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題。
1. 除法算式□64÷36,如果商是兩位數(shù),□里最小是( );除法算式664÷□7,如果商是一位數(shù),□里最大是( )。
【答案】 ①. 3 ②. 9
【解析】
【分析】三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時,如果商是兩位數(shù),那么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要大于等于除數(shù);如果商是一位數(shù),那么那么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要小于除數(shù)。
【詳解】□64÷36,如果商兩位數(shù),則□6≥36,□里最小是3;
除法算式664÷□7,如果商是一位數(shù),則66<□7,□里最大是9。
2. 計算341÷37時,可以把37看成( )來試商,商可能會偏( ),正確的商是( )。
【答案】 ①. 40 ②. 小 ③. 9
【解析】
【分析】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試商。當將除數(shù)估大時,商可能偏小,此時應將試商調(diào)大;當將除數(shù)估小時,商可能偏大,此時應將試商調(diào)小;依此解答。
【詳解】37<40,把37看成40來試商,商8,37×8=296,341-296=45,45>37,即商8偏小,應改商9;因此填空如下:
計算341÷37時,可以把37看成40來試商,商可能會偏小,正確的商是9。
【點睛】熟練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試商方法,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3. 660分=( )時 5升50毫升=( )毫升 3升+9000毫升=( )升
【答案】 ①. 11 ②. 5050 ③. 12
【解析】
【分析】1時=60分,用660÷60即可換算成時為單位;1升=1000毫升,在5升末尾添上3個0換算成毫升為單位,再加上50毫升即可;去掉9000毫升末尾的3個0換算成升為單位,再加上3升即可。
詳解】660分=660÷60=11時;
5升50毫升=5000毫升+50毫升=5050毫升;
3升+9000毫升=3升+9升=12升。
660分=11時;5升50毫升=5050毫升;3升+9000毫升=12升。
4. 已知,那么( )( )。
【答案】 ①. 9 ②. 90
【解析】
【分析】根據(jù)商的變化規(guī)律,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不為0的數(shù),商不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的末尾都去掉相同個數(shù)的0,商不變,但余數(shù)發(fā)生了變化,去掉幾個0,余數(shù)的末尾就要加上幾個0。450 ÷ 40與45 ÷ 4的商一樣,但450 ÷ 40的余數(shù)比45 ÷ 4的余數(shù)后要加上一個0。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
已知,那么990。
5.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早晨起床,明明先用350( )的水刷牙,又用2( )的水洗臉。花了10( )的時間吃早飯,然后背著重3( )的書包出門上學去了。
【答案】 ①. 毫升##mL ②. 升##L ③. 分鐘##min ④. 千克##kg
【解析】
【分析】液體體積常用單位有升,毫升等,1升相當于一大瓶可樂的容量,一瓶口服液的體積大約是20毫升,所以刷牙用水的容量用“毫升”作單位比較合適,計量洗臉用水的容量用“升”作單位比較合適。
時間的常用單位有秒,分鐘、小時等,眨眼2-5次的時間為1秒,煮一鍋米飯大概需要30-40分鐘,時針走一大格就是1小時,所以計量吃早飯用的時間用“分鐘”作單位比較合適。
重量的常用單位由千克,克等,1千克大約兩個菠蘿的重量,1克大約是一枚1角硬幣的重量,所以計量書包的重量用“千克”作單位比較合適。
【詳解】由分析可知,早晨起床,明明先用350毫升的水刷牙,又用2升的水洗臉?;?0 分鐘的時間吃早飯,然后背著重3千克的書包出門上學去了。
6. 在括號里填上“>”“<”或“=”。
( ) ( ) ( )
升( )毫升 3050毫升( )3升500毫升 1001毫升( )999升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第1題,先計算出左邊算式的商,再計算右邊算式的得數(shù),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比較得數(shù)。
第2題,分別計算出兩個算式的商,再比較。
第3題,分別計算出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左邊算式,按照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計算,最后把得數(shù)比較即可。
第4題,根據(jù)1升=1000毫升,將25的單位化為毫升,再比較。
第5題,先把3的單位化為毫升是3000,再把3000與500相加,最后把這個和與小括號左邊的3050比較即可。
第6題,根據(jù)升與毫升的進率,將999的單位化為毫升,再與1001比較即可。
【詳解】800÷16=50
800÷10+16
=80+16
=96
50<96
<
240÷60=4
24÷6=4
=
570-100+6
=470+6
=476
570-106=464
476>464
>
25升=25000毫升
25000>2600
升>毫升
3升=3000毫升
3000+500=3500(毫升)
3050<3500,3050毫升<3升500毫升。
999升=999000毫升
1001<999000
1001毫升<999升。
7. 小華上學期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功課的平均分是94分,已知數(shù)學的成績是97分,英語的成績是95分,請問他語文的成績是______分。
