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 蚯蚓在粗糙的紙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幾乎不能爬行,其原因( )
A. 玻璃板摩擦力大B. 蚯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的地方爬行
C. 蚯蚓的運動要借助剛毛的配合D. 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體
【答案】C
【分析】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沒有骨骼,蚯蚓的運動就是依靠縱、環(huán)肌的交互舒縮及體表的剛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詳解】蚯蚓、蛭等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沒有骨骼,運動就是依靠縱、環(huán)肌的交互舒縮及體表的剛毛的配合而完成的。當前進時,身體后部的剛毛釘入土內不動,這時環(huán)肌收縮,縱肌舒張,身體就向前伸,接著身體前端的剛毛釘入土內不動,這時縱肌收縮、環(huán)肌舒張,身體向前縮短而前進。收縮舒張交替進行,從而使環(huán)節(jié)動物向前蠕動。但是能運動的主要原因是身體分節(jié),使運動更靈活。蚯蚓是通過身體肌肉的伸縮和剛毛的配合運動的,在粗糙的紙上剛毛能固定支撐身體,而在光滑的玻璃上,剛毛無法固定和支撐身體。因此,蚯蚓在粗糙的紙板上可以爬行,而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幾乎不能爬行。
故選C。
2. 生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總是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蛔蟲體表有角質層,生殖器官發(fā)達,適于寄生生活
B. 昆蟲有足和翅,成為陸地上種類最多的動物類群
C. 蚯蚓體表分泌黏液,只是為了便于在土壤中運動
D. 鱷魚屬于爬行動物,生殖擺脫了對水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動物
【答案】C
【分析】(1)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2)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3)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4)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詳解】A.蛔蟲營寄生生活,身體呈圓柱形,有口有肛門。體表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消化管結構簡單,腸僅有一層細胞構成,無專門的運動器官。生殖器官發(fā)達,生殖力強,A正確。
B.節(jié)肢動物是動物界的第一大類群,昆蟲是節(jié)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昆蟲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等,B正確。
C.蚯蚓的體表能夠分泌黏液,使體壁保持濕潤,體壁密布毛細血管,能進行氣體交換,C錯誤。
D.鱷魚屬于爬行動物,陸地上產卵,且卵有堅韌的卵殼保護,生殖和發(fā)育完全擺脫了對水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D正確。
故選C。
3. 下列關于動物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家鴿——肺——氣體交換
B. 蚯蚓——濕潤的體壁——呼吸
C. 蝗蟲——氣門——氣體交換
D. 蛇——鱗片——保護,減少水分蒸發(fā)
【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都具有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
【詳解】A.鳥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與肺相通的氣囊,可輔助呼吸。吸氣時,吸進的空氣一部分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一部分則直接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內的氣體又返回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從而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蚯蚓的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體壁密布毛細血管,氧氣可溶于體表的黏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蝗蟲的體表有氣門,是氣體進出的通道?;认x用氣管呼吸,即通過氣管進行氣體交換。故C錯誤,符合題意。
D.蛇屬于爬行動物。爬行動物的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fā)。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 下列關于無脊椎動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蝗蟲和蜘蛛都屬于昆蟲,體表都有外骨骼
B.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大多有貝殼保護
C. 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的身體都由許多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
D. 節(jié)肢動物頭部有眼和觸角,腹部有肺,用肺呼吸
【答案】B
【分析】線形動物的特征為:身體細長,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有假體腔。
軟體動物的特征:身體柔軟,身體外包有外套膜,大多具有堅硬的貝殼,具有各種形狀不同的足。
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身體有許多體節(jié)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jié)。
【詳解】A.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的昆蟲綱,蜘蛛屬于節(jié)肢動物中的蛛形綱,可知蜘蛛不屬于昆蟲,但兩者都有外骨骼,A錯誤。
B.軟體動物身體柔軟,身體外包有外套膜,大多有貝殼保護,B正確。
C.環(huán)節(jié)動物的身體由許多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而線形動物身體無體節(jié),C錯誤。
