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I卷(選擇題,共40分)
一、單選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要求的,每題4分,共24分)
1. 對于體育比賽的論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運動員跑完800m比賽,指的是路程大小為800m
B. 運動員鉛球成績?yōu)?.50m,指的是位移大小為4.50m
C. 某場籃球比賽打了兩個加時賽,共需10min,指的是時刻
D. 足球比賽挑邊時,上拋的硬幣落回地面猜測正反面,該硬幣可以看作質點
【答案】A
【解析】A.運動員跑完800m比賽,運動員的軌跡是曲線,因此指的是路程大小為800m,A正確;
B.運動員鉛球成績?yōu)?.50m,指的是鉛球在水平方向的分位移大小為4.50m,B錯誤;
C.某場籃球比賽打了兩個加時賽,共需10min,10min指的是一段時間,是時間間隔,C錯誤;
D.足球比賽挑邊時,上拋的硬幣落回地面猜測正反面,該硬幣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否則就分不出硬幣的正反面,因此該硬幣不可以看作質點,D錯誤。
故選A。
2. 關于速度、速度的變化和加速度的關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若速度變化越快,則加速度越大
B. 若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定增大
C. 物體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來越大
D. 速度變化的方向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為正
【答案】C
【解析】A.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物體有加速度時,速度增加還是減小,需要判斷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同向一定加速,反向一定減速,與加速度的大小無關,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
D.加速度和速度變化量的方向一定相同,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 四個完全相同的水球緊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彈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恰好能穿出第四個水球。則可以判定( )
A. 子彈在每個水球中運動的時間相同
B. 子彈在每個水球中速度變化相同
C. 子彈穿過每個水球的時間之比為
D. 子彈穿出第三個水球時的瞬時速度與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AC.子彈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恰能穿出第四個水球,可看成初速度為0的反向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系可得,子彈穿過每個水球的時間之比為
故AC錯誤;
B.子彈在每個水球中的運動時間均不同,根據
可知彈在每個水球中速度變化都不同,故B錯誤。
D.根據時間的比例關系可知
即子彈穿出第三個水球時為運動的中間時刻,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可知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故D正確。
故選D。
4. 有四個物體A、B、C、D,物體A、B運動的x-t圖像如圖甲所示,物體C、D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根據圖像,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A和B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 在0~3 s的時間內,物體A、B的間距逐漸減小
C. 在0~3 s的時間內,物體C與D的間距逐漸增大
D. t=3 s時,物體C、D第一次相遇
【答案】C
【解析】A.因x-t圖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物體A和B均做勻速直線運動,選項A錯誤;
B.由圖像可知,在0~3 s的時間內,物體A、B的間距逐漸增加,選項B錯誤;
C.在0~3 s的時間內,物體D速度大于C的速度,可知物體C與D的間距逐漸增大,選項C正確;
D.t=3 s時,物體C、D速度相等,此時兩物體間距最大,選項D錯誤
故選C。
5. 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時同向出發(fā),甲、乙的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設0時刻出發(fā),t1時刻二者速度相等,t2時刻二者相遇且速度相等.下列關于甲、乙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0?t2時間內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B. t1?t2在時間內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t1?t2在時間內乙在甲的前面
D. 在t1時刻甲和乙的加速度相等
【答案】A
【解析】A.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時同向出發(fā),0時刻出發(fā),t2時刻二者相遇,則0?t2時間內二者的位移相同,0?t2時間內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項正確;
B.v-t圖象與時間軸圍成面積表對應時間內的位移,則t1?t2時間內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t1?t2時間內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B項錯誤;
C.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時同向出發(fā),0時刻出發(fā),0?t1時間內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則t1時刻甲在乙的前面;t2時刻二者相遇,則在t1?t2時間內甲在乙的前面,兩者間距逐漸變?。蔆項錯誤;
D.v-t圖象切線斜率表示加速度,則t1時刻甲和乙的加速度不相等.故D項正確.
6. 甲、乙兩輛汽車從同一點同時出發(fā),沿同一方向行駛,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在4 s以前,乙車的速度比甲車的大
B. 在4 s以后,乙車的加速度比甲車的大
C. 4 s時,甲、乙兩車的速度相同
D. 4 s時,甲、乙兩車相遇
【答案】D
【解析】ABC.由圖可得,對于甲有
對于乙有
對照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公式
得
可得甲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分別為
,
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乙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分別為
,
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兩車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當t = 4 s時,甲的速度為
乙的速度為
可知,在4 s以前,乙車的速度先比甲車的大,后比甲車的小,故ABC錯誤;
D.平均速度為,由圖知,4 s時甲、乙兩圖線相交,說明在前4 s內,甲、乙兩車的平均速度相等,則兩車的位移相等,兩車相遇,故D正確。
故選D。
二、雙選題(每小題都有兩個選項符合要求,漏選得2分,多選、錯選得0分,每題4分,共16分)
7. 關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g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B. 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C. 重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地心D. 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
【答案】AD
【解析】A.重力加速度g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故A正確;
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除了兩極外,重力都不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故B錯誤;
C.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而不是總是指向地心,故C錯誤;
D.物體的重心可能在物體上,也可能不在物體上,故D正確。
故選AD。
8. 甲、乙兩物體由同一位置開始沿同一直線運動,其速度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開始階段乙在甲的前面,20 s后乙在甲的后面
B. 20 s末,甲追上乙,且甲、乙的速度相等
C. 40 s末,甲追上乙
D. 在追上前,20 s末兩物體相距最遠
【答案】CD
【解析】在0~20s內乙的速度一直比乙大,乙在甲的前面,甲、乙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20s末速度相等,在甲追上乙前,兩者的距離最大;在20~40s內,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兩質點間距開始變小,根據速度時間圖象與時間軸包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大小,可知40s末兩質點再次相遇,在相遇之前,乙一直在甲的前面,故選CD.
