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共30分,每題1分)
1. 渦蟲和水螅都有口無肛門,但它們卻分別屬于不同的無脊椎動物類群。這兩種動物的主要區(qū)別是( )
A. 身體呈兩側對稱還是輻射對稱
B. 單細胞還是多細胞
C. 身體有無分節(jié)
D. 生活環(huán)境是淡水還是海水
【答案】A
【分析】腔腸動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內胚層、外胚層和沒有細胞結構的中膠層構成,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兩側對稱)、體壁具有三胚層、有口無肛門。
【詳解】A.水螅屬于腔腸動物,身體呈輻射對稱;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A正確。
B.水螅和渦蟲都是多細胞的動物,B錯誤。
C.水螅和渦蟲身體都不分節(jié),C錯誤。
D.水螅和渦蟲都生活在淡水中,D錯誤。
故選A。
2. 2022年3月23日,在“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中,新疆八年級學生麥迪娜提問:“以后我的果蠅也能送到天上做實驗嗎?”關于果蠅錯誤的是( )
A. 果蠅屬于昆蟲
B. 果蠅的運動器官翅和足著生在胸腹部
C. 果蠅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
D. 果蠅的身體和足都分節(jié)
【答案】B
【分析】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生有一對觸角,為感覺器官;胸部具有三對足,一般生有兩對翅,為昆蟲的運動器官;身體外有外骨骼。
【詳解】A.果蠅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兩對翅,屬于昆蟲,A正確。
B.果蠅的運動中心是胸部,其胸部生有足三對,分別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節(jié),還有兩對翅,適于飛行,B錯誤。
C.果蠅等昆蟲有外骨骼,能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適于陸地干燥環(huán)境生活,C正確。
D.果蠅屬于節(jié)肢動物,其身體和足都分節(jié),D正確。
故選B。
3. 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實驗課時才會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種處理方法能夠讓蚯蚓存活時間最長( )
A. 將蚯蚓放在裝有干木屑的燒杯中,用紗布蓋上
B. 將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礦泉水瓶中,并擰緊瓶蓋
C. 將蚯蚓放在裝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噴灑大量的水
D. 將蚯蚓放在裝有濕潤土壤的燒杯中,用紗布蓋上
【答案】D
【分析】環(huán)節(jié)動物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huán)形體節(jié)構成,有的生活在土壤里,如蚯蚓;有的生活在海洋中,如沙蠶;有的生活在水田、溝渠中,如蛭。
【詳解】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因此,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濕的土壤中,以保持體壁的濕潤.故將蚯蚓放在裝有濕潤土壤的燒杯中,用紗布蓋上蚯蚓存活時間最長。
4. 下列哪項生理活動不是縊蟶在吸入和排出水的過程中完成的( )
A. 排出食物殘渣
B. 氣體交換
C. 分泌物質形成外套膜
D. 攝食
【答案】C
【分析】縊蟶等雙殼類軟體動物都無肺,用鰓呼吸,由入水管進水,由出水管出水,當水流經鰓時,水與鰓中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因此雙殼類動物通過身體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通過出水管排出體外,這個過程中主要完成呼吸。在吸水和排出水的過程中,攝取水中的食物顆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殘渣。
【詳解】縊蟶屬于軟體動物,用鰓呼吸,由入水管進水,當水流經鰓時,水與鰓中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在通過身體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時,攝取水中的食物顆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殘渣,因此排出食物殘渣、氣體交換、攝食都是在吸入和排出水的過程中完成的,而分泌物質形成外套膜不是縊蟶在吸入和排出水的過程中完成的,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 兩棲動物雖然也能在陸地上生存,但真正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脊椎動物是爬行動物,其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
B. 爬行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擺脫了對水的依賴
C. 有較為發(fā)達的呼吸系統(tǒng),能夠滿足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求
D. 體型較大,有利于在陸地上捕獲食物
【答案】D
【分析】解答此題需要需要屬于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心臟只有三個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體內受精,卵生或少數卵胎生,爬行類的生殖以及幼體的發(fā)育都脫離了水的限制,成為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詳解】A.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適于陸地上干旱的生活,A不符合題意。
B.爬行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擺脫了對水的依賴,適于陸地上干旱的生活,B不符合題意。
C.爬行動物用肺呼吸,有了較為發(fā)達的呼吸系統(tǒng),能夠滿足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求,C不符合題意。
D.體型較大,有利于在陸地上捕獲食物,不屬于爬行動物適于陸地生活的特征,D符合題意。
故選D
6. 魚類家族要舉行趣味運動會。一大早,鯨魚、鯽魚、鱷魚、章魚、娃娃魚、小丑魚、鯊魚、鯉魚、甲魚、鱸魚便紛紛趕來。運動會組委會在賽前對報名選手進行了嚴格的資格審查。都不具備參賽資格的是( )
A. 鯨魚、鱷魚,章魚、娃娃魚、甲魚B. 鯨魚、鱷魚、娃娃魚、鯊魚
C. 鯨魚、鱷魚、章魚、小丑魚、甲魚D. 鱷魚、鯽魚、章魚、甲魚
【答案】A
【分析】魚類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減少水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據此答題。
