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須知:
1.本卷共7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選擇題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蘿卜快跑”是百度最近推出的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平臺,已經在武漢、上海、北京等地開展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下圖為“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街景圖。完成下面小題。
1. “蘿卜快跑”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有( )
A. BDS RS B. BDS GIS C. GIS GPRS D. BDS VR
2. 地理信息技術不能直接完成的是( )
A. 平整道路 B. 測量路程距離 C. 設計路線 D. 反饋位置信息
【答案】1. B 2. A
【解析】
【1題詳解】
“蘿卜快跑”可以提供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需要應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進行導航,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進行路線規(guī)劃,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有BDS和GIS,B正確;GPRS是移動通信技術,VR虛擬技術,不屬于地理信息技術,CD錯誤;RS主要獲取地物信息,“蘿卜快跑”不需要借助RS,A錯誤。故選B。
【2題詳解】
地理信息技術包括遙感,地理信息系統(tǒng)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這些地理系統(tǒng)可以測量路程距離、設計路線、反饋位置信息,BCD不合題意;平整道路屬于工程技術,不能直接用地理信息技術實現(xiàn),A符合題意。故選A。
對流層的厚度會因緯度、季節(jié)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大氣邊界層位于對流層下部,是指靠近地球表面,且與地表進行物質、能量交換的氣層,其高度會因地形、氣象等條件不同而存在差異。下圖為大氣邊界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3. 衢州地區(qū)對流層最厚的季節(jié)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 我國下列地區(qū)中大氣邊界層最高的是( )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東北平原 D. 華北平原
【答案】3. B 4. B
【解析】
【3題詳解】
與其他季節(jié)比,夏季,衢州近地面的氣溫最高,大氣對流運動最顯著,對流層最厚,B對,ACD錯。故選B。
【4題詳解】
根據材料大氣邊界層的定義,其高度會因地形、氣象等條件不同而存在差異,四個區(qū)域中,青藏高原緯度較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與其他三地比,地勢最高,大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該地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青藏高原大氣潔凈度高,污染物少,大氣透明度高等,綜上可知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白天升溫快,對流旺盛,其邊界層高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qū),B對,ACD錯。故選B。
2022年10月9日我國自主研發(fā)的衛(wèi)星“夸父一號”成功發(fā)射升空。該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將探測太陽活動劇烈爆發(fā)的現(xiàn)象。完成下面小題。
5. “夸父一號”沿預定軌道運行后,形成的天體系統(tǒng)類似于( )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河外星系
6. 下列現(xiàn)象受太陽活動劇烈爆發(fā)影響的是( )
①衛(wèi)星與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中斷 ②太平洋上某個島嶼的火山突然噴發(fā)
③科研人員在深山考察羅盤指向失靈 ④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冰川消融加劇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5. A 6. D
【解析】
【5題詳解】
“夸父一號”繞地球運行,是地球的衛(wèi)星,形成的天體系統(tǒng)與地月系(行星系)較相似,A對;太陽系屬于恒星系,B錯;銀河系與河外星系為更高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CD錯。故選A。
【6題詳解】
