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下列物理量及其國際單位符號,不正確的是( )
A.力F——NB.功W——JC.功率P——WD.壓強p——FN
【答案】D
【解析】解:A.F表示力,單位是牛頓,故A正確;
B.W表示功,單位焦耳,故B正確;
C.P表示功率,單位瓦特,故C正確;
D.p表示壓強,單位帕斯卡,故D錯誤。
故選:D。
2.(2分)力學(xué)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某小組展開了一場力學(xué)知識的辯論賽,下列觀點正確的( )
A.空中的物體能掉落到地面,說明只有一個物體也可以產(chǎn)生力
B.兩塊磁鐵不接觸也能相互排斥,說明不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產(chǎn)生力
C.人推箱子,箱子沒動,說明人對箱子的推力沒有作用效果
D.腳踢球時會感覺疼,說明球?qū)δ_的力大于腳對球的力
【答案】B
【解析】解: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空中的物體能掉落到地下,故A錯誤;
B、兩塊磁鐵不接觸也能相互排斥,故B正確;
C、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對箱子有力的作用,故C錯誤;
D、腳踢球時會感覺疼,球?qū)δ_也產(chǎn)生了一個力,它們大小相等。
故選:B。
3.(2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人推小車前進,推力做了功,也常說人做了功
B.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時間相同,做功越多的功率越大
C.流動的水能推動水車,說明流水具有能量
D.高樓上懸掛的空調(diào)室外機,沒有機械能
【答案】D
【解析】解:A、人推小車前進,推力做了功;
B、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時間相同可知做功越多的功率越大;
C、湍急的流水具有動能,故C正確;
D、高樓上懸掛的空調(diào)室外機,具有重力勢能,故D錯誤。
故選:D。
4.(2分)下列實驗中,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
A.圖甲,將加有砝碼的小桌放在海綿上,小桌腿陷入海綿中
B.圖乙,將硬紙片蓋在裝滿水的試管口,倒置后水不會流出
C.圖丙,將連通器中裝入水,當(dāng)水不流動時,兩邊的液面相平
D.圖丁,從漏斗口向下吹氣,乒乓球不下落
【答案】B
【解析】解:A、當(dāng)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增大;不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
B、將硬紙片蓋在裝滿水的玻璃杯口,由于杯內(nèi)沒有空氣只有水,故紙片就被大氣壓給“頂”住了,故B正確;
C、上端開口,連通器內(nèi)盛同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不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
D、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壓強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2分)小明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實驗中,步驟如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液體壓強計在使用前,要調(diào)整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相同
B.圖甲中液體壓強計的探頭受到的壓強越大,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C.由圖乙、丙兩圖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由圖丙、丁兩圖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不同液體的壓強與密度有關(guān)
【答案】D
【解析】解:A.圖甲中液體壓強計在使用前,故A正確;
B.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液體壓強計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C.由圖乙,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大的U形管液面高度差大,可以得出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由圖丙,液體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故不可以得出不同液體的壓強與密度有關(guān)。
故選:D。
6.(2分)“低碳環(huán)保,綠色出行”已成為共識。自行車是便捷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以下設(shè)計和操作( )
A.輪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B.給軸承加潤滑油
C.用力捏閘,使車更快地停下來
D.剎車時,使車輪由滾動變?yōu)榛瑒?br>【答案】B
【解析】解:A、輪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B、給軸承加潤滑油,故B符合題意;
C、用力捏閘,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故C不合題意;
D、剎車時,可以增大摩擦力。
故選:B。
7.(2分)如圖所示,一只杯子靜止在水平桌面上。以下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
A.杯子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壓力,共三個力的作用
B.杯子受到重力、支持力、壓力、摩擦力,共四個力的作用
C.杯子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答案】C
【解析】解:AB、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AB錯誤;
