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題: 審定: 校對: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 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卷上。
2. 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試卷上。
3. 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的相應位置上; 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 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 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收回。
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60分)
一、單選題(1~20題, 每題2分; 21~25題, 每題4分, 共60分)
1. 細胞學說的建立對生物學的發(fā)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 細胞學說提出“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的”
B. 細胞學說揭示了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統(tǒng)一性
C. 施萊登在觀察的基礎上采用完全歸納法提出了植物細胞學說
D. 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的結論是對細胞學說的重要補充
2. 中國科學家曾發(fā)表論文指出:未來100年內仍有 18個大熊貓種群的滅絕風險高于50%,15個大熊貓種群的滅絕風險高于90%。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大熊貓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發(fā)育說明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B. 科學家以種群為單位研究大熊貓,因為種群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層次
C. 竹子和大熊貓在生命系統(tǒng)層次中的不同之處,是竹子沒有系統(tǒng)這一層次
D. 大熊貓和它的生存環(huán)境中所有生物一起形成群落
3. 衣藻和藍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下列有關二者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都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均屬于原核生物
B. 二者細胞中既有DNA 也有 RNA,DNA 是二者的遺傳物質
C. 衣藻和藍細菌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均屬于自養(yǎng)生物
D. 二者既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
4. “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州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問天實驗艙內向廣大青少年展示了“太空菜園”中各種植物的生長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生長中的植物細胞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淀粉
B. 太空中的植物含有人體所必須的K、Fe、Mn等微量元素
C. “太空菜園”中缺乏大量元素 Mg會影響蔬菜的光合作用
D. 太空中的元素也都存在于“太空菜園”的植物體中
5. 水和無機鹽是生物體不可缺少的成分,對維持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不直接參與生化反應
B. 植物含水量及水的存在狀態(tài)是判斷其代謝活動強弱的重要生理指標
C. 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D. 人體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過低易出現(xiàn)抽搐現(xiàn)象
6. 如圖是人體內葡萄糖轉化成脂肪的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 途中X代表的物質是甘油
B. 北京鴨的育肥就是利用了圖示轉化過程
C. 長期偏愛高糖膳食的人,圖示過程會加強,從而導致體內脂肪積累
D. 糖類不能大量轉化為脂肪,但脂肪可以大量轉化為糖類
7. 科研人員測定了小麥種子成熟過程中各主要物質的含量變化,結果如下圖。分別將開花后10天、20天、30天的小麥種子制成了組織樣液,并依次標號為①、②、③組,進行實驗觀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 已知淀粉遇碘液呈藍色,則三組樣液分別加入等量碘液后,③組顏色最深
B. 三組樣液分別加入等量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②組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的現(xiàn)象最明顯
C. 蛋白質的含量在種子成熟過程中的含量比較穩(wěn)定
D. 小麥種子成熟過程中,還原糖和蔗糖可能會轉化為淀粉
8. 作為手術縫合線的膠原蛋白之所以能被人體組織吸收,是因為被分解為氨基酸。下列有關氨基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人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1種
B. 一個氨基酸可以含有多個氨基或羧基
C. 所有的氨基酸都能夠在人體細胞中合成
D. 氨基酸理化性質的區(qū)別主要取決于 R 基團
9.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研究蛋白質的折疊時發(fā)現(xiàn),尿素可以使蛋白質去折疊(或變性) ,成為失去自然構象的松散肽鏈。當去掉尿素時,蛋白質又可以自發(fā)地重新折疊(或復性) 成原來構象,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尿素使蛋白質變性是因為破壞了蛋白質中的肽鍵
