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原核生物都是異養(yǎng)型生物
B. 真核生物都是多細胞生物
C. 含有蛋白質的生物不一定都含有核糖體
D. 蘑菇具有葉綠體等多種細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qū)別就是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細胞核,它們的共同點是均具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
【詳解】A、藍細菌為原核生物,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是自養(yǎng)型生物,A錯誤;
B、真菌和原生動物等真核生物,有許多是單細胞生物,如酵母菌,B錯誤;
C、病毒中含有蛋白質,但沒有細胞結構,不含核糖體,C正確;
D、蘑菇是真菌,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為異養(yǎng)型生物,D錯誤。
故選C。
2. Oz病毒是一種單鏈RNA病毒,可通過蜱蟲傳播,導致人體出現癥狀并死亡,請結合上述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病毒較小,必須借用高倍顯微鏡觀察
B. Oz病毒變異能力弱,容易預防
C. Oz病毒侵入細胞后利用宿主細胞的遺傳物質和相關結構合成新的完整病毒
D. 上述事實說明病毒可借助其他媒介侵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核酸與蛋白質構成,營寄生生活,不能獨立生存,它必須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貯存的遺傳信息,利用宿主細胞提供的原料、能量、酶和物質合成場所,才能進行增殖活動,所以病毒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詳解】A、病毒微小,必須借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A錯誤;
B、Oz病毒是一種單鏈RNA病毒,容易變異,不易預防,B錯誤;
C、Oz病毒侵入細胞后,利用Oz病毒的遺傳物質和宿主細胞的相關結構合成新的完整病毒,C錯誤;
D、由題意可知:該病毒可以通過蜱蟲傳播給人體,D正確。
故選D。
3. 下列關于生命系統(tǒng)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B. 大腸桿菌既是細胞層次,又是個體層次
C. 細胞學說揭示了植物與動物的統(tǒng)一性,二者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
D. 病毒雖寄生在細胞內,但卻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1)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 (3)生命系統(tǒng)各層次之間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 (4)生命系統(tǒng)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以應包括其中的無機環(huán)境。
【詳解】A、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A正確;
B、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所以它既是細胞層次,又是個體層次,B正確;
C、細胞學說揭示了植物與動物的統(tǒng)一性,二者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不完全相同,如植物沒有系統(tǒng),C錯誤;
D、病毒不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D正確。
故選C。
4. 牛肉干是內蒙古特色食品,富含鐵元素,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下列元素中,在牛肉干中含量較少的一組是( )
A. C、H、O、NB. P、S、K、Mg
C. Fe、Zn、Mn、CuD. Ca、Mg、P、Fe
【答案】C
【解析】
【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根據其含量不同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詳解】A、C、H、O、N屬于大量元素,A錯誤;
B、P、S、K、Mg屬于大量元素,B錯誤;
C、Fe、Zn、Mn、Cu均屬于微量元素,在牛肉干中含量最少,C正確;
D、Ca、Mg、P屬于大量元素,D錯誤。
故選C。
5. 蝦蟹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約占自身質量40%~60%的殼廢棄物,對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危害。幾丁質作為殼廢棄物中重要的組成成分,在醫(yī)藥行業(yè)擁有巨大發(fā)展?jié)撃?。如幾丁質與纖維素之間具有良好的融合性,可制備幾丁質納米纖維-細菌纖維復合膜,該復合膜可改善細菌纖維膜過于親水的問題,并提升膜的熱穩(wěn)定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幾丁質不能用于廢水處理
B. 幾丁質是一種多糖
C. 幾丁質和纖維素具有相同的基本單位
D. 幾丁質廣泛存在于植物和甲殼類動物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幾丁質是一種多糖,又稱為殼多糖,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的外骨骼中。幾丁質及其衍生 物在醫(yī)藥、化工等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詳解】A、幾丁質能與溶液中的重金屬離子有效結合,可以用于廢水處理,A錯誤;
B、幾丁質是一種多糖,又稱為殼多糖,B正確;
