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B.BC.CD.D
2.(2024秋?汕尾月考)利用下列裝置(夾持裝置略)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利用甲制備白色氫氧化亞鐵沉淀
B.能利用乙得氧化性:KMnO4>Cl2>S
C.能利用丙制備得到無水MgCl2固體
D.能利用丁制備并收集到純凈的氨氣
3.(2024秋?五華區(qū)期中)根據(jù)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AB.BC.CD.D
4.(2024秋?鼓樓區(qū)校級期中)下列實驗探究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A.AB.BC.CD.D
5.(2024秋?重慶期中)下列實驗探究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A.AB.BC.CD.D
6.(2024秋?重慶期中)“海帶提碘”中,下列所選實驗裝置與操作均正確的是( )
A.甲—灼燒碎海帶
B.乙—過濾海帶灰的浸泡液
C.丙—分離用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機層和水層
D.丁—蒸餾分離碘和有機溶劑
7.(2024秋?五華區(qū)期中)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pH計測氯水的pH
B.判斷鐵釘發(fā)生析氫腐蝕
C.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D.測定H2C2O4溶液的濃度
8.(2024秋?長治月考)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9.(2024秋?武漢月考)下列實驗過程錯誤的是( )
A.AB.BC.CD.D
10.(2024秋?貴陽月考)以下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金屬Na可保存在石蠟油中
B.取一未知溶液進行焰色試驗,火焰顏色呈黃色,證明該溶液中有鈉元素,不含鉀元素
C.實驗室用飽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氣體
D.可以用Ca(OH)2溶液鑒別Na2CO3、NaHCO3溶液
11.(2024?古藺縣校級三模)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
A.AB.BC.CD.D
12.(2024春?福州期末)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下列實驗的操作、現(xiàn)象與結論均正確的是( )
A.AB.BC.CD.D
13.(2024秋?南岸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
A.AB.BC.CD.D
14.(2024秋?海安市校級月考)室溫下進行下列實驗,根據(jù)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AB.BC.CD.D
15.(2024?安徽開學)進行下列實驗操作時,選用儀器不正確的是( )
A.利用儀器甲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H2O2溶液
B.利用儀器乙加熱膽礬使其失去結晶水
C.利用儀器丙分離飽和碳酸鈉溶液和乙酸乙酯
D.利用儀器丁配制950mL2.0ml/L的HF水溶液
16.(2024春?海淀區(qū)期中)下列實驗能達到對應目的的是( )
A.AB.BC.CD.D
17.(2024秋?興寧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18.(2024秋?浙江月考)下列各實驗裝置、目的或結論全都正確的是( )
A.甲可驗證鎂片與稀鹽酸反應放熱
B.乙可驗證FeCl3對H2O2的分解反應有催化作用
C.將丙中的鋁片更換為等質量的鋁粉后釋放出的熱量變多
D.由丁可推斷出:反應2NO2(g)?N2O4(g)為吸熱反應
19.(2024秋?浙江月考)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相應目的的是( )
A.AB.BC.CD.D
20.(2024秋?冀州區(qū)校級期中)在學習完氯氣的制備知識后,某同學利用相關原理進行下列實驗探究(已知:I2不易溶于水,易升華),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1.(2024秋?大連期中)下列方案設計、現(xiàn)象和結論都正確的是( )
A.AB.BC.CD.D
22.(2024秋?靖遠縣月考)某化學興趣小組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尾氣處理裝置已省略),其中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23.(2024秋?銅梁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24.(2024秋?東西湖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均正確且能得出相應結論的是( )
A.AB.BC.CD.D
25.(2024秋?新吳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探究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A.AB.BC.CD.D
2025高考化學解密之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4秋?河池月考)下列“實驗結論”與“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不相符的一組是( )
A.AB.BC.CD.D
【答案】C
【分析】A.鈉元素的焰色為黃色,鉀元素的焰色為紫色,觀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過藍色的鈷玻璃,濾去黃光;
B.氯水中含氫離子,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
C.相同條件下碳酸氫鈉的溶解度比碳酸鈉的溶解度?。?br>D.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
【解答】解:A.鈉元素的焰色為黃色,鉀元素的焰色為紫色,觀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過藍色的鈷玻璃,濾去黃光,由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可知,該溶液有Na+,一定沒有K+,故A正確;
B.氯水中含氫離子,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由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可知,氯水是酸性溶液,故B正確;
C.相同條件下碳酸氫鈉的溶解度比碳酸鈉的溶解度小,析出的白色固體為碳酸氫鈉,可知溶解度:NaHCO3<Na2CO3,故C錯誤;
D.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則把帶火星木條放在試管口木條復燃,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2.(2024秋?汕尾月考)利用下列裝置(夾持裝置略)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利用甲制備白色氫氧化亞鐵沉淀
B.能利用乙得氧化性:KMnO4>Cl2>S
C.能利用丙制備得到無水MgCl2固體
D.能利用丁制備并收集到純凈的氨氣
【答案】B
【分析】A.Fe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關閉止水夾,無法使NaOH溶液與硫酸亞鐵混合;
B.高錳酸鉀氧化濃鹽酸生成氯氣,氯氣氧化硫化鈉生成S;
C.氮氣不能抑制鎂離子的水解;
D.加熱時氯化銨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在試管口氨氣與氯化氫化合生成氯化銨。
【解答】解:A.Fe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關閉止水夾,無法使NaOH溶液與硫酸亞鐵混合,不能制備氫氧化亞鐵,應將試管中試劑互換,故A錯誤;
B.高錳酸鉀氧化濃鹽酸生成氯氣,氯氣氧化硫化鈉生成S,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則氧化性:KMnO4>Cl2>S,故B正確;
C.氮氣不能抑制鎂離子的水解,應通入HCl氣體制備得到無水MgCl2固體,故C錯誤;
D.加熱時氯化銨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在試管口氨氣與氯化氫化合生成氯化銨,不能制備氨氣,應選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加熱制備氨氣,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物質的制備、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3.(2024秋?五華區(qū)期中)根據(jù)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A.過量氯水可氧化NaBr、KI;
