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
1.按要求填空。
(1)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游園》)
(2),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懷古》)
(3)《阿房宮賦》中形容宮中女子梳理頭發(fā)的句子是。
(4)《六國論》中作者批評趙國殺害良將,不能堅持武力抗秦的句子是:,,。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1小題)
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br>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深刻、崇高、鍥而不舍的自我批判、自我懺悔、自我完善的自覺意識以及對全民族、全人類道德進步和文明發(fā)展的思慮和關切。在人類物質進步的發(fā)展歷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算社會歷史的和精神觀念的陳腐垃圾的基本原因
②這就是為什么人類每前進一步總要有一批思想家最先挺身而出
③事實上,這種但丁精神自歐洲文藝復興開始就一直伴隨著人類走向歷史進步
④離不開這種自覺的批判精神、懺悔意識和進取意志
⑤而個人、民族和人類在精神文明的發(fā)展歷程中
⑥離不開精神進步這一重要層面
A.⑥②①⑤④③B.④②①⑤⑥③C.④③⑤⑥②①D.⑥⑤④②①③
三、文言小題(本大題共1小題)
3.解釋加點實詞。
①致昆山之玉( ) ②竟書而欲擱筆( ) ③河海不擇小流( ) ④功施到今( )
四、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我買故我在?
——關于消費的經(jīng)濟哲學沉思
曹東勃
①在追求“高質量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反思消費社會加諸我們的種種可能的危機,正當其時。
②近半個世紀前的1970年,鮑德里亞在其成名作《消費社會》一書中,給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判斷:“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xiàn)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恰當?shù)卣f,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br>③這種物,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業(yè)革命以來大肆繁衍、近似一種熱帶叢林的“人造物”的體系。在這樣一個人造王國之中,“我買故我在”就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成為一種社會思潮。在消費主義的框架下,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實際需要,而是在滿足不斷被制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人們所消費的,也不單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更在于它們的符號象征意義。在物的包圍之中,人們喪失了品鑒能力。物品的泛濫與趨同,使得人們不知所措,既不知道如何犒勞自己,也不懂得怎樣驚喜他人。本能的惰性促使人們樂得把購買決策權讓渡、外包出去,遂成就了種種趣味商店、創(chuàng)意禮品乃至各種惡趣味。
④消費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舊、流變、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夠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來的是物,是經(jīng)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產(chǎn)生、完善與消亡的卻是我們自己。因此,物的消費呈現(xiàn)出加速度態(tài)勢:在傳統(tǒng)社會對著一件物可以講述幾代人的動人故事,而消費社會一個物件可能只能講述自己人生中某一天、某一個月、某一年的故事。
⑤在積貧積弱的時代,解決溫飽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唯一要務,精神空虛和心理憂郁恐怕只是少數(shù)人的“特權”,并只導致其中一部分人墮落;在現(xiàn)代社會,如何擺脫這一亙古未有的社會變遷所引發(fā)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經(jīng)不再是可有可無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問題??墒?,在這樣的輕文明時代依然訴諸物質資源,借助“買買買”來填補內心的貧瘠,只能是黔驢技窮。
⑥饒有意味的是,當下的消費社會中,一方面是“剁手黨”“月光族”之類的“隱形貧困人口”大潮洶涌,他們“花今天的錢,哭明天的窮”。這些“消費社會里的窮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缺陷、有欠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在準備不夠充分的狀態(tài)下就卷入消費的浪潮。另一方面卻是所謂“資本主義精神”的漸趨消遁和勞動神圣的工作倫理一去不返。長此以往,一個在收入上穩(wěn)定增長的、可持續(xù)的消費者階層也會“縮水”?!吧衔绱颢C,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對未來理想社會中生產(chǎn)狀態(tài)同時也是生活狀態(tài)的這段描述,仍然是消費社會下具有前瞻意義的重要指針。
⑦消費社會滿足了人類的欲望,信息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更使得消費社會超越時空限制而如虎添翼,大數(shù)據(jù)真正掌握了我們的個人偏好。然而消費模式的劇烈變遷,也日漸催生與之關聯(lián)的精神紊亂。對此,西方學者弗洛姆的警告發(fā)人深?。骸耙粋€幽靈正在我們中間徘徊,然而,只有少數(shù)人清醒地意識到它的存在。這個幽靈就是,一個完全機械化的社會,它服從計算機的命令,致力于最大規(guī)模的物質生產(chǎn)和消費;在這樣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人自身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一部分,盡管他吃得好,娛樂得好,然而他卻是被動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來越成為一個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边@個意象,恰如電影《千與千尋》里那兩位因貪食而異化為豬的成年人。