C、杯子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對桌面的壓力方向相同,故D錯誤。
故選:C。
8.(2分)下列關(guān)于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汽車剎車時,乘客身體前傾,是乘客由于慣性要繼續(xù)保持向前行駛的運動狀態(tài)
B.標槍運動員為取得好成績擲標槍前需要助跑,因為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guān)
C.通過拍打的方式清除窗簾上的浮灰,因為拍打時,灰塵由于慣性保持靜止狀態(tài)與窗簾分離而被抖落
D.在勻速直線行駛的列車內(nèi)的人,豎直向上跳起后會落在原來起跳時的位置,這是因為起跳后的人由于慣性仍然保持與列車相同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
【答案】B
【解析】解:A、汽車剎車時,所以乘客身體前傾;
B、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guān),是讓標槍在出手前具有速度,故B錯誤;
C、拍打窗簾上的浮塵時,當(dāng)用力拍窗簾時,而浮塵由于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故C正確;
D、列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由于慣性在水平方向上仍然保持與列車相同的運動速度,故D正確。
故選:B。
9.(2分)下列俗語中涉及的物理現(xiàn)象和對應(yīng)的解釋正確的是( )
A.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B.四兩拔千斤——利用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可以實現(xiàn)省力
C.人心齊,泰山移——同一方向的各分力的合力大于分力,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D.水漲船高——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水位升高后船受到的浮力變大,排開水的體積變小
【答案】C
【解析】解:A.刀磨得越鋒利,砍柴時刀刃與木材的接觸面積越小,刀刃對木材的壓強就越大,這樣就可以將因磨刀而花費的時間補回來;
B.四兩撥千斤﹣﹣利用杠桿原理,當(dāng)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故B錯誤;
C.人心齊,泰山移,產(chǎn)生的合力更大,故C正確;
D.船在水面是處于漂浮狀態(tài)的,浮力等于重力,船重力不變。當(dāng)液體密度不變時。所以水位上漲,故D錯誤;
故選:C。
10.(2分)小亮在上物理課的時候,發(fā)現(xiàn)老師做了一個神奇的實驗:在玻璃杯中裝滿大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間,使筷子直立,提起筷子就可以把裝米的玻璃杯提起來。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提起筷子時,筷子與米粒、米粒與杯內(nèi)壁之間均存在摩擦力
B.將大米壓得越實,提起筷子時杯子、筷子和米粒之間的摩擦力越小
C.將筷子豎直向上提起,筷子受到米粒阻礙其向上運動的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
D.將筷子豎直向上提起后靜止時,筷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筷子的重力
【答案】A
【解析】解:ABD、提起筷子 靜止,受到的重力與筷子施加的向上的摩擦力平衡,受到的重力與米對杯子的摩擦力平衡,且大小等于米與杯子的總重力,故A正確;
C、將筷子豎直向上提起,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故選:A。
二、多項選擇題(滿分15分,共5題。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2~3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3分,漏選得1分,錯選或不選得0分)
(多選)11.(3分)如圖為擲出的實心球的運動軌跡,球在運動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實心球由A到B的過程中做減速運動
B.實心球由B到D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C.實心球在最高點B時的機械能大于在C點的機械能
D.實心球由D到E的過程中,重力和摩擦力都做功
【答案】AB
【解析】解:A、不計空氣阻力,機械能守恒,質(zhì)量不變,重力勢能增加,速度減小,故A正確;
B、實心球由B到D的過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C、不計空氣阻力,機械能守恒,故C錯誤;
D、實心球由D到E的過程中,重力不做功,故D錯誤。
故選:AB。
(多選)12.(3分)物理興趣小組做了下列小實驗,關(guān)于這些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用吸管吸取飲料,說明大氣壓是存在的
B.圖乙:往B管中吹氣,A管中水面上升,說明在流體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壓強越大
C.圖丙:燒瓶中的水剛停止沸騰,往外抽氣水又沸騰起來,說明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D.圖?。鹤灾茲撍P?,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潛水艇”下沉,說明改變潛水艇模型的總重可以改變它的浮沉狀態(tài)
【答案】ACD
【解析】解:A、圖甲:用吸管吸取飲料,故A正確;
B、圖乙:往B管中吹氣,說明在流體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壓強越??;
C、圖丙:燒瓶中的水剛停止沸騰,說明氣壓越小,故C正確;
D、圖丁:自制潛水艇模型;“潛水艇”下沉,故D正確。
故選:ACD。
(多選)13.(3分)以下是小明課余的物理小制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微小形變放大瓶:用不同方向的力捏裝滿水的橢圓形厚玻璃瓶,細管中水面高度發(fā)生變化,說明力能改變玻璃瓶的形狀
