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8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
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規(guī)定區(qū)域內作答,否則作答無效。
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25分)
一、單選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計25分。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在生活中,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物肯定給你帶來了很多的童趣,那么什么是生物呢?怎樣區(qū)別生物和非生物呢?這一定離不開觀察,下列對科學方法觀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 觀察可以借助于顯微鏡、放大鏡等儀器
C. 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
D. 為目的而進行的觀察不需要追問和交流
【答案】D
【分析】科學觀察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和描述客觀事物的一種科學認識方法。它作為一種基本的認識活動,貫穿于整個科學研究過程中。
【詳解】科學探究表現出幾方面的飛躍:①從感官觀察擴展到儀器觀察??茖W儀器作為人的感官的延長和補充,日益克服感官的生理局限性,不斷開拓認識的視野,并使觀察走向精確化和定量化;②從自然狀態(tài)的觀察擴展到實驗中的觀察);③從人腦指導下的觀察擴展到電腦參與下的觀察;④從地面觀察擴展到太空觀察。從而,使人們開始擺脫只在地球表面上觀察的局限性??茖W觀察不只是感性活動,而且是由科學理論知識和科學思維方法武裝起來的認識活動,理性思維滲透于觀察過程的始終。正因為如此,科學觀察才能達到客觀性、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才可能透過現象發(fā)現本質??茖W發(fā)現往往源于用心的觀察與研究。只有具備了準確的頭腦,科學發(fā)現才有可能降臨。單憑我們的感官進行觀察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斷,因此經常要借助于一些儀器和工具來幫助我們做出準確的判斷,更需要對問題的追問和交流??梢夾BC正確, D錯誤。
故選D。
2. 蝴蝶和蜻蜓是兩種不同的昆蟲,要弄清楚這兩者之間在形態(tài)結構以及生活習性上有哪些差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需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同時積極思考
B. 只用肉眼觀察,不能借助任何觀察工具
C. 要實事求是,全面、仔細觀察,無需與他人交流
D. 觀察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好惡進行記錄
【答案】A
【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收集和分析資料等。
【詳解】A.要了解蝴蝶和蜻蜓在形態(tài)結構以及生活習性上有哪些差別,需要通過長期的觀察來收集信息。積極思考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幫助形成更全面的結論,A正確。
B.為了更加清晰和詳細地觀察昆蟲的形態(tài)結構,使用如放大鏡等觀測工具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翅膀上的脈絡,可能僅通過肉眼難以看清,因此,使用工具的觀察更為專業(yè)和精準,B錯誤。
C.雖然實事求是、全面和仔細觀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原則,同時要與他人交流可以分享和驗證觀察結果,從而提高研究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交流有助于得到不同視角的信息和對觀察的不同理解,C錯誤。
D.科學觀察應保持客觀,不應受到個人情緒和偏好的影響。記錄應基于客觀事實和可靠數據,而不是個人的好惡,D錯誤。
故選A。
3. 婷婷家的白兔生下了六只小兔,這六只小兔的毛色都是白色的,這一現象體現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A. 能進行呼吸B. 能產生變異
C. 能進行遺傳D. 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A.生物能進行呼吸是指絕大多數生物需要不斷地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A不符合題意。
B.生物具有變異現象,是指親子代之間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的現象,B不符合題意。
C.生物能遺傳是指親子代之間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有相似之處的現象;因此,婷婷家的白兔生下了六只小兔,這六只小兔的毛色都是白色的,這一現象體現了生物能進行遺傳的特征,C符合題意。
D.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是指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有規(guī)律的反應,叫作應激性,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 小帥同學在學習了“如何使用顯微鏡”后,對顯微鏡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疑問與對應的解決方法作了如下總結,其中錯誤的是( )
A. 鏡頭污染——用干凈的擦鏡紙擦拭
B. 視野較暗——用凸面鏡和大光圈
C. 物像偏左方——向左方移動玻片
D. 物像太小——換高倍物鏡或高倍目鏡
【答案】B
【分析】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jié),會使視野變亮;顯微鏡成倒立的像,視野中像的移動方向與標本的移動方向相反;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調節(jié)鏡筒,能夠使所觀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詳解】A.擦鏡紙質軟又不易掉毛,用擦鏡紙擦拭鏡頭既可以清潔鏡頭,又可以避免損傷鏡頭和有少量的纖維留在鏡頭上,影響觀察效果,A正確。
B.視野較暗時,為了增加光線進入顯微鏡的通量,提高視野的亮度,我們可以使用凹面鏡(它能會聚光線)和大光圈(它能允許更多的光線通過),B錯誤。
C.在顯微鏡中成倒立的物像,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因此,觀察的物像偏左方,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左方移動玻片,C正確。
D.在顯微鏡觀察中,如果物像太小,為了放大物像以便更清晰地觀察,我們應該選擇高倍鏡。但這里需要注意是,高倍鏡既可以是高倍目鏡,也可以是高倍物鏡,D正確。
故選B。
5. 下列有關雙目顯微鏡調焦觀察的部分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
①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固定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下降
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上升
④轉動細準焦螺旋
⑤通過調整移動手輪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央
A. ②①⑤③④B. ①⑤③②④
