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 了解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及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題目“復活”的意蘊;把握全文的情節(jié);積累字詞。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通過小說描寫的場面、情節(jié)探究小說的主旨;學習作者通過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人物描寫的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鑒賞聶赫留朵夫、瑪絲洛娃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家在兩個人物塑造上寄予的人性理想。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 分析探究作品主題;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批判社會現實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聶赫留朵夫、瑪絲洛娃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探究本文主旨;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中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人物描寫的方法來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 討論法、批注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作家及本文寫作背景,梳理課文情節(jié),學習使用批注法分析人物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導入新課
“復活”從字面上看指的是“死了又活過來”,一般指的是肉身的復活,這種形式的復活我們在影視劇恐怖片里數見不鮮。而今天我們將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復活》,去認識另一種更為高級的復活類型——精神的、靈魂的復活,并從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主人公身上去感知美好人性的復歸。
2.作者作品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生于貴族家庭,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1847年退學后,回故鄉(xiāng)在自己領地上作農奴制度改革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創(chuàng)作了諸多文學巨作,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歲。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chuàng)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國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變動,因此他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高爾基說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3.探尋背景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當時(19世紀末期),俄國的農奴制和俄土戰(zhàn)爭,使俄國農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列夫·托爾斯泰看到了社會問題的本質所在,對農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觀發(fā)生激變,拋棄了貴族地主階層的傳統(tǒng)觀點,站在廣大農民的立場,觀察俄國的社會現實,代表農民階級發(fā)表意見。他以清醒的現實主義態(tài)度抨擊社會現實,揭露俄國社會制度的本質。列夫·托爾斯泰在此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的《復活》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文本研習
學習活動一:積累字詞
1.識記字音
嫣然一笑(yān) 斜睨( nì ) 襤褸(l án lǘ) 害臊(sà)
擤鼻涕( xǐng ) 鬈發(fā)(quán) 瞟一眼(piǎ) 鄙夷不屑(xiè)
2.詞語積累
嫣然一笑:形容女子優(yōu)美動人的笑容。嫣然,笑得很美的樣子。
奪眶而出:眼淚猛然從眼里涌出。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齊、漂亮。
鄙夷不屑:輕視;看不起。
拒人于千里之外:遠遠地將人擋開。形容態(tài)度傲慢,拒絕別人的要求或不愿與別人接近。
學習活動二:清理情節(jié)
自讀文本,完成表格內容。
學習活動三:批注文本
研讀文本,交流合作,運用批注閱讀法探究本文是如何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反映人物的特征的。
1.教師示范批注
示范一:
“對,我在做我該做的事,我在認罪?!甭櫤樟舳浞蛳?。他一想到這里,眼淚就奪眶而出,喉嚨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說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來。
批注:
(1)心理描寫。直接寫聶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認為瑪絲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應該贖罪。
(2)動作、神態(tài)描寫。他的情緒很激動,說明他急于想得到瑪絲洛娃的諒解,同意自己贖罪的想法。
示范二:
瑪絲洛娃看到聶赫留朵夫激動的神氣,認出他來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認?!爆斀z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漲紅的臉突然變得陰沉了。
批注:
神態(tài)描寫。瑪絲洛娃的表情表現了她認出對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觸及的記憶又出現在她的腦海中。
2.男生組成果展示示例:
(1)“我想見見……”聶赫留朵夫不知道該用“您”還是“你”,但隨即決定用“您”。他說話的聲音并不比平時高。
“我想見見您……我……”
批注:
(2)他再也說不下去,就離開鐵柵欄,竭力忍住翻騰的淚水,不讓自己哭出聲。
批注:
(3)昨晚迷惑過聶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說話,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該怎樣行動,卻讓他去考慮他的行動會有什么后果,怎樣才能對他有利。
“這個女人已經無藥可救了?!蹦Ч碚f,“你只會把石頭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對別人有益的事了。給她一些錢,把你身邊所有的錢”全給她,同她分手,從此一刀兩斷,豈不更好?”他心里這樣想。
不過,他同時又感到,他的心靈里此刻正要完成一件極其重大的變化,他的精神世界這會兒仿佛擱在不穩(wěn)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點力氣,就會向這邊或者那邊傾斜。他決定此刻把所有的話全向她說出來。
批注:
(4)“我記起這些事是為了要改正錯誤,贖我的罪,卡秋莎?!甭櫤樟舳浞蜷_了頭,本來還想說他要同她結婚,但接觸到她的目光,發(fā)覺其中有一種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開口了。
批注:
3.女生組成果展示示例:
(1)文中多次寫到瑪絲洛娃的“媚笑”。
①不過,她從衣衫上看出他是個有錢人,就嫣然一笑。
批注:
②“沒有什么罪可贖的。過去的事情都過去了,全完了?!爆斀z洛娃說。接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
批注:
③她又像剛才那樣微微一笑。
批注:
④“你的話真怪?!彼梢牟恍嫉亍羞@樣的感覺—微笑著說。
批注:
⑤“好的,那您就來吧。”她說,做出一種要討男人喜歡的媚笑。
批注:
(2)“我想請求您……給些錢,要是您答應的話。不多……只要十個盧布就行?!彼蝗徽f。
批注:
(3)“何必提那些舊事?!彼淅涞卣f。
批注:
(4)“真怪!”她又說了一遍,接著搖搖頭,向鐵柵欄那邊走去。
批注: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總結歸納,認知形象;探究小說的主旨;提升小說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文本研習
學習活動一:認知形象
1.聶赫留朵夫:
明確:
2.瑪絲洛娃:
明確:
學習活動二:探究主題
1.探究“復活”含義
小組合作探究,聯系整部小說思考:“復活”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1)聶赫留朵夫
明確:(2)瑪絲洛娃
綜上所述,“復活”的含義指的是
2.探究人性理想
小組合作探究,作者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別是什么?
明確:
3.研讀文本,探討主題
本文寫
表現
托爾斯泰通過這一事件表達了
延伸拓展
學習活動四:文學形象比較
《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和《雷雨》中的周樸園有什么異同?試比較一下。
相同點:
不同:
三、學以致用
課后作業(yè):把本文改編成課本劇,同桌之間分飾角色,進一步體會本文的人物形象及主旨。
附:板書設計
人物
事件
層次
情節(jié)
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
寫聶赫留朵夫到監(jiān)獄探望瑪絲洛娃的經過。
三部分:
(1—15),瑪絲洛娃認出了到監(jiān)獄探望自己的聶赫留朵夫。
(16—70),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的交流,聶赫留朵夫請求瑪絲洛娃的寬恕,想喚醒她的本性。
三、(71—78),聶赫留朵夫的想法不被瑪絲洛娃理解。
探監(jiān)—相認—贖罪
這是一份高中9 復活(節(jié)選)學案設計,共14頁。
這是一份高中9 復活(節(jié)選)學案及答案,共1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語言文字運用,課外拓展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第三單元9 復活(節(jié)選)學案設計,共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情境任務,學習過程,遷移應用,反思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