【答案】90
【解析】
【分析】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功課的平均分是94分,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計算出三科的總成績,再減去英語和數(shù)學成績之和,即可求出語文的成績。列式解答即可。
【詳解】94×3﹣(97+95)
=282﹣192
=90(分)
他語文的成績是90分。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平均數(shù)計算的靈活運用。關鍵是用平均分乘科數(shù)計算出三科的總成績。
8. 小明在計算“40+□×5”時,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結(jié)果是800。這道題的正確得數(shù)是( )。
【答案】640
【解析】
【分析】因為先算了加法,后算的乘法,所以用800÷5可得到40+□的和,即40+□=800÷5,據(jù)此就可以求出□的值,再根據(jù)四則混合運算的正確運算順序求出值即可。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得:
40+□=800÷5;
即:40+□=160,所以:□=120;
40+120×5
=40+600
=640
【點睛】本題考查的是對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四則混合運算運算的順序是先乘除,后加減,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內(nèi),后算括號外。
9. 1枚硬幣的厚度約2毫米,10枚硬幣厚約是( )厘米,( )枚硬幣厚約10米。
【答案】 ①. 2 ②. 5000
【解析】
【分析】用1枚硬幣的厚度乘10,求出10枚硬幣厚度,即2×10=20(毫米),1厘米=10毫米,將20毫米的單位換成厘米,去掉1個0即可,即20毫米=2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那么10米=10000毫米,用10000除以1枚硬幣的厚度,即可求出幾枚硬幣厚約10米。
【詳解】2×10=20(毫米)
20毫米=2厘米
所以10枚硬幣厚約是2厘米。
10米=1000厘米
1000厘米=10000毫米
10000÷2=5000(枚)
所以5000枚硬幣厚約10米。
10. 一組圖形排列如下:○□□☆☆☆○□□☆☆☆○□□☆☆☆……,根據(jù)規(guī)律,第35個圖形是( ),在前35個圖形中,□有( )個;☆有( )個。
【答案】 ①. ☆ ②. 12 ③. 17
【解析】
【分析】先找出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按照一組○□□☆☆☆6個圖形,來循環(huán)排列的,要求第35個圖形是什么,用35除以6,余數(shù)是幾,就從○開始數(shù)到幾,即可得第35個圖形;一組有2個□,用商乘2再看余下的圖形中有幾個□,再加上這個數(shù)即可求得□的個數(shù);一組有3個☆,用商乘3,再加余下的圖形中☆的個數(shù)即可得35個圖形中☆的總個數(shù)。
【詳解】35÷6=5(組)……5(個)
5×2+2
=10+2
=12(個)
5×3+2
=15+2
=17(個)
一組圖形排列如下:○□□☆☆☆○□□☆☆☆○□□☆☆☆……,根據(jù)規(guī)律,第35個圖形是☆,在前35個圖形中,□有12個;☆有17個。
【點睛】解答此題的重點是找準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
11. 一個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形狀是,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搭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 )個小正方體,最多需要( )個小正方體。
【答案】 ①. 5 ②. 8
【解析】
【分析】從上面看到的形狀是,可知底層有4個小正方體。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可知有2層,上層最少1個小正方體,最多4個小正方體,據(jù)此解答即可。
【詳解】4+1=5(個)
4+4=8(個)
從上面看到的形狀是,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搭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5個小正方體,最多需要8個小正方體。
二、選擇題。
12. 如圖中的三個物體,從( )看到的圖形相同。
A. 前面B. 右面C. 上面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別分析出每個物體從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圖形,然后再根據(jù)對三視圖的認識進行選擇即可。
【詳解】A.圖一從前面看,可看到2層,第1層可看到3個小正方形,第2層可看到1個小正方形,左齊;圖二從前面看,可看到2層,第1層可看到3個小正方形,第2層可看到1個小正方形,左齊;圖三從前面看,可看到2層,第1層可看到3個小正方形,第2層可看到1個小正方形,右齊;因此這三個物體從前面看到的圖形不相同。
B.圖一、圖二、圖三從右面看,都可看到2層,第1層都可看到2個小正方形,第2層都可看到1個小正方形,都是左右齊;因此這三個物體從右面看到的圖形相同。
C.圖一從上面看,可看到2排,第1排可看到1個小正方形,左齊,第2排可看到3個小正方形;圖二從上面看,可看到2排,第1排可看到1個小正方形,右齊,第2排可看到3個小正方形;圖三從上面看,可看到2排,第1排可看到1個小正方形,左齊,第2排可看到3個小正方形;因此這三個物體從上面看到的圖形不相同。
故答案為:B
【點睛】熟練掌握對三視圖的認識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3. 如果除法豎式計算時發(fā)現(xiàn)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說明( )。