C、幾丁質的元素組成為C、H、O、N,所以組成單位與纖維素不同,C錯誤;
D、幾丁質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的外骨骼中,D錯誤。
故選B。
6. 駱駝奶粉具有殺菌作用,這種殺菌作用主要得益于一種特殊的蛋白質-乳鐵蛋白和維生素C,兩者共同作用,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適合各個年齡段人群食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維生素C屬于固醇
B. 向駱駝奶粉中同時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可出現紫色
C. 沸水沖泡可導致乳鐵蛋白變性,營養(yǎng)價值降低
D. 駱駝奶粉中的乳糖含量無法用斐林試劑準確測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食品營養(yǎng)價值的高低主要看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種類。蛋白質變性是指蛋白質在某些物理和化學因素的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間構象被破壞,從而導致其理化性質的改變和生物活性喪失的現象。②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等。
【詳解】A、維生素D屬于固醇,A錯誤;
B、雙縮脲試劑使用時,應先向組織樣液中加入A液(0.1g/mL的NaOH溶液)1mL,搖勻,再加入B液(0.01g/mL CuSO4溶液)4滴,搖勻,可出現紫色,B錯誤;
C、沸水沖泡可導致乳鐵蛋白變性,但是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沒有變化,所以不會影響它的營養(yǎng)價值,C錯誤;
D、斐林試劑能夠檢測組織樣液中是否含有還原糖,但是無法準確測量含量,D正確。
故選D。
7. 膽固醇需要與載脂蛋白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高密度脂蛋白(HDL)中膽固醇含量低,主要負責將血液或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運送到肝臟,經分解處理后排出體外,降低心腦血管病的危險。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膽固醇含量高,主要將膽固醇運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進行利用和儲存。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膽固醇的元素組成只有C、H、O
B. 膽固醇在膜結構中含量很少
C. 膽固醇是所有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
D. LDL水平過高或HDL水平過低都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質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由C、H、O元素組成,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
【詳解】A、膽固醇屬于固醇,組成元素只有C、H、O,A正確;
B、膽固醇僅分布在動物細胞膜中,含量很低,B正確;
C、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C錯誤;
D、根據題干信息可知,高密度脂蛋白(HDL)中膽固醇含量低,主要負責將血液或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運送到肝臟,經分解處理后排出體外,降低心腦血管病的危險。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膽固醇含量高,主要將膽固醇運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進行利用和儲存。所以LDL水平過高或HDL水平過低都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D正確。
故選C。
8. 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核酸和蛋白質共有的元素是C、H、O、N
B. 核苷酸鏈中相鄰堿基之間通過氫鍵相連
C. 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
D. DNA中儲存遺傳信息,但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一般情況下,在生物體的細胞中同時存在DNA和RNA,DNA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RNA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鏈構成。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
【詳解】A、核酸的元素組成為C、H、O、N、P,蛋白質的主要元素組成為C、H、O、N,A正確;
B、核苷酸鏈中相鄰堿基之間是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相連,B錯誤;
C、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C正確;
D、RNA類病毒就沒有DNA,D正確。
故選B。
9. 通過研究玉蟬花綠白嵌合葉片形成的機理,為植物花葉形成的生理機制研究提供理論參考。研究人員以花葉玉蟬花為供試材料,分別測定并比較了玉蟬花綠白部分葉綠素含量、葉片細胞和葉綠體結構、葉綠素合成前體物質,分析嵌合葉片綠白部分的差異。下列實驗結果不符合預期的是( )
A. 玉蟬花綠色部分和白色部分葉綠素含量存在顯著差異,表現為綠色部分大于白色部分
B. 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發(fā)現:白色組織的葉片細胞層間的葉綠體分布和數量與綠色組織存在顯著的差異,白色組織明顯高于綠色組織