⑧掙脫消費社會的陷阱,于個人于國家而言,都需要追求一種適度規(guī)模甚至“減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種“高質量的發(fā)展”。想象一個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的大學圖書館,對其實行總量控制,在買入一本新書的同時剔除一本舊書;而這樣做的前提是,新書無論在內容和其他質量方面必須超過和包容舊書的全部,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穩(wěn)態(tài)圖書館——它避免了藏書總量虛假繁榮之下毫無意義的重復建設。
(選自《文匯報》2019年07月19日,有刪改 )
4.第⑥段中“消費社會里的窮人”在文中的含義是。
5.下列表述中對文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今時代,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猶如身處熱帶叢林受到外物的包圍。
B.在消費時代,“買買買”不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是一種社會思潮。
C.在現(xiàn)代社會,擺脫精神空虛和心理憂郁的有效方式是進入消費怪圈。
D.機械化社會,人往往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一部分,因貪婪異化為物。
6.下列推斷與文意不一致的一項是()
A.時下各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熱銷也反映出市場上商品的泛濫與趨同這一不爭事實。
B.由于商品質量問題的頻發(fā),現(xiàn)在的消費品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jīng)久耐用了。
C.未來理想的消費社會中,消費者完全可以將生產(chǎn)狀態(tài)與生活狀態(tài)合二為一。
D.智能化時代,我們更應警惕消費模式的變化對于人的精神生活造成的影響。
7.電影《天生購物狂》中有一句話說:“我喜歡新衣服,要是每個人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憂郁在這個世界上就無處容身了?!闭埥Y合本文觀點作出分析。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遲行
蔣勛
①一條路上,間隔不遠,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來,抬頭看了好幾次。樹干直挺聳立,樹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載著一朵一朵赭黃橘紅的花。仰頭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燭臺,滿滿一樹花朵,艷紅鮮黃,像明亮燦爛的燭光火焰,一齊點燃,在陽光下跳躍閃爍。春天的城市,像被節(jié)慶祝福,路過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悅。
②有些路人或許有急事要辦,匆忙走過,無法注意到這個季節(jié)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頭看地上落花,聽到他們腳步聲急急走來,趕快讓開,怕阻擋了他們的去路。
③我很喜歡東方園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間不大,四面無墻,只足暫時供人停留。在山水畫里,亭子常常只是一個小點,或在水邊,有扶欄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臺,眼前豁然開朗,可以遠觀山色,眺望大河浩蕩。
④“亭子”就是“?!钡陌凳締幔啃凶弑P桓在長長的路途上,我希望前進的速度更快嗎?還是我要學習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處瀏覽,而不只是匆匆趕路。
⑤如果人生是一條路,從生到死,我希望這條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嗎?或者,我更希望在這條路上,可以多一點遲延,多一點迂回,多一點過程,多一點停留。
⑥人類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間范圍很有限。把臺北市舊的北門、南門、西門、東門,四個城門連接起來,也就是原來城市步行走出來的尺度。不只是臺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規(guī)劃的城市空間,范圍都不太大。歐洲許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led,都還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覽。老城市的巷弄,彎彎曲曲,高高低低,本來就是居民長久用腳走出來的路。
⑦步行可以達到的空間范圍不大,步行的速度緩慢,人類慢慢地走著,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隨時停下來,觀察季節(jié)的變化,看天上星辰移轉,等待太陽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緒,反省自己生命的狀態(tài),探索宇宙的現(xiàn)象,思維信仰的價值。他們一步一步走著,好像步行的節(jié)奏成就了思維的節(jié)奏,因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學,有了悠揚跌宕詩歌的詠唱。
⑧或許,我們已經(jīng)遺忘,人類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長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緩慢行走出來的結果。
