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共8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和考生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作答選做題時,請先用2B鉛筆填涂選做題的題組號的信息點,再作答。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Al27 Ca40 Ti48 Zn65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共44分。第1~10小題,每小題2分;第11~16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書法之美盡在“筆墨紙硯”之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制作筆頭的“狼毫”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
B. 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溫下性質(zhì)穩(wěn)定
C. 宣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D. 澄泥硯屬于陶制硯臺,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
2. 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
A. 的空間結(jié)構模型:
B. 乙醇的紅外光譜:
C. NaCl溶液中的水合離子:
D. 乙烯的實驗式:C2H4
3. PtF6是極強的氧化劑,用Xe和PtF6 可制備六氟合鉑酸氙[XeF]+[Pt2F11]-,制備方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六氟合鉑酸氙是離子化合物
B. 六氟合鉑酸氙中Xe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C. 上述制備過程的催化劑是F-和PtF
D. 上述制備過程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有②③
4.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與所述的化學知識有關聯(lián)的是
A. AB. BC. CD. D
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未用完的Na應該放回原試劑瓶
B. 淀粉、纖維素、油脂均屬于天然高分子
C. 二氧化氯和明礬用于水處理時的原理相同
D. 通入CO2后,會影響溶液中Na+、H+、Fe3+、Ca2+、、Cl-的大量共存
6. 下列敘述I和敘述II均正確,且有因果關系的是
A. AB. BC. CD. D
7. 內(nèi)酯Y可以由X通過電解合成,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Z,轉(zhuǎn)化路線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等物質(zhì)的量的X、Y、Z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消耗的n(NaOH)之比為1:1:2
B. Y→Z的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
C. 在催化劑作用下Z可與甲醛發(fā)生反應
D. X→Y的反應在電解池陽極發(fā)生
8. 某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發(fā)生下列反應: X(g)?Y(g)(△H1>0)、Y(g) ?Z(g)(△H2>0),測得各氣體濃度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反應進程示意圖符合題意的是
A. B. C. D.
9. 資料顯示:濃硝酸能將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某學習小組據(jù)此驗證濃、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蛇x試劑:濃硝酸、稀硝酸(3ml·L-1)、 蒸餾水、濃硫酸、NaOH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實驗開始前及結(jié)束后皆需通一段時間氮氣,其目的不同
B. ②盛放的試劑為蒸餾水
C. 做實驗時應避免將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故裝置③④盛放的試劑依次是濃硝酸、稀硝酸
D. 能證明氧化性的相對強弱的實驗現(xiàn)象是:③中氣體仍為無色而④中氣體變?yōu)榧t棕色
10. 下列敘述對應的方程式書寫錯誤的是
A. 向次氯酸鈣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ClO-+ CO2 + H2O = HClO +
B. 向飽和NaOH溶液通入過量CO2析出白色晶體: OH-+ CO2=
C. 加熱藍色的CuCl2溶液,溶液變黃綠色:[Cu(H2O)4]2+ (aq)[藍色] + 4Cl-(aq) [CuCl4]2-(aq)[黃色] + 4H2O(l) △H>0
D. 向FeSO4溶液中加入H2O2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 2Fe2+ + H2O2 + 4H2O = 2Fe(OH)3↓+ 4H+
11. 一種Zn/CuSe混合離子軟包二次電池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其中一極產(chǎn)物為Cu2Se固體),其中離子交換膜為陽離子交換膜或陰離子交換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Cu2Se固體為放電時正極產(chǎn)物
B. 無論放電或充電,電路中每轉(zhuǎn)移2ml電子就有2ml離子通過離子交換膜
C. 充電時,陰極電極反應式為: Zn2++ 2e = Zn
D. 由該裝置可推測出還原性:Zn>Cu2Se
12. 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8g由乙烯與丙烯組成的混合物中含碳碳雙鍵的數(shù)目為NA
B. 90g 葡萄糖分子中,手性碳原子個數(shù)為2.5NA
C. 標準狀況下5.6 LC4H10中含有的s-sp3 σ鍵數(shù)為2.5NA
