【答案】B
【分析】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有:棲息地的喪失、人類的濫捕亂殺和外來物種的入侵,其中主要的是棲息地的喪失。
【詳解】A.毀林開墾,水土流失、環(huán)境惡化等原因會造成森林面積銳,會使生物的棲息地喪失,是正確的,A不合題意。
B.造成我國生物多樣性銳減的重要原因是生物棲息地的喪失,火山爆發(fā)、地震發(fā)生等自然災害,不是使生物的棲息地喪失的主要原因,B符合題意
C.人類對動植物資源的濫捕、亂伐及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造成大量物種瀕臨滅絕,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之一,C不合題意。
D.人類活動缺乏環(huán)保意識,造成生物生存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造成的,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之一,D不合題意。
故選B。
二、非選擇題(每空2分,共60分)
21. 小秦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實驗,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

(1)當轉動甲圖中______換用高倍鏡③時,視野會變_______(選填“亮”或“暗”)。
(2)乙圖中,使用物鏡_______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較多。
(3)由丙圖轉為丁圖時,應將玻片向_______方向移動,可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
(4)若視野中有一個污點,小秦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污點均不動,則可推斷污點在_______上。
【答案】(1)①. 轉換器 ②. 暗
(2)① (3)右下
(4)物鏡
【分析】圖甲中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③物鏡,④目鏡,圖乙中①低倍物鏡,②高倍物鏡。
【詳解】(1)當轉動甲圖中的轉換器換用高倍鏡③時,視野會變暗。因為高倍鏡的鏡頭口徑較小,進入顯微鏡的光線相對較少,所以視野會變暗。
(2)乙圖中,使用物鏡①低倍物鏡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較多。低倍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較小,在視野中觀察到的范圍較大,所以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較多;而高倍物鏡放大倍數(shù)大,觀察到的范圍小,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就少。
(3)由丙圖轉為丁圖時,應將玻片向右下方方向移動,可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因為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虛像,物像的移動方向與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丁圖中物像在右下方,要將其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向右下方移動。
(4)若視野中有一個污點,小秦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污點均不動,則可推斷污點在物鏡上。顯微鏡視野中的污點可能存在于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上,轉動目鏡,若污點動,說明污點在目鏡上;移動玻片,若污點動,說明污點在玻片上;若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污點都不動,那么污點就在物鏡上。
22. 如圖一是小青觀察洋蔥根尖細胞分裂過程繪制的示意圖,圖二是顯微鏡下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圖像。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細胞分裂過程正確變化順序為_______(用標號和箭頭表示)。
(2)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染色體,它們位于細胞的_______中(填細胞結構)。分裂過程中,染色體_______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這對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
(3)代表染色體的是圖二中的_______(填序號)。
【答案】(1)甲→丙→乙
(2)①. 細胞核 ②. 平均
(3)②
【分析】圖中甲乙丙表示細胞分裂,①細胞壁,②染色體。
【詳解】(1)圖一中細胞分裂過程正確變化順序為甲→丙→乙。細胞分裂時,首先是細胞核一分為二,隨后細胞質(zhì)分成兩份,最后細胞膜向內(nèi)凹陷縊裂形成兩個新細胞,植物細胞還會形成新的細胞壁,所以順序是甲→丙→乙。
(2)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是染色體,它們位于細胞的細胞核中。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染色體是遺傳物質(zhì)的主要載體,存在于細胞核中。
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先復制加倍再平均分配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這對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這樣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zhì)是一樣的,保證了遺傳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3)代表染色體的是圖二中的②。圖中②所示結構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形態(tài)明顯,顏色較深,是正在進行分裂的染色體,而①是細胞壁,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主要起支持和保護作用。
23. 時值隆冬季節(jié),醫(yī)院里因呼吸道疾病就診的患兒日漸增多,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菌有多種,除了支原體感染外,主要還有兩類:新型冠狀病毒和肺炎鏈球菌。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新型冠狀病毒一般有_______外殼和_______構成。該病毒不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需要寄生在_______內(nèi)。
(2)肺炎鏈球菌細胞中遺傳物質(zhì)集中的區(qū)域稱為_______。觀察細菌前,一般需要先用_______培養(yǎng)他們,通過觀察_______,可以對細菌種類進行初步鑒定。
(3)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兩種。
【答案】(1)①. 蛋白質(zhì) ②. 遺傳物質(zhì) ③. 活細胞
(2)①. 擬核 ②. 培養(yǎng)基 ③. 菌落特征
(3)①. 寄生 ②. 腐生
【分析】(1)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細菌細胞有細胞壁,但無真正的細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區(qū),細胞內(nèi)無葉綠體,不能制造有機物,靠分解現(xiàn)成的有機物為食,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2)病毒無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zhì)的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nèi)。
【詳解】(1)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病毒,其結構相對簡單,一般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構成。這種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不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它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nèi),利用宿主細胞的原料和能量進行繁殖。
(2)肺炎鏈球菌是一種細菌,其細胞結構相對復雜,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等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在細菌細胞中,遺傳物質(zhì)通常集中在一個稱為擬核的區(qū)域。為了觀察細菌,一般需要先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他們,培養(yǎng)基可以提供細菌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環(huán)境。通過觀察菌落特征,如菌落的大小、形狀、顏色、邊緣是否整齊等,可以對細菌種類進行初步鑒定。
