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
下圖示意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地球的真實形狀是( )
A. 正球體B. 橢圓形
C. 扁球體D. 不規(guī)則球體
2.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認識過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①④③②D. ④③①②
【答案】1. D 2. C
【解析】1.地球的真實形狀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故選D。
2.古代的人由于活動范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提出了“天圓地方”說;后來,隨著對事物的逐漸認識,又人提出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蓋天說”;以及“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的“渾天說”;后來人們根據太陽月球的形狀,推測地球是個球體,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20世紀,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證實了地球是個不規(guī)則球體。故先后順序為①④③②。故選C。
3. 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數(shù)據,錯誤的是( )
A. 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約為24小時
B. 地球的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
C. 地球平均半徑為6378千米
D. 地球的最大周長約為4萬千米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約為24小時,地球的表面積 約為5.1億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 米,地球的最大周長約為4萬千米。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 下列現(xiàn)象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
①太陽東升西落②站在海邊看歸來的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后見船身
③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④地球公轉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C
【解析】人類對地球認識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從天圓地方的猜測階段;根據太陽、月亮形狀推測地球上圓的;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確證;最后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后來證實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站在海邊看歸來的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后見船身,登高望遠和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②③正確,①是地球自轉,④是地球公轉,無法說明地球是個球體。根據題意,故選C。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5. 關于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 地球位于太陽系之中
B. 地球是太陽的八大行星之一
C. 離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D. 八大行星皆是自東向西繞太陽公轉
6. 目前為止,人類還未在太陽系其他星球發(fā)現(xiàn)生命存在的痕跡,因此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有( )
①日地距離適中,所以氣溫適合人類居?、诘厍蛏嫌幸簯B(tài)水的存在
③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有著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④地球有大氣層起保護作用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7. 以下天體系統(tǒng)從小到大的排序正確的是( )
A. 總星系-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B. 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地月系
C. 地月系-銀河系-太陽系-總星系D.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答案】5. D 6. A 7. D
【解析】5.地球位于太陽系之中,地球是太陽的八大行星之一,離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是金星和火星,ABC正確;八大行星皆是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D錯誤。根據題意,故選D。
6.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條件是日地距離適中,有適宜的溫度,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能夠形成穩(wěn)定的大氣,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太陽光照穩(wěn)定,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有著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①②③④正確,故選A。
7.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構成了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總星系級別最高,其次是銀河系,再次是太陽系,級別最低的是地月。選項D中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符合由小到大的順序。故選D。
