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詩文默寫。
(1) 晴空一鶴排云上, ______ 。(劉禹錫《秋詞》)
(2) ______ , ______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______ , ______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3) 學習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只有邊學習邊思考才能有大的收獲,這一觀點在《論語》中孔子是這樣說的:“ ______ , ______ ?!?br>二、名著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
2.閱讀名著,可以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如《西游記》,我們可以借助對比探究法,來探究《西游記》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1) 橫向對比
吳承恩善于運用個性化的語言體現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以下是師徒四人在遭遇鎮(zhèn)元大仙趕捉后所說的話,請根據小說內容與人物語言特色,將字母填入相應的橫線處。
A.“你等闖出禍來,卻帶累我在此受罪,這是怎的起?”
B.“且休報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轉嗟呀怎的?”
C.“哥哥又弄虛頭了。這里麻繩噴水,緊緊的綁著,還比關在殿上,被你使解鎖法搠開門走哩!”
①豬八戒 ______
②唐僧 ______
③孫悟空 ______
(2) 縱向對比
A.“你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緒咶惡我,我回去便了!”(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B.“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這和尚負了我的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訴觀音菩薩去來…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文》)
從以上三句話中,你能看出孫悟空對唐僧的前后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
(3) 孫悟空是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的取經之路同時也是個體的成長之路。他是花果山的“美猴王”,他是向菩提祖師學藝的“孫悟空”,他是養(yǎng)馬的“弼馬溫”,他是大鬧天宮的①“ ______ ”,他是一路取經的“行者”,最后取得真經,成為了②“ ______ ”。
要求:請在橫線處填入作品中人物稱呼。
三、綜合性學習:本大題共2小題,共18分。
3.閱讀短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想【甲】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乙】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丙】
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 lán)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闭娴模瑵系娜藗冊诙焓敲嫔虾Φ?。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兒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點別的呢!
(1) 給選文中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①著落 ______
②搖(lán) ______
(2) 選文出現了一個詞語“慈善”,請解釋“慈善”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 。
(3) 選文中【甲】【乙】【丙】三處的標點依次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4) 下列修辭方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保〝M人)。
B.把一整團線都打開來,就像一個紙風箏拖著一條極長的尾巴。(比喻)
C.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ㄅ疟龋?
D.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反問)
4.某學校七年級組織以“有朋自遠方來”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請按要求完成任務。
(1) 【交友詩詞】同門為朋,同道為友。同學們以“朋友”為題,舉行詩會,共話友情。下列詩句中,不符合本次詩會主題的一項是: ______
A.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D.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
(2) 【交友之道】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有所不同,請根據不同的朋友關系,選擇正確的對應詞語并將字母填寫在括號里。
A.布衣之交
B.君子之交
C.竹馬之交
D.刎頸之交
①幼年就相交的朋友 ______
②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義的朋友 ______
③指普通百姓相交 ______
④指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或友誼。 ______
(3) 【展示自我】《禮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苯挥训牡谝徊骄褪钦故咀晕?。你所在的班級推舉你組織一次自我風采展示活動,組織此次活動,可能會涉及以下項目:活動場景的布置、活動實施的過程等等,請你仔細想想還有那些需要考慮的內容或問題,列舉出來,與同學分工協(xié)作,做好準備。(不少于兩點)
