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模塊:必修第一冊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必修第一冊第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每個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端午節(jié)是我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通常通過賽龍舟慶祝節(jié)日的到來.如圖為兩隊在賽龍舟時的畫面,甲隊與乙隊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最終乙隊獲得勝利.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甲隊為參考系,乙隊向左運動
B.以乙隊為參考系,甲隊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考系,乙隊向右運動
D.以地面為參考系,甲隊是靜止的
2.質(zhì)點是物理學中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中并不存在,但為了研究相關問題可以將物體抽象成質(zhì)點.下列關于質(zhì)點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體積較小的物體一定可以看成質(zhì)點B.能看成質(zhì)點的物體速度一定很小
C.質(zhì)點忽略了研究問題的次要因素D.無論在什么條件下物體均可看成質(zhì)點
3.甲、乙兩物體沿平直的軌道運動,甲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甲所示,乙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乙
A.0~2s內(nèi),甲的速度大小為8m/s
B.2~6s內(nèi),甲、乙的速度方向相反
C.0~6s內(nèi),甲、乙的位移均為16m
D.0~6s內(nèi),甲、乙的平均速率相等
4.如圖所示為兩個半徑均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構成的軌道,一物體由A點沿軌道運動到C點.已知物體由A點到B點的時間為2t,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別用v1、表示;由B點到C點的時間為t,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別用v2、表示;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別用v、v'表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v= v'B. v1:v2=1:2
C. :v'=2:3D. v1+ v2=v
5.如圖所示為一質(zhì)點15s內(nèi)的速度—時間圖像,對該質(zhì)點的運動描述正確的是( )
A.前2s的加速度與第15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第10s末質(zhì)點的加速度方向發(fā)生改變
C.0~10s內(nèi)的平均速率為10~15s內(nèi)平均速率的2倍
D.第2s末、第14s末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6.一玩具車由a點靜止開始沿直線做勻加速運動,途經(jīng)b、c、d三點,已知cd=10ab=10x,玩具車由a到b的時間為t,玩具車由c到d的時間也為t,則玩具車由b到c的時間應為( )
C.3t
7.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小球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其速度的平方隨位移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該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為25m/s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12.5m/s2
C.小球上升的時間為0.25s
D.小球上升過程的平均速度為5m/s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每個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要求.全部選對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一物體從空中某位置以豎直向上的速度v拋出,經(jīng)過時間t(未知)物體的速度大小為初速度的2倍,忽略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物體的平均速率為
C.物體的位移大小為D.再經(jīng)時間t,物體的速度大小為5v
9.交警通常用超聲波來測量高速路上的汽車是否超速,已知發(fā)射裝置間隔2s的時間發(fā)出一個超聲波.假設一輛汽車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勻速行駛,0時刻發(fā)出第一個超聲波,經(jīng)過2s的時間發(fā)射裝置接收到汽車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同時發(fā)射第二個超聲波,再經(jīng)過1.6s的時間發(fā)射裝置接收到汽車反射回來的第二個超聲波,已知聲速為330m/s,該路段的限速為120km/h.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正在靠近發(fā)射裝置
B.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的間距為132m
C.汽車的速度大小約為36.67m/s
D.該汽車未超速行駛
10.一輛汽車沿平直的公路行駛,經(jīng)過一段時間開始剎車,通過計算機描繪了該汽車剎車后的平均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剎車時的加速度大小為5m/s2
B.汽車經(jīng)12s的時間停止運動
C.汽車剎車的位移為180m
D.汽車剎車后4s與剎車后8s的位移大小之比為8:9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6分)某同學利用滴水法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實驗時,利用頻率為f=50Hz的頻閃相機對下落的水滴拍照,調(diào)整滴水的頻率,當?shù)嗡念l率等于頻閃相機的頻率時,觀察到下落的水滴好像靜止在空中,此時滴水的周期為T=s;用頻閃相機得到一張如圖所示的照片,然后利用刻度尺測量了圖中的A、B、C、D、E到O點的距離,已知照片與實物的比例為1:1,則水滴在D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D=m/s;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12.(8分)某實驗小組的同學探究小車的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實驗室提供了兩種打點計時器,如圖甲所示,然后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已知電源的頻率為50Hz.