【詳解】鯽魚、小丑魚、鯊魚、鯉魚、鱸魚屬于魚類,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減少水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章魚身體柔軟,有外套膜,貝殼退化,屬于軟體動物;甲魚、鱷魚卵生,用肺呼吸,為爬行動物;鯨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點,屬于哺乳動物;娃娃魚幼體時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心臟一心房一心室;成體生活在山上水中,但是用肺呼吸,心臟二心房一心室,為兩棲動物。
故選A。
7. 有人說“鳥的全身都為飛行而設計”,那么下列結構中與飛行生活不相適應的是( )
A. 前肢變?yōu)橐鞡. 具有堅硬的角質喙
C. 體內有氣囊D. 胸肌發(fā)達
【答案】B
【詳解】試題分析:鳥類前肢變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適于飛行;鳥類有角質喙與飛行生活沒有關系;鳥類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可以供給充足的氧氣;鳥類胸肌發(fā)達,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8. 以下哪一項不是魚鰓適于在水中呼吸的結構特點( )
A. 鰓絲又細又多B. 鰓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C. 鰓是鮮紅色的D. 口、鰓孔與外界相通
【答案】C
【分析】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魚鰓蓋下是鰓,其主要部分是鮮紅的鰓絲,其中密布毛細血管。水流經該結構后,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詳解】A、魚鰓絲又細又多,有利于在水中呼吸,A正確。
B、水流經鰓絲時,水中的溶解氧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二者進行氣體交換,B正確。
C、鰓是鮮紅色的能說明魚是新鮮的,不能說明魚鰓適于在水中呼吸,C錯誤。
D、魚在水中停止游動時,口和鰓蓋不停地交替張開和關閉,使水由口流入,由鰓孔流出,這是魚在進行呼吸,D正確。
故選C。
9. 下列關于運動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所有動物體內都有骨骼
B. 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C. 在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叫做韌帶
D. 只要運動系統(tǒng)完好,就能正常運動
【答案】B
【分析】骨骼肌有受神經刺激而收縮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詳解】A.不是所有動物體內都有骨骼,如:蚯蚓的體內沒有骨骼,錯誤。
B.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正確。
C.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jié)通過肌腱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錯誤。
D.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tǒng)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和調節(jié),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的配合。因此,只要運動系統(tǒng)完好就能正常運動的說法錯誤,錯誤。
故選B。
10. 以下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
A. 鸚鵡學舌B. 小狗算算數
C. 大山雀喂魚D. 大猩猩用樹枝挖螞蟻
【答案】C
【分析】(1)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2)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詳解】ABD.鸚鵡學舌、小狗算算數、大猩猩用樹枝挖螞蟻都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ABD錯誤。
C.大山雀喂魚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C正確。
故選C。
11. 下列動物行為中屬于社會行為的是( )
A. 一只母雞帶著一群小雞覓食
B. 平時單獨行動或雌雄相伴的狼,到了冬季就集合成群,群體中有首領、有分工,并能通過多種方式保持聯(lián)系
C. 巖洞里居住著數百只蝙蝠,它們懸掛在洞頂巖壁上,有各自固定的位置
D. 固著在海底的珊瑚蟲群繁殖季節(jié)在潮汐到達高潮時,統(tǒng)一行動,同時產卵
【答案】B
【分析】 社會行為是指一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分工,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的行為, 解題的關鍵是理解社會行為的特點。
【詳解】A.一只母雞帶著一群小雞覓食,不具有社會性,不屬于社會行為,A不符合題意。
B.平時單獨行動或雌雄相伴的狼,到了冬季就集合成群,群體中有首領、有分工,并能通過多種方式保持聯(lián)系,具有社會性,屬于社會行為,B符合題意。
C.巖洞里居住著數百只蝙蝠,它們懸掛在洞頂巖壁上,有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具有社會性,不屬于社會行為,C不符合題意。
D.固著在海底的珊瑚群繁殖季節(jié)在潮汐到達高潮時,統(tǒng)一行動,同時產卵,不具有社會性,不屬于社會行為,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2. 下列動物行為中,能起到同種個體之間交流信息作用的一組是( )
①雌蠶蛾釋放性外激素 ②鳥類的各種鳴叫聲 ③螞蟻相互碰觸角 ④烏賊受到威脅時釋放墨汁 ⑤遇到獵豹追捕,瞪羚會急轉彎 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 ①③⑤⑥B. ②④⑤⑥C. ①②③⑥D. ①②③⑤
【答案】C
【分析】動物通訊是動物間的信息交流,常表現(xiàn)為一個動物借助自身行為或身體標志作用于其他動物(同種或異種)的感覺器官從而改變后者的行為。動物之間通過動作、聲音、氣味、性外激素等進行信息交流。通訊是具有適應意義的行為,常見的通訊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過通訊異性個體得以交配,社群動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敵等。
【詳解】①雌蠶蛾釋放性外激素能吸引雄蠶蛾來交配,屬于同種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①正確 。
②同種鳥類的各種鳴叫聲,能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②正確。
③螞蟻相互碰撞觸角,依靠動作或氣味進行信息交流,③正確。
