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累與運用(4分)
1.(4分)語段閱讀
卷首語:朋友,在你思緒徘huái① 、前途迷茫時,在你身邊告訴你,你并不孤身一人;朋友,在紅塵繁雜、世界喧囂時,如同水波浩miǎ② ,無聲地給予你安wèi③ ;朋友,亦可在人聲dǐng④ 沸、車水馬龍時,和你一起激揚文字,笑語歡歌。
根據拼音填寫正確的漢字,補全卷首語。
二、活動一:漢字溯源頌摯友(33分)
班級打算設計以“朋友”為主題的墻報,以下是設計草圖,請你參與完成。
板塊一:設計主題字
2.(8分)小組想從以上兩句詩中挑選一句,置于板塊一,你更喜歡哪一句?結合詩句內容,說明理由 。
3.(8分)小金不解古人在造字時為何將“朋 ”“友 ”都設計成并列形式。請結合以下字源材料,向他解釋。
板塊
4.(6分)交友之道;小組挑選了三幅漫畫與《論語》中的三句話豐富該板塊,但在張貼時將順序打亂了。請根據圖片,重新匹配對應的句子。
配文:A.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C.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①圖一 ②圖二 ③圖三
5.(11分)板塊三:分門別類
小組將一些與“友 ”相關的古詩文進行了整合歸類,請你補全。
三、活動二:經典梳理覓真友(18分)
班級里組織了“跟著古人學交友”活動,同學們引經據典,搜集閱讀古人關于“交友”的詩文,整理出了以下材料。請你一起完成以下活動。
【梳理資料】
(甲) 送韓侍御之廣德① 李白
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貰酒②與君傾③。
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④。
【注釋】①此詩作于肅宗至德三年(758)。韓歆被貶為廣德令,李白為其送行。韓侍御即韓歆。②貰(shì)酒:賒酒。③傾:盡,用盡。④泉明:陶淵明,唐人為避唐高祖李淵諱,“淵”字盡改為“泉”字。這里把韓歆比作隱居的陶淵明,這是對他的安慰和贊美。
(乙)雞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也。少游太學①,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②。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 ____, 見孺子③ 焉。 ”乃共克④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⑤以白母,請設饌⑥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⑦邪? ”對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違。 ”母曰:“若然, 當為爾醞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選自《后漢書.獨行列傳》)
【注釋】①太學:漢朝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②告歸鄉(xiāng)里:請假回家鄉(xiāng)。③孺子:小孩子,指張劭的子女。④克:約定 ⑤具:詳細。⑥饌(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⑦審:確定。
6.(3分)【解決難點】在讀故事時,小語遇到了幾個不能理解的詞語,請你借助方法提示,幫他解惑。
7.(2分)稱謂代表禮節(jié),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qū)別,在文中橫線上,我們應該填 (A.尊親 B.家親)
8.(3分)小語發(fā)現文中有個句子沒有停頓,你覺得該怎么斷句?(限斷3處)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9.(3分)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小語遇到了讀不懂的句子,請你根據上下文幫他翻譯。
對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違 。”
10.(3分)【討論探究】交友之道,貴相知心。甲詩和乙文都體現出真摯的友情,請結合甲詩和乙文的內容進行分析。
11.(4分)【獲得啟示】班級就“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發(fā)表看法,請你參考下列表格,選擇下圖中最重要的一項特質,并模仿示例,進行留言。
(本圖來源于《道德和法治》書中《友誼之樹常青》)
小文:《割席斷交》告訴我們,獲得真正的友誼需要志同道合?,F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找錯朋友會造成“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尷尬局面。所以,找朋友時必須要了解對方的特長愛好,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人相處,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友誼。
我:
四、活動三:名篇探秘話益友(56分)
朋友是自己選的家人,家人是人生第一任朋友。班級同學想通過對名家名篇的探究,學習“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請你積極參與,完成以下任務。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這是我父親的一句名言。
②父親是個很隨和的人,我很少見他發(fā)過脾氣,對待子女,從無疾言厲色。他愛孩子,喜歡孩子,愛跟孩子玩,帶著孩子玩。我的姑媽稱他為“孩子頭”。春天,不到清明,他領一群孩子到麥田里放風箏。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們那里叫“百腳”),是用染了色的絹糊的。放風箏的線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結實而輕,這樣風箏可筆直的飛上去,沒有“肚兒”。用胡琴弦放風箏,我還未見過第二人。清明節(jié)前,小麥還沒有“起身”,是不怕踐踏的,而且越踏會越長得旺。孩子們在屋里悶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躍,身心都極其暢快。A.他用鉆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狀的小塊,再一塊一塊逗攏,接縫處用膠水粘牢,做成小橋、小亭子、八角玲瓏水晶球。他會做各種燈。用淺綠透明的“魚鱗紙”扎了一只紡織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紅染了色,上深下淺,通草做花瓣,做了一個重瓣荷花燈,真是美極了。我們在這些燈里點了蠟燭,穿街過巷,鄰居的孩子都跟過來看,非常羨慕。
③父親對我的學業(yè)是關心的,但不強求。我小時了了,國文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時得佳評,他就拿出去到處給人看。我的數學不好,他也不責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初中時愛唱戲,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潤。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學有幾個能唱戲的,學校開同樂會,他應我的邀請,到學校去伴奏。幾個同學都只是清唱。有一個姓費的同學借到一頂紗帽,一件藍官衣,扮起來唱“朱砂井”。B.但是沒有配角,沒有衙役,沒有犯人,只是一個趙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場。父親那么大的人陪著幾個孩子玩了一下午,還挺高興。我十幾歲就學會了抽煙喝酒。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煙,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我們的這種關系,他人或以為怪。父親說:“我們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br>④我和兒子的關系也是不錯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張家口農村勞動,他那時還未從幼兒園剛畢業(yè),剛剛學會漢語拼音,用漢語拼音給我寫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趕緊學會漢語拼音,好給他寫回信。對兒子的幾次戀愛,我采取的態(tài)度是“聞而不問”。了解,但不干涉。我們相信他自己的選擇,他的決定。我的孩子有時叫我“爸”,有時叫我“老頭子”!連我的孫女也跟著叫。我的親家母說這孩子“沒大沒小”。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⑤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
12.(5分)【記事要有條理】作者把“父愛”放在許多具體的事件中寫,將父親寫“活”了。班級同學做了以下梳理,請你幫他們填寫下圖。
13.(5分)【寫人要關注細節(jié)】細心觀察,好的文章總是在細微之處見匠心。請按要求賞讀文中劃線的 A、B句。
①請你從重音、停連、語氣、語速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為文中劃線的A句做朗讀設計,說明設計理由。
A.他用鉆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狀的小塊,再一塊一塊逗攏,接縫處用膠水粘牢,做成小橋、小亭子、八角玲瓏水晶球。
②請你從修辭或用詞的角度為文中劃線的B句進行賞析。
B.但是沒有配角,沒有衙役,沒有犯人,只是一個趙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場。
14.(5分)【選材要突出中心】對于本文的選材,班級同學在研討過程中產生以下疑問,請你幫助他們解惑。
⑴文章第③段中畫波浪線部分有損于“父親”形象的完美,應該刪去。
⑵文章第④段主要是寫“我”和兒子,對父親形象塑造作用不大,未能突出中心,可以刪去。
15.(5分)【敘事要融入情感】親子之情是純粹的、美好的,但親子間的相處方式卻不盡相同。請結合《秋天的懷念》以及本文的具體內容,分析它們的不同。
16.(6分)在探究過程中,班級同學還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進行以下對話,請你參與。
小語: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名著《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同樣生活在舊社會,同樣都關注孩子的學習,而父親的教育方式卻是截然不同的。
小文:哦,我也想起來了……是《五猖會》中的一個情節(jié),主要講的是: 。
小語:說得對。我想,當時的小魯迅一定是很痛苦的。
小文:是的,我也深有同感。有一次周末,我在看球賽,正看得起勁,爸爸進來了,虎著臉,非要我去寫作業(yè),害得我那一天一直沒有好心情。
小語:這個話題很有現實意義,我們還是給這樣的父親提幾點建議吧!