C. 通過透射電鏡觀察發(fā)現:綠色組織葉綠體中類囊體膜結構較完整,擁有大量的光合產物,而白色組織剛好相反
D. 白色部分相較于綠色部分葉綠素合成前體物質含量較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發(fā)生場所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色素吸收、傳遞和轉換光能,并將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氣,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應發(fā)生場所是葉綠體基質中,首先發(fā)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結合形成兩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應產生的NADPH和ATP被還原。
2、觀察電子顯微鏡下的葉綠體結構,可以看到,葉綠體由雙層膜包被,內部有許多基粒。每個基粒都由一個個圓餅狀的囊狀結構維看而成,這些囊狀結構稱為類囊體。吸收光能的4種色素就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Ec基粒之間充滿了基質。
3、綠葉中的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詳解】A、葉綠素呈綠色,所以推測,花葉玉蟬花的葉片中綠色部分葉綠素含量高于白色部分,A正確;
B、白色部分的葉綠體數量要低于綠色部分,B錯誤;
C、綠色組織中葉綠體類囊體薄膜結構完整,合成有機物較多,擁有大量的光合產物,C正確;
D、白色部分葉綠素含量少,所需的葉綠素合成前體物質含量也較低,D正確。
故選B。
10. 下列關于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雞蛋清中的水主要是結合水
B. 同一株植物中,老葉細胞比幼葉細胞中自由水含量高
C. 水有較高的比熱容,有利于維持生命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D. 自由水可將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防止有害物質在體內慢性蓄積而引發(fā)中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1、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絕大部分的水呈游離狀態(tài),可以自由流動,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叫作結合水。
2、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占細胞內全部水分的4.5%。細胞內結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這樣水就失去流動性和溶解性,成為生物體的構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參與細胞內的生化反應,為細胞提供液體環(huán)境,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細胞的代謝就越旺盛;而結合水越多,細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強。
【詳解】A、細胞內結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雞蛋清蛋白質含量較高,所以里面的水分主要是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結合水,A正確;
B、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細胞的代謝就越旺盛;而結合水越多,細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強。幼葉細胞代謝旺盛,自由水含量要高于老葉細胞,B錯誤;
C、水有較高的比熱容,水的溫度相對不容易發(fā)生改變,水的這種特性,對于維持生命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十分重要,C正確;
D、自由水可以溶解、運輸有害物質,將有害廢物排出·防止其在體內積累造成損傷,D正確。
故選B。
11. 核旁斑一般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大型核糖核蛋白復合物,因大多分布于核散斑附近的染色質間區(qū)域,故而得名。據研究結果可知核散斑中不含磷脂。依據以上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核旁斑位于細胞核內,屬于亞顯微結構
B. 從分布來看,核旁斑可能參與染色質的組成
C. 上述信息表明核旁斑的功能與核仁的功能相關
D. 核散斑與溶酶體相似,均為無膜結構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旁斑一般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大型核糖核蛋白復合物,據研究結果可知核散斑中不含磷脂,因此可推知其不含生物膜。
【詳解】A、核旁斑大多分布于核散斑附近的染色質間區(qū)域,屬于亞顯微結構,需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A正確;
B、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與核旁斑的組成不同,故核旁斑不參與染色質的組成,B錯誤;
C、題干信息中沒有表明核旁斑與核仁功能相關的信息,C錯誤;
D、溶酶體為單層膜的細胞器,D錯誤。
故選A。
12. 下列關于液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液泡是由兩層脂雙層構成的細胞器
B. 所有植物細胞中均有大液泡
C. 液泡內的色素也可參與光合作用
