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全國甲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
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
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歐詩和文詩題目大體相同,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
B.歐詩所寫的畫眉鳥在花木間自由飛行,文詩中的畫眉鳥則在籠中飼養(yǎng)。
C.歐詩認為鳥籠內(nèi)外的畫眉鳥,其鳴叫聲有差別,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
D.歐詩中的“林間”與文詩中的“千巖萬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C
2.①歐詩托物言志,通過對比畫眉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詩對畫眉進行側(cè)面描寫,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
1.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說法錯誤。文詩中先說籠中的畫眉鳥在窗邊清風中鳴叫,初聽之時,聲音還是來自“高籠”之中;但等到詩人了卻簡單的公事,眾人散盡之后,衙署清幽安靜,此時再聽畫眉鳥的鳴聲,則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一般。因此,文詩也認為畫眉鳥在“高籠”中與在山林之間的鳴聲是有差別的,對此有所涉及。
故選C。
2.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歐詩以畫眉鳥為直接描寫對象,托物言志,寫詩人聽見畫眉鳥在山林繁花之間千啼百囀,才知道籠中畫眉的叫聲,遠比不上它在山間的自由歌唱那么悅耳動聽。在本詩中,詩人對畫眉鳥進行正面描寫,通過對比畫眉鳥在“山花紅紫樹高低”和“鎖向金籠”兩種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詩雖以畫眉為題,但并未具體地描寫畫眉鳥的形象和叫聲,而是進行側(cè)面描寫,重點渲染了“公庭事簡人皆散”之后,初聽上去仍在“高籠”中的畫眉鳴聲此時聽起來卻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悠遠空曠,清幽寂靜。本詩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
(2022·全國乙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jīng)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chǔ)。
C.頸聯(lián)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
D.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
4.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答案】3.A
4.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過直抒胸臆的方法來排遣離愁?!昂?nèi)”兩句直接表現(xiàn)了詩人廣闊的襟懷,而“無為在歧路”的“無為”既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排遣離愁的情懷吐露,表現(xiàn)出詩人志向高遠,樂觀豁達的特點。②本詩通過借景抒情,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來排遣離愁。頸聯(lián)的“浦樓”兩句實寫?zhàn)T別時凄清的場景,夕陽西下,余暉照水邊酒樓,一路風煙;尾聯(lián)的“去去”兩句虛寫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邊,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不舍和擔憂之情。
【解析】
3.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錯誤,頷聯(lián)“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時間早?只要心意是一樣的,便不需要在乎認識時間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兩人認識時間不長,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選A。
4.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與比較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guān)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頸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此句寫出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大意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青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襟?!盁o為”既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排遣離愁的情懷吐露,表現(xiàn)出詩人志向高遠,樂觀豁達的特點。這是屬于直接抒情;