17.(30分)通過參與以上學習探究活動,你掌握“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了嗎?請圍繞以下任意一個情境,完成寫作任務。
◎情境一:七年級的小語比較內向,請你給他寫一封信,跟她談談如何交朋友。
◎情境二:如果能打破時空壁壘,你最想和書中哪個人物做朋友?李白、陳元方、謝道韞、魯迅……你們會如何相處,會去做什么事呢?
◎情境三:你在現實生活中有要好朋友嗎?也許是一棵樹、也許是一個人……可以借助文字回憶交友過程中讓你難忘的事件。
要求:①文體自選,題目自擬;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寫、抄襲;④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西部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4分)
1.(4分)語段閱讀
卷首語:朋友,在你思緒徘huái① 、前途迷茫時,在你身邊告訴你,你并不孤身一人;朋友,在紅塵繁雜、世界喧囂時,如同水波浩miǎ② ,無聲地給予你安wèi③ ;朋友,亦可在人聲dǐng④ 沸、車水馬龍時,和你一起激揚文字,笑語歡歌。
根據拼音填寫正確的漢字,補全卷首語。
【答案】徊;渺;慰;鼎
【知識點】字體書寫
【解析】【分析】本題是一道根據拼音填寫漢字的基礎題目,旨在考察考生對漢字拼音的掌握情況以及漢字書寫的準確性。解題時,考生需要首先準確讀出每個拼音的發(fā)音,然后根據發(fā)音在腦海中搜索對應的漢字。在這個過程中,考生需要注意漢字的意義和語境,確保所選漢字符合句子的整體意思和語境要求。
具體來說,對于第一個拼音“huái”,考生需要聯想到與“徘徊”相關的漢字,而“徘徊”意味著來回地走,猶豫不決,因此可以確定“徊”是正確答案。對于第二個拼音“mi?!保忌枰伎寄男h字與“浩渺”搭配,而“浩渺”通常用來形容水面廣闊無邊的樣子,因此可以確定“渺”是正確答案。第三個拼音“wèi”,考生需要聯想到與“安慰”相關的漢字,而“安慰”意味著使心情安適,因此可以確定“慰”是正確答案。最后一個拼音“dǐng”,考生需要思考哪些漢字與“人聲鼎沸”搭配,而“人聲鼎沸”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煮開了鍋一樣,因此可以確定“鼎”是正確答案。
在解題過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準確讀出拼音的發(fā)音,避免因為發(fā)音不準確而導致選錯漢字;二是要根據句子的整體意思和語境要求來選擇漢字,避免因為漢字意義不符合語境而導致錯誤;三是要注意漢字書寫的準確性,避免因為書寫錯誤而失分。
故答案為:徊;渺;慰;鼎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漢字拼音的掌握情況以及漢字書寫的準確性。解題方法主要是通過準確讀出拼音的發(fā)音,然后根據發(fā)音在腦海中搜索對應的漢字,并結合句子的整體意思和語境要求來確定正確答案。在解題過程中,考生需要注意拼音發(fā)音的準確性、漢字意義與語境的匹配性以及漢字書寫的準確性。
此外,本題還考察了考生對常用成語和詞語的掌握情況,如“徘徊”、“浩渺”、“安慰”和“人聲鼎沸”等。這些成語和詞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掌握它們的正確寫法和用法對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在拓展遷移方面,考生可以通過多閱讀、多寫作來加強對漢字拼音和書寫的掌握,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成語和詞語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此外,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使用拼音輸入法、在線字典等工具來輔助學習和記憶漢字拼音和書寫。
二、活動一:漢字溯源頌摯友(33分)
班級打算設計以“朋友”為主題的墻報,以下是設計草圖,請你參與完成。
板塊一:設計主題字
2.(8分)小組想從以上兩句詩中挑選一句,置于板塊一,你更喜歡哪一句?結合詩句內容,說明理由 。
3.(8分)小金不解古人在造字時為何將“朋 ”“友 ”都設計成并列形式。請結合以下字源材料,向他解釋。
板塊
【答案】2.示例一:我更喜歡A句。因為這句詩明確了好朋友的定義——真正的良朋好友,是可以與自己和睦相處,無需攀比競爭的。(示例二:我更喜歡B句。因為這句詩將好友之間的深情厚誼與大海的深度作了比較,夸張但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3.“朋”像兩串貝殼系在一起,突出交往雙方的品性都如貝殼般珍貴;“友”像兩手交握,表示親近。二字都設計成并列形式,凸顯了“朋友”互相依靠的關系。
【知識點】材料探究;見解表述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鑒賞能力,以及將詩句與特定主題相結合的能力。
解題方法上,學生需要先理解詩句的含義,再明確主題的要求,然后通過對比和分析,選擇更符合主題的詩句,并給出充分的理由。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技巧上,學生需要學會從詩句的字面意思和深層含義入手,理解詩句的寓意和情感色彩。同時,也要學會將詩句與主題相結合,進行聯想和想象,以更深入地理解詩句的內涵。
易錯點上,學生可能會因為對詩句理解不夠深入或主題把握不準確而導致選擇錯誤或理由不充分。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仔細審題、深入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來給出答案。
拓展遷移上,學生可以將這種方法應用到其他類似的題目中,如選擇并解釋成語、俗語或名言警句等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和用法。同時,也可以將這種鑒賞能力遷移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和理解能力。
(2)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代漢字造字原理的理解和對字源材料的分析能力。
解題方法上,學生需要仔細觀察圖片中的字源材料,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義和象征意義。同時,還需要運用聯想和推理等思維方法,將字源材料與古代漢字造字原理相結合,得出合理的解釋。
技巧上,學生需要注意對古代漢字造字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如何將這些原理應用到具體的字源材料分析中。此外,還需要注意對圖片中信息的準確提取和解讀,避免誤解或遺漏重要信息。
易錯點上,學生可能會因為對古代漢字造字原理不熟悉或對字源材料理解不準確而導致解釋錯誤或無法得出合理的答案。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仔細審題、深入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推理和判斷。
拓展遷移上,學生可以將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應用到其他類似的題目中,如解釋其他古代漢字的字源或造字原理等。同時,也可以將這種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對漢字的理解和認識上,提高自己對漢字文化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2.本題是一道選擇題,要求從給定的兩句詩中挑選一句作為墻報板塊一的主題字,并結合詩句內容說明理由。這主要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鑒賞能力,以及如何將詩句與“朋友”這一主題相結合的能力。
解題思路如下:
理解詩句:首先,需要理解題目中給出的兩句詩的含義。A句“無相爭處是良朋”強調了朋友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不應有攀比和競爭;B句“好友之情比海深”則通過夸張的手法,表達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
分析主題:接著,要明確墻報的主題——“朋友”。這一主題要求所選詩句能夠體現朋友之間的情感、關系或特質。