D. 水是液泡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細胞中,內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大液泡占據了細胞的大部分空間,將細胞質擠成一薄層?;ò觑@示出的紅色、黃色、藍色、紫色都是液泡中的色素所顯示的顏色,可以吸引動物傳粉。
【詳解】A、液泡是單層膜構成的細胞器,A錯誤;
B、成熟的植物細胞才有大液泡,B錯誤;
C、液泡內的色素不是光合色素,不能參與光合作用,C錯誤;
D、水是液泡內含量最多的物質,D正確。
故選D。
13. 下列關于核糖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核糖體控制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
B. 核糖體均游離于細胞質基質中
C. 噬菌體內的蛋白質是在自身核糖體內合成的
D. 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可在人的口腔中發(fā)揮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唾液淀粉酶等分泌蛋白是在細胞內合成后,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的一類蛋白質,其合成和分泌過程,依次通過的細胞結構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詳解】A、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A錯誤;
B、核糖體有的游離在細胞質基質,有的固著在內質網或者是細胞核的外膜上,B錯誤;
C、噬菌體是一種病毒,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具有核糖體,C錯誤;
D、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本質是蛋白質,它是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中合成,分泌到口腔中發(fā)揮作用,D正確。
故選D。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14. 紅細胞在存儲過程中會慢慢老化,細胞的整體剛度上升。研究者發(fā)現,膜脂質雙層和細胞骨架網絡間的連接程度受到ATP和S-硝基巰基(SNO)兩個化合物的濃度影響。SNO在細胞膜環(huán)境中有著維持骨架蛋白和錨蛋白彼此分離的功能,在紅細胞存儲過程中,SNO的濃度下降,骨架蛋白和錨蛋白會重新連接,而兩種蛋白的高度親和會導致細胞膜整體剛度的增加,從而維持紅細胞相應的形態(tài)。與此同時,ATP為糖蛋白和骨架蛋白的分離提供能量,而隨著ATP在紅細胞存儲過程中被逐漸消耗,糖蛋白和骨架蛋白同樣會隨著分離供能不足而重新連接,這同樣會導致細胞膜整體剛度的增加。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細胞骨架是由纖維素組成的網架結構
B. ATP和SNO的濃度與細胞膜的剛度呈正相關
C. 糖蛋白和骨架蛋白會隨著分離供能不足而重新連接,表明膜形態(tài)改變無需耗能
D. 研究表明了細胞膜形態(tài)改變的過程伴隨著脂質雙層和細胞骨架兩個主要組分的分離與重新連接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細胞骨架是指真核細胞中的蛋白纖維網絡結構,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細胞骨架在維持細胞形態(tài),承受外力、保持細胞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細胞骨架與細胞的運動,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動有關。
【詳解】A、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A錯誤;
B、根據題干信息可知,ATP和SNO的濃度與細胞膜的剛度呈負相關,B錯誤;
C、糖蛋白和骨架蛋白的分離需要消耗能量,C錯誤;
D、研究者發(fā)現,膜脂質雙層和細胞骨架網絡間的連接程度受到ATP和S-硝基巰基(SNO)兩個化合物的濃度影響,因此體現了細胞膜形態(tài)改變的形成過程是伴隨著脂質雙層和細胞骨架兩個組分的分離和重新連接,D正確。
故選ABC。
15. 帕金森病發(fā)病率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線粒體功能障礙、氧化應激升高、脂質代謝紊亂、線粒體-內質網互作等是其病理生理學的顯著特征。內質網和線粒體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功能,二者相互作用區(qū)域,稱為線粒體相關膜,該區(qū)域參與脂質合成和運輸、線粒體動力學、Ca2+轉運等多種細胞過程的調節(jié)。以下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線粒體是細胞內提供能量的唯一場所
B. 以上事實說明了生物膜系統(tǒng)存在直接聯(lián)系
C. 線粒體-內質網互作異常可能會使Ca2+轉運失衡
D. 內質網參與脂質的合成,與其他物質的合成無關
【答案】A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場所為細胞質基質,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H]和少量能量;第二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H]和少量能量;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H]和氧氣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
2、內質網是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它由膜圍成的管狀、泡狀或扁平囊狀結構連接形成一個連續(xù)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tǒng)。有些內質網上有核糖體附著,叫粗面內質網;有些內質網上不含有核糖體,叫光面內質網。