太陽活動會擾動電離層,干擾地球上的無限電短波通訊,①正確;太陽活動會產生磁暴現(xiàn)象,使羅盤指針不能指示正確方向,③正確;火山是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與太陽活動無關,②錯誤,全球變暖主要是因為溫室氣體增多引起的,不是太陽活動所致,④錯誤。綜上所述,①③正確,D對,排除ABC。故選D。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發(fā)射升空,奔向火星,開展火星探測。下圖為太陽、地球、火星相對位置圖。完成下面小題。
7. 與地球相比,火星上不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原因可能有( )
①沒有適宜的大氣 ②不存在晝夜現(xiàn)象 ③火星表面溫度高 ④不存在液態(tài)水體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8. 火星上的夜晚可觀察到( )
A. 地球遮住火星的衛(wèi)星 B. 地球在小行星中穿梭
C. 圓圓的地球掛在天空 D. 美麗的銀河橫跨星空
【答案】7. D 8. D
【解析】
【7題詳解】
火星的大氣層以二氧化碳為主,不適合生命呼吸,①正確;火星存在自轉和公轉現(xiàn)象,存在晝夜交替現(xiàn)象,②錯誤;火星離太陽較遠,與地球相比,火星表面溫度較低,③錯誤;根據目前探測,火星表面沒有液態(tài)水的存在,不適合生命起源和發(fā)展,④正確。①④正確,故選D。
【8題詳解】
火星與地球相鄰,位于銀河系內,夜晚可以看到銀河橫跨星空,D正確。地球公轉軌道位于火星衛(wèi)星公轉軌道之外,無法遮住火星的衛(wèi)星,A錯誤。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火星上無法觀察到地球在小行星中穿梭,B錯誤。地球離火星的距離較遠,火星上的夜晚觀察到的地球很小,表現(xiàn)為一個明亮的光點,而不是圓圓的地球,C錯誤。故選D。
下圖是貴州省清水江某測量點的河流階地剖面和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9. 圖中T1階地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蝕 B. 流水沉積 C. 冰川侵蝕 D. 風力侵蝕
10. T1階地上易形成聚落或村莊,其原因主要是( )
A. 靠近河流,取水方便 B. 地勢較高,土壤肥沃
C. 歷史悠久,漁業(yè)發(fā)達 D. 四面環(huán)水,安全性高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題詳解】
河流階地的形成是由于地殼的間歇性抬升和河流的下切作用形成的,在河流下切侵蝕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所以主要外力作用使流水侵蝕,A正確,B錯誤;冰川侵蝕會形成角峰、槽谷等,與階地形態(tài)不符,C錯誤;風力侵蝕會形成風蝕蘑菇、風蝕溝槽等,與階地形態(tài)不符,D錯誤。故選A。
【10題詳解】
河流階地是河漫灘抬升后形成的,地勢較高,不易被洪水淹沒。且河漫灘的地形平坦,是由河流堆積作用形成的,所以組成物質顆粒較細,形成的土質較為肥沃,B正確??拷恿魅∷奖悴皇切纬删勐浠虼迩f的主要原因,A錯誤;據圖中信息無法得知漁業(yè)是否發(fā)達,C錯誤;河流階地并不四面環(huán)水,D錯誤。故選B。
下圖為北半球各緯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陽輻射總量。完成下面小題。
11. 圖中①②③分別對應( )
A. 夏半年、冬半年、全年 B. 冬半年、夏半年、全年
C. 全年、冬半年、夏半年 D. 全年、夏半年、冬半年
12. 下列關于地表獲得太陽輻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夏半年獲得太陽輻射最多的地區(qū)是赤道地區(qū)
B. 全年獲得太陽輻射最多的地區(qū)是回歸線附近
C. 隨著緯度的增高,地表全年獲得的輻射總量逐漸減少
D. 夏半年與冬半年的輻射量差值隨著緯度的增高而減小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題詳解】
太陽輻射量的多少取決于太陽輻射強度和日照時間,具體因素有緯度、地勢、天氣等。因此從赤道向南北兩極,緯度逐漸增加,太陽輻射量隨之遞減,最小值出現(xiàn)在極點,①代表全年太陽輻射總量;夏半年太陽直射點北移,低緯度太陽高度角大,加上副熱帶地區(qū)天氣晴朗,太陽輻射較強,因此②代表夏半年太陽輻射總量;冬半年高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小,白晝時間短,太陽輻射量受緯度影響較大,③代表冬半年。綜上所述,D正確,排除ABC。故選D。
【12題詳解】
根據題圖可知,圖中全年太陽輻射量隨著緯度的增高而逐漸減少,獲得太陽輻射最多的地區(qū)是赤道,B錯誤,C正確;圖中夏半年太陽輻射量最多的地方在回歸線附近,A錯誤;夏半年與冬半年的輻射量差值隨著緯度的增高而增大,D錯誤。故選C。
2024年8月2日古生物研究團隊在云南省東部發(fā)現(xiàn)了新的軟體動物化石,并將該軟體動物命名為“多刺世山蟲”。該物種生存在古生代早期。完成下面小題。
13. 與“多刺世山蟲”處于同一地質時期的生物有( )
A. 裸子植物 B. 哺乳動物
C. 被子植物 D. 海生無脊椎動物
14. “多刺世山蟲”出現(xiàn)的地質年代是( )
A. 處于主要的鐵礦成礦時期 B. 處于喜馬拉雅山脈形成時期
C. 聯(lián)合古陸形成的重要時期 D. 我國結束了南海北陸的格局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題詳解】
