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共10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長150分鐘??忌鷦毡貙⒋鸢柑钔炕驎鴮懺诖痤}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基礎·運用(共14分)
為了激發(fā)同學們的寫作熱情,引導同學們理解寫作與生活的關系,班級準備開展以“熱愛寫作·學會觀察”為主題的校園觀察日記征集活動,請你參與活動并完成相關任務。
【活動準備】
學習委員查閱資料后撰寫了一份《觀察指南》供大家參考,請你和同學一起幫他對文稿進行完善。
觀察指南
觀察是打開寫作大門的鑰匙。如何進行觀察呢?首先,要確定觀察對象,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觀察和記錄。觀察對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景物,如高邈的云宵、澄清的湖水、嬌媚的花朵;也可以是我們身邊的人物或場景,如談笑風生的師生、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等。其次,利用“五感”——看、聽、聞、嘗、觸,觀察并感受細節(jié)。讓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氣味、滋味、質地等等,在自己的腦海里留下十分深刻。最后,描繪觀察所得,記錄情感體驗。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語文觀察日記與生物觀察記錄不同,它注重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恰當?shù)厥褂帽扔?、擬人等修辭手法,可以令人產生身歷其境之感。
學習委員請你確認文段中加點詞語是否有錯別字。你根據(jù)詞義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因為表達的是“極高的天空”的意思,所以“云宵”中有錯別字。
B. 因為表達的是“柔嫩、美麗、可愛”的意思,所以“嬌媚”中有錯別字。
C. 因為表達的是“談話時高興而有風趣”的意思,所以“談笑風生”中有錯別字。
D. 因為表達的是“親身到過某個境地”的意思,所以“身歷其境”中有錯別字。
有同學發(fā)現(xiàn)畫線句的表達存在問題,請你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學想知道文稿題目中“指南”一詞的含義。你根據(jù)文段內容判斷,下列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觀察的依據(jù)B.觀察的準則C.觀察的方法D.觀察的方向
【參考答案】
A
讓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氣味、滋味、質地等等,在自己的腦海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C
【日記交流】
經過持續(xù)一個月的觀察,同學們紛紛完成了自己的觀察日記。你們小組選出了一篇優(yōu)秀日記準備在班級分享,請你參與小組成員的討論。
在初中的校園里,我最喜歡的就是教室旁邊的白楊樹。它十分獨特。你看,它披著帶有星點與水紋的外衣,靜靜地站在那里,顯得那樣的端莊。它的枝葉蔥蘢而繁茂。①那厚實的葉片,就像一個個張開的大手掌。②陽光也放棄與它們爭搶,總是懶懶地臥在那些闊大的掌心里,于是樹下就有了一片陰涼。霜降時節(jié),葉片們貯蓄了整個秋季的能量,變得燦爛而金黃。③秋風一起,它們就化作一只只蝴蝶,快樂地追逐著風兒和陽光。它還特別包容。④不管是鳥兒的嬉鬧,還是蟲兒的打擾,它都永遠敞開著懷抱,不急不惱,不聲不響。這就是我喜歡的白楊樹!它陪我淋過初秋的雨,吹過深秋的風,如今,我更期待看到它初雪中的模樣。
幾名同學對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產生了分歧,請你作出判斷,在正確的讀音上畫“√”。(2分)
貯蓄(chǔ zhù)模樣(mú mó)
下面是小組同學對文段中幾個句子所用修辭方法及效果的分析,其中有誤的一項是(2分)
A. ①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寫出了葉片厚實、闊大的特點,蘊含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 ②句運用了比擬和比喻的修辭,寫出了陽光被葉片遮擋形成陰涼的樣子,側面表現(xiàn)了白楊樹的繁茂。
C. ③句運用了比喻和比擬的修辭,寫出了樹葉在風中紛紛飄落的樣子,蘊含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D. ④句運用了比擬的修辭,賦予白楊樹以人的動作行為及性格,表現(xiàn)了它堅強的特點。
【參考答案】
4、zhù mú
5、D
6、C
【活動總結】
在活動的總結階段,一位同學準備以PPT的形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活動感悟。下面是PPT最后一頁的文字,請你幫他檢查和完善。
在本次活動中,我學會了多種觀察方法。觀察植物時,我采用了定點觀察法。有時,為了捕捉觀察對象的獨特之處,我常常會全神貫注地盯著它,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對于身邊的人和事,我采用了跟蹤觀察法,這讓我對于身邊的人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對于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了然于心。正是通過無微不至的觀察與隨時記錄,我積累了豐富的作文素材。現(xiàn)在,面對作文題目時,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搜索枯腸了。______。