D.節(jié)肢動物的身體分部、足和觸角分節(jié),體表有外骨骼,“頭部有眼和觸角,腹部有肺,用肺呼吸”不是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D錯誤。
故選B。
5. 2020年是我國農歷的鼠年,下列對鼠的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體表被毛 d變溫動物 e.牙齒分化
A. abcdeB. abcdC. acdeD. abce
【答案】D
【分析】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毛,牙齒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fā)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
【詳解】鼠屬于哺乳動物,體表有被毛,保溫的作用,有牙齒的分化,有利于攝食和消化,體腔內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和腹腔,肺呼吸,提高供氧的能力,體溫恒定,擴大了動物的活動和分布范圍,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大腦發(fā)達。故選D。
6. 海葵、絳蟲、水蛭、蝸牛、蝦分別屬于哪種動物類群( )
①腔腸動物 ②扁形動物 ③環(huán)節(jié)動物 ④軟體動物 ⑤節(jié)肢動物
A. ①②③④⑤B. ③④⑤②①
C. ③⑤④①②D. ①④②③⑤
【答案】A
【分析】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tài)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
【詳解】海葵的體壁由外胚層、中膠層和內胚層組成,屬于腔腸動物;
絳蟲身體呈兩側對稱,有口無肛門,屬于扁形動物;
水蛭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
蝸牛身體柔軟,有外套膜,有貝殼,屬于軟體動物;
蝦的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屬于節(jié)肢動物。
故選A。
7. 如圖是渦蟲的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下列關于其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渦蟲依靠①眼睛觀看外界環(huán)境
B. 消化后的食物殘渣由⑤肛門排出體外
C. 渦蟲依靠④口吞咽食物,食物在大腸中消化
D. 渦蟲有眼點的一面是背面,有咽的一面是腹面
【答案】D
【分析】(1)渦蟲在淡水生活,身體兩側對稱,身體分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覺器官集中,能感知刺激,使身體定向運動,身體的兩側或腹面有專門的運動器官。(2)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題圖中:①眼點,②背面,③口,④咽,⑤腹面(有纖毛)。
【詳解】A.渦蟲的①眼點僅能感光,不能觀看外界環(huán)境,A錯誤。
BC.渦蟲依靠④咽吞咽食物,食物在腸內消化,有口無肛門,消化后的食物殘渣由3口排出體外,BC錯誤。
D.渦蟲有①眼點的一面是背面,有③口、④咽的一面是腹面,D正確。
故選D。
8. 下列動物都具備消化腔有口無肛門的一項是( )
A. 蝗蟲、蚯蚓、蛔蟲B. 水蛭、海蜇、渦蟲
C. 水母、渦蟲、水螅D. 沙蠶、血吸蟲、珊瑚蟲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腔腸動物。腔腸動物是一類水生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身體都是由兩層細胞及其圍成的一個消化腔組成的,身體只有一個開口。
【詳解】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蛔蟲屬于線形動物,它們有口有肛門,故A錯誤。水蛭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有口有肛門;海蜇屬于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渦蟲屬于扁形動物,有口無肛門,故B錯誤。水母、渦蟲、水螅都屬于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故C正確。沙蠶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有口有肛門;血吸蟲、珊瑚蟲屬于扁形動物,有口無肛門,故D錯誤。
9. 下列動物類群與其對應特征正確的是( )
A. 軟體動物——身體表面有角質層
B. 節(jié)肢動物——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C. 環(huán)節(jié)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
D. 線形動物身體——有口無肛門
【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的動物多種多樣,我們要對其進行分類,思考解答。
【詳解】A.軟體動物的身體柔軟,有外套膜,沒有角質層,A錯誤。
B.節(jié)肢動物的身體有許多體節(jié)構成,并且分部,不一定都是分頭、胸、腹三部分,B錯誤。
C.環(huán)節(jié)動物的身體由許多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屬于兩側對稱的體型,C正確。
D.線形動物身體有口有肛門,D錯誤。
故選C。
10. 下列有關動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蜈蚣、蟬蛻、蝎等可以入藥,治療疾病
B. 烏龜屬于兩棲動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
C. 秀麗隱桿線蟲屬于線形動物,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D. 蚯蚓和蛔蟲從外部形態(tài)結構看的主要區(qū)別是蚯蚓有體節(jié)
【答案】B
【分析】①根據(jù)動物體內有無脊柱,把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②線形動物的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詳解】A.蜈蚣、蟬蛻、蝎等可以入藥,治療疾病,對人類有利,A正確。
B.烏龜體表覆蓋甲,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心臟只有三個腔,體內受精,因此屬于爬行動物,不是兩棲動物,B錯誤。
C.秀麗隱桿線蟲屬于自由生活的線形動物,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C正確。
D.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蛔蟲屬于線形動物,因此蚯蚓和蛔蟲從外部形態(tài)結構看的主要區(qū)別是蚯蚓有體節(jié),D正確。
故選B。
11. 水族館里水生動物多種多樣,可謂“魚龍混雜”,請運用你“火眼金睛”( )
