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范圍:選擇性必修一第二章到第三章第三節(jié)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一、單選題(每題4分,共12題,一共48分)
1. 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減少二氧化硫氣體的排放
B. 用純堿溶液除油污,加熱可提高去污能力
C. 高純度的SiO2可以制成太陽能電池,將光能直接轉(zhuǎn)化為電能
D. 用硫酸鐵除去水中的懸浮物,包含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答案】C
【解析】
【詳解】A.加入生石灰后發(fā)生反應(yīng),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故A正確;
B.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純堿水解呈堿性,加熱促進水解,溶液堿性增強,可促進油脂的水解,故B正確;
C.光導(dǎo)纖維用于傳輸信號,不具有導(dǎo)電性,不將光能直接轉(zhuǎn)化為電能,故C錯誤;
D.鐵離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氫氧化鐵膠體,可以吸附水中固體雜質(zhì)顆粒,具有凈水作用,包含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故D正確;
故選C。
2. 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 打開可樂瓶蓋會產(chǎn)生大量的氣泡
B. 工業(yè)上合成氨采用高溫以提高氨的產(chǎn)率
C. 對充有的容器進行加壓,氣體顏色先變深后變淺
D. 實驗室用軟錳礦制備氯氣,可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以除去氮氣中的氯化氫雜質(zhì)
【答案】B
【解析】
【分析】勒夏特列原理為: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平衡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時,該反應(yīng)必須是可逆反應(yīng),否則勒夏特列原理不適用。
【詳解】A. 打開可樂瓶蓋會產(chǎn)生大量的氣泡,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開啟可樂瓶后,壓強減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A不選;
B. 工業(yè)上合成氨采用高溫是因為高溫時催化劑的活性最大,故B選;
C. 對充有的容器進行加壓,氣體顏色先變深后變淺,因為加壓后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及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C不選;
D. 飽和食鹽水中氯離子濃度大,使氯氣與水的反應(yīng)向逆向進行,氯氣在飽和食鹽水中溶解度小,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D不選;
故選B。
3. 下列物質(zhì)屬于弱電解質(zhì)的是
A. H2SO4B. Ba(OH)2C. NaHCO3D. H2O
【答案】D
【解析】
【詳解】A.H2SO4是強酸,是強電解質(zhì),故A不選;
B.Ba(OH)2是強堿,是強電解質(zhì),故B不選;
C.NaHCO3是鹽,是強電解質(zhì),故C不選;
D.H2O只能部分電離,是弱電解質(zhì),故D選;
答案選D。
4. 設(shè)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0.1ml·L-1的FeCl2溶液中,所含的Cl-總數(shù)為0.2NA
B. 標準狀況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所含的OH-總數(shù)為0.1NA
C. 常溫下,0.1mlSO2與足量的H2O反應(yīng)后,溶液中H2SO3、、的總數(shù)為0.1NA
D. 標準狀況下,22.4LNO2所含的原子總數(shù)大于3NA
【答案】D
【解析】
【詳解】A.題中沒有給出溶液的具體體積,因此無法計算該溶液中所含的Cl-總數(shù),A項錯誤;
B.標準狀況下,KW<1×10-14,所以c(OH-)<10-1ml·L-1,故1LpH=13的NaOH溶液中,所含的OH-總數(shù)小于0.1NA,B項錯誤;
C.SO2與H2O反應(yīng)是一個可逆反應(yīng),0.1mlSO2與足量的H2O反應(yīng)后,SO2沒有反應(yīng)完全,溶液中H2SO3、、的總數(shù)小于0.1NA,C項錯誤;
D.NO2與N2O4能相互轉(zhuǎn)化,且該過程是一個可逆反應(yīng)。因此,在標準狀況下,22.4L NO2氣體中不僅包含NO2,還包含部分N2O4。即lml NO2、N2O4混合氣體原子總數(shù)大于3NA?,D項正確;
答案選D。
5. 常溫下,在c水(H+)·c水(OH-)=1×10-26的溶液中,下列粒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Fe3+D.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溫下,在c水(H+)·c水(OH-)=1×10-26的溶液中,c水(H+)=c水(OH-)=1×10-13ml/L,即水的電離受到抑制,溶液可能是酸,也可能是堿;
【詳解】A.在酸性和堿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故A不選;