你檢查了文段中成語的使用情況。下列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全神貫注B.來龍去脈C.無微不至D.搜索枯腸
他想在文段的結尾處添加內容,突出寫觀察日記的重要性。請你用上“觀察”“堅持”“基礎”3個詞寫一句話,將文段橫線處補充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6、C
7、 在活動中,我們要學會多種觀察方法,并堅持在生活中應用,為我們積累優(yōu)秀的作文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古詩文閱讀(共16分)
(一)默寫。(共4分)
____________,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0.5分)
古詩中有不少描寫秋天景象的詩句,你能想到的連續(xù)兩句是: ① , ② 。(1分)
《〈論語〉十二章》在學習方面給我們很多啟發(fā),請根據(jù)提示完成下面表格。(2.5分)
【參考答案】
8、海日生殘夜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不舍晝夜
(二)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完成11-12題。(共5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本詩起筆借“ ① ”“ ② ”個典型景物,渲染了 ③ 的氛圍。第二句由寫景轉入言事,正扣題面“聞王昌齡左遷龍標”的字樣。(3分)
本詩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與張繼《楓橋夜泊》中“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都是借月抒情,請說說兩位作者分別借“月”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楊花 子規(guī) 凄涼
李白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借助夜空的明月傳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情誼深摯。
張繼《楓橋夜泊》中“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借景抒情,借助月亮、霜、江楓、漁火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三)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13-15題。(共7分)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
賓客詣①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团c太丘論議,二人進火②,俱委而竊聽。炊忘著草③,飯落釜④中。太丘問:“炊何不餾⑤?”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箄,飯今成糜⑥。”太丘曰:“爾頗有所識⑦不?”對曰:“仿佛志之?!倍泳阏f,更相易奪⑧,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選自《世說新語·夙惠》)
——————————
注釋:①詣:拜見。②進火:燒火。③算:蒸食物用的竹屜。④釜:鍋。⑤餾:把米放在水里煮開,再濾出蒸熟。⑥糜:比較稠的粥。⑦識:指收獲的知識。⑧更相易奪:互相改正補充。
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2分)
A. 陳太丘與友期行客與太丘論議
B. 過中不至飯落釜中
C. 尊君在不爾頗有所識不
D. 相委而去俱委而竊聽
文言文因其筆法簡潔的特點,往往會有所省略。請根據(jù)上下文,為下面兩句的( )處選擇省略的內容。(共2分)
(1)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br>A.陳寔 B.家君 C.尊君
(2)( )炊忘著算,飯落釜中。
A.元方 B.元方與季方 C.客與太丘
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在下面語段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分)
兩個語段為我們展現(xiàn)了元方這一人物的不同特點:【甲】文中的“ ① ”(用原文回答)體現(xiàn)了他的方正;【乙】文中,從對父親“炊何不餾”這一責問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 ② ;而從“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又可以看出他的 ③ 。
【參考答案】
B
(1)A (2)B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2)誠實 (3) 學習認真 記憶力強
【譯文】
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做飯時忘了放箅子,米都落進鍋里。太丘問:為什么沒蒸飯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說: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箅子,飯都成了粥了。太丘說: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么嗎?兄弟回答道:大概還記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塊兒敘說,互相補充,太丘和客人說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太丘說: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飯呢?