結合材料以及所學可知,多刺世山蟲化石存在于古生代早期中,古生代時期海生無脊椎動物繁盛,D正確;裸子植物出現(xiàn)在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紀,但繁盛于中生代,A錯誤;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在新生代繁盛,BC錯誤;故選D。
【14題詳解】
多刺世山蟲化石存在于古生代,是聯(lián)合古陸形成的重要時期,C正確;太古宙是形成鐵礦的重要時期,A錯誤;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新生代,B錯誤;中生代我國結束南海北陸的格局,D錯誤。故選C。
2022年3月26日青海海西州德哈令市發(fā)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完成下面小題。
15.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巖石圈 B. 上地幔 C. 軟流層 D. 下地幔
16. 地震發(fā)生時,課堂內學生可采取的逃生措施有( )
①保持冷靜,遠離窗戶 ②下樓不及,縱身跳樓 ③堅持上課,回答問題 ④雙手抱頭,有序撤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題詳解】
青海海西州德哈令市發(fā)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大陸地殼平均厚度39—41千米,因此,此次震源位于地殼,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故震源位于巖石圈,A正確;上地幔在地殼下方,軟流層、下地幔均位于巖石圈之下,排除BCD。故選A。
【16題詳解】
在教室里當地震發(fā)生時,應保持冷靜,遠離窗戶,以防被震碎的玻璃碎片劃傷,①正確;縱身跳樓容易傷害身體,②錯誤;地震時保護生命安全最重要,不應堅持上課,③錯誤;地震時,雙手抱頭,或用書、書包護住頭部,躲在課桌下或墻角,穩(wěn)定后有序撤離,④正確。故選①④,B對,排除ACD。故選B。
地球四大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共同形成一個整體。下圖為地球圈層物質交換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7. 下列不屬于地球外部圈層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圖中地球圈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圈層連續(xù)且不規(guī)則 B. ②圈層是最厚的圈層
C. ③圈層蘊藏豐富礦產 D. ④圈層是最活躍圈層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題詳解】
圖中①圈層能為③圈層供水且能滲進②圈層,因此①是水圈、②是巖石圈;③圈層可為④圈層供氧,④圈層可為②圈層提供降水,因此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氣圈,其中巖石圈不屬于地球的外部圈層,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8題詳解】
①為水圈,連續(xù)且不規(guī)則,A正確;②為巖石圈,蘊藏豐富的礦產,③為生物圈,是最活躍的圈層,④為大氣圈,是最厚的圈層,BCD錯誤。故選A。
圖1為浙江某學生朝西邊天空拍攝到的月相圖。圖2為地月系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9.該時刻月球位于圖2中( )
A. ①處附近 B. ②處附近 C. ③處附近 D. ④處附近
20. 該照片拍攝的時間最接近( )
A. 1:00 B. 9:00 C. 18:00 D. 22:00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題詳解】
圖1為浙江某學生朝西邊天空拍攝到的月相圖,讀圖1可知,圖示月亮亮面朝東,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其為殘月,農歷下半月出現(xiàn),具體為農歷二十四—三十之間,讀圖2,月球在公轉軌道上應處于①處附近,A對;②處附近應為農歷十七—二十三之間,出現(xiàn)下弦月,B錯;讀圖2,月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處正值農歷十五,滿月,③處附近、④處附近為農歷上半月,CD錯。故選A。
【20題詳解】
讀圖可知,圖示月亮亮面朝東,為殘月,圖示月亮出現(xiàn)在西邊天空,正處于月落狀態(tài)。而下弦月子夜升中午落,殘月下半夜升下午落,太陽日出不久仍可觀測到月亮。綜上所述,該照片拍攝的時間最接近9:00,B對;1:00未處于處于月落狀態(tài),A錯;18:00 、22:00為上半夜,看不到圖1月相,CD錯;故選B。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兩個且選對得3分,每小題選一個且選對得2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21. 下圖巖層剖面是我國某河流在不同時期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該河流的河水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甲巖層中的顆粒物粒徑最大,丁巖層中的顆粒物粒徑最小。完成下題。
甲、乙、丙、丁四個時期,該地的降水特點是( )
A. 甲時期降水最少 B. 甲至丁時期降水呈現(xiàn)減少趨勢
