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選擇題
1.西周時期,土地被縱橫交錯的路和渠道分割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得名“井田”。這些井田歸周王所有,分配給貴族和庶民使用。領主不能買賣或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貢賦,他們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由此可知,西周的井田制( )
A.國家稅收得到有效保障 B.推動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發(fā)展
C.土地屬于封建地主私有 D.是一種和分封制相結合的土地國有制度
2.如圖是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的形勢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
A.諸侯間兼并戰(zhàn)爭頻繁 B.社會思想觀念一元化發(fā)展
C.“八王之亂”已現端倪 D.周天子的權威在不斷加強
3.有人曾風趣地說:秦始皇以為殺了儒生,燒了書,天下就太平,一勞永逸了,結果是……陳勝、吳廣等這些文化不高的人,帶頭造反了。這些人帶頭造反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戰(zhàn)亂頻繁,社會動蕩 B.六國貴族暗中引導
C.秦朝暴政,民不聊生 D.為讀書人打抱不平
4.為加強中央集權,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的建議是( )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東漢末年,曹操在許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發(fā)展屯田,以解決軍糧供應、田畝荒蕪和流民問題?!皵的曛兴诜e粟,倉廩皆滿。”曹操實行屯田,客觀上( )
A.助長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動了農業(yè)商品化進程
C.促進了中原人口南遷 D.緩和了社會的主要矛盾
6.《史記·貨殖列傳》中描述江南地區(qū)“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晉書·食貨志》記載的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卻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yè),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這種變化( )
A.說明江南條件優(yōu)越 B.推動經濟重心南移
C.緣于北方人民南遷 D.導致北方經濟落后
7.唐代科舉取士,進士科考詩賦,注重考生的文采,明經科考查考生對經義的理解,偏好魏晉南北朝以來的舊學。自唐高宗以來,朝廷和民間輿論都重視進士科而輕視明經科。這一現象說明( )
A.儒學正統(tǒng)地位動搖 B.選官制度逐漸改革
C.門閥階層逐漸衰落 D.市民文化影響政治
8.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調制,以丁為單位,繳納固定數額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稅。唐朝中期改行兩稅法,“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這一轉變( )
A.放松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B.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C.杜絕了隋唐時的土地兼并之風 D.減輕了百姓的經濟負擔
9.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富國的目的,但變法的內容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擊了他們的特權,故遭到激烈反對,終致變法失敗,這說明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是( )
A.觸及權貴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 B.對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未有效調整
C.執(zhí)行過程用人不當加重百姓負擔 D.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危機
10.契丹是我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曾經建立起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形成了獨特的政治與文化。下列制度為契丹人創(chuàng)立的是( )
A.南北面官制 B.二府三司制 C.猛安謀克制 D.中外朝制
11.北宋書肆十分繁榮,汴京有著名的大相國寺書市。南宋首都臨安的棚北大街一帶也書鋪林立,書坊出版成為一個獨立而普遍的生產行業(yè)。上述現象的出現,根源于兩宋時期( )
A.海外貿易的持續(xù)繁榮 B.商品經濟的顯著發(fā)展
C.活字印刷的廣泛應用 D.崇文抑武方針的實施
12.明朝政治體制發(fā)生變化的主要表現是“胡惟庸案”之后廢除宰相,逐漸形成“內閣”并逐漸成為實際上的行政中樞。這一現象( )
A.體現了皇權的漸趨衰弱 B.源于君主集權的加強
C.標志中樞決策出現質變 D.反映了首輔權力失控
13.(2022.6·浙江高考·4)歷代職官制度的演進,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職官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資本一般為白銀數十萬兩,多者上百萬兩。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資本一般在一百萬兩以上,甚至多達千萬兩。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B.重農抑商政策明顯松弛
C.商業(yè)活動的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D.白銀開始成為流通貨幣
15.鴉片戰(zhàn)爭后的半個世紀里,洋紗輸入最多的是產棉稀少的華南、西南地區(qū),而江南地區(qū)輸入洋紗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區(qū)土布店收購土布時聲明“摻和洋紗,概不收買”。這說明當時( )
A.自然經濟解體的程度沿海超過內地 B.上海尚未成為對外貿易中心
C.洋紗排擠土紗進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fā)展