C. ①⑤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分析】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包括:一、取鏡、安放,即將顯微鏡取出,放到水平實驗臺上,距離邊緣大概7厘米的地方。二、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然后選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對光,三、觀察。觀察時先要將玻片標本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好,然后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標本為止,再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轉動粗準焦螺旋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最后利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詳解】1. 首先將玻片標本放到載物臺上,并用壓片夾固定(步驟①)。
2. 通過調整移動手輪,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央便于觀察(步驟⑤)。
3.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上升,靠近物鏡,直至接近焦距(步驟③)。
4. 為精確聚焦,可適當微調。若上升過程中無法獲得清晰圖像,可使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步驟④)。
步驟②(向下調節(jié)載物臺)并不適用于初始聚焦過程,相反,初始應該是將載物臺上升靠近物鏡。因此,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⑤③②④,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6. 挑取少許西瓜果肉制成的玻片標本叫( )
A. 臨時涂片B. 臨時切片
C. 臨時裝片D. 永久涂片
【答案】C
【分析】玻片根據保存時間的長短分為永久性的和臨時性的;根據取材的不同分為切片、裝片和涂片。
【詳解】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葉的橫切面切片;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涂抹制成的,如:人血涂片;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制成的,如:草履蟲裝片。因此用解剖針挑取少許西瓜果肉制成的玻片標本屬于臨時裝片,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 如圖是小秦畫的細胞模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若要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則用甲表示
B. 結構①主要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C. 結構⑦能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D. 所有生物的細胞中都有圖甲中的結構⑤
【答案】B
【分析】圖中的甲動物細胞、乙植物細胞、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葉綠體、④細胞核、⑤液泡、⑥細胞質、⑦線粒體。
【詳解】A.與植物細胞相比,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所以若要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則用乙表示,A錯誤。
B.結構①細胞壁,主要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B正確。
C.⑦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C錯誤。
D.⑤是液泡,動物細胞沒有液泡,D錯誤。
故選B
8. 下圖是哺乳動物一些細胞的模式圖,這些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 )
A. 細胞膜、細胞質、葉綠體B. 細胞壁、細胞核、線粒體
C. 液泡、細胞膜、細胞質D.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答案】D
【分析】 動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和線粒體。上皮細胞、肌細胞、軟骨細胞、神經細胞都屬于動物細胞。
【詳解】由圖可知動物細胞的形態(tài)多樣,但不同類型的細胞卻具有基本相同的結構,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構成;細胞質中都有線粒體,區(qū)別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依據是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9. 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太空教師”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授課期間消耗了大量能量。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他們體內細胞利用的能量轉換器是( )
A. 細胞核B. 線粒體C. 葉綠體D. 細胞質
【答案】B
【分析】細胞中的葉綠體和線粒體是細胞中重要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能夠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能夠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為細胞的生活提供動力。
【詳解】A.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DNA,DNA上有指導生物發(fā)育的全部信息,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A不符合題意。
B.線粒體能夠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為細胞的生活提供動力,B符合題意。
C.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C不符合題意。
D.細胞質緩緩的流動可加速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 在大蒜收獲的季節(jié),有些家庭愛腌制一種食品——“糖醋蒜”,吃起來酸甜爽口,下列有關“糖醋蒜”腌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糖和醋沒有進入大蒜細胞內
B. 大蒜細胞中沒有線粒體,糖醋物質不能進入
C. 大蒜細胞已死,細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質進出的能力
D. 糖和醋都是細胞需要的物質,所以都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
【答案】C
【分析】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活細胞的細胞膜能有選擇地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當細胞死亡后,細胞膜失去控制物質進出的能力。
【詳解】A.大蒜細胞在腌制過程中會死亡,細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質進出的能力,腌制 “糖醋蒜” 時,糖和醋能進入大蒜細胞內,A錯誤。