四、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22分。
5.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服飾文化
【材料一】
漢服,漢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又稱為漢裝、華裝,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① 據一些古籍資料顯示,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在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的總體風格偏向于凝重、古樸、典雅,其基本特征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常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所謂“交領”,是指衣服左右前襟重疊,兩邊相交成領;“右衽”,就是上衣前襟左邊長、右邊短,衣服前襟向右掩。這一服飾的誕生,體現的是中國古人泰然自若、寬厚仁愛、與世無爭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從某種程度看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觀。
(中國新聞網2020年11月16日)
【材料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一款創(chuàng)新性文化類節(jié)目——《衣尚中國》,是繼《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一系列文化類節(jié)目之后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以服飾之美為切口,每期一個主題,介紹中華服飾的歷史演變與現世創(chuàng)新,追根溯源,向世界傳遞中國元素與中國審美,向世界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在觀眾的多元審美之下,節(jié)目關注了服飾文化傳統(tǒng)與現代的融合碰撞,從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據年輕人喜愛的元素,推選兼具時尚與經典、鋒芒和內涵的養(yǎng)眼之作。
(騰訊網2020年11月26日)
【材料三】
中國素有“衣冠古國”的美譽。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服飾文化更是諸多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服飾除了具有表現某些象征價值和文化意義的社會屬性外,還有其最實用的價值,那就是保護人類身體的自然屬性。一路變遷中,服飾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穿著,更承載著個人與國家的記憶。 7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追求美好、追求幸福,追求豐富多元的世界,也在世界舞臺上展現著自信的中國。
(《光明日報》有刪改)
(1) 下面對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的總體風格偏向于凝重、古樸、,典雅,常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
B.漢服基本特征是交領、右衽、束腰,其中衣服左右前襟重疊,兩邊相交成領,是“交領”;上衣前襟右邊長、左邊短,衣服前襟向右掩,是“右衽”。
C.《衣尚中國》以服飾之美為切口,關注了服飾文化傳統(tǒng)與現代的融合碰撞,介紹中華服飾的歷史演變與現世創(chuàng)新,。傳遞中國元素與中國審美。
D.中國素有“衣冠古國”的美譽。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第①句運用作引用(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引用古籍資料,說明了漢服的歷史悠久。
B.“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最”和“之一”強調了漢服歷史悠久的特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
C.《衣尚中國》是繼《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一系列文化類節(jié)目之后的唯一創(chuàng)新。
D.題目“中國文化服飾”點明了說明對象,三則材料分別說明了漢族服飾文化、《衣尚中國》之“美”、服飾的象征價值和文化意義。
(3) 服飾文化是諸多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概括中國服飾文化的意義。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冬天的記憶
曹勝高
①冬天是沉寂的日子,秋風將滿眼濃蔭削減成慘淡的枯黃,讓飛舞的落葉踏出季節(jié)的旋律。冬日也漸漸滑向濃郁的深沉中,把黑夜磨得長長的,讓我們在夢里追尋不可企及的愿望。碧波蕩漾的湖面凝結著鐵一樣的寒意,成熟的穩(wěn)重代替了青春的靈動。在這樣的日子里,一切都在沉寂著,冰封一樣沉寂著。
②小時候的冬天很溫暖。每當外公將漚好的麻稈從池塘的淤泥里挖出來,剝去上面的麻絲,用草木灰涂好,放在墻角時,我就知道該穿夾襖了;外公整好簍子和耙子,開始拾落葉時,我就期待著冬天的第一場雪。三九、四九天以后,家里的后院總是堆滿小山一樣的落葉與干草,都是外公早上撿回來的。外公回來后,常坐在堂屋門口,拿出水煙袋,我就跑到墻角取一截麻稈,放灶火里燃著,用手揮舞著送到外公面前,看他在煙霧中吧嗒吧嗒地悠閑。
③外公不識字,卻會哼很多小曲。那時候我記性好,學會后就到處賣弄著喊,后來上了小學,放學后總愛往更遠的外公家跑,因為推開門總能聽到外婆親切的呼喚,外公就抱一大堆柴火在馬棚里點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燒好的花生紅薯,邊聊著山外的世界。或是看外公靠在向陽的墻根;和許多老人圍在一起,在縹緲的煙霧中,從厚厚的棉衣下掏出存了一輩子的話題,用最樸素的語言闡釋著最原始的生活。