①泥鰍②鮑魚③海馬④章魚⑤鱷魚⑥娃娃魚⑦鯨魚⑧帶魚
A. ①③⑦B. ②③⑧C. ①③⑧D. ④⑥⑧
【答案】C
【分析】魚類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減少水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
【詳解】①泥鰍用鰓呼吸,生活在水中,泥鰍以其流線型的身體和粘附能力強的腹部依靠擺動身體的方式在水中游動,屬于魚類,故①符合題意;
②鮑魚、④章魚的身體非常柔軟,都生活在水中,屬于軟體動物,鮑魚有貝殼,故②④不符合題意;
③海馬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海馬用鰓呼吸,靠鰭運動,屬于魚類,故③符合題意;
⑤鱷魚通過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卵生,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屬于爬行動物,故⑤不符合題意;
⑥娃娃魚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屬于兩棲動物,故⑥不符合題意;
⑦鯨魚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故⑦不符合題意;
⑧帶魚是一種比較兇猛的肉食性魚類,牙齒發(fā)達且尖利,背鰭很長、胸鰭小,鱗片退化,故⑧符合題意。
故選C。
12. 青蛙的皮膚裸露而濕潤,這一特點對于青蛙生存的意義是( )
A. 加快體內水分散失B. 有利于體表和外界進氣體交換
C. 減少游泳時的阻力D. 適應水中生活,運動靈活
【答案】B
【分析】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心臟一心房一心室;成體生活在陸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躍,心臟二心房一心室。
【詳解】青蛙是兩棲動物,幼體蝌蚪用鰓呼吸,成體青蛙用肺呼吸,但肺不發(fā)達,靠皮膚輔助呼吸,皮膚裸露、濕潤利于體表與外界氣體交換;青蛙在冬眠時主要用皮膚呼吸。故B符合題意。
13. 鳥類呼吸的主要特點是( )
A. 肺有很強的儲存氣體的能力B. 身體里有氣囊進行氣體交換
C. 每呼吸一次,進行兩次氣體交換D. 在肺和氣囊里都進行氣體交換
【答案】C
【分析】雙重呼吸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是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據(jù)此解答。
【詳解】家鴿的體內有很多氣囊,這些氣囊與肺相通。家鴿吸氣時,空氣進入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同時一部分空氣進入氣囊暫時儲存;呼氣時,氣囊中的氣體又進入肺,再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這樣,家鴿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入肺,在肺內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這樣的呼吸方式叫做雙重呼吸。雙重呼吸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
A、氣囊有很強的儲存氣體的能力,不符合題意。
B、身體里有肺進行氣體交換,不符合題意。
C. 每呼吸一次,進行兩次氣體交換,符合題意。
D. 在肺進行氣體交換,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4. 我們在動物園游玩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動物的名稱其實“名不符實”,從生物分類的角度看娃娃魚、企鵝、壁虎、蝙蝠、鯨魚分別屬于( )
A. 兩棲類、鳥類、爬行類、哺乳類、哺乳類
B. 魚類、哺乳類、鳥類、兩棲類、魚類
C. 爬行類、鳥類、兩棲類、哺乳類、哺乳類
D. 魚類、兩棲類、哺乳類、鳥類、魚類
【答案】A
【分析】(1)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裸露輔助呼吸。(2)哺乳動物主要特征是:身體表面有毛,用肺呼吸;體溫恒定,是恒溫動物;大腦發(fā)達;哺乳,胎生。(3)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心臟只有三個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體內受精,卵生或少數(shù)卵胎生。由于產的卵是帶有硬殼的羊膜卵,爬行動物的生殖發(fā)育都完全脫離了水的限制。(4)鳥類身體呈流線型,大多數(shù)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胸肌發(fā)達;體溫恒定,通常為42攝氏度;呼吸器官除肺外,還有氣囊?guī)椭芜M行雙重呼吸;骨骼中空充氣,生殖方式為卵生。
【詳解】娃娃魚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皮膚裸露輔助肺呼吸,屬于兩棲動物;企鵝前肢變成翼,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屬于鳥類;壁虎的體表覆蓋角質鱗片,體溫不恒定,卵生,屬于爬行動物;蝙蝠、鯨魚都是胎生哺乳,都屬于哺乳動物。由此可見,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5. 觀察如圖,符合特征的動物是( )
A. ①河蚌、②帶魚B. ①蝸牛、②家鴿
C. ①縊蟶、②鯨D. ①鯽魚、②蚯蚓
【答案】A
【分析】無脊椎動物體內無脊柱,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柱,無脊椎動物中水生軟體動物用鰓呼吸,脊椎動物中魚類用腮呼吸,據(jù)此回答。
【詳解】A、①河蚌生活在水中,無脊柱,屬于軟體動物,用鰓呼吸;②帶魚屬于魚類,有脊柱,用鰓呼吸,A正確;
B、①蝸牛屬于軟體動物,無脊柱,用氣管呼吸;②家鴿屬于鳥類,有脊柱,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B錯誤;
C、①縊蟶屬于軟體動物,無脊柱,用鰓呼吸;②鯨屬于哺乳動物,有脊柱,用肺呼吸;C錯誤;
D、①鯽魚生活在水中,有脊柱,屬于魚類,用鰓呼吸;②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無脊柱,用濕潤的體壁呼吸,D錯誤。
故選A。
16. 下列連線能正確表達生物與其氣體交換的結構或器官的是( )
①蚯蚓——體壁②蛇——肺③青蛙——肺和皮膚④家鴿——肺和氣囊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A
【分析】生活環(huán)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生物體的呼吸器官各異。肺和氣管是陸地呼吸的器官,鰓能夠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有的生活在潮濕環(huán)境中的動物,用皮膚呼吸。
