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分:100 分;考試時間:100 分鐘;命題人:審核人:)
一、選擇題(本題共 12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4 分)
1. 下列估測中,較為合理的是( )
A. 蘇州夏天最高氣溫約為50℃B. 教室課桌的高度約為75cm
C. 人正常步行速度約為5m/sD.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時間約為1min
【答案】B
【解析】
【詳解】A.蘇州夏天最高氣溫約為39℃,故A不符合題意;
B.教室課桌的高度約為75cm,合0.75m,故B符合題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故C不符合題意;
D.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時間約為1s,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 小明媽媽新買了一部大屏手機,雖然是新手機但待機時間卻比較短,這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思考,他認為手機的待機時間可能與屏的大小有關(guān)。從科學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所作的判斷是科學探究中的哪個步驟( )
A. 提出問題B. 設計實驗
C. 作出猜想D. 分析實驗,得出結(jié)論
【答案】C
【解析】
【詳解】“手機的待機時間可能與屏的大小有關(guān)”是對手機待機時間較短原因的初步判斷,屬于科學探究的“猜想與假設”環(huán)節(jié),即作出猜想,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 如圖,是 2022年元宵晚會我國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空間站用古箏彈奏《茉莉花》,為全國人民送上太空音樂祝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琴弦的長短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不同
B. 我們能聽到王亞平彈奏的樂曲聲說明真空能夠傳聲
C. 用同樣的力撥動琴弦,粗弦比細弦發(fā)聲的響度大
D. 撥動同一琴弦的力越大,發(fā)聲的音調(diào)越高
【答案】A
【解析】
【詳解】A.琴弦的長短不同,振動快慢不同,發(fā)聲的振動頻率不同,音調(diào)不同,故A正確;
B.我們能聽到王亞平彈奏的樂曲,這是因為在中國空間站里面有傳播聲音的介質(zhì),真空是不能夠傳聲的,故B錯誤;
C.琴弦響度大小與振幅有關(guān),與琴弦的粗細無關(guān),故C錯誤;
D.撥動琴弦的力越大,琴弦的振動幅度越大,發(fā)聲的響度越大,故D錯誤。
故選A。
4. 日晷儀是古代人們可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直桿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時間,如圖所示.日晷儀計時利用了光的
A. 反射B. 折射C. 直線傳播D. 色散
【答案】C
【解析】
【詳解】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當光遇到不透光障礙物后,被障礙物擋住,于是在障礙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長短粗略判斷時刻的計時儀器.
故選C.
5. 冬季開暖氣的房間很干燥,常需要加濕器加濕。如圖,超聲波加濕器是用超聲波把水打成水霧噴出,從而增加了房間的濕度,房間內(nèi)有一干濕泡溫度計測量濕度(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加濕器產(chǎn)生的超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
B. 水霧是水被超聲波液化形成的
C. 水霧消失的過程需要吸熱
D. 干濕泡溫度計的示數(shù)差別變大
【答案】C
【解析】
【詳解】A.加濕器產(chǎn)生的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故A錯誤;
B.水被打成水霧是將水振碎,變?yōu)榧毿⌒∷危蔅錯誤;
C.水霧消失的過程是汽化現(xiàn)象,汽化需要吸熱,故C正確,
D.增加加濕器加濕后,空氣的濕度越大,液體蒸發(fā)越慢,濕泡溫度計的溫度降低的越少,因此兩個溫度計讀數(shù)的差別越小,故D錯誤。
故選C。
6. 某同學從冰箱冷凍室拿出冰棍貼緊在一塊肉上,發(fā)現(xiàn)肉被“凍”在了冰棍上,此過程中肉上的水發(fā)生了某種物態(tài)變化,與其對應的圖象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肉被“凍”在冰棍上,是肉上的水遇到冷的冰棍放熱,溫度降低至凝固點,開始凝固,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凝固點為0,冰是晶體,所以水的凝固過程溫度保持不變,接觸部分的水凝固完成后,溫度繼續(xù)下降到與冰棍同溫,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7. 下列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不同于其他三個的是( )
A. 準確測量同一個人的身高B.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C. 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D. 多位裁判記錄運動員的運動時長,取平均值
【答案】C
【解析】
【詳解】多次測量同一人的身高,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誤差,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多次測量物體的長度也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誤差,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進行多次測量是為了使實驗具有普遍性;多位裁判記錄運動員的運動時長,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提高測量準確度。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 將液態(tài)氮(沸點為-196℃)倒入奶漿可以制作冰淇淋。當將液態(tài)氮倒入杯中后觀察到杯中液態(tài)氮沸騰,杯外壁出現(xiàn)白霜。則此時( )
A. 杯中液態(tài)氮在放熱
B. 杯中液態(tài)氮溫度不斷上升
C. 白霜是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 液態(tài)氮不斷吸熱,溫度保持-196℃不變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由于液態(tài)氮的沸點為-196℃,所以,在常溫下立即沸騰,此過程會吸收熱量,故A錯誤;
