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Ⅰ卷(選擇題) (共29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1小題, 共29分, 1~4小題, 每題2分; 5~11小題, 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醞釀(niàng) 抖擻(shǒu) 應和(hè) 淅淅瀝瀝(lì)
B.喉嚨(lóng) 棱鏡(1íng) 空靈(1íng) 花團錦簇(cù)
C.貯蓄(zhù) 捶打(chuí) 粗獷(kuàng) 恍然大悟(huǎng)
D.侍弄(shì) 匿笑(nì) 倜儻(tǎng) 水波粼粼(1ín)
【答案】D
【解析】本體考查字音辨析能力。
A.抖擻(shǒu)——sǒu;
B.棱鏡(1íng)——1éng;
C.粗獷(kuàng)——guǎ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身為炎黃子孫,中華文明的傳承者,我們要 起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的歷史責任,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到我們中華民族全體國民的血液里和精神里,從發(fā)展中前行,在發(fā)展中進步,讓中華文明 世界大地。
A.承擔 融化 照明B.承擔 融入 照亮
C.承受 融化 照亮D.承受 融入 照明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近義詞的能力。要結合語境辨析判斷?!俺袚币话阒傅氖侵鲃拥呢摀?、擔當起來的意思,“承受”主要是被動地接受現(xiàn)實,第一空應選“承擔”。“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溫度或者是太陽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融入”指融合、混入、混合,一般是說有主體,所以第二空應填“融入”?!罢樟痢敝刚丈涞檬置髁?,比喻使黑暗化為明亮,“照明”是利用各種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場所或個別物體的措施,所以第三空應填“照亮”。
3.下面語段里有語病的一項是( )
①“山水”是中國文化中獨具特色的元素,它影響深遠。②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地理、建筑等多個領域都有“山水”的影子。③北宋時期,山水畫更是被尊為藝術典范。④隨著我國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使得更多早期山水藝術的實例,如器物紋飾、石刻壁畫等,進入人們的視野。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D.第④句成分殘缺。“隨著……使得”導致句子缺乏主語,應該去掉“隨著”或“使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天津是一方戲劇沃土,孕育了津派風格的戲劇藝術□為期3個月的□天津銀行·2023海河戲劇節(jié)□期間,天津本土精品劇作接連上演,京劇《珠簾秀》□津味話劇《海河人家》、評劇《革命家庭》等相繼演出,在繼承發(fā)展中新創(chuàng)劇目,向觀眾展現(xiàn)了津派作品的風范與品質。
A.。“ ” 、B.; “ ” ,
C.; 《 》 ,D.。《 》 、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天津是一方戲劇沃土,孕育了津派風格的戲劇藝術”是一個陳述句,句末應該用句號;故第一處應選句號。
“天津銀行·2023海河戲劇節(jié)”是戲劇節(jié)的名稱,故第二處、第三故應選雙引號;
“京劇《珠簾秀》”“津味話劇《海河人家》”“評劇《革命家庭》”是并列關系,故第四處應選頓號。
5.下面對《次北固山下》一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A.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的行蹤,行舟于綠水之上,向青山之外駛去,隱含著詩人舟車勞頓,神馳故里的情形。
B.領聯(lián)寫景傳神。一個“闊”字寫出春潮涌漲,江面與堤岸齊平恢弘闊大的景象;“懸”是船帆端直高高掛著的樣子,作者借帆“懸”寫出了彼時江面上風的狀態(tài),順風而不是逆風,風順卻又不猛烈,是“和”風。
C.頸聯(lián)中海日生于殘夜,驅盡黑暗;江景闖入舊年,趕走嚴冬。這當中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guī)律,更表現(xiàn)出具有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D.這首詩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fā)懷鄉(xiāng)情思,重在議論、說理,堪稱千古名篇。
【答案】D
【解析】D.“重在議論、說理”表述有誤。應該是: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全詩和諧優(yōu)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
閱讀《長在樹上的“寶石”》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長在樹上的“寶石”
毛恪成
①“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绻慌麓蹋€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边@是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呢?
