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托爾斯泰稱自己為“丑陋的列夫”,而我覺得托爾斯泰非常美麗。不論是在往昔的少年時代,還是進入了古稀之年,我一向覺得:托爾斯泰 地美麗。
我認為他美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靈。
記得我當學生的時候,就讀了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三部長篇巨著。讀完之后,我掩卷沉思,不明白這位老人用了什么樣的技巧,把他筆下的人物刻畫得那樣 。閉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爾、聶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躍了起來,一個一個,仿佛是一粒粒閃耀在月光下圓潤飽滿的珍珠,他的才華實在太 了。
所以,每逢我讀完托爾斯泰寫的一本書都要對著他的畫像仔細觀看。他的畫像有時印在書的扉頁上,有時印在雜志上,都是出自俄國著名肖像畫家列賓之手。
托爾斯泰有著卷曲的花白頭發(fā)和胡須,額頭十分寬闊飽滿,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他總是皺著眉頭在沉思,一副深沉而憂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條皺紋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與仁愛。他哪里有一絲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轉睛地向他行注目禮,覺得這位老人長得實在太美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學著觀察社會,又讀了許多 托爾斯泰的文章和書,還有羅曼·羅蘭為他寫的傳記,才慢慢地理解了托爾斯泰這位作家的偉大之處。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
A.異乎尋常惟妙惟肖卓越對于
B.無與倫比栩栩如生卓著關于
C.無與倫比惟妙惟肖卓著對于
D.異乎尋常栩栩如生卓越關于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
3.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5題。
眾多教育主體之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要為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這就決定了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擁有教育智慧,積極擔起教育責任,而不是把育兒之責讓渡給第三方。“雙減”之下,教育留給家長的空間也在增大,這就意味著家長要跟上教育新變化,比如,教育觀有必要及時升級,既要在宏觀上緊跟社會發(fā)展,① ,明白孩子深層的心理需求,掌握激勵孩子超越自我的方法。
當前,( )。但是,為什么一部分家長未能放下焦慮,② ?說到底,當孩子從繁重的課外輔導中解放出來之后,家庭教育并沒有主動填補空白,拿出可行的教育設計,這背后是家長的教育觀沒有及時更新,尤其是在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方面沒有同步,而不科學的教育觀勢必不能帶來優(yōu)質的家庭教育。
能否給孩子豐盈而快樂的童年,關鍵在家長。這需要家長不止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在教育觀上不那么功利,聚焦孩子的身心發(fā)育,注重激發(fā)其成長動力,③ ,也讀無字之書,既善養(yǎng)浩然之氣,又萌發(fā)鴻鵠之志。當家長關注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才能切實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
4.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各地教育部門都在大力落實“雙減”政策,家庭的可作為之處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空間其實變得越來越大
B.孩子的成長空間其實變得越來越大,各地教育部門都在大力落實“雙減”政策,家庭的可作為之處越來越多
C.孩子的成長空間其實變得越來越大,家庭的可作為之處越來越多,各地教育部門都在大力落實“雙減”政策
D.各地教育部門都在大力落實“雙減”政策,孩子的成長空間其實變得越來越大,家庭的可作為之處越來越多
5.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上述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二、能力提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陰森的牢房,門前站著崗哨,點著風燈,盡管蒙著一層潔白的雪幕,使大門、屋頂和墻壁都顯出一片雪白,盡管監(jiān)獄的一排排窗子燈火通明,它給聶赫留朵夫的印象卻比早晨更加陰森。
威風凜凜的典獄長走到大門口,湊近門燈,看了看聶赫留朵夫和英國人的通行證,困惑不解地聳聳強壯的肩膀,但還是執(zhí)行命令,請來訪者進去。他先領他們走進院子,然后走進右邊的門,沿著樓梯走上辦公室。他請他們坐下,問他們有什么事要他效勞。他聽說聶赫留朵夫要跟瑪絲洛娃見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來,自己則準備回答英國人通過聶赫留朵夫翻譯對他提出的問題。
“這座監(jiān)獄照規(guī)定可以容納多少人?”英國人問,“現(xiàn)在關著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兒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著來的?有多少害病的?”