④烏賊受到威脅時釋放墨汁是保護自己的防御行為,不是為了進行信息交流,④錯誤。
⑤遇到獵豹追捕,瞪羚會急轉彎,這是保護自己的防御行為,不是為了進行信息交流,⑤錯誤。
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是依靠氣味進行信息交流,⑥正確。
故選C。
13. 下列關于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蚯蚓以枯枝落葉為食,可以參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B. 蜜蜂采蜜,可以幫助植物傳粉
C. 青蛙捕捉害蟲,可以維持稻田的生態(tài)平衡
D. 大量增加羊的數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答案】D
【分析】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詳解】A.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蚯蚓以枯枝落葉為食,可以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正確。
B.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如蜜蜂采蜜,可以幫助植物傳粉,正確。
C.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做生態(tài)平衡。青蛙捕捉害蟲,可以維持稻田的生態(tài)平衡,正確。
D.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遭到破壞。如果草原上大量增加羊的數量,就會嚴重破壞草原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就遭受破壞,錯誤。
故選D。
14. 下列不能體現(xiàn)動物能夠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的是( )
A. 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
B. 動物體內的有機物經過分解產生了二氧化碳、水、尿素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
C. 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每種生物的數量不能無限制增長
D. 動物的糞便或遺體經分解后,也能放出二氧化碳、水和含氮的無機鹽
【答案】C
【分析】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態(tài)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危害植物,如蝗災等。
【詳解】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有機物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水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水等物質,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各種動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每種動物的數量保持相一個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
故選C。
15. 仿生是模仿動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各種儀器設備的一門科學,下列仿生實例中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蝙蝠與雷達B. 青蛙與蛙泳
C. 卵殼與薄殼建筑D. 長頸鹿與抗荷服
【答案】B
【分析】仿生是指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各種儀器設備。
【詳解】A.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發(fā)明了雷達,屬于仿生,A正確。
B.蛙泳是人類模仿青蛙的游泳姿勢而產生的一種游泳方式,不是仿生,B錯誤。
C.卵殼薄但是強度很大,模仿其結構原理建造了薄殼建筑,C正確。
D.抗荷服模仿長頸鹿,屬于仿生,D正確。
故選B。
16. 如圖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三類不同的生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為生產者者,所有植物都是生產者
B. ①②③構成了一個完整生態(tài)系統(tǒng)
C. ③能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沒有③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就無法進行
D. ①能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一生理過程屬于呼吸作用
【答案】D
【分析】圖中的①分解者、②生產者、③消費者。
【詳解】A.①為分解者,腐生的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A錯誤。
B.生態(tài)系統(tǒng)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①分解者、②生產者和③消費者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部分,B錯誤。
C.雖然③消費者能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但是也不是沒有③消費者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就無法進行,C錯誤。
D.①分解者能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一生理過程屬于呼吸作用,D正確。
故選D。
17. 下列有關動物運動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運動有利于動物獲取食物B. 運動有利于動物逃避敵害
C. 運動有利于動物物種的進化D. 運動有利于動物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
【答案】C
【詳解】動物通過運動,比較迅速地改變自身空間位置,以利于尋找食物、有利于動物尋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敵害和繁衍種族,動物的運動對動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運動有利于動物獲取食物,故A正確;運動有利于逃避敵害和繁衍種族,故B正確;運動與動物物種的進化無關,故C錯誤;運動有利于獲得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故D正確。故選C。
18. 下列關于的運動結構或器官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海龜生活在海洋中,依靠尾部的擺動來游泳
B. 螞蟻的足不分節(jié),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縮和舒展產生運動