對比選擇:將兩句詩與主題進行對比,看哪一句更能體現“朋友”這一主題。A句側重于朋友間的相處之道,強調了和諧與尊重;B句則側重于朋友間情感的深厚。
給出理由:根據對比結果,選擇自己更喜歡的一句,并結合詩句內容和主題給出充分的理由。理由可以包括詩句的寓意、表達方式、情感色彩等方面。
在解題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準確理解詩句的含義,不要望文生義或誤解詩句的意圖。
結合主題進行分析,確保所選詩句與主題緊密相關。
理由要充分、有說服力,能夠體現自己的思考和鑒賞能力。
故答案為:示例一:我更喜歡A句。因為這句詩明確了好朋友的定義——真正的良朋好友,是可以與自己和睦相處,無需攀比競爭的。(示例二:我更喜歡B句。因為這句詩將好友之間的深情厚誼與大海的深度作了比較,夸張但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3.根據圖片理解信息和圖片中的文字文本,我們可以向小金解釋古人在造字時為何將“朋”和“友”都設計成并列形式的原因。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圖片中的文字文本并未直接提供“友”字的字源解釋,但我們可以基于“朋”字的解釋和古代文化常識來推測“友”字并列形式的含義。
對于“朋”字,圖片中的文字文本展示了其字源與“豐豐”和“一事貝殼”(與“一串貝殼”數量相等)有關。雖然這里的“豐豐”并未直接解釋為兩個并列的人形,但我們可以聯想到“朋”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態(tài),它們通常是由兩個并列的“月”(或類似人形的符號)組成,象征著兩個人并肩而立、相互支持的關系。而“一事貝殼”與“一串貝殼”數量相等的解釋,可能是在說明“朋”字所代表的兩個人在物質或價值上的平等和相互認同。
將這一解釋推廣到“友”字上,我們可以推測“友”字設計成并列形式的原因也在于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并列、平等和相互支持的關系。在古代,“友”字通常指志同道合、相互幫助的人。將兩個“又”(在古代可能代表手或人的象形)并列在一起,可能是在形象地表達兩個人手牽手、心連心、共同前行的場景。
因此,我們可以向小金解釋:古人在造字時,將“朋”和“友”都設計成并列形式,是為了形象地表達人與人之間平等、相互支持和共同前行的關系。這種并列形式不僅符合古代人們的審美觀念,也準確地傳達了“朋”和“友”所代表的含義。
故答案為:“朋”像兩串貝殼系在一起,突出交往雙方的品性都如貝殼般珍貴;“友”像兩手交握,表示親近。二字都設計成并列形式,凸顯了“朋友”互相依靠的關系。
4.(6分)交友之道;小組挑選了三幅漫畫與《論語》中的三句話豐富該板塊,但在張貼時將順序打亂了。請根據圖片,重新匹配對應的句子。
配文:A.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C.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①圖一 ②圖二 ③圖三
【答案】B;A;C
【知識點】漫畫釋義;文言文翻譯
【解析】【分析】本題要求將三幅漫畫與《論語》中的三句話重新匹配,這需要我們深入理解每幅漫畫的情境以及《論語》中每句話的含義。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幅漫畫(圖一):圖中一個穿著傳統(tǒng)服裝的人物坐在地上,似乎在聆聽旁邊人物的教誨或建議。這個場景傳遞出一種虛心接受教導的氛圍,配文“同學誤解你也不必生氣”。與此相匹配的是B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講的是即使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氣,表現出一種君子的涵養(yǎng)和態(tài)度。在這里,可以引申理解為即使自己有所不知,也能虛心向他人學習,不生氣、不慍怒,符合漫畫中坐著人物虛心受教的態(tài)度。
接著,第二幅漫畫(圖二):圖中三個人物面對面站著,交談、討論。這個場景暗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學習。A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鼻『帽磉_了在任何人的交往中都能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與漫畫中人物交流的場景相吻合。
最后,第三幅漫畫(圖三):圖中一個人物背對著觀眾,坐在地上,文字提示“每日自省”,“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正是自我反省的意思,因此可以推斷C句與圖三相匹配。
綜上所述,通過深入分析每幅漫畫的情境以及《論語》中每句話的含義,我們可以得出正確的匹配結果。
故答案為:B;A;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對漫畫情境的理解和《論語》中句子的應用能力。
解題方法上,學生需要首先理解每幅漫畫所表達的情境,然后結合《論語》中的句子進行匹配。這需要學生具備對《論語》句子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的能力。
技巧上,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漫畫中的人物、動作、表情等元素,推斷出漫畫所表達的主題或情境。同時,也可以通過對《論語》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找出與漫畫情境相匹配的句子。
易錯點上,學生可能會因為對漫畫情境理解不準確或對《論語》句子掌握不夠深入而導致匹配錯誤。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仔細審題、深入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判斷。
拓展遷移上,學生可以將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應用到其他類似的題目中,如根據漫畫情境匹配名言警句、古詩詞等。同時,也可以將這種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對漫畫和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
5.(11分)板塊三:分門別類
小組將一些與“友 ”相關的古詩文進行了整合歸類,請你補全。
【答案】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溫故而知新;【甲】親友(含“友”字意思相近也可給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歸雁洛陽邊;思君不見下渝州;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不知何處吹蘆管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
【解析】【分析】本題要求補全與“友”相關的古詩文整合歸類板塊,包括詩文、釋義和出處等信息的填寫。解題的關鍵在于對古詩文的準確記憶和理解,以及根據板塊主題“友”進行相關的聯想和歸類。
首先,我們來看“師友”部分。這一部分已經給出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脑娢暮歪屃x,要求填寫對應的釋義和出處,以及另一句與師友相關的詩文和釋義。根據《論語》的內容,我們知道“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對“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倪M一步解釋,即選擇別人的優(yōu)點去學習,看到別人的缺點則反省自身是否有同樣的缺點并加以改正。因此,這兩句詩文的釋義可以填寫為“選擇別人的優(yōu)點去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而“溫故而知新”則是《論語·為政》中的另一句與師友相關的詩文,意思是通過復習舊知識來獲得新的理解和認識,也可以成為老師。所以,這部分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接著,我們來看“親友”部分。根據板塊主題“友”和給出的詩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們可以聯想到李白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特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兩句,將思友之情托付給明月,希望它能隨著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因此,這部分的詩文和釋義可以填寫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將思友之情托付明月”。而“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則是《次北固山下》中王灣托鴻雁傳遞思親家書的詩句,雖然與“友”不直接相關,但可以作為親友間傳遞情感的另一種方式,因此也放在這一部分。