聶赫留朵夫翻譯英國人和典獄長的話,并沒有去注意他們話里的意思。他想到即將同卡秋莎見面,不禁有點緊張。他給英國人翻譯到一半,聽見越來越近的腳步聲,辦公室的門開了。像以往歷次探監(jiān)那樣,先是一個看守走進來,接著是身穿囚服、扎著頭巾的卡秋莎。他一見到她,立刻感到心情沉重。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過人的生活。”當卡秋莎沒有抬起眼睛,快步走進房間里時,聶赫留朵夫頭腦里掠過這樣的念頭。
他站起來,向前迎了幾步。他覺得她的臉色嚴肅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責備他時那樣。她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她的手指痙攣地卷著衣服的邊。她一會兒對他望望,一會兒垂下眼睛。
“減刑批準了,您知道嗎?”聶赫留朵夫說。
“知道了,看守告訴我了?!?br>“這樣,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獄,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來。讓我們來考慮一下……”
她趕緊打斷他的話:“我有什么可考慮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br>她盡管十分激動,卻抬起眼睛來瞧著聶赫留朵夫,這兩句話說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準備好似的。
“哦,是這樣!”聶赫留朵夫說。
“倘若他要跟我一塊兒生活,”她發(fā)覺說漏了嘴,連忙住口,然后糾正自己的話說,“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邊,我還能有什么更好的指望呢?我應該認為這是我的福氣。我還圖個什么呢?……”
“要是您愛他……”他說。
“什么愛不愛的!那一套我早丟掉了。不過,西蒙松這人確實和別人不同?!?br>“是啊,那當然,”聶赫留朵夫又說,“他是個非常出色的人,我想……”
她又打斷他的話,仿佛生怕他說出什么不得體的話,或者生怕她來不及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
“要是我做的不合您的心意,您就原諒我吧。”她用她那斜睨的目光神秘地瞧著他的眼睛說,“看來只好這樣辦了。您自己也得生活呀?!?br>她說的正好是他剛才所想的,但此刻他已不這樣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變了。他不僅感到羞愧,而且感到惋惜,惋惜他從此失去了她。
“我真沒料到會這樣?!彼f。
“您何必再待在這兒受罪呢?您受罪也受得夠了?!彼f,怪樣地微微一笑。
“我并沒有受罪,我過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話,我還愿意為您出力呢?!?br>“我們,”她說“我們”兩個字時對聶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們什么也不需要。您為我出的力已經(jīng)夠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說些什么,可是聲音發(fā)抖了。
“您不用謝我,不用?!甭櫤樟舳浞蛘f。
“何必算賬呢?我們的賬老天會算的?!彼f,那雙烏黑的眼睛淚光閃閃。
“您是個多好的女人哪!”他說。
“我好?”她含著眼淚說,凄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煥發(fā)。
“您好了嗎?”這時英國人問。
“馬上就好?!甭櫤樟舳浞蚧卮?。
“那么我該走了吧?”她發(fā)現(xiàn)英國人在等聶赫留朵夫,就說。
“我現(xiàn)在不同您告別,我還要跟您見面的。”聶赫留朵夫說。
“請您原諒?!彼f,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他們的目光相遇了。從她古怪的斜睨的眼神里,從她說“請您原諒”而不說“那么我們分手了”時傷感的微笑中,聶赫留朵夫明白,她作出決定的原因是不想連累自己。
她握了握他的手,慌忙轉身走出辦公室。
…………
聶赫留朵夫在靠墻的木榻上坐下來,忽然感到無比疲勞。他所以疲勞,不是由于夜里失眠,不是由于旅途辛苦,也不是由于心情激動,而是由于他對整個生活感到厭倦。他靠著木榻的背,閉上眼睛,頓時沉沉睡去,像死人一般。
(節(jié)選自《復活》,有刪改)
文本二 西蒙松也是沙皇官吏的后代,可他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就認定他父親做軍需官掙來的錢是不義之財,要父親交還給人民。后來他加入民粹派,到農村里做教員。他的被捕和判刑是因為宣傳“他認為正確的一切東西,否定他認為錯誤的東西”,但只是開導、啟蒙而已,并非鼓動暴力革命。西蒙松影響了卡秋莎·瑪絲洛娃,他說:“我對她一無所求,只是非常想幫她,減輕她的厄運?!蔽髅伤傻挠绊懯顾闪恕熬竦娜恕?這是托爾斯泰所倡導的“人類愛”感情的一種體現(xiàn)。
(摘編自都本?!冬斀z洛娃的精神“復活”》)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本一開頭所寫的監(jiān)獄、典獄長和通行證,代表了沙皇統(tǒng)治時期的強權政治,強權的反動性是俄國底層人民苦難的最大根源。