C. 蟶依靠足緩慢地運動
D. 鳥類依靠氣囊進行氣體交換
【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的動物多種多樣,運動是動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動物借助不同的結構進行運動,動物的運動都需要以一定的結構作為基礎的。
【詳解】A.海龜生活在海洋中,依靠足運動:爬行、游泳,A錯誤。
B.螞蟻屬于節(jié)肢動物,足分節(jié),依靠足運動,B錯誤。
C.蟶屬于軟體動物,靠足緩慢地運動,C正確。
D.鳥類依靠肺進行氣體交換,氣囊起輔助作用,D錯誤。
故選C。
19. 下列對探究動物走迷宮取食物實驗實驗結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動物的走迷宮取食物是一種學習行為
B. 丙的學習能力最強
C. 動物的行為與環(huán)境無關
D. 動物越高等,“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
【答案】C
【分析】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不同的動物,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詳解】A.動物走迷宮獲取食物是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學習行為,A正確。
B.丙走迷宮獲取食物嘗試的次數最少,因此其學習能力最強,B正確。
C.動物走迷宮獲取食物是一種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C錯誤。
D.動物越高等,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D正確。
故選C。
20. 蛔蟲哪個特點不是適于寄生生活的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
A. 體表有角質層B. 生殖器官發(fā)達
C. 消化管結構簡單D. 有口有肛門
【答案】D
【分析】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體表或體外,并從這種生物體上攝取養(yǎng)料來維持生活的現(xiàn)象叫做寄生。營寄生生活的動物都有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蛔蟲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體表有角質層,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別發(fā)達。
【詳解】A.蛔蟲體表有角質層,防止消化液的侵蝕,與寄生有關,A不符合題意。
B.蛔蟲的生殖器官特別發(fā)達,與寄生有關,B不符合題意。
C.蛔蟲以人體小腸內半消化的養(yǎng)料生活,所以消化管結構簡單,與寄生有關,C不符合題意。
D.有口有肛門,不是適于寄生生活的特點,D符合題意。
故選D。
21. 下列屬于陸生脊椎動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 體表都被毛B. 卵外都有堅韌的卵殼
C. 都是恒溫動物D. 生殖和發(fā)育都擺脫了對水環(huán)境的依賴
【答案】D
【分析】陸生動物適于陸地環(huán)境的形態(tài)結構的共同特征: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以適應陸地干燥的氣候。
(2)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等,以適于陸地運動,便于覓食和避敵。
(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器官,如肺和氣管等。
(4)一般都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以適應多變的陸地環(huán)境,及時作出適應性反應。
【詳解】A、陸生脊椎動物包括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類,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鳥類體表被羽毛,哺乳動物體表被毛,A錯誤。
B、陸生脊椎動物包括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類,爬行動物、鳥類卵外都有堅韌的卵殼,哺乳類胎生,B錯誤。
C、陸生脊椎動物包括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類,其中爬行動物屬于變溫動物,鳥類和哺乳類屬于恒溫動物,C錯誤。
D、陸生脊椎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完全擺脫對水的依賴。所以才能成為真正的陸生生活,D正確。
故選:D。
22. 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在外觀上非常相似,生活方式卻大不相同,跟人類的關系也不一樣。下列說法中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 絳蟲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是寄生生活的,對人體有害
B. 水蛭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吸食動物血液,可以為人類提供抗血栓藥物
C. 沙蠶屬于線形動物,可以獨立生活,是漁業(yè)飼料
D. 秀麗隱桿線蟲屬于線形動物,是寄生生活的,是研究遺傳和發(fā)育生物學的實驗材料
【答案】B
【分析】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線形動物門的動物身體通常呈長圓柱形,兩端尖細,不分節(jié),由三胚層組成。環(huán)節(jié)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jié)。
【詳解】絳蟲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屬于扁形動物,蟲卵在人體的小腸內發(fā)育為成蟲,對人體有危害,故A錯誤;水蛭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水蛭唾腺中含水蛭素是一種多肽,由多種氨基酸組成,水蛭素對細菌內毒素引起的血栓形成有預防作用,并能減少死亡率,故B正確;沙蠶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體形呈長圓柱形,富含蛋白質,可做魚類的餌料,故C錯誤;秀麗隱桿線蟲是自由生活的線形動物,容易繁殖,生活周期短,是人類研究遺傳、發(fā)育、衰老等過程的重要實驗動物,故D錯誤。故選B。
23. 下列動物中,開始具有比較完整的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的動物是( )
A. 水螅B. 蟯蟲C. 絳蟲D. 渦蟲
【答案】B