④冬天也是熱鬧的。不用說春節(jié)前后紅紅火火的對聯、喧喧嚷嚷的社戲,也不用說學校操場上的斗雞、擠擠堆堆等追逐,單就是平和冬夜里的嬉戲就值得細細回味。秋忙過后,農場里羅列著一堆堆秸稈、紅薯秧子,晚上小伙伴就到場上玩游戲,邊玩邊喊:“雞雞龍,砍稻草,你家的小孩興俺挑。你挑誰,挑秤錘。稈錘不在空,挑你弟兄仨。弟兄仨都是誰?狗蛋來一回。”“冬夜的靜謐安臥在水樣的月色里,我們的聲音卻像在冰面上滑行,嘹亮而清脆,仿佛用村邊溫泉里的水洗過一樣潤朗。有時,沒有月色,就捉迷藏,躲在草垛后,或爬上樹,看著繁星撒滿深沉的天幕,從身旁散發(fā)出來的陣陣草香,感受著耳邊忽遠忽近的腳步聲。那時,池塘厚厚的冰上可以打碟榴(陀螺),鄉(xiāng)村土路上可以推桶箍,山溝的落葉堆可以烤紅薯,柴堆里可以悟柿子。一切自然地流逝著,寒冷常在熱鬧的嬉鬧里溜走,寂寞在談笑的聲音中逝去。
⑤冬夜里老人愛聽說書,孩子們是老人的影子。全家鎖上門,拿著小凳子,匯集到村里背風的地方,吹滅掂來的提燈,說書人三通鼓罷,幾百人都靜了下來,孩子們安詳地依在大人的懷抱里,在厚厚的棉衣里做著成長的夢。大一點的就擠在一起,聽三弦和小鼓后面那動人心弦的故事,心里重復著一兩個噱頭,或默念著藝人滾瓜爛熟的順口溜。整個村子沉浸在一個個古老的傳說里,掛在高高酸樹梢上的寒星,也慵慵地聽著說書人的講述。
⑥冬天是看書的最好季節(jié)。早上起床,一拉窗簾,外面是一片銀白的世界,靜悄悄的,讓人感到仿佛生活在古老的意境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打開窗子,深吸一口氣,讓如冰的寒意透徹底心脾,然后把爐子打開,讓紅紅的火苗烘滿整個房間。關上窗子,在雪光映出的虛白里,偎在爐前,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靜靜地品味著。這時除了窗外房檐間嬉鬧的麻雀在玩著不知名的游戲,沒有任何聲響能夠打擾,可以靜靜地與古人對話,與智者交流。這時讀書憑的是興趣,是自然而然的態(tài)度,沒有任何功利和壓力,記得最清楚,感受也最獨到,是讀書的最上境界。味至濃處,可以踏雪,沿著常日熟稔的小徑,讓一串串足跡象印出走過的歷程。
⑦其實冬天的記憶很遙遠,簡樸的像水墨畫一樣淡雅,散發(fā)著拙樸而清新的自然,伴著濃郁的親切與厚道。那時的冬天很蒼白,平淡的像沒有情節(jié)的散文,充滿著真誠生活的瑣事,流露著無法言傳的從容,沒有計較,沒有做作,沒有虛偽,沒有掩飾,即便單調,仍有滋味。
(有刪改)
(1) 作者飽含深情的講述了冬天的美好記憶,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些“記憶”。
(2) 本文語言質樸,卻溫情脈脈,請從下列語句中任選一句進行賞析。
①外公回來后,常坐在堂屋門口,拿出水煙袋,我就跑到墻角取一截麻稈。放灶火里燃著,用手揮舞著送到外公面前,看他在煙霧中吧嗒吧嗒地悠閑。
②冬夜的靜謐安臥在水樣的月色里,我們的聲音卻像在冰面上滑行,嘹亮而清脆,仿佛用村邊溫泉里的水洗過一樣潤朗。
(3) 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4) 你怎樣理解“其實冬天的記憶很遙遠,簡樸的像水墨畫一樣淡雅,散發(fā)著拙樸而清新的自然,伴著濃郁的親切與厚道”這句話?
五、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15分。
7.閱讀下面的課內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 選文的作者是三國時期的 ______ (人名),《誡子書》中的“書”是指 ______ (文體)。
(2)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與“非寧靜無以致遠”中“致”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______
A.學以致用
B.專心致志
C.出落有致
D.興致勃勃
(3) 《誡子書》中蘊含著修身治學的智慧,根據語境用原文的語句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當我們放縱懈怠、內心浮躁時,可以提醒自己“① ______ ,② ______ ”;當我們追逐名利、失去目標時,可以告誡自己“③ ______ ,④ ______ ”。
8.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 君子寡欲則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謹②身節(jié)用,遠③罪豐④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小人多欲則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司馬光《訓儉示康》節(jié)選)
【注】①于:被。②謹:約束。③遠:使……遠離。④豐:使……豐足。
(1) 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______
(2) 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3) 《訓儉示康》司馬光寫給其子司馬康的一篇家訓,他想要教導兒子崇尚的是什么?并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他是怎樣進行勸導的。
六、作文:本大題共2小題,共100分。
9.作文。
題目:記憶里的芬芳
作文要求:( 1)表達真情實感;(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認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4)文章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10.作文。
題目:這樣的人,讓我________
作文要求:( 1)表達真情實感;(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認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4)文章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題1】便引詩情到碧霄,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小題2】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小題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答案:
(1)便引詩情到碧霄