3、在細胞中,許多細胞器都有膜,如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生物膜系統(tǒng)。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進一步體現了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的協(xié)調與配合。
【詳解】A、線粒體不是細胞內提供能量的唯一場所,細胞質基質也會提供能量,A錯誤;
B、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線粒體和內質網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區(qū)域,這體現了它們二者的直接聯(lián)系,由此說明了生物膜系統(tǒng)存在直接聯(lián)系,B正確;
C、由于線粒體和內質網的互作區(qū)域參與Ca2+的轉運,所以二者互作異??赡軙笴a2+轉運失衡,C正確;
D、內質網還可以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與加工,D錯誤。
故選AD。
16. 下列與實驗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
A. 脂肪的鑒定可以選用花生的種皮
B. 具有放射性同位素除了3H,還有14C和18O
C. 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可用差速離心法
D. 細胞膜暗一亮一暗的三層結構依次對應蛋白質—脂質—蛋白質
【答案】CD
【解析】
【分析】1、脂肪鑒定實驗中,需要用花生子葉切片進行實驗,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或者紅色的脂肪顆粒。
2、差速離心主要是采取逐漸提高離心速率分離不同大小顆粒的方法。如在分離細胞中的細胞器時,將細胞膜破壞后,形成由各種細胞器和細胞中其他物質組成的勻漿,將勻漿放入離心管中,采取逐漸提高離心速率的方法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起始的離心速率較低,讓較大的顆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顆粒仍然懸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較高的離心速率離心上清液,將較小的顆粒沉降,以此類推,達到分離不同大小顆粒的目的。
3、在同一元素中,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為同位素,如16O與18O,12C與14C。同位素的物理性質可能有差異,但組成的化合物化學性質相同。用物理性質特殊的同位素來標記化學反應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標記法。
同位素標記可用于示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guī)律通過追蹤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穩(wěn)定同位素,如15N、18O等。
【詳解】A、花生子葉中富含脂肪,因此脂肪鑒定應選用花生子葉為實驗材料,A錯誤;
B、18O是穩(wěn)定的同位素,無放射性,B錯誤;
C、差速離心法就是根據不同的細胞器的大小,通過逐漸提高離心的速度,來依次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C正確;
D、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提出假說,所有的細胞膜都是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D正確。
故選CD。
17. 無機鹽是生物體內重要的物質,下列關于無機鹽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鈉離子和鉀離子在細胞中含量最多
B. 無機鹽可參與構成DNA等生物大分子
C. 無機鹽可以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
D. 大量出汗需要補充淡鹽水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無機鹽主要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
(2)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如鈣可調節(jié)肌肉收縮和血液凝固,血鈣過高會造成肌無力,血鈣過低會引起抽搐。
(3)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和細胞的形態(tài)。
【詳解】A、鈉離子主要分布在細胞外,鉀離子主要分布在細胞內,A錯誤;
B、DNA和RNA中含有磷酸基團,因此無機鹽可參與構成DNA等生物大分子,B正確;
C、無機鹽具有維持酸堿平衡和細胞形態(tài)的作用,C正確;
D、補充淡鹽水可補充出汗丟失的水和無機鹽,維持細胞正常的形態(tài),D正確。
故選BCD。
18. 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在此過程中,自噬體外膜與溶酶體膜融合,內膜進入溶酶體內,隨后溶酶體內的酸性水解酶降解自噬體內容物,釋放產物供細胞再利用。自噬過程的順利進行依賴于充足的新生溶酶體以應對各類刺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自噬體具有兩層磷脂分子
B. 自噬體完成細胞自噬的過程中體現了膜的流動性
C. 自噬作用可幫助細胞應對短暫的生存壓力
D. 自噬體的生理功能由細胞核控制
【答案】BCD
【解析】
【分析】①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且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和細菌。被溶酶體分解后的產物,如果是對細胞有用的物質,細胞可以再利用,廢物則排出細胞外。②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詳解】A、自噬體有外膜和內膜,所以是一種雙層膜結構,含有四層磷脂分子,A錯誤;