【詳解】①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它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依靠濕潤的體壁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氣體交換,①正確。
②蛇屬于爬行動物,用肺呼吸,②正確。
③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發(fā)達,兼用皮膚呼吸,③正確。
④家鴿等鳥類呼吸時氣體交換的部位是肺,而氣囊能暫時儲存氣體,可以輔助呼吸,但不能進行氣體交換,④錯誤。
可見,①②③正確,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7. 下列有關兩棲動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兩棲動物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
B. 這種動物都屬于脊椎動物
C. 青蛙、蠑螈都是兩棲動物
D. 它們是通過有性生殖來繁殖后代的
【答案】A
【分析】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裸露輔助呼吸。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詳解】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不一定是兩棲動物,如鴨子、龜?shù)?,錯誤。
B.兩棲動物體內都有脊柱,因此這種動物都屬于脊椎動物,正確。
C.青蛙、蠑螈都是兩棲動物,正確。
D.它們是通過有性生殖來繁殖后代的,正確。
故選A。
18. 下列體溫恒定的一組動物是( )
A. 鯊魚和鯨魚B. 麻雀和家兔
C. 烏龜和大象D. 青蛙和大鯢
【答案】B
【分析】體溫不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恒溫動物。屬于恒溫動物的有鳥類和哺乳類。
【詳解】A.鯊魚屬于魚類,鯨魚屬于哺乳動物,鯊魚不是恒溫動物,A項不符合題意。
B.麻雀屬于鳥類,家兔屬于哺乳動物,都是恒溫動物,B項符合題意。
C.烏龜屬于爬行動物,大象屬于哺乳動物,烏龜不是恒溫動物,C項不符合題意。
D.青蛙和大鯢屬于兩棲動物,不是恒溫動物,D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9. 下列有關動物運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關節(jié)囊里面和外面的韌帶增強了關節(jié)的牢固性
B. 所有骨與骨之間的連結都叫關節(jié)
C. 人體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離不開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
D. 人在做屈肘動作時,肱二頭肌收縮的同時肱三頭肌舒張
【答案】B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至少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
【詳解】A.在關節(jié)囊及囊里面和外面有很多韌帶,使兩骨的連接更加牢固,增強了關節(jié)的牢固性,A正確。
B.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叫骨連接,包括能活動的,不活動的和半活動的,能活動的骨連接叫關節(jié),B錯誤。
C.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tǒng)來完成的,還需要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和支配。運動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的配合,C正確。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D正確。
故選B。
20. 關于完成推門這一動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需要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B. 需要消耗能量
C. 需要多組肌群的配合:肱二頭肌由舒張→收縮,肱三頭肌由收縮→舒張
D. 在這個動作中,肌肉提供動力,骨相當于杠桿,肘關節(jié)相當于支點
【答案】C
【詳解】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紅色)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jié)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每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動作和伸肘動作的產生.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推門這一動作是由屈肘動作到伸肘動作,肱二頭肌由收縮→舒張,肱三頭肌由舒張→收縮,因此選項C錯誤。
21. 在完成投籃動作時,提供動力的結構是( )
A. 骨B. 關節(jié)C. 骨骼肌D. 神經
【答案】C
【分析】考點:本題考查骨、關節(jié)和骨骼肌的作用,簡單題,屬于理解層次。
【詳解】在運動中,神經系統(tǒng)起調節(jié)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
22. 關節(jié)活動起來非常靈活,與之有關的結構特點是關節(jié)結構里有( )
A. 關節(jié)軟骨和韌帶B. 關節(jié)頭和關節(jié)窩
C. 關節(jié)腔和滑液D. 關節(jié)軟骨和滑液
【答案】D
【分析】關節(jié)是指骨與骨之間能夠活動的連接,由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三部分組成,關節(jié)面包括關節(jié)頭和關節(jié)窩,關節(jié)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jié)軟骨,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jié)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關節(jié)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jié),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lián)系起來,囊壁的內表面能分泌滑液,在關節(jié)囊及囊里面和外面還有很多韌帶,使兩骨的連接更加牢固;關節(jié)腔由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jié)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jié)的運動靈活自如,故選D。