(3)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主要有兩種:寄生和腐生。寄生是指細菌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體內(nèi)或體表,從這種生物體上攝取養(yǎng)料來維持生活的現(xiàn)象。腐生是指細菌從動植物遺體、遺物等有機物中獲取營養(yǎng)物質(zhì)來維持自身生活的現(xiàn)象。
24. 白鰭豚是我國特有的水生哺乳動物,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游水域。20世紀中期,長江中還可以見到白鰭豚的較大群體,此后其數(shù)量急劇下降,近年來的調(diào)查都沒有發(fā)現(xiàn)白鰭豚的蹤跡。專家認為,白鰭豚因為個體數(shù)量過少,已經(jīng)失去了繁衍后代的可能性,成為功能性滅絕的物種之一。
(1)某種生物在自然條件下,數(shù)量減少到無法維持繁衍的狀態(tài),稱為_______滅絕。
(2)目前保護生物資源的方式有兩種_______和_______。
(3)白鰭豚滅絕的悲劇還會在其他物種上重演嗎?_______。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保護生物資源? _______、_______。(答兩條)
【答案】(1)功能性 (2)①. 遷地保護 ②. 就地保護
(3)①. 會 ②. 保護環(huán)境 ③. 禁止亂捕濫漁(合理即給分)
【分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是導致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②掠奪式的開發(fā)和利用:亂砍濫伐,亂捕濫殺;③環(huán)境污染;④外來生物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zhì)庫、加強法制和教育管理等。就地保護中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遷地保護是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
【詳解】(1)功能性滅絕是指一個物種的數(shù)量極少,以至于在自然狀態(tài)下無法再繁衍出足夠的后代來維持其種群的存在。可見,某種生物在自然條件下,如果數(shù)量減少到無法維持繁衍的狀態(tài),那么這種生物就面臨著功能性滅絕的危機。
(2)目前,我們保護生物資源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是指將瀕危生物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如動物園、植物園、瀕危動物繁育中心等。就地保護則是指在生物的原生地對其進行保護,如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以保護生物的棲息地和生存環(huán)境。
(3)白鰭豚滅絕的悲劇確實有可能在其他物種上重演。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許多生物的棲息地和生存環(huán)境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威脅,導致它們的數(shù)量急劇下降,面臨著滅絕的危機。為了保護生物資源,我們應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們需要保護環(huán)境,減少對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和污染;其次,我們需要禁止亂捕濫漁等非法行為,以保護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等方式來提高公眾對生物資源保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寫2條,合理即可)
25. 為了探究細菌是否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兩套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同一棵樹的部分落葉進行滅菌處理后,平均分成甲、乙兩組,甲組接種細菌,乙組不接種細菌,兩組都放在無菌環(huán)境中,實驗過程中都添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
方案二:取兩種樹的等量落葉,分別標為丙組和丁組,將兩組落葉進行滅菌處理后,丙組接種細菌,丁組不接種細菌,兩組都放在無菌的環(huán)境中,兩組在實驗過程中都添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
請根據(jù)上述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該探究實驗作出的假設_______。
(2)方案一中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你認為實驗的對照組是_______。
(3)方案二中的實驗變量有_______個,比較以上兩種實驗方案,你認為合理的實驗方案是_______,原因是該方案符合_______原則。
(4)假如方案一的結果是甲組落葉被分解,乙組落葉不被分解,則實驗結論是_______。
【答案】(1)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
(2)①. 是否接種細菌 ②. 乙組
(3)①. 2##兩##二 ②. 一 ③. 單一變量
(4)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
【分析】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這一種條件就是唯一實驗變量。一般地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
【詳解】(1)根據(jù)題干信息“為了探究細菌是否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結合生活經(jīng)驗,該探究實驗作出的假設是: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
(2)在方案一中,實驗的關鍵在于控制變量。本實驗中的變量是是否接種細菌(甲組接種細菌,乙組不接種細菌)。而對照組是未接種細菌的一組,即乙組,它用于與接種了細菌的甲組進行對比,以觀察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
(3)方案二中存在兩個變量,即落葉的種類和是否接種細菌。這使得實驗結果難以準確判斷是哪個變量導致了落葉的分解。因此,方案二不是合理的實驗方案。相比之下,方案一只存在一個變量(是否接種細菌),符合單一變量原則,因此是合理的實驗方案。
(4)假如方案一的結果是甲組落葉被分解,乙組落葉不被分解,那么可以得出結論: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這是因為甲組接種了細菌,而乙組未接種細菌,只有接種了細菌的落葉被分解,說明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
比較項目
地表溫度/℃
蜥蜴體溫/℃
測量結果
26
25
52.6
39.2
種類
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質(zhì)
細胞核
葉綠體
新冠病毒
×
×
×
×
×
酵母菌
×



×
變形蟲
×



×
霉菌




×

相關試卷

2024-2025學年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0頁。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河南省洛陽市嵩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共6頁。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這是一份河南省洛陽市嵩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文件包含七年級生物學試卷pdf、七年級生物學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生物][期末]河南省洛陽市嵩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學試題(解析版)

[生物][期末]河南省洛陽市嵩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學試題(解析版)

2022-2023學年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七年級(下)期末生物試卷(含解析)

2022-2023學年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七年級(下)期末生物試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中考生物一模試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中考生物一模試卷(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