B.簡易水平儀:將水平儀置于某平面上,若鉛垂線與直角三角邊的直角邊平行,則該平面就是水平的
C.簡易氣壓計:外界大氣壓變化時,因為瓶內(nèi)氣壓不變。所以玻璃管中的水柱會隨之升降
D.機翼模型:機翼上方氣流的速度較下方小,對機翼上表面壓強較下表面小,產(chǎn)生升力
【答案】ABC
【解析】解:A、微小形變放大瓶:用不同方向的力捏裝滿水的橢圓形厚玻璃瓶,說明力能改變玻璃瓶的形狀;
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若鉛垂線與直角三角邊的直角邊平行,故B正確;
C、簡易氣壓計:外界大氣壓變化時。所以玻璃管中的水柱會隨之升降;
D、機翼模型:機翼上方氣流的速度較下方大,產(chǎn)生升力。
故選:ABC。
(多選)14.(3分)“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今年6月2日,我國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月球?qū)λ砻娓浇奈矬w產(chǎn)生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月球上可以進行托里拆利實驗
B.在月球上也可以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C.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用天平測質(zhì)量,研究月球上的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D.地球上的大海產(chǎn)生潮汐現(xiàn)象,這是月球引力對地球水體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
【答案】BCD
【解析】解:A、托里拆利實驗是用來測量大氣壓數(shù)值的,故A錯誤;
BC、月球?qū)λ砻娓浇奈矬w產(chǎn)生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驗證阿基米德原理需要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重力和拉力,需要用到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月球上的物體受到月球給的重力保證了天平可以測量質(zhì)量,故BC正確;
D、地球上的大海產(chǎn)生潮汐現(xiàn)象,故D正確。
故選:BCD。
(多選)15.(3分)修建房屋時,人們利用如圖所示的起重機來搬運質(zhì)量較大的建筑材料,起重機的吊臂長29m;起重機的滑輪組在勻速吊起質(zhì)量1.0t的材料上升10m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g取10N/kg)( )
A.起重機的吊臂是個省力杠桿
B.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為1.0×105J
C.滑輪組所做的額外功為2.5×104J
D.若不計繩子和滑輪組的重力,則不會有額外功
【答案】BC
【解析】解:
A、由圖可知,液壓桿提供的力為動力、滑輪組和貨物的總重力為阻力,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故A錯誤;
B、滑輪組所做有用功為:W有用=Gh=mgh=1.0×107kg×10N/kg×10m=1.0×106J,故B正確;
C、由η=總===1.25×105J,
滑輪組做的額外功為:W額外=W總﹣W有用=7.25×105J﹣1.2×105J=2.8×104J,故C正確;
D、滑輪組所做的額外功是由繩重,不計繩子,仍然要克服摩擦力做額外功。
故選:BC。
第Ⅱ卷(共65分)三、實驗探究題(滿分33分,共5題)
16.(6分)彈簧測力計是力學(xué)中最基本的測量工具。在使用之前,需要知道以下知識:
(1)其工作原理: 在彈性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
(2)觀察其量程與分度值:圖中測量物體重力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與分度值分別是 0~5N 、 0.2N 。
(3)會正確調(diào)零:
如果彈簧測力計需要測水平方向的力,則需要在水平方向調(diào)零;如果彈簧測力計需要測量重力
①圖中為用已經(jīng)調(diào)零的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情況,則所測物體的重力大小為 3.6N 。
②若圖中測量物體重力之前,未進行調(diào)零,指針在“0”刻線下面 大 。
【答案】(1)在彈性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2)0~5N;0.2N;
(3)①3.6N;②大。
【解析】解:(1)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是在彈性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2)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5N;
(3)①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于7N以下的第三個刻度;
②若若圖中測量物體重力之前,未進行調(diào)零,則會使測量結(jié)果偏大。
故答案為:
(1)在彈性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2)0~5N;7.2N;
(3)①3.4N;②大。
17.(6分)某同學(xué)“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為了測出物塊在水平木板上運動的過程中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物塊,使其做 勻速直線 運動。根據(jù) 二力平衡 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圖中兩次實驗都是在同一長木板上進行的,比較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結(jié)論: 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
(3)要繼續(xù)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有 棉布、毛巾 ,在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要保持 壓力大小 不變。