【分析】(1)腔腸動物是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其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體壁由內胚層、外胚層和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2)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體壁具有三胚層、有梯狀神經系統(tǒng)、無體腔、消化系統(tǒng)由口、咽、腸組成;(3)線形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有口有肛門等特征。
【詳解】A.水螅生活在水中,體壁由內胚層、外胚層和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屬于腔腸動物,A錯誤。
B.蟯蟲屬于線形動物,身體細長,通常呈長圓柱形,兩端尖細,不分節(jié),體表有角質層,消化道不彎曲,前端為口,后端為肛門,B正確。
CD.絳蟲、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體壁具有三胚層、有口無肛門,CD錯誤。
故選B。
24. 下列有關陰影部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甲是縊蟶,乙是蝗蟲,則可表示為有外骨骼B. 若甲是蟒蛇,乙是家兔,則可表示為恒溫
C. 若甲是鱷魚,乙是甲魚,則可表示為用肺呼吸D. 若甲是海馬,乙是娃娃魚,則可表示為用鰓呼吸
【答案】C
【分析】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和蠑螈等。
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魚類的特征有:終生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減少水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
【詳解】A.若甲是縊蟶,屬于軟體動物,體表有貝殼;乙是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體表有外骨骼,A錯誤。
B.若甲是蟒蛇,屬于爬行動物,體溫不恒定;乙是家兔,屬于哺乳動物,體溫恒定,B錯誤。
C.若甲是鱷魚,屬于爬行動物,用肺呼吸;乙是甲魚,也是爬行動物,用肺呼吸,C正確。
D.若甲是海馬,屬于魚類,用鰓呼吸;乙是娃娃魚,屬于兩棲動物,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D錯誤。
故選C。
25. 下圖的圓圈表示顯微鏡下的放大視野。圓圈在此圖中表示了節(jié)肢動物的什么特征( )
A. 身體都是分節(jié)的B. 附肢都是分節(jié)的
C. 都有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D. 附肢是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
【答案】B
【分析】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詳解】A.節(jié)肢動物的身體都是分節(jié)的,但是與圓圈處不符,A錯誤。
B.附肢,是指動物體主軀干以外的,由動物體自身所支配的部分軀干。觀圖可知:圖中圈畫的都是分節(jié)的附肢,B正確。
C.節(jié)肢動物都有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但是與圓圈處不相符,C錯誤。
D.節(jié)肢動物的運動方式是通過附肢運動帶動全身的運動,主要感覺器官是視覺、嗅覺和化學感受器,但是與圓圈處不相符,D錯誤。
故選B。
26. 下列有關動物的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蚯蚓身體上的剛毛的主要作用是協(xié)助運動
B. 虎的犬齒利于咀嚼食物
C. 蜥蜴具有角質的鱗,有利于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
D. 蝗蟲有三對足、兩對翅,善于跳躍、適于飛行
【答案】B
【分析】生物體的任何一個器官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并有與這個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詳解】A.蚯蚓依靠縱、橫肌的交互舒縮及體表的剛毛的配合運動,A正確。
B.犬齒的作用是撕裂食物,不是咀嚼食物,B錯誤。
C.蜥蜴體表有角質的鱗,可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fā),適應干燥的陸地生活,C正確。
D.蝗蟲屬于昆蟲,有三對足、兩對翅,善于跳躍、適于飛行,D正確。
故選B。
27. 生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總是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蝗蟲具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的蒸發(fā),適應陸地生活
B. 蛔蟲體表有角質層,生殖器官發(fā)達,適于寄生生活
C. 蚯蚓體表分泌黏液,只是為了便于在土壤中運動
D. 昆蟲有足和翅,成為陸地上種類最多的動物類群
【答案】C
【分析】此題考查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動物只有適應環(huán)境才能夠生存下來,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征都是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
【詳解】蝗蟲有外骨骼,能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適于陸地干燥環(huán)境生活,A正確。
蛔蟲體表有角質層,生殖器官發(fā)達,適于寄生生活,B正確。
蚯蚓體表有粘液,能減少鉆土時的阻力還能維持呼吸適應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C錯誤;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這樣可以擴大昆蟲的活動和分布范圍,這對昆蟲尋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敵害等都有利,D正確。
28. 如圖是王海洋同學制作的肌肉牽拉骨運動的模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圖中的①、②相當于兩塊骨
B. 圖中③、④相當于骨骼肌,此時④應處于舒張狀態(tài)
C. 如果⑤表示肘關節(jié),則此過程表示屈肘動作
D. 從這個模型可以看出,人在運動時要靠骨骼肌牽拉骨,繞關節(jié)轉動而完成動作
【答案】B
【分析】(1)運動系統(tǒng)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tǒng)起調節(jié)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有骨、骨骼肌、關節(jié)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xié)調作用,才能完成。(2)由圖可知:圖中①、②相當于骨,③、④相當于骨骼肌,⑤相當于關節(jié)。
【詳解】ABC.由圖可知:圖中①、②相當于骨,③、④相當于骨骼肌,⑤相當于關節(jié)。如果⑤表示肘關節(jié),則此過程表示屈肘動作,此時④應處于收縮狀態(tài),AC正確,B錯誤。