最后,我們來看“戰(zhàn)友”部分。這部分要求填寫與戰(zhàn)友相關的詩文和釋義。根據給出的詩文《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和《夜上受降城聞笛》,我們可以聯想到詩人在軍旅之中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戰(zhàn)友的深情。其中,“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表達了詩人對故園菊花的憐惜和想象它們在戰(zhàn)場旁盛開的情景,暗含了對戰(zhàn)友和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而“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則是李益在巡邊時聽到蘆管聲,徹夜望鄉(xiāng),與將士同悲的詩句,也表達了戰(zhàn)友間的深情厚誼。
綜上所述,通過準確記憶和理解古詩文,以及根據板塊主題進行相關的聯想和歸類,我們可以得出本題的答案。
故答案為:1、擇其善者而從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3.溫故而知新;【甲】親友(含“友”字意思相近也可給分)4、我寄愁心與明月;5、隨君直到夜郎西;6、歸雁洛陽邊;7、思君不見下渝州;8、遙憐故園菊;9、應傍戰(zhàn)場開;10、不知何處吹蘆管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對古詩文的記憶、理解和應用能力,以及根據主題進行聯想和歸類的能力。
解題方法上,學生需要首先準確記憶和理解古詩文的原文、釋義和出處,然后根據板塊主題“友”進行相關的聯想和歸類,找出與主題相關的詩文并填寫在相應的位置。
技巧上,學生可以通過多讀多背來加深對古詩文的記憶和理解,同時也可以通過聯想和類比等方法來加深對古詩文內涵的把握。此外,學生還需要注意對古詩文中關鍵詞語的把握和理解,以便更準確地填寫釋義和出處等信息。
易錯點上,學生可能會因為對古詩文的記憶不準確或理解不深入而導致填寫錯誤。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仔細審題、深入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判斷。
拓展遷移上,學生可以將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應用到其他類似的題目中,如根據主題填寫古詩文名句、根據詩文內容填寫釋義和出處等。同時,也可以將這種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對古詩文的欣賞和理解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三、活動二:經典梳理覓真友(18分)
班級里組織了“跟著古人學交友”活動,同學們引經據典,搜集閱讀古人關于“交友”的詩文,整理出了以下材料。請你一起完成以下活動。
【梳理資料】
(甲) 送韓侍御之廣德① 李白
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貰酒②與君傾③。
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④。
【注釋】①此詩作于肅宗至德三年(758)。韓歆被貶為廣德令,李白為其送行。韓侍御即韓歆。②貰(shì)酒:賒酒。③傾:盡,用盡。④泉明:陶淵明,唐人為避唐高祖李淵諱,“淵”字盡改為“泉”字。這里把韓歆比作隱居的陶淵明,這是對他的安慰和贊美。
(乙)雞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也。少游太學①,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②。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 ____, 見孺子③ 焉。 ”乃共克④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⑤以白母,請設饌⑥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⑦邪? ”對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違。 ”母曰:“若然, 當為爾醞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選自《后漢書.獨行列傳》)
【注釋】①太學:漢朝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②告歸鄉(xiāng)里:請假回家鄉(xiāng)。③孺子:小孩子,指張劭的子女。④克:約定 ⑤具:詳細。⑥饌(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⑦審:確定。
6.(3分)【解決難點】在讀故事時,小語遇到了幾個不能理解的詞語,請你借助方法提示,幫他解惑。
7.(2分)稱謂代表禮節(jié),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qū)別,在文中橫線上,我們應該填 (A.尊親 B.家親)
8.(3分)小語發(fā)現文中有個句子沒有停頓,你覺得該怎么斷句?(限斷3處)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9.(3分)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小語遇到了讀不懂的句子,請你根據上下文幫他翻譯。
對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違 。”
10.(3分)【討論探究】交友之道,貴相知心。甲詩和乙文都體現出真摯的友情,請結合甲詩和乙文的內容進行分析。
11.(4分)【獲得啟示】班級就“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發(fā)表看法,請你參考下列表格,選擇下圖中最重要的一項特質,并模仿示例,進行留言。
(本圖來源于《道德和法治》書中《友誼之樹常青》)
小文:《割席斷交》告訴我們,獲得真正的友誼需要志同道合?,F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找錯朋友會造成“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尷尬局面。所以,找朋友時必須要了解對方的特長愛好,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人相處,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友誼。
我:
【答案】6.到;③;對……說;這樣
7.A
8.至其 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9.元伯回答說:“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會失約。”
10.甲詩作者在韓侍御被貶為廣德令后,賒酒為其送行,還趁著月色為他歡歌送行,把他比作隱居的陶淵明。李白在朋友失意時安慰他,贊美他,重情重義,體現了他們真摯的友情(或:他們是“知心”朋友)。
乙文范式和張劭一同請假回家鄉(xiāng)時,范式告訴張劭,兩年后回來時會去他家拜訪。兩年后,張劭母親不相信范式能守諾言,但張劭卻堅信他不會違約,而范式也果然說到做到。他們彼此信任,堅守諾言(或:堅守誠信),體現了他們是“知心”朋友。