B、自噬體完成自噬的過程涉及膜融合,體現了膜的流動性,B正確;
C、自噬作用可通過溶酶體內的酸性水解酶降解自噬體內容物,釋放產物供細胞再利用,所以可通過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yǎng)和能量,幫助細胞應對短暫的生存壓力,C正確;
D、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控制中心,D正確。
故選BCD。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9分。
19. 滸苔(屬于綠藻類植物)綠潮爆發(fā)會堆積大量的滸苔,政府每年都要花費巨額資金;出動大量人力和物力打撈滸苔,其中的滸苔多糖資源難以得到有效地利用,而這些多糖的分解及利用對海洋碳循環(huán)與多糖資源的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研究人員篩選出了能夠利用滸苔多糖的微生物,尤其是黃桿菌,水解多糖的酶含量較高,是多糖等大分子有機物的生物降解器。下圖為滸苔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結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黃桿菌屬于_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它與滸苔最大的區(qū)別是_________。
(2)為驗證上述黃桿菌的細胞類型,最簡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3)結合滸苔細胞亞顯微結構圖,滸苔細胞中因具有[ ]_________(填數字和細胞器名稱),所以為低等植物。
(4)請結合資料談談利用黃桿菌處理滸苔的優(yōu)點?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1) ①. 原核 ②. 黃桿菌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核(或觀察細胞結構)
(3)9中心體 (4)利用黃桿菌更加綠色環(huán)保,同時還提高了滸苔的生物利用效率;為滸苔多糖的降解及資源回收利用提供理論依據;為工業(yè)上提高滸苔生物量的回收利用效率提供新思路;實現滸苔的資源化利用等
【解析】
【分析】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小問1詳解】
帶“球”“桿”“螺旋”等形狀的菌屬于細菌,細菌是原核生物;滸苔是綠藻,為真核生物。因此,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大的區(qū)別是,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小問2詳解】
為驗證上述黃桿菌的細胞類型,最簡單的操作方法是顯微鏡觀察。
【小問3詳解】
中心體存在于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內,滸苔細胞中因具有中心體,所以為低等植物。
【小問4詳解】
利用黃桿菌更加綠色環(huán)保,同時還提高了滸苔的生物利用效率。為滸苔多糖的降解及資源回收利用提供理論依據;為工業(yè)上提高滸苔生物量的回收利用效率提供新思路;實現滸苔的資源化利用等。
20. 海洋是一座資源寶庫,它不但擁有大量的礦藏、能源,同時還擁有其他眾多的寶貴資源,海洋深層水(DSW)正是其中之一??蒲腥藛T讓小鼠連續(xù)飲用硬度為1000的DSW63天,結果發(fā)現,與給予自來水的空白對照組相比,其生長指標如體重、飲水量、攝食量及各項血液學指標、血液生化學指標均無差異,主要臟器的組織形態(tài)學正常,未見與藥物毒性相關的明顯病變。
(1)DSW被小鼠飲用后被細胞吸收,其中的無機鹽主要以_________形式存在,僅占細胞鮮重的_________。
(2)本實驗的結果說明_________。
(3)實驗組小鼠連續(xù)飲用海洋深層水(DSW)為小鼠細胞提供了_________(填兩種化合物名稱),該物質在小鼠體內的作用是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1) ①. 離子 ②. 1%-1.5%
(2)海洋深層水(DSW)是安全無毒
(3) ①. 水、無機鹽 ②. ①自由水的作用: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參與許多生物化學反應;為細胞提供液體環(huán)境;運送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
②結合水的作用: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無機鹽的作用:是細胞中許多重要化合物和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維持細胞的滲透壓;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解析】
【分析】1、細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形式存在。自由水參與細胞代謝,調節(jié)細胞內環(huán)境,而結合水則與蛋白質、糖類等結合,構成細胞結構。水不僅是細胞和生物體的基本成分,還參與新陳代謝,調節(jié)體溫,維持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參與物質運輸和代謝廢物的排泄;
2、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如Na+、K+等,少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無機鹽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骨骼、牙齒等,同時也是細胞滲透壓的主要調節(jié)者,維持細胞內外水分平衡。無機鹽還參與細胞代謝,是許多酶的激活劑或輔助因子,并參與神經和肌肉的興奮和傳導過程。
【小問1詳解】
細胞中的無機鹽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僅占細胞鮮重的1%-1.5%;
【小問2詳解】