B.大蒜細胞中有線粒體,糖醋物質能否進入細胞與有無線粒體無關,B錯誤。
C.大蒜細胞在腌制過程中會死亡,細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質進出的能力,從而使糖和醋進入細胞,C正確。
D.糖和醋不是細胞正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在細胞正常情況下不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D錯誤。
故選C。
11. 如圖是動、植物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關于細胞分裂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方式完全一樣
B. 細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細胞遺傳物質是親代細胞的一半
C. 在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細胞核,分裂的結果都是形成不同的組織
D. 動、植物細胞分裂時都是細胞核先一分為二,然后細胞質再一分為二
【答案】D
【分析】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分裂時先是細胞核一分為二,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含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兩個細胞。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經過復制后,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新形成的細胞和原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同。
【詳解】A.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是不完全相同的,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所以在分裂過程中是原來的細胞膜向內凹陷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是直接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A錯誤。
B.細胞分裂中最重要的變化是細胞核中染色體的變化,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初期已經復制加倍,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形態(tài)和數目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這樣就保證了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相同,B錯誤。
C.在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細胞核,分裂的結果是細胞數目增多,C錯誤。
D.由分析可知,動、植物細胞分裂時都是細胞核先一分為二,然后細胞質再一分為二,每份含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兩個細胞,D正確。
故選D。
12. 壁虎斷尾再生過程中,斷尾處的細胞通過分裂不斷增多,此時細胞內發(fā)生的變化不包括( )
A. 細胞核一分為二B. 細胞膜向內凹陷
C. 細胞質分成兩份D. 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答案】D
【分析】動物細胞分裂的過程是:分裂時先是細胞核一分為二,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含一個細胞核,細胞膜在中央的部分從四周逐漸的向內凹陷,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
【詳解】A.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首先細胞核會一分為二,這是細胞分裂的重要標志之一,A不符合題意。
B.在動物細胞的分裂過程中,細胞膜會向內凹陷并最終縊裂,從而將細胞一分為二,B不符合題意。
C.細胞質在細胞分裂時也會分成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的細胞中,C不符合題意。
D.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這一過程主要發(fā)生在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中。在動物細胞(如壁虎斷尾處的細胞)的分裂過程中,并不會形成新的細胞壁,D符合題意。
故選D。
13. 科研人員將從鼻腔中分離出的干細胞移植到受損的脊髓處,受損脊髓可被修復,干細胞之所以能產生正常的神經細胞是因為其發(fā)生了( )
A. 細胞分裂B. 細胞生長
C. 細胞分裂和分化D. 細胞癌變
【答案】C
【分析】新分裂產生的細胞體積很小,需要不斷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這就是細胞的生長。
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因此,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
經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其形態(tài)、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了差異,就是細胞的分化。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細胞群,這樣的細胞群叫組織。
細胞癌變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細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的。
【詳解】干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醫(y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所以,結合題干和分析可知:干細胞通過細胞分裂和分化能產生正常的神經細胞,從而修復了受損的脊髓,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4. 小瑞在練習騎自行車時意外摔倒,導致膝蓋皮膚輕微擦傷,幸好沒有流血。他的父親用碘伏擦拭了擦傷處,用碘伏擦拭傷處時感覺很疼。擦破的皮和感覺到疼的組織分別是( )
A. 神經組織、結締組織B. 上皮組織、神經組織
C. 肌肉組織、神經組織D. 上皮組織、結締組織
【答案】B
【分析】人體的基本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詳解】表皮位于皮膚的表層,由上皮組織構成。表皮內沒有血管和神經。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真皮內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和感覺神經末梢,感覺神經末梢屬于神經組織。因此皮膚含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不小心手被擦破了皮,并感覺到疼,擦破的皮和感覺到疼的部位分別屬于上皮組織、神經組織。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15. 下圖為人體的不同結構層次,以下對人體結構層次關系表述科學的是( )
A. A→B→C→D→EB. B→A→C→E→D
C. C→D→B→A→ED. D→B→A→C→E
【答案】D