BD.液態(tài)氮的沸點為-196℃,沸騰過程中液態(tài)氮迅速成為氣體,吸收熱量溫度保持-196℃不變,故B錯誤、D正確;
C.液態(tài)氮沸騰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使奶漿和杯子的溫度急速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華形成霜,故C錯誤;
故選D。
9. 紅外線和紫外線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的應用,體現(xiàn)了科技的力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甲,人們常借助驗鈔機發(fā)出的紅外線來辨別鈔票的真?zhèn)?br>B. 圖乙,電視遙控器是靠紫外線來實現(xiàn)對電視機的遙控
C. 圖丙,冬天常在淋浴間使用的“浴霸”,裝有紫外線燈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
D. 圖丁,全自動感應水龍頭是利用紅外線進行自動控制的
【答案】D
【解析】
【詳解】A.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zhì)發(fā)光,所以能用來鑒別真?zhèn)吴n票,故A錯誤;
B.電視遙控器是靠紅外線來實現(xiàn)對電視機的遙控,故B錯誤;
C.紅外線的熱作用強,用來取暖,所以“浴霸”裝有紅外線燈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故C錯誤;
D.在某些場所安裝有全自動感應水龍頭,水龍頭自動關(guān)閉,這是利用紅外線進行控制的,故D正確。
故選D。
10. 如圖,是一根粗細均勻的直樹枝OA斜插在水中的一張照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OB、OC都是虛像,OC與物體等大B. OB、OC都是虛像,OB與物體等大
C. OB、OC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D. OB、OC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答案】B
【解析】
【詳解】樹枝斜插在湖水中,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樹枝在平面鏡中成像,像和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所以OB是樹枝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虛像;斜插在湖水中的樹枝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看起來向上偏折,OC是樹枝折射形成的虛像,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11. 甲同學騎自行車去看望乙同學,得知消息后,乙同學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車返回,整個過程他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據(jù)圖可知不正確的是( )
A. 兩同學在時相遇B. 甲同學的總路程為4km
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的2倍D.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由圖像可知,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路程,在10min時兩同學相遇,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圖像可知,甲同學10min經(jīng)過的路程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
乙同學10min經(jīng)過的路程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
所以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D錯誤,符合題意;
B.由圖像可知,整個過程,甲經(jīng)過的總路程為4km,總時間為15min,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像可知,相遇后乙在5min內(nèi)經(jīng)過的路程為1km,速度
所以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的2倍,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2. 小林同學利用圖甲來測凸透鏡的焦距,利用圖乙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圖甲中光斑不是最小最亮則焦距一定大于10cm
B. 圖乙中光屏上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
C. 若將凸透鏡用不透明的物體遮住一半,則光屏上像將是完整的燭焰的像
D. 圖乙中如果凸透鏡不動,將光屏和蠟燭的位置對調(diào)可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答案】C
【解析】
【詳解】A.根據(jù)甲圖可以知道焦距
故A錯誤;
B.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
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錯誤;
C.擋住了透鏡上半部分,光能通過下半部分會聚成像,只是光線變少了能成一個變暗的完整的像,故C正確;
D.如圖所示,光屏上呈現(xiàn)縮小、倒立清晰的實像,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實像,故D錯誤。
故選C。
二、填空題(每空 1 分,共 32 分)
13. 如圖是某住宅小區(qū)內(nèi)的場景。
(1)圖中A是禁鳴標志,這是在___________處控制噪聲,鳴叫的汽笛聲是由汽車喇叭的___________產(chǎn)生的;
(2)圖中B是汽車限速標志,它表示小區(qū)里汽車的最高速度不得超過5___________;
(3)圖中C是攝像頭,其內(nèi)部的光學元件相當于凸透鏡,小區(qū)內(nèi)的景物通過它成倒立、___________的實像。
【答案】 ①. 聲源 ②. 振動 ③. km/h ④. 縮小
【解析】
【詳解】(1)[1]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的。
[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鳴叫的汽笛聲是由汽車喇叭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3]圖中的限速標志表示:小區(qū)里汽車的最高速度不得超過5km/h。
(3)[4]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之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攝像頭應用的就是這一原理。