D.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們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從這個模型可以看出,人在運動時要靠骨骼肌牽拉骨繞⑤關節(jié)運動,D正確。
故選B。
29. 下列動物行為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
A. 孔雀開屏B. 蜘蛛結網C. 鸚鵡學舌D. 金雞報曉
【答案】C
【分析】動物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
【詳解】A.“孔雀開屏”是雄孔雀的求偶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A不符合題意。
B.“蜘蛛結網”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B不符合題意。
C.“鸚鵡學舌”是指鸚鵡可以學人講話,這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由“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C符合題意。
D.金雞報曉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0. 男生進行體育活動引體向上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tài)是( )
A. 都舒張
B. 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C. 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D. 都收縮
【答案】D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在運動中,神經系統(tǒng)起調節(jié)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
【詳解】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動作和伸肘動作的產生;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上肢自然下垂時,二者同時舒張;垂提重物時,二者同時收縮。因此,雙手抓住單杠做“引體向上”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同時收縮。由此可見,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6題,共40分,每空1分)
31.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動物所進行這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完成相關問題。
(1)圖甲中,蚯蚓靠______協(xié)調配合完成運動;圖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蟲身體的各部,其中飛行器官所在身體部位是______(填數字)。
(2)圖丙是人的關節(jié)及動作模式圖,屈肘動作的產生是當[ ]______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收縮,牽動骨繞著[ ]______活動。
(3)關節(jié)炎患者關節(jié)腔內大量積液并伴有腫脹疼痛,是[ ]______(填結構名稱)病變引起的。
(4)圖丁是某同學繪制的人體骨、關節(jié)、骨骼肌關系模式圖。其中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
【答案】(1)①. 肌肉與剛毛 ②. Ⅱ
(2)①.6肱二頭肌 ②. 9關節(jié)##9肘關節(jié)
(3)2關節(jié)囊 (4)①. A ②. 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jié)分別固定在不同的骨上
【分析】圖甲是蚯蚓;圖乙示蝗蟲結構:Ⅰ頭部、Ⅱ胸部、Ⅲ腹部,①觸角、②蝗蟲的足、③翅;圖丙表示關節(jié)結構和屈肘動作:1關節(jié)頭、2關節(jié)囊、3關節(jié)腔、4關節(jié)軟骨、5關節(jié)窩、6肱二頭肌,7肱三頭肌,8肱骨、9肘關節(jié)。圖丁表示骨骼肌的連接方式。
(1)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靠肌肉和剛毛配合完成運動?;认x的Ⅱ胸部是運動中心,長有三對足,兩對翅。
(2)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因此當屈肘時,圖丙中6肱二頭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而收縮,牽動肱骨繞9肘關節(jié)活動,完成屈肘動作。
(3)2關節(jié)囊病變,分泌滑液過多,致使關節(jié)腔內大量積液并伴有腫脹疼痛,這就是關節(jié)炎。
(4)A中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jié)分別固定在不同的骨上,B中骨骼肌沒有跨過關節(jié)連在不同的骨上。因此人體骨、關節(jié)、骨骼肌關系模式圖中正確的是A。
32. 資料分析
資料一:南海以其博大遼闊孕育了豐富的動物資源,其中魚類有1000多種、軟體動物70多種、蝦蟹130多種、爬行動物20余種。代表種類有海蜇、珠母貝、近江牡蠣、紅毛蝦、中國龍蝦、鯡鯉、金線魚、鈍頭雙鰭鯧、海龜、玳瑁、棱皮龜、白海豚、鯨等。
資料二:紅樹林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淤泥灘涂上,是維持海岸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生態(tài)系統(tǒng)。
資料三:廣東省海岸線長,紅樹林資源豐富,這里天然食物豐富,為了保護紅樹林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廣東省建立了多個樹林自然保護區(qū)。曾經因為村民挖塘養(yǎng)魚、過度捕撈而被破壞的紅樹林也恢復了昔日生機,遷徙鳥的種類和數量及各類水生生物數量逐年增加。
閱讀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1)動物學家通常將資料中提到的這些動物將鯡鯉、金線魚、鈍頭雙鰭鯧、海龜、玳瑁、棱皮龜、白海豚、鯨分為一類,其分類的主要依據是______。
(2)海蜇屬于腔腸動物,它們的身體呈______,體壁由內胚層和外胚層構成。紅毛蝦、中國龍蝦共同特征是______。
(3)金線魚常棲息在具沙泥底質海域,其適于水中生活特征:一是能通過游泳,二是有適于水中呼吸的器官——______。
(4)海豚是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已被有關國家訓練為“海豚兵”,能夠識別偵查,這屬于______行為,其意義是______。
【答案】(1)有脊椎骨構成的脊柱
(2)①. 輻射對稱 ②. 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
(3)鰓 (4)①. 學習 ②. 能更好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的變化
【分析】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tài)結構,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并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地理分布情況等。
