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各學科試卷(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地理試卷(Word版附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地理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造成①氣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是,圖中表示冬至日路燈照明時間的是,戊節(jié)氣時,海口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單選題(30*2=60分)
下圖為南亞部分區(qū)域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4、5月控制甲地的氣壓帶風帶的名稱是( )
A.東南信風帶B.東北信風帶C.赤道低氣壓帶D.副熱帶高氣壓帶
2.下列關于甲、乙兩地年降水量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降水量夏半年小于冬半年B.乙地降水量夏半年小于冬半年
C.甲地年降水量小于乙地年降水量D.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年降水量
讀圖“北半球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和“兩種氣候①、②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完成下面小題。
3.與②氣候的形成密切相關的是( )
A.AB.EC.GD.H
4.造成①氣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是( )
A.AB.BC.ED.G
從節(jié)能的需要,各地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調(diào)整城市路燈的照明時間。下圖為杭州市區(qū)兩分兩至日的路燈照明時間。完成下面小題。
5.圖中表示冬至日路燈照明時間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調(diào)整不同季節(jié)的路燈照明時間的直接原因為( )
A.黃赤交角存在B.天氣季節(jié)差異C.晝夜長短變化D.太陽高度大小
桑干河為永定河上游,是海河重要支流,流經(jīng)土家灣峽谷段時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積物。兩岸是“V”形狹谷上疊置“U”形寬谷的“谷中谷”地貌。下圖為“谷中谷”地貌剖面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土家灣地區(qū)“谷中谷”的形成過程是( )
①地勢平緩,地殼抬升較慢②桑干河側蝕作用明顯,下蝕緩慢,形成“U”型寬谷
③地殼抬升速度加快④河流下蝕作用增強,形成“V”型狹谷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
8.推測圖示區(qū)域聚落分布的位置及原因正確的是( )
A.甲緯度較低,海拔較高氣候涼爽B.乙海拔較高,有利于防御外敵
C.丙河流凸岸,泥沙沉積土壤肥沃D.丁位于山腰,可預防汛期洪災
圭表是一種天文儀器,它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組成,利用了立竿見影的原理來測量日影長度。其主要功能是測定二分二至日、四季(中國的傳統(tǒng)四季以四立為起始點,四立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和回歸年長度。圖1為二十四節(jié)氣示意圖,圖2為我國某地圭表示意圖,圖中圭上的刻度代表二分二至日和四立。完成下面小題。
9.圭表上乙刻度代表的節(jié)氣是( ) ①立春 ②立夏 ③立秋 ④立冬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戊節(jié)氣時,海口市(20°N,110°E)
A.日出東南,日落西南 B.正午日影朝正北 C.正午太陽高度一年中最大D.晝長一年中最長
在氣象上,通常把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稱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斷梅”),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jié)”或“梅雨期”。相對正常梅雨而言,“早梅”“遲梅”“特別長的梅雨”以及嚴重的“倒黃梅”都屬于異常梅雨。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1.下列地區(qū)最易出現(xiàn)倒黃梅天氣的是( )
A.長江中下游流域B.東北地區(qū)C.華北地區(qū)D.黃土高原
12.形成倒黃梅天氣的主要原因是( )
A.亞洲高壓偏弱B.印度低壓偏強
C.阿留申低壓偏強D.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偏弱
13.推測倒黃梅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
A.當?shù)毓咂焚|(zhì)下降B.東北、華北旱情嚴峻
C.黃河流域面臨凌汛D.長江中下游流域持續(xù)晴熱、高溫少雨