《白下驛餞唐少府》中頸聯(lián)“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煙”的大意是落日余暉籠罩著水邊酒樓,鄉(xiāng)村的道路上風吹煙飄。此句實寫了詩人與友人的餞別場景,借凄清之景抒發(fā)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尾聯(lián)“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的大意是走哪條路離開呢?長安就在太陽邊上。此句是詩人想象與友人分別后的情景,寫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長安,路程就像到天邊那么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此行的擔憂之情。
(2022·全國新高考1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孫扶掖,商行賈坐農(nóng)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舊俗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七日為人日。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nóng)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nóng)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隨,全詞并無生硬之感。
6.詞人在下闋發(fā)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答案】5.A
6.(1)人應當執(zhí)著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實踐和追求對于生活幸福至關(guān)重要,勉勵人們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長幼之序,懂得天理人倫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
5.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錯。此句意思是處處是春色,人們還要到南山去尋覓。“苦”,形容執(zhí)著地追求,表達出了人們這種尋覓春色的執(zhí)著。不是說詞人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故選A。
6.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詞的末三句“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發(fā)的感想,是此詞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感悟到人應當執(zhí)著地追求幸福和美好?!盁o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是說處處是春色,人們還要到南山去尋覓。詞中的“南山”,大約指的是春光優(yōu)美之處。這里可以象征為幸福、美好?!翱唷弊直磉_出了人們這種尋覓春色的執(zhí)著??梢钥醋鋈藗儗π腋I畹膱?zhí)著追求。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們在人日這一天的祈求豐收、追求幸福的實踐活動,提醒人們,“人”的實踐和追求對于生活幸福至關(guān)重要,勉勵人們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按宕濉比洌约跋缕拔糖啊眱删?,寫的是農(nóng)村“人日”這一天的熱鬧景象,是作者“覓”春所見?!捌睇溒硇Q”,就是祈求農(nóng)事豐收,點出“村村簫鼓家家笛”這項活動的目的。他們要用這盡情的簫鼓和笛聲表達他們心中的祈求?!吧绦匈Z坐農(nóng)耕織”,這一組活動,由商、賈、農(nóng)三種行當?shù)娜宋锝M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織”三個詞,點明了三種行當人物的特征,語言簡練。在古代,商人們分為行商和坐商兩種?!案棥眲t為“農(nóng)”的本業(yè)。當然,這里不一定實寫“人日”所見,而是作者由人們的祈求而聯(lián)想到的各種自食其力的人所從事的爭取豐收、幸福的實踐活動。
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孫扶掖”,告訴我們要懂得長幼之序?!拔糖白雍髮O扶掖”正是“來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孫孫。從“翁”、“子”、“孫”的排列順序中我們可以看到魏了翁對長幼之序極為重視。
(2022·浙江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樓前
[中唐]王建
天寶年前勤政樓,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過勤政樓
[晚唐]杜牧
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②。
