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錄
一、題型梳理
題型1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題型2 牛頓第一定律
題型3 慣性
題型4 平衡力和平衡狀態(tài)
題型5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題型6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
題型7 摩擦力的概念
題型8 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題型9 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
題型10 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二、直擊中考
三、新題+綜合題
一、題型梳理
題型1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讓小車分別從斜面同一高度自由下滑,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B.小車到達斜面底端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C.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速度逐漸變小,是因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D.小車到達水平面后,若不受阻力,則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 如圖是伽利略著名的理想實驗實驗,實驗設(shè)想的步驟為:①兩個對接的額斜面,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小球?qū)L上另一個斜面;②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皆瓉淼母叨?;③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該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④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qū)⒀厮矫孀鰟蛩僦本€運動。請問:在上述設(shè)想步驟中 (填序號)屬于可靠事實; (填序號)則是理想化推論。
3. 在探究“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時,我們曾經(jīng)追隨物理學(xué)家的足跡,同學(xué)們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為了使每次實驗小車運動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正確操作是:每次實驗中讓小車從同一斜面 由靜止開始滑下;
(2)在每次實驗中,可以觀察到:小車到達水平面后會繼續(xù)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最終會停下來。本實驗現(xiàn)象能直接說明 (選填序號):
A.牛頓第一定律 B.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受到了 個力;
(4)在上面的探究后,通過合理的推理可知:當下圖中的擺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擺到最低點B時,如果擺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則擺球?qū)? 。(選填“向右側(cè)上擺”“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4. “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經(jīng)歷了伽利略、笛卡爾和牛頓等科學(xué)家不斷完善的過程。
① 如圖是意大利物理學(xué)家伽利略提出的“斜面實驗”,實驗設(shè)想的步驟如下:
(1)兩個對接的斜面A、B,小球由斜面A靜止釋放后,在斜面B上所達到的高度與原釋放時的高度幾乎相等。
(2)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皆瓉磲尫艜r的高度。
(3)減小斜面B的傾角,小球若要到達原來的高度將通過更長的路程。
(4)若斜面B變成水平面,小球再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物體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
請將上述步驟進行分類,屬于可靠事實的是 ,屬于理想化推論的是 (填序號)。伽利略通過此實驗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 的原因。
② 笛卡爾在伽利略觀點之上進一步完善: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既不停下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你認為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題型2 牛頓第一定律
1. 下列關(guān)于牛頓第一定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直接由實驗得出的
B.沒有事實依據(jù)憑空想象的
C.牛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
D.認為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力時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
2. 人類對力與運動關(guān)系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時代科學(xué)家的主要觀點,這三種觀點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
①伽利略:如果物體在運動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
②亞里士多德: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需借助外力維持;如果外力停止作用,物體就靜止下來。
③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3. 以下關(guān)于運動和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將會慢慢停下來
B.靜止的物體受力,運動狀態(tài)一定會發(fā)生改變
C.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將會做勻速直線運動
D.物體只有受力才能運動,不受力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
4. 物理學(xué)的發(fā)展推動了科學(xué)技術(shù)的創(chuàng)新和革命。下列對于運動和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tài)不一定會發(fā)生改變
B.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C.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xué)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能夠通過現(xiàn)代實驗手段直接驗證的