三、名著閱讀(共5分)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記錄了自己生命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人物。這些人有的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有的帶給他情感的慰藉,有的對他精神的成長產生過影響。請從這些人物中任選一位,為其寫一則簡介。要求寫出他(她)與魯迅的關系,他(她)的個性特點及與之相關的情節(jié)。(1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阿長也叫長媽媽,粗俗、沒有文化、卻又有自己樸實,真誠,善良的一面,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她踩死過魯迅喜愛的隱鼠,但是她又擁有著一副熱心腸。她觀察到魯迅非常想要擁有《山海經》,還送給了他一本。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一位老師,魯迅極為尊敬他。他雖然外表上有些不修邊幅,但是治學嚴謹,沒有民族歧視。他很關心魯迅的學業(yè),經常幫助魯迅指導筆記的修改。魯迅從這位老師的身上不僅僅是學習到了知識,更是學習到了老師的高尚品質。
四、現(xiàn)代文閱讀(共25分)
(一)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了激發(fā)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班級開展了“探秘中軸線,圖文大闖關”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17-19題。(共7分)
材料一【甲】
北京中軸線,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全長7.8公里,是全世界現(xiàn)存最完整的傳統(tǒng)都城中軸線建筑群。它北起 ① ,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 ② 、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共計15處遺產點。這些遺產點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對稱的景觀韻律與壯美秩序,是中國傳統(tǒng)都城中軸線發(fā)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
材料二【乙】
北京中軸線始建于元,成型、豐富于明清,發(fā)展、傳承于近現(xiàn)代,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城市發(fā)展中均得到尊重與延續(xù),展現(xiàn)出持久的生命力。鐘鼓樓及周邊的街區(qū),其肌理與歷史功能形成于13世紀元大都時期并延續(xù)至今,為元明清三代北京中軸線位置與走向的延續(xù)提供了歷史見證;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正陽門,都是15世紀明朝遷都北京時建設的結果;再向南至永定門,其規(guī)劃格局與主要建筑群形成于16世紀中葉。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中的其他建筑為20世紀50至70年代建設,但其規(guī)劃格局依然延續(xù)了北京中軸線居中對稱的景觀形態(tài)。
材料三【丙】
北京中軸線承載著中華文明“致中和”的精神追求。“中”表達的是不偏不倚,“和”追求的是均衡有序。從選址看,中軸線堅持擇中而居的原則,雄踞京城正中的位置,猶如一條城市脊梁,承擔起都城的軀干。從布局看,中軸線兩邊的建筑,不僅左右對稱,而且各個建筑單元有高有低,錯落有致,極富中正平衡之美。從各建筑的建造命名看,也處處彰顯著“致中和”的理念。如故宮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用“和”字來命名。
根據(jù)【圖1】所示,在材料一的空白處分別填入相應的遺產點名稱。(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和【圖1】所示,下列對北京中軸線的建設順序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核心段——北段——南段B.核心段——南段——北段
C.北段——核心段——南段D.南段——核心斷——北段
請為每則材料選擇一個恰當?shù)男祟},【甲】【乙】【丙】處依次是 ① 、 ② 、 ③ 。(3分)
獨特的文化內涵B.壯美的空間秩序C.持久的生命力
【參考答案】
17.(1)鐘鼓樓 (2)正陽門
18. C
19. (1)B (2)C (3)A
(二)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20-21題。(共8分)
語段一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甲】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節(jié)選自朱自清的《春》)
語段二
推開天窗,倏忽落起雨來,潑響一片黛瓦,敲得瓦楞清響。我伸出腦袋,嗅嗅聞聞,空氣中是淡淡的土腥味。驚蟄一過,在雨的召喚下,地上、地下的生命在層層疊疊的瓦隙間蠢蠢欲動。春雨細密,探出纖纖素手撫弄著屋宇上成排的黑鍵,輕輕地奏,沉沉地彈,徐徐地叩。蒼茫的屋頂,從淅淅瀝瀝的迷離情調漸變到滂滂沱沱的淋漓恣肆。【乙】這雨,“卜落卜落”彈動屋瓦,飛濺起珠玉,使瓦上生出煙花。紛紛擾擾的擊響與滑音羅織成網,鏗鏗鏘鏘敲打在屋宇上,從一片瓦吟到萬片瓦嘯,由遠及近,就像古老的琴弦,即興演奏起只屬于中國的原始音律,一直從驚蟄響到清明。雨水沿著“魚鱗”匯聚成溪,順斜尖潺潺而下,給所有的屋檐掛上水晶簾幕……
(取材于申功晶的文章)
同樣是寫春雨,語段一以全景式的鏡頭選取了雨中的屋頂、雨中的植物、 ① 等進行描寫,語段二則以特寫式的鏡頭描繪了 ② 的景象。兩位作者筆下的春雨不乏相似之處,如都具有 ③ 等特點。(4分)