(1)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把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動物學家通常將資料中提到的這些動物將鯡鯉、金線魚、鈍頭雙鰭鯧、海龜、玳瑁、棱皮龜、白海豚、鯨分為一類,其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有脊椎骨構成的脊柱。
(2)海蜇屬于腔腸動物,它們的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內胚層和外胚層構成。紅毛蝦、中國龍蝦共同特征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3)金線魚屬于魚類,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
(4)海豚的表演是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的一種行為,因此屬于學習行為;其意義在于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環(huán)境,有利于個體的生存,更好地獲取食物,種族的延續(xù)。
33. 觀察如圖中幾種動物的行為,請分析并作答:
(1)從行為獲得途徑來看,標號②的行為是由羚羊體內的______所決定的,稱為______行為。而我們會用筷子吃飯是由______而獲得的。
(2)大雁飛行時,在頭雁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秩序井然,這表明大雁有______行為,其群體內部往往______。
(3)雨燕的身體就像一個完美的飛行器,它的許多結構及生理特點都有助于長途飛行。下面所列舉的特征中,有助于減輕體重的有______,有助于為飛行提供動力的有______。
①身體呈流線型;②骨骼輕、薄,有些骨內部中空;③兩翼發(fā)達;④體色和環(huán)境顏色近似;⑤借助氣囊雙重呼吸;⑥口內沒有牙齒;⑦直腸短,隨時排出糞便;⑧胸肌發(fā)達;⑨心跳頻率快
【答案】(1)①. 遺傳物質 ②. 先天性 ③. 學習和生活經驗
(2)①. 社會 ②. 形成一定組織
(3)①. ②⑥⑦ ②. ③⑤⑧⑨
【分析】根據獲得途徑的不同,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因素決定的行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動物的學習行為主要是由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動物越高等,大腦越發(fā)達,動物的學習能力就越強。
(1)標號②所示為羚羊吃草,是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本能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我們會用筷子吃飯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因素的作用,由學習和生活經驗逐漸獲得的,屬于學習行為。
(2)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因此,大雁飛行時,在頭雁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秩序井然,這表明大雁有社會行為,其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組織。
(3)①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空氣的阻力;②骨骼輕、薄,有些骨內部中空,能減輕體重;③兩翼發(fā)達、⑧胸肌發(fā)達,鳥類前肢變成了翼,鳥類的胸骨上有高聳的突起部分叫做龍骨突,龍骨突的兩側有發(fā)達的肌肉——胸肌,胸肌發(fā)達收縮有力,飛行時能產生強大的動力,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因此,③和⑧有助于為飛行提供動力;④體色和環(huán)境顏色近似,是一種保護色,與飛行無關;⑤借助氣囊雙重呼吸,可以供給充足的氧氣,加速有機物的分解,獲得更多能量;⑥口內沒有牙齒,有利于減輕體重;⑦直腸短,隨時排出糞便,有利于減輕體重;⑨心跳頻率快,血液運輸能力強,有利于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有助于減輕體重的有②⑥⑦,有助于為飛行提供動力的有③⑤⑧⑨。
34. 2021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共列入野生動物980種和8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34種和1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746種和7類。如圖1所示四種動物均在其中。
(1)野生虎紋蛙常生活于稻田、溝渠、池塘、沼澤地等有水的地方,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2)豺四肢較短,體毛厚密,生殖發(fā)育具有______的特征。豺性兇猛,膽大。食物主要是鹿、麂、麝、山羊等動物,有時亦襲擊水牛。牙齒是它們攝食和殺敵的武器,判斷哪幅圖符合豺的牙齒特征并說明判斷依據______。
(3)獵隼飛翔技術高超,如圖3鳥呼吸時,有許多與肺相連的氣囊輔助呼吸,鳥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4)龜屬于爬行動物,是首先真正適應陸地生活其重要原因是______。
(5)圖中的四種生物中,從繁殖方式分析,后代的成活率最高的是______。
【答案】(1)肺和皮膚
(2)①. 胎生哺乳 ②. B圖,具有尖銳鋒利的犬齒
(3)肺 (4)生殖和發(fā)育擺脫水環(huán)境的依賴
(5)豺
【分析】觀圖可知:野生虎紋蛙屬于兩棲動物、豹屬于哺乳動物、獵隼屬于鳥類、棱皮龜屬于爬行動物、A是草食性哺乳動物的牙齒、B是肉食性哺乳動物的牙齒、1是氣管、2肺、3氣囊。
(1)野生虎紋蛙屬于兩棲動物,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發(fā)達,皮膚密布豐富的毛細血管兼用皮膚呼吸。
(2)豺屬于哺乳動物,體毛厚密,胎生哺乳,同時它是肉食性動物,所以符合豺的牙齒特征B圖,具有尖銳鋒利的犬齒。
(3)獵隼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器官是肺,鳥類的體內有3氣囊,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可以供給充足的氧氣。
(4)龜屬于爬行動物,體表覆蓋龜甲,保護、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龜的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卵內養(yǎng)料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生殖和發(fā)育可以擺脫對水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5)野生虎紋蛙屬于兩棲動物,豺屬于哺乳動物,獵隼屬于鳥類,棱皮龜屬于爬行動物。野生虎紋蛙、獵隼和棱皮龜都是卵生。豺屬于哺乳動物,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依賴,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35. 資料分析:蘆芽山的小精靈——紫嘯鴉。在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山西寧武縣),研究人員觀察到一種雀形目小鳥——紫嘯鶇(dōng)(如圖1)的一些生活景象。每年5月,每隔一段時間親鳥就飛回來喂食(主要是天牛、象甲等森林害蟲)。當鳥巢附近出現(xiàn)體型更大更兇悍的鳥——紅嘴藍鵲時,勇猛地發(fā)起戰(zhàn)斗,直到紅嘴藍鵲逃離。