2024年7月5日6時49分,我國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繪五號02組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衛(wèi)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下圖為我國四大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經緯位置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8. 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經緯度位置為( )
A. (N,E)B. (N,E)
C. (N,W)D. (S,E)
9. 在一天當中最早迎來日出和最晚送走黃昏的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分別是( )
A. 太原酒泉B. 文昌太原C. 西昌文昌D. 酒泉西昌
【答案】8. B 9. A
【解析】8.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故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經緯度位置為(37.5°N,112.6°E),B正確,ACD錯誤。故選B。
9.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不斷地自轉,導致地球上位置偏東的地區(qū)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我國的四個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中,太原位于最東邊,最先迎來日出,酒泉位于最西邊,最晚送走晚霞,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0. 中國的強大使中華民族上天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人類進行太空探索的意義是( )
A. 搶占豐富的宇宙資源B. 不利于國際合作
C. 破壞太空環(huán)境D. 進行科學探索
【答案】D
【解析】宇宙資源是屬于全人類的,不能被某個國家或某個民族所占有,A錯誤;太空探索利于國際合作,B錯誤;破壞太空環(huán)境不是積極意義,C錯誤;人類進行太空探索,可以進行科學探索,D正確。故選D。
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讀“地球儀示意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1. 關于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每條經線都自成一個圓圈B. 緯線長度都相等
C. 地球儀上經線只有360條D.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乙兩地所在的緯線長度相等B. 乙、丙兩地所在的經線長度相等
C.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D. 丙地位于最大的緯線圈上
13. 圖中甲地的坐標是( )
A. (30°N,90°W)B. (30°S,90°W)
C. (30°N,90°E)D. (30°S,90°E)
【答案】11. D 12. B 13. C
【解析】11.在地球儀上,垂直于地軸且于地表相交的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緯線都互相平行,長度不等,自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指示東西方向;連接南北兩極的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線叫經線,地球儀上經線有無數(shù)條;所有的經線都等長,指示南北方向。故選D。
12.讀圖可知,甲位于北緯30°,乙位于赤道上,緯度是0°,丙位于南緯15°,緯度越大,緯線的長度越短,緯度越小,緯線的長度越長。乙位于最大的緯線圈上,乙所在緯線長度大于丙緯線長度。所有的經線都相等,所以丙和乙所在經線等長。甲在乙的東北方向。所以ACD不正確,B正確。根據題意選B。
13.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可知,圖中甲地的坐標是30°N,90°E。故選C。
14. 毛澤東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以非常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地球的自轉。能滿足“坐地日行八萬里”的位置的是( )
A. 0°經線B. 0°緯線
C. 北回歸線D. 180°經線
【答案】B
【解析】讀題干并根據所學可知,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0°緯線) 為最大的緯線圈,長度約4萬千米即8萬里;因此,毛澤東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地”的位置是指0°緯線即赤道;0°經線和180°經線約為赤道的一半,北回歸線長約3.6萬千米,B正確,排除ACD;故選B。
15. 下列緯線中,最短的一條是( )
A. 80°SB. 60°NC. 30°ND. 10°S
【答案】A
【解析】地球上的緯線是從赤道向南北兩極越來越短,緯度越高、緯線越短,以上四條緯線中,80°S的度數(shù)最大,緯線最短,故A正確。排除BCD,故選A。
16. 能與80°W共同組成經線圈的經線是( )
A. 80°EB. 100°EC. 90°WD. 100°W
【答案】B
【解析】任何兩條相對的經線(一個東經,一個西經,且經度之和為180°),都組成一個經線圈。故能與80°W共同組成經線圈的經線是100°E。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7. 根據經線判斷東半球和西半球位置,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ABD錯誤,C正確。故選C。
18. 下列不屬于地球自轉帶來現(xiàn)象的是( )
A. 晝夜更替B. 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C. 晝夜長短變化D. 氣溫的早晚變化差異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的運動方式,其周期為一天。我們每天經歷的晝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轉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AB正確,一天從日出到日落產生了氣溫的早晚變化差異,D正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沿著一定的軌道圍繞太陽自西向東轉動,這種轉動稱之為地球公轉,其周期為一年。人們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異、晝夜長短變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C錯誤;故選C。