23. 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常常到池邊給金魚喂食,原因是( )
A. 想誘捕金魚B. 捕到的昆蟲太多,自己吃不完
C. 喜歡金魚,討厭其它動物D. 哺育后代的本能未消失
【答案】D
【分析】動物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據(jù)此答題。
【詳解】紅雀的喂食行為是生來就有的,不學就會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屬于先天性行為。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給養(yǎng)魚池邊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魚喂食。這是其哺育后代的本能沒有消失的表現(xiàn),D正確。
24. 下列關于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沒有先天性行為,動物不可能生存
B. 學習行為是動物不斷適應多變環(huán)境的重要保證
C. 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也越復雜
D. 先天性行為比學習行為更高級
【答案】D
【詳解】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因素決定的,沒有先天性行為,動物不可能生存,A正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學習行為更適應多變的環(huán)境,B正確;動物越高等,形態(tài)結構越復雜,學習行為越復雜,適應各種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強,D正確;動物的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D錯誤。
25. 社會行為有利于動物群體的生存。下列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是( )
A. 花盆下的一群鼠婦B. 花從中的一群蜜蜂
C. 池塘中的一群青蛙D. 桑葉上的一群家蠶
【答案】B
【分析】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
【詳解】ACD.花盆下的一群鼠婦、桑葉上的一群家蠶、池塘中的一群青蛙,群內都沒有明顯的組織、沒有明確的分工,也沒有等級次序,因此不具有社會行為,ACD不符合題意。
B.蜜蜂群體內有蜂王、雄蜂、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維持群體的正常生存,因此具有社會行為,B符合題意。
故選:B
26. 據(jù)報道,有一只剛失去幼崽雌貓,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了三只剛出生不久就失去媽媽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對雌貓的這種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為②是學習行為③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④是由環(huán)境因素決定的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C
【分析】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詳解】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指的是由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而動物的學習行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所獲得的行為.剛剛失去幼崽的貓,把小狗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所以,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是由③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應屬于①先天性行為;剛失去幼崽的雌貓,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了三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狗崽。
故選C。
27.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以下不屬于動物個體間信息交流的是( )
A. 雌性菜粉蝶分泌性外激素B. 烏賊遇到敵害時,釋放出墨汁
C. 蜜蜂發(fā)現(xiàn)蜜源時,跳“8”字舞D. 擔任警戒任務的猴子看見鷹時,發(fā)出叫聲
【答案】B
【分析】動物通訊是動物間的信息交流,常表現(xiàn)為一個動物借助自身行為或身體標志作用于其他動物(同種或異種)的感覺器官從而改變后者的行為,動物之間通過動作、聲音、氣味、性外激素等進行信息交流。
【詳解】A.雌性菜粉蝶分泌性外激素吸引異性屬于信息交流,故A不符合題意。
B.遇到敵害,烏賊迅速噴出墨汁不屬于信息交流,屬于防御行為,故B符合題意。
C.蜜蜂發(fā)現(xiàn)蜜源后跳“8”字舞,這是用動作進行信息交流,故C不符合題意。
D.擔任警戒任務的猴子看見鷹時,發(fā)出叫聲,這是通過聲音進行信息交流,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8. 玉米螟的幼蟲咬食玉米的莖、葉和果實,使玉米減產。而赤眼蜂可將卵產在玉米螟幼蟲的體內,吸收營養(yǎng)發(fā)育長大,使玉米螟的幼蟲死亡,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這可說明( )
A. 赤眼蜂對植物的繁殖和分布有直接影響B(tài). 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消費者
C. 動物可以維持生態(tài)平衡D. 動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答案】C
【分析】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詳解】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做生態(tài)平衡。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動物是消費者,是食物鏈中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生物防治是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題干中的現(xiàn)象說明動物可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平衡,故C正確。
29. 關于乳腺生物反應器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 沒有改變動物體內的基因