②覆盆子學名山莓,是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因其果實形、色、味與草莓相似且長在樹上,故而也叫樹莓。每年二三月份,樹莓開花,它的花朵潔白無瑕,小巧玲瓏,香味濃郁。
③四至六月,樹莓結果。它的果實由很多小核果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據(jù)果實不同的顏色,樹莓可分為紅樹莓、黃樹莓、黑樹莓和紫樹莓四大類,其中以紅樹莓最為常見。樹莓果實可以鮮食,其口味獨特,酸甜適中。這種鮮甜的味道,主要來源于淀粉在果實成熟過程中逐漸水解,轉化成的可溶性糖。
④樹莓的果實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蘋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稱它是“第三代黃金水果”,歐洲人更將其稱為“水果之王”。
⑤樹莓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我國很早就將樹莓當作中藥使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平、無毒,具有清熱解毒、美容養(yǎng)顏、延緩衰老等功效。國外也有研究表明,樹莓是一種效果相當不錯的減肥食品。在許多國家,樹莓也都被視為藥食同源的神秘果實。據(jù)說,英國皇室將樹莓作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歷史。樹莓果實中所含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極易被人體吸收,常食可抗病強身。此外,樹莓中鉀的含量是鈉的48.6倍,體現(xiàn)了高鉀低鈉的特點,對于預防和治療腎病、高血壓等也有很大益處。
⑥總體來看,樹莓極具開發(fā)價值,猶如長在樹上的“寶石”。
(選自《百科知識》,有刪改)
6.下面有關樹莓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樹莓因果實的形、色、味與草莓相似且長在樹上而得名,還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稱。
B.樹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開花,它的花朵潔白無瑕,小巧玲瓏,香味濃郁。
C.樹莓可分為紅樹莓、黃樹莓、黑樹莓和紫樹莓四大類,其中以黃樹莓最為常見。
D.樹莓的果實中所含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極易被人體吸收,常食可抗病強身。
7.下面對文中畫線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使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樹莓果實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和氨基酸。
B.使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分類別的說明方法,說明樹莓果實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和氨基酸。
C.使用打比方、列數(shù)字、分類別的說明方法,說明蘋果、梨和柑橘營養(yǎng)豐富。
D.使用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蘋果、梨和柑橘營養(yǎng)豐富。
8.下面對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文字引出說明對象,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B.文中加點詞“主要”“據(jù)說”,都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C.第⑥段作者把樹莓比作長在樹上的“寶石”,生動形象地說明樹莓極具開發(fā)價值。
D.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為讀者普及了科學知識。
【答案】6.C 7.A 8.D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辨析。
C.“其中以黃樹莓最為常見”表述有誤,依據(jù)原文第③段是“其中以紅樹莓最為常見”。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說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
A.第④段畫線句“例如其維生素C的含量”屬于舉例子,“5倍”“10多倍”“近30倍”屬于列數(shù)字,“氨基酸的含量是蘋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屬于作比較。作用是具體準確說明第④段第一句話“樹莓的果實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和氨基酸”。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辨析。
D.“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表述有誤,本文是一篇介紹樹莓果實的特點、營養(yǎng)、藥用價值的事物說明文。
根據(jù)《論語》十二章的相關內容,完成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不知而不慍 慍:惱怒B.為人謀而不忠乎 忠:竭盡自己心力
C.飯疏食,飲水 飯:吃D.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樂趣
10.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而”與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人不知而不慍
A.溫故而知新
B.學而不思則罔
C.學而時習之
D.博學而篤志
11.下列對節(jié)選語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節(jié)選的語段中,孔子分別從做學問和修德行兩個方面談到了自己的見解,反映出他對進德修業(yè)的重視。
B.在做學問中,孔子十分重視按時溫習,提倡與志同道合之人交流切磋; 在做人上,孔子主張勤于自省,提高修養(yǎng)。
C.在人的精神建構和物質追求的問題上,孔子十分贊賞人們對充實精神世界和高尚品德修養(yǎng)的追求,反對人們追求物質生活。
D.孔子認為做學問時,只是追求懂得知識是不夠的,如果能在做學問時能以研究學問為樂,才會獲得恒久。
【答案】9.D 10.B 11.C
【解析】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
D.句意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其中“樂”意思是:以……為樂。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
“人不知而不慍”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而:連詞,表轉折。
A.句意為: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而:連詞,表遞進;
B.句意為: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而:連詞,表轉折;
C.句意為: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而:連詞,表承接;
D.句意為: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而:連詞,表并列。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C.“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說明孔子反對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選項中“反對人們追求物質生活”太絕對。
參考譯文: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 ?br>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呢敻缓偷匚?,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br>第II卷(非選擇題) (共71分)
二、默寫。 (共6分)
12.按要求默寫
(1)樹木叢生, 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觀滄?!罚?br>(2)______________,應傍戰(zhàn)場開。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3)我寄愁心與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4)夕陽西下,______________。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5)孔子說:“________,________?!蔽覀冊趯W習中要善于思考,要學會用腦筋學習。只有把學和思真正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論語》)
【答案】(1)百草豐茂 (2)遙憐故園菊 (3)隨君直到夜郎西 (4)斷腸人在天涯 (5)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三、文言文閱讀(共7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魯人徙越
魯人身善織屢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蛑^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①屨:麻鞋。②縞:古代的一種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赤腳。
13.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魯人身善織屨____________
(2)以子之所長_____________
14.翻譯下面的句子。
或謂之曰:“子必窮矣! ”
15.結合文章分析,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答案】13.(1)擅長 (2)憑借,用
14.有人對他說:“你一定會窮困潦倒的!”