19. 下列現(xiàn)象與地球自轉和公轉無關的是( )
A. 晝夜現(xiàn)象B. 四季交替
C. 晝夜長短變化D. 太陽的東升西落
【答案】A
【解析】由于地球是一個實心不透明的不規(guī)則球體,當太陽光線照射過來后,就使得半個地球亮,半個地球暗,形成晝夜現(xiàn)象,A符合題意;四季交替和晝夜長短變化是公轉產生的現(xiàn)象,太陽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xiàn)象,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20. 在五帶中,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是( )
A. 南溫帶B. 北溫帶C. 北寒帶D. 熱帶
【答案】C
【解析】五帶中,熱帶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北寒帶和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北溫帶和南溫帶既無陽光直射也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四季分明。故選C。
“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下圖為二十四節(jié)氣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每年立春最可能在( )
A. 2月4日前后B. 5月5日前后
C. 8月7日前后D. 11月7日前后
22. 古語曰“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庇纱伺袛?,夏至日這天( )
①太陽直射北回歸線②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③南極圈范圍內有極晝現(xiàn)象④北半球正午物體影子一年中最短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21. A 22. B
【解析】21.每年的春分在3月21日左右,冬至在12月22日前后。讀圖可知,立春在春分和冬至之間,在12月22日至3月21日之間。根據選項,每年立春只可能是2月4日前后,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2.夏至日這天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①正確;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②正確;夏至日北極圈有極晝現(xiàn)象,南極圈范圍內有極夜現(xiàn)象,③錯誤;夏至日北半球正午物體影子一年中最短,④正確;故B①②④正確,ACD錯誤,故選B。
23. 下列地圖的圖幅大小相同,圖中表示的內容最詳細的是( )
A. 世界地圖B. 中國地圖
C. 天津市地圖D. 京津唐地區(qū)圖
【答案】C
【解析】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四幅圖的范圍由大到小排列為: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京津唐地區(qū)圖>天津市地圖,天津市地圖的比例尺最大,內容最詳細。故選C。
24. 在下面四圖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讀圖可知,四幅圖的圖幅相同,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實際范圍越小,坡度越陡。比例尺就是個分數(shù),在分子相同的情況下,分母越大分數(shù)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數(shù)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圖中四幅圖的比例尺最大的是B,因此B坡度最陡,答案為B。
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與鐵路線路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5. 圖中虛線①代表的山體部位名稱是( )
A. 鞍部B. 山脊C. 山谷D. 陡崖
26. 甲地與山峰的相對高度為( )
A. 121米B. 131米C. 141米D. 151米
27. 圖中鐵路擬改建為高速鐵路,經過ab段時沿虛線修建的目的有( )
①增加交通運輸方式 ②縮短通行時間
③提高通行安全 ④降低線路坡度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5. B 26. C 27. B
【解析】25.由圖分析可知,圖中虛線①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為山脊,故選B。
26.由圖分析可知,圖中山峰高度是921米,甲地位于780米等高線上,故甲地與山峰的相對高度為921-780=141米,故選C。
27.由圖分析可知,圖中ab段,海拔由低處向高處凸,為山谷,圖中鐵路主要繞等高線修建,路程長,時間長,擬改建為高速鐵路,經過ab段時沿虛線修建通信時間,減少道路彎曲,提高了通行安全,②③正確,增加交通運輸方式并不是主要目的,沒有降低線路坡度,①④錯誤。故選B。
2023年5月21日是“世界茶日”。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樹種植規(guī)模最大、產品種類最全、茶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國家。讀圖“某區(qū)域等高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8. 從如圖中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斷該地的地形以( )
A. 平原、盆地為主B. 平原、高原為主
C. 高原、盆地為主D. 山地、丘陵為主
29. 找出如圖中茶園的位置,判斷該地茶園中茶樹種植的海拔范圍是( )
A. 100至400米之間B. 200至500米之間
C. 200至450米之間D. 150至450米之間
30. 觀日出一般選擇地勢較高,且前面無障礙物的地方,如圖中最適宜觀日出的地點是( )
A. ①處B. ②處C. ③處D. ④處
【答案】28. D 29. C 30. A
【解析】28.讀地形圖可知,該地大部分地區(qū)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上,該地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故選:D
29.讀圖可知,圖示等高距為50米;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該地茶園中茶樹種植的海拔范圍位于200—450米之間。故C符合題意。故選:C。
30.讀圖可得,①地是山頂,該地海拔高,前面無障礙物,且位置偏東,該地最適宜觀日出。故選:A。
二、綜合題(共6題,每空1分,滿分40分)