C. 丁時期降水最少 D. 甲至丁時期降水變化無法判斷
【答案】BC
【解析】該巖層剖面是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顆粒物與流水搬運作用成正相關。而河水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降水量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流水搬運能力越強,即可知顆粒越大代表該地當時降水越豐富,因此甲至丁時期降水呈現(xiàn)減少趨勢,甲時期降水最多,丁時期降水最少,BC對AD錯。故選BC。
2024年10月14日,我國最北端漠河迎來降雪,雪花紛飛白茫茫一片。下圖1為該日漠河景觀圖,圖2為地球表面輻射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2. 根據輻射波長的差異,輻射類型相同的是( )
A. 甲和丁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乙
23. 此次積雪會使( )
A. 甲減弱 B. 乙增強 C. 丙增強 D. 丁減弱
【答案】22. CD 23. BD
【解析】
【22題詳解】
根據圖中的箭頭指向可以判斷,甲是大氣反射,乙是地面反射,丙是射向宇宙的地面輻射,丁是射向宇宙的大氣輻射。甲和乙屬于對太陽輻射的反射,都屬于短波輻射,丙和丁屬于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屬于長波輻射。綜上所述,根據輻射波長的差異,輻射類型相同的是乙和丙、甲和乙,CD對,排除AB。故選CD。
【23題詳解】
地面積雪后會導致地面的反射率升高,乙升高,同時積雪覆蓋地表,會阻擋地面輻射,使丙減弱,B對C錯;甲是大氣對太陽輻射進行反射,不受地面積雪影響,甲不變,A錯;地面輻射加熱大氣使大氣有能量向外釋放輻射,地面輻射被積雪削弱,大氣獲得的地面輻射減少,射向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減少,丁減少,D對。故選BD。
黃土高原窟窿溝天生橋的主體部分為紅色砂巖,巖層上部覆蓋有厚約10米的黃土層,屬于黃土覆蓋型溝谷丹霞地貌。下圖為窟窿溝天生橋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窟窿溝天生橋的溝谷和上覆黃土層形成的外力作用分別是( )
A. 流水堆積 B. 流水侵蝕 C. 風力沉積 D. 冰川沉積
25. 窟窿溝天生橋上覆黃土層植被覆蓋率較周邊地區(qū)低的原因是( )
A. 降水量少 B. 氣溫較高 C. 土壤含水量低 D. 土壤有機質少
【答案】24. BC 25. CD
【解析】
【24題詳解】
區(qū)域位于黃土高原,溝谷地貌主要受到當地流水侵蝕形成,位于黃土高原西部的大陸內部地區(qū)氣候更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搬運大量沙塵至黃土高原地區(qū),由于風力減弱而沉積形成黃土層,為典型風力沉積作用,BC正確;流水堆積主要形成的是沖積扇、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不符合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A錯誤;冰川沉積分選性差,黃土高原的沉積是顆粒物較小的黃土,與冰川沉積的特征不符,D錯誤;故選BC。
【25題詳解】
圖中天生橋頂部黃土層覆蓋區(qū)植被情況較差,屬于小尺度范圍內的差異規(guī)律,降水和氣溫在小范圍內差異不大,AB錯誤;頂部黃土層疏松含水量減少,缺少有機質,不利于植被發(fā)育,CD正確;故選CD。
非選擇題部分
三、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5分)
26.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下圖中的景觀為某學生在甲、乙、丙、丁四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所拍攝,這些景觀有一個共同特點:巖石直立發(fā)育,為“非木之林”景觀。
(1)甲、乙兩地的地貌分別是_____、_____(地貌名稱);塑造丙、丁兩地的“石林”外力作用分別為_____、_____。
(2)B地農業(yè)生產活動量大,夏季極易產生_____(自然災害),國家采取了_____等生物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C地冬春季節(jié)易受_____(自然災害)影響,其防治的工程措施有_____。
(3)河流入??贏處形成_____(地貌名稱),并簡述其形成過程_____。
【答案】(1)海蝕柱 雅丹地貌/風蝕柱 冰川侵蝕 流水溶蝕
(2)泥石流/滑坡 植樹造林/植樹種草 風沙活動/沙塵暴 石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高立式沙障
(3)三角洲地貌 河流從中上游搬運大量泥沙,在河口處由于地形平坦,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積形成三角洲。