(2)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3)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4)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注意“罔”的書寫)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1.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識記興趣。
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
4.留心特別詞句,規(guī)避識記誤區(qū)。
2.【答案】【小題1】C,A,B
【小題2】略
【小題3】齊天大圣,斗戰(zhàn)勝佛
【解析】 (1)本題考查探究人物個性化語言。
A.是唐僧說的,“你等”指的是悟空等三人,他們偷吃了人參果,自己不曾吃得,卻被他們連累,一起被擒;
B.是孫悟空說的,“且休報怨”“打便先打我”等詞語體現了孫悟空的直率和果敢,而“你又不曾吃打,倒轉嗟呀怎的”則表現了他對師父唐僧的關心和愛護;
C.是豬八戒說的,他稱對方為“哥哥”,因為他是二徒弟,悟空是大徒弟。他的話里有對悟空的不信任,體現了他小肚雞腸的特點。
故答案為:C、A、B。
(2)本題考查對名著內容的把握。
A第一句話是唐僧第一次驅逐悟空時,悟空對唐僧說的。此時悟空剛剛追隨唐僧,因為打殺了賊人,唐僧就要將他趕走,此時悟空對取經并不看重,對唐僧也沒有任何的尊重,只是菩薩讓他隨唐僧取經,好成就正果。既然唐僧讓其回去,便回了,可概括為悟空丟下師父獨自遠去,不知道天高地厚,毛躁沖動;
B第二句話是唐僧第二次驅逐悟空時,悟空對唐僧說的。悟空三次打殺白骨精,唐僧認為他濫殺無辜,要將他趕走。“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說明他此時已經開始感念唐僧解救自己的恩情,開始認可唐僧是自己的師父,逐漸變得重情重義;
C第三句話是唐僧第三次驅逐悟空時,悟空心中所想。他想得不是一走了之,而是去菩薩那里尋找?guī)椭?,“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說明他此時已經真正認可以唐僧,對唐僧產生的敬重和依賴的心理。覺得唐僧不應直接驅逐他,而應讓他將功補過,說明悟空有責任和擔當,變得更成熟穩(wěn)重。
(3)玉帝把孫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馬溫。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卻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大鬧天宮,最后被擒壓在五行山下;
唐僧師徒歷經磨難,終于來到了靈山面見佛祖取得真經,最終唐僧師徒四人完成九九八十一難回到了東土大唐,將真經帶回,普度眾生,孫悟空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
答案:
(1)①C ②A ③B
(2)A第一次悟空丟下師父獨自遠去,不知道天高地厚,毛躁沖動;
B第二次悟空懇求師傅留下自己,逐漸變得重情重義;
C第三次悟空有責任和擔當,變得更成熟穩(wěn)重。
(3)①齊天大圣②斗戰(zhàn)勝佛
《西游記》的前七回講孫悟空的身世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紹唐僧,交代西天取經這一中心事件的由來;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說故事的主體,講述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戰(zhàn)勝無數妖怪,歷經重重磨難,終于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人生就要有所追求,為了實現理想而披荊斬棘,我們要不畏任何艱難險阻,以超強的斗志戰(zhàn)勝一切的困難,直至達到勝利的終點。
綜合讀寫題就是給出一段材料,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發(fā)揮能力,而且材料不僅僅是課本中設置的專題,更多的是會靈活地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考查學生在一個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看學生是否可以發(fā)現問題,是否可以簡潔、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3.【答案】【小題1】zhuó,籃
【小題2】仁慈善良(慈愛善良)
【小題3】A
【小題4】C
【解析】答案:
(1)①zhuó ②籃
(2)仁慈善良(慈愛善良)
(3)A
(4)C
(1)本題考查字音字形。“著落”讀作zhuó luò,“搖lán”寫作“搖籃”。
(2)本題考查詞語含義。慈善:cí shàn,意思是指對人關懷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3)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甲】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是對“請閉上眼想”內容的闡釋,因此用冒號起解釋說明;
【乙】“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與“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之間短暫停頓,用逗號銜接;
【丙】“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為疑問句,句末用問號;
故選:A。
(4)本題考查修辭方法。
ABD.正確。
C.有誤,排比是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成分組合成一個句子的一種修辭手法。選項中只有兩個結構相同的句子,不屬于排比句。
故選:C。
漢字的音與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漢字字形不同,讀音不同,意義不同,但漢字中又存在著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聲字,不易區(qū)分。因此,平時學習中對字音與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誤讀,不誤解,不誤寫。
4.【答案】【小題1】D
【小題2】C,B,A,D
【小題3】略
【解析】答案:
(1)D
(2)①C
②B
③A
④D
(3)活動的名稱:活動的組織形式:小組的布置和分工;主持人的推選等等.