從結果分析,與給予自來水的空白對照組相比,其生長指標如體重、飲水量、攝食量及各項血液學指標、血液生化學指標均無差異,主要臟器的組織形態(tài)學正常,未見與藥物毒性相關的明顯病變。所以,海洋深層水(DSW)是安全無毒的。
【小問3詳解】
實驗組小鼠自由飲水為小鼠細胞提供了自由水、結合水和無機鹽。①自由水的作用: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參與許多生物化學反應;為細胞提供液體環(huán)境;運送營養(yǎng) 物質和代謝廢物;②結合水的作用: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③無機鹽的作用:是細胞中許多重要化合物的組成成分;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維持細胞的滲透壓;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21. 木聚糖酶共由455個氨基酸組成,其蛋白質理論分子量的大小約為52.5KD,分子式為C24O5H3567N615O689S12,此蛋白的性質較為穩(wěn)定。圖為預測的木聚糖酶蛋白的三級結構模型,在木聚糖酶編碼的蛋白三級結構中有大量的無規(guī)則卷曲,同時還含有少量α-螺旋、β-轉角。
(1)在構成木聚糖酶的氨基酸組成中,Leu、Lys、Met、Phe、Thr和Trp被稱為必需氨基酸,是因為_________,在結構上,它們的共同特點是_________。
(2)結合分子式推測,木聚糖酶在形成三級結構時,最多能形成_________個二硫鍵,氨基酸之間還能夠形成_________鍵,形成大量的無規(guī)則卷曲和少量α-螺旋、β-轉角。
(3)人的血紅蛋白含有574個氨基酸,4條多肽鏈,在脫水縮合時共形成_________個肽鍵。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氣的作用,它與木聚糖酶的功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從4個角度分析)。
(4)除了木聚糖酶的催化作用和血紅蛋白的運輸作用;蛋白質還具有其他功能,如調節(jié)機體的生命活動;幫助機體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等,這說明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_________。
【答案】(1) ①. 它們都是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必須從外界環(huán)境中獲取 ②. 每種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2) ①. 6 ②. 氫
(3) ①. 570 ②. 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4)主要承擔者
【解析】
【分析】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肽,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肽鏈通過盤曲、折疊,形成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小問1詳解】
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1種,其中有8種是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它們是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甲硫)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這些氨基酸必須從外界環(huán)境中獲取,因此被稱為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是: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小問2詳解】
木聚糖酶的分子式為C24O5H3567N615O689S12,其中含有12個S元素,每個二硫鍵的形成需要兩個硫,所以推測最多形成6個二硫鍵。木聚糖酶的三級結構中形成大量的無規(guī)則卷曲和少量a-螺旋、β-轉角,這是由于氨基酸之間能夠形成氫鍵導致的。
【小問3詳解】
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數。人的血紅蛋白含有574個氨基酸,4條多肽鏈,在脫水縮合時共形成574-4=570個肽鍵。不同蛋白質功能不同的原因在于分子結構不同,究其原因表現在: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以及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小問4詳解】
蛋白質的功能很多,除了木聚糖酶的催化作用和血紅蛋白的運輸作用外,還參與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調節(jié)機體的生命活動,幫助人體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等,這說明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22. 紅細胞在人體內有三種形態(tài):杯狀、雙凹形、刺突狀,杯狀和刺突狀均可由雙凹形轉變形成(如圖)。兩位科學家首次關注紅細胞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著名的脂質雙層耦合理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成熟的紅細胞是提取細胞膜的優(yōu)選材料,原因是_________。
(2)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基本骨架是_________。
(3)據下圖分析紅細胞發(fā)生形態(tài)變化的機理:當紅細胞處于富含帶負電荷的化合物的環(huán)境中時,這些分子更傾向于與膜內層的磷脂結合,導致內層膨脹,從而使得紅細胞呈現杯狀形態(tài)。請表述紅細胞呈現刺突形態(tài)的機理:_________。