14. 如圖甲所示,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__cm,如圖乙秒表的讀數(shù)為__________s,如圖丙是某同學測體溫時體溫計的一部分,它的讀數(shù)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2.20 ②. 278 ③. 37.2
【解析】
【詳解】[1]由圖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cè)與0.00cm對齊,右側(cè)與2.20cm對齊,故物體的長度為2.20cm。
[2]由圖乙可知,秒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4min和5min之間,偏過中線;大盤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盤指針在38s,因此秒表讀數(shù)為4min38s,即278s。
[3]由圖丙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故讀數(shù)為37.2℃。
15. (1)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氣,就是在常溫下用的___________ 方法,使它變成液體儲存在鋼瓶里的。若不小心被 100℃的水蒸氣燙傷,比被同質(zhì)量的100℃的水燙傷厲害,這是因 為___________ ;
(2)善于觀察的小明發(fā)現(xiàn),沏茶時玻璃杯內(nèi)倒入熱水,玻璃杯的___________(填“內(nèi)”或 “外”)壁上常會出現(xiàn)水霧,一段時間后,水霧又消失了。在上述現(xiàn)象中,“出現(xiàn)水霧”是________(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現(xiàn)象,“水霧消失”是___________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現(xiàn)象;
(3)周末小明一家去公園游玩時,看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形成圓形光斑,小明告訴家人,這些圓形的光斑是_______現(xiàn)象;晚上,小明在客廳的窗戶玻璃上看到了客廳里燈的 像,這是光的 ________(選填“直線傳播”、“反射”或“折射”)現(xiàn)象。如圖所示, 水平向左緩慢推動玻璃窗時,小明通過玻璃窗看到燈的像 ________(選填“向左運動”、 “向右運動”或“靜止不動”)。
【答案】 ①. 壓縮體積 ②. 水蒸氣液化放熱 ③. 內(nèi) ④. 液化 ⑤. 汽化 ⑥. 光的直線傳播 ⑦. 反射 ⑧. 靜止不動
【解析】
【詳解】(1)[1]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加壓或者降溫。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氣,就是在常溫下用的壓縮體積方法,使它變成液體儲存 在鋼瓶里的。
[2]若不小心被 100℃的水蒸氣燙傷,比被同質(zhì)量的 100℃的水燙傷厲害,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冷液化放出熱量,會使皮膚的溫度升高。
(2)[3] [4]善于觀察的小明發(fā)現(xiàn),沏茶時玻璃杯內(nèi)倒入熱水,玻璃杯內(nèi)的水蒸氣越冷的玻璃,會放熱液化成水珠附在內(nèi)壁,則內(nèi)壁常會出現(xiàn)水霧。
[5]“水霧消失”是液態(tài)的水珠吸熱汽化成水蒸氣散失在空氣中,是汽化現(xiàn)象。
(3)[6]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形成圓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現(xiàn)象,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
[7]晚上,小明在客廳的窗戶玻璃上看到了客廳里燈的像,這是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
[8]平面鏡中,像與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水平向左緩慢推動玻璃窗時,小明通過玻璃窗看到燈的像靜止不動。
16. 入冬以來,我市多次出現(xiàn)大霧天氣,交警部門提醒廣大市民:霧天行車不能開遠光燈,而應該打開霧燈。利用題中信息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遠光燈照射角度偏向上方,照射出來的平行光線打在濃霧中,反射光會雜亂無章的射向不同方向,導致車頭形成白茫茫的一片,無法看到前方物體。這種反射叫___________(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此時___________(選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防霧燈分前霧燈和后霧燈(標志如圖所示),其中后霧燈一般為比尾燈更明亮的紅色,這是利用了紅光___________(選填“易穿透”或“易反射”)的特性。將紅光、綠光與___________光等比例混合,可復合成白光。
【答案】 ①. 漫反射 ②. 遵循 ③. 易穿透 ④. 藍
【解析】
【詳解】(1)[1][2]由題意可知,照射出來的平行光線打在濃霧中,反射光會雜亂無章的射向不同方向,則這種反射叫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3]后霧燈用紅色的原因是紅光具有易穿透的特性。
[4]將紅光、綠光與藍光等比例混合,可復合成白光,所以色光三原色是紅光、綠光與藍光。
17. 2022 年 12 月 3 日,黑龍江黑河市最低氣溫達零下 30℃,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嘗試“潑水 成冰”的游戲。如圖所示,“潑水成冰”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 30℃以下的極寒環(huán)境中才能成功。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卞赟解釋道: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能在短時間內(nèi)提供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遇冷會迅速___________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成小冰 晶,同時熱水相比于冷水更易甩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遇冷會___________(填物態(tài)變化 的名稱)成冰,這個過程需要___________(選填“吸”或“放”)熱。
【答案】 ①. 凝華 ②. 凝固 ③. 放
【解析】
【詳解】[1]物體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現(xiàn)象叫做凝華。