(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ABC.正確;
D.有誤,句意:憐惜遠方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正寂寞地在戰(zhàn)場旁邊盛開。表達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懷以及對飽經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與主題無關;
故選:D。
(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①由“幼年就相交的朋友”可得:竹馬之交。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故選C。
②由“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義的朋友”可得:君子之交。意思是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故選B。
③由“指普通百姓相交”可得:布衣之交。該成語原意是指顯貴的人和平民交往;后來也用來指貧賤百姓之間的交往。故選A。
④由“指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或友誼”可得:刎頸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故選D。
(3)本題考查活動設計。開放試題,合理即可。
示例:活動前期宣傳;活動嘉賓評委邀請;選取活動主持人;撰寫活動報道等。
綜合讀寫題就是給出一段材料,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發(fā)揮能力,而且材料不僅僅是課本中設置的專題,更多的是會靈活地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考查學生在一個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看學生是否可以發(fā)現問題,是否可以簡潔、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5.【答案】【小題1】B
【小題2】C
【小題3】
【解析】(1)ACD.正確;
B.有誤,根據材料一“所謂‘交領’,是指衣服左右前襟重疊,兩邊相交成領;‘右衽’,就是上衣前襟左邊長、右邊短,衣服前襟向右掩”可知,本項“上衣前襟右邊長、左邊短,衣服前襟向右掩,是‘右衽’”表述有誤。
故選:B。
(2)ABD.正確;
C.有誤,根據材料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一款創(chuàng)新性文化類節(jié)目——《衣尚中國》,是繼《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一系列文化類節(jié)目之后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可知,本項“一系列文化類節(jié)目之后的唯一創(chuàng)新”表述有誤。
故選:C。
(3)根據材料一“這一服飾的誕生,體現的是中國古人泰然自若、寬厚仁愛、與世無爭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從某種程度看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觀”直接提煉;根據材料二“以服飾之美為切口,每期一個主題,介紹中華服飾的歷史演變與現世創(chuàng)新,追根溯源,向世界傳遞中國元素與中國審美,向世界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可概括為:向世界傳遞中國元素和中國審美,增強文化自信;根據材料三“服飾除了具有表現某些象征價值和文化意義的社會屬性外,還有其最實用的價值,那就是保護人類身體的自然屬性”“7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追求美好、追求幸福,追求豐富多元的世界,也在世界舞臺上展現著自信的中國”可概括為:有助于喚起人民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現自信的中國。
答案:
(1)B
(2)C
(3)通過服飾反映天人合一的世界觀,體現中國的寬厚仁愛,與世無爭;向世界傳遞中國元素和中國審美,增強文化自信;有助于喚起人民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現自信的中國。
本文是以“中國服飾文化”為主題的材料閱讀。第一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分析,第二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分析,第三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概括。
材料閱讀題給出一組材料,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讀寫、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靈活地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用簡潔、流暢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6.【答案】【小題1】(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第一步:閱讀題干,找出關鍵信息。題干中的“小時候有關冬天的記憶”表明要概括的是記憶的內容,可以是事件、事物或某種體驗、感受等。第二步:閱讀全文,進行分層,確定作答要點。第三步:提取要點,簡要概括。將每層的內容進行歸納,分條整理出來。文章第②③段,是回憶有關外公的片段,寫了外公的忙碌、悠閑,與外公在一起的溫暖;第④段開頭即點明寫的是“熱鬧”,這個熱鬧來自于和小伙伴們一起做游戲的樂趣;第⑤段是描述聽說書的場景;第⑥段是描述圍著火爐讀書的場景。
(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
①結合“外公回來后,常坐在堂屋門口,拿出水煙袋,我就跑到墻角取一截麻稈,放灶火里燃著,用手揮舞著送到外公面前,看他在煙霧中吧嗒吧嗒地悠閑”中的“拿”“跑”“放”“揮”“送”“看”可知,這句話運用動作描寫,細致描寫出“我”急切給外公拿煙的情景,突出“我”內心的愉悅,烘托出童年冬天的溫馨氛圍。
②結合“冬夜的靜謐安臥在水樣的月色里,我們的聲音卻像在冰面上滑行,嘹亮而清脆,仿佛用村邊溫泉里的水洗過一樣潤朗”可知,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冬夜以人的情感,將我們的聲音比作溫泉的水洗過一樣潤朗,形象寫出我們在冬夜嬉戲聲音的清脆朗潤,突出童年的快樂。
(3)本題考查句段作用。分析文章開頭段落的作用,一般要從內容、結構、主旨三方面入手。就本題而言,主要從結構上和主旨上進行分析。從結構上看,第①段對冬天的描述是“沉寂……深沉……寒意,一切都在沉寂著,冰封一樣沉寂著”,描寫了自然界冬天的環(huán)境,與作者小時候記憶中的冬天是“溫暖的”“熱鬧的”,而且不管是“聽書”還是“讀書”都富有樂趣。形成鮮明的對比;從主旨上看,突出記憶中冬天的美好和珍貴,小時候的快樂令人難忘。
(4)本題考查句子理解。結合⑦段“其實冬天的記憶很遙遠,簡樸的像水墨畫一樣淡雅,散發(fā)著拙樸而清新的自然,伴著濃郁的親切與厚道”可知,這句話將冬天的記憶比作簡樸的水墨畫,運用比喻的修辭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兒時冬天的單純美好,表現出作者對童年冬天及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
答案:
(1)①冬日里外公的忙碌、悠閑以及和外公相處的點滴溫暖;②冬夜里和小伙伴們嬉戲的樂趣:③冬夜里,孩子們跟著老人一起聽說書;④下雪天在溫暖的屋里圍著火爐愜意地讀書。
(2)①示例:“拿”“跑”“放”“揮”“送”“看”這些的動詞的使用,體現了兒時的我急切的給外公送煙時喜悅欣喜的心情,突出了冬天記憶的溫暖。
②示例:運用擬人和比喻修辭手法,寫出了月色籠罩下冬夜的靜謐,也寫出了我們在冬夜嬉戲聲音的清脆朗潤和童年的無窮快樂。
(3)第一段展現的既是自然界冬天的環(huán)境,又是現在已經長大后對冬天的感受;這樣寫和下文所寫童年時代冬天的回憶形成對比,突出記憶中冬天的美好和珍貴,童年的快樂令人難忘。
(4)兒時的冬天記憶非常美好,簡樸而真摯,親切而厚道,表現了作者對童年冬天的美好的懷念。
【小題2】
【小題3】
【小題4】
【解析】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冬日的美好情景:外公的忙碌、悠閑以及和外公相處的點滴溫暖;和小伙伴們嬉戲的樂趣;孩子們跟著老人一起聽說書;下雪天在溫暖的屋里圍著火爐愜意地讀書等,表達了往事的懷念之情。
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7.【答案】【小題1】諸葛亮,書信
【小題2】A
【小題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解析】(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墩]子書》中的“書”是指書信。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非寧靜無以致遠”意為: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A.相同,詞義: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致:達到;
B.不同,詞義: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致:盡、極;
C.不同,詞義:少年男女到了青春期間,體態(tài)容貌轉為美好出眾。致:別致,有情趣;
D.不同,詞義:形容興趣很濃厚,情緒很高漲的樣子。致:興趣;
故選:A。
(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
結合文章內容可知,當我們放縱懈怠、內心浮躁時,可以提醒自己“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即: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當我們追逐名利、失去目標時,可以告誡自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即: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答案:
(1)諸葛亮 書信
(2)A
(3)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參考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文言文翻譯方法:
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
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
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
8.【答案】【小題1】B
【小題2】
【小題3】
【解析】(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不同,連詞,所以/形容詞,原來的;
B.相同,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就/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就;
C.不同,連詞,因為/介詞,用來;
D.不同,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代詞,指元方;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
重點詞有:寡,減少;欲,欲望;則,就;役,奴役;于,被;行,前行。句意:君子減少欲望,就能不受物質的奴役直道前行。
(3)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都是從節(jié)儉做起的,節(jié)儉就會減少貪欲。根據“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可知,司馬光以“君子”“小人”寡欲好處舉例說明節(jié)儉,是各種好的品德共有的特點;根據“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小人多欲則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可知,司馬光用奢侈貪欲的壞處舉例說明奢侈,是最大的惡行;節(jié)儉對比將儉的好處與侈的壞處進行對比,引出了侈是惡的大。
答案:
(1)B
(2)君子減少欲望,就能不受物質的奴役直道前行。
(3)節(jié)儉對比將儉的好處與侈的壞處進行對比,引出了侈是惡的大。
參考譯文:
有德行的人都是從儉樸中培養(yǎng)出來的,儉樸就會減少欲望。君子減少欲望,就能不受物質的奴役直道前行。小人減少欲望就能約束自身,節(jié)約費用,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裕。所以說:節(jié)儉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質。奢侈就會有過多的欲求,君子欲求過多就會貪圖富貴,亂道招禍;小人欲求過多就會貪求浪費,使家庭破敗,便自身喪命,這樣他們做官必然接受賄賂,住在鄉(xiāng)野必然成為盜賊,所以說:奢侈是最大的罪惡。
文言文翻譯方法:
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
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
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
9.【答案】例文:
記憶里的芬芳 時光的沙漏發(fā)出淡淡的摩擦聲。有份甜美的記憶綻放成花朵,其迷人的馨香充盈著我平凡的生命……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家鄉(xiāng)的天空永遠是湛藍的,云朵永遠是潔白的,而外婆的面容是慈愛的。
年幼時,每逢油菜花開,外婆就會牽著我的小手在花海中信步漫游,閑適安逸。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微風吹過,花枝搖曳,花香飄散,空氣中彌漫著喜悅的氣息,花粉調皮地伏在我發(fā)梢,也落在外婆的肩頭。蜜蜂在花間噗哧著翅膀,忙著采蜜。油菜花桿上偶有花瓣凋零結了籽的,長長細細的像四季豆一樣還鼓出幾個“小肚子”,甚是可愛。
微風拂散外婆的發(fā)絲,她下蹲抱起我,問我是否看見了田野的盡頭,說只要人的心像油菜花一樣陽光,總能腳踩繁花,走向明媚的遠方。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輕歪小腦袋看她,忽覺她的臉似油菜花一樣迷人,也將這一刻深深印到我心里。我摘了一朵小花兒,給外婆戴上;又摘了一朵握在手里,生怕它長了翅膀,偷偷從我手心里飛走。
夕陽西下,外婆坐在家門前的石凳上,看著我在滿院子里不知疲倦地跑著、跳著。她偶爾輕輕呼喚我的小名,我便笑嘻嘻地跑向石凳上。她慈愛地抱起我,把我放在她的膝蓋上,輕輕地摸著我的頭。她輕輕搖著我,哼起山歌,一字一句,輕輕柔柔的,沉在她的歲月里,臉上漾起油菜花般的笑容,那一刻,我雖少不知事,卻也聽得入了迷。
每當看見油菜花,總會想起外婆那慈愛的臉,好似有一縷燦爛的陽光照進心頭!