B. 能生產出有特殊作用的牛奶
C. 利用牛羊做生產車間
D. 能節(jié)省費用,減少程序和污染
【答案】A
【分析】乳腺生物反應器是指將所需目的基因構建入載體,加上適當?shù)恼{控序列,轉入動物胚胎細胞,使轉基因動物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所需要藥用蛋白。
【詳解】乳腺生物反應器是指人類通過對某種動物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使這些動物的乳腺可以產生和分泌出人們所需要的某些物質,生產出有特殊作用的牛奶,可以減少生產程序和環(huán)境污染,故A錯誤,BCD正確。
故選A。
30. 下列關于仿生例子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 模仿螢火蟲發(fā)冷光──日光燈
B. 模仿蛇類感知熱量的來源──響尾蛇導彈
C. 模仿青蛙的游泳狀態(tài)──蛙泳姿勢
D. 模仿腎臟的功能──血液透析機
【答案】C
【分析】仿生是指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各種儀器設備。有的是模仿動物,有的是模仿植物。
【詳解】A.日光燈的冷光模仿的是螢火蟲的熒光,屬于仿生,A正確。
B.模仿蛇類感知熱量的來源制造出了響尾蛇導彈,屬于仿生,B正確。
C.青蛙泳姿勢不屬于儀器設備,不屬于仿生,C錯誤。
D.模仿腎臟的功能制作出了血液透析機,屬于仿生,D正確。
故選C。
二、簡答題(除特殊說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31. 自然界中動物多種多樣。如圖是某生物小組收集到的部分動物圖片。請據(jù)圖回答:
(1)若將圖中動物分成ACDF和BE兩類,則分類依據(jù)是 ___________。若將AD歸為一類共同點是 _________。
(2)動物E的體表有 ________,可以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fā),其作用與蜥蜴體表的 _______相同。
(3)動物D特有的生殖發(fā)育方式是 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與狼的牙齒相同點是都有 _________齒。
(4)圖B是蛔蟲,它屬于 _______動物,比豬肉絳蟲更高等的特征是 __________。
【答案】(1)①. 有無脊柱 ②. 體溫恒定##恒溫動物
(2)①. 外骨骼 ②. 角質的鱗片
(3)①. 胎生哺乳 ②. 門齒和臼
(4)①. 線形 ②. 有口有肛門
【分析】觀圖可知:A是鴿子屬于鳥類,B是蛔蟲屬于線形動物,C是青蛙屬于兩棲動物,D是家兔屬于哺乳動物,E是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F(xiàn)是鯽魚屬于魚類。
(1)根據(jù)體內有無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以將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主要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B線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和E節(jié)肢動物等類群;脊椎動物包括F魚、C兩棲動物、爬行動物,A鳥和D哺乳動物等類群。
根據(jù)動物的體溫是否恒定,可以把動物分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體溫不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恒溫動物,恒溫動物只有兩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變溫動物,除了鳥類和哺乳動物,其它動物都為變溫動物。
(2)E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身體上的外骨骼不僅是能保護自己的盔甲,還能起到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的作用。蜥蜴屬于爬行動物,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fā)。
(3)D兔屬于哺乳動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使后代能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并且得到母體的保護。兔的牙齒有門齒和臼齒之分,狼的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之分,因此D兔與狼的牙齒相同點是都有門齒和臼齒。
(4)B蛔蟲屬于線形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豬肉絳蟲屬于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因此B蛔蟲比豬肉絳蟲更高等的特征是有口有肛門。
32. 如圖中①②③④⑤⑥是常見的幾種動物,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鳥類發(fā)生氣體交換的場所是 _____,每呼吸一次,進行2次氣體交換,這種特有的呼吸方式叫 _______呼吸。
(2)④最發(fā)達的肌肉是 _______,一邊附著在 ________上,一邊附著在兩翼,牽動兩翼飛行。其適于飛行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特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2條)。
(3)②幼體必須生活在水中,用 _____呼吸,其特有的發(fā)育方式是 _________。
(4)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有 ________(填序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肺 ②. 雙重
(2)①. 胸肌 ②. 龍骨突 ③. 被覆羽毛、前肢成翼、身體呈流線型
(3)①. 鰓 ②. 變態(tài)發(fā)育
(4)①. ④⑤⑥ ②. 生殖和發(fā)育擺脫對水的依賴
【分析】圖中的①屬于魚類、②青蛙屬于兩棲動物、③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④家鴿屬于鳥類、⑤家兔屬于哺乳動物、⑥蜥蜴屬于爬行動物。
(1)鳥的體內有許多氣囊,這些氣囊與肺相通,鳥在飛行過程中,吸氣時,空氣進入肺進行氣體交換,同時一部分空氣進入氣囊暫時貯存;呼氣時,氣囊中的氣體又進入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即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經過肺,在肺內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這樣的呼吸方式叫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氣囊只是起到貯存空氣的作用,并不能完成氣體交換,因此鳥類發(fā)生氣體交換的場所是肺。