B.NaOH可分別與氯化鎂溶液、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沉淀;
C.Na2HPO4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現(xiàn)黃色沉淀(Ag3PO4),可知銀離子促進的電離;
D.高溫下Fe與水蒸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
【解答】解:A.過量氯水可氧化NaBr、KI,不能比較Br、I的非金屬性強弱,故A錯誤;
B.NaOH可分別與氯化鎂溶液、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沉淀,不能比較Ksp[Mg(OH)2]、Ksp[Fe(OH)3]的大小,故B錯誤;
C.Na2HPO4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現(xiàn)黃色沉淀(Ag3PO4),可知銀離子促進的電離,與水解無關,故C錯誤;
D.高溫下Fe與水蒸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水中H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水具有氧化性,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難溶電解質、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4.(2024秋?鼓樓區(qū)校級期中)下列實驗探究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A.酸性溶液中硝酸根離子可氧化亞硫酸根離子;
B.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的濃度未知;
C.不能利用無氧酸的酸性強弱比較對應非金屬性的強弱;
D.含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KSCN溶液,無現(xiàn)象,再滴加幾滴新制氯水,溶液變?yōu)檠t色,可知亞鐵離子被氯水氧化。
【解答】解:A.酸性溶液中硝酸根離子可氧化亞硫酸根離子,由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不能檢驗溶液X是否含有,故A錯誤;
B.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的濃度未知,由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不能證明Ksp(AgCl)>Ksp(AgI),故B錯誤;
C.鹽酸和HI均為無氧酸,測定等濃度酸的pH,不能比較Cl的非金屬性比I強,故C錯誤;
D.含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KSCN溶液,無現(xiàn)象,再滴加幾滴新制氯水,溶液變?yōu)檠t色,可知亞鐵離子被氯水氧化,則Fe2+具有還原性,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離子檢驗、難溶電解質、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5.(2024秋?重慶期中)下列實驗探究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分析】A.鹽酸為無氧酸;
B.酸性高錳酸鉀可氧化二氧化硫;
C.用pH計分別測量相同濃度的HCOOH和CH3COOH溶液的pH值,可比較二者的酸性;
D.生成的乙烯、揮發(fā)的醇及生成的二氧化硫均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解答】解:A.鹽酸為無氧酸,由碳酸、鹽酸的酸性強弱不能比較C、Cl的非金屬性強弱,故A錯誤;
B.酸性高錳酸鉀可氧化二氧化硫,紫色褪去,可知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故B錯誤;
C.用pH計分別測量相同濃度的HCOOH和CH3COOH溶液的pH值,可比較二者的酸性,能比較推電子基團對羧基酸性的影響,故C正確;
D.生成的乙烯、揮發(fā)的醇及生成的二氧化硫均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紫色褪去,不能證明生成乙烯,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6.(2024秋?重慶期中)“海帶提碘”中,下列所選實驗裝置與操作均正確的是( )
A.甲—灼燒碎海帶
B.乙—過濾海帶灰的浸泡液
C.丙—分離用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機層和水層
D.丁—蒸餾分離碘和有機溶劑
【答案】C
【分析】A.灼燒在坩堝中進行;
B.過濾遵照一貼二低三靠;
C.CCl4萃取碘水后,有機層在下層;
D.蒸餾時冷水下進上出。
【解答】解:A.灼燒在坩堝中進行,不能選圖中蒸發(fā)皿,故A錯誤;
B.過濾遵照一貼二低三靠,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未緊靠燒杯內(nèi)壁,故B錯誤;
C.CCl4萃取碘水后,有機層在下層,圖中分層現(xiàn)象合理,故C正確;
D.蒸餾時冷水下進上出,圖中冷凝水方向不合理,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混合物的分離提純、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7.(2024秋?五華區(qū)期中)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pH計測氯水的pH
B.判斷鐵釘發(fā)生析氫腐蝕
C.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D.測定H2C2O4溶液的濃度
【答案】A
【分析】A.氯水中含HClO,可使pH試紙褪色;
B.食鹽水為中性;
C.圖中缺少玻璃攪拌器;
D.酸性高錳酸鉀可氧化橡膠管。
【解答】解:A.氯水中含HClO,可使pH試紙褪色,能選圖中pH計測定,故A正確;
B.食鹽水為中性,F(xiàn)e發(fā)生吸氧腐蝕,水沿導管上升可證明,故B錯誤;
C.圖中缺少玻璃攪拌器,不能準確測定中和熱,故C錯誤;
D.酸性高錳酸鉀可氧化橡膠管,不能選圖中堿式滴定管,應選酸式滴定管,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pH測定、中和熱測定、電化學腐蝕、中和滴定、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8.(2024秋?長治月考)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A.鈉燃燒放熱,可使玻璃表面皿炸裂;
B.濃硫酸干燥氯氣,干燥的氯氣與鮮花中水反應生成HClO,鮮花褪色;
C.膠體粒子、分子、離子均可透過濾紙;
D.氫氧化鎂不溶于NaOH,氫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
【解答】解:A.鈉燃燒放熱,可使玻璃表面皿炸裂,應在坩堝中進行,故A錯誤;
B.濃硫酸干燥氯氣,干燥的氯氣與鮮花中水反應生成HClO,鮮花褪色,不能證明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故B錯誤;
C.膠體粒子、分子、離子均可透過濾紙,不能選圖中過濾裝置分離,應選滲析法分離,故C錯誤;
D.氫氧化鎂不溶于NaOH,氫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可知氫氧化鎂的堿性大于氫氧化鋁的堿性,則金屬性Mg大于Al,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混合物的分離提純、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9.(2024秋?武漢月考)下列實驗過程錯誤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A.H2S溶液中滴加過量0.01ml?L﹣1的CdSO4溶液,生成CdS黃色沉淀,然后滴入幾滴0.01ml?L﹣1CuSO4溶液,轉化為更難溶的黑色沉淀CuS;
B.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鹽酸與碳酸鈣反應,使氯氣與水的平衡正向移動;
C.Fe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生成Cu,構成原電池,加快生成氫氣的速率;
D.錐形瓶中有少量水對實驗無影響。
【解答】解:A.H2S溶液中滴加過量0.01ml?L﹣1的CdSO4溶液,生成CdS黃色沉淀,然后滴入幾滴0.01ml?L﹣1CuSO4溶液,轉化為更難溶的黑色沉淀CuS,可比較CdS(黃色)與CuS(黑色)的溶解度,故A正確;
B.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鹽酸與碳酸鈣反應,使氯氣與水的平衡正向移動,可提高飽和氯水中的HClO濃度,故B正確;
C.Fe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生成Cu,構成原電池,可加快鐵片與鹽酸的反應速率,故C正確;