31. 宇宙是廣袤無垠的,宇宙中的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下圖為天體系統(tǒng)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天體系統(tǒng)共有____級,其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是____,比太陽系高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A是____。
(2)宇宙中存在的天體類型有恒星、衛(wèi)星、行星、彗星、星云等,其中月球是____,太陽是____。
【答案】(1)四 地月系 銀河系
(2)衛(wèi)星 恒星
【解析】(1)據圖可知,圖中天體系統(tǒng)由小到大有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其他恒星系)、可觀測宇宙四級,最低一級是地月系,比太陽系高一級天體系統(tǒng)A是銀河系。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wèi)星。太陽是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內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著它旋轉,并從它那里得到光和熱。
32. 西安市某校七年級地理興趣小組做了一個證明地球形狀的實驗。他們把籃球作為地球,鉛筆作為帆船,筆尖朝下,進行該實驗。讀實驗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鉛筆在籃球上由近到遠移動時,發(fā)現(xiàn)____(填“鉛筆頭”或“鉛筆尾”)會先慢慢看不見。
(2)實驗2:鉛筆在木板上移動時,所看到的鉛筆長度____(填“會”或“不會”)發(fā)生變化。
(3)對比分析:和實驗____(填“1”或“2”)的原理一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從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____(填“桅桿”或“船身”)。
(4)總結:通過實驗“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及現(xiàn)實生活中相似的現(xiàn)象,證明地球的形狀是____。此外,還能證明地球形狀的事例有:____(任舉一例)。
【答案】(1)鉛筆頭
(2)不會
(3)1 桅桿
(4)球體 月食、登高望遠等。
【解析】(1)由圖可知,鉛筆在籃球上由近到遠移動時,發(fā)現(xiàn)因為視線被籃球形狀的阻擋,鉛筆頭會慢慢看不見,鉛筆的長度會慢慢變短。
(2)由圖可知,鉛筆在木板上移動時,所看到的鉛筆長度和鉛筆頭位置因為視線沒有被阻擋,所以看到的鉛筆長度和鉛筆頭位置不會發(fā)生變化。
(3)和實驗1的原理一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地球形狀的阻擋,從大海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
(4)通過實驗“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及現(xiàn)實生活中相似的現(xiàn)象,證明地球的形狀和籃球一樣是一個球體。登高望遠;月食時,月亮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人造衛(wèi)星給地球拍攝的照片都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33.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小茂和小容同處在______(重要經線名稱)上,小花與小容同在南、北半球中的_____半球。
(2)請寫出小茂所在緯線的長度________。
(3)小月所處的經緯度是 ,她位于東、西半球中的______半球;小茂處于______(低或中或高)緯度地區(qū)。
(4)若小茂和小花所在位置的緯線長度分別為L?、L?,那么L?________(大于或等于或小于)L?。
(5)小月如果沿著所在的經線一直往北走,最終能回到原地嗎?
【答案】(1)本初子午線上(或0°經線) 北
(2)40000千米(或4萬千米)
(3)(20°E°,30°S) 東半球 低
(4)大于
(5)不能。小月如果沿著所在的經線一直往北走,將到達北極點,無法回到原地。
【解析】(1)由圖可知,小茂和小容同處在0°經線即本初子午線上;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小花與小容同在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2)由圖可知,小茂所在的緯線是赤道,赤道長度4萬千米。
(3)在經緯網地圖中,度數(shù)往東增加為東經用E表示,度數(shù)往南增加為南緯用S表示,由圖可知,小月所處的經緯度是(20°E,30°S);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小月位于東、西半球中的東半球;0°—30°為低緯度,小茂處于低緯度地區(qū)。
(4)由圖可知,若小茂和小花所在位置的緯線長度分別為L?、L?,那么L?大于L?。L?位于赤道上,赤道是最長的緯線。
(5)經線是半圈,指向南極點和北極點。由圖可知,小月如果沿著所在的經線一直往北走,將到達北極點,無法回到原地。
34. 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2023年5月10日21時22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發(fā)射圓滿成功,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
(1)天舟六號發(fā)射之日,地球運行到甲圖中____之間(填序號),此時在新疆喀什古城游玩的游客能明顯感覺到晝夜長短情況是 。
(2)當南半球的新西蘭處于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時,地球運行到____(填序號)處;當全球晝夜等長時,太陽直射____(緯線名稱)。
(3)某旅行社組織“游峽灣、午夜看太陽”的山國游活動,出行時間最好安排在地球運行到____(填序號)附近,這段時間北極圈以北會出現(xiàn)____現(xiàn)象。
(4)乙圖表示地球的自轉運動,方向 ,這種運動會產生 現(xiàn)象。
【答案】(1)②③ 晝長夜短
(2)① 赤道
(3)③ 極晝
(4)自西向東 晝夜更替;時差;太陽東升西落等
【解析】(1)讀圖可知,③處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時間6月21日前后;根據公轉逆時針方向,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①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②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天舟六號發(fā)射之日是2023年5月10日,地球運行到甲圖中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在新疆喀什古城游玩的游客能明顯感覺到晝夜長短情況是晝長夜短。