【答案】(1)勻速直線;二力平衡;(2)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棉布、毛巾;壓力大小。
【解析】解:(1)要測滑動摩擦力,需拉動木塊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即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
(2)分析圖中兩次實驗都是在同一長木板上進行的可知,兩次實驗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越大;
(3)要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需要保持壓力大小不變,所以還需要添加棉布。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二力平衡,壓力越大;(3)棉布;壓力大小。
18.(6分)小明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用鋁塊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1)鋁塊浸入水中時,觀察到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減小的 現(xiàn)象,說明鋁塊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2)比較甲、乙、丙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與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有關(guān)。
(3)圖丙中,水對鋁塊上、下表面的壓力差為 2.8 N。
(4)比較乙、丙兩次實驗,鋁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是p乙 < p丙(選填“>”“<”或“=”)。
(5)如果要繼續(xù)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浸沒在液體中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guān),需要用與鋁塊 體積 相同的其他物體,重復(fù) 丙 操作(選填甲、乙、丙序號即可),并與之比較。
【答案】(1)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減小的;(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3)2.8;(4)<;(5)體積;丙。
【解析】解:(1)鋁塊浸入水中時,由于受到向上的浮力;
(2)比較甲、乙和丙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越小,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
(3)圖丙中,水對鋁塊的浮力為:F?。紾﹣F示=3.8N﹣8N=2.8N,故水對鋁塊的上;
(4)比較乙、丙兩次實驗乙<h甲,故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是p乙<p丙;
(5)如果要繼續(xù)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沒在液體中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guān),需要用與鋁塊體積相同的其他物體,并與之比較。
故答案為:(1)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減小的;(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4)<;丙。
19.(8分)小明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其中杠桿的刻度均勻,每小格為5cm
(1)小明在杠桿兩側(cè)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進行了4次實驗。杠桿平衡時的部分數(shù)據(jù)已填入表中,請將杠桿右側(cè)的阻力、阻力臂數(shù)值填入表中。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
(2)小海與小明對實驗過程進行交流,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上述結(jié)論是否也成立?于是他們用彈簧測力計代替一側(cè)的鉤碼施力共同進行了如圖丙、丁、戊所示的探究。
①若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動力、鉤碼對杠桿的拉力為阻力,則圖丙、丁、戊中實驗的數(shù)據(jù),動力×動力臂與阻力×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
②分析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判定第(1)題中得出的杠桿的平衡條件 不成立 (選填“成立”或“不成立”),請你對此結(jié)論作出合理的解釋 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
【答案】(1)1.0;0.15;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2)①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②不成立;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解析】解:(1)根據(jù)題干已知條件:每小格為5cm,每個鉤碼的重力均為0.7N;
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有:1.0N×6.20m=2.0N×3.10m;2.0N×4.15m=2.0N×2.15m;1.5N×3.10m=1.0N×8.15m1L1=F8L2);
(2)①由圖丙可得:動力×動力臂=1.4N×8×5cm>阻力×阻力臂=7×0.5N×7×5cm;丁和戊圖同理有動力×動力臂=2.6N×8×5cm>阻力×阻力臂=2×0.5N×3×5cm:動力×動力臂=1.6N×6×5cm>阻力×阻力臂=8×0.5N×7×5cm,