D.錐形瓶中有少量水對實驗無影響,不需要使用干燥的錐形瓶,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難溶電解質、化學平衡與反應速率、中和滴定及儀器的使用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10.(2024秋?貴陽月考)以下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金屬Na可保存在石蠟油中
B.取一未知溶液進行焰色試驗,火焰顏色呈黃色,證明該溶液中有鈉元素,不含鉀元素
C.實驗室用飽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氣體
D.可以用Ca(OH)2溶液鑒別Na2CO3、NaHCO3溶液
【答案】A
【分析】A.液態(tài)石蠟也稱石蠟油,鈉的密度比液態(tài)石蠟的密度大,且不發(fā)生反應;
B.鈉元素的焰色為黃色,觀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過藍色的鈷玻璃;
C.二氧化碳、氯化氫均與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
D.Na2CO3、NaHCO3溶液均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沉淀。
【解答】解:A.液態(tài)石蠟也稱石蠟油,鈉的密度比液態(tài)石蠟的密度大,且不發(fā)生反應,則金屬Na可保存在石蠟油中,故A正確;
B.鈉元素的焰色為黃色,觀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過藍色的鈷玻璃,由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可知,該溶液中有鈉元素,不能證明是否含鉀元素,故B錯誤;
C.二氧化碳、氯化氫均與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將原物質除去,不能除雜,應選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氣,故C錯誤;
D.Na2CO3、NaHCO3溶液均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沉淀,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離子檢驗、混合物的分離提純、物質的鑒別、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11.(2024?古藺縣校級三模)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分析】A.甲苯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
B.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
C.K2CrO4溶液中緩慢滴加硫酸,氫離子濃度增大,使2+2H+?+H2O正向移動;
D.同濃度的鹽溶液,pH越大,對應酸的酸性越弱。
【解答】解:A.甲苯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紫色褪去,但與苯相連的C上無H原子時不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A錯誤;
B.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無氨氣生成,不能證明原溶液是否含銨根離子,故B錯誤;
C.K2CrO4溶液中緩慢滴加硫酸,氫離子濃度增大,使2+2H+?+H2O正向移動,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燃t色,故C正確;
D.同濃度的鹽溶液,pH越大,對應酸的酸性越弱;則用pH計測定NaH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不能確定H2CO3酸性弱于CH3COOH,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12.(2024春?福州期末)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下列實驗的操作、現(xiàn)象與結論均正確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分析】A.只有H2O2溶液的濃度不同;
B.硝酸可氧化亞硫酸根離子等;
C.鹽酸為無氧酸;
D.淀粉水解后,在堿性溶液中檢驗葡萄糖。
【解答】解:A.兩組實驗中只有H2O2的濃度不同,由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可知,H2O2濃度大的反應產(chǎn)生O2的速率快,說明在其它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加快反應速率,故A正確;
B.HNO3具有強氧化性,會將、離子氧化為,與加入的Ba2+反應產(chǎn)生難溶性BaSO4沉淀,用硝酸酸化,不能據(jù)此判斷待測液中是否含有,檢驗硫酸根離子,應先加鹽酸無現(xiàn)象,后加氯化鋇溶液檢驗,故B錯誤;
C.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適量鹽酸溶液,產(chǎn)生無色無味氣體CO2,證明酸性:HCl>H2CO3,而不能證明元素的非金屬性:Cl>C,應該根據(jù)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判斷,故C錯誤;
D.稀硫酸是淀粉水解反應的催化劑,而檢驗葡萄糖醛基的存在應該是在堿性環(huán)境中進行,因此在試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適量的稀硫酸,加熱一段時間,冷卻,要先向反應后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和硫酸,使溶液顯堿性,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根據(jù)是否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來判斷淀粉是否發(fā)生水解反應產(chǎn)生葡萄糖,操作不合理,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物質的檢驗、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13.(2024秋?南岸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分析】A.NaCl溶液為中性,加熱促進水的電離;
B.稀釋促進弱電解質的電離;
C.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的濃度未知;
D.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鈣。
【解答】解:A.NaCl溶液為中性,加熱促進水的電離,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氫離子濃度增大,溶液的pH減小,故A正確;
B.加水促進醋酸的電離,但溶液總體積增大,氫離子濃度變小,溶液的pH變大,故B錯誤;
C.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的濃度未知,不能比較Ka(CH3COOH)、Ka(HCN)的大小,故C錯誤;
D.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鈣,不能證明酸性:H2SO3>HClO,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弱電解質的電離、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14.(2024秋?海安市校級月考)室溫下進行下列實驗,根據(jù)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分析】A.X若為氨氣,白色沉淀為亞硫酸鋇;
B.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無現(xiàn)象,可排除干擾離子,后加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為AgCl;
C.揮發(fā)的鹽酸與硅酸鈉反應;
D.AgNO3溶液過量,分別與NaCl、NaI反應生成沉淀。
【解答】解:A.X若為氨氣,白色沉淀為亞硫酸鋇,氨氣不具有強氧化性,故A錯誤;
B.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無現(xiàn)象,可排除干擾離子,后加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為AgCl,則溶液中一定含有Cl﹣,故B正確;
C.揮發(fā)的鹽酸與硅酸鈉反應,不能比較碳酸、硅酸的酸性強弱,故C錯誤;
D.AgNO3溶液過量,分別與NaCl、NaI反應生成沉淀,不能證明溶度積常數(shù):AgCl>AgI,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離子檢驗、難溶電解質、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15.(2024?安徽開學)進行下列實驗操作時,選用儀器不正確的是( )