內(nèi)陸湖泊三角洲是內(nèi)陸河流注入湖泊時形成的三角洲。下圖為我國西北地區(qū)某內(nèi)陸湖泊三角洲示意圖,氣候變化對圖示區(qū)域三角洲和濱淺湖變化影響較大。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4.內(nèi)陸湖泊三角洲的特征是( )
A.面積季節(jié)變化小B.前緣顆粒物粗大C.沉積物厚度極小D.沉積物分層明顯
15.形成圖示內(nèi)陸湖泊三角洲的河流( )
①上游降水多,側蝕作用強②上游落差大,下蝕作用強
③中游河谷展寬,河水搬運能力增強④下游受湖水頂托作用影響,泥沙堆積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讀某地地質(zhì)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6.圖中( )
A.甲處巖層多氣孔構造B.圖示區(qū)域發(fā)生了三次褶皺
C.巖漿侵入可能導致乙處巖石變質(zhì)D.丙處的景觀由內(nèi)力作用造成
17.下列地質(zhì)作用由早到晚依次發(fā)生的是( )
A.褶皺、斷層、巖漿侵入、沉積、侵蝕B.斷層、褶皺、侵蝕、沉積、巖漿侵入
C.褶皺、斷層、侵蝕、沉積、巖漿侵入D.斷層、褶皺、巖漿侵入、沉積、侵蝕
讀某地某時間段正午物影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8.圖中N點日期可能為( )
A.6月7日前后B.8月9日前后C.9月10日前后D.2月3日前后
19.該地緯度最可能為( )
A.23°26′SB.11°34′SC.11°34′ND.23°26′N
讀某地一天中兩個不同時刻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0.該日太陽直射的緯度最可能是( )
A.17°NB.17°SC.2°ND.2°S
21.該日期后一個月,下列現(xiàn)象正確的是( )
A.印度半島夏季風盛行B.地中海沿岸炎熱干燥
C.浙江省一定晝短夜長D.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
下圖示意某區(qū)域地質(zhì)剖面,其中①指斷層,據(jù)測定該地玄武巖的硬度遠高于各類沉積巖層,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2.該區(qū)域①②③④地理現(xiàn)象或事物形成的先后順序為( )
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
23.N處巖石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含有化石B.純凈如玉C.氣孔構造D.層理分明
24.砂礫石層的下界為相對平坦而廣闊的面。該面形成時期,所在區(qū)域可能( )
A.地殼持續(xù)下降,遭受侵蝕B.地殼間歇下降,接受沉積
C.地殼相對穩(wěn)定,遭受侵蝕D.地殼持續(xù)抬升,接受沉積
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較好,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如圖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5.推測尖頂山形成的地質(zhì)過程是( )
A.變質(zhì)作用——地殼抬升——流水侵蝕B.巖漿侵入——冷卻凝固——地殼抬升
C.沉積作用——固結成巖——地殼抬升D.巖漿噴出——冷卻凝固——流水侵蝕
26.內(nèi)力作用停止后的若干年內(nèi),平頂山( )
A.高度升高,面積變大B.高度降低,面積變小
C.高度升高,面積變小D.高度降低,面積變大
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是未來太陽能利用的方向之一。圖甲是我國北方地區(qū)某樓房正南方壁掛太陽能集熱器景觀照片,圖乙是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原理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7.拍攝該景觀照片時當?shù)氐牡胤綍r可能是( )
A.9:00B.12:00C.15:00D.18:00
28.下列關于壁掛太陽能集熱器的敘述,可信的是( )
A.熱帶地區(qū)使用時間長于溫帶地區(qū)B.南北半球安裝可調(diào)節(jié)支架墻壁朝向相同
C.該地可調(diào)節(jié)支架長度隨樓層不同而變化D.該地可調(diào)節(jié)支架長度應短于海口
下圖中MON表示晨昏線,陰影部分表示6日,非陰影部分與陰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據(jù)圖完成下面小題。
2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地球公轉(zhuǎn)速度較快B.Q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0時
C.MO為晨線D.NO為晨線
30.此時北京時間為( )
A.6日12時B.7日12時C.6日24時D.5日12時
二、綜合題(40分)
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讀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
(2)圖中AC兩點處于 (晨、昏)線;此時B點的地方時為 時;北京時間為 時,與北京處在同一日期的范圍是 。