15.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計劃,不能盲目行動。如果脫離實際,僅憑自己的主觀意愿去做事,就會事與愿違。
【解析】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理解字詞的含義,還要注意理解文言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魯國有個人自己擅長編織鞋子。善:擅長。
(2)句意:憑借你們的專長。以:憑借,用。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基本原則是“留、替、調、補、刪”。翻譯句子時還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重點詞語:或:有人;謂:對……說;之:代詞,代指魯國人;必:一定。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由“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可知,魯人擅長織履和織縞,然而越國人赤腳走路、披散著頭發(fā),不需要鞋子和帽子。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魯人的專長在越國毫無用武之地。
魯人只看到自己有織履和織縞的本領,卻沒有考慮到越國的實際情況,盲目地想要遷徙到越國,這是脫離實際的表現(xiàn)。如果他們能夠事先考察越國的風俗民情,了解到越國人的生活習慣與自己的專長不匹配,就不會做出這樣不恰當?shù)臎Q定。做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僅憑主觀意愿行動。我們要像這則故事中的魯人一樣,在做任何決定之前,充分考慮實際情況,這樣才能避免事與愿違,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取得成功。
參考譯文:
魯國有個人自己擅長編織鞋子,妻子擅長編織白絹,他們卻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一定會窮困潦倒的?!濒攪藛枺骸盀槭裁茨兀俊边@個人回答說:“做鞋是為了給人穿的,可是越國人赤腳走路;白絹是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國人披散著頭發(fā)。憑借你們的專長,跑到用不著你的國家里去,想要不陷入困境,怎么可能呢?”
四、現(xiàn)代文閱讀(共14分)
像花生一樣活著
耿艷菊
①鄉(xiāng)下老家種植著大面積的花生,父親則是種植花生的大戶。很多人慕名向他請教,父親笑瞇瞇地點起一支煙,說:“花生啊,好活……”聲音拉得倍兒長,像講自己的孩子一樣驕傲。
②好活?!還真是如此。似乎從有記憶開始,秋田里就是一望無際的花生。這一種就是幾十年,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③印象里,每年在麥子將要熟的時候,父親就開始種花生了。一個三角撐子,一把鏟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幾天,小種子已在土里發(fā)了芽。等到麥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搖曳滿地了。看著它們,我們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寶貝得不得了。父親開著農(nóng)用車一趟一趟拉麥子麥稈,車輪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們心疼得直哭,父親卻哈哈大笑,說:“沒事的,它們結實著呢!”
④果然,一段時間后,再見到它們,都好好的,青色的葉間還綴滿了小黃花。父親告訴我們,別小瞧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顆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給我們講花生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特性。我們聽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數(shù)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兩朵,三朵……心里溢滿了歡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強簡直讓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麥收過后,鄰家圖省事,就把田里的麥茬點燃了。誰知火勢借著風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幾個小時后,變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對花生一向自信的父親臉色煞白,猛地坐在地頭,喃喃地說:“完了!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親就去街上重新買了花生種子。沒想到,夜里一場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綠綠的嫩芽。
⑥花生特別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劑,就任其自由生長了。長長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當玉米、棉花耷拉著焦渴的葉片時,花生依然擎著黃色的花蕊,綻成屬于自己的一道風景。秋天收獲的時候,又會碰上連綿的風雨天,那又有什么關系呢?果實長在下面,雨水反而滋潤了它。
⑦猶記得剛畢業(yè)那會兒,我沒有經(jīng)驗,只在一個小公司里做著一份打雜的工作,時常心灰意懶。秋忙時節(jié),正趕上放假,我便回去幫父親收花生。父親見我悶悶不樂,問緣由,我一股腦兒道出了心中的煩惱和困惑。父親聽了,一邊拔花生,一邊和我聊起了小時候學過的課文——許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許父的話,說:“花生不像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它們的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生發(fā)羨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們才把它挖出來。你看,花生就是這樣低調,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點一點壯大自己,結出珍貴果實?!?br>⑧我也學著父親的樣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陽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開朗。
⑨花生是一種怎樣的植物呢?像貧苦人家的孩子,容易養(yǎng),給口吃的,便虎躥著往上長。它不挑三揀四,安于自己的環(huán)境,不抱怨,不氣餒,不喧嘩,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賜予的是燦爛陽光,還是一地風雨,它都頑強地活出自己的樣子。風光是你們的,熱鬧是你們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樸實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長。