資料分析:如圖甲是一款外形似鳥,名叫BinicSwifts的機器人。它靈巧,敏捷,并且配備了精密的定位系統(tǒng)、強大的電池組和高清攝像頭。如果在它的飛行區(qū)域內安裝足夠多寬帶設備,它將能在這空間區(qū)域內自由翱翔。請你閱讀資料,聯(lián)系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內填圖中序號):
(1)觀察鳥的呼吸系統(tǒng)示意圖(圖2),可以推測,紫嘯鶇在飛行中,空氣由氣管進入[ ]______,并在此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另外還有一部分空氣直接進入[ ]______,當呼氣時,這部分空氣在______中參與氣體交換。這樣,每次呼吸中可進行兩次氣體交換,保證了鳥在飛行中氧的供應。進入鳥肌肉細胞中的氧主要用于______。
(2)由資料可知,紫嘯鶇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方面的具體作用是______。
(3)BinicSwift是仿造鳥類的結構和功能來進行設計的,這種技術叫做______。
(4)在長時間的飛行過程中,電池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分析,鳥適于飛行具有相同功能的特點是:______。
(5)BinicSwift通過電動機和機械裝置的智能交互精確調節(jié)羽翼,可以很好的模擬鳥類由______調節(jié)控制發(fā)達的______牽引兩翼飛行的過程。體現(xiàn)了生物體______的生物學觀點。
【答案】(1)①. ③肺 ②. ②氣囊 ③. 肺 ④. 呼吸作用
(2)控制森林害蟲的數量
(3)仿生 (4)心臟占體重的百分比大,心率快,##食量大,消化能力強##雙重呼吸,呼吸作用旺盛(答案只要能說明飛行的動力即可)
(5)①. 神經系統(tǒng) ②. 胸肌 ③. 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分析】(1)紫嘯鶇吸氣時,空氣由①氣管進入③肺,還有一部分氣體進入②氣囊。此時進入肺的空氣首先和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當呼氣時,②氣囊中的氣體擠壓進入③肺,這部分氣體在肺中又進行了氣體交換。鳥類一次呼吸進行兩次氣體交換,為鳥類的飛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氧氣通過血液循環(huán)輸送到肌肉細胞,并在線粒體中進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2)分析資料可知,紫嘯鶇主要以天牛、象甲等森林害蟲為食。因此紫嘯鶇可以控制森林害蟲的數量,維持生態(tài)平衡。
(3)仿生學是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將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術之中,發(fā)明性能優(yōu)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chuàng)造新技術。BinicSwift是仿造鳥類的結構和功能來進行設計的,這種技術叫做仿生。
(4)BinicSwift是仿造鳥類的結構和功能來進行設計的,電池組為這種機器人提供了動力。鳥類適于飛行的動力主要與消化、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相關聯(lián)。比如:心臟占體重的百分比大,心率快,食量大,消化能力強雙重呼吸,呼吸作用旺盛(答案只要能說明飛行的動力即可)。
(5)BinicSwift通過電動機和機械裝置的智能交互精確調節(jié)羽翼,模擬鳥類的運動過程。鳥類的運動主要由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控制,其發(fā)達的胸肌牽引兩翼完成飛行。這很好的體現(xiàn)了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6. 螞蟻不會發(fā)聲,那么它們是靠什么進行通訊的呢?小張打算通過實驗法和觀察法來探究:螞蟻是怎樣進行通訊的?請你幫助他制定該實驗的設計方案。
(1)你的假設是:______。
(2)制定計劃:
①準備實驗用的螞蟻時,捕獲的螞蟻應來自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蟻穴,還要把這些受驚的螞蟻飼養(yǎng)一段時間。
②將三塊小石頭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內,創(chuàng)建三個小島A、B、C,小島間用兩根小木條搭成的“橋”從一個小島到達其他小島。
③先將___________(選填“飽腹”或“饑餓”)的螞蟻放在B島上,食物放在C島上,A島上什么都不放,觀察螞蟻的行為。
④一段時間后將連接B、C島之間的“橋”和A、B島對換,觀察螞蟻的表現(xiàn):______。
⑤在螞蟻爬過的“橋”上,噴一些有氣味的物質(如香水),觀察螞蟻的表現(xiàn):______。
【答案】(1)螞蟻是靠氣味進行通訊的
(2)①. 相同 ②. 饑餓 ③. 螞蟻爬向A島 ④. 螞蟻原地打轉(螞蟻原地轉圈)
【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1)提出問題:螞蟻是靠什么傳遞信息的呢?,假設是對提出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題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進行通訊的。
(2)①為了控制單一變量,捕獲的螞蟻應來自相同蟻穴,同時將這些螞蟻飼養(yǎng)一段時間,以免因受驚對實驗造成影響。
③先將饑餓的螞蟻放在B島上,原因是保證螞蟻有較強的食欲,食物放在C島上,A島上什么都不放,觀察螞蟻的行為。會發(fā)現(xiàn)一部分螞蟻過橋爬上C島,并發(fā)現(xiàn)食物;一部分螞蟻過橋爬上A島,沒有發(fā)現(xiàn)食物空手而回。
④一段時間后將連接B、C島之間的橋和A、B島對換,發(fā)現(xiàn)螞蟻會依據氣味爬向A島。
⑤在螞蟻爬過的橋上,噴一些有氣味的物質(如香水),發(fā)現(xiàn)螞蟻不能分辨出原來過時留下的氣味,因此螞蟻的行動失去具體目標,無所適從,可能的原因是香水對螞蟻的通訊造成干擾。
動物種類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嘗試次數
51
28
4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山東省威海榮成市實驗聯(lián)盟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城區(qū)重點初中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