(3)圖中A點此日的日落時間是 時,晝長為 小時,C點的晝長為 小時。該日, 淅川和北京相比, 的晝長更長。
(4)在右圖畫出同一天時刻光照圖。
32.讀“世界部分地區(qū)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依據(jù)圖示氣壓帶和風帶的緯度位置判斷,全球氣壓帶、風帶偏 (南、北),此時北半球處于 季,A氣壓帶的名稱為 氣壓帶,B風帶的名稱為 風帶。
(2)N地的氣候類型是 ,圖示季節(jié)受 氣壓帶控制,該季節(jié)氣候特征是 。
(3)此時,M地盛行 風,該季節(jié)氣候特征是 ,該地區(qū)季風氣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3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秘魯東南的圣母河流域森林茂密,雨量豐沛,但季節(jié)分配不均,6~8月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為雨量特別大的雨季。該河流因盛產(chǎn)沙金而遠近聞名,考察發(fā)現(xiàn)其金粒主要來源于南部山區(qū)的巖漿巖和變質(zhì)巖中。地質(zhì)學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邊灘、河漫灘等位置均發(fā)現(xiàn)了沙金顆粒,但不同的河段沙金的粒徑和富集的位置有較大的差異,河流兩側被牛軛湖圍繞的古河漫灘是沙金的高富集區(qū),吸引了大量的淘金者前往。(圖甲示意圣母河流域,圖乙示意古河漫灘沙金富集區(qū)的形成過程。)
(1)據(jù)乙圖說明古河漫灘沙金富集區(qū)的形成過程。(6分)
(2)推測大部分淘金者前往圣母河淘金的季節(jié)并說明理由。(4分)
34.圖為亞洲部分地區(qū)2019年某時刻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10分)
(1)根據(jù)氣壓分布狀況,指出圖示該時刻所處的季節(jié)并說明依據(jù)。(4分)
(2)描述貝加爾湖西南側氣壓系統(tǒng)的氣流運動狀況。(2分)
(3)預報日本北海道西部未來幾天可能發(fā)生的天氣變化。(4分)地理答案
1.C 2.D【解析】1.東南信風帶控制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甲地位于北半球,A錯誤;甲地位于0~10°N之間,4、5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甲地受北移的赤道低壓帶控制,C正確,BD錯誤。故選C。
2.由所學季風環(huán)流知識結合區(qū)域圖可知,甲地夏半年位于西南季風迎風坡,降水量大;冬半年位于東北季風背風坡,降水量小,A錯誤;乙地夏半年受來自較低緯度海洋的西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冬半年主要受來自陸地的東北季風影響,降水量較小,B錯誤;甲地降水量主要來自西南季風,乙地降水量主要來自東北季風,西南季風來自海洋,攜帶水汽多;東北季風來自陸地,雖經(jīng)過印度洋洋面,但水汽含量仍少于西南季風,故受西南季風影響的甲地年降水量大,C錯誤,D正確。故選D。
【點睛】降水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洋流、地形、人類活動等。一般受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西風帶控制的地區(qū)多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信風帶和極地東風帶控制的地區(qū)少雨。當降水量從沿海向內(nèi)陸不斷減少時,影響因素主要是海陸位置。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qū)有降溫減濕的作用。當某個較小的區(qū)域內(nèi)降水出現(xiàn)明顯的差異時,影響因素一般主要是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興修水利、人工造林等可增加降水。
3.C 4.B【解析】3.據(jù)圖可知,②地氣候表現(xiàn)為全年溫和濕潤,最冷月均溫在0℃以上,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與該氣候的形成密切相關的是盛行西風,對應圖中的G,故C正確;A位于赤道附近,為赤道低氣壓帶,A錯誤;E為東北信風帶,B錯誤;H為極地東風帶,D錯誤。故選C。
4.據(jù)圖可知,①地位于北半球,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具有雨熱不同期的特點,為地中海氣候。地中海夏季炎熱干燥,是由于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副熱帶高氣壓帶夏季一般位于30°N附近地區(qū),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造成①氣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是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B正確;A為赤道低氣壓帶,A錯誤;E為東北信風帶,C錯誤;G為盛行西風帶,D錯誤。故選B。