16.閱讀相關文段,請你概括花生遭遇困難后的表現(xiàn)。
(1)花生慘遭碾壓:
(2)花生被大火燒:
17.品讀第⑥段中畫線的句子,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做2條批注。
當玉米、棉花耷拉著焦渴的葉片時,花生依然擎著黃色的花蕊,綻成屬于自己的一道風景。
批注1:
批注2:
18.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19.閱讀全文,談談文中的“花生”給你的啟示。
【答案】16.(1)一段時間后,青色的葉間綴滿了小黃花
(2)夜里一場雨后,田里又冒出綠綠的嫩芽
17.批注1: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玉米、棉花、花生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突出了花生頑強的生命力。
批注2:“耷拉”寫出了玉米、棉花的無精打采,“擎著”寫出了花生的精神抖擻。
批注3:“耷拉”“擎著”這兩個動詞,將玉米、棉花的無精打采與花生的精神抖擻進行對比,突出了花生頑強的生命力。
18.內容上,寫出了父親希望我像“花生”一樣頑強地生活,不抱怨、不氣餒,不斷壯大自己,引出了主旨,贊美了花生頑強不屈的品質;結構上,照應了標題,揭示了標題的內涵。
19.示例:面對生存的困難,花生從不抱怨、氣餒,不管生活賜予的是燦爛陽光,還是一地風雨,它依舊低調、默默地生長著?;ㄉ砩夏穷B強不屈、生生不息的力量值得我們學習,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應該像花生一樣頑強不屈、默默努力,這樣才能結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果實。
【解析】
【16題詳解】
考查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據(jù)第④段“果然,一段時間后,再見到它們,都好好的,青色的葉間還綴滿了小黃花”可以篩選概括出(1)的答案:一段時間后,青色的葉間綴滿了小黃花;根據(jù)第⑤段“沒想到,夜里一場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綠綠的嫩芽”可以篩選概括出(2)的答案:夜里一場雨后,田里又冒出綠綠的嫩芽。
【17題詳解】
考查做批注的能力??梢詮男揶o、描寫、表現(xiàn)手法、詞語運用等角度入手。從修辭來看,“耷拉著焦渴的葉片”“擎著黃色的花蕊”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玉米、棉花、花生人格化,突出了花生頑強的生命力。從詞語運用來看,“耷拉”寫出了玉米、棉花的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擎著”寫出了花生的生機盎然、精神抖擻。從表現(xiàn)手法來看,“玉米、棉花耷拉著焦渴的葉片”“花生依然擎著黃色的花蕊”,將玉米、棉花與花生進行對比,突出了花生頑強的生命力。
【18題詳解】
考查對段落作用的理解。結構上,“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們才把它挖出來。你看,花生就是這樣低調,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點一點壯大自己,結出珍貴果實”照應了標題“像花生一樣活著”,揭示了標題的內涵。內容上,結合“猶記得剛畢業(yè)那會兒,我沒有經(jīng)驗,只在一個小公司里做著一份打雜的工作,時常心灰意懶……父親聽了,一邊拔花生,一邊和我聊起了小時候學過的課文”可知,我因為工作不順心,悶悶不樂,父親借小時候學過的課文——許地山的《落花生》,告訴我要像“花生”一樣頑強地生活,不抱怨、不氣餒,不斷壯大自己。從而引出了文章的主題,贊美了花生頑強不屈的品質。
【19題詳解】
考查閱讀感悟和啟示。根據(jù)文章內容可知,花生慘遭農(nóng)用車一趟一趟碾壓,“一段時間后,青色的葉間綴滿了小黃花”;花生被大火燒后,夜里一場雨,田里又冒出綠綠的嫩芽。再結合第⑨段“安于自己的環(huán)境,不抱怨,不氣餒,不喧嘩,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賜予的是燦爛陽光,還是一地風雨,它都頑強地活出自己的樣子”可以得到第一個啟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應該像花生一樣頑強不屈、默默努力,這樣才能結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果實;也可以根據(jù)第⑦段“你看,花生就是這樣低調,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點一點壯大自己,結出珍貴果實”和第⑨段“風光是你們的,熱鬧是你們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樸實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長”可以得到第二個啟示:做人做事都應該像花生一樣,“本本分分,安安然然”,“把自己藏在樸實的泥土下”,保持質樸純潔,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五、綜合性學習(共5分)
綜合性學習。
近年來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某班將開展以“津城換新顏”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一位同學為活動搜集了四則材料。請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題。
【材料一】為了讓津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麗,天津市把深入推進“城市亮化工程”作為市容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進一步完善城市照明總體規(guī)劃的基礎上,為街區(qū)、道路增設了功能性照明設施,優(yōu)化了廣場、橋梁、臨街建筑的景觀性照明。
【材料二】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環(huán)境更潔凈、衛(wèi)生,天津市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生活垃圾的清運管理工作,對城區(qū)老舊公廁集中進行了改造提升,還加大了封閉市場建設、道路保潔維護、排水系統(tǒng)修繕等工作的落實力度,進一步推動了城市凈化進程。
【材料三】2018年,天津市進一步強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過加大有機蔬菜基地建設、完善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安全檢查體系、創(chuàng)建“明廚亮灶”餐飲示范單位等措施,保證了農(nóng)產(chǎn)品從農(nóng)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
天津城市綠化情況統(tǒng)計表