由此可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②根據(jù)小題①的分析可知此時杠桿平衡條件不成立,其原因是圖丙丁戊中,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zhuǎn)動產(chǎn)生了影響。
故答案為:(1)1.5;0.151L3=F2L2);(2)①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20.(7分)某小組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利用同一木板搭成的不同斜面進行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
(1)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使用斜面可以省 力 (選填“力”、“距離”或“功”)。
(2)第3次實驗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為 0.45 J,總功為 0.6 J,斜面的機械功率為 75% 。
(3)通過對比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斜面的機械效率與 斜面的傾斜程度 因素有關(guān)。
(4)使用斜面提升物體的過程中,總要做額外功,機械效率無法達到100% 克服摩擦力做功 。
【答案】(1)力;(2)0.45;0.6;75%;(3)斜面的傾斜程度;(4)克服摩擦力做功。
【解析】解:(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沿斜面的拉力小于物塊的重力;
(2)第3次實驗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為:
W有=Gh=1.7N×0.3m=4.45J,
拉力所做的總功為:
W總=Fs=1.2N×2.5m=0.2J,
則斜面的機械功率為:
η==×100%=75%;
(3)由表中1、2、2次實驗可知,機械效率不同、4、5次實驗可知,機械效率相同;
(4)在提升物體過程中,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額外功。
故答案為:(1)力;(2)6.45;75%;(4)克服摩擦力做功。
四、綜合分析題(滿分12分,共2題)
21.(6分)小明同學(xué)利用手邊材質(zhì)均勻的刻度尺和長方體橡皮做了下面的小實驗。
(1)甲圖中,用力越大,刻度尺形變越大 大小 有關(guān);松手后橡皮被彈起,說明彎曲的刻度尺具有 彈性勢 能。
(2)乙圖中,刻度尺的中間位置緊貼桌子邊緣,將橡皮放左到度尺上
①畫出橡皮的受力示意圖。
②若橡皮的質(zhì)量為m1,刻度尺的質(zhì)量為m2,橡皮的長為l,當(dāng)水平向左緩慢推動到度尺的距離超過 (用m1、m2、l表示)時,刻度尺會翻倒。
【答案】(1)大小;彈性勢;(2)①見解答;②。
【解析】解:(1)用力越大,刻度尺形變越大;
松手后橡皮被彈起,說明彎曲的刻度尺具有彈性勢能;
(3)靜止的物體受力平衡,重力與支持力平衡,如圖所示:
當(dāng)刻度尺剛剛沒有翻倒時,則以桌子邊緣為支點,
則水平向左緩緩?fù)苿涌潭瘸叩木嚯x為刻度尺重力的力臂L2,橡皮重力的力臂為:L1=l﹣L2,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G6L1=G2L2,
即:m1g×(l﹣L2)=m2g×L2,
解得:L2=。
故答案為:(1)大小;彈性勢;②.
22.(6分)如圖甲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將棉布鋪在水平木板上,觀察小車滑行的距離;去掉木板上的棉布,觀察小車滑行的距離。
(1)實驗中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小車釋放時的高度相同,目的是為了使小車 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
(2)兩次實驗中,小車在 木板 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較小,這是因為此表面 粗糙程度小 。
(3)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運動的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 。
(4)在物理學(xué)史中,伽利略最先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個結(jié)論。他通過理想實驗提出設(shè)想:如圖乙所示,小球從第一個斜面AB上端自由滑下并能滑上第二個斜面BC的等高處。該設(shè)想能成立的條件是下列選項中的 c (選填序號)。
a.小球的質(zhì)量足夠大
b.小球到達B處的速度足夠大
c.斜面絕對光滑
d.斜面BC的傾角α足夠大
(5)人類對“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的探索過程告訴我們:人類對科學(xué)本質(zhì)的認識是不斷深入的。請你從物理學(xué)中再舉一例說明 如奧斯特最先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yīng),得出電可以生磁,在此基礎(chǔ)上,法拉第經(jīng)過不懈努力,又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yīng),得出了磁可以生電 。
【答案】(1)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木板;粗糙程度??;(3)做勻速直線運動;(4)c;(5)如奧斯特最先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yīng),得出電可以生磁,在此基礎(chǔ)上,法拉第經(jīng)過不懈努力,又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yīng),得出了磁可以生電。
【解析】解:(1)實驗中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小車釋放時的高度相同,目的是為了使小車 。
(2)兩次實驗中,由現(xiàn)象知,在木板上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較小。
(3)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運動的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