⑨我的腦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隊伍的畫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侶,手上捧著缽,一步一步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走到河邊,洗腳沐浴。洗完腳,在樹下鋪了座位,靜靜聆聽佛陀說法。
⑩我步行去了恒河邊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廢墟的那蘭陀,在玄奘讀書的經(jīng)院,體會步行者思想的節(jié)奏。我在雅典衛(wèi)城鋪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遲行,想象古希臘的哲人如何一邊走,一邊議論哲學。他們的步行也好像一種邏輯,每一步都條理分明。荷馬的吟詠唱嘆,流傳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雙眼,看不見路,手里的棍子,一點一點,也都是步伐的節(jié)拍。
?我步行走去灞橋,黃埃漫漫,仿佛還聽得到橋下的流水,橋邊楊柳依依,送別的人與告別的人緩緩走來,送別和告別,時間都很長,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紀念,可以勸君更盡一杯酒,可以吟詩唱和。仿佛因為步行,也就多了許多心事?!伴T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李白說的是男子離去后地上的腳印,女子在門前凝視,腳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長滿了綠苔。那些遲行的腳印,走得那么慢,走在歲月里,走出了眷戀,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謝與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綿長。
8.文章第①段畫線句有人覺得表達冗余拖沓,將其精簡為“滿滿一樹花朵如被點燃的燭光火焰”,你是否贊同這樣的修改,試說明理由。
9.請賞析第?段畫波浪線句。
10.文章行文思路頗具匠心,請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
五、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悲吳王城①
杜牧
二月春風江上來,水精波動碎樓臺。
吳王宮殿柳含翠,蘇?、谡炕ㄕ_。
解舞細腰何處往,能歌姹女逐誰回。
千秋萬古無消息,國作荒原人作灰。
【注】①吳王城:三國時期東吳都城遺址。吳王孫權遷都鄂縣,改名武昌。這首詩是會昌二年杜牧任黃州刺史游覽武昌時所作。當時,晚唐江河日下。②蘇?。耗淆R時錢塘著名歌妓。
1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畫面立體,“碎”字化靜為動,寫蕩漾的水波揉碎了倒映在水中樓臺的影子。
B.頷聯(lián)實寫,吳王宮殿里的柳枝含翠,歌妓蘇小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兒正在迎風綻放。
C.頸聯(lián)以借代手法寫人,追問當年那些能歌善舞的美麗女子去往了何地、誰能逐回。
D.前兩聯(lián)描寫樂景,后兩聯(lián)抒寫悲情,以樂景襯悲情,給讀者留下深刻思考的空間。
12.此詩與《阿房宮賦》同屬于杜牧的“史評史論”類作品,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異同。
六、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嬂①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節(jié)選自賈誼《論積貯疏》,有刪改)
材料二:
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nóng)而已矣。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nóng)民有錢,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nóng)功。神農(nóng)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币允怯^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竊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②天下粟。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nóng)民租。如此,德澤加于萬民,民俞勤農(nóng)。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寧;歲孰且美,則民大富樂矣。
(節(jié)選自晁錯《論貴粟疏》)
[注]①嬂(zhí):細致。②渫(xiè),流通。
13.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而靡之者甚多( ) (2)勸農(nóng)功( )
14.材料二畫波浪線的句子應有三處停頓,請用“/”標出。
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
15.翻譯下列句子。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
16.賈誼《論積貯疏》和晁錯《論貴粟疏》都反映了西漢時期缺糧的社會狀況,請結合兩則材料,試分析當時糧食短缺的原因。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唐)柳宗元
①太史公嘗言:世之學孔氏者,則黜老子,學老子者,則黜孔氏,道不同不相為謀。余觀老子,亦孔氏之異流也,不得以相抗,又況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其迭相訾毀、抵捂①而不合者,可勝言耶?然皆有以佐世。太史公沒,其后有釋氏,固學者之所怪駭舛逆其尤者也。
②今有河南元生者,其人閎曠而質直,物無以挫其志;其為學恢博而貫統(tǒng),數(shù)無以躓其道。悉取向之所以異者,通而同之,搜擇融液,與道大適,咸伸其所長,而黜其奇邪,要之與孔子同道,皆有以會其趣。而其器足以守之,其氣足以行之。不以其道求合于世,常有意乎古之“守雌”者。
③及至是邦②,以余道窮多憂,而嘗好斯文,留三旬有六日,陳其大方,勤以為諭,余始得其為人。今又將去余而南,歷營道,觀九疑,下漓水,窮南越,以臨大海,則吾未知其還也。黃鵠一去,青冥無極,安得不馮豐隆、愬蜚廉③以寄聲于廖廓耶?