20.上面四則材料中與“津城換新顏”這個主題無關的一則是______。
21.根據(jù)上面相關材料,概括天津往市容建設過程中,做了哪些方向的工作。
【答案】20.材料三
21.深入推進“城市亮化工程”;進一步推動城市凈化進程;逐年增加城市綠地面積。
【解析】
【20題詳解】
考查觀點與材料的關系。材料三的內容是“天津市進一步強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與“津城換新顏”這個主題無關。
【21題詳解】
考查對材料要點的概括。通讀全部材料,梳理脈絡,分清層次,綜合考慮,提取要點,找到關鍵句,必要時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即可。材料一講的是深入推進“城市亮化工程”。材料二講的是進一步推動城市凈化進程。材料四通過對表格中數(shù)字的比較分析可得出逐年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的結論。
六、名著閱讀(共9分)
22.填空。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散文集,在這本書中魯迅提到了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三本書:一本是長媽媽給他買的《____》;一本是想去看五猖會,父親偏要他背的《_____》; 一本是在礦路學堂如饑似渴閱讀的《____》。有兩位老師對他影響很大:一位是他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老師_____,另一位是他在日本留學期間遇到的_____。
【答案】①山海經(jīng) ②鑒略 ③天演論 ④壽鏡吾(先生) ⑤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郞
【解析】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積累。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xiàn)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于1926年創(chuàng)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jīng)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敘述他從家鄉(xiāng)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后回國教書的經(jīng)歷;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xiàn)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fā)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阿長與》記述兒時與保姆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jīng)》;
《五猖會》記述作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
《瑣記》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xiàn)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塑造了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方正、質樸、博學且慈祥的形象;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y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23.走入《朝花夕拾》,我們可以追尋魯迅先生思想變化的軌跡。請你概括魯迅先生在南京的礦路學堂畢業(yè)后和在日本仙臺學習時分別做出了怎樣的人生選擇,并簡述其原因。
【答案】南京的礦路學堂畢業(yè)后選擇去日本仙臺學習,因為他在礦路學堂學習時對新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yè)后又覺得所學無用武之地。在日本仙臺學習時決定棄醫(yī)學文,因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學生的歧視和侮辱,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國百姓的麻木,認識到救治國民精神的迫切。
【解析】《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南京的礦路學堂畢業(yè)后選擇去日本仙臺學習,因為他在礦路學堂學習時對新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yè)后又覺得所學無用武之地。在日本仙臺學習時決定棄醫(yī)學文,因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學生的歧視和侮辱,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國百姓的麻木,認識到救治國民精神的迫切。解答名著閱讀題,平時要認真閱讀課標規(guī)定的名著,記住名著的作者及內容、人物等相關情節(jié)。
七、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30分)
24.作文。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讓你尊敬,有的讓你佩服,有的讓你感動……
請以“這樣的人讓我_____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2)緊扣主題,內容具體充實;(3)有真情實感;(4)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5)不少于600字;(6)文中請回避與你相關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時間
綠地率(百分比)
人均綠地面積(平萬米)
2015年
33
10
2016年
35
12.2
2017年
39
15.6
這是一份天津市紅橋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11題,共29分,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天津市天津市紅橋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期中語文試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共11小題, 共27分, 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天津市紅橋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默寫,文言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綜合性學習,名著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