【分析】細胞是動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細胞分化形成組織,動物的主要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再由這幾種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形成系統(tǒng),動物體有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最后由八大系統(tǒng)構成完整的動物體。因此人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
【詳解】A是胃,屬于器官;B是上皮組織;C是消化系統(tǒng);D是細胞;E是個體。故對人體結構層次關系表述科學的是:D細胞→B組織→A器官→C系統(tǒng)→E人體,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6. 胡蘿卜、馬鈴薯、蓮藕、地瓜是我們經常食用的植物,在這四種植物中,人們食用的主要部分分別是( )
A. 根、莖、根、莖B. 根、莖、莖、根
C. 根、根、莖、莖D. 根、莖、莖、莖
【答案】B
【分析】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其中根吸收來的水和無機鹽由莖運到葉等地方供植物體利用,在葉里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可見植物的根、莖、葉與營養(yǎng)物質有關,所以屬于營養(yǎng)器官?;ㄩ_放之后,經過傳粉和受精結出果實和種子,再用種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實和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詳解】莖和根的區(qū)別是:莖上都有葉、節(jié)、芽,而根則沒有。馬鈴薯和蓮藕等都屬于地下莖,而胡蘿卜、地瓜屬于根的變態(tài)(貯藏根)。由此可見,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7. 吃甘蔗時,先要削去堅硬的外皮,然后咀嚼乳白色的結構會有許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從結構層次的角度分析,堅硬的外皮、乳白色的結構、咀嚼后的蔗渣分別是( )
A. 保護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
B. 上皮組織、薄壁組織、分生組織
C. 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結締組織
D. 上皮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
【答案】A
【分析】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各具有一定的功能,保護組織一般位于根、莖、葉的表面,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組織具有強的分裂能力,能不斷分裂;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里含有大量的薄壁組織(營養(yǎng)組織),薄壁組織有儲存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含有葉綠體的薄壁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輸導組織能運輸營養(yǎng)物質,導管和篩管屬于輸導組織。
【詳解】堅硬的外皮:這部分主要起保護作用,防止甘蔗內部受到外界的損傷。因此,從結構層次的角度來看,它屬于保護組織。
乳白色的結構:這部分是甘蔗的主要食用部分,含有許多甜汁。它主要負責儲存營養(yǎng)物質,因此屬于薄壁組織。
咀嚼后的蔗渣:這部分主要是甘蔗的纖維部分,負責在植物體內輸送水分和無機鹽。因此,它屬于輸導組織。
綜上所述,堅硬的外皮、乳白色的結構、咀嚼后的蔗渣分別是保護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下列關于荷花和蜻蜓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荷花的顏色對應的色素存在于細胞中的液泡
B. 荷花和蜻蜓的細胞膜,都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C.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是荷花、蜻蜓生長和發(fā)育的基礎
D. 荷花和蜻蜓的細胞分化,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器官和系統(tǒng)
【答案】D
【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比植物體多了系統(tǒng)這個結構層次。
【詳解】A.液泡內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有多種物質,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質、色素以及糖類、無機鹽、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荷花的顏色對應的色素存在于細胞中的液泡,A正確。
B.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選擇性透過性)。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荷花和蜻蜓的細胞膜,都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B正確。
C.細胞分裂使細胞數量增加,細胞分化使細胞功能專一化,從而形成不同的組織和器官、甚至系統(tǒng)。故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是荷花、蜻蜓生長和發(fā)育的基礎,C正確。
D.荷花是植物,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組成,但植物沒有系統(tǒng)的層次。蜻蜓是動物,動物體由不同的器官和系統(tǒng)(如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組成。因此,荷花的細胞分化不能形成系統(tǒng),而蜻蜓的細胞分化可以形成系統(tǒng),D錯誤。
故選D。
19. 2023年世界頂尖雜志《科學》刊登了我國水稻抗高溫新機制的研究成果,水稻抗高溫基因在染色體上,儲存在( )
A. 細胞核B. 葉綠體C. 線粒體D. 細胞質
【答案】A
【分析】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詳解】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遺傳物質上有指導生物發(fā)育的全部信息。因此,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因此水稻抗高溫基因在染色體上,儲存在細胞核中;而葉綠體和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轉換器;細胞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也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獲得者。她通過多年對青蒿這種植物的研究,終于在青蒿內提取出青蒿素,用于治療瘧疾。瘧疾是一種因蚊蟲叮咬使人感染單細胞生物瘧原蟲而引起的寄生蟲疾病。
20.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瘧原蟲的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
B. 青蒿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有葉綠體