B.在堿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B不選;
C.Fe3+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C不選;
D.與H+或OH-都會反應(yīng),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故D選;
答案選D。
6. 表示下列過程的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 草酸鈉溶于水電離:Na2C2O4?2Na++
B. 硫酸鋁與碳酸鈉溶液混合:2Al3++3+3H2O=2Al(OH)3↓+3CO2↑
C. 硫酸鐵溶于水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Fe3++3H2O?Fe(OH)3↓+3H+
D. 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Cl2+CO2+H2O=CaCO3↓+2HCl
【答案】B
【解析】
【詳解】A.草酸鈉是強電解質(zhì),溶于水中完全電離,電離方程式為Na2C2O4=2Na++,故A錯誤;
B.硫酸鋁與碳酸鈉溶液混合發(fā)生雙水解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二氧化碳,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2Al3++3+3H2O=2Al(OH)3↓+3CO2↑,故C正確;
C.硫酸鐵溶于水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水解微弱,不能生成沉淀,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Fe3++3H2OFe(OH)3+3H+,故C錯誤;
D.碳酸的酸性小于鹽酸,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反應(yīng),故D錯誤;
選B。
7. 在某剛性容器中發(fā)生CH2=CH2(g)+H2O(g)?CH3CH2OH(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恒溫恒容條件下,增大的物質(zhì)的量,則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B. 恒溫恒壓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再通入適量氮氣,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小
C. 恒溫恒容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升高溫度,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減小
D. 加入催化劑,能縮短達到平衡時間,并提高的平衡產(chǎn)率
【答案】C
【解析】
【詳解】A.恒溫恒容條件下,增大的物質(zhì)的量,平衡正向移動,H2O(g)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故A錯誤;
B.恒溫恒壓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再通入適量氮氣,反應(yīng)物分壓強減小,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guān),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故B錯誤;
C.CH2=CH2(g)+H2O(g)?CH3CH2OH(g),正反應(yīng)放熱,恒溫恒容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氣體物質(zhì)的量增多,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減小,故C正確;
D.催化劑不能使平衡移動,加入催化劑,不能提高的平衡產(chǎn)率,故D錯誤;
選C。
8.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與塊狀大理石反應(yīng)制取CO2時,使用1ml/L的H2SO4比使用1ml/L的鹽酸速率快
B. 某溫度下,稀NaCl溶液pH=6.5
C. H3PO4屬于三元酸,且其Ka1>Ka2>Ka3
D. “84”消毒液(NaClO)與潔廁靈(濃鹽酸)不能混合使用,是因為產(chǎn)生Cl2
【答案】A
【解析】
【詳解】A.硫酸與碳酸鈣反應(yīng)生成微溶物硫酸鈣,硫酸鈣微溶,包裹碳酸鈣表面,隔絕碳酸鈣和硫酸,反應(yīng)不能持續(xù)進行,故A錯誤;
B.氯化鈉溶液呈中性,若某溫度下,若Kw=10-13,則稀NaCl溶液pH=6.5,故B正確;
C.多元弱酸分步電離,電離程度依次減弱,H3PO4屬于三元酸弱酸,且其Ka1>Ka2>Ka3,故C正確;
D.“84”消毒液(NaClO)與潔廁靈(濃鹽酸)不能混合使用,是因為ClO-+Cl-+2H+=Cl2↑+H2O,故D正確;
選A。
9. 常溫下,將濃度為的溶液加水稀釋至的過程中,下列各項始終保持減小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詳解】A.是水離子積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guān),溫度不變,常數(shù)不變,A錯誤;
B.稀釋過程中,氫離子濃度減小,水的離子積不變,氫氧根離子濃度在增大,亞硝酸根離子濃度減小,則在增大,B錯誤;
C.在稀釋過程中,在減小,也在減小,但是水也可以提供氫離子,故氫離子濃度減小的慢,則稀釋時一直在減小,C正確 ;