【解析】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甲地是位于沿海地區(qū)的海蝕柱,是海水侵蝕地貌;乙地位于我國新疆內陸,為雅丹地貌(風蝕柱);丙地位于我國青藏地區(qū),為冰斗、角峰,為冰川侵蝕地貌;丁地位于我國云貴高原,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蝕形成的地貌。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B地位于黃土高原,夏季由于降水多且集中,且該地區(qū)地表植被覆蓋率低,黃土容易被侵蝕,極易產生泥石流或滑坡,國家采取了植樹造林/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用于保護水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C地位于西北內陸,冬春季節(jié)因風力大,植被稀疏,沙塵物質多,易受風沙活動或沙塵暴影響,其防治的工程措施有石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或高立式沙障,有助于防風固沙。
【小問3詳解】
讀圖可知,河流入??贏處形成三角洲地貌,河流從中上游搬運大量泥沙,在河口處由于地形平坦,河流流速降低,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使得泥沙在河口沉積,形成三角洲。
27.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或者隨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溫變化率小于0.6℃/100米的現(xiàn)象稱為逆溫。圖1為某地氣溫隨高度變化示意圖。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
材料二 由于月球質量極小,因此月球上空沒有大氣層。白天月球表面溫度約為120℃,夜間最低溫度達﹣183℃。圖3為“嫦娥六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情景,甲為月球表面上的一點,乙為甲地上空的一點。
(1)圖1中,A位于_____層(填大氣垂直分層名稱),圖2中的_____(填序號)直接影響A層氣溫垂直變化。圖1中B層大氣以_____(水平或垂直)運動為主。圖2中③是_____,與白天相比,夜間③較弱,主要是因為_____。從大氣受熱過程角度,分析深秋晴朗夜晚多霜凍的原因_____。
(2)從大氣運動角度說明A層中空氣污染物含量較高的主要原因。
(3)月球的天空呈黑色,主要是因為月球上沒有大氣的_____作用;圖3中此時乙地溫度較甲地_____(高或低),理由是_____。
(4)圖3中“嫦娥六號”探測器工作的能源主要是_____,此時太陽位于“嫦娥六號”探測器的_____(填方位名稱)。從氣溫的角度分析“嫦娥六號”探測器的材料特點_____。
【答案】(1)對流 ④ 水平 大氣逆輻射 氣溫低 晴天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大氣保溫作用弱,近地面輻射降溫,氣溫較低,易形成霜凍。
(2)①A層以上出現(xiàn)了逆溫層,②大氣層結構穩(wěn)定,抑制了近地面空對流上升。
(3)散射 低 此時是白天,月球上沒有大氣,月面輻射是長波輻射,傳導距離短,熱量無法傳導到乙地。
(4)太陽輻射 南 耐高溫和耐低溫的材料,因為月球上晝夜溫差極大。
【解析】
【小問1詳解】
A層的海拔高度最低,且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為對流層,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圖2中④是地面輻射,會直接影響對流層的氣溫垂直變化,圖1中B層為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圖2中③是大氣吸收熱量后返還給地面的部分,為大氣逆輻射,與白天相比,夜間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氣溫下降,大氣逆輻射也隨之減弱。深秋晴朗夜晚,云層少,大氣的逆輻射弱,大氣的保溫作用差,且地面輻射使地面降溫,近地面氣溫低,所以比較容易形成霜凍。
【小問2詳解】
從圖1可以看出,A層以上的B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再增加,出現(xiàn)了逆溫層,此時大氣層結構穩(wěn)定,會抑制近地面空對流上升,影響近地面污染物的擴散,從而導致近地面的污染物含量較高。
【小問3詳解】
月球沒有大氣,沒有大氣的散射作用,所以天空是黑色,甲位于月面,乙位于空中,此時為白天,甲直接接受太陽輻射而使月面增溫,月面輻射是長波輻射,但是由于月球沒有大氣,不能吸收長波輻射,且長波輻射的傳導距離短,所以熱量無所傳到空中,所以乙地溫度較甲地低。
【小問4詳解】
“嫦娥六號”在月面工作,由于月球沒有大氣,所以“嫦娥六號”可以直接接受太陽輻射,所以主要的能源是太陽輻射,根據此時“嫦娥六號”的影子位于北側可知太陽位于探測器的南方。根據材料“白天月球表面溫度約為120℃,夜間最低溫度達-183℃”,月球上晝夜溫差極大,所以探測器的材料要耐高溫和耐低溫。
這是一份新疆兵地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 e地層形成時期, 該區(qū)域地質環(huán)境演化順序為, 圖中, 地震波向下經過b界面后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浙江省六校聯(lián)盟高二(上)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卷(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浙江省六校聯(lián)盟高一(上)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卷(含答案),共1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