A.利用儀器甲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H2O2溶液
B.利用儀器乙加熱膽礬使其失去結晶水
C.利用儀器丙分離飽和碳酸鈉溶液和乙酸乙酯
D.利用儀器丁配制950mL2.0ml/L的HF水溶液
【答案】D
【分析】A.甲為酸式滴定管;
B.乙為坩堝;
C.丙為分液漏斗,可分離分層的液體混合物;
D.HF的水溶液與二氧化硅反應。
【解答】解:A.甲為酸式滴定管,則儀器甲可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H2O2溶液,故A正確;
B.乙為坩堝,則儀器乙加熱膽礬使其失去結晶水,稱量加熱前后固體的質量可計算結晶水的數(shù)目,故B正確;
C.丙為分液漏斗,碳酸鈉溶液和乙酸乙酯分層,則儀器丙分離飽和碳酸鈉溶液和乙酸乙酯,故C正確;
D.HF的水溶液與二氧化硅反應,不能在容量瓶中配制HF溶液,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儀器的使用、混合物的分離提純、溶液的配制、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16.(2024春?海淀區(qū)期中)下列實驗能達到對應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分析】A.氯化鐵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沉淀;
B.加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為氯化銀或硫酸鋇;
C.溴乙烷水解后,在酸性溶液中檢驗溴離子;
D.二氧化氮與水反應。
【解答】解:A.氯化鐵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沉淀,不能制備膠體,應向沸水中滴加飽和氯化鐵溶液制備膠體,故A錯誤;
B.加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為氯化銀或硫酸鋇,不能檢驗待測液中是否含有,故B錯誤;
C.溴乙烷水解后,向加硝酸中和NaOH,再加硝酸銀溶液,若生成淡黃色沉淀,可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故C正確;
D.二氧化氮與水反應,不能排水法收集,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物質的制備及檢驗、離子檢驗、氣體的收集、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17.(2024秋?興寧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分析】A.根據(jù)該操作為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符合要求進行分析;
B.根據(jù)無法將A試管中的溶液壓入B試管中,無法制備少量Fe(OH)2進行分析;
C.根據(jù)Cl2可氧化Br﹣、I﹣,進行分析;
D.根據(jù)外管的溫度高,內(nèi)管的溫度低于外管的進行分析。
【解答】解:A.可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該操作為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符合要求,能達到實驗目的,故A正確;
B.先打開止水夾a,發(fā)生反應Fe+H2SO4=FeSO4+H2↑,用產(chǎn)生的H2排盡裝置中的空氣;但無法將A試管中的溶液壓入B試管中,無法制備少量氫氧化亞鐵,故B錯誤;
C.氯氣可氧化Br﹣、I﹣,但圖中實驗不能保證是Br2氧化I﹣,無法證明氧化性Br2>I2,故C錯誤;
D.外管的溫度高,內(nèi)管的溫度低于外管的,無法驗證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的熱穩(wěn)定性,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18.(2024秋?浙江月考)下列各實驗裝置、目的或結論全都正確的是( )
A.甲可驗證鎂片與稀鹽酸反應放熱
B.乙可驗證FeCl3對H2O2的分解反應有催化作用
C.將丙中的鋁片更換為等質量的鋁粉后釋放出的熱量變多
D.由丁可推斷出:反應2NO2(g)?N2O4(g)為吸熱反應
【答案】A
【分析】A.Mg與鹽酸反應放熱,使飽和石灰水的溫度升高;
B.右側試管的溫度高,且加催化劑;
C.參加反應的鋁質量相同,釋放出的熱量相等;
D.熱水中顏色深,可知升高溫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動。
【解答】解:A.鎂片與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下降,所以通過飽和石灰水變渾濁現(xiàn)象,可以說明鎂片與稀鹽酸反應放熱,故A正確;
B.右側試管的溫度高,且加催化劑,兩個變量,不能驗證FeCl3對H2O2的分解反應有催化作用,故B錯誤;
C.將丙中的鋁片更換為等質量的鋁粉后,參加反應的鋁質量相同,釋放出的熱量相等,故C錯誤;
D.熱水中顏色深,可知升高溫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動,則反應2NO2(g)?N2O4(g)為放熱反應,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中和熱測定、反應速率、反應中能量變化、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19.(2024秋?浙江月考)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相應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分析】A.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HClO,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HClO可氧化KI生成碘,淀粉遇碘變藍;
B.體積增大時,濃度減小,氣體的顏色變淺,且體積增大、壓強減小,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動;
C.應先放在冷水、熱水中,再加試劑;
D.KCl對Fe3++3SCN﹣?Fe(SCN)3的平衡無影響。
【解答】解:A.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HClO,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HClO可氧化KI生成碘,淀粉遇碘變藍,由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不能證明氯氣與水的反應為可逆反應,故A錯誤;
B.體積增大時,濃度減小,氣體的顏色變淺,且體積增大、壓強減小,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動,則顏色變深,但比原平衡時淺,故B正確;
C.應先放在冷水、熱水中,再加試劑,操作不合理,故C錯誤;
D.KCl對Fe3++3SCN﹣?Fe(SCN)3的平衡無影響,溶液的顏色不變,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平衡移動、反應速率、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20.(2024秋?冀州區(qū)校級期中)在學習完氯氣的制備知識后,某同學利用相關原理進行下列實驗探究(已知:I2不易溶于水,易升華),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分析】A.稀鹽酸與二氧化錳不反應;
B.過濾遵循一貼二低三靠;
C.加熱時碘易升華,遇冷時發(fā)生凝華;
D.圖中短導管進氣可排出液體。
【解答】解:A.稀鹽酸與二氧化錳不反應,稀鹽酸應改為濃鹽酸,故A錯誤;
B.過濾操作時,漏斗下端的尖口處應緊靠燒杯內(nèi)壁,防止液滴飛濺,故B錯誤;
C.加熱時碘易升華,遇冷時發(fā)生凝華,圖中裝置可分離提純碘,故C正確;
D.圖中短導管進氣可排出液體,氯氣可以氧化碘離子,則圖中導管應長進短出,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物質的制備、混合物的分離提純、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21.(2024秋?大連期中)下列方案設計、現(xiàn)象和結論都正確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分析】A.CH3CH2Br與NaOH溶液共熱,發(fā)生水解反應,酸性溶液中檢驗溴離子;
B.X若為氨氣,白色沉淀為亞硫酸鋇;X若為氯氣,白色沉淀為硫酸鋇;
C.二氧化硫對應的酸不是最高價含氧酸;
D.常溫下Al遇濃硫酸發(fā)生鈍化,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
【解答】解:A.CH3CH2Br與NaOH溶液共熱,發(fā)生水解反應,水解后沒有加硝酸中和NaOH,不能檢驗溴離子,故A錯誤;
B.X若為氨氣,白色沉淀為亞硫酸鋇;X若為氯氣,白色沉淀為硫酸鋇,氯氣具有強氧化性,氨氣不具有強氧化性,故B正確;