A. 商大了,要調(diào)小B. 商小了,要調(diào)大C. 無法確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計算除法算式時,每次除后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如果計算后發(fā)現(xiàn)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說明商小了,要調(diào)大。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比如:7÷3,當商1時,余4,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說明余數(shù)里還有可以分的;當商2時,余1;即要把商調(diào)大。
故答案為:B。
【點睛】本題的關鍵是要牢記余數(shù)總比除數(shù)小。
14. 將980毫升果汁倒入80毫升的杯子中,能倒?jié)M( )個這樣的杯子。
A. 12B. 13C. 14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980除以80即可解答。
【詳解】980÷=12(個)……20(毫升)
故答案為:A。
【點睛】熟練掌握整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5. ( )的得數(shù)最大。
A. 100-(96+32)÷4B. 100-(96-32)÷4C. (100-96+32)÷4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jù)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分別求出各個算式的計算結(jié)果,再比較大小。
【詳解】A.100-(96+32)÷4=100-128÷4=100-32=68;
B.100-(96-32)÷4=100-64÷4=100-16=84;
C.(100-96+32)÷4=36÷4=9;
84>68>4
故答案為:B。
【點睛】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時,先算括號里面的。
16. 四年級1班第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新轉(zhuǎn)來的小剛身高150厘米,他加入第一組。下列關于第一組平均身高的哪句話是正確的( )。
A. 第一組的現(xiàn)在平均身高比原來的高B. 第一組的現(xiàn)在平均身高比原來的低C. 無法判斷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據(jù)平均數(shù)的定義:平均數(shù)=總和÷數(shù)量可得,小剛身高高于平均身高,則加入第一組后,第一組平均身高則比原來高,據(jù)此解答即可。
【詳解】原來第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小剛身高150厘米,他加入第一組后,第一組平均身高則比原來高。
故答案為:A
【點睛】解答此題應根據(jù)平均數(shù)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注意新的數(shù)據(jù)大于平均數(shù),會提高整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而當新的數(shù)據(jù)小于平均數(shù),會拉低整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
三、計算題。
17. 直接寫出得數(shù)。
【答案】60;29;6;0
5;21;6900;145
104;1000;0;16
【解析】
詳解】略
18. 列豎式計算(打★的要驗算)。
★
【答案】3……2,42;
11……22,62……60;
【解析】
【分析】根據(jù)多數(shù)位除以兩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時,先看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前兩位大于或等于除數(shù)時,商應該從十位商起;前兩位小于除數(shù)時,商應該寫在個位,列豎式計算即可解答;注意有余數(shù)的除法,余數(shù)不能比除數(shù)大。
有余數(shù)的除法驗算時,用商乘除數(shù)再加上余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數(shù)。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得:
127÷33=3……28 966÷42=23
550÷48=11……22 4400÷70=62……60
驗算:
19. 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26+980÷70 423-45-55
175-75÷5 720÷(6×8)
【答案】40;323;
160;15
【解析】
【分析】(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減,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即先計算980與70的商,再加上26即可。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即先計算423與45的差,再減去55即可。
(3)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減,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即先計算75與5的商,再用175減去二者的商即可。
(4)算式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即先計算6與8的乘積,再用720除以二者的乘積即可。
【詳解】(1)26+980÷70
=26+14
=40