【點睛】氣候類型的判斷一般分三步: 1、判斷所屬南北半球,依據(jù)七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南半球。 2、“以溫定帶”即依據(jù)最冷月均溫判斷所屬溫度帶①最冷月均溫>15℃,則可推斷為熱帶氣候; ②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時,則可推斷為亞熱帶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最冷均溫<0℃,則為溫帶氣候或寒帶氣候。 3、“以水定型”,然后依據(jù)年降水量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5.D 6.C【解析】5.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杭州市在冬至日黑夜最長、夏至日最短、兩分日居中,因此杭州市區(qū)應冬至日照明時間最長,夏至日照明時間最短,兩分日居中。讀圖可知,圖中④日照時間最長,②日照明時間最短,①、③兩日照明時間居中且相等,因此④日應表示冬至日,②日表示夏至日,①、③日表示兩分日。由此判斷,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
6.黑夜光照弱時需要路燈照明,白天光照強時不需要路燈照明,由于晝長和夜長在一年中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從而需要在不同季節(jié)調(diào)整路燈照明時間,C符合題意;不同季節(jié)調(diào)整照明時間,與天氣季節(jié)差異、太陽高度大小關系不大,排除BD;黃赤交角存在導致晝夜長短變化,晝夜長短變化導致調(diào)整路燈照明時間,因此黃赤交角存在是在不同季節(jié)調(diào)整路燈照明時間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A。故選C。
【點睛】夏至日(6.22):北半球晝長達到最長,南半球夜長達到最長,北極圈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南極圈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冬至日(12.22):南半球晝長達到最長,北半球夜長達到最長,南極圈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北極圈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7.A 8.C【解析】7.根據(jù)材料可知,當?shù)貎砂妒恰癡”形狹谷上疊置“U”形寬谷的“谷中谷”地貌,由此可知應是先形成“U”形谷,再形成“V”形谷,故其形成過程應是:早期,土家灣地區(qū)地勢平緩,地殼抬升較慢,桑干河側蝕作用明顯,下蝕緩慢,形成“U”形寬谷,在經(jīng)歷比較長的平靜期后,地殼抬升速度加快,使得該地地勢落差加大,河流流速變快,河流下蝕作用增強,最后形成“V”形狹谷。由此分析可知,A正確,BCD錯誤。故選A。
8.由于該圖為地形剖面圖,故甲乙丙丁四地緯度差異不大,雖然甲地海拔高,氣候涼爽,但其坡度較大,不適合聚落分布,A錯誤;乙地雖然海拔也較高,但其處在谷地中,地勢較低,不利于防御外敵,地勢較高處有利于防御外敵,B錯誤;據(jù)圖可知,丙地瀕臨桑干河,該處河床坡度較緩,說明其地處河流凸岸,且有黃土沉積物分布,土壤較為肥沃,適合發(fā)展聚落,C正確;丁位于山腰的谷地處,易積水不利于防御洪災,D錯誤。故選C。
【點睛】聚落形成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農(nóng)耕、交通、城鎮(zhèn)建設;自然資源豐富,有林、漁、礦等;交通便利,交通沿線的交匯處、沿海港口等。
9.C 10.D【解析】9.根據(jù)圖示圭表顯示,圭上的刻度代表二分二至日和四立的影長,且表的影子朝向北,可推知: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從影子的長短來看,甲處日影最長,對應冬至日;戊處的最短,對應夏至日;丙處位于甲戊中間,對應春分或秋分;乙位于丙甲之間,對應的是①立春或④立冬;丁處位于丙戊之間,對應的是②立夏或③立秋,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0.根據(jù)上題的結論,我們可知戊節(jié)氣為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谑腥粘鰱|北,日落西北,A錯誤;正午日影朝正南,B錯誤;太陽直射20°N時,正午太陽高度為一年中最大,C錯誤;晝長一年中最長,D正確。故選D。
【點睛】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所謂高表測影法,通俗的說,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桿,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jié)的變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桿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
11.A 12.D 13.A【解析】11.梅雨主要發(fā)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倒黃梅指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八月中旬本該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天氣卻陰雨連連的現(xiàn)象,A正確,排除BCD。故選A。