【注】①抵捂:即“抵捂”,矛盾。②是邦:當時作者被貶永州。③豐?。簜髡f中云神的名字;蜚廉:傳說中風神的名字。
17.下列各項中治學觀點與作者不一致的一項是()
A.孔子與諸子的學說思想存在矛盾不合之處。
B.孔子與諸子的學說思想都有助于社會人生。
C.只有佛教的思想確實離經(jīng)叛道,驚世駭俗。
D.諸子學說與孔子思想相通,可以融會貫通。
18.下列對元生人品學問評判與原文不相同的一項是()
A.胸懷開闊曠遠,樸實正直志向堅定。
B.學識淵博貫通,命運坎坷不改其道。
C.遵循孔子之道,兼收并蓄取長補短。
D.鄙棄世俗生活,隱居獨處與世無爭。
19.閱讀第③段,聯(lián)系全文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
七、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
20.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說:“人類的偉大在于超越自我,但超越常常需要回歸自我。”
你如何理解呢?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參考答案
1.【答案】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千里澄江似練梳曉鬟也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頹垣、鬟、洎、終。
2.【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的是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注意以下的答題事項,填寫銜接句主要從陳述對象的一致,虛詞的運用,句式選用、情感基調、前后的邏輯順序和音韻的和諧的角度選取。選用關聯(lián)詞語注意分析前后語句之間的關系,此題屬于排序的形式,答題時首先從上述的角度找到1——2組緊密銜接的句子,據(jù)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帶回原文進行進一步的檢驗。本題根據(jù)前文語境“物質進步”,觀察所給語句,應該說“精神”,總說精神的只有⑥,所以可以排除BC兩項。根據(jù)理解文本語境,第⑤④由總說,到說個人、民族、人類,所以必然與⑥銜接。②①“為啥什么”“基本原因”內容相連,最后是看文段空缺處的結尾句③,是對上面的總結。故選D。
語句銜接的題目,有時是排序,有時是填寫銜接句,有時選用關聯(lián)詞語,排序的題目主要從陳述對象的轉換、關聯(lián)詞語的呼應、指代性詞語的指代意義、和上下文的順序照應、和空格前后的銜接等角度分析。填寫銜接句主要從陳述對象的一致,虛詞的運用,句式選用、情感基調、前后的邏輯順序和音韻的和諧的角度選取。
3.【答案】得到完成舍棄延續(xù)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①“致”,得到。句意:(秦國)得到昆山的美玉。
②“竟”,完成。句意:寫完信后打算放下筆。
③“擇”,舍棄。句意:江河湖海不舍棄細流。
④“施”,延續(xù)。句意:功績延續(xù)到現(xiàn)在。
【答案】4.因卷入消費浪潮而失去理性,導致過度消費、提前消費而變窮的人。5.D 6.B 7.(1)電影《天生購物狂》這句話表達的觀點是,要通過消費來解決精神困境,文中認為過度消費會給我們帶來種種可能的危機,比如,在物的包圍之中,人們喪失了品鑒能力;(2)借助買買買來填補內心的貧瘠,只能是黔驢技窮。作者認為消費模式的劇烈變遷也日漸催生與之關聯(lián)的精神紊亂,人自身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一部分,它越來越成為一個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因此,需要追求一種適度規(guī)模,甚至減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種高質量的發(fā)展才能消解內心的貧瘠。
【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理解“消費社會里的窮人”在文中的含義,需要結合該短語所在的段落。根據(jù)第⑥段里“花今天的錢,哭明天的窮”可知,這些人是提前消費,并且是過度消費;“在準備不夠充分的狀態(tài)下就卷入消費的浪潮”,這說明他們被卷入消費浪潮,并且是失去理性、提前消費的;正因如此,他們才會變窮。
由此可知整合答案為:因卷入消費浪潮而失去理性,導致過度消費、提前消費而變窮的人。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猶如身處熱帶叢林受到外物的包圍”錯,原文第③段有:“這種物,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業(yè)革命以來大肆繁衍、近似一種熱帶叢林的‘人造物’的體系”,原文所說的是“近似一種熱帶叢林的‘人造物’的體系”,而不是“猶如身處熱帶叢林受到外物的包圍”。
B.“‘買買買’不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是一種社會思潮”改變原文的關系,原文第③段有“‘我買故我在’就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成為一種社會思潮”,原文是“不僅是……更成為”是遞進關系,選項“不再是……而是”是并列關系。
C.“在現(xiàn)代社會,擺脫精神空虛和心理憂郁的有效方式是進入消費怪圈”錯,原文第⑤段有:“在現(xiàn)代社會,如何擺脫這一亙古未有的社會變遷所引發(fā)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經(jīng)不再是可有可無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問題”,也就是說進入消費怪圈也不能擺脫精神空虛和心理憂郁。
故選D。
5.本題考查學生推斷文中信息的能力。
B.“由于商品質量問題的頻發(fā),現(xiàn)在的消費品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jīng)久耐用了”錯,推斷無據(jù)。原文第④段有“消費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舊、流變、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夠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來的是物,是經(jīng)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產(chǎn)生、完善與消亡的卻是我們自己”,再結合該段的分析不難看出,“消費品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jīng)久耐用”的原因并不是“商品質量問題的頻發(fā)”,而是因為人們不再追求消費品的永恒。
