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國慶期間宋老師從徐州出發(fā)自駕到南京游玩,導(dǎo)航提供了三條路線如圖所示,其中推薦方案路線用時3小時50分,全程335km。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3小時50分”指的是時刻B. “3小時50分”指的是時間
C. “335km”指的是位移大小D. 三種方案對應(yīng)的位移不同
2.小明同學(xué)用圖示裝置研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時小明啟動計時器,然后放開小車,讓它拖著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用計算機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小車的v?t圖像可能是下列圖中的( )
A. B. C. D.
3.如圖所示,一架直梯斜靠在光滑的豎直墻壁上,下端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直梯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墻壁對直梯的彈力( )
A. 方向垂直于直梯B. 方向平行于直梯
C. 是由于直梯的形變引起的D. 是由于墻壁的形變引起的
4.如圖所示,大人跟小孩班手腕;大人把小孩的手壓倒在桌面上的過程中,大人對小孩的作用力與小孩對大人的作用力( )
A. 大小不同B. 方向相同
C. 是一對平衡力D. 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5.某同學(xué)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中,選出了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打點計時器的打點
周期為T。則下列計算打下實驗點C時小車速度vC的公式中正確的是( )
A. vC=x3+x42TB. vC=2Tx3+x4
C. vC=x3TD. vC=x3T
6.如圖甲所示,用力傳感器拖動水平固定木板上的靜止木塊,直到使其勻速運動;圖乙是在計算機屏幕上得到拉力隨時間變化的F?t圖像。則木塊( )
A. 12s時受到的是滑動摩擦力B. 12s時受到的是靜摩擦力
C. 12s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4.0ND. 與木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4.0N
7.某學(xué)習(xí)小組用智能手機測自由落體加速度,手機屏幕顯示加速度傳感器的圖像如圖所示。實驗中,手機自由下落的高度約為( )
A. 0.1mB. 0.8mC. 1.5mD. 2m
8.小李講了龜兔沿直線賽道賽跑的故事,兔子和烏龜運動的x?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 兔子和烏龜同時出發(fā)B. 烏龜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 比賽過程中龜、兔相遇2次D. t1~t3時間內(nèi)烏龜?shù)乃俣雀?br>9.用兩段細(xì)繩將一根木棒吊起并保持靜止。下列各懸吊方式中,細(xì)繩拉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10.如圖所示,攝影師調(diào)節(jié)三腳架使相機高度降低。與調(diào)節(jié)前相比,水平地面對任意一只支撐桿的( )
A. 支持力增大B. 支持力不變
C. 支持力與摩擦力的合力不變D. 支持力與摩擦力的合力變小
二、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11.小明同學(xué)在家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他找到了幾個相同的橡皮筋,又找來了一些同規(guī)格的鉤碼,但沒有彈簧秤。他猜想橡皮筋上的彈力也遵循胡克定律,可以代替彈簧秤完成實驗。為了探究橡皮筋彈力的變化規(guī)律,他先設(shè)計實驗裝置如圖甲并實施了以下方案:
①將橡皮筋掛在固定的鉤子上,并在橡皮筋上掛上一個鉤碼;
②待靜止后,用刻度尺測量橡皮筋的長度l;
③逐次增加鉤碼的個數(shù),測量對應(yīng)的長度l;
④將測量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用電腦中WPS軟件生成如圖丙所示的F?l圖像,其中l(wèi)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江蘇省蘇州中學(xué)高一(上)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高一(上)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共11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江蘇省徐州市第三中學(xué)高一(上)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共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