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xué)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jié)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nèi)容、感情、藝術(shù)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jié)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精選練習(xí)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詠懷古跡(其五)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垂宇宙”三字將時間空間共說,給人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
B.頷聯(lián)言諸葛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云,奇功偉業(yè),歷代敬仰。
C.頸聯(lián)盛贊諸葛才能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其高尚人品亦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
D.尾聯(lián)詩人抱恨蜀漢“氣數(shù)”已盡,嘆惋盡管有諸葛武侯這樣的杰出人才也未能恢復(fù)大業(yè)。
2.本詩和《蜀相》都以詠懷諸葛亮為題材,雖情感相似但寫法各異,請結(jié)合兩詩作簡要分析。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送客水路歸陜
唐·韓翃
相風(fēng)竿影曉來斜,渭水東流去不賒。
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見陜?nèi)思摇?br>春橋楊柳應(yīng)齊葉,古縣棠梨也作花。
好是吾賢佳賞地,行逢三月會連沙。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以春天早晨的景色為背景,寫詩人從水路送客人歸陜,與一般送別詩不同的是,詩人并未寫離別時的感傷。
B.相風(fēng)竿,古代觀測風(fēng)向的儀器,首聯(lián)寫它的影子在晨光中傾斜,暗扣標題“水路”“送客”,與下句“渭水東流”無痕銜接。
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是送別詩中的名句,它采用的餞別方式和情感表達與本詩一致,只是更為直白。
D.頷聯(lián)用“未”“已”二字,寫“客”踐行的酒未醒而舟已至陜地,送別實景與想象虛境時空交錯,增加了詩歌的層次感。
2.此詩與杜甫的《客至》一寫送客,一寫客至,但在選景與情感上卻頗為相似,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賞析。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過蜀道山
張說①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開。披林入峭蒨②,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峽來。誰知高深意,緬邈③心幽哉。
【注】①張說曾兩度使蜀,本詩為初使時作。當(dāng)時他年僅二十余,已以對策第一,授太子校書,年少得志。②峭蒨:高聳挺立。指高聳挺立的山。③緬邈:久遠;遙遠。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首聯(lián)描繪了陽春三月,山中的百花展枝盛開,這明媚的春景正反映著詩人歡快的心情。
B.詩的頸聯(lián)描繪詩人登上半山腰后眼底展現(xiàn)出的一番豁然開朗的景象,為尾聯(lián)的抒情作鋪墊。
C.尾聯(lián)表達了山水中那高深的意趣,只有那經(jīng)歷險阻之人,方能體驗到它邈綿無際的真精神。
D.這首行旅詩,描寫蜀道山水移步換景,在對山水的禮贊中,表現(xiàn)出青年張說的朝氣與胸懷。
2.本詩中間兩聯(lián)與李白《蜀道難》中“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百步九折縈巖巒”四句都描寫蜀道,在描寫蜀道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上有共同點,請簡要分析。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瑞鷓鴣
〔宋〕柳永
吳會①風(fēng)流。人煙好,高下水際山頭?,幣_絳闕,依約蓬丘。萬井千閭富庶,雄壓十三州。觸處青娥畫舸,紅粉朱樓。
方面委元侯②。致訟簡時豐,繼日歡游。襦溫袴暖,已扇民謳。旦暮鋒車命駕,重整濟川舟③。當(dāng)恁時,沙堤路穩(wěn),歸去難留。
【注】①吳會(wú kuài):這里指曾為春秋時吳國都城的蘇州。②元侯:善治的州牧,指此時的蘇州太守范仲淹。③濟川舟:語出《尚書·說命上》,匡時濟世的大船,喻指宰相。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吳會風(fēng)流”,詞開篇首句寫蘇州古城歷史悠久,總寫當(dāng)?shù)氐娘L(fēng)流特點,統(tǒng)領(lǐng)全篇。
B.詞上片層層鋪敘,從景色、建筑、市井、人物等不同角度描繪了蘇州的風(fēng)流余韻。
C.“襦溫袴暖”兩句,稱贊當(dāng)?shù)毓倮舻闹卫碜尠傩肇S衣足食,得到了老百姓謳歌稱贊。
D.本詞點面結(jié)合、虛實相間,采用對比、用典等手法,清高雅致,又有歷史厚重感。
2.結(jié)合詞作內(nèi)容,從整體上比較本詞與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的相同點,從題材、表現(xiàn)手法、主旨三個方面分別加以概括。