甲乙
(1)關于圖甲中兩種器材的理解正確的是;
A.①應用交流電,②應用直流電B.①、②的工作電壓均為8V
C.①、②的打點周期均為0.02sD.①、②的工作原理相同
(2)關于本實驗的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車釋放前,應使小車遠離打點計時器
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C.實驗前,應調(diào)整滑輪使細線與木板平行
D.每打完一條紙帶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打點計時器過熱損壞
(3)該小組的同學通過多次實驗打出了多條紙帶,從其中選擇了一條比較清晰的紙帶,如圖丙所示,圖中的1、2、3、4、5為依次相鄰的計數(shù)點,且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測得1、3兩點間的距離為7.82cm,3、4兩點間的距離為5.10cm,4、5兩點間的距離為5.88cm,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m/s2,打計數(shù)點1瞬間小車的速度大小為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丙
(4)實驗時,假設電源的實際頻率為49Hz,則實驗時加速度的測量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實際值.
13.(11分)某中學組織學生外出郊游,領隊帶領學生沿長直公路以恒定的速率v1=6m/s向前行進,由于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通訊員由隊尾以恒定的速率v2=8m/s向領隊報告,該通訊員將信息傳達給領隊后立即以v2=8m/s的速率返回隊尾,已知隊伍的長度為L=1400m.求:
(1)通訊員在整個過程中所用的時間;
(2)通訊員在整個過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
14.(14分)一汽車(可視為質(zhì)點)以v0=18m/s沿平直的公路勻速行駛,汽車運動到A點時發(fā)現(xiàn)前方有交警在執(zhí)行檢查任務,司機經(jīng)t0=0.5s的時間開始制動,制動過程汽車可視為勻減速直線運動,要求汽車停在CD間.已知t1=2.5s和t2=4.5s時經(jīng)過臨時放置的路標B、C,xBC=xCD=12m.
(1)求汽車制動過程的加速度大?。?br>(2)通過計算判斷汽車能否停在CD間,并求出停止的位置以及AB兩點之間的距離.
15.(15分)如圖所示,將在同一豎直線上的小球A、B從離地面的高度分別為hA=40m、hB=20m處同時由靜止釋放,小球B與地面碰撞前后速率不變,碰撞時間極短,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小球B第一次落地時的速度大?。?br>(2)小球A、B第一次碰撞時距地面的高度;
(3)若改變小球A、B的釋放時機,使得小球A、B恰能在小球B釋放位置第一次碰撞,則小球A滯后小球B多長時間釋放.
期中物理答案
1.A以地面為參考系,兩隊均向左運動,選項C、D錯誤;由于兩隊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且乙隊獲勝,則以甲隊為參考系,乙隊向左運動,選項A正確;以乙隊為參考系,甲隊向右運動,選項B錯誤.
2.C一個物體能否看作質(zhì)點與物體的質(zhì)量、大小無關,如果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相對所研究的問題屬于無關或次要因素時,即可把物體看作質(zhì)點,選項A、D錯誤,C正確;物體能否看成質(zhì)點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選項B錯誤
3.D由圖甲可知,位移—時間圖像的斜率表示質(zhì)點的速度,0~2s內(nèi)質(zhì)點甲沿正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質(zhì)點甲的速度為,選項A錯誤;2~6s內(nèi),質(zhì)點甲沿負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質(zhì)點甲的速度為,由圖乙可知2~6s內(nèi),質(zhì)點乙的速度為,則兩質(zhì)點的速度大小、方向均相同,選項B錯誤;由圖甲可知0~6s內(nèi),質(zhì)點甲的位移為0;質(zhì)點乙在0~2s時間內(nèi)的位移為,2~6s的時間內(nèi)位移為,則整個過程質(zhì)點乙的位移為0,選項C錯誤;由圖甲可知整個過程,質(zhì)點甲的路程為16m,則平均速率為,同理乙的路程為,則平均速率為,兩質(zhì)點的平均速率相等,選項D正確.
4.B由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知,小球由A到B的過程平均速度為、B到C的平均速度為、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由平均速率的公式可知,小球由A到B的過程平均速率為,B到C的平均速率為,整個過程的平均速率為.顯然,選項A錯誤;,選項B正確;,選項C錯誤;,選項D錯誤.
5.C由圖可知,前2s質(zhì)點的加速度為,第15s的加速度為,則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選項A錯誤;2s~10s的時間內(nèi)質(zhì)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保持不變,選項B錯誤;0~10s內(nèi)質(zhì)點的路程為,則平均速率為;10s~15s內(nèi)質(zhì)點的路程為,則平均速率為,所以0~10s內(nèi)的平均速率為10s~15s內(nèi)平均速率的2倍,選項C正確;0~10s內(nèi)質(zhì)點沿正方向運動,10s~15s內(nèi)質(zhì)點沿負方向運動,第2s、第14s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均沒有發(fā)生改變,選項D錯誤.