C. 蚊子比青蒿少了一個結構層次
D. 單細胞生物對于人類來說都是有害的
21. 關于單細胞生物,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瘧原蟲和草履蟲都是單細胞生物
B. 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通過胞肛排出食物殘渣
C. 赤潮形成的原因是水中含大量無機物導致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
D. 單細胞生物衣藻體內有葉綠體和線粒體等結構,能進行光合作用
【答案】20. A 21. C
【分析】瘧原蟲是單細胞生物;青蒿為綠色植物,只有葉肉細胞等含葉綠體;蚊子屬于動物,比植物多了系統(tǒng)這一結構層次;單細胞生物對人類有有害的也有有益的。
【20題詳解】
A.瘧原蟲是單細胞生物,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A正確。
B.青蒿體內只有葉肉細胞等部分細胞有葉綠體,并不是每個細胞都有葉綠體,B錯誤。
C.蚊子屬于動物,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和個體層次,青蒿屬于植物,有細胞、組織、器官和個體層次,蚊子比青蒿多了一個系統(tǒng)層次,C錯誤。
D.單細胞生物對人類不都是有害的,如酵母菌可以用于發(fā)酵制作食品等,D錯誤。
故選A。
【21題詳解】
A.瘧原蟲和草履蟲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構成,都是單細胞生物,A正確。
B.當食物泡中的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剩余的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殘渣會逐漸移動到草履蟲身體的后端。在這里,有一個專門的結構叫胞肛。胞肛平時是關閉的,當需要排出食物殘渣時,胞肛會打開,然后將食物殘渣排出細胞外,B正確。
C.赤潮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fā)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tài)現象。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體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含氮等有機物)。這些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源于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農業(yè)生產中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當水體富營養(yǎng)化時,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條件,這些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聚集使得海水顏色發(fā)生變化,形成赤潮,C錯誤。
D.單細胞生物衣藻是植物,體內有葉綠體和線粒體等結構,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線粒體能夠進行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D正確。
故選C。
22. 下列關于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海帶依靠根吸收水和無機鹽,依靠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B. 葫蘆蘚的生長和繁殖完全擺脫對水的依賴,其莖、葉內有較為發(fā)達的輸導組織
C. 蕨類植物一般比苔蘚植物高大,原因是蕨類植物有根、莖、葉及輸導組織
D. 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用泡子繁殖,蕨類植物用種子繁殖
【答案】C
【分析】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詳解】A.海帶作為藻類植物,其結構相對簡單,并沒有真正的根、莖、葉分化。它主要依靠其全身細胞(尤其是葉狀體細胞)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吸收水和無機鹽,A錯誤。
B.葫蘆蘚是一種苔蘚植物,它對水的依賴性仍然很強,并沒有完全擺脫對水的依賴。此外,苔蘚植物的莖、葉內并沒有發(fā)達的輸導組織,B錯誤。
C.蕨類植物通常比苔蘚植物高大,這主要是因為蕨類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莖、葉分化,并且體內有輸導組織。這些特征使得蕨類植物能夠更好地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以及運輸營養(yǎng)物質,從而支持其生長和發(fā)育,C正確。
D.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都屬于孢子植物,它們主要通過孢子進行繁殖,而不是通過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是種子植物(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D錯誤。
故選C。
23.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下列不屬于單細胞生物的是( )
A. 草履蟲B. 細菌C. 酵母菌D. 腎蕨
【答案】D
【分析】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而且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單細胞生物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也能完成營養(yǎng)、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jié)等生命活動。
【詳解】A.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整個身體由一個細胞構成,A不符合題意。
B.細菌都是單細胞的,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B不符合題意。
C.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C不符合題意。
D.腎蕨屬于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也分化出了輸導組織,屬于多細胞生物,D符合題意。
故選D。
24. 生物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你認為錯誤的是( )
A. 涼拌黃瓜時,過一會將發(fā)現盤子里有許多水,這些水來自黃瓜細胞的液泡
B. 夏天在陰暗潮濕的地面上,生長著毛茸茸的綠毯似的矮小植物是蕨類植物
C. 絲瓜經過加工,可用于洗碗,這種網狀結構是絲瓜的輸導組織
D. 在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氣含量過程中功勞最大的綠色植物是藻類
【答案】B
【分析】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細胞液,細胞液中有各種味道的物質以及營養(yǎng)物質。苔蘚植物一般具有莖和葉,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比較矮小,通常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輸導組織有運輸物質的作用。藻類植物數量龐大,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詳解】A.涼拌黃瓜時,盤子里的水來自黃瓜細胞的液泡,這是因為植物細胞的液泡是儲存細胞液的場所,細胞液中含有多種物質,其中就包括水。當黃瓜細胞的細胞膜被破壞后,液泡中的細胞液就會流出,A正確。