(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十二月二日夜夢游沈氏園亭二首①
陸游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②寺橋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鏁③壁間塵。
【注】①陸游二十歲與表妹唐婉成婚,二人琴瑟和諧,卻被陸母拆散。此后,兩人沈園重逢,陸游于壁上題《釵頭鳳》一詞,唐婉讀后郁郁而終。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冬十二月二日,八十一歲的陸游做夢,夢中來到城南沈園。②蘸:把物體浸人水中。此指寺橋在水中的倒影。③鏁(suǒ):古同“鎖”,封住,封閉。
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八十一歲的陸游夢游沈園,依然內(nèi)心忐忑,因害怕觸動心中傷痛而不敢前行。
B.夢中沈園梅香直透衣袖,春水倒映寺橋,以樂景寫哀情,倍顯詩人心情之凄楚。
C.第二首前兩句中“又”“只”二字,既蘊歲月無情之感慨,又含物在人亡之悲嘆。
D.第二首結(jié)尾句寫陸游夢中再次在壁上題詩,表達對九泉之下唐婉的深切思念。
2.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與這兩首記夢詩在內(nèi)容、情感上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六)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 題。
醉翁操①
蘇軾
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fēng)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②。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③,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④。
【注】①據(jù)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瑯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zhí)K軾填詞。②蕢:草筐。《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③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
B.“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
C.“醉翁去后”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瑯琊后,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
D.詞作最后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
E.詞作開篇幾句運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如“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兩句,也是以聲寫聲。
2.歐陽修《醉翁亭記》描寫了瑯琊山的四時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以山水自適、與民同樂的情懷。與之相比,蘇軾這首《醉翁操》所描寫的景色和所表現(xiàn)的情懷有何不同?
(七)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2題。
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
【宋】陳亮
話殺渾①閑說。不成教、齊民也解,為伊為葛②。尊酒相逢成二老,卻憶去年風(fēng)雪。新著了、幾莖華發(fā)。百世尋人猶接踵,嘆只今、兩地三人月。寫舊恨,向誰瑟。
男兒何用傷離別。況古來、幾番際會,風(fēng)從云合。千里情親長晤對,妙體本心次骨。臥百尺、高樓斗絕③。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壯士淚,肺肝裂。
【注】①殺渾:殺同“煞”,止??;渾,簡直。②伊:即伊尹,商時名臣。葛:即諸葛亮,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③斗絕:即陡絕。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頭兩句,詞人滿心而發(fā),自己雖有救國良策,亦無從施展,說得再多都只是閑說一場罷了。
B.“千里情親長晤對”兩句謂友人雖遠隔千里,也會有如常會面般的親切,只要兩人見解一致,就能體察對方的“本心”。
C.“天下適安耕且老”兩句,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適,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流露出歸田園居的退隱之意。
D.全詞慷慨沉痛,寓悲于壯,氣勢雄健,文辭典麗宏富,又雜之以俚語方言,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2.作為辛派詞風(fēng)的一員干將,陳亮所作之詞和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諸多相似之處,本詞亦然,請分析。
(八)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明月逐人來①