9. 小球從靠近豎直磚墻的某個位置由靜止釋放,用頻閃方法拍攝的小球位置如圖中1、2、3和4所示。已知連續(xù)兩次閃光的時間間隔均為T,每塊磚的厚度為d,重力加速度為g,可知小球( )
A. 經過位置2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約
B. 從位置1到4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約為
C. 下落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約為
D. 小球的靜止釋放點距離位置1為
【答案】BD
【解析】A.根據小球經過位置2的瞬時速度等于1、3段的平均速度
故A錯誤;
B.位置1到位置4的平均速度為
故B正確;
C.由圖可知,2、3與1、2兩段的位移差為,根據
解得下落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
故C錯誤;
D.設釋放點距離位置1h,則從釋放點到2位置,則有
將、代入可得
小球的靜止釋放點距離位置1為,故D正確。
故選BD。
10. 在看了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的精彩比賽后,擅長100米短跑的小誠同學非常激動,訓練更加刻苦。他的某次100米訓練中,假設前6s內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其中第3s內的位移是4m,第5s內的位移是7.2m,則在前6s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加速度大小為B. 第3s末的速度大小為5.6m/s
C. 后2s內的位移大小為16mD. 前6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6.8m/s
【答案】AC
【解析】A.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相同時間間隔內的位移差相等
解得
故A正確;
B.第3s末的速度大小為
故B錯誤;
C.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相同時間間隔內的位移差相等
解得
所以后2s內的位移大小為
故C正確;
D.前6s內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前6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故D錯誤。
故選AC。
第II卷(非選擇題,共60分)
三、填空題(每空2分,共8分)
11. 如圖所示為某高樓電梯上升的速度時間圖像,電梯在時刻的速度為________m/s;電梯在的加速度為________。
【答案】10 5
【解析】由圖像可知,電梯在時刻的速度10m/s。
電梯在0-2s內的加速度大小
12. 汽車剎車的位移x(單位為m〉與時間t(單位為s)的關系為,則該質點初速度為________m/s,6s內的位移為_________m。
【答案】 30 75
【解析】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可知,初速度為
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汽車停車時間為
6s內的位移為
四、實驗題(每空2分,共16分)
13. 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關系”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將不同數量的鉤碼分別掛在豎直彈簧下端進行測量,根據實驗所測數據,利用描點法作出了所掛鉤碼的重力G與彈簧總長L的關系圖象,根據圖象回答以下問題.
(1)彈簧的原長為_________cm.
(2)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_____.
(3)分析圖象,總結出彈力F跟彈簧長度L之間的關系式為_________.(L用m為單位)
【答案】 (1)10 (2) 1000 (3)
【解析】第一空.當所掛鉤碼的重力為零時,彈簧的長度即為原長,由題圖可知,彈簧的原長為10cm.
第二空.彈簧的勁度系數:
.
第三空.由胡克定律.
14. 某同學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小車在重物牽引下拖著紙帶沿平板運動。該同學選出了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每兩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紙帶上方的數字為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Hz。
根據測得數據,該同學認為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請回答下列問題:
(1)所用實驗器材有: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紙帶,小車帶滑輪的長木板、鉤碼、刻度尺、導線、電源等,其中電源必須是( )
A. 6~8V的低壓交流電
B. 6~8V的低壓直流電
C. 220V交流電
D. 220V直流電
(2)在做該實驗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先釋放紙帶,后接通電源
B. 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
C. 打完紙帶后應立即關閉電源
D. 計數點必須從紙帶上打的第一個點開始選取
(3)在打點計時器打出B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為________m/s2。(答案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4)如果當時電路中的交流電頻率為51Hz,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1)C (2)BC (3)0.806 1.86 (4)偏小
【解析】
【小問1解析】
電火花打點計時器使用是220V的交流電源。
故選C。
【小問2解析】
AB.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故A錯誤,B正確;
C.打完紙帶后應立即關閉電源,故C正確;
D.選擇紙帶時要選點跡清晰的點,計數點不需要從紙帶上打的第一個點開始選取,故D錯誤。
故選BC。
【小問3解析】
根據題意,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
所以打點計時器打出B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為
【小問4解析】
如果當時電網中交變電流的頻率稍有增大,打點時間間隔減小,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則代入計算的相鄰計數點時間間隔偏大,那么速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偏小。
五、解答題(15題8分,16題8分,17題9分,18題11分,共36分。解答題需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的答案不給分。)
15. 汽車在長直水平面上行駛,從經過A點開始計時,此后汽車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式為,行駛4s后經過B點,此時紅燈亮起,汽車立即開始以的加速度剎車,停車線在距離B點25m的C處。
(1)求物體到達B點時的速度;
(2)請通過計算說明物塊是否越過停車線;
(3)求物體運動全過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12 m/s
(2)未越過停車線 (3)7m/s
【解析】
【小問1解析】
由
v=2t+4(m/s)
得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vA=4 m/s , a1=2 m/s2
物體代入t=4s得到達B點時的速度
vB=12 m/s
【小問2解析】
速度減為0時,由
得
x2=24m
x2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吉林省吉黑十校聯考高一(上)11月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湖北省四校高一(上)期中聯考物理試卷(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5m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福建省永春二中晉江內坑中學等五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聯考物理試卷(含解析),共1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