D.伽利略采用實驗和推理相結(jié)合的方法,發(fā)展了人類的科學(xué)思維方式和科學(xué)研究方法
5. 在天宮課堂中,王亞平做了太空拋物實驗,她將冰墩墩沿水平方向拋出,冰墩墩做勻速直線運動。小明同學(xué)觀看后,在操場的草坪上以同樣的方式拋出一個小球,小球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 :
(1)王亞平老師將冰墩墩拋出后,冰墩墩 (選填“有”或“沒有”)慣性,冰墩墩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牛頓第一定律是 的(選填“正確”或“不正確”);
(2)小明拋出小球后,發(fā)現(xiàn)小球在空中做 運動(選填“直線”或“曲線”),此時小球受力不是平衡的,原因是重力改變了小球的 。
題型3 慣性
1. 如圖所示,兩棋子靜止疊放在水平面上,上方棋子受力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用尺快速水平擊打下方棋子,由于上方棋子具有 ,其位置幾乎不變。當下方棋子飛出后,上方棋子受 力的作用而下落。
2. 如圖甲所示,盛有水的燒杯隨小車一起水平向右做 (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當燒杯中的水面出現(xiàn)圖乙所示的狀態(tài)時,則小車此時正在做 (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做出上述判斷的根據(jù)是 (選填“水”或“燒杯”)具有慣性。
3. 用力拍打剛曬過的被子,可以除去附著在被子上的灰塵,這是( )
A.利用慣性 B.防止慣性的危害C.利用摩擦 D.減小摩擦的影響
4. 下列運動場景中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
A.舉重運動員用力將杠鈴舉起
B.田徑運動員起跑時用力向后蹬地
C.標槍運動員投擲前向前助跑
D.百米運動員到達終點后不能立刻停下來
5. 生活中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實例是( )
A.系安全帶 B.向前潑水C.擲實心球 D.跳遠助跑
6. 隨著科技發(fā)展,汽車的安全系數(shù)越來越高,裝飾也越來越好看,軟軟的頭枕既可以起到裝飾作用,又能對人起到保護作用。
(1)安全帶和頭枕都能防止汽車發(fā)生事故時因慣性造成傷害,其中系安全帶 (選填“能”或“不能”)減小人的慣性;頭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種情況對人體造成傷害 (填字母)。
A.緊急剎車 B.前方碰撞 C.后方追尾 D.左右轉(zhuǎn)彎
(2)若汽車在向北行駛時突然向東轉(zhuǎn)彎,則坐在車內(nèi)的人將向 傾斜。
(3)汽車拉力賽時,高速行駛的汽車途經(jīng)如圖丙所示的“S”形彎道時,現(xiàn)場的觀眾們?yōu)榱吮WC安全,應(yīng)該站在 和 處。(均選填“A”、“B”、“C”或“D”)
題型4 平衡力和平衡狀態(tài)
1. 下列是有關(guān)物體的描述,其中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加速奔跑的獵豹B.停在地上的足球
C.勻速轉(zhuǎn)彎的汽車D.拋在空中的鉛球
2. 下列生活中四個有關(guān)力的現(xiàn)象,小松同學(xué)對它們進行了力的分析,其不正確的是( )
A.甲圖中下面的男運動員相對于地面靜止時,他受到的是一對平衡力
B.乙圖中幾位靜止的雜技演員豎直方向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C.丙圖中正在路上勻速直線行駛的汽車,汽車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D.丁圖中靜止的石塊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3. 小明將小球水平向右拋出,觀察小球在地面上彈跳的運動軌跡。小球第一次在地面彈跳后的最高點為P點。小球在P時 平衡狀態(tài)(選填“是”、“不是”)。如果小球在P點時,所有外力同時消失,小球?qū)? (選填“靜止”“繼續(xù)彈跳”、“做勻速直線運動”)。
4. 越野滑雪是借助滑雪用具,運用登山、滑降、轉(zhuǎn)彎、滑行等基本技術(shù),滑行于山丘雪原的運動項目,如圖所示是第24屆北京冬奧會上的比賽場景,登山杖向后蹬地的同時運動員會向前運動,這表明力的作用是 的;當運動員在環(huán)繞山地勻速轉(zhuǎn)彎時,他們受到的是 (選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5. 如圖所示物體的受力分析,錯誤的是( )
A B C D
A. 靜止在斜面上的木塊 B. 在水平面上滾動的足球
C. 掛在天花板下的小球 D. 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
題型5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 如圖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小車置于水平桌面,兩端的輕質(zhì)細繩繞過定滑輪掛有等重鉤碼。F1是小車受到的向左的拉力,F(xiàn)2是小車受到的向右的拉力,F(xiàn)1與F2在同一水平直線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因為摩擦可忽略,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F1、F2作用
B.增減鉤碼個數(shù),是探究二力大小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C.F1、F2大小相等時,小車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
D.將小車水平扭轉(zhuǎn)90°時,F(xiàn)1、F2仍在同一直線上
2.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小聰同學(xué)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明同學(xué)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關(guān)于兩位同學(xué)的實驗,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圖乙的裝置更科學(xué),原因是選用小車,可以減小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B.圖乙中判斷小車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唯一依據(jù)是小車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C.圖甲左右兩盤放質(zhì)量不相等的砝碼,木塊仍保持靜止,說明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大小不相等
D.圖乙小車處于靜止后,保持F1與F2的大小不變,把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后釋放,小車將轉(zhuǎn)動,說明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3.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