【注】①千秋節(jié):唐開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請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為千秋節(jié)。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樓慶生,賞百匹飛龍舞馬。飛龍,馬廄名。士庶間互贈承露絲囊。②金鋪:釘在門上的獸面形的門環(huán)底座。
7.這兩首詩中都寫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鑒戒之意。
8.分析兩首詩后兩句在情感、寫法上的不同。
【答案】7. 勤政樓 千秋節(jié)
8.情感不同:
①王詩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而感慨玄宗的驕侈佚樂,言外自見;
②杜詩借眼前金鋪上的紫苔,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悲嘆之情。
寫法不同:
①王詩運用細節(jié)描寫,寫出老馬“總舉頭”這一習慣性動作,生動傳神;
②杜詩運用擬人手法寫紫苔“偏稱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營造荒涼氛圍。
【解析】
7.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王建的《樓前》首句點明寫的是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勤政樓;前兩句寫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樓慶生,而且要熱鬧三天;三四句寫曾經(jīng)在勤政樓前表演過飛龍舞的老馬還記得曾經(jīng)被教過的音樂節(jié)奏,聽見音樂聲總是會抬起頭??梢姶嗽娭饕獙懥饲谡呛颓锕?jié),寄寓鑒戒之意。
杜牧的《過勤政樓》題目點明所寫內(nèi)容——勤政樓;前兩句寫當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節(jié)而今只留空名,那賀壽的承露絲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兩句寫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長著,因雨水澆灌它長得很旺很盛,直長得上了那門扉上的銅座銅環(huán)??梢姶嗽娨彩峭ㄟ^寫勤政樓和千秋節(jié)寄寓鑒戒之意。
8.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情感和鑒賞寫作手法的能力。
先看情感:
王詩后兩句通過寫曾做過飛龍舞的老馬來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帮w龍舞馬”是唐玄宗慶生時的節(jié)目,玄宗賞百匹飛龍舞馬在勤政殿前賀壽,可以想見當年慶生場面是多么熱鬧繁華,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驕侈佚樂。而今“飛龍老馬曾教舞”,老馬還記得當年唐玄宗做壽時的音樂,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擁有過的盛世江山早已繁華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當年的驕奢淫逸。王建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而感慨玄宗的驕侈佚樂,言外自見。
杜詩后兩句借助紫苔表達情感,借眼前金鋪上的紫苔,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悲嘆之情。“惟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這兩句采用《詩經(jīng)·王風·黍離》的筆法,用宮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長暗示王朝興衰之意。這兩句詩從表面看寫的是“勤政樓”的實景,但細細體味,就會感到這十四個字,字字都飽蘸了詩人感昔傷今的真實情感。
再看寫法:
王詩后兩句借助老馬“總舉頭”的細節(jié)傳情達意。寫老馬“聞著音聲總舉頭”,聽到音樂的老馬還記得當年曾經(jīng)受過的訓練,“舉頭”是老馬習慣性動作,這一細節(jié)刻畫生動傳神,暗含著對昔日繁華盛世的懷念。
杜詩寓情于景,通過擬人手法寫紫苔“稱意”,暗示王朝繁華不再。“偏稱意”三字寫得傳神,“偏”,說明萬物凋零,獨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寵,使得紫苔竟那樣稱心愜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營造荒涼的氛圍,反襯唐朝的衰落,小中見大,詞淺意深,令人回味。
(2022·山東濰坊·一模)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出守桐廬道中十絕(其八、其九)①
范仲淹
素心愛云水,此日東南行。
笑解塵纓處,滄浪無限清。②
滄浪清可愛,白鳥鑒中飛。
不信有京洛,風塵化客衣。③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諫獲罪,被貶任睦州(桐廬郡)太守,赴任經(jīng)過桐廬一帶的富春江時,寫下了十首絕句。②詩出《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崩t,帽帶。③詩出晉代詩人陸機《為顧彥先贈婦》:“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