11.示例1:《送韓侍御之廣德》告訴我們,獲得真正的友誼需要重情重義?,F實生活中,很多人在朋友落難失意時,不但不陪伴,不幫忙,反而落井下石,導致失去了朋友。所以,我們應學習李白,做一個重情義的人,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友誼。示例2:《雞黍之交》告訴我們,獲得真正的友誼需要堅守誠信?,F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總是言而無信,導致失去了他人的信任,也失去了朋友。所以,我們應學習范式,做到言而有信,才能獲得信任,獲得真正的友誼。
【知識點】套用式仿寫;根據文言文中某一內容談觀點;文言文斷句;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的是對古文中詞語的理解能力。解題方法包括課內遷移法、查閱字典法、語境猜讀法和成語關聯法。技巧在于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方法,結合句子語境和上下文進行推斷。易錯點在于對古文詞語的陌生感,需要加強對古文的學習和積累。拓展遷移方面,可以將這些方法應用到其他古文的學習中,提高古文閱讀和理解能力。
(2)本題考查的是對古文稱謂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古文中的謙稱和尊稱的區(qū)別,并能夠根據句子語境進行正確選擇。技巧在于加強對古文稱謂的學習和積累。易錯點在于對古文稱謂的混淆和誤解。拓展遷移方面,可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其他古文的學習中,提高古文閱讀和理解能力。
(3)本題考查的是對古文句子的斷句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語境,并能夠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正確斷句。技巧在于加強對古文語法和閱讀習慣的學習和積累。易錯點在于對古文句子的誤解和斷句不準確。拓展遷移方面,可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其他古文的學習中,提高古文閱讀和理解能力。
(4)本題考查的是對古文句子的翻譯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語境,并能夠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準確翻譯。技巧在于加強對古文語法和詞匯的學習和積累。易錯點在于對古文句子的誤解和翻譯不準確。拓展遷移方面,可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其他古文的學習中,提高古文閱讀和理解能力。
(5)本題考查的是對古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能夠深入理解甲詩和乙文的內容,并能夠從中提煉出交友之道中的真摯友情。技巧在于加強對古文內容的閱讀和思考,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易錯點在于對古文內容的誤解和提煉不準確。拓展遷移方面,可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其他古文的學習中,提高古文閱讀和理解能力,并能夠將交友之道中的真摯友情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6)本題考查的是對古文內容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以及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能夠深入理解甲詩和乙文的內容,并能夠從中提煉出對現實生活的啟示。技巧在于加強對古文內容的閱讀和思考,提高理解和應用能力,并能夠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思考和表達。易錯點在于對古文內容的誤解和提煉不準確,以及無法將啟示點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進行闡述。拓展遷移方面,可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其他古文的學習中,提高古文閱讀和理解能力,并能夠將古文中的智慧和啟示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參考譯文】
《送韓侍御之廣德》:昔日繡衣的榮耀已不足以令人自豪,今晚我賒酒與你一同暢飲。暫且到東山借月色,盡情高歌一夜,送別像陶淵明一樣隱居的你。
《雞黍之交》:范式字巨卿,山陽郡金鄉(xiāng)人。年輕時在太學讀書,是儒生,和汝南郡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請假回家鄉(xiāng),(分別時) ,范式對張劭說:“兩年后該回來的時候,我將前往貴府拜見你的母親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眱扇嘶ハ嗉s好日期.后來約好的日期將要到了,張劭把這件事詳細告訴了母親,請求母親準備酒食等待范式的到來.張劭的母親說:“分別兩年了,千里之外約定的話,你怎么會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張劭回答說:“范式是講信用的人,肯定不會違背約定的.”張劭的母親說:“如果真是那樣,當然得替你們準備酒食.”約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來赴約,登堂拜見張劭母親后,接著開懷暢飲,興盡才離開.
6.句子“后期方至”:通過課內遷移法,聯想到《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去后乃至”,可以推斷“后期方至”中的“至”意為“到”。因為兩句都描述了某人后來才到達的情境。
句子“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通過查閱字典法,根據《古漢語常用字典》中“并”字的義項,結合句子語境,選擇最符合的義項③“一同”。因為句子描述的是兩個人一起請假回家鄉(xiāng)。
句子“式謂元伯曰”:通過語境猜讀法,結合上下文,可以推斷“謂”在這里的意思是“對……說”。因為句子描述的是范式對張劭說的話。
句子“若然”:通過成語關聯法,聯想到“理所當然”,可以推斷“若然”在這里的意思是“這樣”。因為“若然”通常用于表示假設或條件成立時的結果。
故答案為:到;③;對……說;這樣
7.在古文中,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qū)別。根據句子“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____,見孺子焉?!笨梢酝茢啵@里應該填寫的是對張劭父母的尊稱。因為范式是在告訴張劭他回來后會去拜訪張劭的父母。在古文中,“尊親”是對他人父母的尊稱,而“家親”則是自己父母的謙稱。因此,應該選擇“尊親”。
故答案為:A
8.斷句需要根據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語境進行。句子“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描述了范式在約定的日子到達張劭家,進行了一系列活動的情境。根據語法結構和語境,可以將句子斷為“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這樣斷句后,每個部分都表達了完整的意思,符合古文的閱讀習慣。
故答案為: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9.翻譯句子需要根據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語境進行。句子“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描述了元伯對范式的信任和肯定。根據語法結構和語境,可以將句子翻譯為“元伯回答說:‘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會失約?!边@樣翻譯后,既保留了句子的原意,又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故答案為:元伯回答說:“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會失約?!?br>10.本題要求結合甲詩和乙文的內容,分析交友之道中的真摯友情。甲詩中,李白在朋友韓侍御被貶為廣德令后,賒酒為其送行,還趁著月色為他歡歌送行,把他比作隱居的陶淵明。這體現了李白對朋友的安慰、贊美和重情重義。乙文中,范式和張劭在分別時約定兩年后相見,兩年后范式果然如約而至,這體現了他們之間的彼此信任和堅守諾言。這些情節(jié)都體現了真摯的友情和交友之道中的貴相知心。
