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標準: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fā)展的過程
鐵馬金戈 ——走向統一
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是農耕經濟最重要的生產條件。
史上最不稱職的間諜
“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薄抉R遷《史記》
鄭國渠是韓國的一個水利工程師到秦國來建議秦人修建的一項工程,最初的目的是使秦國大量消耗國力,以延遲對韓國的軍事進攻。
鄭國渠修成后增加土質肥力,農業(yè),迅速發(fā)達起來,雨量稀少,土地貧瘠的關中,變得富庶甲天下 。
陜西鳳翔的戰(zhàn)國秦墓里出土的雙轅車的模型,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雙轅車
陜西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2號坑工地的發(fā)掘報告中的獨輪車
“師者遠輸”——《孫子兵法》
交通能力對戰(zhàn)爭的勝負非常重要
秦人比較善于遠攻,歷史上長距離遠征的記錄是秦人創(chuàng)造的
根本原因:生產力的進步為統一提供了經濟基礎
孟子謁見梁襄王,突然問孟子:“天下惡乎定?”孟子回曰:“定于一。”——張宏杰《簡明中國史》
“自周平王東遷洛邑以來,長期戰(zhàn)亂,分裂動蕩,民不聊生,廣大人民顛沛流離,背井離鄉(xiāng),無論哪個社會階層都引頸期盼早日結束割據局面,能過上安定的社會生活?!薄铋洞笄赝醭?br/>統一不僅是是大勢所趨,更是人心所向
第一階梯(4000米以上)
第二階梯1000-2000米
結合地理知識,觀察秦國位于哪個階梯,有何地理優(yōu)勢?
關中地區(qū)依山傍水,易守難攻,地形安全系數高
七雄里面,只有秦國完全在第二階梯
關中地區(qū)水源豐富,農業(yè)發(fā)達,后勤供應有保障
生活在關中的民眾有尚武的傳統
“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史記·李斯列傳》
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末年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一掃天下的偉大慘烈戰(zhàn)爭開始。
僅僅用了十年時間,秦始皇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滅掉了六國,一統華夏。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秦王掃六合》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于咸陽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爭戰(zhàn)的混亂局面,為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條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要求。從此,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成為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
思考秦統一的歷史意義?
秦朝首次實現了中國的統一,鼎盛時期的面積340萬平方公里,成為當時世界上版圖面積最大的帝國
面對如此遼闊的國土,如何治理?
大刀闊斧——鞏固統一
由于對自己崇拜得不能自已,贏政認為“王”這個Title已經配不上自己,于是組織群臣開會,給自己想個新Title
這個Title是什么?
秦王嬴政被頌為“德兼三皇,功超五帝”
“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秦始皇本紀》
小太啊,去HR那里,結下工資
太尉(負責軍事)
丞相(負責行政)
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
三公,九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襲
以前東周列國,各國官員組織很雜很亂,于是秦始皇決定采用“三公九卿”制度。
特點: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2.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
《史記.秦始皇本紀》廷尉李斯議曰:“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中國上下五千年秦始皇之前的二千多年都沒有真統一過。如果再按照之前的制度,會有什么后果?舉例說明
度量衡分別指長短、容積、輕重
公元前221年開始的統一文字、度量衡以及貨幣,是秦始皇加強統治、維護統一諸項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這種文字的紊亂狀況,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議,立即采取了“書同文字”的措施
以秦字為基礎,廢除與“秦文”不同的原六國的異體字
簡化字形,整理為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化的文字
為推廣小篆,命李斯、趙高、胡敬分別撰《倉頡》《爰歷》《博學》三篇,并用小篆寫成,作為文字范本。
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域人民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度量衡既是商品交換的必需工具,又和國家的賦稅收入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了正常地進行這些活動,避免經濟混亂限定勞動群眾如數繳納賦稅。
度制以寸、尺、丈引為單位
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
量制則以合、升、斗、桶為單位
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準則,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秦始皇為了加強對全國各地的控制,實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便于巡游督察,傳遞號令文書,曾主持修筑了著名的馳道和直道。
“馳道,天子道也,道若今之中道然。”——《史記·集解》
中央供天子行駛,立樹為界,兩旁還是可任人行走的
公元前214年,由秦王朝修建的運河“靈渠”正式通航,從而連接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方便了各地的航運。
整條靈渠長約34公里,分為南北渠兩大水系。
溝通了南北水系,打通了水上交通,構建了一條新的水上道路,方便了南北交流,加強了南北兩地的合作和發(fā)展,對于南北兩地都有重大意義。方便了秦朝對嶺南地區(qū)的統一和管理
加強中央政府對全國各地特別是邊遠地區(qū)的控制
派蒙恬北擊匈奴,南征百越
長城的修建改變了戰(zhàn)爭的方式和形態(tài),使得北方游牧民族無法再像以前那樣輕易地入侵中原。這為中原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如果沒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幾種地區(qū)性的不同文字可能會長期存在下去。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能設想中國的政治統一能夠長期維持。在造成政治統一和文化統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與方言的多樣性正好形成對比)幾乎肯定是最有影響的因素。”——崔瑞德,魯惟一,《劍橋中國秦漢史》,1992年第54頁
秦王朝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大一統時代,并由此奠定了此后中國社會兩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即由“封建的一統”變?yōu)椤翱たh的一統”,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九課 秦統一中國說課ppt課件,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9課,秦統一中國,政治上,文化上,經濟上,思想上,軍事上,第二幕,“尊君”的措施,秦朝建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九課 秦統一中國一等獎課件ppt,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皇帝制度,三公制度,廢分封設郡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九課 秦統一中國圖文ppt課件,共2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前222年滅燕,韓趙魏楚燕齊,策略遠交近攻,喊趙薇去演戲,秦王嬴政,稱號不尊貴,國事繁重,如何管理國土,秦王的心病,嬴政的心病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