9.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日東南行”緊承“愛云水”,仿佛被貶東南之地反而讓詩人有得償所愿的滿足。
B.白鳥飛翔,影子映入如鏡的江面,鳥兒的自由自在引發(fā)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之情。
C.“滄浪”這一意象,使得兩首詩首尾相連,詩意銜通,意境相諧,頗具構(gòu)思之妙。
D.兩首詩的語言雖然平實質(zhì)樸,卻因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顯得清雅而不流于淺俗。
10.詩人不相信“風塵化客衣”的底氣何在?請結(jié)合兩首詩歌簡要分析。
【答案】9.B
10.①詩人本性純樸高潔。詩人懷“素心”,愛“云水”,心地純樸,情操高潔。②詩人襟懷達觀超脫。獲罪被貶,詩人卻寵辱不驚,坦然“笑”對。③詩人有堅守自我的心志。見“滄浪”水,詩人主動“洗纓”,足見其高潔自守。④詩人所處環(huán)境清靜優(yōu)美。桐廬一帶仿若畫境,正可以涵養(yǎng)情操。
【解析】
9.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引發(fā)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之情”分析錯誤?!鞍坐B鑒中飛”緊承上句的寫景,寫出了滄浪之水平明如鏡,光可鑒物,鳥兒掠過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景物晶瑩澄澈,纖塵不染,這里即景抒情,隱喻著詩人的高尚情操。
故選B。
10.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首先,“素心愛云水,此日東南行”,作者開篇直寫自己原本就有“素心愛云水”之情。“素心”指一種純樸的心地,一種高潔的情操,之所以“愛云水”,因為“云水”亦純潔無垢,正與“素心”相契合。易言之,作者在“云水”中能發(fā)現(xiàn)精神寄托之所。因此,當作者“此日東南行”于桐廬道上,看到了清澈的富春江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喜悅。體現(xiàn)了詩人本性純樸高潔。
其次,“笑解塵纓處,滄浪無限清”,“塵纓”指沾滿征塵的帽帶,“滄浪”指澄碧的江水。一個“笑”字是作者“素心愛云水”的形象化。他高興地摘下帽子,要借“無限清”之江水洗洗干凈,后兩句暗用《孟子·離婁上》之典:“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以滄浪之清水濯其纓,亦正寓有盡管遭貶謫,身遭“侮”,但其決不“自侮”,仍要保持自己的高潔節(jié)操之意,其“素心”是不會因貶謫而受污染的。體現(xiàn)出詩人襟懷達觀超脫以及堅守自我的心志。
再次,“滄浪清可愛,白鳥鑒中飛”,“滄浪清可愛”,看似描寫水色清澈可親,其實是即景抒情,隱喻著詩人的高尚情操;“白鳥鑒中飛”緊承上句的寫景,這滄浪之水如何可愛?它平明如鏡,光可鑒物,鳥兒掠過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景物晶瑩澄澈,纖塵不染,正是服務于詩歌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體現(xiàn)了詩人高潔的情操。
最后,“不信有京洛,風塵化客衣”,詩人不相信京洛豪華奢靡的風塵,可以把素衣染成黑色。范仲淹此以喻自己的高潔品格,不會因境遇地位的不同而變化。這兩句反用晉代詩人陸機《為顧彥先贈婦》“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之典。陸詩寫洛陽羈旅風塵之苦,亦含污濁的環(huán)境可改變?nèi)说钠犯裰狻6吨傺蛣t“不信”風塵能染污客衣,即惡劣環(huán)境能改變?nèi)说闹邑懼?,這種忠貞之志就是其于千古佳作《登岳陽樓記》中所推崇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的“古仁人之心”,詩人對堅持自己的忠貞之志顯示出高度的信心與決心。
從整體上看,這兩首詩中所寫的桐廬道緊傍富春江,這一帶風景絕佳,詩人看到所處環(huán)境清靜優(yōu)美如同畫境一般,在作者看來,這里正可以涵養(yǎng)情操。由此可見,作者雖遭貶謫,但并無消極頹喪之意,志向高遠的作者,已把個人的榮辱升降置之度外,并沒有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而是在如畫景中涵養(yǎng)情操。
(2022·江蘇省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①
駱賓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
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
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
交河浮絕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②。
寧知心斷絕,夜夜泣胡笳。
【注】①此詩作于詩人出塞第二年。②漂梗:即泛梗,指生活動蕩不定。典出《戰(zhàn)國策?趙策》。瓜:指瓜時,即瓜熟之時。典出《左傳?莊公八年》;后代稱任取期滿,等待移交之時為瓜時。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jù)內(nèi)容分析,這首詩應該寫于作者離開京城前往邊塞登上天山、對京城有所思之時。
B.首聯(lián)用“忽”寫出到達山頂時,見開闊之景而驚異、喜悅、思念,開宗明義,直指題目。
C.第三聯(lián)寫詩人行軍途中常慨嘆軍營離京城十分遙遠,因長期艱辛行軍衣帶變得松弛。