故選B。
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解答本題需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同時還要注意它與本文觀點的關聯(lián)之處。
“每天穿上新衣服”就是要消費,而“憂郁在這個世界上就無處容身了”指的是精神困境被解決了。
文章首段說“在追求‘高質量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反思消費社會加諸我們的種種可能的危機,正當其時”,作者認為過度消費會給我們帶來種種可能的危機。
然后文章主體中作者列舉了可能帶來的種種危機:“在物的包圍之中,人們喪失了品鑒能力”;“借助‘買買買’來填補內心的貧瘠,只能是黔驢技窮”等。
西方學者弗洛姆的警告發(fā)人深省:“……在這樣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人自身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一部分,盡管他吃得好,娛樂得好,然而他卻是被動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來越成為一個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也就是說,因消費模式的劇烈變遷也日漸催生與之關聯(lián)的精神紊亂,人自身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一部分,它越來越成為一個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
根據(jù)文本分析可知,作者在本文中所要表達的觀點就是:我們需要追求一種適度規(guī)模,甚至減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種高質量的發(fā)展才能消解內心的貧瘠。
綜合以上分析,把相關的解答要點表達出來即可。
【答案】8.不贊同。
文章第①段畫線句運用短句和比喻的手法對盛開的木棉的具體描繪,起到強調作用,富有畫面感和表現(xiàn)力,表達作者內心的具體感受?!皾M滿一樹花朵如被點燃的燭光火焰”只是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木棉花盛放的特點,特點不夠具體,畫面感和表現(xiàn)力不夠強。9.逐層深入,富有節(jié)奏感,強化遲行的意義;一組排比,對全文有總結作用。10.①整篇文章以“遲行”貫穿全文,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易于人們接受。
②文章從日常生活中的“遲行”引發(fā)話題,講到“亭子”的意義,再談到人類文明是經(jīng)過漫長的步行發(fā)展而來,揭示了“遲行”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價值,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解析】
8.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原句先是將木棉比作盛大的燭臺,然后具體描述花朵“艷紅鮮黃”,接著又把花朵比作燭光火焰且“一齊點燃,在陽光下跳躍閃爍”,使用短句,通過多個比喻,從不同角度細致地描繪了木棉花盛開的姿態(tài),強調了花朵的絢爛和活力,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富有畫面感,也生動地傳達出作者看到木棉花時內心的喜悅之情。而修改后的句子“滿滿一樹花朵如被點燃的燭光火焰”只是簡單地用一個比喻寫出了花朵像火焰,相比之下,花朵的色彩、整體如燭臺的形象以及花朵在陽光下動態(tài)的美感都沒有體現(xiàn)出來,畫面感和表現(xiàn)力大打折扣。
9.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此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白叱隽司鞈?,走出了不舍……”等一系列內容,增強了語勢,強化了情感。這些排比內容具體而深刻地闡述了“遲行”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和深刻意義,腳印承載著人們在送別等情境中的各種復雜情感,而這些情感在歲月的沉淀中,體現(xiàn)出人性的美好,也象征著人類文明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所積累的深厚內涵,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全文“遲行”的主題起到了總結升華的作用,使主題更加深刻,情感更加濃郁。
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行文思路的能力。
①以“遲行”為線索貫穿全文:文章圍繞“遲行”展開,從開始看到木棉花盛開引發(fā)對路人匆忙趕路的思考,聯(lián)想到亭子所代表的“停留”意義,進而將“遲行”與人生道路相聯(lián)系,這種以一個核心概念貫穿始終的寫法,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它把關于生活節(jié)奏、人類文明發(fā)展等抽象的思考通過“遲行”這一形象化的概念串聯(lián)起來,使讀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文章從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盛開木棉花的不同態(tài)度(有人匆忙錯過,有人像作者一樣停留欣賞)引出“遲行”話題,接著通過對亭子象征意義的探討,將“停留”意義進一步深化。然后從人類最早的步行方式出發(fā),講述步行速度下人類對世界的觀察、思考,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宗教、哲學、詩歌等文明成果,揭示了“遲行”在人類文明發(fā)展歷史中的重要價值。最后通過描述在不同文化場景(印度、希臘、中國古代)中的步行畫面,進一步強化“遲行”在現(xiàn)實和歷史中的意義,如情感的寄托、文明的傳承等,這樣的行文思路使文章層次分明,主題不斷深入拓展。