[2][3]物體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現(xiàn)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熱。
18. 人眼中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的___________,眼球后的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人眼看物體時,在視網(wǎng)膜上成像。如圖是魚眼與人眼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魚眼晶狀體的形狀比人眼更加___________(選填“平”或“凸”)一些,像魚這樣的眼睛如果到陸地上觀察物體,像將成在視網(wǎng)膜的___________(選填“前面”或“后面”)。童話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魚,上岸后,若要看清遠處的物體,應該配戴___________(選填“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下圖中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側(cè)為遠視眼鏡鏡片。
【答案】 ①. 凸透鏡 ②. 凸 ③. 前面 ④. 近視眼鏡 ⑤. 右
【解析】
【詳解】[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物體的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
[2][3][4]由圖可知:魚眼的晶狀體曲度大,焦距短,會聚能力強,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在陸地上看遠處的物體,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面,相當于近視眼,所以應佩戴近視鏡使光線的會聚能力減弱。
[5]遠視眼鏡的鏡片為凸透鏡,近視眼鏡的鏡片為凹透鏡。當將物體放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由圖可知,右圖為遠視眼鏡。
19. 甲圖顯示的現(xiàn)象叫做光的___________現(xiàn)象,就像雨后的彩虹。其中紅光的偏折程度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光的偏折程度;乙圖中溫度計放在紅光外側(cè),示數(shù)會升高,說明紅外線的_________比較顯著;丙圖中,當一束紅光與一束紫光相距d平行入射到一塊玻璃磚上,經(jīng)玻璃折射后兩束折射光線_________(選填“仍然平行”或“不再平行”),它們之間的距離d會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 ①. 色散 ②. 小于 ③. 熱效應 ④. 仍然平行 ⑤. 變大
【解析】
【詳解】[1]如甲圖,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會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原理是光的折射,同雨后彩虹的原理一樣。
[2]從圖中來看,紅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紫光的偏折程度。
[3]因為紅外線的熱效應,所以溫度計放在紅光外側(cè),示數(shù)會升高。
[4]光線通過平行玻璃磚時要發(fā)生兩次折射,由于玻璃磚上下兩個表面平行,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下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上表面的入射角,由幾何知識而控制,折射光線必定和入射光線平行。
[5]入射方向相同的紅光、紫光在玻璃中的偏折的角度不同,因紫光比紅光偏折成度大,紫光向左側(cè)移的更多,所以經(jīng)玻璃折射后,兩條光線的折射光線之間的距離將變大。
三、解答題(共 44 分)
20. 在圖中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詳解】先根據(jù)像與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作出端點A、B在平面鏡中的像點,用虛線連接,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如圖所示 :
21. 如圖所示,一束光從水中斜射向水面,請畫出折射光線。
( )
【答案】
【解析】
【詳解】光從水中斜射向水面進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如圖所示:
22. 根據(jù)圖中所給的光線,完成光路圖。
【答案】
【解析】
【詳解】延長線過另一側(cè)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過凹凸鏡后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原入射光線好像射入另一側(cè)的焦點,如圖所示:
23. CRH380BL型電力動車組16節(jié)車廂的總長度為400m,該動車正在勻速行駛,一名鐵路工作者站在路基旁一個安全位置測得整列動車通過他共用了8s。
(1)求該動車的速度;
(2)求該動車以(1)中速度運行270km所需的時間;
(3)該動車以(1)中速度完全通過隧道用時1min,求該隧道的長度。
【答案】(1)50 m/s;(2)1.5 h;(3)2600 m
【解析】
詳解】解:(1)根據(jù)速度公式可計算出動車速度
(2)動車速度
運行270 km所需的時間
(3)動車1 min通過的路程
隧道長度
答:(1)該動車的速度是50m/s;
(2)所需的時間是1.5h;
(3)該隧道的長度是2600m。
24. 在“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
(1)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___;
(2)如圖甲所示,該實驗裝置中存在錯誤的地方是___________;
(3)如圖乙所示是實驗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其中___________(選填“a”或“b”)是沸騰前的現(xiàn)象,氣泡上升過程中不斷減小除了是因為熱脹冷縮以外還可能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
(4)由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____。
【答案】 ①. 秒表 ②. 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側(cè)壁 ③. b ④. 水蒸氣遇冷液化 ⑤. 不變
【解析】
【詳解】(1)[1]由圖丙得,實驗中需要記錄溫度與時間,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測量時間的秒表。
(2)[2]由圖甲得,該實驗裝置中存在錯誤的地方是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側(cè)壁,可能會導致測得的溫度出現(xiàn)偏差。