B.“何必算賬呢?我們的賬老天會算的”,瑪絲洛娃用非常冷漠的語氣,表達了兩人無法勾銷彼此之間宿怨的態(tài)度。
C.瑪絲洛娃拒絕聶赫留朵夫時,發(fā)現(xiàn)說漏了嘴,而后又糾正自己的話,由此能看出瑪絲洛娃對西蒙松和聶赫留朵夫兩人的感情深度是不一樣的。
D.文本一中聶赫留朵夫提議“讓我們來考慮一下……”,既能看出他為瑪絲洛娃獲得減刑而高興,同時也表現(xiàn)出他憧憬著能和瑪絲洛娃一起生活的美好未來。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本一開頭第一段對監(jiān)獄門口進行描寫,是為男女主人公即將見面設置自然環(huán)境,所有的描寫都帶著聶赫留朵夫強烈的主觀感受。
B.小說通過對瑪絲洛娃眼神的描寫,顯示出瑪絲洛娃對聶赫留朵夫的觀察行為,也讓讀者感受到她那毫不隱藏的內心。
C.對話描寫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色,不僅促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且也鮮明地展現(xiàn)了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的內心世界。
D.文本一西蒙松的形象通過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的對話側面地表現(xiàn)出來,這一形象在文本二中得到了印證。
8.小說中聶赫留朵夫的內心充滿矛盾,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9.文本二中說:“西蒙松的影響使她成了‘精神的人’”,結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瑪絲洛娃精神的“復活”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1.D 解析 第一空,“異乎尋?!?跟平常的情況很不一樣?!盁o與倫比”,意思是沒有能比得上的。這里強調托爾斯泰的美與平常意義上的美是不一樣的,所以用“異乎尋常”。第二空,“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拔┟钗┬ぁ?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這里指托爾斯泰作品中刻畫的人物逼真,所以用形容藝術形象的“栩栩如生”。第三空,“卓著”,指突出地好?!白吭健?非常優(yōu)秀,超出一般的。這里指托爾斯泰才華杰出,超出一般,用“卓越”。第四空,“關于”,引進關涉的對象,表示關涉,有提示性質。“對于”,引進對象或事物的關系者。這里后面接的是“托爾斯泰的文章和書,還有羅曼·羅蘭為他寫的傳記”,是介紹作者讀有關于托爾斯泰的書,所以用“關于”。
2.我認為他美麗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靈。
3.①把一個個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造得鮮明飽滿生動,這和珍珠圓潤飽滿的特點相似;③閉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躍起來,這和月光下珍珠閃耀的意境相似。
4.D 解析 結合第一段文字,當前對“雙減”政策的落實應放在第一句,排除B、C兩項;結合括號后句子轉折寫家長的焦慮,因此“家庭的可作為之處越來越多”與下文連接,以此做到內容順序上的一致,排除A項。
5.①又要在細節(jié)處更懂孩子 ②反而生出新的焦慮 ③既讀有字之書
6.B 解析 B項,“瑪絲洛娃用非常冷漠的語氣”錯誤,語氣不是“冷漠”,而是“平淡”?,斀z洛娃此時已經(jīng)寬恕了聶赫留朵夫。
7.A 解析 A項,“所有的描寫都帶著聶赫留朵夫強烈的主觀感受”錯,也有客觀寫實的文字,比如“蒙著一層潔白的雪幕,使大門、屋頂和墻壁都顯出一片雪白,盡管監(jiān)獄的一排排窗子燈火通明”。
8.想要跟瑪絲洛娃談結婚的事但又怕遭到瑪絲洛娃的拒絕;確認瑪絲洛娃拒絕他而選擇跟西蒙松結合后感到失落,但認為西蒙松是“出色的人”,又對瑪絲洛娃的決定表示理解。
9.①坦然面對過去的生活。寬恕、感謝聶赫留朵夫,走出和聶赫留朵夫的情感糾葛,不想連累他,體現(xiàn)了人性的美好。②勇敢選擇自己的人生。受到西蒙松的影響,過一種全新的生活,得到正常人的尊嚴。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9 復活(節(jié)選)練習,共3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選擇題,微寫作,名著閱讀,文學類閱讀-雙文本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9 復活(節(jié)選)同步達標檢測題,共3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選擇題,微寫作,名著閱讀,文學類閱讀-雙文本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9 復活(節(jié)選)課時作業(yè),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