(1)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zāi)康氖翘骄啃≤囋谒椒较蛏纤軆蓚€拉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通過調(diào)整 來改變和的大小,實驗中,當大于時,小車仍保持靜止,因此得出結(jié)論:二力平衡時,兩個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你認為這樣的結(jié)論 (選填“可靠”或“不可靠”);
(2)同組的同學(xué)建議用圖乙裝置進行實驗,與甲圖比較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 ;乙圖中輕質(zhì)卡片其實真正受到 (選填“1”、“2”或“3”)個力的作用,但由于 ,可以不考慮小卡片的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3)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旋轉(zhuǎn)過一個角度,觀察松手后小卡片能否平衡,這是為了探究 ;
(4)小明同學(xué)也對該實驗進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裝配兩個滑輪時沒有安裝成相同高度(如圖丙所示),你認為 (選填“能”或“不能”)用小明的裝置進行實驗。
4.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小明同學(xué)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華同學(xué)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
(1)小明將系在小木塊兩端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木塊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diào)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探究物體平衡的條件。
(2)如圖乙所示,要想探究相互平衡的兩個力是否要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接下來的操作應(yīng)是
(3)同學(xué)們認為小華的實驗方案優(yōu)于小明的實驗方案,其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B.小卡片容易扭轉(zhuǎn)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靜止
D.減小了摩擦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4)由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可知,當物體受力平衡時, (填字母)。
A.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B.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變化
C.物體可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也可能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題型6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
1. 如圖所示,和是物體所受的兩個力,其中受力情況屬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選擇理由: 。
2. 在平直的路面上,一個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一輛重為150N的小車勻速向西運動,則小車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別為( )
A.20N,向西B.20N,向東C.150N,向西D.150N,向東
3. 如圖所示,是一輛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車,在其支架的桿上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關(guān)于桿對小球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力的方向豎直向上,大小為mg
B.力的方向沿桿斜向上,大小為2mg
C.力的方向垂直于桿向上,大小為mg
D.力的方向沿桿和豎直方向之間的某一方向,大小為2mg
4. 為確定厚度均勻、形狀不規(guī)則的平板狀物體的重心位置,某同學(xué)將該物體上的A點懸掛在細線上,用鉛筆在物體上畫出細線的延長線AB,如圖甲所示。再將該物體上的C點懸掛在細線上,用鉛筆在物體上畫出細線的延長線CD,CD和AB的交點為E,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圖甲中的物體靜止時,細線對物體的拉力和物體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當圖甲中的物體靜止時,細線對物體拉力的方向和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
C.圖乙中E點是物體的重心
D.若將圖乙中該物體上的F點懸掛在細線上,細線的延長線不通過E點
5.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蘋果。下列關(guān)于平衡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桌子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對蘋果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蘋果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C.蘋果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對蘋果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與桌子對蘋果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題型7 摩擦力的概念
1. 高鐵已成為人們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如圖是在高鐵站安檢時傳送帶運行的示意圖,某乘客把一行李箱放在水平傳送帶上,行李箱在傳送摩擦力帶上經(jīng)歷加速、勻速的運動過程,在行李箱加速運動過程 摩擦力的作用;在勻速運動過程 摩擦力的作用(以上兩空填“受到”或“不受”);若傳送帶突然停止,行李箱將會向前做減速運動,在行李箱停下來之前,所受摩擦力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 小明握住裝有水的杯子靜止在空中,如圖所示,杯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為 ;當若增大手的握力,杯子所受摩擦力 ;當他喝了半杯水后,杯子所受摩擦力 。(后兩空均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3. 書法教育是對中小學(xué)生進行書法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書法藝術(shù)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如圖所示,在某次書法課上,小明同學(xué)在水平桌面上平鋪一張白紙,然后在白紙的左側(cè)靠近邊緣處放鎮(zhèn)紙,防止書寫過程中白紙在桌面上打滑。書寫“一”字時,在向右行筆的過程中鎮(zhèn)紙和白紙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 )