C.二氧化硫對應的酸不是最高價含氧酸,由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不能比較非金屬性強弱,故C錯誤;
D.常溫下Al遇濃硫酸發(fā)生鈍化,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與CuSO4溶液不反應,則不能比較金屬性強弱,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金屬性與非金屬性的比較、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22.(2024秋?靖遠縣月考)某化學興趣小組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尾氣處理裝置已省略),其中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分析】A.濃氨水與堿石灰混合可制備氨氣,氨氣與氯化亞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淀,氫氧化亞鐵易被氧化;
B.高錳酸鉀氧化濃鹽酸生成氯氣,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C.發(fā)生強酸制取弱酸的反應;
D.濃硫酸與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
【解答】解:A.濃氨水與堿石灰混合可制備氨氣,氨氣與氯化亞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淀,氫氧化亞鐵易被氧化,需要在隔絕空氣的環(huán)境中制備Fe(OH)2,圖中空氣易進入裝置,故A錯誤;
B.高錳酸鉀氧化濃鹽酸生成氯氣,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可選圖中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l2,故B正確;
C.稀硫酸與Na2CO3溶液反應生成CO2,CO2與Na2SiO3溶液反應生成H2SiO3沉淀,均為強酸制取弱酸的反應,則非金屬性:S>C>Si,故C正確;
D.濃硫酸與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可驗證SO2的漂白性,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物質的制備、非金屬性的比較、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23.(2024秋?銅梁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分析】A.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體;
B.圖中為堿式滴定管,高錳酸可氧化橡膠管;
C.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
D.觀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過藍色的鈷玻璃,濾去黃光。
【解答】解:A.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體,應在燒杯中溶解、冷卻后,轉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故A錯誤;
B.圖中為堿式滴定管,高錳酸鉀可氧化橡膠管,酸式滴定管的感量為0.01mL,應選酸式滴定管量取7.50mL濃硫酸,故B錯誤;
C.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可選圖中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C正確;
D.觀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過藍色的鈷玻璃,濾去黃光,不能直接觀察,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溶液的配制、儀器的使用、氣體的收集、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24.(2024秋?東西湖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均正確且能得出相應結論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A.X若為氨氣,白色沉淀為亞硫酸鋇;X若為氯氣,白色沉淀為硫酸鋇;
B.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稀硫酸酸化;
C.常溫下Al遇濃硝酸發(fā)生鈍化,Mg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
D.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生成溴,溴易溶于苯。
【解答】解:A.X若為氨氣,白色沉淀為亞硫酸鋇;X若為氯氣,白色沉淀為硫酸鋇,則白色沉淀不一定為硫酸鋇,故A錯誤;
B.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稀硫酸酸化,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則不能證明S2﹣被氧化為,故B錯誤;
C.常溫下Al遇濃硝酸發(fā)生鈍化,Mg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反應原理不同,由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不能比較Mg、Al的金屬性強弱,故C錯誤;
D.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生成溴,溴易溶于苯,Br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由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還原劑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BrO3>Cl2,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金屬性比較、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25.(2024秋?新吳區(qū)校級月考)下列實驗探究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分析】A.甲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苯不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
B.0.1ml/LCH3COOH溶液與0.1ml/LHCN溶液的pH分別為3、5,可知醋酸的電離程度大;
C.1﹣溴丁烷水解后,在酸性溶液中檢驗溴離子;
D.以Zn、Fe為電極,以酸化的3%NaCl溶液作電解質溶液,連接成原電池裝置,Zn為負極,F(xiàn)e為正極。
【解答】解:A.甲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苯不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可知苯環(huán)影響甲基,故A正確;
B.0.1ml/LCH3COOH溶液與0.1ml/LHCN溶液的pH分別為3、5,可知醋酸的電離程度大,則Ka(CH3COOH)>Ka(HCN),故B正確;
C.1﹣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加熱發(fā)生水解反應,沒有加硝酸中和NaOH,則加硝酸銀不能檢驗溴離子,故C錯誤;
D.以Zn、Fe為電極,以酸化的3%NaCl溶液作電解質溶液,連接成原電池裝置,Zn為負極,F(xiàn)e為正極,F(xiàn)e被保護,向試管中滴入2滴K3[Fe(CN)6]溶液,無現(xiàn)象,可探究金屬的電化學保護法,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弱電解質的電離、離子檢驗、電化學、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日期:2024/11/6 23:33:18;用戶:組卷48;郵箱:zyb048@xyh.cm;學號:41419011
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某溶液進行焰色試驗顯黃色,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未見紫色
該溶液有Na+,一定沒有K+
B
向飽和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產(chǎn)生
氯水是酸性溶液
C
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有白色固體析出
溶解度:NaHCO3>Na2CO3
D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試管中,立即把帶火星木條放在試管口木條復燃
反應生成了O2
選項
操作及現(xiàn)象
結論
A