故答案為:甲詩作者在韓侍御被貶為廣德令后,賒酒為其送行,還趁著月色為他歡歌送行,把他比作隱居的陶淵明。李白在朋友失意時安慰他,贊美他,重情重義,體現了他們真摯的友情(或:他們是“知心”朋友)。
乙文范式和張劭一同請假回家鄉(xiāng)時,范式告訴張劭,兩年后回來時會去他家拜訪。兩年后,張劭母親不相信范式能守諾言,但張劭卻堅信他不會違約,而范式也果然說到做到。他們彼此信任,堅守諾言(或:堅守誠信),體現了他們是“知心”朋友。
11.本題要求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并參考給定的示例進行留言。根據示例,可以選擇甲詩或乙文中的某個情節(jié)或主題作為啟示點,然后結合現實生活進行闡述。例如,可以選擇甲詩中李白對朋友的安慰和贊美作為啟示點,闡述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做一個重情義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或者選擇乙文中范式和張劭之間的彼此信任和堅守諾言作為啟示點,闡述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和真正的友誼。
故答案為:示例1:《送韓侍御之廣德》告訴我們,獲得真正的友誼需要重情重義。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朋友落難失意時,不但不陪伴,不幫忙,反而落井下石,導致失去了朋友。所以,我們應學習李白,做一個重情義的人,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友誼。示例2:《雞黍之交》告訴我們,獲得真正的友誼需要堅守誠信。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總是言而無信,導致失去了他人的信任,也失去了朋友。所以,我們應學習范式,做到言而有信,才能獲得信任,獲得真正的友誼。
四、活動三:名篇探秘話益友(56分)
朋友是自己選的家人,家人是人生第一任朋友。班級同學想通過對名家名篇的探究,學習“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請你積極參與,完成以下任務。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這是我父親的一句名言。
②父親是個很隨和的人,我很少見他發(fā)過脾氣,對待子女,從無疾言厲色。他愛孩子,喜歡孩子,愛跟孩子玩,帶著孩子玩。我的姑媽稱他為“孩子頭”。春天,不到清明,他領一群孩子到麥田里放風箏。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們那里叫“百腳”),是用染了色的絹糊的。放風箏的線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結實而輕,這樣風箏可筆直的飛上去,沒有“肚兒”。用胡琴弦放風箏,我還未見過第二人。清明節(jié)前,小麥還沒有“起身”,是不怕踐踏的,而且越踏會越長得旺。孩子們在屋里悶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躍,身心都極其暢快。A.他用鉆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狀的小塊,再一塊一塊逗攏,接縫處用膠水粘牢,做成小橋、小亭子、八角玲瓏水晶球。他會做各種燈。用淺綠透明的“魚鱗紙”扎了一只紡織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紅染了色,上深下淺,通草做花瓣,做了一個重瓣荷花燈,真是美極了。我們在這些燈里點了蠟燭,穿街過巷,鄰居的孩子都跟過來看,非常羨慕。
③父親對我的學業(yè)是關心的,但不強求。我小時了了,國文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時得佳評,他就拿出去到處給人看。我的數學不好,他也不責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初中時愛唱戲,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潤。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學有幾個能唱戲的,學校開同樂會,他應我的邀請,到學校去伴奏。幾個同學都只是清唱。有一個姓費的同學借到一頂紗帽,一件藍官衣,扮起來唱“朱砂井”。B.但是沒有配角,沒有衙役,沒有犯人,只是一個趙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場。父親那么大的人陪著幾個孩子玩了一下午,還挺高興。我十幾歲就學會了抽煙喝酒。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煙,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我們的這種關系,他人或以為怪。父親說:“我們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br>④我和兒子的關系也是不錯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張家口農村勞動,他那時還未從幼兒園剛畢業(yè),剛剛學會漢語拼音,用漢語拼音給我寫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趕緊學會漢語拼音,好給他寫回信。對兒子的幾次戀愛,我采取的態(tài)度是“聞而不問”。了解,但不干涉。我們相信他自己的選擇,他的決定。我的孩子有時叫我“爸”,有時叫我“老頭子”!連我的孫女也跟著叫。我的親家母說這孩子“沒大沒小”。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⑤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
12.(5分)【記事要有條理】作者把“父愛”放在許多具體的事件中寫,將父親寫“活”了。班級同學做了以下梳理,請你幫他們填寫下圖。
13.(5分)【寫人要關注細節(jié)】細心觀察,好的文章總是在細微之處見匠心。請按要求賞讀文中劃線的 A、B句。
①請你從重音、停連、語氣、語速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為文中劃線的A句做朗讀設計,說明設計理由。
A.他用鉆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狀的小塊,再一塊一塊逗攏,接縫處用膠水粘牢,做成小橋、小亭子、八角玲瓏水晶球。
②請你從修辭或用詞的角度為文中劃線的B句進行賞析。
B.但是沒有配角,沒有衙役,沒有犯人,只是一個趙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場。
14.(5分)【選材要突出中心】對于本文的選材,班級同學在研討過程中產生以下疑問,請你幫助他們解惑。
⑴文章第③段中畫波浪線部分有損于“父親”形象的完美,應該刪去。
⑵文章第④段主要是寫“我”和兒子,對父親形象塑造作用不大,未能突出中心,可以刪去。
15.(5分)【敘事要融入情感】親子之情是純粹的、美好的,但親子間的相處方式卻不盡相同。請結合《秋天的懷念》以及本文的具體內容,分析它們的不同。
16.(6分)在探究過程中,班級同學還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進行以下對話,請你參與。
小語: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名著《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同樣生活在舊社會,同樣都關注孩子的學習,而父親的教育方式卻是截然不同的。
小文:哦,我也想起來了……是《五猖會》中的一個情節(jié),主要講的是: 。
小語:說得對。我想,當時的小魯迅一定是很痛苦的。
小文:是的,我也深有同感。有一次周末,我在看球賽,正看得起勁,爸爸進來了,虎著臉,非要我去寫作業(yè),害得我那一天一直沒有好心情。
小語:這個話題很有現實意義,我們還是給這樣的父親提幾點建議吧!