B.夏天在陰暗潮濕的地面上,生長著毛茸茸的綠毯似的矮小植物是苔蘚植物,不是蕨類植物,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比較高大,B錯誤。
C.絲瓜的網狀結構是輸導組織,有運輸物質的作用,C正確。
D.在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氣含量過程中功勞最大的綠色植物是藻類。藻類植物數量龐大,分布廣泛,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地球上的氧氣大部分是由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D正確。
故選B。
25. 伴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熱進行,實驗中學舉辦了“生物詩詞大會”。在個人追逐賽環(huán)節(jié),要求選手說出含有“苔蘚植物”的詩詞。下列選手回答正確的是( )
A.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B. 雨墳生野蕨,鄉(xiāng)奠釣江魚
C.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D.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答案】A
【分析】根據植物種子的有無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詳解】A.“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這句詩中,“蒼苔”即青苔,是苔蘚植物的一種。苔蘚植物通常生長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如巖石、樹干或土壤表面,它們沒有真正的根、莖、葉分化,而是由簡單的葉狀體和假根組成。因此,這句詩確實包含了“苔蘚植物”的元素,故A符合題意。
B.“雨墳生野蕨,鄉(xiāng)奠釣江魚”這句詩中提到的是“野蕨”,它屬于蕨類植物,而不是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更高等,有根、莖、葉的分化,并且體內有輸導組織,故B不符合題意。
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的是因為地勢原因,山寺的桃花在山下花朵已經凋謝的四月才剛剛盛開。這里的“桃花”是桃樹的花,桃樹是被子植物的一種,屬于種子植物,故C不符合題意。
D.“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詩描繪的是日出時江邊的花朵比火還要紅艷,春天的江水綠得仿佛被藍草浸染,其中使水變綠的為藻類,不屬于種子植物,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 A。
第Ⅱ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35分)
26. 為了解學?;▓@里各種生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環(huán)境,啟航小組進行了觀察活動,數據記錄如下表,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本次活動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________法。有同學認為這種方法就是走走看看。這種說法正確嗎?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2)下列關于觀察的一些做法,不正確的是_____(多選)。
①對觀察的結果要進行交流討論。
②張鳴發(fā)現了一只老鼠,感覺太惡心,于是不做記錄。
③為保證觀察順利進行,觀察前要確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對象。
④發(fā)現幾株不認識的植物,拔出來去問家長或老師。
(3)麻雀在草坪上啄食草籽,這體現的麻雀的生物特征是________。草叢里的麻雀被驚擾后,迅速飛走,這體現了生物能對_______作出反應。
(4)曹莉若要進一步觀察睡蓮葉細胞的結構,則需借助的觀察工具是_______。
【答案】(1)①. 觀察 ②. 不正確
(2)②④ (3)①.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②. 外界刺激
(4)顯微鏡
【分析】⑴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對于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觀察時要積極思考,還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觀察時,不能破壞觀察對象,不能破壞環(huán)境。
⑵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1)本次活動通過觀察記錄生物的特征和生存環(huán)境,屬于“觀察法”科學探究方法。該方法不僅包括簡單的“走走看看”,還要求有系統(tǒng)的記錄和分析,因此“走走看看”是一種簡化且不全面的表述,答案為“不正確”。
(2) ①對觀察的結果進行交流討論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重要步驟,①正確;
②記錄所有的觀察結果是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即使對某些觀測對象感到惡心,科學態(tài)度要求我們記錄全部發(fā)現,因此不記錄老鼠是不正確的,②錯誤;
③在觀察前準備工作中包含明確觀測目的與對象,這是科學活動的基礎,③正確;
④拔出植物可能會破壞環(huán)境,也不利于植物的生存,且并非觀察的正確做法,④錯誤。
故選②④。
(3)麻雀在草坪上啄食草籽反映了它的“需要營養(yǎng)”的生物特性;麻雀被驚擾后迅速飛走表示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4)若要進一步觀察睡蓮葉細胞的結構,需要將材料放大,顯微鏡是用于觀察細胞結構的常規(guī)工具。
27. “如果你愿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你會鼻酸,你會流淚。”洋蔥味道辛辣,葉分為箭狀葉和鱗片葉(如圖乙)。管狀葉伸展于空中,進行光合作用;鱗片葉層層包裹形成鱗莖,富含營養(yǎng)物質。小雅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進行觀察,請據圖回答:
(1)圖甲中,制作臨時裝片的正確操作順序是_______(填序號)
(2)若視野中出現氣泡,最可能是圖甲中步驟[___](填序號)操作不規(guī)范造成的。
(3)圖乙中,被“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的結構是鱗片葉,則它應屬于植物的_______(填“營養(yǎng)”或“生殖”。器官。與鱗片葉相比,管狀葉細胞中特有的能量轉換器是_______。
(4)小雅在操作顯微鏡對光時只能看到一個黑暗的視野,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 放大倍數太低B. 光圈沒有對準通光孔C. 反光鏡沒有對準光源D. 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E. 玻片標本沒在通光孔上
【答案】(1)③④②①⑤
(2)① (3)①. 營養(yǎng) ②. 葉綠體 (4)BCD
【分析】圖丙中:①目鏡、②轉換器、③物鏡、④載物臺、⑤反光鏡、⑥粗準焦螺旋、⑦細準焦螺旋。
【詳解】(1)制作洋蔥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簡要步驟:擦(載玻片和蓋玻片)、滴(清水)、撕(內表皮)、展(用解剖針展開內表皮)、蓋(用鑷子蓋蓋玻片)、染(用碘液染色)、吸(用吸水紙)??梢?,圖甲中,制作臨時裝片的正確操作順序是:③滴水、④取材、②展平、①蓋上蓋玻片、⑤染色。