請結合文意,分別分析【甲】【乙】兩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雨中的人 春雨 細密 時間長
【甲】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籠”字有籠罩、聚攏的含義。通過擬人的手法,賦予屋頂人的動作,形象生動地寫出雨霧彌漫在屋頂?shù)臉幼?,突出了雨霧的朦朧美和畫面感,表達了作者對雨霧的喜愛和贊美。
【乙】這雨,“卜落卜落”彈動屋瓦,飛濺起珠玉,使瓦上生出煙花。
使用“彈”“濺”等動詞,用擬人的手法,賦予了春雨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滴落在瓦片上,雨珠彈跳的樣子,突出了春雨淋漓恣肆、活力四射的情趣,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和贊美。
(三)閱讀下面語段,完成22-24題。(共10分)
①站臺是個灑淚的地方,至少對我和家人來說是如此。仿佛在站臺的某個地方藏著一根看不見的針,只要我們一到站臺上,這根神秘的針就不知不覺地刺破我們的淚囊,使我們的眼淚像大雨天房檐上的雨水一樣嘩嘩地流下來。
②起初幾次離家來京,我都是在兒子睡覺時或者在兒子去鄰居家玩耍時悄悄走的。雖然事后兒子免不了會哭一兩場,甚至睡夢中還哭著要爸爸,但我已經順利地離開了家。
③去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則不同,兒子既不睡覺,也不去鄰居家玩,而是寸步不離地跟著我。他好像知道我晚上要走。他是怎么知道的無關緊要,關鍵是他小小的心靈怎樣承受這件事,或者說他打算怎樣阻止這件事。這是一件他不愿看到的事,又是一件注定要發(fā)生的事,同時還是一件他自感無力阻止的事。但,他要阻止,他不能讓他親愛的爸爸遠行。他像傳說中的英雄一樣,單人獨騎守住關隘——房門,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他的脊背緊緊抵著房門,說:“我不讓你走!”神情那么嚴肅,語氣那么堅決!他自己承擔了一項多么艱巨的任務啊!我的心情既焦急又傷感。站在兒子的角度想一想,我的眼淚就涌出來了。我抱住兒子,把臉埋在他的肩膀上,讓他的衣服吸去我的淚水。只有讓眼淚流一流,我才能說出話來。
④我給四歲的兒子講道理,講遠行的意義。我不知道他是否聽懂了,但我清楚他理解了我的行為,或者說他明白了我的遠行是不可更改的。也許他認識到他繼續(xù)阻止會使大家都陷入傷感之中,也許他不想讓我也那么痛苦。離別的確是痛苦的,每次都是如此。兒子答應放我走,我答應讓他到車站去送我。
⑤侄兒專門開車來送我,妻子和兒子坐上車送我到車站。晚上十點多的火車,到車站停車場時大約九點半,乘客還沒開始進站。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車位把車停住,下車就站在車邊等待。
⑥天下起了小雨,細細的雨絲從蒼茫的天上織下來,織出更傷感的氣氛。我讓他們回去,因為下雨了。兒子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摟著我的脖子不肯放手,一定要看著我進站。我們站在小雨中。這是夏天很少見的溫柔的小雨,也許小雨只是個序曲,大雨還在后邊呢。【甲】黑沉沉的天空壓得很低,好像是直接壓在我們的心頭上。
⑦開始進站了。在車站大廳,我蹲下來,再次擁抱兒子。我將兒子緊緊抱在懷里,我們的臉貼在一起。小雨把我們的臉都弄得潮乎乎、涼絲絲的。我感到一大滴雨落下來,落在我臉上,滾燙滾燙的。然后是一股溫熱的小泉,像蟲子一樣在我臉上拱,仿佛是在選擇道路。我拍拍兒子的脊背,把他抱起來,交給他媽媽,他依偎在媽媽懷里哭著。
⑧我拎起行李,加入進站的人群中。我不敢回頭,但我能感覺到他們在隊列外與我平行著往前移動。到了進站口,我忍不住回頭,發(fā)現(xiàn)他們就站在不遠處,眼淚頓時沖撞著眼眶。我朝他們揮手。【乙】在這個嘈雜的場所,兒子的哭聲像一面旗幟在人群上空飄揚。
⑨“爸爸——”這喊聲久久回蕩在我耳畔,即使隔著遼闊的空間和久遠的歲月。
(作者趙大河,文章有刪改)
文章記述了去年夏天發(fā)生在父子之間的一件小事,其中多次寫到流淚,讀來令人感動。請根據(jù)文章內容,將下面結構圖補充完整。(4分)
仿照下面示例,從文中畫線句中任選一句,從重音的角度完成朗讀設計。(2分)
原文:我將兒子緊緊抱在懷里,我們的臉貼在一起。
朗讀設計:“緊緊”和“貼”應該重讀,體現(xiàn)父子間的依依不舍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學建議用“依依離別意,濃濃父子情”作為文章的題目,你是否同意?請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說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22、家中 兒子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車站大廳 “我”回頭,發(fā)現(xiàn)他們在不遠處,眼淚頓時沖撞著眼眶
23、【甲】黑沉沉的天空壓得很低,好像是直接壓在我們的心頭上。
甲,“低”和“壓”都要重讀,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一種令人壓印的氣氛,也襯托父親和兒子面臨分別時心里的難受,表現(xiàn)出父子間依依不舍的情感。
我同意用“依依離別意,濃濃父子情”作為文章的題目。
這個題目,概括了文章內容,文章講述的是父子在車站離別的事情。
這個題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體現(xiàn)了文章深厚的父子感情。
這個題目,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贊美了父子之情。
這個題目,是文章的線索,貫穿了全文。
這個題目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
這個標題,角度新穎,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五、寫作(4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寫一篇作文。