【答案】12.他領一群孩子到麥田里放風箏;清明節(jié)前;初中時;父親為我倒酒、點煙
13.A句:示例1:A句中“裁成”“逗攏”“粘牢”重讀,體現出父親做水品球的細心和心靈手巧(1分),表達了“我”對父親的崇拜和敬愛之情。
示例2:A句中“一塊一塊”要慢讀,體現出父親做水品球的細心和心靈手巧(1分),表達了“我”對父親的崇拜和敬愛之情。
B句:排比手法(關聯詞“沒有”“只”),三個“沒有”連用,體現出了這場戲的無趣,而父親卻樂在其中,耐心地陪伴著“我”,從側面表現出父親對我深沉的愛。
14.⑴雖然父親的這些行為不值得提倡,但這些事件能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這一中心,也體現了文章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的特點。
⑵第④段主要記敘了“我”學拼音給孩子回信;對孩子談戀愛,我“聞而不問”;樂意讓孩子、孫女叫“我”“老頭子”等事件,展現了一種平等和諧的家風,突出“我”對父親教育觀的認同,因此不能刪去。
15.《秋天的懷念》中母親對“我”的愛是深沉的,默默付出的,總是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而“我”對母親的愛一開始并不理解,在母親過世后才幡然悔悟。(2分)本文中“我”和父親的相處是平等和諧的,父親會陪“我唱戲,對“我”的學業(yè)是關心的,但并不強求等。
16.父親在“我”即將觀看五猖會前要求背誦《鑒略》。;①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天性。②父母應該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強制孩子執(zhí)行自己的意愿。(答出1點給2分,答出2點給滿分,合理即可。)③父母可以通過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將學習和玩耍完全對立起來。
【知識點】語速與語調;停頓與節(jié)奏;重音;梳理、概括文章情節(jié);分析文章語言特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梳理能力。解題關鍵在于仔細閱讀文章,找出與父親相關的關鍵事件,并確定它們的時間點和具體內容。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脈絡,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易錯點在于可能遺漏文章中的某些細節(jié),導致梳理不完整。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和細心,確保梳理全面準確。
(2)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細節(jié)的把握和賞析能力。解題關鍵在于仔細閱讀文章中的句子,并找出其中的關鍵動詞或修辭手法。通過分析和理解這些動詞或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易錯點在于可能無法準確找出關鍵動詞或修辭手法,或者無法準確分析其表達效果。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文章細節(jié)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選材的理解和判斷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文章中心和主題,以及分析各部分內容對文章中心和主題的突出作用。通過仔細分析文章內容,我們可以得出哪些部分應該保留,哪些部分可以刪去的結論。易錯點在于可能無法準確理解文章中心和主題,或者無法準確分析各部分內容對文章中心和主題的突出作用。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文章整體結構和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比較能力。解題關鍵在于仔細閱讀兩篇文章,并理解其中親子間相處方式的不同。通過比較和分析兩篇文章中的情感表達和相處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親子關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易錯點在于可能無法準確理解兩篇文章中的情感表達和相處方式,或者無法準確比較和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5)本題考查的是對名著情節(jié)的理解和現實問題的分析能力。解題關鍵在于回憶和理解《朝花夕拾》中與父親教育方式相關的情節(jié),并比較和分析其與本文中父親教育方式的不同。同時,還需要結合現實生活提出合理的建議。易錯點在于可能無法準確回憶和理解名著情節(jié),或者無法準確分析和比較兩種教育方式的不同。因此,在解題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名著情節(jié)的理解和記憶能力,以及提高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的能力。
12.本題要求填寫關于父親具體事件的時間線和內容。通過仔細閱讀文章,我們可以找到與父親相關的幾個關鍵事件,并確定它們發(fā)生的時間點和具體內容。首先,文章提到“春天,不到清明,他領一群孩子到麥田里放風箏”,這是第一個事件,時間點是“清明節(jié)前”。接著,文章在第三段提到“我初中時愛唱戲”,并描述了父親陪伴我唱戲的情景,這是第二個事件,時間點是“初中時”。最后,文章還提到“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煙,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這是第三個事件,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父親為我倒酒、點煙”。
故答案為:他領一群孩子到麥田里放風箏;清明節(jié)前;初中時;父親為我倒酒、點煙
13.A句朗讀設計:
本題要求從朗讀的角度為A句做設計,并說明理由。通過仔細閱讀A句,我們可以發(fā)現這句話詳細描述了父親制作水晶球的過程,其中“裁成”“逗攏”“粘牢”等動詞是關鍵。為了突出父親的心靈手巧和細心,我們可以選擇重讀這些動詞,或者通過慢讀“一塊一塊”來強調制作過程的細致。這樣的設計能夠更好地表達“我”對父親的崇拜和敬愛之情。
B句賞析
本題要求從修辭或用詞的角度對B句進行賞析。通過仔細閱讀B句,我們可以發(fā)現這句話使用了排比手法,通過三個“沒有”連用,強調了這場戲的無趣。而父親卻樂在其中,耐心地陪伴著“我”,這從側面表現出了父親對“我”深沉的愛。因此,我們可以從修辭或用詞的角度對這句話進行賞析,并指出其表達效果。
故答案為:A句:示例1:A句中“裁成”“逗攏”“粘牢”重讀,體現出父親做水品球的細心和心靈手巧(1分),表達了“我”對父親的崇拜和敬愛之情。
示例2:A句中“一塊一塊”要慢讀,體現出父親做水品球的細心和心靈手巧(1分),表達了“我”對父親的崇拜和敬愛之情。
B句:排比手法(關聯詞“沒有”“只”),三個“沒有”連用,體現出了這場戲的無趣,而父親卻樂在其中,耐心地陪伴著“我”,從側面表現出父親對我深沉的愛。
14.⑴ 對于文章第③段中畫波浪線部分是否應該刪去的疑問,我們需要考慮這部分內容對文章中心“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突出作用。雖然父親的某些行為可能不值得提倡,但這些事件能夠真實反映父親與“我”之間的親密關系,體現了文章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的特點。因此,這部分內容不應該被刪去。
⑵ 對于文章第④段是否應該刪去的疑問,我們需要考慮這部分內容對父親形象塑造和文章中心的作用。第④段主要記敘了“我”與兒子的相處方式,展現了一種平等和諧的家風。這既是對父親教育觀的認同和傳承,也突出了文章中心“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題。因此,這部分內容也不應該被刪去。
故答案為:⑴雖然父親的這些行為不值得提倡,但這些事件能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這一中心,也體現了文章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的特點。
⑵第④段主要記敘了“我”學拼音給孩子回信;對孩子談戀愛,我“聞而不問”;樂意讓孩子、孫女叫“我”“老頭子”等事件,展現了一種平等和諧的家風,突出“我”對父親教育觀的認同,因此不能刪去。
15.本題要求結合《秋天的懷念》和本文的具體內容,分析親子間相處方式的不同。通過仔細閱讀兩篇文章,我們可以發(fā)現《秋天的懷念》中母親對“我”的愛是深沉而默默付出的,而“我”對母親的愛一開始并不理解,直到母親過世后才幡然悔悟。相比之下,本文中“我”和父親的相處方式更加平等和諧,父親會陪伴“我”唱戲,對“我”的學業(yè)是關心的但并不強求。這種相處方式體現了父子之間的平等和尊重,也體現了父親對“我”的理解和支持。
故答案為:《秋天的懷念》中母親對“我”的愛是深沉的,默默付出的,總是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而“我”對母親的愛一開始并不理解,在母親過世后才幡然悔悟。(2分)本文中“我”和父親的相處是平等和諧的,父親會陪“我唱戲,對“我”的學業(yè)是關心的,但并不強求等。
16.第1空:本題要求回憶《朝花夕拾》中與父親教育方式相關的情節(jié)。通過回憶和比較,我們可以想起《五猖會》中父親在“我”即將觀看五猖會前要求背誦《鑒略》的情節(jié)。這個情節(jié)與本文中父親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體現了舊社會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嚴厲和強制。
第2空:本題要求給現實生活中類似《五猖會》中父親的教育方式提出建議。通過分析和比較兩種教育方式的不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建議: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興趣天性;應該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可以通過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些建議旨在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和孩子的健康成長。
故答案為:父親在“我”即將觀看五猖會前要求背誦《鑒略》。
①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天性。②父母應該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強制孩子執(zhí)行自己的意愿。(答出1點給2分,答出2點給滿分,合理即可。)③父母可以通過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將學習和玩耍完全對立起來。
17.(30分)通過參與以上學習探究活動,你掌握“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了嗎?請圍繞以下任意一個情境,完成寫作任務。
◎情境一:七年級的小語比較內向,請你給他寫一封信,跟她談談如何交朋友。
◎情境二:如果能打破時空壁壘,你最想和書中哪個人物做朋友?李白、陳元方、謝道韞、魯迅……你們會如何相處,會去做什么事呢?