(2)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現氣泡影響觀察??梢?,若視野中出現氣泡,最可能是圖甲中①(蓋上蓋玻片)步驟操作不規(guī)范造成的。
(3)圖乙中,被“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的結構是鱗片葉,則它應屬于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線粒體,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無葉綠體??梢?,圖乙中,與鱗片葉相比,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管狀葉細胞中,特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
(4)在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要先對光,對光時,先轉動粗準焦螺旋,讓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讓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反光鏡(反光鏡朝向光源),直到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可見,看到視野,則需要有光線通過鏡筒到達目鏡,即反光鏡反射來的光線通過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如果無論怎么調節(jié)遮光器和反光鏡,視野始終漆黑一片,可能是光圈、通光孔、物鏡沒有在一條直線上,光線無法傳播;故BCD正確,AE錯誤。
28. 有人說,如果把生物體比作一座房子,細胞就相當于建造這座房子的磚塊。甲乙是生物體細胞的結構圖,丙為草履蟲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表示植物細胞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判斷依據是其比動物細胞多了哪些結構?_______(寫名稱)。(至少寫一個)
(2)榨取西瓜汁時,西瓜流出的紅色汁液來自細胞結構中的_______(寫結構名稱)
(3)在光學顯微鏡下,植物細胞內不易看清楚的基本結構是_______(填結構名稱)。
(4)請幫助小明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模型:_______(填序號)。制作細胞模型可供選擇的材料如下:
①塑料袋——細胞膜 ②綠豆——葉綠體 ③方紙盒——細胞壁 ④瓊脂和水——細胞質⑤鮮葡萄——細胞核 ⑥裝滿水的透明袋——液泡
(5)生物畫圖時,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_______表示。
(6)草履蟲生活在水中,經檢測發(fā)現,某種有毒物質在草履蟲體內的濃度遠遠低于其生活的環(huán)境中的濃度,阻擋該有毒物質進入細胞的結構是_______(寫名稱)。
【答案】(1)①. 甲 ②. 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寫一個即可)
(2)液泡 (3)細胞膜 (4)①③④⑤⑥
(5)細點 (6)細胞膜
【分析】觀圖可知:①是細胞壁、②是細胞膜、③是葉綠體、④是細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細胞質、⑦是線粒體;甲是植物細胞,乙是動物細胞。
【詳解】(1)甲圖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特有的結構①細胞壁、③葉綠體和⑤液泡,乙圖是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
(2)液泡內具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吃西瓜時的汁液是來自⑤液泡。
(3)細胞膜是細胞的外層結構,它非常薄且透明,因此在光學顯微鏡下很難看清楚。要觀察細胞膜,需要使用平面鏡、小光圈,降低視野亮度觀察。
(4)首先,為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模型選擇合適的材料:
①塑料袋的透明性和柔韌性可以模擬細胞膜的功能,因此選①;
②葉綠體是植物綠色部分特有的細胞器,用于光合作用,而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因此不選②;
③方紙盒的硬度和形狀可以模擬細胞壁的功能,為細胞提供保護和支撐,因此選③;
④瓊脂和水的混合物可以模擬細胞質的流動性和粘稠性,因此選④;
⑤鮮葡萄模擬細胞核,因此選⑤;
⑥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含有大液泡,裝滿水的透明袋可以很好地模擬液泡的功能和形態(tài),因此選⑥。
(5)生物畫圖時,為了表示圖中比較暗的地方,通常使用細點來表示。這些細點可以模擬光線在暗處的散射效果,使圖畫更加逼真。
(6)草履蟲生活在水中,其體內有毒物質的濃度遠遠低于其生活的環(huán)境中的濃度。這是因為草履蟲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能夠阻擋有毒物質進入細胞。細胞膜是細胞的外層結構,它控制著物質進出細胞的過程,只有對細胞有益的物質才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
29.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細胞的未分化細胞,科學家試圖通過控制干細胞的分化過程培育人體所需的組織和器官,以“替換”病損的部位。研究人員利用3D打印技術,成功用人體某種干細胞制造出了3D打印心臟(如圖1),圖2是由該種干細胞到產生心臟的表皮細胞、心肌細胞的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
(1)心臟主要由心肌細胞構成,心肌屬于_______組織。另外,心臟的表層分布有上皮組織,心臟壁中分布有神經組織等,由此可知,心臟屬于生物體結構層次中的_______。
(2)如圖2,多能干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先經過細胞的[ ]_______過程,使細胞的數目增多;再經過細胞[ ]_______過程,產生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均不同的心肌細胞和上皮細胞等。
(3)心臟不停地跳動,心肌細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與上皮細胞相比,心肌細胞中的_______(填細胞結構)數量更多。
(4)要構成動物體完整的結構層次,本題還缺少的層次是_______。
【答案】(1)①. 肌肉 ②. 器官
(2)①. ①分裂 ②. ②分化
(3)線粒體 (4)系統(tǒng)
【分析】細胞分裂使細胞的數量增多、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組織。
題圖中,①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加,②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或人體)。
【詳解】(1)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包括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具有收縮、舒張功能。因此,人體的心臟主要由心肌細胞構成,心肌屬于肌肉組織。另外,心臟的表層分布有上皮組織,心臟壁中分布有神經組織等,由此可知,心臟是由不同組織按照一定次序構成的結構,屬于生物體結構層次中的器官。