向盛有NaBr溶液的試管中加入過量新制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先變橙色,后變藍色
非金屬性Cl>Br>I
B
向盛有2mL0.1ml/LMgCl2溶液的試管中滴加2mL2ml/LNaOH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再向上述試管中滴加4滴0.1ml/LFeCl3溶液,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
Ksp[Mg(OH)2]>Ksp[Fe(OH)3]
C
向Na2HPO4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現(xiàn)黃色沉淀(Ag3PO4)
Na2HPO4發(fā)生了水解反應
D
還原鐵粉與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點燃后有爆鳴聲
H2O具有氧化性|
選項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溶液X中滴加少量稀鹽酸,然后滴入幾滴Ba(NO3)2溶液,觀察現(xiàn)象
檢驗溶液X是否含有
B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觀察產(chǎn)生沉淀顏色
Ksp(AgCl)>Ksp(AgI)
C
用pH計測定等濃度鹽酸和HI溶液的pH
Cl的非金屬性比I強
D
向含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KSCN溶液,振蕩,再滴加幾滴新制氯水,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Fe2+具有還原性
選項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Na2CO3固體的錐形瓶中滴加稀鹽酸,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比較氯元素與碳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
B
向盛有KMnO4溶液的試管中通入SO2,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證明SO2具有漂白性
C
室溫下,用pH計分別測量相同濃度的HCOOH和CH3COOH溶液的pH值
比較推電子基團對羧基酸性的影響
D
取4mL乙醇,加入12mL濃硫酸及少量沸石,迅速升溫至170℃,將產(chǎn)生的氣體直接通入2mL酸性KMnO4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褪色
證明乙醇消去反應的產(chǎn)物為乙烯
A.鈉的燃燒
B.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
C.分離Fe(OH)3膠體和NaCl溶液
D.比較Mg、Al金屬性的強弱
編號
實驗目的
實驗過程
A
比較CdS(黃色)與CuS(黑色)的溶解度【已知Ksp(CdS)>Ksp(CuS)】
向H2S溶液中滴加過量0.01ml?L﹣1的CdSO4溶液,然后滴入幾滴0.01ml?L﹣1CuSO4溶液,觀察沉淀顏色變化
B
提高飽和氯水中的HClO濃度
向飽和氯水中加入碳酸鈣并通入適量Cl2,然后過濾
C
加快鐵片與鹽酸的反應速率
向反應液中滴入幾滴CuCl2溶液
D
滴定法測定NaOH溶液的濃度
必須使用干燥的錐形瓶
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結論
A
向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褪去
甲苯及其同系物均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
B
向某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產(chǎn)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溶液中含有
C
向K2CrO4溶液中緩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燃t色(已知水溶液中為黃色,為橙紅色)
增大氫離子濃度可使轉化為
D
用pH計測定pH:
①NaH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pH:①>②,證明H2CO3酸性弱于CH3COOH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室溫下,向等體積的質量分數(shù)為4%和12%的H2O2溶液中分別滴入2滴1ml/L的FeCl3溶液
12%的H2O2溶液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更快
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加快反應速率
B
向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滴入少量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待測液中含有
C
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適量鹽酸溶液
產(chǎn)生無色無味氣體
非金屬性:Cl>C
D
在試管中加入0.5g淀粉和適量的稀硫酸,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向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
無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
淀粉未發(fā)生水解
選項
實驗
現(xiàn)象
結論
A
緩緩加熱0.5ml?L﹣1的NaCl溶液到60℃,并用pH傳感器測定溶液的pH
溶液的pH逐漸減小
水的電離為吸熱過程
B
將CH3COOH溶液由0.1ml/L稀釋到0.01ml/L
溶液pH變小
稀釋后,醋酸的電離程度增大
C
常溫下,測定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pH
前者小于后者
Ka(CH3COOH)>Ka(HCN)
D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
有沉淀生成
酸性:H2SO3>HClO
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
結論
A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氣體X,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氣體X一定具有強氧化性
B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無現(xiàn)象,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鹽酸,將產(chǎn)生的氣體直接通入硅酸鈉溶液中,產(chǎn)生白色渾濁
酸性:HCl>H2CO3>H2SiO3
D
向盛有5mL0.1ml?L﹣1AgNO3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等濃度NaCl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繼續(xù)滴加幾滴NaI溶液,產(chǎn)生黃色沉淀
溶度積常數(shù):AgCl>AgI
選項
A
B
C
D
實驗
目的
制備Fe(OH)3膠體
檢測待測液中是否含有
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制備并收集NO2
A.配制0.10ml/L的食鹽水
B.制備少量Fe(OH)2
C.證明氧化性Cl2>Br2>I2
D.驗證NaHCO3和Na2CO3的熱穩(wěn)定性
實驗裝置
甲
乙
丙
丁
選項
實驗方案
目的
A
向兩支裝有新制氯水的試管中分別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觀察有無沉淀產(chǎn)生和溶液是否變藍色
探究氯氣與水的反應是否存在限度
B
常溫下,向某密閉容器中充入NO2氣體,一段時間后擴大容器體積為原來的2倍,觀察氣體顏色變化
探究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C
向兩支裝有5mLL0.1ml?L﹣1Na2S2O3溶液的試管中分別加入5mL0.1ml?L﹣1H2SO4溶液,然后分別放入冷水和熱水中,記錄出現(xiàn)渾濁所用時間
探究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D
向2mL0.01m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KCl固體,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選項
實驗方案
現(xiàn)象
結論
A
將CH3CH2Br與NaOH溶液共熱,冷卻后,取出上層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
產(chǎn)生淡黃色沉淀
CH3CH2Br中含有溴原子
B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和氣體X