B. 高溫也可以使蛋白質變性,且溫度降低后不能發(fā)生復性
C. 蛋白質在變性前后都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
D. 尿素使蛋白質變性成為松散肽鏈后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
10. 如圖表示DNA和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兩者共有的化學組成,則下列選項屬于陰影部分的一項是( )
A. 脫氧核糖、鳥嘌呤
B. 胞嘧啶、磷酸
C. 尿嘧啶、磷酸
D. 核糖、胸腺嘧啶
11. 下列關于生物大分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植物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纖維素屬于生物大分子
B.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鏈
C. 多糖的單體都是葡萄糖
D. 核酸屬于生物大分子
12. 如圖為細胞間信息交流的三種方式,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I中的B 細胞和圖II中的乙都稱為靶細胞
B. 細胞分泌激素傳遞信息是通過圖II方式完成的
C. 圖Ⅲ體現(xiàn)了通過細胞通道傳遞信息
D. 圖Ⅱ體現(xiàn)了細胞與細胞接觸直接傳遞信息
13. 下列關于細胞膜相關科學史的敘述,與事實不符的是 ( )
A. 羅伯特森拍攝的細胞膜結構的電鏡照片屬于物理模型
B. 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靜態(tài)模型不能解釋細胞生長等現(xiàn)象
C. 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實驗的證據(jù)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D. 細胞膜結構模型的探索過程中,反映了提出假說這一科學方法的作用
14. 如圖為生物膜的結構模式圖,蛋白A、B、C均為膜上蛋白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磷脂雙分子層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B. 蛋白質以不同方式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中
C. 生物膜具有流動性只與磷脂分子可以自由運動有關
D. 蛋白 A 和B 可能參與協(xié)助物質進出細胞
15. 如圖是由磷脂分子構成的脂質體,它可以作為藥物的運載體,將其運送到特定的細胞發(fā)揮作用。圖中①②表示需要運載的藥物,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 能在水中結晶的藥物應該放在②位置
B. 脂質體到達細胞后,藥物進入細胞的過程體現(xiàn)了膜的流動性
C. 脂質體的形成與磷脂分子在結構上有親水性頭部和疏水性尾部有關
D. 若要實現(xiàn)藥物的定向運輸可利用糖蛋白的識別作用
16. 圖一、圖二分別為高等動物和高等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一細胞的邊界是⑥,圖二細胞的邊界是⑦
B. 圖中的④是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
C. 圖二中的⑤為葉綠體,綠色植物的所有細胞都含有此結構
D. 圖一中不應出現(xiàn)的結構是⑤,圖二不應出現(xiàn)的結構是①
17. 分泌蛋白在細胞內合成與加工后,經(jīng)囊泡運輸?shù)郊毎馄鹱饔?。下列有敘述錯誤的是( )
A. 核糖體上合成的肽鏈經(jīng)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加工形成分泌蛋白
B. 囊泡在運輸分泌蛋白的過程中會發(fā)生膜成分的交換
C. 參與分泌蛋白合成與加工的細胞器的膜共同構成了生物膜系統(tǒng)
D. 合成的分泌蛋白通過囊泡與細胞膜融合排出到細胞外
18. 如圖為真核細胞的各種細胞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a中的細胞器均為單層膜結構
B. b中的細胞器與蛋白質的合成與加工有關
C. c中的細胞器通常分布于植物細胞中并含有色素
D. d中的細胞器都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
19. 心房顫動(房顫) 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最近研究表明,該病致病機制與核孔復合體的運輸障礙有關。核孔復合體是核膜上一種特殊的跨膜運輸?shù)鞍讖秃象w,是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通道。下列相關分析合理的是( )
A. 房顫的病因與核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無關
B. 代謝旺盛、蛋白質合成量大的細胞中,核孔復合體較多
C.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和細胞代謝的中心
D. DNA、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通過核孔復合體進出細胞核
20. 如圖是相鄰植物細胞間水分流動方向示意圖。圖中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關系是 ( )
A. 甲>乙>丙 B. 甲>乙, 乙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文件包含5165A生物學pdf、5165A生物學DApdf、5165A生物學彩卡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遼寧省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不定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大學附屬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大學附屬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大學附屬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