12.倒黃梅天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江淮準靜止鋒北移后又南撤。雨帶的移動主要與暖濕的偏南氣流與冷干的偏北氣流勢力強弱有關,偏北氣流強弱受亞洲高壓影響、偏南氣流受西北太平洋副高影響,排除BC;雨帶南撤有可能是此時段亞洲高壓增強,也可能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偏弱,排除A。故選D。
13.倒黃梅帶來連綿陰雨天氣,導致當?shù)毓吖庹詹蛔?,品質(zhì)下降,A正確;倒黃梅只能說明鋒面雨帶北上后又南撤,但可能北上時已經(jīng)給東北華北帶來降水,東北、華北旱情并不一定嚴峻,B錯誤;黃河流域的凌汛發(fā)生在秋末冬初與冬末春初,C錯誤;“倒黃梅”屬于異常梅雨,降水較多,D錯誤。故選A。
【點睛】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①雨帶的移動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梅雨(準靜止鋒);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進入“伏旱”(反氣旋);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③旱澇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我國水旱災害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14.D 15.C【解析】14.材料信息表明,圖示地貌為西北地區(qū)某內(nèi)陸湖泊三角洲,西北地區(qū)大陸性強,降雨和冰雪補給的季節(jié)變化大,注入湖泊的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湖水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導致三角洲的面積季節(jié)變化大,A錯誤;注入湖泊的河流流速逐漸變慢,沉積物由粗變細,分層明顯,前緣顆粒物細小,D正確,B錯誤;圖示三角洲由河流帶來泥沙堆積形成,形成時間一般較久,年復一年的堆積,一般沉積物厚度大,C錯誤。故選D。
15.形成圖示內(nèi)陸湖泊三角洲的河流往往發(fā)育于有豐富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高山地區(qū),河流上游地勢起伏大,落差大,河流侵蝕以下蝕作用為主,側蝕作用并不強,②正確,①錯誤;如果形成圖示內(nèi)陸湖泊三角洲的河流中游河谷展寬,則流速會明顯減慢,則河水的搬運能力會減弱,③錯誤;河流入湖口受湖水頂托作用影響,流速減慢,大量泥沙堆積形成三角洲,④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時,因流速減低,所攜帶泥沙大量沉積,逐漸發(fā)展成的沖積平原。匯入湖泊、河流而形成的三角洲又叫內(nèi)陸河流三角洲。三角洲從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頂部指向上游,底邊為其外緣,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積較大,土層深厚,水網(wǎng)密布,表面平坦,土質(zhì)肥沃,易有洪澇。
16.C 17.C【解析】16.甲處巖石為花崗巖,巖石較為致密氣孔構造為玄武巖等噴出巖特有的,A錯誤。根據(jù)圖中巖層的分布,圖示地區(qū)只出現(xiàn)過兩次褶皺,B錯誤。巖漿巖侵入與沉積巖交會處形成高溫環(huán)境,易產(chǎn)生變質(zhì)巖,C錯誤。;溶洞為石灰?guī)r受流水侵蝕作用而成,D錯誤。故選C。
17.根據(jù)圖示信息,該圖最底層巖層錯位,錯位巖層都為傾斜分布,故褶皺發(fā)生在斷層之前,上部巖層覆蓋住第一次褶皺的巖層,故應該是先侵蝕形成水平面,再沉積,最后巖漿侵入大多數(shù)沉積巖,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巖漿冷凝形成巖漿巖。噴出地表的巖漿巖為噴出巖,多由氣孔構造,以玄武巖為代表;未噴出地表在地表以下冷卻凝固的巖漿巖為侵入巖,一般比較致密,以花崗巖為代表。
18.B 19.C【解析】18.圖中N點正午物影長度為0,說明N點時刻太陽直射該地。據(jù)圖可知,該時間段該地有兩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且兩次太陽直射的日期與夏至日的間隔天數(shù)相同,由M點日期為5月5日可知,N點日期可能為8月9日前后,B正確。故選B。
19.該地有兩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排除A、D選項,日期分別為5月5日和8月9日前后,據(jù)此可判定該地位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但不在赤道上,C正確,B錯誤。故選C。
【點睛】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⑴緯度變化:一天中,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⑵季節(jié)變化: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達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達一年中的最小、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兩極點外均為從正東方向升起、從正西方向落下。