【答案】11.B 12.同:①都抒發(fā)了興亡之嘆:通過寫吳王宮、阿房宮盛衰變化,油然而生興亡之嘆。②都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本詩寫詩人目睹吳王城的荒涼情景,聯(lián)想到晚唐的現(xiàn)狀,憂慮之情凝于筆端;《阿》是杜牧在晚唐統(tǒng)治者大興宮室、廣聲色的背景下而寫,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異:①本詩:暗含人生苦短、要珍惜當前美好的感慨:人生也像吳王城一樣美好而短暫,一旦失去,就難以逐回,要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②《阿》:諷諫晚唐統(tǒng)治者以史為鑒,不要重蹈覆轍,要施仁愛民。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B.“實寫”錯,應為“虛寫”,頷聯(lián)想象吳王城當年繁盛的情景。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同:
①都抒發(fā)了興亡之嘆。由“吳王宮殿柳含翠,蘇小宅房花正開”“千秋萬古無消息,國作荒原人作灰”“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可知,通過寫吳王宮、阿房宮盛衰變化,油然而生興亡之嘆。
②都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由注釋①可知,晚唐江河日下,在此背景下,杜牧詠懷歷史,表達自己對晚唐現(xiàn)狀的憂慮之情。本詩寫詩人目睹吳王城的荒涼情景,聯(lián)想到晚唐的現(xiàn)狀,憂慮之情凝于筆端;由“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可知,《阿》是杜牧在晚唐統(tǒng)治者大興宮室、廣聲色的背景下而寫,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異:
①本詩:由“千秋萬古無消息,國作荒原人作灰”可知,暗含人生苦短、要珍惜當前美好的感慨:人生也像吳王城一樣美好而短暫,一旦失去,就難以逐回,要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
②《阿》:由“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可知,諷諫晚唐統(tǒng)治者以史為鑒,不要重蹈覆轍,要施仁愛民。
【答案】13.消費鼓勵14.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15.積貯(糧食),是國家的重要命脈,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裕,干什么事情會做不成?16.材料一,棄農(nóng)從商的人多,奢靡浪費的人眾。
材料二,谷賤傷農(nóng),農(nóng)民不能安心于農(nóng)業(yè)。
【解析】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1)靡:消費。句意:而消費的人很多。
(2)勸:鼓勵。句意:三是鼓勵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1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樣看來,糧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資財,是國家最根本的政務。
“觀之”是動賓結構,“以是”是狀語,修飾“觀”,“觀之”后斷開;
“粟者”是判斷句的前句,其后斷開;
“王者大用”與“政之本務”分別是判斷句的后句,各自斷開。
最后的斷句是: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茍”,如果;“何為”,干什么。
16.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
賈誼《論積貯疏》中,由原文“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可知,當時糧食短缺的原因是棄農(nóng)從商的人多,奢靡浪費的人眾。
晁錯《論貴粟疏》中,由原文“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nóng)而已矣。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可知,當時糧食短缺的原因是谷賤傷農(nóng),農(nóng)民不能安心致力于農(nóng)業(yè)。
參考譯文:
文本一:
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jié)。”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事。生產(chǎn)東西有時節(jié)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么社會財富一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致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F(xiàn)在人們棄農(nóng)經(jīng)商(不生產(chǎn)),而吃糧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生產(chǎn)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財富怎能不枯竭呢!
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世上有災荒,這是自然界常有的現(xiàn)象。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么去救濟災區(qū)?如果突然邊境上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么去發(fā)放糧餉……
積貯(糧食),是國家的重要命脈,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裕,干什么事情會做不成?憑借它去進攻就能攻取,憑借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借它去作戰(zhàn)就能戰(zhàn)勝。使敵對的人歸降,使遠方的人順附,招誰而不來呢!