A.毛筆受到白紙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B.鎮(zhèn)紙受到白紙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白紙受到毛筆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D.白紙只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4. 運動員從雪坡上加速滑下時,雪坡對運動員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分別為( )
A.與運動方向相同,小于重力 B.與運動方向相反,小于重力
C.與運動方向相同,大于重力 D.與運動方向相反,大于重力
5. 如圖所示,下列關(guān)于木塊與木板的接觸面間有無摩擦力的判斷中錯誤的是( )
A.圖甲中木塊A與木板接觸,但木塊A與木板沒有相對運動趨勢,因此木板對木塊A沒有靜摩擦力
B.圖乙中木塊A與木板接觸,A在重力作用下沿木板向下運動,因此木板對A有向上的靜摩擦力
C.圖丙中木塊A與木板接觸,A由于受重力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趨勢,因此木板對木塊A有靜摩擦力
D.圖丁中木塊A與木板接觸,A沿木板向下勻速滑動,與木板有相對運動,因此木板對A有沿斜面向上的滑動摩擦力
題型8 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如圖是改進的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時水平拉動長木板A,可測出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
B.拉動長木板A的速度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越大
C.在木塊B上增加重物,拉動長木板A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
D.在長木板A上鋪毛巾,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
2. 為了在體育中考項目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小明想利用彈簧測力計和長木板,通過實驗從自己的A、B兩雙運動鞋中選出防滑性能較好的一雙。他從兩雙鞋子中分別取了一只,并把兩只鞋疊放在一起進行實驗(如圖所示),目的是為了控制 不變,小明先把B放在A上面,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A使鞋在長木板上做 運動,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然后 ,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B使鞋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如果觀察到 ,說明A鞋的防滑性能更好。
3. 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此時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N;再將毛巾平鋪在木板上進行實驗,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的關(guān)系;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guān)系,你的做法是: 。
4. 復(fù)習(xí)課上同學(xué)想進一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guān)系”。器材有一個彈簧測力計、細線、多個帶掛鉤物塊(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長方體木板。
(1)小松同學(xué)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直線拉著一物塊前進,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則物塊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N;
(2)小松繼續(xù)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多次實驗,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請你利用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f=F關(guān)系圖象 。根據(jù)題意及圖象你能得到結(jié)論是 ;
(3)小峰同學(xué)他還想用手邊10g的物塊獲取第四組數(shù)據(jù).他計算后結(jié)合本實驗測量工具發(fā)現(xiàn)此物塊不適合,寫出不適合的原因 。
5. 冰壺是北方孩子喜愛的冰雪項目之一、如圖甲所示,小丹在體育課上進行冰壺訓(xùn)練時,老師發(fā)給她兩只鞋套,一只是橡膠底面,另一只是塑料底面。為探究其中的奧秘,她找來器材“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材料的關(guān)系”。
(1)如圖乙所示,將一個物塊的塑料表面和橡膠表面分別平放在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 拉動物塊,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入表格。在長木板上分別鋪上絲綢和棉布,重復(fù)上述步驟,如圖丙、丁所示。
(2)通過比較 兩次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在水平面材料相同時,物塊 表面與之接觸時的滑動摩擦力大。
(3)通過比較 三次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物塊同一表面,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滑動時,摩擦力大小 (選填“相同”或“不同”)。
(4)小丹進行冰壺訓(xùn)練,需要滑行時,穿 底面鞋套的腳著地,另一只腳不與地面接觸。需要停下時,穿 底面鞋套的腳接觸地面進行控制。
題型9 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
1. 如圖甲所示,物體甲重40N,被F甲=60N的水平壓力壓在豎直墻壁上保持靜止,如圖乙所示。物體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勻速向右運動。則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為 N,物體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為 N。
2. 如圖所示,小琴用手握住重6N的瓶子保持靜止,手對瓶子的壓力為10N,此時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當往瓶中加水時,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 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A、B兩個長方體物塊,A物塊受到水平向右拉力,B物塊受到水平向左拉力,此時A、B兩物塊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A對B的摩擦力為 N,水平桌面對B的摩擦力為 N。