(4)上述事實表明細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結構特點。
(5)紅細胞中富含血紅蛋白,具有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1)不含細胞核膜和眾多的細胞器膜,避免其他膜結構的干擾
(2) ①. 脂質和蛋白質 ②. 磷脂雙分子層
(3)當紅細胞處于富含帶正電荷的化合物的環(huán)境中時,這些分子更傾向于與膜外層的磷脂結合,導致外層膨脹,使得紅細胞呈現刺突形態(tài)
(4)流動性 (5)運輸##運輸氧氣
【解析】
【分析】提取純凈細胞膜需要選擇不含核膜和細胞器膜的結構。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小問1詳解】
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不含細胞核膜和眾多的細胞器膜,避免其他膜結構的干擾,所以是提取細胞膜的優(yōu)選材料。
【小問2詳解】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磷脂雙分子層是構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
【小問3詳解】
根據題意可知,當紅細胞處于富含帶負電荷的化合物的環(huán)境中時,這些分子更傾向于與膜內層的磷脂結合,導致內層膨脹,從而使得紅細胞呈現杯狀形態(tài),結合圖示可推測,紅細胞呈現刺突形態(tài)的機理是當紅細胞處于富含帶正電荷的化合物的環(huán)境中時,這些分子更傾向于與膜外層的磷脂結合,導致外層膨脹,使得紅細胞呈現刺突形態(tài)。
【小問4詳解】
紅細胞可以呈現不同的形態(tài),是因為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是能運動的,所以說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結構特點。
【小問5詳解】
血紅蛋白能夠與氧結合,為機體內的各組織細胞運輸氧氣。
23. 作為真核細胞的標志,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復制和基因轉錄發(fā)生的中心,是細胞中的重要結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為細胞核的_________模型,若要觀察真實的細胞核結構,需借用_________顯微鏡。
(2)細胞核直徑約為5~15μm,具有_________層磷脂雙分子層組成的核膜,在空間上將遺傳物質和_________分隔開來,形成核內特殊的微環(huán)境。根據其位置不同,核膜分為胞質側的外核膜與核質側的內核膜,在兩層膜的融合處形成_________,通過其中央的環(huán)形通道介導了胞質與核內物質的選擇性交換。
(3)細胞核內貼近內核膜處分布著致密的核骨架蛋白纖維網——核纖層,推測其功能主要是_________。
(4)圖中結構①為_________,呈極細的絲狀,易被_________染料染成深色。其與染色體的關系是_________。
(5)細胞核是細胞_________。
【答案】(1) ①. 物理 ②. 光學
(2) ①. 兩 ②. 細胞質 ③. 核孔
(3)維持細胞核的形態(tài)
(4) ①. 染色質 ②. 堿性 ③. 同一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tài)
(5)代謝和遺傳的控制
【解析】
【分析】細胞核的結構:核膜:核膜是雙層膜,外膜上附有許多核糖體,常與內質網相連;核孔:核膜其上有核孔,是核質之間頻繁進行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仁:與某種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染色質: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質。
【小問1詳解】
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這種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最容易注意到的一個結構就是細胞核;
【小問2詳解】
根據圖示,核膜是雙(兩)層膜,將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核膜上有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小問3詳解】
據圖分析,細胞核內貼近內核膜處分布著致密的核骨架蛋白纖維網——核纖層,其功能主要是維持細胞核的形態(tài),因為纖維網絡結構有助于支撐細胞核的形狀,并且可能對核膜的穩(wěn)定等方面也有作用。;
【小問4詳解】
圖中結構①為染色質,呈極細的細絲狀,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其與染色體的關系是同一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tài);
【小問5詳解】
細胞核的功能較為全面的表述是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這是一份2025宿州省、示范高中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生物試題含解析docx、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生物試題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試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質量檢測聯(lián)合測評生物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質量檢測聯(lián)合測評生物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聯(lián)考試題生物含解析,共2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