(1)親愛的同學們,大家進入初中校園、開啟中學生活已經兩個多月了。這段時間里,你是否經歷過成功或失???你是否體驗過感動或心酸?你是否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請以“升入初中后的一件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2)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四時景物美不勝收。你最喜歡家鄉(xiāng)的哪個季節(jié)?請從春夏秋冬中任選一個季節(jié),將“我愛家鄉(xiāng)的____”補充完整,構成你的題目,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要求:請將作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作文內容積極向上,字數(shù)在500-800之間,不要出現(xiàn)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參考答案
1 、A
2、讓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氣味、滋味、質地等等,在自己的腦海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C
zhù mú
D
C
7、 在活動中,我們要學會多種觀察方法,并堅持在生活中應用,為我們積累優(yōu)秀的作文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礎。
8、海日生殘夜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不舍晝夜
楊花 子規(guī) 凄涼悲傷
12、
李白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借助夜空的明月傳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情誼深摯。
張繼《楓橋夜泊》中“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借景抒情,借助月亮、霜、江楓、漁火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13、B
14、A B
15、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誠實; 聰明;
16、【示例一】阿長也叫長媽媽,粗俗、沒有文化、卻又有自己樸實,真誠,善良的一面,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她踩死過魯迅喜愛的隱鼠,但是她又擁有著一副熱心腸。她觀察到魯迅非常想要擁有《山海經》,還送給了他一本。
【示例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一位老師,魯迅極為尊敬他。他雖然外表上有些不修邊幅,但是治學嚴謹,沒有民族歧視。他很關心魯迅的學業(yè),經常幫助魯迅指導筆記的修改。魯迅從這位老師的身上不僅僅是學習到了知識,更是學習到了老師的高尚品質。
17、鐘鼓樓 正陽門
18、C
19、B C A
20、 雨中的人物 雨中 細密 下雨時間長
【甲】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籠”字有籠罩、聚攏的含義。通過擬人的手法,賦予屋頂人的動作,形象生動地寫出雨霧彌漫在屋頂?shù)臉幼樱怀隽擞觎F的朦朧美和畫面感,表達了作者對雨霧的喜愛和贊美。
【乙】這雨,“卜落卜落”彈動屋瓦,飛濺起珠玉,使瓦上生出煙花。
使用“彈”“濺”等動詞,用擬人的手法,賦予了春雨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滴落在瓦片上,雨珠彈跳的樣子,突出了春雨淋漓恣肆、活力四射的情趣,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和贊美。
22、家中 兒子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車站大廳 “我”回頭,發(fā)現(xiàn)他們在不遠處,眼淚頓時沖撞著眼眶
23、【甲】黑沉沉的天空壓得很低,好像是直接壓在我們的心頭上。
甲,“低”和“壓”都要重讀,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一種令人壓印的氣氛,也襯托父親和兒子面臨分別時心里的難受,表現(xiàn)出父子間依依不舍的情感。
24、我同意用“依依離別意,濃濃父子情”作為文章的題目。
這個題目,概括了文章內容,文章講述的是父子在車站離別的事情。
這個題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體現(xiàn)了文章深厚的父子感情。
這個題目,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贊美了父子之情。
這個題目,是文章的線索,貫穿了全文。
這個題目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
這個標題,角度新穎,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學習之道
課文原句
讀書與思考要有機結合
① , ② 。
學習興趣很重要
③ , ④ 。
要珍惜時間
逝者如斯夫, ⑤ 。
▲100 字
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運用,古詩文閱讀,名著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共8頁。
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語文試卷,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運用,古詩文閱讀,名著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