4. 如圖,拉力F的大小為8N,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中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均為8N
B.甲、乙兩圖中物體A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8N
C.甲圖中物體A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0N,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8N
D.乙圖中物體A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8N,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0N
5. 如圖所示,木塊置于水平傳送帶上,彈簧測力計水平放置且右端固定,電動機帶動傳送帶沿圖示方向勻速轉(zhuǎn)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保持穩(wěn)定,以傳送帶為參照物,木塊是 的;木塊所受的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 力,摩擦力大小為 N。
6. 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圖象分別如圖乙、丙所示。由圖象可知:9~12s內(nèi),推力大小為 N,t=5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N。
題型10 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1. 自行車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發(fā)明。與自行車有關(guān)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手柄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B.剎車時,是通過增大剎車皮與鋼圈之間的壓力來增大摩擦
C.軸承上加潤滑油是為了消除摩擦
D.用滾動軸承是為了減小摩擦
2. 小華發(fā)現(xiàn),有時候墊毛巾更容易擰開罐頭蓋。下列改變摩擦的方法與之相同的是( )
A.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B.使勁擦黑板擦得更干凈
C.裝滾輪的儲物箱更易推動D.凹凸花紋的地磚更防滑
3. 如圖所示的實例,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輪滑鞋裝有滾輪 B.運動鞋底有凹凸的花紋
C.腳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守門員戴著防滑手套
4. 圖的四幅圖中,通過增大壓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是( )
A.用力握緊球拍 B.滾動軸承 C.車軸加潤滑油 D.鞋底有花紋
5. 小華發(fā)現(xiàn),有時候墊毛巾更容易擰開罐頭蓋。下列改變摩擦的方法與之相同的是( )
A.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B.使勁擦黑板擦得更干凈
C.裝滾輪的儲物箱更易推動D.凹凸花紋的地磚更防滑
二、直擊中考
1.(2024·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圖是馬恒同學(xué)在公園里玩滑板車的情形。他站在滑板車上不斷蹬地,使滑板車沿水平方向前進,關(guān)于此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斷蹬地使滑板車向前,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B.停止蹬地滑板車就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慣性的作用
C.運動中的滑板車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當滑板車停下來時,它的慣性將會消失
2. (2024·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關(guān)于力和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跳高運動員騰躍到最高點時,速度為零,所受合力也為零
B.游泳運動員手臂向后撥水,獲得向前的推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被拋出的籃球仍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D.被運動員舉起的杠鈴在空中靜止不動,杠鈴的重力和杠鈴對運動員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3.(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小明觀看亞運會比賽時,看到以下場景,其中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
A.滑板運動員的滑板裝有輪子B.自行車運動員剎車時用力捏閘
C.體操運動員在手上涂防滑粉D.長跑運動員鞋底有粗糙的花紋
4.(2024·內(nèi)蒙古·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A、B兩個長方體物塊,A物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9N,B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2=6N,此時A、B兩物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則A對B的摩擦力方向 (選填“向左”或“向右”),B對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
5. (2024·江蘇鎮(zhèn)江·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小明在測量滑動摩擦力時,將物塊A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向右拉A,使其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區(qū)域1和區(qū)域2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1.2N和1.8N。兩區(qū)域示數(shù)不同的原因是( )
A.在區(qū)域1中A對木板的壓力更大
B.在區(qū)域2中A對木板的壓力更大
C.木板上區(qū)域1的粗糙程度更大
D.木板上區(qū)域2的粗糙程度更大
6. (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小木塊A與長木板B疊放在水平臺面上,對長木板B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拉力F,當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N,小木塊A保持靜止,長木板B恰好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B對A產(chǎn)生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水平向右
B.地面對B產(chǎn)生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3N,方向水平向左
C.當F=8N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N