20.B 21.C【解析】20.讀圖可知,該地一天中正北正南都有太陽輻射,說明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該地正北方向太陽高度為32°,說明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向,位于南半球,太陽直射南半球;子夜太陽高度為2°;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極晝區(qū)的最小(子夜)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直射點緯度的2倍可知,該日太陽直射的緯度最可能是17°S。故選B。
21.太陽直射的緯度最可能是17°S,太陽直射點一年移動94°,可知3.8天移動約1度,該日期后太陽直射點可能向南移也可能向北移動約8°,一個月后太陽直射點可能在22°S或9°S,由此可知,印度半島冬季風盛行,A錯;地中海沿岸冬季溫和濕潤,B錯;浙江省位于北半球,一定晝短夜長,C對;太陽直射點可能向北或向南移動。故選C。
【點睛】太陽直射是按照地球的四季變化來說的,由于太陽的自轉(zhuǎn)的移動地球上會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和影響。所以我們通常說太陽直射是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太陽直射在3月份在北半球的赤道開始向北移動,在6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的北回歸線上,在9月份太陽直射點在開始向赤道以南方向移動,在12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在南回歸線上。
22.B 23.B 24.C【解析】22.根據(jù)圖中巖層和地質(zhì)構造的特征分析,該地最先發(fā)生沉積巖層的擠壓,產(chǎn)生褶皺④;后巖層受張力作用,出現(xiàn)斷層①;隨地殼抬升,巖層受到外力侵蝕形成侵蝕面,后隨地殼下沉,在侵蝕面上堆積形成砂礫石層②;最后巖漿噴發(fā),熔穿沉積巖和砂礫石層,噴出地面在砂礫石層上冷凝形成玄武巖臺地③,B正確。故選B。23.N處巖層位于玄武巖兩側,是早先的石灰?guī)r在巖漿高溫高壓下出現(xiàn)變質(zhì),形成的變質(zhì)巖,可能具有的特征是純凈如玉,B正確。含有化石、層理分明是沉積巖的特征,有氣孔構造是玄武巖的特征,ACD錯誤。故選B。24.砂礫石層的下界相對平坦,說明該區(qū)域地殼運動穩(wěn)定,但砂礫石層的下界面有明顯巖層缺失痕跡,可能是巖層遭受侵蝕,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一般后形成的地質(zhì)構造可以破壞先形成的地質(zhì)構造,先形成的地質(zhì)構造不能破壞后形成的地質(zhì)構造。
25.D 26.B【解析】25.根據(jù)材料可知,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巖漿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臺地)。最初的臺地經(jīng)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平頂山和尖頂山,所以尖頂山形成的地質(zhì)過程是巖漿噴出—冷卻凝固—流水侵蝕,D正確;玄武巖為巖漿巖中的噴出巖,不是巖漿侵入,B錯誤;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巖,變質(zhì)作用形成變質(zhì)巖,AC錯誤。故選D。
26.由材料可知,巖漿噴出冷凝形成平坦的玄武巖地形單元,在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巖平項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說明內(nèi)力作用停止后,最初的臺地不斷被流水侵蝕、切割,變成平頂山,平頂山繼續(xù)被外力作用慢蝕,變成了尖頂山,故平項山的面積會變小,AD錯誤;內(nèi)力作用停止后,平頂山受外力作用侵蝕,高度應降低,B正確,C錯誤。故選B。
【點睛】內(nèi)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巖漿活動、變質(zhì)作用、地殼運動(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和地震等。
27.C 28.D【分析】27.由材料可知,該景觀照片中的影子應朝向東北方向。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北方地區(qū)地方時9:00時太陽應位于東南方向,物體影子朝向西北方向,A錯誤。地方時12:00太陽位于正南方向,物體影子朝向正北方向,B錯誤。地方時15:00太陽位于西南方向,影子朝向東北方向,與圖中方向一致,C正確。地方時18:00,物體影子較長,D錯誤。故選C。