(3)[3]圖乙中a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不斷減小,是沸騰前的現(xiàn)象。
[4]沸騰前氣泡上升過程中不斷減小除了是因為熱脹冷縮以外,還可能是因為沸騰前,燒杯底部往上水溫逐漸降低,氣泡內(nèi)的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成水珠。
(4)[5]由圖像可知: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98℃不變。。
25. 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情景: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將玻璃板豎立在白紙上,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1)實驗應選用______(選填“較薄”或“較厚”)的玻璃板。選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______;選用外形完全相同蠟燭A和B是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的______關(guān)系;
(2)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直至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記錄蠟燭A、蠟燭B的位置。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上述實驗,實驗記錄如圖乙所示。蠟燭A位于位置時的像在______點;蠟燭A由位置移到位置,像的大小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光屏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燭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
(4)若將玻璃板向右傾斜,如圖丙所示,觀察到蠟燭A的像比原來的位置相比情況是______(選填“偏高”、“偏低”或“不成像”)。
【答案】 ①. 較薄 ②. 確定像的位置 ③. 大小 ④. ⑤. 不變 ⑥. 不能 ⑦. 虛像 ⑧. 偏低
【解析】
【詳解】(1)[1] 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反射成像,玻璃板越厚,成的兩個像距離越大,為避免實驗中觀察到兩個像而影響實驗,應選用較薄的玻璃板。
[2] 選用玻璃板既可以成像,也可以透過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 選用外形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直至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大小相等,所以選用外形完全相同蠟燭A和B是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2)[4] 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所以蠟燭A位于位置時的像在點。
[5] 平面鏡成的像與物等大,所以蠟燭A由位置移到位置,像的大小不變。
(3)[6][7] 虛像不能被光屏所承接。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A燭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4)[8] 平面鏡成像與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所以若將玻璃板向右傾斜,如圖丙所示,觀察到蠟燭A的像比原來的位置相比偏低。
26. 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黏結(jié)起來的硬紙板,垂直于鏡面可以繞ON轉(zhuǎn)動。
(1)實驗中硬紙板除了能___________還能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
(2)實驗中,放置平面鏡和白紙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___(填序號)
A.先水平放置平面鏡再將硬紙板豎直放在鏡面上
B.先豎直放置硬紙板再緊貼硬紙板放平面鏡
(3)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可得出實驗結(jié)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這樣得出的結(jié)論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
(4)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入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___________方向射出,因為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答案】 ①. 顯示光路 ②. A ③. 不合理 ④. 試驗次數(shù)太少,得不到普遍規(guī)律 ⑤. OA ⑥. 可逆
【解析】
【詳解】(1)[1]硬紙板的表面是粗糙的,光照在硬紙板上會發(fā)生漫反射,可以從各個方向上觀察到光的傳播徑跡,因此使用硬紙板除了能夠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還能起到的作用是顯示光的傳播徑跡。
(2)[2]相對于白紙來說,平面鏡質(zhì)量大,易碎,所以實驗中,放置平面鏡和白紙的最佳操作是先水平放置平面鏡再將硬紙板豎直放在鏡面上,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
故選A。
(3)[3][4]根據(jù)題意可知,因為試驗次數(shù)太少,所以得不到普遍規(guī)律,且這種操作是不合理的。
(4)[5][6]因為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入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OA方向射出。
27.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如圖 1,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f=________cm;
(2)如圖 2,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________(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作成的;
(3)如圖 3,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透鏡至 16 cm 刻度線處,則人眼在圖中_________處能觀察到燭焰的像;