◎情境三:你在現實生活中有要好朋友嗎?也許是一棵樹、也許是一個人……可以借助文字回憶交友過程中讓你難忘的事件。
要求:①文體自選,題目自擬;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寫、抄襲;④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答案】略
【知識點】自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來看這道作文題的三個情境。每個情境都給出了不同的寫作方向和背景,但核心都是圍繞“寫人記事”這一寫作方法來展開。
對于情境一,要求寫一封信給小語,主題是如何交朋友。這需要我們首先了解內向孩子的心理和需求,然后從如何主動與人交流、展現自己的興趣點、傾聽他人等方面給出建議。在寫信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親切和易于理解,同時也要注意給出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
對于情境二,這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題目。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書中人物,并設想與他/她成為朋友的場景。在描述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展現人物的特點和性格,同時也要注意自己與這個人物的互動和相處方式。這個題目可以很好地鍛煉我們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對于情境三,要求我們回憶并描述與好友相處中的難忘事件。這需要我們深入挖掘自己的記憶,找到那些與朋友相處中讓自己感動、開心或者有所收獲的時刻。在寫作時,要注意細節(jié)描寫和情感表達,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你們之間的深厚友情。
在解題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明確主題和寫作方向,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的文體和表達方式。
深入挖掘素材,無論是從書中還是自己的生活中,都要找到能夠支撐主題的具體內容。
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你的意圖和情感。
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和文學技巧,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以及根據具體情境進行寫作的能力。
在解題方法上,學生需要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選擇寫作角度和表達方式。例如,在情境一中,學生需要運用書信體的格式,以親切的語言給出交朋友的具體建議;在情境二中,學生需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書中人物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描述出與人物相處的場景;在情境三中,學生則需要深入挖掘自己的記憶,通過具體事件來展現與好友之間的深厚友情。
在寫作技巧上,學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注意細節(jié)描寫,無論是人物的外貌、性格還是事件的具體經過,都要進行細致的刻畫;二是要注意情感表達,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你的真實情感;三是要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和文學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此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避免套寫和抄襲現象,確保文章內容的原創(chuàng)性和獨特性。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透露個人信息,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綜上所述,本題旨在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觀察、多思考、多寫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
圖一
圖二
圖三
朋友
關系
詩文
釋義
出處
師友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br>① ,② 。
向身邊的人學習,亦友亦師。
《論語 ·述而》
子曰: “③ ,可以為師矣。 ”
復習舊知也能成為老師。
《論語 · 為政》
【甲】

④ ,⑤ 。
李白將思友之情托付明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鄉(xiāng)書何處達,⑥ 。
王灣托鴻雁傳遞思親家書。
《次北固山下》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⑦ 。
李白連夜趕路,不舍友人。
《峨眉山月歌》
戰(zhàn)友
⑧ ,⑨ 。
詩人和戰(zhàn)友處于軍旅之中,聯想到故園的菊花——它們淪陷在都城。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⑩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李益巡邊,遙聽管樂,徹夜望 鄉(xiāng),與將士同悲。
《夜上受降城聞笛》
方法
句子
方法聯結
釋義
課內遷移法
后期方至
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查閱字典法
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
《古漢語常用字典》 “并 ”字義項:①兼;②通“屏 ”,屏除;③一同。
⑵ (填序號)
語境猜讀法
式謂元伯曰
結合語境,聯系上下文

成語關聯法
若然
理所當然

古詩中的友誼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韓侍御之廣德》……
古文中的友誼
《劉柳情誼》《雞黍之交》《管鮑之交》……
圖一
圖二
圖三
朋友
關系
詩文
釋義
出處
師友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br>① ,② 。
向身邊的人學習,亦友亦師。
《論語 ·述而》
子曰: “③ ,可以為師矣。 ”
復習舊知也能成為老師。
《論語 · 為政》
【甲】

④ ,⑤ 。
李白將思友之情托付明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鄉(xiāng)書何處達,⑥ 。
王灣托鴻雁傳遞思親家書。
《次北固山下》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⑦ 。
李白連夜趕路,不舍友人。
《峨眉山月歌》
戰(zhàn)友
⑧ ,⑨ 。
詩人和戰(zhàn)友處于軍旅之中,聯想到故園的菊花——它們淪陷在都城。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⑩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李益巡邊,遙聽管樂,徹夜望 鄉(xiāng),與將士同悲。
《夜上受降城聞笛》
方法
句子
方法聯結
釋義
課內遷移法
后期方至
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查閱字典法
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
《古漢語常用字典》 “并 ”字義項:①兼;②通“屏 ”,屏除;③一同。
⑵ (填序號)
語境猜讀法
式謂元伯曰
結合語境,聯系上下文

成語關聯法
若然
理所當然

古詩中的友誼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韓侍御之廣德》……
古文中的友誼
《劉柳情誼》《雞黍之交》《管鮑之交》……

相關試卷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區(qū)五校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評價語文試卷:

這是一份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區(qū)五校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評價語文試卷,文件包含八上期中試卷終稿1pdf、參考答案1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西部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卷:

這是一份浙江省溫州市瑞安西部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卷,文件包含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語文教學診斷性測試docx、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語文教學診斷性測試pdf、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語文教學診斷性測試參考答案docx、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語文教學診斷性測試參考答案pdf、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學業(yè)質量檢測語文答卷紙_答題卡文件pdf等5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西部學校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語文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這是一份浙江省溫州市瑞安西部學校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語文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共11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安陽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安陽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安陽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安陽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2023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聯盟學校中考二模語文試卷

2023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聯盟學校中考二模語文試卷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