D.若對A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拉力,則地面對B產(chǎn)生的滑動摩擦力會減小
7. (2024·四川內(nèi)江·中考真題)質(zhì)量為0.4kg的電燈懸掛在電線上靜止不動,g=10N/k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燈受到的重力為4N
B.電燈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體是繩子
C.電燈受到的重力和電線對電燈的拉力大小不相等
D.電燈受到的重力和電燈對電線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8. (2024·湖北·中考真題)冰壺運動員比賽用鞋如圖,蹬冰鞋底用橡膠制成,滑行鞋底用塑料制成。運動員用滑行鞋支撐全身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停下時,用蹬冰鞋接觸冰面進行控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蹬冰鞋底是為了減小壓力
B.滑行鞋底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C.運動員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力來維持
D.滑行時若摩擦力消失,則運動員會停止運動
9.作圖題
(1)(2024·山東威海·中考真題)小明利用椅子做俯臥撐,如圖所示。請畫出小明受到的重力和腳蹬水平地面時鞋底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圖。
(2)(2024·青?!ぶ锌颊骖})從嫦娥一號升空,到嫦娥五號攜月壤返回,中國人一步步將“上九天攬月”的神話變?yōu)楝F(xiàn)實!如圖所示,是玉兔二號月球車靜止在著陸器斜面上的簡化圖。請畫出玉兔二號月球車所受摩擦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圖。
10.(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小華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實驗時,所用實驗器材及裝置如下圖所示。
(1)小華用力推箱子在水平面上運動時,發(fā)現(xiàn)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關(guān);水平面越粗糙,推起來越費力,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因素有關(guān);
(2)在實驗中,小華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做 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
(3)小華按要求進行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乙、丙所示。小華多次實驗后得出結(jié)論:在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 ;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 。在實驗中,小華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轉(zhuǎn)換法和 法;
(4)聯(lián)想到“雨天路滑”,小華猜想:除了接觸面材料,接觸面上有水也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實驗,發(fā)現(xiàn)多次測出的摩擦力都比沒注水時要 (選填“大”“小”或“相等”)。通過討論和查閱資料知道:在木塊和桌面之間形成一層水膜充當了潤滑劑。
三、新題+綜合題
1.校園體育節(jié)中,為了探究拔河比賽取勝的“奧秘”,小聰和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①小聰和小明都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拉繩子,結(jié)果小聰敗
②小聰站在滑板上與小明站在地面上拔河,結(jié)果小明勝
③小明站在滑板上與小聰站在地面上拔河,結(jié)果小明敗
下面分析正確的是( )
A.取勝的關(guān)鍵是人作用在繩上的拉力B.取勝的關(guān)鍵是人的腳對地面的蹬力
C.取勝的關(guān)鍵是地面對人的摩擦力 D.取勝的關(guān)鍵是誰先拉繩
2. 2023年2月17日,全國冰壺錦標賽在天津落下帷幕,如圖是運動員用橡膠鞋底材質(zhì)的b腳蹬冰面起步后,用塑料鞋底的a腳向前滑行,隨后擲出冰壺的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chǎn)腳鞋底采用塑料材質(zhì)是為了增大摩擦
B.運動員滑行時相對于冰面是靜止的
C.運動員用力將冰壺推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D.冰壺離開手后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冰壺受到了慣性
3. 改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木塊分別三次從斜面同一高度靜止滑下,木塊三次分別停在如圖1、2、3不同的位置,三次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較是:第一次水平面比第二次粗糙,第二次比第三次粗糙。
(1)如圖中已畫出第1次運動時,木塊受到的阻力f1,請畫出第3次運動時木塊受到的阻力f3的示意圖 ;
(2)根據(jù)上述實驗推測,木塊所受的阻力變小,向前滑動的距離 (選填“增大”、“不變”或“縮小”),如果木塊不受阻力,它將 ;
(3)停下來的木塊,若所受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它將 。
4. 科技的發(fā)展正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如甲圖所示是一款手機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納米微吸材料,用手觸碰無粘感,接觸到平整光滑的硬質(zhì)物體時會牢牢吸附在物體上,如圖乙是手機靜止吸附在支架上的側(cè)視圖,請在圖乙畫出手機的受力示意圖。
5. 艦載機在航母上降落時必須適時放下艦鉤,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達到強行減速的目的,這個過程中,艦鉤對攔阻索的拉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攔阻索對艦鉤的拉力,艦載機的慣性 ,艦載機上飛行員的慣性 .(后兩空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6. 人們關(guān)于“運動和力”關(guān)系的爭論,持續(xù)了近2000年。以下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xiàn)象:
①靜止的物體不去推它,它就不會發(fā)生運動;
②在水平地面上運動的物體,運動一段時間后總會停下來;
③要使水平地面上的物體持續(xù)運動下去,必須不斷的對它施加力的作用:
④沿光滑斜面向上滾動的球,球會越滾越慢;
⑤沿光滑斜面向下滾動的球,球會越滾越快。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基于現(xiàn)象 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伽利略(1564~1642)根據(jù)現(xiàn)象 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了質(zhì)疑,認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均選填編號)