6.D由運動學規(guī)律可得,ab段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cd段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則ab段時間中點到cd段時間中點所用時間,又因為,聯(lián)立解得,因此bc段所用時間,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選項A、B、C錯誤,D正確.
7.B由速度—位移公式得,結合圖像可知,小球的初速度為;圖線的斜率為,解得,選項A錯誤,B正確;小球上升的時間為,選項C錯誤;小球上升過程的平均速度為,選項D錯誤.
8.BD末速度與初速度方向相反,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可得運動時間為,選項A錯誤;根據(jù)速度—位移關系得、,因此位移為,路程為,平均速率為,選項B正確,C錯誤;在相同時間內(nèi)速度變化量為,因此再經(jīng)過相同時間,質(zhì)點速度為,選項D正確.
9.AC第一次超聲波接觸汽車時發(fā)射裝置與汽車之間的距離,第二次超聲波接觸汽車時發(fā)射裝置與汽車之間的距離,則汽車兩次接收超聲波的間距為,汽車向發(fā)射裝置靠近,選項A正確,B錯誤;由題意可知,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時的時間間隔為1.8s,則汽車的速度為,約為132km/h,顯然該汽車超速行駛,選項C正確,D錯誤.
10.AD平均速度為,又由位移公式整理得,結合圖像可知初速度,又,汽車的加速度為,選項A正確;汽車剎車的時間為,選項B錯誤;汽車剎車的位移為,選項C錯誤;汽車剎車后4s內(nèi)的位移為在,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由于汽車剎車的時間為6s,則汽車剎車后8s內(nèi)的位移為剎車后6s的位移,所以汽車剎車后4s的位移與8s的位移之比為8:9,選項D正確.
(2分)1.75(2分)9.63(2分)
解析:由題意可知,頻閃相機的曝光周期為,又D點為CE的中間時刻,則D點的速度為;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知重力加速度為,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12.(1)C(1分)(2)CD(1分)(3)0.79(2分)0.31(2分)(4)大于(2分)
解析:(1)①是電磁打點計時器,其工作電壓為8V的低壓交流電源;②是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其工作電壓為220V的交流電源,選項A、B錯誤;兩種打點計時器應用的電源電壓的頻率均為50Hz,則打點周期均為0.02s,選項C正確;電磁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是,線圈通電后,線圈產(chǎn)生磁場,線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永久磁鐵磁場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運動;而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是通過尖端放電在打點計時器上打下一系列的點子,選項D錯誤;
(2)為了充分地利用紙帶,釋放小車前,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選項A錯誤;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選項B錯誤;為了使小車做勻變速運動,應使細線與木板平行,選項C正確;為了保護打點計時器,使用完成后應及時切斷電源,選項D正確;
(3)每兩計數(shù)點間時間間隔T=0.1s,根據(jù),運用逐差法可得;打點2的時候的速度大小,則打點1時的速度大??;
(4)若交變電流的頻率是f=49Hz,則打點周期T大于0.02s,則由公式求解時,代入公式的周期T偏小,解得的加速度a偏大.
13.解:(1)通訊員由隊尾向前運動的過程中,通訊員相對隊伍的速度為
則通訊員由隊尾到領隊時所用的時間為
通訊員返回時,相對隊伍的速度為
通訊員返回的時間為
所以通訊員在該過程中運動的總時間為
解得
(2)通訊員向前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通訊員返回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
則通訊員的路程為
解得
通訊員在該過程中位移為
14.解:(1)汽車在BC間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該速度即為BC段中間時刻的速度,即時的速度
所以制動時汽車的加速度為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制動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2)汽車經(jīng)過B點的速度為vB,則有
從B點到停止通過的距離為
由于,則,說明汽車能夠停在CD間
則汽車停止的位置為,即汽車停止時距離D點11.5m
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的位移為
汽車剎車的位移為
汽車的總位移為
AB兩點之間的距離為
解得
15.解:(1)小球B做自由落體運動,則有
解得
(2)小球B落地時,則小球A的速度
小球B反彈后做豎直上拋運動,設反彈后經(jīng)過時間t與小球A發(fā)生碰撞
則有
則此時距地面的高度
解得
(3)若小球A、B在釋放點相遇,則小球B下落運動的時間
上升運動的時間
小球A下落到小球B釋放位置,有
則小球A滯后小球B釋放時間
這是一份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2023_2024學年高二物理上學期11月期中試題,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本試卷命題范圍,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語言符號之變,悠悠歲月留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物理試題,共9頁。
這是一份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原卷版docx、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