D.稀釋的過程中電離常數(shù)不變,但是一直在減小,故在增大,D錯誤;
故選C。
10. 化學上常用酸度(AG)表示溶液中l(wèi)g。25℃時,用0.1000ml/LHCl滴定20mL0.1000ml/LMOH,AG與所加HCl溶液的體積(V/mL)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0.1000ml/L的MOH溶液的pH=11
B. 點b溶液中存在c(M+)+c(MOH)=2c(Cl-)
C. r>20
D. 隨著HCl的滴入,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由圖像可知,a點即為0.1000ml/L的MOH溶液,此時酸度為-8,即,結(jié)合水的離子積可得,pH=11,故A正確;
B.b點V(HCl)=10mL,此時溶液中MOH與MCl濃度相等,由物料守恒可知c(M+)+c(MOH)=2c(Cl-),故B正確;
C.c點時,溶液的酸度為0,即,此時溶液呈中性,而加入20mLHCl,與MOH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溶液為強酸弱堿溶液,溶液呈酸性,則說明此時HCl不足,即消耗的鹽酸體積小于20mL,即r<20,故C錯誤;
D.隨著HCl的滴入,c(MOH)逐漸減小,對水的電離的抑制作用越來越小,c(MCl)逐漸增大,對水的電離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導(dǎo)致水的電離程度逐漸增大,恰好完全反應(yīng)后,新加入的鹽酸對水的電離起到抑制作用,導(dǎo)至水的電離程度逐漸減小,所以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故D正確;
故選C;
11. 下列裝置能達到相應(yīng)目的的是
A. 測定稀硫酸的pH
B. 測定NaOH溶液的濃度
C. 驗證硝酸銨溶于水為吸熱過程
D. 對比Fe3+與Cu2+對雙氧水分解的催化效率
【答案】C
【解析】
【詳解】A.直接將pH試紙放入待測溶液,會污染待測溶液,應(yīng)該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測定稀硫酸的pH值,A錯誤;
B.用鹽酸滴定NaOH溶液,需要在錐形瓶中加入酚酞或甲基橙作為指示劑,B錯誤;
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則試管中壓強減小,燒杯中的水倒吸,C正確;
D.催化劑中陽離子、陰離子均不同,由探究實驗變量唯一化原則可知,則題給裝置無法達到比較Fe3+和Cu2+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的實驗?zāi)康?,D錯誤;
故選C。
12. 常溫下,在一定濃度的草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和與溶液pH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直線甲代表與溶液pH的關(guān)系
B. 草酸的電離常數(shù)之比:
C. d點溶液中:
D. 若滴加NaOH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開始時草酸的物質(zhì)的量,所得溶液顯堿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二元弱酸草酸的一級電離大于其二級電離,Ka1=×c(H+)>Ka2= ×c(H+),當溶液的pH相同時,c(H+)相同,lgX:甲>乙,則甲表示與pH的變化關(guān)系,乙表示與pH的變化關(guān)系
【詳解】A.由分析可知,乙表示與pH的變化關(guān)系,A錯誤;
B.由分析結(jié)合圖可知,當lg=0時,甲的pH=1.3,則c(H+)=10-1.3ml/L,二元弱酸草酸的Ka1=×c(H+)=10-1.3;同理,Ka2=10-4.3,草酸的電離常數(shù)之比:,B正確;
C.d點溶液中由電荷守恒可知:,此時溶液顯堿性,,則,C錯誤;
D.若滴加NaOH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開始時草酸的物質(zhì)的量,所得溶液溶質(zhì)為,其水解常數(shù)為< Ka2,則其電離大于水解,溶液顯酸性,D錯誤;
故選B。
13. 某研究小組用次氯酸鈣溶液脫除SO2的反應(yīng)為Ca(ClO)2(aq)+2SO2(aq)+2H2O(1)?CaSO4(s)+H2SO4(aq)+2HCl(aq),其平衡常數(shù)的對數(shù)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次氯酸鈣溶液中c(H+)
這是一份河北省邢臺市十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文件包含2024高一年級期中考試化學試題pdf、2024高一其中聯(lián)考化學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邢臺市質(zhì)檢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化學試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下列敘述與如圖所示相符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邢臺市清河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 化學試題,文件包含2024-2025學年上學期清河中學高二第一次化學月考滿分卷答案docx、2024-2025學年上學期清河中學高二第一次化學月考滿分卷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