D.尾聯(lián)詩人覺得生活令人傷感,夜聞胡笳之時悲哀之情難抑,淚水自然而然地隨之而流。
12.典故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可能比原有內(nèi)涵更豐富,請結(jié)合第五聯(lián)簡要分析。
【答案】11.C
12.①漂梗指生活動蕩不定,詩人借此寫出其邊塞生活的漂泊不定以及內(nèi)心的不安。②瓜時指移交職務之時,詩人借此透露出自己渴盼任職期滿、趕快踏上歸程的急切。
【解析】
11.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 “長期艱辛行軍”不全面,應為“長期艱辛行軍和憂慮”。三聯(lián)“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意為:行軍途中常??畤@軍營離京城十分遙遠,因為嘆息、憂慮,我的衣帶都變得松弛不少。行軍辛苦,憂思邊人,以致形容枯槁。
故選C。
12.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運用典故表達情感的鑒賞能力。
五聯(lián)“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意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樣漂泊不定,遙想離任滿交接回歸的日子還長著呢。
其中“漂?!钡涑觥稇?zhàn)國策?趙策》,指生活動蕩不定。詩人此處用典不僅寫出自己因從軍西域而過著漂泊不定的軍旅生活,而且包含內(nèi)心的不安,一個“徒”字表達出詩人的無奈。“瓜”指瓜時,即瓜熟之時。典出《左傳?莊公八年》;后代稱任取期滿,等待移交之時為瓜時?!皻w期”寫出詩人對回家的渴望;“未及瓜”頗有等不及瓜熟移交職務之意,此處用典表達了詩人渴望任職期滿、趕快踏上歸程的急切。
此句用典巧妙,讓人覺得漂泊之人的凄涼境遇古今都是一樣的。
(2022·四川省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五十初度時在昌平①
顧炎武
居然濩落②念無成,隙駟流萍度此生。
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③。
常隨黃鵠翔山影,慣聽青驄別塞聲。
舉目陵京猶舊國,可能鐘鼎一揚名。
【注】①初度:此處解釋作“生日”。顧炎武為明朝遺老,去昌平拜謁明陵,表達故國之思。②濩落:淪落失意。③河清:古人以“河清”為升平祥瑞的象征,這里暗指恢復明朝統(tǒng)治。
13.下列對本詩內(nèi)容和技巧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寫作于詩人半百之時,他拜謁明陵,俯仰世事,抒發(fā)了復雜的思想情感。
B.首聯(lián)詩人回顧過往,感嘆時光如白駒過隙,自己卻像漂蕩浮萍一般度過此生。
C.頸聯(lián)寫詩人常隨黃鵠、青驄奔走于山河、邊塞,暗示自己為理想而奮斗不已。
D.尾聯(lián)中詩人抬眼長望,仿佛覺得故國還在眼前,其復國揚名的愿望終能實現(xiàn)。
14.本詩頷聯(lián)在情感表達和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3.D
14.①情感表達上,本聯(lián)所的情感由首聯(lián)的低沉轉(zhuǎn)向昂揚,表現(xiàn)了詩人昂揚樂觀的心態(tài)和堅定的復國之志。②結(jié)構(gòu)安排上,本聯(lián)承上啟下,“遠路”“日暮”“老年”等承接上聯(lián)“濩落念無成”“隙駟流萍”等詞;同時引出了下聯(lián)為復國奔忙的狀況。
【解析】
13.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意象、表現(xiàn)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D.“其復國揚名的愿望終能實現(xiàn)”理解錯誤,“可能”應該作“能否”解。尾聯(lián)的意思是,抬頭看到那些明朝帝王的陵寢還像處在原來的國家一樣,能否完成復明的事業(yè)而鐘鼎揚名呢?
故選D。
14.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表達和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的作用的能力。
首聯(lián)意思是:想不到淪落失意理想落空,在匆匆而逝的時光里,像漂蕩浮萍一樣度過了今生。這一聯(lián)是顧炎武對過往人生境遇的總結(jié),表達了他對理想失意、漂泊無定、時光匆匆的感慨,情緒低沉。
頷聯(lián),前句化用伍子胥的話,意思是說雖然路途遙遠,我也不必為將要日落而愁苦?!斑h路”喻指反清復明事業(yè);“日暮”喻指自己進入五十之年。詩人知道反清復明任重道遠,但也不為自己已進入暮年而憂愁。他進入老年也仍然始終希望恢復故國?!斑h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表達出了反清復明之心并不因年老而終了,明知希望渺茫但理想信念始終不渝的意思。所以,情感表達上,首聯(lián)情緒低落,頷聯(lián)則轉(zhuǎn)向昂揚,自勉自勵,表現(xiàn)了詩人昂揚樂觀的心態(tài)和堅定的復國之志。
頸聯(lián),情緒上承首聯(lián)?!包S鵠”和“青驄”分別用來比喻明朝的遺民文士和抗清勇士。詩人一方面是描摹自己的漂泊狀態(tài),一方面則暗喻反清斗爭情勢?!包S鵠”本應高飛九天,這里卻在山影里飛翔,意謂自己與反清的文士們一起常進行隱蔽的斗爭。“青驄”本應在邊塞奔馳,但他對聽到“青驄別塞”之聲卻習已為常?!扒囹媱e塞”喻指抗清武裝逐漸瓦解。
尾聯(lián),在情緒上上承頷聯(lián)。意思是說抬頭看到那些明朝帝王的陵寢還像處在原來的國家一樣,能否完成復明的事業(yè)而鐘鼎揚名呢?