(2)④鳥的胸骨上高聳的凸起叫做龍骨突,有利于附著發(fā)達的胸??;胸肌發(fā)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鳥類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結構特點為前肢變成翼;體表被覆羽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腸很短,能減輕體重;有氣囊,可協(xié)助肺完成雙重呼吸等。
(3)②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以輔助呼吸。②青蛙的發(fā)育屬于變態(tài)發(fā)育,在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fā)育過程稱為變態(tài)發(fā)育。
(4)④鳥、⑤哺乳動物和⑥爬行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擺脫對水的依賴,則屬于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③節(jié)肢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①魚和②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沒有擺脫對水的依賴,則不屬于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
33. 如圖是人體關節(jié)模式圖和屈肘動作圖。請認真看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系統(tǒng)主要是由 _____________組成的。
(2)A圖中的[4]是 _________,它與[3]________里面的滑液共同作用使關節(jié)的運動靈活。
(3)B圖中動作的產生是當【 】_________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產生收縮,從而牽動前臂內的骨繞著肘關節(jié)活動
(4)C圖中能正確表示骨骼肌附著在骨上的模式圖是 _____。
(5)“脫臼”是指____。
A. 5從2中脫出
B. 5從1中脫出
C. 1從5中脫出
D. 1從3中脫出
(6)圖可見,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至少應附著在_____塊以上的骨上,其附在骨上的結構叫 _______。
【答案】(1)骨、關節(jié)和骨骼肌
(2)①. 關節(jié)軟骨 ②. 關節(jié)腔
(3)6肱二頭肌 (4)A (5)C
(6)①. 2##二##兩 ②. 肌腱
【分析】圖中:1關節(jié)頭、2關節(jié)囊、3關節(jié)腔、4關節(jié)軟骨、5關節(jié)窩、6肱二頭肌、7肱三頭肌、8骨、9關節(jié)。
(1)人體的運動系統(tǒng)主要由骨骼與骨骼肌組成,骨骼包括骨與骨連結,骨連結有不活動的、半活動的和活動的三種形式,其中活動的骨連結叫關節(jié)。
(2)關節(jié)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即4關節(jié)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3關節(jié)腔是關節(jié)軟骨和關節(jié)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因此A圖中的4是關節(jié)軟骨,它與3關節(jié)腔里面的滑液共同作用使關節(jié)的運動靈活。
(3)骨的位置變化產生運動,但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當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時,肘部彎曲;當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時,肘部伸展。B圖中的肘部彎曲,則6肱二頭肌收縮,因此B圖中動作的產生是當6肱二頭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產生收縮,從而牽動前臂內的骨繞著肘關節(jié)活動。
(4)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jié)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C圖中的A符合實際,B中的兩塊骨骼肌都沒有跨過關節(jié),C和D中的一塊骨骼肌沒有跨過關節(jié),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圖中的1是關節(jié)頭,2是關節(jié)囊,3是關節(jié)腔,4是關節(jié)軟骨,5是關節(jié)窩。脫臼是指1關節(jié)頭從5關節(jié)窩中滑脫出來的情況,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一組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改變位置,而不能將骨復位,骨的復位要靠另一組骨骼肌的收縮牽拉,可見與骨連接的肌肉至少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jié)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因此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至少應附著在2塊以上的骨上,其附在骨上的結構叫肌腱。
34. 大洋洲很早就與其他大陸分離,由于四周環(huán)海,至今還保留著不少別具一格的古老動物,大力發(fā)展畜牧業(yè)。但同時在牛糞上產卵繁殖的蒼蠅也隨牛羊進入了大洋洲。其結果是牛群增加,牛糞量增加,幾年不分解,大量牧草被干牛糞遮壓枯死,同時蒼蠅卻有了滋生地,從蒼蠅大量繁殖,危害人類與畜牧業(yè)。后來人們又將蜣螂引進大洋洲,它將新鮮的牛糞滾成糞球推入地下,減少了對人畜的危害,同時又處理了牛糞,牧草產量增加使牧業(yè)興旺。
(1)大洋洲至今還保留著不少別具一格的古老動物,這說明大洋洲的 _________比較穩(wěn)定。在古老的動物中,鴨嘴獸,袋鼠屬于 _______動物,他們之所以是最高等的動物類群是因為都有發(fā)達的 _________,能靈敏感知環(huán)境變化,并迅速做出反應。
(2)引進牛羊發(fā)展畜牧業(yè)后,卻導致減產的原因是打破了原有的 _________。
(3)羊群能在頭羊的帶領下在草原吃草,說明他們具有 _______行為,與蜜蜂行為相比羊群的行為有什么不同 ________。
(4)從大洋洲引入牛羊的經驗和教訓可見,動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至少寫出兩條) _________。
【答案】(1)①. 生態(tài)系統(tǒng) ②. 哺乳 ③. 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
(2)生態(tài)平衡 (3)①. 社會 ②. 有等級