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氣體X不一定具有氧化性
C
將高氯酸滴入Na2SO3溶液產(chǎn)生無色氣體,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過飽和NaHSO3溶液后,再通入Na2SiO3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非金屬性:Cl>S>Si
D
常溫下將鋁片插入濃硫酸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洗凈,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
鋁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
金屬性:Al>Cu
選項
實驗目的
m中的物質
n中的物質
p中的物質
A
制備Fe(OH)2
濃氨水
堿石灰
FeCl2溶液
B
制備并收集Cl2
濃鹽酸
KMnO4溶液
空氣
C
驗證非金屬性:S>C>Si
稀硫酸
Na2CO3溶液
Na2SiO3溶液
D
驗證SO2的漂白性
濃硫酸
Na2SO3
品紅溶液
選項
A
B
C
D
目的
配制NaOH溶液
量取7.50mL濃硫酸
收集H2
檢驗化合物中是否含有K元素
裝置或操作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和氣體X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為BaSO4
B
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再滴加BaCl2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S2﹣被氧化為
C
向盛有濃HNO3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除去氧化膜的鎂帶(m試管)和鋁片(n試管)
m試管迅速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n試管無明顯現(xiàn)象
金屬性:Mg>Al
D
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然后再加入少量苯
有機相呈橙紅色
氧化性:KBrO3>Cl2
選項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兩支分別盛有2mL苯和2mL甲苯的試管中各加入幾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力振蕩,觀察現(xiàn)象
探究有機物中基團間的相互作用
B
用pH試紙測得:0.1ml/LCH3COOH溶液與0.1ml/LHCN溶液的pH分別為3、5
Ka(CH3COOH)>Ka(HCN)
C
向試管中滴入幾滴1﹣溴丁烷,再加入2mL5%NaOH溶液,振蕩后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靜置。取數(shù)滴水層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幾滴2%AgNO3溶液,觀察現(xiàn)象
檢驗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D
以Zn、Fe為電極,以酸化的3%NaCl溶液作電解質溶液,連接成原電池裝置。過一段時間,從Fe電極區(qū)域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再向試管中滴入2滴K3[Fe(CN)6]溶液,觀察現(xiàn)象
探究金屬的電化學保護法
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某溶液進行焰色試驗顯黃色,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未見紫色
該溶液有Na+,一定沒有K+
B
向飽和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產(chǎn)生
氯水是酸性溶液
C
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有白色固體析出
溶解度:NaHCO3>Na2CO3
D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試管中,立即把帶火星木條放在試管口木條復燃
反應生成了O2
選項
操作及現(xiàn)象
結論
A
向盛有NaBr溶液的試管中加入過量新制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先變橙色,后變藍色
非金屬性Cl>Br>I
B
向盛有2mL0.1ml/LMgCl2溶液的試管中滴加2mL2ml/LNaOH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再向上述試管中滴加4滴0.1ml/LFeCl3溶液,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
Ksp[Mg(OH)2]>Ksp[Fe(OH)3]
C
向Na2HPO4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現(xiàn)黃色沉淀(Ag3PO4)
Na2HPO4發(fā)生了水解反應
D
還原鐵粉與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點燃后有爆鳴聲
H2O具有氧化性|
選項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溶液X中滴加少量稀鹽酸,然后滴入幾滴Ba(NO3)2溶液,觀察現(xiàn)象
檢驗溶液X是否含有
B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觀察產(chǎn)生沉淀顏色
Ksp(AgCl)>Ksp(AgI)
C
用pH計測定等濃度鹽酸和HI溶液的pH
Cl的非金屬性比I強
D
向含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KSCN溶液,振蕩,再滴加幾滴新制氯水,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Fe2+具有還原性
選項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Na2CO3固體的錐形瓶中滴加稀鹽酸,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比較氯元素與碳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
B
向盛有KMnO4溶液的試管中通入SO2,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證明SO2具有漂白性
C
室溫下,用pH計分別測量相同濃度的HCOOH和CH3COOH溶液的pH值
比較推電子基團對羧基酸性的影響
D
取4mL乙醇,加入12mL濃硫酸及少量沸石,迅速升溫至170℃,將產(chǎn)生的氣體直接通入2mL酸性KMnO4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褪色
證明乙醇消去反應的產(chǎn)物為乙烯
A.鈉的燃燒
B.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
C.分離Fe(OH)3膠體和NaCl溶液
D.比較Mg、Al金屬性的強弱
編號
實驗目的
實驗過程
A
比較CdS(黃色)與CuS(黑色)的溶解度【已知Ksp(CdS)>Ksp(CuS)】
向H2S溶液中滴加過量0.01ml?L﹣1的CdSO4溶液,然后滴入幾滴0.01ml?L﹣1CuSO4溶液,觀察沉淀顏色變化
B
提高飽和氯水中的HClO濃度
向飽和氯水中加入碳酸鈣并通入適量Cl2,然后過濾
C
加快鐵片與鹽酸的反應速率
向反應液中滴入幾滴CuCl2溶液
D
滴定法測定NaOH溶液的濃度
必須使用干燥的錐形瓶
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結論
A
向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褪去
甲苯及其同系物均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
B
向某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產(chǎn)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溶液中含有
C
向K2CrO4溶液中緩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燃t色(已知水溶液中為黃色,為橙紅色)
增大氫離子濃度可使轉化為
D
用pH計測定pH:
①NaH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pH:①>②,證明H2CO3酸性弱于CH3COOH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室溫下,向等體積的質量分數(shù)為4%和12%的H2O2溶液中分別滴入2滴1ml/L的FeCl3溶液
12%的H2O2溶液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更快