28.熱帶地區(qū)白晝時間可能長于溫帶地區(qū),也可能短于溫帶地區(qū),故太陽能集熱器使用時間長短無法確定,A錯誤。由于南北半球太陽方位不同,安裝可調(diào)節(jié)支架的墻壁朝向也不相同,B錯誤??烧{(diào)節(jié)支架長度與緯度有關,與樓層關系不大,C錯誤。由于正午太陽高度角北方地區(qū)小于南方地區(qū),所以可調(diào)節(jié)支架在北方地區(qū)應較短,在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的??诘貐^(qū)應較長,因此,北方地區(qū)可調(diào)節(jié)支架長度應短于海口,D正確。故選D。
【點睛】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應該合理設計太陽能熱水器的傾斜角度,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與太陽光線垂直,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板要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調(diào)整角度,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應等于當天正午太陽高度的余角。
29.D 30.B【解析】29.由材料信息可知,P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必定是0時,則Q為180°,MON右側為夜半球,故該圖為南極上空俯視圖。此時南極附近有極夜現(xiàn)象,地球公轉(zhuǎn)速度較慢,A錯。據(jù)前面分析P為0時,Q為16時,B錯。隨著地球自轉(zhuǎn),MO上各點即將進入夜半球,應為昏線,C錯。隨著地球自轉(zhuǎn),NO上各點即將進入晝半球半球,因為晨線,D對。
30.由上題分析可知,180°為16時,根據(jù)地方時計算可得120°E為12時,北京位于非陰影區(qū),日期是7日,B對。故選B。
31.(1) (23°26′N,60°E)
(2) 晨 8 16 120°W向東到180°
(3) 20 16 4 北京
(4)
【詳解】(1)據(jù)圖可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為極晝現(xiàn)象,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qū)為極夜現(xiàn)象,由此可判斷該圖為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圖,北半球節(jié)氣為夏至。該日太陽直射23°26'N;圖中每相鄰兩條經(jīng)線經(jīng)度相差為30°,時差2小時。依據(jù)自轉(zhuǎn)方向可確定圖中此時晝夜半球分界線為晨線,赤道與晨線交點是6點,B點所在經(jīng)線,即0°經(jīng)線地方時為8: 00。則地方時為12: 00的經(jīng)線是60°E。所以該圖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3°26′N,60°E)。
(2)AC兩點所在的晝夜半球分界線以東為晝半球,所以AC兩點處于晨線上;由上題可知,B點所在經(jīng)線,即0°經(jīng)線地方時為8:00。北京時間比0°經(jīng)線的地方時早8小時,故此時北京時間為16時,此時與北京處在同一日期的范圍應從0點時刻線向東到180°經(jīng)線,由上題可知,此時太陽直射60°E,時刻為0點的經(jīng)線與直射點所在經(jīng)線度數(shù)互補,東西經(jīng)相反,所以地方時為0點的經(jīng)線為120°W,即與北京處在同一日期的范圍為由120°W向東到180°。
(3)赤道與晨線交點是6點,故此時A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4時,A點又位于晨線之上,故日出的地方時為4時,A點晝長=(12-日出時刻)×2= 16小時,日落時刻= 12+晝長/2 = 20時;讀圖可知,C點所在經(jīng)線位于0°經(jīng)線以東,為30°E,時刻應為10: 00,又正好位于晨線上,即該地日出時間為10: 00,依據(jù)晝長= (12-日出時刻)×2,可得該地晝長為4小時;由于該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由南向北晝越來越長,直到出現(xiàn)極晝,所以湖北的十堰和北京相比,北京的緯度位置更高,晝長更長。
(4)地球自轉(zhuǎn)的線速度由赤道向兩側遞減,即離赤道越近,線速度越大。據(jù)圖可知,A、B、C三點,線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應是:B>A>C;而地球自轉(zhuǎn)的角速度則是除兩極點外,各地均相同,所以A、B、C三點角速度相等。
32.(1) 北 夏 赤道低 中緯西
(2) 地中海氣候 副熱帶高 炎熱干燥
(3) 東南 高溫多雨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詳解】(1)依據(jù)圖示氣壓帶和風帶的緯度位置判斷,全球氣壓帶、風帶偏北,表明此時太陽直射點位置偏北,可知此時北半球處于夏季,A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因此名稱為赤道低氣壓帶,B風帶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其名稱為中緯西風帶。
(2)N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因此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根據(jù)上題分析已知,圖示季節(jié)為北半球夏季,此時N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