文本二:
當今的迫切任務,沒有比使人民務農(nóng)更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從事農(nóng)業(yè),關鍵在于抬高糧價;抬高糧價的辦法,在于讓百姓拿糧食來求賞或免罰?,F(xiàn)在應該號召天下百姓交糧給政府,納糧的可以封爵或贖罪。這樣,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農(nóng)民就可以得到錢財,糧食就不會囤積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納糧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產(chǎn)業(yè)的人。依順百姓心愿,有三個好處:一是君主需要的東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賦稅減少,三是鼓勵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神農(nóng)氏曾教導說:“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墻,有百步之寬貯滿沸水的護城河,上百萬全副武裝的兵士,然而沒有糧食,那是守不住的?!边@樣看來,糧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資財,是國家最根本的政務。封爵位,是皇上專有的權力,只要一開口,就可以無窮無盡地封給別人;糧食,是百姓種出來的,生長在土地中而不會缺乏。能夠封爵與贖罪,是人們十分向往的。假如叫天下百姓都獻納糧食,用于邊塞,以此換取爵位或贖罪,那么不用三年,邊地糧食必定會多起來。
陛下降恩,讓天下人輸送糧食去邊塞,以授給爵位,這是對百姓的很大恩德。我私下?lián)鷳n邊塞駐軍的糧食不夠吃,所以讓天下的屯糧大批流入邊塞。如果邊塞積糧足夠使用五年,就可以讓百姓向內地各郡縣輸送糧食了;如果郡縣積糧足夠使用一年以上,可以隨時下詔書,不收農(nóng)民的土地稅。這樣,陛下的恩德雨露普降于天下萬民,百姓就會更積極地投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即使遭遇洪水干旱,百姓生活也不會窮困匱乏,天下仍會平靜安寧;年成豐熟,天下就會十分富庶安樂了。
【答案】17.C 18.D 19.①表達對元十八山人能將各家流派融會貫通,伸其所長,黜其奇袤,以與孔子之道相合的賞識。②抒發(fā)與元十八山人離別的惜別之情,以及對他的厚望與祝福。③借送別元十八山人,闡明了他對儒、道、釋等各家學派的態(tài)度:不專宗一家,調和眾說以佐世。
【解析】
1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根據(jù)原文“其后有釋氏,固學者之所怪駭舛逆其尤者也”可看出,這是某些讀書人的觀點,不是作者的觀點。
故選C。
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評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D.“鄙棄世俗生活”“隱居獨處”說法有誤。原文只說“不以其道求合于世,常有意乎古之‘守雌’者”,意思是他并不用“道”去求遇于世人,而常常有心做古代那種抱弱守拙與世無爭的人。文中并沒有說他鄙棄世俗以及是否隱居。
故選D。
19.本題考查學生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的能力。
①原文第二段中,作者針對元十八的人品、學識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而客觀的介紹、評價。在這其中,作者重點描述了“悉取向之所以異者,通而同之,搜擇融液,與道大適,咸伸其所長,而黜其奇邪”,并給出了“要之與孔子同道,皆有以會其趣”的高度評價。而元十八山人的這一學術行為,顯然也是符合作者的主張的。所以,作者也就在行文中不吝抒發(fā)其對元十八山人的贊賞之情。
②原文第三段敘述作者與元生的交往過程以及元生離永南游與作者的惜別心境。第一層文字從作者的角度寫互相之間的交往,表達元十八山人對自己的關懷、教誨。第二層文字是本文的總扣題之筆:如今元生即將離開自己而南游,我不知他什么時候才能再回來!這一句充滿了作者的依依惜別之情。第三層文字,也是最后一層意思——作者對元生寄托著真情的厚望與祝福:元生此行就如黃等鵠戾天遠去,在廣垠無際的藍天中朝翔,怎會不憑借著云與風,把自己的聲響留在空闊的天穹之中呢?由此可見,作者在文中也盡情抒發(fā)了他與元十八山人離別的惜別之情,以及對他的厚望與祝福。
③本文雖為柳宗元對即將遠行的好友元十八的贈序,但作者在開篇就論述了自己對各學派的態(tài)度,并提出調和眾說以佐世的理論。長期以來,學說眾多。儒家、道家、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以及后來的佛教,相互糅雜抵牾,莫衷一是。至柳宗元同時的韓愈,則更力排佛老,獨尊孔孟。柳宗元與韓愈不同,他在本文中,雖推崇孔學,卻公開提出了“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皆有以佐世”的見解,認為對各派學說都要“伸其所長”。從柳宗元的全部作品和活動來看,他提出這一見解,主要是為了提醒人們注意法、道、墨等家的進步的或合理的因素,為他的改革弊政的主張?zhí)峁├碚撘罁?jù)。
參考譯文:
①太史公曾經(jīng)說過:“世上學孔子學說的就貶斥老子,學老子學說的就貶斥孔子。人們由于立場、志趣不同,不能共同謀劃合作?!蔽铱蠢献訉W說也是孔子學說的一個支流,不可以將兩者匹敵抗衡。又何況楊朱、墨翟、申不害、商鞅等人的學說,刑名、縱橫等學派,它們相繼非議詆毀彼此不相一致而不合的地方,能說得盡嗎?可是它們都對社會有一定幫助。太史公逝世,之后佛教傳入,這當然更是讓某些讀書人感到驚恐悖逆的事了。