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加快反應速率
B
向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滴入少量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待測液中含有
C
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適量鹽酸溶液
產(chǎn)生無色無味氣體
非金屬性:Cl>C
D
在試管中加入0.5g淀粉和適量的稀硫酸,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向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
無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
淀粉未發(fā)生水解
選項
實驗
現(xiàn)象
結論
A
緩緩加熱0.5ml?L﹣1的NaCl溶液到60℃,并用pH傳感器測定溶液的pH
溶液的pH逐漸減小
水的電離為吸熱過程
B
將CH3COOH溶液由0.1ml/L稀釋到0.01ml/L
溶液pH變小
稀釋后,醋酸的電離程度增大
C
常溫下,測定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pH
前者小于后者
Ka(CH3COOH)>Ka(HCN)
D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
有沉淀生成
酸性:H2SO3>HClO
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
結論
A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氣體X,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氣體X一定具有強氧化性
B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無現(xiàn)象,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鹽酸,將產(chǎn)生的氣體直接通入硅酸鈉溶液中,產(chǎn)生白色渾濁
酸性:HCl>H2CO3>H2SiO3
D
向盛有5mL0.1ml?L﹣1AgNO3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等濃度NaCl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繼續(xù)滴加幾滴NaI溶液,產(chǎn)生黃色沉淀
溶度積常數(shù):AgCl>AgI
選項
A
B
C
D
實驗
目的
制備Fe(OH)3膠體
檢測待測液中是否含有
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制備并收集NO2
A.配制0.10ml/L的食鹽水
B.制備少量Fe(OH)2
C.證明氧化性Cl2>Br2>I2
D.驗證NaHCO3和Na2CO3的熱穩(wěn)定性
實驗裝置
甲
乙
丙
丁
選項
實驗方案
目的
A
向兩支裝有新制氯水的試管中分別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觀察有無沉淀產(chǎn)生和溶液是否變藍色
探究氯氣與水的反應是否存在限度
B
常溫下,向某密閉容器中充入NO2氣體,一段時間后擴大容器體積為原來的2倍,觀察氣體顏色變化
探究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C
向兩支裝有5mLL0.1ml?L﹣1Na2S2O3溶液的試管中分別加入5mL0.1ml?L﹣1H2SO4溶液,然后分別放入冷水和熱水中,記錄出現(xiàn)渾濁所用時間
探究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D
向2mL0.01m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KCl固體,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選項
實驗方案
現(xiàn)象
結論
A
將CH3CH2Br與NaOH溶液共熱,冷卻后,取出上層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
產(chǎn)生淡黃色沉淀
CH3CH2Br中含有溴原子
B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和氣體X
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氣體X不一定具有氧化性
C
將高氯酸滴入Na2SO3溶液產(chǎn)生無色氣體,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過飽和NaHSO3溶液后,再通入Na2SiO3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非金屬性:Cl>S>Si
D
常溫下將鋁片插入濃硫酸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洗凈,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
鋁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
金屬性:Al>Cu
選項
實驗目的
m中的物質
n中的物質
p中的物質
A
制備Fe(OH)2
濃氨水
堿石灰
FeCl2溶液
B
制備并收集Cl2
濃鹽酸
KMnO4溶液
空氣
C
驗證非金屬性:S>C>Si
稀硫酸
Na2CO3溶液
Na2SiO3溶液
D
驗證SO2的漂白性
濃硫酸
Na2SO3
品紅溶液
選項
A
B
C
D
目的
配制NaOH溶液
量取7.50mL濃硫酸
收集H2
檢驗化合物中是否含有K元素
裝置或操作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和氣體X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為BaSO4
B
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再滴加BaCl2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S2﹣被氧化為
C
向盛有濃HNO3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除去氧化膜的鎂帶(m試管)和鋁片(n試管)
m試管迅速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n試管無明顯現(xiàn)象
金屬性:Mg>Al
D
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然后再加入少量苯
有機相呈橙紅色
氧化性:KBrO3>Cl2
選項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兩支分別盛有2mL苯和2mL甲苯的試管中各加入幾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力振蕩,觀察現(xiàn)象
探究有機物中基團間的相互作用
B
用pH試紙測得:0.1ml/LCH3COOH溶液與0.1ml/LHCN溶液的pH分別為3、5
Ka(CH3COOH)>Ka(HCN)
C
向試管中滴入幾滴1﹣溴丁烷,再加入2mL5%NaOH溶液,振蕩后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靜置。取數(shù)滴水層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幾滴2%AgNO3溶液,觀察現(xiàn)象
檢驗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D
以Zn、Fe為電極,以酸化的3%NaCl溶液作電解質溶液,連接成原電池裝置。過一段時間,從Fe電極區(qū)域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再向試管中滴入2滴K3[Fe(CN)6]溶液,觀察現(xiàn)象
探究金屬的電化學保護法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化學解密之考點篇 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解答大題)練習(Word版附解析),共107頁。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化學解密之考點篇 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解答大題)練習(Word版附解析),共8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的處理,可用作分離稀有金屬的載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化學解密之考點篇 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練習(Word版附解析),共3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