(2)423-45-55
=378-55
=323
(3)175-75÷5
=175-15
=160
(4)720÷(6×8)
=720÷48
=15
四、操作題。
20. 面出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左下圖中的物體的形狀。
【答案】見詳解
【解析】
【分析】根據(jù)物體三視圖的認識和畫法,該物體從前面能看到四個相同的小正方形,分三層,上層一個中間層一個下層兩個,右齊;從右面看能看到四個相同的小正方形,分三層,上層一個中間層一個下層兩個,右齊;從上面看能看到三個相同的小正方形,分兩層,上層兩個下層一個,左齊,據(jù)此作圖即可。
【詳解】如圖:
21. 四年級3班男生體重情況如下:(單位:千克)
32 29 39 35 37 33 34 28 39
39 41 31 37 38 39 40 39 38
(1)把上面的數(shù)據(jù)整理在表格里。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完成下面的統(tǒng)計圖。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見詳解
(2)見詳解
(3)見詳解
【解析】
【分析】(1)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30以下的有2人,30~35的有5人,36~40的有10人,40以上的有1人,共計2+5+10+1=18(人),據(jù)此填表;
(2)橫坐標表示體重,縱坐標表示人數(shù),每格表示1人,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作圖即可。
(3)根據(jù)題意,可以發(fā)現(xiàn)體重在36~40千克的人數(shù)最多,體重在40千克以上的人數(shù)最少。
【詳解】(1)根據(jù)數(shù)據(jù)整理,填表如下:
(2)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作圖如下:
(3)從上面的統(tǒng)計圖或統(tǒng)計表中可以發(fā)現(xiàn):可以發(fā)現(xiàn)體重在36~40千克的人數(shù)最多,體重在40千克以上的人數(shù)最少。(答案不唯一)
五、解決問題。
22. 有2升果汁,倒?jié)M8只同樣大小的紙杯,還剩560毫升,平均每個紙杯裝有果汁多少毫升?
【答案】180毫升
【解析】
【分析】2升等于2000毫升,2000毫升減去560毫升等于8只紙杯的容積,再除以8即可解答。
【詳解】2升=2000毫升
(2000-560)÷8
=1440÷8
=180(毫升)
答:平均每個紙杯裝有果汁180毫升。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容積單位換算知識的掌握。
23. 同學們表演團體操,原來排成24行,每行20人,隊形變化后,每行少站4人,隊形變化后站了多少行?
【答案】30行
【解析】
【分析】用原來每行人數(shù)乘行數(shù),求出總?cè)藬?shù)。用原來每行人數(shù)減去4人,求出每行實際站的人數(shù)。再用總?cè)藬?shù)除以每行實際站的人數(shù),求出變化后站的行數(shù)。
【詳解】24×20÷(20-4)
=24×20÷16
=480÷16
=30(行)
答:隊形變化后站了30行。
【點睛】本題考查歸總問題,先求總量,再求單一量。
24. 6個羽毛球裝一筒,每10筒裝一盒。720個羽毛球要裝多少盒?
【答案】12盒
【解析】
【分析】已知6個羽毛球裝一筒,每10筒裝一盒,求720個羽毛球要裝多少盒,則用720除以每盒的筒數(shù),再除以每筒的個數(shù),據(jù)此解答。
【詳解】720÷10÷6
=72÷6
=12(盒)
答:720個羽毛球要裝12盒。
【點睛】本題考查連除的實際運用,找出個數(shù)據(jù)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5. 張叔叔家今年收獲了960千克蘿卜,每筐裝蘿卜24千克.如果用平板車來運,每次可以運4筐,多少次可以把這些蘿卜運完?
【答案】10次
【解析】
【詳解】960÷(24×4)
=960÷96
=10(次)
答:10次可以把這些蘿卜運完.
26. 在歌詠比賽中,評委老師給小倩打出的分數(shù)如下表。按照比賽規(guī)則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你能算出小倩的最后平均得分嗎?
【答案】89分
【解析】
【分析】去掉98和62,把其余5位老師的評分相加,再除以5即可解答。
【詳解】(90+89+88+92+86)÷5
=445÷5
=89(分)
答:小倩的最后平均得分是89分。
【點睛】熟練掌握平均數(shù)的意義及求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體重/千克
合計
30及以下
31~35
36~40
40以上
數(shù)量/人
體重/千克
合計
30及以下
31~35
36~40
40以上
數(shù)量/人
18
2
5
10
1
評委
江老師
丁老師
李老師
卓老師
方老師
王老師
劉老師
評分
90
89
62
88
92
86
98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揚州市梅嶺小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期中練習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A4,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計算,填空,選擇,操作題,解決問題,附加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西校區(qū)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揚州育才小學西校區(qū)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卷,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