(3)M地為溫帶季風氣候,此時為夏季,M地盛行東南風,東南風從太平洋帶來充足水汽,因此該季節(jié)氣候特征是高溫多雨。根據(jù)所學可知,該地區(qū)季風氣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33.(1)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蝕作用較強,含金沙石在右岸沉積,形成含金邊灘;左岸不斷被侵蝕,右岸邊灘堆積體不斷增大,河流逐漸變彎形成面積較大的含沙金河漫灘;在凹岸處水流強烈的側蝕作用下,河流裁彎取直,彎曲河道與河流分開,河漫灘廢棄形成古河漫灘沙金富集區(qū)。
(2)冬季(或6-8月旱季)。6-8月為當?shù)氐暮导?,含有沙金的沙灘出露較多;同時,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速慢,開采沙金安全性高。
【詳解】(1)在①階段,河流較平直,河流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蝕作用較強,流水向左岸侵蝕,左岸的流速快,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在河流右岸不斷堆積形成邊灘。 隨著左岸不斷侵蝕,右岸不斷堆積,河道愈發(fā)彎曲,灘堆積體不斷增大,右岸(凸岸)不斷堆積形成含沙金河漫灘,在雨季汛期河流強烈的侵蝕作用下,河道裁彎取直形成新的河道,彎曲河道與河流分開,原河道廢棄,河漫灘廢棄形成古河漫灘沙金富集區(qū)。
(2)涉水活動的時間應選擇在枯水期。所以當?shù)靥越鹫哌x擇淘金的季節(jié)應為當?shù)氐亩?或旱季)。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每年6-8月為當?shù)氐暮导?,降水較少,河流水位較低,沙灘出露面積大,便于發(fā)現(xiàn)沙金。同時,旱季降水少,多晴天,河流流量小,流速慢,開采沙金的安全性高。
34.(1)冬季;亞歐大陸被冷高壓盤踞,氣壓高,海洋為低壓;氣壓中心位置整體偏南,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
(2)水平方向:近地面氣流呈順時針向外輻散;垂直方向:氣流下沉。
(3)①冷鋒過境時:大風、降溫、雨雪天氣;②冷鋒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晴朗(轉(zhuǎn)晴)。
【詳解】(1)圖中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出現(xiàn)明顯的高壓中心,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此高壓中心為亞洲高壓,這是由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引起的,亞歐大陸被冷高壓盤踞,氣壓高,海洋為低壓;當亞洲高壓出現(xiàn)時,應為北半球冬季,氣壓中心位置整體偏南,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
(2)高壓區(qū)的氣流運動狀況應從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別進行描述。水平方向上,高壓區(qū)的氣壓梯度力由中心指向四周,氣流呈輻散狀態(tài)。當?shù)匚挥诒卑肭?,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氣流順著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形成順時針旋轉(zhuǎn)的氣流。垂直方向上,高空氣流向地面下沉補充(或氣流做下沉運動)。
(3)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未來幾天,日本北海道東部即將遭受冷鋒過境,冷鋒過境時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冷鋒過境后,冷空氣占據(jù)該地區(qū),會導致該地區(qū)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zhuǎn)晴。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D
C
A
C
C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D
C
C
C
B
C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C
D
B
C
D
D
B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地理試題,文件包含地理docx、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高三上學期8月月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11, 北京時間15, 此次天氣過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8月月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歷史上,從杭州到明州,降低出租車空載率的合理措施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