(4)如圖 4,小明在做實驗時,將蠟燭從A 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到 B,為了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小明應將光屏向___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
(5)如圖 5,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副眼鏡,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向透鏡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則該眼鏡是___________眼鏡(“近視”或“遠視”)。
【答案】 ①. 10.0 ②. 投影儀 ③. B ④. 遠離 ⑤. 遠視
【解析】
【詳解】(1)[1]如圖 1,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是焦點,則凸透鏡的焦距
(2)[2]如圖 2,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此時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作成的。
(3)[3]如圖 3,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透鏡至 16 cm 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為
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虛像使折射光線的虛交點,不能光屏上呈現(xiàn),人眼在圖中B處接收折射光線,才能觀察到燭焰的像。
(4)[4]如圖 4,小明在做實驗時,將蠟燭從A 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到 B,物距減小,像距增大,為了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明應將光屏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
(5)[5]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副眼鏡,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向透鏡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說明此時像距變小,說明該眼鏡是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是遠視眼鏡。
28. 小明在做“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小方框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和計時器;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_;(選填“大”或“小”)
(3)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vAC=______m/s。小車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小車在全程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等于”、“小于”);
(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選填“大”或“小”)
(5)為了測量小車在AC段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______的;(填“正確”或“錯誤”)
(6)如圖所示的四個速度隨時間的關(guān)系圖象,能反映出小車下滑運動的是______(選填圖中的選項字母)。
A.B.
C.D.
【答案】 ①. ②. 刻度尺 ③. 小 ④. 0.3 ⑤. 大于 ⑥. 大 ⑦. 錯誤 ⑧. C
【解析】
【詳解】(1)[1][2]測量平均速度時,需要測量路程及對應的時間,再根據(jù)公式計算出平均速度,故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2)[3]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可以增長測量時間,方便計時,以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
(3)[4]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AC段的路程為
sAC=100.0cm-10.0cm=90.0cm
小車通過AC段所用的時間
tAC=15︰35︰23-15︰35︰20=3s
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
[5]BC段的路程為
sBC=60.0cm-10.0cm=50.0cm
小車通過BC段所用的時間
tBC=15︰35︰23-15︰35︰22=1s
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
因為vBC>vAC,因此小車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車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4)[6]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所測時間偏小,根據(jù)知,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5)[7]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在經(jīng)過B點時有速度,而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導致測出小車在BC段運動的時間不準,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所以這樣的做法錯誤。
(6)[8]AB段的路程為
sAB=100.0cm-60.0cm=40.0cm
小車通過AB段所用的時間
tAB=15︰35︰22-15︰35︰20=2s
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
因為vBC>vAB,所以實驗中小車下滑時做加速運動;A圖表示物體做減速運動;B圖表示物體做勻速運動;C圖表示物體做加速運動;D圖表示物體先減速、后加速;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解析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原卷版docx、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中考二模物理試題,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