②如今有一位姓元的河南書生,他為人寬宏豁達、樸實正直,任何事情都無法挫敗他的意志,他學問廣博精深并且能融會貫通,命運不能阻礙他的志向。他盡取過去人們認為大相徑庭的各派學說,貫通統(tǒng)一,采擇融會,使之與圣人之道完全相符,這樣他就發(fā)揮了各派學說的長處,而去除了邪偽不正的部分,總之做到了與孔子的思想相一致,而又能聚合各家學派的旨趣,他的才能完全能夠堅守“道”,他的氣魄完全能夠運用“道”。他并不用“道”去求遇于世人,而常常有心做古代那種抱弱守拙與世無爭的人。
③等他來到永州,因見我窮途潦倒心多憂慮,且又曾經(jīng)愛好禮樂典章,特地逗留了三十六天,向我陳述了他的高見,致力于向我告誡教誨,我才得以了解他的為人?,F(xiàn)在他又將要離開我去南游,經(jīng)過營道,游覽九嶷山,經(jīng)漓江而下,穿過南越直向大海,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才能回來。他就像黃鵠一去千里,在無邊無際的青天翱翔,又怎能不憑借風雷之神,把聲音留在寥廓的天空呢?
20.【答案】略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首先,“人類的偉大在于超越自我”這句話表達了一個普遍被認同的觀點,即人類通過不斷挑戰(zhàn)和超越自身的極限來展現(xiàn)偉大。我們有著進取的精神,不滿足于現(xiàn)狀,總是努力去突破自身的局限,無論是在知識的獲取、技能的提升還是在精神境界的升華等方面。比如運動員不斷挑戰(zhàn)更高的運動成績,科學家不斷探索未知開拓新的科學領域,這些都是超越自我的表現(xiàn),正是這種不斷超越推動著人類社會整體不斷向前發(fā)展。而說“超越常常需要回歸自我”,是因為自我是一切的起點。我們自身有著獨特的經(jīng)歷、天賦、性格等,這些構成了我們的底色。當我們想要超越時,首先得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里,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才能找準超越的方向。比如一個人想要在藝術領域有所建樹,那他得先回歸到自身對藝術的感悟、自身已有的藝術基礎等方面,基于此去進一步提升、突破,實現(xiàn)超越。同時,回歸自我也是在超越過程中進行調整和再出發(fā)的關鍵。在追求超越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走偏或者遇到瓶頸,這時候回歸自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初心、自己的內在需求等,能讓我們重新找回動力,校準方向,以更好地繼續(xù)實現(xiàn)超越。
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超越與回歸:自我成長的雙翼。接下來從為什么的角度展開論述,一、超越自我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它意味著打破舊有的桎梏,挑戰(zhàn)未知的領域,追求更高的目標。二、回歸自我意味著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不時停下腳步,聆聽內心的聲音,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初衷。三、真正的成長并非單向的直線前進,而是在超越與回歸之間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每一次超越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每一次回歸又為下一次超越積蓄力量。
立意:
1.超越自我,回歸自我。
2.以回歸自我為基,助力更好超越自我。
3.超越自我與回歸自我是成長的雙翼。

相關試卷

上海市建平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上海市建平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名篇名句默寫,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上海市大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上海市大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文件包含語文高二開學一試卷docx、語文高二開學一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上海市延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

這是一份上海市延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共8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上海市南匯中學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一10月月考語文試卷

上海市南匯中學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一10月月考語文試卷

上海市格致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上海市格致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上海市青浦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上海市青浦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10,上海市延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10,上海市延安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