16.甲午戰(zhàn)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zhàn)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 )
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zhàn)爭進程 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
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
二、非選擇題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
商鞅變法,嚴懲百姓私相斗毆行為,獎勵軍功,授以爵位田宅,養(yǎng)成“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的風氣,秦國的軍隊幾乎戰(zhàn)無不勝,統(tǒng)治區(qū)域不斷擴大,被當時六國人稱為“虎狼之國”。荀子曾訪問秦國,他認為秦國管理有效,承認秦國軍隊戰(zhàn)斗力強悍:“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钡J為按商鞅之法組建的秦國軍隊,“隆勢詐,尚功利”,無禮義教化,“干賞蹈利”(求賞逐利),只能稱之為“盜兵”?!吧泄?,則勝、不勝,無常”,不能與春秋時齊桓公的軍隊相比,更不能與商湯王、周武王那樣的仁義之師相提并論?!幾浴盾髯印返?br>(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荀子稱商鞅變法后的秦國軍隊為“盜兵”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商鞅的軍事改革。(9分)
18.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 ,史稱“漢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縣與分封并行制?!瓭h高祖“懲亡秦孤立之敗”,陸續(xù)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o漢王朝的統(tǒng)治和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幾云胀ǜ咧薪炭茣鴼v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材料二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稘h書 ·董仲舒?zhèn)鳌?br>(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簡述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措施 。(10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張被哪位君主采納,對儒學發(fā)展產生的主要影響是什么?(4分)
19.【軍費與財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至崇禎四年(1631)遼餉結構表
注:明萬歷末年,為應對遼東戰(zhàn)事而加派賦稅,稱“遼餉”。
材料二
清咸豐同治時期(1851—1874)主要財政收入趨勢表
注:清咸豐年間,“鹽引停運,關稅難征,地丁錢糧復間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緩征”。
清政府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在國內交通要道設立關卡,依商品數量或價值加征約百分之一的稅,稱為“厘金”。
(1)明代為應對遼東戰(zhàn)事、清代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而籌措軍費。閱讀上述材料,指出兩者增加軍費的主要來源有何不同。(4分)
(2)結合材料及所學,概括19世紀60—70年代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變化的總體趨勢,并分析導致這一趨勢的原因。(8分)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綜觀中國古代史,便可發(fā)現三個現象極為引人注目:一為歷史總是在政治上的分裂與統(tǒng)一中曲折前進。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現更大規(guī)模的、更深層次的統(tǒng)一,而且統(tǒng)一在這種交替過程中永遠居于主導地位。二為民族關系也總是在斗爭和融合中曲折地發(fā)展。每一次斗爭之后,也總是要出現新的更大規(guī)模、更深層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隨著每次融合的出現,都毫無例外地要出現較長時期的政治安定和經濟的發(fā)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與統(tǒng)一,也總是和民族之間的斗爭與融合息息相關,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動亂愈厲害,民族之間的斗爭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僅帶來統(tǒng)一和安定,而且保證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始終不間斷地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同時還把中原地區(qū)的漢民族和漢文化不斷推上了主導和核心的地位。
——摘自高鵬飛《中國古代民族關系散論》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民族融合”或“分裂與統(tǒng)一”為中心,提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觀點明確,史實準確,理由充分,邏輯合理。)①
理藩院尚書、軍機大臣、水師提督
②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③
大學士、內閣首輔、錦衣衛(wèi)指揮使
④
監(jiān)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這是一份青海省西寧市第十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青海省西寧市海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階段測試歷史試題(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唐代名臣范祖禹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qū)多巴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二單元;考試時間,材料分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