英國物理學(xué)艾薩克·牛頓(1643~1727)綜合的前人的觀點,在其著作《自然哲學(xué)的數(shù)學(xué)原理》中首先闡明力是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如果運動物體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將 。
7. 冰壺比賽是一項集技巧與智慧于一體的體育運動,被譽為冰上的“國際象棋”。比賽時,兩支球隊各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如圖2所示,是冰壺比賽的場地示意圖。
(1)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滑架上用力后蹬,由于 ,會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中心A點推球向前,如圖1所示,至投擲線時,放開冰壺,冰壺由于 ,自行滑向圓壘中心O點,同時說明物體的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
(2)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 (選填“增大”或“減小”)冰壺受到的摩擦力,使冰壺能準確到達圓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刷冰面;
(3)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擲球隊員也可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圓壘或?qū)錾媳痉降谋鶋刈蚕驁A壘中心,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開說明力可以 ;最后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后,以場地上冰壺距離圓壘中心的遠近決定勝負;
(4)比賽時,運動員要身著運動服,腳穿比賽鞋,一只蹬冰腳鞋,一只滑動腳鞋;兩只比賽鞋底部材料不同,一只是橡膠的一只是塑料的,則滑動腳鞋的底部材料為 。
8. (1)在完成“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后,小組同學(xué)進行了交流,小華發(fā)現(xiàn)有同學(xué)設(shè)計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的砝碼,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為了測量木塊的滑動摩擦力,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填選項前的編號)。
A.木板的質(zhì)量m1 B.木塊的質(zhì)量m2
C.砝碼的質(zhì)量m3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4
②木塊的滑動摩擦力表達式為f= (用已知量和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2)小明也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2所示。兩個傳感器可分別顯示拉力和壓力的大小。往沙桶中加減沙子的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的關(guān)系;實驗過程中,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長木板,當沙桶中沙子增加時,拉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 ;壓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 (后兩空均選填“增大”或“減小”)。
(拓展影響因素)
(3)小明想繼續(xù)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的重力大小是否有關(guān),利用圖3甲實驗做對照實驗,又設(shè)計了如圖3乙所示的實驗,使彈簧測力計A始終保持豎直狀態(tài),并調(diào)整高度,使其示數(shù)為
N,拉動木板,當木塊相對于地面靜止時,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為1N,分析可得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力大小 。
(結(jié)論應(yīng)用——密度秤)
(4)小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得出木塊在木板上受到的摩擦力f與木塊對木板的壓力F壓之間的關(guān)系是f=0.5F壓,并利用該結(jié)論制作密度秤。他首先用質(zhì)量不計的雙面膠帶把玻璃杯粘在木塊上方,在玻璃杯中分別裝滿四種不同液體,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木塊(如圖4),讀出相應(yīng)的測力計示數(shù),記錄在表中,若汽油的密度為0.7g/cm3,水的密度為1g/cm3,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推算醬油的密度是 g/cm3。
實驗次數(shù)
1
2
3
壓力F/N
1
2
3
摩擦力f/N
0.4
0.8
1.2
實驗次數(shù)
水平面材料
物塊不同表面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
1
木板
塑料表面
0.2
2
木板
橡膠表面
2.0
3
絲綢
塑料表面
0.3
4
絲綢
橡膠表面
2.5
5
棉布
塑料表面
0.5
6
棉布
橡膠表面
3.0
液體種類
汽油
水
可樂
醬油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
2.7
3.0
3.2
3.4
這是一份專題07 力(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文件包含專題07力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原卷版docx、專題07力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5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6 質(zhì)量與密度(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文件包含專題06質(zhì)量與密度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原卷版docx、專題06質(zhì)量與密度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5 透鏡及其應(yīng)用(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文件包含專題05透鏡及其應(yīng)用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原卷版docx、專題05透鏡及其應(yīng)用練習(xí)-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配套專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5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