所以,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頷聯(lián)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遠路”“日暮”“老年”等承接上聯(lián)“濩落念無成”“隙駟流萍”等詞,同時引出了下聯(lián)為復國奔忙的狀況。
(2022·河南六市聯(lián)考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浪淘沙·題酒家壁
周文璞①
還了酒家錢,便好安眠。大槐宮②里著貂蟬。行到江南知是夢,雪壓漁船。
盤礴③古梅邊,也是前緣。鵝黃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記?。好魅招履?。
【注】①周文璞:祖上事農(nóng)桑。祖、父隨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②出自“南柯一夢”。③盤礴:這里指一種傲慢不羈的坐姿。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酒后安眠,夢的美與滅,古梅邊的盤坐等可以看出,詞人傷心國事又報國無門,悲憤之下寄情于酒色。
B.詞人借酒入夢,由夢而化用典故,用典以刺世,曲折而委婉地批判當時富貴無常、得失不定的社會現(xiàn)實。
C.“行到江南”指流落江南,“雪壓漁船”是詞人在夢醒之后所看到的真實景物,“壓”字表示現(xiàn)實嚴酷。
D.“鵝黃”指柳發(fā)新枝,“鵝黃雪白”預示新年快要到了,著一“又”字,流年暗換的傷感情緒隱然可見。
16.這首詞語言特色鮮明,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15.A
16.(1)語言詼諧,幽默風趣。如:作者將在“古梅邊”那種“盤礴”箕踞的不羈之態(tài),說成是前世定下的緣分,顯然故弄玄虛,令人忍俊不禁。
(2)口語化,通俗易懂。如“還了酒家錢,便好安眠”語言不加修飾,平易近人。
【解析】
15.
本題考查學生對這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賞析的能力。
A.“悲憤”錯誤,還好酒錢即安眠,寫出了作者的灑脫不羈;“大槐宮……雪壓漁船”三句由酒入夢,又從夢中醒來,似夢非夢之間表達人生無常之嘆;在古梅邊“盤礴”,表現(xiàn)灑脫不羈、放浪形骸的形象特點?!鞍裁摺?、“夢”的美和滅、“盤坐”等不能看出“詞人的悲憤之情”。
故選A。
16.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語言特色的能力。
(1)語言詼諧,幽默風趣。吃酒還錢,事極平常,但以之入詞,就表現(xiàn)了一個不賒不賴的醉漢形象,饒有興味,卻令人耳目一新。開篇即以吃酒還錢勾勒出一個不賒不賴的醉漢形象,饒有興味;詞的下片,作者將他在“古梅邊”那種放浪形骸的“盤礴”,說成“ 也是前緣 ”,是前世定下的緣分,顯然是小題大做 ,故弄玄虛 ,把本來不相連系的事情硬是湊在一起,意在構(gòu)成幽默風趣的表達。
(2)口語化,通俗易懂。“還了酒家錢,便好安眠”語言不加修飾,平易近人?!靶械浇现菈?,雪壓漁船”寫醉酒入夢方醒的情景,語言通俗,又令人回味無窮。結(jié)句“明日新年”更是于直白中給人流年暗換的感傷。
(2022·浙江省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閑居寄端及重陽①
【唐】韋應物
山明野寺曙鐘微,雪滿幽林人跡稀。
閑居寥落生高興,無事風塵獨不歸。
閑居懷舊
【唐】顧況
日長鼓腹②愛吾廬,洗竹澆花興有余。
騷客空傳成相賦③,晉人已負絕交書。
貧居謫所誰推轂④,仕向侯門恥曳裾。
今日思來總皆罔,汗青功業(yè)又何如?