(2) 3D打印心臟的心肌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來自人體細胞培養(yǎng)出來的多能干細胞,如圖2所示,在①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先復制再平均分配,產生的細胞結構、形態(tài)和功能均相同,該過程的結果是使細胞的數量增加。在正常的情況下,經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功能方面出現了差異,這就是細胞的分化,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了不同的組織。因此,再經過②細胞分化,形成心肌細胞和上皮細胞。
(3)線粒體是廣泛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細胞呼吸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被稱為能量轉換器和細胞內能量供應的“動力工廠”,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心肌細胞不斷收縮,需要大量能量,因此心肌細胞中的線粒體數量較多。
(4)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或人體)。要構成動物體完整的結構層次,本題還未提及的層次是系統(tǒng)。
30. 疣黑蘚、桫啰(又稱樹蕨)是世界珍稀植物,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中_______(填字母代號)類植物可以作為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葉只有一層細胞,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其細胞。
(2)_______(填字母代號)類植物已具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并且體內具有_______組織,所以該類植物同苔蘚植物相比長得較為高大,且結構也更為復雜。
(3)A、B兩類植物的共同特點是都能用_______繁殖。
(4)除上述植物類群外,還有一類植物,其大都分布在水域中,空氣中的許多氧氣由它來提供,它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寫出此類植物的一種代表植物:_______
【答案】(1)B (2)①. A ②. 輸導
(3)孢子 (4)水綿(藻類即可)
【分析】根據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其中孢子植物不結種子,但產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較高等的一個類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圖中,A蕨類植物、B苔蘚植物。
【詳解】(1)B苔蘚植物的葉片只有一層細胞構成,這使得有毒氣體容易從葉片的背腹兩面侵入細胞,因此苔蘚植物對空氣污染非常敏感,可以作為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A類植物代表蕨類植物。蕨類植物已經具有了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并且體內具有輸導組織,這使得蕨類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輸送水分和養(yǎng)分,因此相比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生長得更為高大,結構也更為復雜。
(3)A類(蕨類植物)和B類(苔蘚植物)都屬于孢子植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能用孢子進行繁殖。孢子是一種微小的生殖細胞,通過孢子萌發(fā)可以長出新的植物體。
(4)除了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外,還有一類植物被稱為藻類。藻類大都分布在水域中,它們是空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之一。藻類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常見的藻類有海帶、紫菜、水綿等。
31. 生物老師帶領同學們開展了“制作細胞模型”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觀察細胞結構、制作細胞模型、評價模型作品三個環(huán)節(jié)。
【觀察】制作模型前,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記錄。觀察時,顯微鏡視野中出現如圖甲所示的折疊現象。
(1)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_____;解決對策是____。
【制作】根據所學知識,小宇利用各種顏色的橡皮泥制作出圖乙所示的植物細胞模型。
(2)模型中①模擬的是______,②模擬的是________。
【評價】下面是老師制定的評價量表中有關結構完整性的評價標準。
(3)根據評價量表,就“結構完整性”這一指標,你認為小宇的作品應被評定為__;寫出你的評價依據:____。
【答案】(1)①. 洋蔥表皮沒有展平、發(fā)生折疊。 ②. 重新將標本完全展平。
(2)①. 細胞核 ②. 液泡
(3)①. 合格 ②. 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還有葉綠體。結合題圖可知,該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細胞膜。
【分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要的概括為:擦、滴、撕、展、蓋、染、吸。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還有葉綠體。結合題圖可知,該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細胞膜。洋蔥內表皮細胞無色透明,無葉綠體,模型中多畫了葉綠體。圖中①細胞核、②液泡。
【詳解】(1)制作模型前,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觀察到細胞有重疊的現象,引起此現象的原因是洋蔥表皮沒有展平、發(fā)生折疊。需要重新將標本完全展平。
(2)圖中①模擬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②模擬液泡,溶解著多種物質。
(3)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還有葉綠體。結合題圖可知,該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細胞膜。洋蔥內表皮細胞無色透明,無葉綠體,模型中多畫了葉綠體。因此為合格,結構不完整,有1處缺失。
生物觀察表
觀察人:張鳴、曹莉 班級:七年級(1)班
考察時間:2024年8月2 天氣:晴
觀察地點:學校花園
生物名稱
特征
生活環(huán)境
柳樹
高達12~18米,葉子前端長且尖
教學樓前
麻雀
體長約15厘米,棕褐色,有羽毛,喙短而粗壯
草坪上
睡蓮
葉浮生于水面,花粉紅、黃色,花大形美
水池
蒼蠅
有一對觸角,一對翅,胸部下方生有三對足
垃圾箱內
蘑菇
形狀像小傘傘背面有褶
樹底下
指標
優(yōu)秀
合格
待改進
結構完整性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缺失
結構不完整,有2處及以上缺失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學試卷(含答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讀圖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市隴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沙里淘金,妙手補缺,明辨是非,生活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