D. 0.1ml·L-1 Na2SO3溶液中,數(shù)目小于0.1NA
13. 某鋰鹽的結(jié)構如圖所示,其陰離子是由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形成,X、Y與Z同一周期,Y與W同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第一電離能: Z>Y>X
B. 高溫或放電條件下,X單質(zhì)與Y單質(zhì)直接化合反應生成XY
C. 氫化物的沸點: Y>Z>X
D. 加熱條件下,Cu單質(zhì)與W單質(zhì)直接化合反應生成CuW
14. 用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夾持裝置、加熱裝置省略)
A. AB. BC. CD. D
15. 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jié)論均正確的是
A. AB. BC. CD. D
16. {Ti12O18}團簇是比較罕見的一個穴醚無機類似物,我國科學家通過將{Rb@Ti12O18}和Cs+反應,測定籠內(nèi)Cs+的濃度,計算Cs+取代Rb+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eq),反應示意圖和所測數(shù)據(jù)如圖。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圖中表示平衡時銫離子濃度和銣離子濃度之比,其它類似
A. 離子半徑:r(Cs+)>r(Rb+)
B. 研究發(fā)現(xiàn):Cs+的直徑顯著大于{Ti12O18}團簇表面的孔徑且{Ti12O18}的骨架結(jié)構在Cs+交換過程中沒有被破壞。據(jù)此推斷:{Ti12O18}團簇表面的孔是柔性的
C. Keq≈0.1
D. {Ti12O18}團簇對于Cs+具有比Rb+大的親和力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6分。
17. 學習小組為了探究Na2CO3溶液與鹽溶液反應的規(guī)律,設計了如下實驗:
(1)用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配制500 mL 0.1ml·L-1 Na2CO3溶液,需選擇的玻璃儀器除了量筒、燒杯、玻璃棒以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別向如下3支試管中加入2mL 0.1ml·L-1 Na2CO3溶液,現(xiàn)象記錄如圖。試管(a)中發(fā)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3)設計熱分解實驗,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
將(2)中所得三種沉淀,分別置于B中。實驗結(jié)束后,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已知:查表,得到幾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20℃)數(shù)據(jù)如下。
①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計算可得(b)中沉淀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③(c)中樣品最終確定為CaCO3,試分析CaCO3未分解原因___________。
④(c)中沉淀是碳酸鹽而不是堿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⑤根據(jù)探究的結(jié)論預測,物質(zhì)的量濃度均為0.1ml·L-1的Cd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等體積混合,得到的沉淀的化學式較可能為___________。
⑥制備MnCO3常用Mn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不選擇Na2CO3溶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18. 中和渣是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產(chǎn)生的危險廢渣。從中和渣(主要含有CaSO4和少量Zn2+、Cu2+、C2+、Fe3+ 的氫氧化物)中回收銅、鋅等金屬的工藝流程如下圖:
已知:①pKsp = -lgKsp,常溫下幾種物質(zhì)的pKsp如下表
②當金屬離子濃度小于1.0×10-5 ml·L-1時,視為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問題:
(1)“中性浸出”時,采用“中性””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高溫高酸浸出”時,“浸渣2””的主要成分為___________。
(3)“萃銅”時發(fā)生反應Cu2+(aq) + 2HR?CuR2 + 2H+ (aq),CuR2 的結(jié)構簡式如圖所示:
①畫出Cu2+的價層電子排布圖___________。
②CuR2水溶性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選填序號)。
a.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 b.分子結(jié)構熱穩(wěn)定性較強 c.親油基團起主導作用
③萃取劑HR的結(jié)構簡式為___________。
(4)“氧化沉淀”時,試劑X用以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
①加入(NH4)2S2O8溶液時生成C(OH)3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②常溫下,沉淀后溶液的pH需不低于___________。
(5)金屬及其氧化物在催化領域有廣泛應用,例如,負載在TiO2. 上的RuO2可高效催化氧化處理HCl廢氣。TiO2和RuO2的晶體結(jié)構均可用下圖表示,二者晶胞體積近似相等,RuO2 與TiO2的密度比為1.66,則Ru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___________。(精確至1)。
19. 世界多國相繼規(guī)劃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節(jié)點。因此,研發(fā)二氧化碳利用技術,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成為研究熱點。
(1)CO2與H2反應合成HCOOH,是實現(xiàn)“碳中和”的有效途徑。已知:
CO2(g)+H2(g) = HCOOH(g) △H=___________。
(2)“零碳甲醇”是符合“碳中和”屬性的綠色能源。在5MPa下,CO2和H2按物質(zhì)的量之比1∶ 4進行投料,發(fā)生以下反應I和Ⅱ,平衡時,CO和CH3OH在含碳產(chǎn)物中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及CO2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反應I :CO2(g) + H2(g) = CO(g) + H2O(g) △H1 = +41kJ/ml
反應Ⅱ :CO2(g) + 3H2(g) = CH3OH(g) + H2O(g) △H2 = -49kJ/ml
①圖中a代表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
②q曲線在250°C之后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雨水中含有來自大氣的CO2,溶于水中的CO2進一步和水反應,發(fā)生電離:(i)CO2(g)=CO2(aq);(ii)CO2(aq)+H20(l)=H+(aq)+(aq)。25°C時,反應(ii)的平衡常數(shù)為K2.溶液中CO2的濃度與其在空氣中的分壓成正比(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比例系數(shù)為xml·L-1·kPa-1,當大氣壓強為pkPa,當大氣中CO2(g)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y時(考慮水的電離,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為Kw;忽略的電離):
①溶液中CO2的濃度c(CO2)aq為___________ml/L(寫出表達式,以下符號可選用:K2、x、p、y、Kw)
②溶液中H+濃度c(H+)、OH-濃度c(OH-)和濃度c()之間滿足等量關系:___________。
③溶液中H+濃度c(H+)為___________ml/L(寫出表達式,以下符號可選用:K2、x、p、y、Kw)
(4)兩種酸式碳酸鹽的分解反應如下。某溫度下平衡時總壓強分別為p1和p2。
反應1: NH4HCO3(s) = NH3(g)+H2O(g)+CO2(g) p1=3×104Pa 。
反應2: 2NaHCO3(s) = Na2CO3(s)+H2O(g)+CO2(g) p2= 4×103Pa
該溫度下,剛性密閉容器中放入NH4HCO3和Na2CO3固體,平衡后以上3種固體均大量存在:
①算該溫度下平衡后剛性密閉容器總壓強P總=_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已知: Kp為以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表示的平衡常數(shù),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②通入NH3,再次平衡后,總壓強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縮小體積,再次平衡后,總壓強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0. 吡唑類化合物是重要的醫(yī)藥中間體,如圖是吡唑類物質(zhì)L的一種合成路線:
已知:①R1-CHO+R2CH2COOR3
②R1-CHO+R2NH2R1-CH=N-R2
回答下列問題:
(1)D的化學名稱是___________; E中的含氧官能團名稱為___________。
(2)G→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
(3)J→K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
(4)關于上述合成路線的相關物質(zhì)及轉(zhuǎn)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有___________。
A. 由化合物D到E的轉(zhuǎn)化中,有π鍵的形成
B. 由化合物E和K到L的轉(zhuǎn)化中,存在C原子雜化方式的改變
C. 化合物K所有原子共平面
D. lml化合物CH3-NH-NH2最多能與1ml質(zhì)子(H+)形成配位鍵
(5)對于化合物I,分析預測其可能的化學性質(zhì),完成下表。
(6)參照上述合成路線,以乙酸和為原料,設計合成路線___________(無機試劑任選,準確寫出反應條件)。
2025屆高三年級摸底考試
化學
本試卷共8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和考生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作答選做題時,請先用2B鉛筆填涂選做題的題組號的信息點,再作答。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Al27 Ca40 Ti48 Zn65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共44分。第1~10小題,每小題2分;第11~16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題答案】
【答案】C
【2題答案】
【答案】A
【3題答案】
【答案】C
【4題答案】
【答案】D
【5題答案】
【答案】A
【6題答案】
【答案】D
【7題答案】
【答案】A
【8題答案】
【答案】D
【9題答案】
【答案】C
【10題答案】
【答案】B
【11題答案】
【答案】B
【12題答案】
【答案】C
【13題答案】
【答案】B
【14題答案】
【答案】C
【15題答案】
【答案】D
【16題答案】
【答案】C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6分。
【17題答案】
【答案】(1) ①. 500mL容量瓶 ②. 膠頭滴管
(2)2A13++ 3+ 3H2O = 2Al(OH)3↓+3CO2↑
(3) ①. 防止空氣中水蒸氣、CO2倒吸進入D裝置 ②. Zn(OH)2·ZnCO3 [或Zn2(OH)2CO3] ③. 酒精燈火焰的溫度低于碳酸鈣的分解溫度 ④. 溶解度越小越易生成,碳酸鈣的溶解度遠小于氫氧化鈣 ⑤. xCdCO3·yCd(OH)2 [x和y可取大于0的其他數(shù)值:或Cd2(OH)2CO3] ⑥. Mn(OH)2和MnCO3溶解度較接近,Na2CO3溶液中顯堿性,而NH4HCO3顯酸性,加碳酸鈉會有Mn(OH)2生成,使產(chǎn)物MnCO3純度下降
【18題答案】
【答案】(1)便于Fe(OH)3的沉淀和分離
(2)CaSO4 (3) ①. ②. ac ③.