時光嘀嗒往前走,故鄉(xiāng)那片油菜花地,沁人心脾的香味混合著童年的天真可愛,飽含外婆的濃濃愛意,它們均幻化成記憶里盛開的花朵,時刻溫暖著我的生命……
【解析】本題考查命題作文。
第一,審題立意。這個題目中有兩個關鍵詞語,一個是“記憶”,一個是“芬芳”?!坝洃洝北砻饕獙懸郧鞍l(fā)生的事情?!胺曳肌币辉~的原意是香,香氣的意思,文題是個形象的比喻,“芬芳”可以是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人、一物、一事、一瞬;可以是文學作品中人物、場面等在你的心中“定格、滋生、沉淀”,給你美的情、美的悟、美的思想,這種獲得的“美的感悟、生活的體驗、人生的哲理”會在你的心中留下一抹“芬芳”。簡言之,就是這一切給你的心中留下的深深感觸。所以寫作應該寫比喻義而非原意。審題還要注意,“芬芳”前面的限制修飾語“記憶中的”,這就要求結合個人過往生活經歷,寫出自己的成長感悟,因此你的行文敘事要突出一個“真”字,可寫一件事情,也可記敘幾件事。
第二,選材構思。本題適合寫成記敘文。我們寫的應該是生活中景美、情美、心靈的美,思想的美。我們可以在“芬芳”前試著加一些限制修飾的詞,如:愛的芬芳,優(yōu)秀品質的芬芳,催人奮進的芬芳等等,文章選材就會如魚得水。如可以寫自己的成長路上來自朋友、老師、親人的關心呵護,友情、親情的涌動,去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寫出我們的感動,感恩之心;也可以寫自己的堅強、勇敢、自信、樂觀,成熟;也可以從細節(jié)人手,去寫陌生人的一個微笑,一個動作是留存于心底的“芬芳”;還可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借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物給我的人生啟示,催我奮進,突出心中的“芬芳”。無論選什么材料,都要有真情實感,不能給人的編造之感。文章題目本身就是有詩意的語言美。寫作時,就要用你的妙筆去暢寫出你記憶里的那朵“芬芳”是什么味道。具體來說,可以用修辭、繪景,讓景物絢麗多姿,讓語言熠熠生輝;可以引用詩詞,給景物注入文化底蘊,讓文字文采飛揚;也可以刻畫細節(jié),讓真情溢于言表。只有調動這些豐富的表現手法,文章才會脫穎而出??傊?,寫好比喻類作文,行文中一定要注意將選材與標題中的比喻相對應好。選材盡可能新穎,富有個性,角度盡可能巧妙、獨特,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
本文緊扣中心,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回憶了外婆對“我”的關愛。文章開篇以優(yōu)美的語言引起下文的回憶,正文部分內容完整,情感真摯,結尾呼應開頭,升華主題。
10.【答案】例文: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經歷各種各樣的事,很多人和事就像一粒粒微不足道的沙子,很快就被我們忘記了,而有的人和事卻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在奧數班的院門前見到這個乞丐了。說實話,我討厭他。他整天蓬頭垢面,頭發(fā)簡直就是個雞窩,身上散發(fā)出讓人厭惡的餿味兒。每次見到他,他那雙眼睛總緊緊地盯著我手里熱氣騰騰的食物,我恨不得插上翅膀迅速飛走。
那天,我邊吃早餐邊踢著腳下的小石子,一不小心將小石子踢到了那個乞丐身上,我飛快地跑進院子里,不敢回頭看他的表情。
臨近放學,一場暴雨“嘩嘩嘩”地落下,盡管帶著雨傘,我們還是碰到了無法逃避的難題——小院前的小路泥濘不堪,還有許多積水,許多同學站在走道里焦躁不安。
雨越下越大,水越積越深,我心一橫:豁出去了!干脆蹚過去吧!正在這時,那個乞丐又出現了,他伸出雙手似乎想把被積水攔住去路的一個同學抱過去,可那個同學捂著鼻子跑了過去。他訕訕地收回手,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難堪,思忖片刻,便快速朝院子外走去。
不一會兒,他又出現了,手里抱著幾塊紅磚。他又想做什么呢?我不解地看著他。只見他淋著雨,艱難地把磚放進積水里,擺成一條直線。碼好磚后,他的臉上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而他那條破褲子和看不出顏色的鞋子早被泥水泡得不成樣子。他退后了幾步,示意同學們踩著磚走過去,同學們一臉詫異,陸續(xù)踩著磚走了過去。