【注】①此詩為詩人辭官閑居長安西郊時寄贈在朝做官的親人而作。②鼓腹:袒腹,謂飽食無所事事。③成相賦:《荀子》篇名,唐人楊倞注為“成功在相,故作《成相》三章”。④推轂:提攜推薦。
17.《閑居寄端及重陽》一、二句借助系列意象,描繪了__________的山居圖景;《閑居懷舊》首聯(lián)敘寫廬中雅事,展現(xiàn)了__________的家居生活。
18.比較兩首詩在“閑居”上寄寓的情感及抒情方式的異同。
【答案】17. 幽靜(清幽/恬淡/恬靜) 悠閑
18.同:都運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對閑居生活的喜愛和對功名仕途的厭倦之情。異:①韋應物詩借景抒情,借助雪滿幽林、遠離世俗的幽靜之景表達詩人的閑情逸致。(或由景入情,由情入理,“風塵不歸”既是詩人的價值取向,也是在向親人表露自己的隱逸情懷)②顧況詩用典抒情,借用“成相賦”“絕交書”的典故表達空有凌云之志卻無人舉薦的悲哀與無奈。(或運用反問句式,在今昔對照中表達失意與憤激之情)
【解析】
17.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閑居寄端及重陽》中的一二句“山明野寺曙鐘微,雪滿幽林人跡稀”,其中運用典型意象“野寺”“曙鐘”“雪”“幽林”等意象,描繪出了山居生活的幽靜。
《閑居懷舊》首聯(lián)“日長鼓腹愛吾廬,洗竹澆花興有余”中,作者通過對飯后坦腹,“洗竹澆花”的閑情寫出了自己悠閑的家居生活。
18.
本題考查學生詩歌比較閱讀的鑒賞能力。
《閑居寄端及重陽》與《閑居懷舊》兩首詩都是寫作者的日常生活,二者在情感及抒情方式上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
首先在相同點上,二詩都是表達對閑居生活的喜愛和對功名仕途的厭倦之情,《閑居寄端及重陽》中“閑居寥落生高興,無事風塵獨不歸”,寫出了詩人對閑居的清幽深深地喜愛,“風塵不歸”則是表明作者無意仕途的情懷。
在《閑居懷舊》中,“日長鼓腹愛吾廬,洗竹澆花興有余”則寫出了飯后洗竹澆花的悠閑,“今日思來總皆罔,汗青功業(yè)又何如”則是表明自己放棄建功立業(yè)的想法,暗示對對功名仕途的厭倦之情。兩詩都是運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這一情緒的。
不同點上,雖然兩詩都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喜愛之情,但兩人的表達方式卻不同,在《閑居寄端及重陽》中,作者通過一二句“山明野寺曙鐘微,雪滿幽林人跡稀”中“野寺”“曙鐘”“雪”“幽林”的典型意象,通過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詩人對山居生活的閑情逸致。
而《閑居懷舊》的頷聯(lián)“騷客空傳成相賦,晉人已負絕交書”中,則是借用“成相賦”“絕交書”兩則典故,自比荀子與嵇康,表達自己空有凌云之志卻無人舉薦的悲哀與無奈。
(2022·北京東城·一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1】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br>文氏外孫【2】入村收麥
蘇轍
欲收新麥繼陳谷,賴有諸孫替老人。
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
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
閉廩歸來真了事,賦詩憐汝足精神。
注釋:【1】蒔:種植?!?】文氏外孫:指文驥,蘇轍的外孫。
19.下列對詩句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楊詩“田夫”兩句,寫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時秩序井然,一絲不茍。
B.楊詩“秧根”兩句,寫田里秧苗還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鵝鴨搗亂。
C.蘇詩“三夜”兩句,寫連日陰雨后天晴,鄉(xiāng)鄰手舉竹竿跳起舞來。
D.蘇詩“閉廩”兩句,寫詩人抖擻起精神,賦詩迎接外孫收麥歸來。
20.下列詩句蘊含的思想感情與《插秧歌》最接近的一項是( )
A.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韋應物《觀田家》)
B.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張繼《山家》)
C.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愿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王禹偁《畬田詞五首》其四)
D.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四十四)
21.這兩首詩都寫了勞動場景,但運用的手法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賞析。
【答案】19.B
20.A