(4) ①. + 2C2+ + 6H2O = 2+ 2C(OH)3↓+ 6H+ ②. 1.1
(5)101
【19題答案】
【答案】(1)-31.4kJ·ml-1
(2) ①. 甲醇(或CH3OH) ②. 升溫反應I使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反應Ⅱ使之減少,在250℃后反應I起決定作用,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CO2的轉(zhuǎn)化率增大
(3) ①. pxy ②. c(H+)= c(OH-)+ c() ③.
(4) ①. 2.54×105Pa ②. 不變 ③. 不變
【20題答案】
【答案】(1) ①. 對硝基苯甲醇 ②. 硝基和醛基
(2)CH3COOCH3++H2O
(3)消去反應 (4)CD
(5) ①. 稀硫酸、加熱 ②. 和CH3OH ③.
(6)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原理
A
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鹽
避免NaCl長時間受熱而分解
B
給芒果樹噴灑波爾多液
Cu2+具有強氧化性
C
釀米酒需晾涼米飯后加酒曲
乙醇受熱易揮發(fā)
D
用檸檬酸去除水垢
檸檬酸酸性強于碳酸
選項
敘述I
敘述II
A
氯乙烷易分解且吸收熱量
氯乙烷可用于運動中的急性損傷
B
鉛蓄電池發(fā)生了充電反應
鉛蓄電池使用過程中兩電極的質(zhì)量均增加
C
原子的能級是量子化的
原子光譜是連續(xù)的線狀譜線
D
SO2具有殺菌、防氧化功能
釀造葡萄酒的過程中添加適量SO2
A.檢驗淀粉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為葡萄糖
B.驗證SO2具有漂白性
C.制備晶體[Cu(NH3)4]SO4·H2O
D.驗證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選項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
結(jié)論
A
為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向1mL乙酸乙酯中加入lmL 0.3ml/L H2SO4溶液,水浴加熱
上層液體逐漸減少
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
銅與足量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冷卻后,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慢慢倒入適量蒸餾水
溶液呈藍色
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了硫酸銅
C
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消耗NaOH的物質(zhì)的量為草酸的2倍
草酸為二元弱酸
D
向FeBr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混合振蕩、靜置
下層呈無色,上層呈紅色
Fe2+的還原性強于Br-
樣品
加熱前樣品質(zhì)量/g
加熱后樣品質(zhì)量/g
C質(zhì)量增重/g
D質(zhì)量增重/g
a
5.2
3.4
1.8
0
b
11.2
81
0.9
2.2
c
5.0
5.0
0
0
物質(zhì)
溶解度/g
物質(zhì)
溶解度/g
物質(zhì)
溶解度/g
物質(zhì)
溶解度/g
物質(zhì)
溶解度/g
Al(OH)3
1.5×10-8
Zn(OH)2
1.4×10-5
Ca(OH)2
0.160
Cd(OH)2
1.9×10-4
Mn(OH)2
3.2×10-4
Al2(CO3)3
易水解
ZnCO3
4.7×10-5
Ca CO3
5.3×10-4
Cd CO3
4.3×10-5
Mn CO3
4.9×10-5
物質(zhì)
Fe(OH)3
C(OH)2
C(OH)3
Zn(OH)2
Cu(OH)2
pKsp
37.4
146
43.7
16.9
19.6
序號
反應試劑、條件
反應形成的新有機物
(寫出完整的有機物)
反應類型
①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取代反應
②
H2、催化劑、加熱
(c)___________
加成反應
這是一份2025屆深圳中學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一模)化學試題+答案,文件包含廣東省深圳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一?;瘜W試題原卷版pdf、廣東省深圳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一?;瘜W試題解析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屆深圳中學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一模)化學試題+答案,文件包含廣東省深圳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一?;瘜W試題原卷版pdf、廣東省深圳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一?;瘜W試題解析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廣東深圳羅湖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摸底考試化學試題+答案,文件包含廣東深圳羅湖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摸底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pdf、廣東深圳羅湖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摸底考試化學試題解析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