一個令人心生厭惡的乞丐,竟然如此樂于助人,令人刮目相看!同學們魚貫而出,卻很少有人對那個乞丐說一聲“謝謝”。他們可能也和我一樣,覺得對一個乞丐說“謝謝”是一件難為情的事。不過,我打算下次來上課時向爸媽多要幾塊錢,給那個乞丐買一份溫暖的早餐。
這樣一個不起眼的乞丐,讓我敬佩。
【解析】本題考查半命題作文。
一、審題立意。動筆行文之前,應在題目橫線處填上一個能體現自己情感態(tài)度的詞語,如“尊敬”“佩服”“感動”“嘆息”等?!斑@樣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親人、同學、鄰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聞報道中的人;可以是某個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某一人。至于究竟應該寫什么樣的人,應從自身的經歷和對人物的感知程度等加以確定。但應注意的是,你所確定的這個人,必須是具有某種精神品質,或代表某種風氣的人,要著眼于個性、品質去描寫,寫出你的情感傾向。在此基礎上,再對題目加以補充和完善。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現生活的真、善、美即可。
二、選材構思。要寫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首先需要確定“這樣的人”是誰,其次要選用恰當的事例,以第一人稱來寫,從“我”的角度出發(fā),寫明產生這種情感態(tài)度的原因。此篇文章要從身邊的人和事入手,選擇生活中接觸到的具有典型特征的人來寫即可。如在暴雨天氣理堅守崗位、保證道路暢通的交警讓人尊敬;抗擊疫情過程中不顧自我安危的“逆行者們”讓人感激;原本不富裕的人卻一直進行愛心捐款的行為讓人感動……引用例子的同時,要寫明自己的感受,讓文章具有真情實感??梢圆捎脤Ρ鹊姆绞剑缤ㄟ^描寫多數人的袖手旁觀,來突出“這樣的人”的奉獻精神。也可以營造出一定的環(huán)境氛圍,借助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形象,如可以寫冬日里漫天飛K舞的雪花和刺骨的寒風,來突出清雪工人讓人敬佩。文章結尾可以增加一些議論抒情的文字,寫明“這樣的人”對“我”產生的深遠影響,升華文章主題。寫人最要緊的是寫出人物的精神,也就是把人寫活,突出其個性特點。在文章結尾還可以恰當使用抒情或議論句,對人物的精神品質進行點睛式的概括。如果再能使用先抑后揚、以小見大等技巧,那文章會更精彩。
本文選擇了一個小人物——乞丐來寫,這樣卑微渺小可憐之人卻令“我”敬佩,視角獨特。文章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乞丐的蓬頭垢面,再通過記敘乞丐雨天為同學們鋪磚渡積水這件事,寫出了這個乞丐身上的閃光點——善良,樂于助人。文章對乞丐外貌、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生動形象,對自己心理活動的描寫也很細膩,可謂“抑”得有度,“揚”得有溫度。篇末小作者決定施以小小的善舉,既突出了這樣的人令“我”敬佩,也表現了善意傳遞這一主題,為文章添了一抹亮色。A.:
,
?
B.:
。
?
C.,
,
!
D.,
。
!
A.故曰:儉,德之共也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B.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陳太丘與友期行》)
C.是以居官必賄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D.侈,惡之大也
友人慚,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行》)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默寫,綜合題,名著閱讀,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默寫,名著閱讀,綜合性學習,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默寫,名著閱讀,綜合性學習,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