21.①楊詩正面描寫勞動的場景。如:動詞表現(xiàn)分工,局部特寫表現(xiàn)辛苦,比喻手法增加生動性,對話描寫突出勞身勞心。
②蘇詩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勞動場景。如:用收麥人的“饑乏”和外孫的“勞苦辛”表現(xiàn)搶收新麥勞動的緊張、熱烈;用“一竿晴日舞比鄰”表現(xiàn)鄉(xiāng)鄰盼來晴日的喜悅,渲染搶收的迫切氣氛,令人想見收麥時熱火朝天的景象。
【解析】
19.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A.“秩序井然,一絲不茍”錯,寫雨中搶插稻秧,緊張熱烈的勞動場面。
C.“鄉(xiāng)鄰手舉竹竿跳起舞來”錯,“一竿晴日”指日上一竿,“一竿晴日舞比鄰”寫初升的太陽令鄉(xiāng)鄰歡欣鼓舞。
D.“賦詩迎接外孫收麥歸來”錯,“賦詩憐汝足精神”意思是,寫下這首詩來贊揚外孫不辭勞苦的精神。
故選B。
20.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插秧歌》描寫勞動場景,表現(xiàn)農(nóng)家生活的辛苦與農(nóng)事的繁忙,洋溢著吃苦耐勞、勤奮樂觀的精神。
A.寫農(nóng)忙時節(jié),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的生活。與《插秧歌》思想感情最接近。
B.前兩句描寫趕路情形,反映了山間的優(yōu)美景致和詩人的瀟灑神態(tài);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的心理活動,渲染出到達“山家”時的歡樂氣氛。
C.贊揚了商州山民勤勞友愛的精神和互助合作、淳樸無私的美德。
D.表現(xiàn)農(nóng)民連夜打稻子的豐收歡樂。
故選A。
21.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楊詩正面描寫勞動的場景。
動詞表現(xiàn)分工:“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边@分工何等明確,何等精細。拔秧活輕,小兒干,接秧也輕,田婦干;比較起來,拋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兒干?!皰仭?、“接”、“拔”、“插”,四個動詞,準確具體。局部特寫表現(xiàn)辛苦:“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進一步點明雨中搶插,從句中不難領(lǐng)會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則,不至于從頭上流入脖頸并沾濕肩膀。比喻手法增加生動性:以“兜鍪”和“甲”分別比喻“笠”和“蓑”,充溢著一股火藥味兒,正暗示搶插稻苗無異一場緊張的戰(zhàn)斗。對話描寫突出勞身勞心:“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無人答話,似乎對田埂上的呼喚置若罔聞,寫不出搶插的緊張程度。結(jié)句“秧根未穩(wěn)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似乎是田夫?qū)λ惋埨先说幕卮稹?br>蘇詩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勞動場景。
“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這句從側(cè)面描寫麥收季節(jié)繁忙的勞動景象。詩句沒有直接描寫麥收場景,而是通過家里人忙著做飯、忙著酤酒的場面來間接刻畫收麥勞動的艱辛和勞苦,表達了詩人對諸孫的感激之情?!耙桓颓缛瘴璞揉彙薄耙桓汀蓖怀隽恕扒缛铡钡絹碇@喜,“舞”突出了農(nóng)人收獲時熱火朝天的辛勤與喜悅之情,側(cè)面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麥收季節(jié)收麥時的迫切氣氛和熱火朝天的景象。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語文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4 古代詩歌閱讀(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閱讀下面這首明詞,完成各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語文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4 古代詩歌閱讀(原卷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閱讀下面這首明詞,完成各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語文高考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九 古代詩歌閱讀(詩),共3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