(4)維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物質循環(huán)
【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和必要的生存環(huán)境;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1)大洋洲與大陸分離,長期獨立存在于太平洋上,生態(tài)穩(wěn)定,進化緩慢,如袋鼠、鴨嘴獸,這說明大洋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比較穩(wěn)定,袋鼠屬于哺乳動物,有發(fā)達的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能靈敏感知環(huán)境變化。
(2)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動物、植物的遺體、遺物被大量的細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無機物,歸還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見細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促進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引進牛、羊發(fā)展畜牧業(yè)后大洋洲的牛羊數(shù)量激增,產生的糞便不能被土壤中的細菌、真菌及時進行分解,影響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另外大量的糞便遮蓋在牧草上也影響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導致牧業(yè)減產。
(3)羊群能在頭羊的帶領下在草原吃草,表明有嚴格的等級,有領頭羊,因此具有社會行為,與蜜蜂行為相比羊群的行為有等級。
(4)由題干可知,從大洋洲引入牛、羊的經驗和教訓可見,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35. 某興趣小組開展“訓練小白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探究實驗:選取三只一天未進食的小白鼠(A、B、C)分別走同一個迷宮(如圖1),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
(1)從行為獲得途徑上看,小白鼠通過訓練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屬于 _______行為。
(2)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 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說明此類行為的獲得是建立在 _______因素的基礎上的。
(3)該小組的同學將小白鼠A、C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成曲線圖(如圖2)根據(jù)圖曲線,發(fā)現(xiàn)三只小白鼠獲取食物的三次時間有共同規(guī)律___________,可見此類行為可以通過訓練得到 _______(選填“強化”或“弱化”)。
(4)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是 ________。
(5)以上小鼠走迷宮探究實驗用到的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 ____________。
(6)小明同學找來了兩只小烏龜做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兩只小烏龜無論是錯誤次數(shù),還是時間都比小白鼠多得多!小明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
【答案】(1)學習 (2)①. 不同 ②. 遺傳
(3)①. 三只小白鼠用的時間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都在減少 ②. 強化
(4)實驗次數(shù)越多,學習行為獲得的時間越短
(5)觀察法和實驗法
(6)不同種類的動物學習能力不同,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分析】(1)小白鼠通過訓練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因此屬于學習行為。
(2)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不同,是因為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也就是說動物學習行為的出現(xiàn)是建立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的。
(3)該小組的同學將小白鼠A、C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成曲線圖如圖2所示,通過曲線可知:三只小白鼠每次走出迷宮獲得食物的時間都不相同,而且第三次實驗比前兩次實驗用的時間都少,說明通過訓練可以強化學習行為。
(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論:實驗次數(shù)越多,學習行為獲得的時間越短。
(5)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以及這兩種方法的結合。以上研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主要運用了生物探究方法中的觀察法和實驗法。
(6)小烏龜是爬行動物,小白鼠是哺乳動物,動物越高等,它們利用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表現(xiàn)出的動物行為越復雜,適應復雜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也越強。所以不同種類的動物學習能力不同,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這是一份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實驗中學(五四制)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1頁。
這是一份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城區(qū)重點初中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生物]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城區(qū)重點初中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試題(解析版),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