(2)當南半球的新西蘭處于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運行到①處;當全球晝夜等長時,太陽直射赤道,是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
(3)某旅行社組織“游峽灣、午夜看太陽”的出國游活動,這個國家應該是挪威,挪威峽灣很出名,而且北極圈穿越挪威北部,有極晝現(xiàn)象。該旅行團出行時間最好安排在地球運行到③夏至日附近,這段時間北極圈以北會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4)乙圖表示的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地球自轉是繞著地軸旋轉,方向是自西向東;這種運動會產生晝夜交替、時差和太陽東升西落等現(xiàn)象。
35.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天眼”(又稱FAST)位于貴州省平塘縣,是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貴陽某校學生準備暑假到此研學。行前,同學們利用手機軟件查詢“中國天眼”所在地的地形(圖),以了解該區(qū)域概況,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下列任務。
(1)“中國天眼”所在地的緯度為 。
(2)圖中瞭望臺所在的地形部位為____?!爸袊煅邸彼诘氐暮0螢開___米,它位于瞭望臺的____(方位)。
(3)請將圖中未完成的A點到B點的地形剖面圖補充完整。
(4)從停車場到達瞭望臺有①和②兩條步道,你選擇哪條登山?請說明理由。
(5)根據日出日落時間,判斷圖示當日“中國天眼”所在地的晝夜長短情況。
【答案】(1)25°39′N
(2)山頂(山峰) 842 東南
(3)
(4)①步道,①步道路程短,節(jié)約時間;
或②步道,②步道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登山省力。
(5)晝長夜短
【解析】(1)讀圖可知,“中國天眼”的經緯度為(25°39′N,106°51′E),可以直接得到“中國天眼”所在地的緯度為25°39′N。
(2)讀圖可知,圖中瞭望臺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線閉合,且中間數(shù)值高,四周數(shù)值低,所以瞭望臺的部位為山頂(山峰)?!爸袊煅邸彼诘氐暮0螢?42米。圖中無指向標,屬于一般地圖,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方向,所以“中國天眼”位于瞭望臺的東南方向。
(3)由上題可知,“中國天眼”所在地的海拔為842米。補全未完成的A點到B點的地形剖面圖如下:
(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從停車場到達瞭望臺有①和②兩條步道,如果選擇①步道,路程短,登山節(jié)省時間,但是等高線比較密集,比較費力;如果選擇②步道,因為②步道等高線稀疏,坡度緩,比較省力,但是路程長,費時。
(5)讀圖可知,圖示當日日出時間為6:02,日落時間為19:50。晝長為19:50-6:02=13:48>12。表示圖示當日“中國天眼”所在地晝長夜短。
36. 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前往我國某地區(qū)實地考察。讀該地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
(1)小組成員測得甲城鎮(zhèn)到乙城鎮(zhèn)的圖上距離約為2厘米,算得兩地的實際距離約為____千米。
(2)圖中河流的大致流向為 。
(3)圖中適宜戶外攀巖的地點為____地(填字母)。
(4)“雨季有山洪,途經須謹慎”,此警示標語最有可能設置在A、B兩地中的____地。
(5)圖示區(qū)域最高山峰的海拔可能為____。(單選)
A. 580米B. 540米C. 630米D. 670米
(6)當?shù)赜媱澬藿ㄒ粋€大型水庫,水庫大壩適宜建在____地(填字母)。
【答案】(1)2
(2)自西北向東南
(3)D
(4)A
(5)C
(6)C
【解析】(1)讀圖可知,圖示比例尺為1:100000,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000厘米=1千米。小組成員測得甲城鎮(zhèn)到乙城鎮(zhèn)的圖上距離約為2厘米,算得兩地的實際距離約為1×2=2千米。
(2)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有三種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②帶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來判斷方向,箭頭擋的方向為北方;③帶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線來判斷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讀圖可知,該題用指向標定方向,圖中河流的大致流向為自西北向東南流。
(3)適合攀巖運動的是陡崖部位,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D處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為陡崖,適合攀巖運動。
(4)考察途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警示標志“雨季有山洪,途經須謹慎”,此標志有可能設立在A、B兩地的A處。原因在于A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有河流發(fā)育,可能爆發(fā)山洪;B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無河流發(fā)育。
(5)讀圖可知,圖示等高距為50米,圖示區(qū)域域最高山峰的海拔取值范圍為(600米-650米),故圖示區(qū)域最高山峰的海拔可能為630米,C正確,排除ABD,故選C。
(6)從等高線地形圖看出,當?shù)赜媱澬藿ㄒ粋€大型水庫,水庫大壩適宜建在C處,因為C地位于盆地的出口處,此處修建水庫大壩工程量小,并且上游開闊,蓄水量大。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qū)八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共3頁。
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八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卷,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八校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八年級地理試卷docx、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