李持正
星河明淡。春來深淺。紅蓮正、滿城開遍。禁街行樂,暗塵香拂面。皓月隨人近遠。
天半鰲山,光動鳳樓兩觀②。東風(fēng)靜、珠簾不卷。玉輦待歸,云外聞弦管。認得宮花影轉(zhuǎn)。
【注】①本詞描寫汴京上元之夜燈節(jié)狀況。②“鳳樓”即宣德樓,“兩觀”宣德樓東西兩闕。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詞從天空與季節(jié)入手,“星河明淡”刻畫上元夜月圓星稀,“春來深淺”描寫春雖至、寒猶厲,氣溫是有反復(fù),故有春意忽深忽淺之說。
B.次句描寫紅蓮開滿全城,人們在京城游玩觀賞,極力描寫熱鬧歡樂的場景,襯托形成的富庶與繁華。
C.“光動”點明上元夜樓上的萬千彩燈熠熠發(fā)光、璀璨輝煌,“珠簾不卷”句指的皇帝垂下簾子觀賞花燈,而有了“東風(fēng)靜”三字使自然與人事巧妙相融。
D.“云外聞弦管"體現(xiàn)出皇帝駕臨賞燈聽到的民間藝人們奏響的美妙音樂,虛無縹緲、引人入勝。
E.最后一句說臣僚們官帽上簪著宮花,宮花在彩燈的映照之下,花影也隨之轉(zhuǎn)動,富有動態(tài)的美感。
2.南宋詞人辛棄疾有一首著名的詞《青玉案?元夕》:“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闭堉赋鲞@首詞與李持正的詞在內(nèi)容、寫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處。
(九)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
水調(diào)歌頭·聞采石戰(zhàn)勝①
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fēng)約楚云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guān)塞如今風(fēng)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然犀處②,駭浪與天浮。
憶當(dāng)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yè)故優(yōu)游。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fēng)去,擊楫誓中流。
【注】①寫于紹興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在采石磯擊潰金主完顏亮的部隊之際。②剩喜:甚喜,非常高興。然犀處:《晉書·溫嶠傳》載溫嶠奉命平蘇峻之反,“至牛渚磯(即采石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指采石之戰(zhàn)的雄偉場面。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起首“雪洗”一語雙關(guān),實指聞勝之喜,內(nèi)含洗雪“靖康恥”之意,“約”“留”寫未能參戰(zhàn)之遺憾。
B.“剪燭看吳鉤”句借助“看吳鉤”且是“剪燭”夜看的動作,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迫切愿望和強烈沖動。
C.本詞中談及周瑜的“勛業(yè)故優(yōu)游”與蘇軾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D.“渺渺喚人愁”兩句寫時過境遷,古戰(zhàn)場已成歷史陳跡,流露出詞人喜聞捷報后的歷史虛無感。
2.張孝祥為豪放詞人,本詞“我欲乘風(fēng)去,擊楫誓中流”與《念奴嬌·過洞庭》“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的表現(xiàn)手法、情感有何不同?
(十)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 題。
春 盡
韓 堡①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
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注】①韓堡:晚唐大臣、詩人。本詩寫于朱全忠篡唐、詩人南逃寓居福建南安之時。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詩人因春盡而連日醉酒,首聯(lián)抓住醉酒這一行為反復(fù)渲染,突出了“惜春”之情。
B.頷聯(lián)寫景,落花歸別澗,云雨入孤村?!皠e”“孤”用詞精煉,暗含傷春悲己之情。
C.頸聯(lián)抒情。人處悠閑,易萌春逝之憾。身在閩南,難以滋生自古人臣的憂國之心。
D.這首詩扣住“春盡”抒述情懷,語言流暢優(yōu)美,格律工整,融情入景,沉摯動人。
2.周邦彥《蘇幕遮》的“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句同樣用擬人手法描寫了鳥兒的形象,請問本詩尾聯(lián)在鳥兒特點及作用上與《蘇幕遮》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回答。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教考銜接(關(guān)聯(lián)教材篇目《琵琶行》)復(fù)習(xí)專練古代詩歌閱讀,共9頁。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教考銜接(關(guān)聯(lián)教材篇目《短歌行》)復(fù)習(xí)專練古代詩歌閱讀(含答案),共10頁。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教考銜接(關(guān)聯(lián)教材篇目《聲聲慢》)復(fù)習(xí)專練古代詩歌閱讀(含答案),共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