(4)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中,小球從第一個斜面AB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個斜面 的等高處,而與小球的質(zhì)量、斜面的傾角等無關(guān);
③人類對科學(xué)本質(zhì)的認識是不斷深入的,如奧斯特最先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yīng),在此基礎(chǔ)上,又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yīng)。
故答案為:(1)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木板;(3)做勻速直線運動;(5)如奧斯特最先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yīng),在此基礎(chǔ)上,又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yīng)。
五、計算題(滿分20分,共3題)
23.(6分)如圖所示,靜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錐形瓶,質(zhì)量為141g、底面積為45cm2,高度為15.8cm。往錐形瓶中倒入300g的水,液面高度為8.8cm。求:
(1)錐形瓶中的水受到的重力;
(2)錐形瓶中的水對瓶底的壓力;
(3)錐形瓶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答案】(1)錐形瓶中的水受到的重力為3N;
(2)錐形瓶中的水對瓶底的壓力為3.96N;
(3)錐形瓶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980Pa。
【解析】解:(1)已知錐形瓶中水的質(zhì)量m水=300g=0.3kg,則錐形瓶中的水受到的重力G水=m水g=5.3kg×10N/kg=3N;
(2)水的深度為h=8.8cm=0.088m,
則水對瓶底的壓強:p=ρ水gh=4.0×103kg/m3×10N/kg×0.088m=880Pa,
根據(jù)p=可知﹣4m5=3.96N;
(3)已知錐形瓶的質(zhì)量m瓶=141g=0.141kg,則錐形瓶受到的重力G瓶=m瓶g=8.141kg×10N/kg=1.41N,
錐形瓶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力F壓=G總=G水+G瓶=3N+2.41N=4.41N,所以錐形瓶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
答:(1)錐形瓶中的水受到的重力為3N;
(2)錐形瓶中的水對瓶底的壓力為3.96N;
(3)錐形瓶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980Pa。
24.(6分)如圖所示,密度為0.9×103kg/m3、體積為1dm3的冰塊靜止漂浮在盛有適量水的大燒杯中。
(1)求冰塊漂浮時所受浮力F浮;
(2)證明:待冰塊完全熔化后,燒杯中水面的高度不發(fā)生變化。
【答案】(1)冰塊漂浮時所受浮力為9N;
(2)冰塊熔化后水面的高度不變。
【解析】解:(1)冰漂浮于水面上,所以冰塊的浮力與其所受重力相等
F?。紾冰=m冰g=ρ冰V冰g=0.9×105kg/m3×1×10﹣5m3×10N/kg=9N;
(2)冰塊漂浮于水面上,則F?。溅阉甮V排=G冰﹣﹣﹣﹣①
冰塊熔化成水后,質(zhì)量不變水=G冰,
即:G水=ρ水gV水=G冰﹣﹣﹣﹣﹣﹣﹣﹣﹣﹣﹣﹣②
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
則:V排=V水,
即冰塊熔化為水的體積等于冰塊排開水的體積,
所以,冰塊熔化后水面的高度不變。
答:(1)冰塊漂浮時所受浮力為3N;
(2)冰塊熔化后水面的高度不變。
25.(8分)如圖是小明家的一種手搖升降晾衣架示意圖,它由四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組成,繩子的尾端繞在一個固定在墻壁上的旋輪上,發(fā)現(xiàn)旋轉(zhuǎn)搖柄損壞無法使用,小明直接用手在鋼絲繩上的A點施加豎直向下16N的力,上升過程中衣架橫梁始終保持水平。求:
(1)此時該裝置的機械效率;
(2)小明做功的功率;
(3)與直接用手拉鋼絲繩比,請寫出使用旋轉(zhuǎn)搖柄的一個優(yōu)點,并作出解釋。
【答案】(1)此時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62.5%;
(2)小明做功的功率為12.8W;
(3)省力;旋轉(zhuǎn)搖柄相當(dāng)于一個輪軸,使用時可以省力。
【解析】解:(1)由圖知,n=4=====62.4%;
(2)小明做的功:W=Fs=Fnh=16N×4×1.6m=64J,
小明做功的功率:P===12.8W;
(3)旋轉(zhuǎn)搖柄相當(dāng)于一個輪軸,使用時可以省力。
答:(1)此時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62.4%;
(2)小明做功的功率為12.8W;
(3)省力;旋轉(zhuǎn)搖柄相當(dāng)于一個輪軸。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0
0.20
2.0
0.10
2
2.0
0.15
2.0
0.15
3
2.0
0.15
1.5
0.20
4
1.5
0.10
1.0
0.15
實驗次數(shù)
斜面高度h/m
斜面長度s/m
物塊重力G/N
沿斜面拉力F/N
機械效率η
1
0.1
0.5
1.5
0.9
33%
2
0.2
0.5
1.5
1.1
55%
3
0.3
0.5
1.5
1.2
4
0.3
0.5
2.5
2.0
75%
5
0.3
0.5
3.0
2.4
75%
這是一份[物理][期末]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2023-2024學(xué)年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試卷,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實驗探究題,綜合分析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xué)年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2023-2024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卷,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