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 物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一般情況下,下列各組化合物中全是內環(huán)境成分的是
A. O2、有氧呼吸酶 B.核酸、H2O C.血紅蛋白、抗體 D.Na+、葡萄糖
2.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體液中含有許多離子和化合物,約2/3的體液屬于內環(huán)境
B.組織液、血漿、淋巴液均可相互轉化,以維持化學成分的相對穩(wěn)定
C.運動后 Na+、K+排出較多,但機體的內環(huán)境仍維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
D.代謝的主要場所是內環(huán)境,受內環(huán)境的pH、溫度等影響
3.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人體各項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條件,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當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細胞代謝紊亂
B.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是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
C.高溫環(huán)境中體力勞動的人發(fā)生中暑,說明人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穩(wěn)態(tài)是機體在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通過各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來共同維持的
4.某實驗小組在學習完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后,進行了“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wěn)定”的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實驗材料的類型和 pH 的變化
B.肝勻漿與緩沖液能維持pH相對穩(wěn)定的原理不同
C.每組實驗都進行自身前后對照,重復實驗可增加實驗信度
D.向肝勻漿中加入大量HCl溶液后,仍能維持pH的相對穩(wěn)定
5.當人遇到突發(fā)的危險情況時,心跳加快、瞳孔擴張,此時神經調控情況應該是
A.副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 B.交感神經興奮,胃腸蠕動受到抑制
C.副交感神經興奮,心跳減慢 D.交感神經興奮,支氣管收縮
6.下列關于神經元、神經和神經纖維的敘述,錯誤的是
A.組成神經系統(tǒng)的細胞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B.若干根神經纖維集結成束,稱為一根神經
C.神經膠質細胞是神經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D.軸突是神經元長而較細的突起,外包髓鞘,稱為神經纖維
7.下列有關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反射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覺和腳步聲引起唾液分泌屬于不同的反射
B.條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經中樞參與,非條件反射則不一定需要神經中樞參與
C.完成膝跳反射時,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可以雙向傳導
D.條件反射的消退是新的學習過程,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8.如圖表示人體的某反射弧模式圖,請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圖中,①是神經中樞,②是傳出神經,③是傳入神經
B.刺激②時,會產生具體效應的結構是⑤
C.結構④在組成上包括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D.切斷③,刺激②時,人體不能產生感覺和效應
9.槍烏賊的神經元是研究神經興奮的好材料,將槍烏賊的神經元置于溶液H(相當于細胞外液)中,測定其靜息電位,然后給予神經元適宜強度的刺激,神經元會產生動作電位。若降低槍烏賊神經元外的Na?濃度,則神經元
A.靜息電位峰值會降低 B.靜息電位峰值會升高
C.動作電位峰值會降低 D.動作電位峰值會升高
10.突觸小體可以和肌肉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觸。神經肌肉接頭是運動神經元軸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纖維上的接觸點,如圖是神經—肌肉接點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突觸前膜位于①所在的神經元的軸突末梢
B.神經遞質位于突觸小泡中,而突觸小泡位于①中
C.神經遞質經擴散通過突觸間隙,與③上的受體結合后引發(fā)③的電位變化
D.若神經遞質與③處的受體結合,引發(fā)Cl-內流,則會促進肌肉的收縮
11.實驗人員刺激前一個神經元引發(fā)了后一個神經元的興奮,當使用藥物X處理神經元后,再刺激前一個神經元,結果顯示后一個神經元沒有產生興奮。實驗人員檢測了突觸間隙中的神經遞質含量,發(fā)現處理后神經遞質的量多于處理前的。據此分析,藥物X的作用機理最可能是
A.抑制了神經遞質的釋放 B.抑制了神經遞質的分解
C.破壞了神經遞質的受體 D.促進神經遞質的釋放
12.如圖是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qū)(中央前回)與軀體各部分關系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中央前回的頂部支配下肢的運動
B.頭面部代表區(qū)范圍小于軀干的代表區(qū)
C.皮層代表區(qū)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
D.手在運動區(qū)所占的面積較大與軀體運動的精細復雜程度有關
13.巴賓斯基反射是新生兒反射的一種,即用火柴棍或大頭針等物的鈍端由腳后跟向前輕劃過新生兒足底外側邊緣,其大腳趾緩緩上翹,其余腳趾則呈扇形張開的反應。最早可見于4個月~6個月的胎兒。約在出生后6個月~18個月該反射逐漸消失,但在睡眠和昏迷中仍可出現。據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新生兒的巴賓斯基反射屬于條件反射
B.只要給予相應的刺激就會出現巴賓斯基反射
C.巴賓斯基反射中興奮從感受器單向傳至效應器
D.若兩周歲后還發(fā)生該反射,可能是相關脊髓受損
14.2024年8月9日,在法國巴黎王子公園體育場進行的巴黎奧運會男子足球決賽中,西班牙隊5比3戰(zhàn)勝法國隊,奪得冠軍。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奔跑、接球等,需要體內多個器官、系統(tǒng)的配合。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在聽到哨聲后停止奔跑,需要大腦皮層的H區(qū)參與
B.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有意識地控制速度,說明大腦皮層能調控低級中樞
C.運動員的疾跑等搶斷動作依賴骨骼肌的運動,受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
D.守門員經長期訓練能夠完成守門動作,可能與大腦皮層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15.人的大腦有許多復雜的功能,比如學習、記憶和情緒。這些活動的產生往往離不開神經遞質的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學習、記憶和情緒都是人腦的高級功能,但不是人特有的
B.人在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依賴神經元的活動和神經元之間的聯系
C.當信息通過長年累月的運用就可轉化為第二級記憶,成為永久記憶
D.若突觸后膜上的受體數量減少,則可能導致人的記憶功能減弱
16.在乒乓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體內會發(fā)生復雜的生理變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比賽過程中,機體大量出汗會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
B.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產熱量遠大于散熱量,體溫升高
C.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體內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增加
D.比賽過程中,發(fā)球動作的進行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17.某人進入高原缺氧地區(qū)后呼吸困難、發(fā)熱、排尿量減少,檢查發(fā)現其肺部出現感染,肺組織間隙和肺泡滲出液中有蛋白質、紅細胞等成分,被確診為高原性肺水腫。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患者呼吸困難導致其體內 CO2含量偏高
B.該患者肺部組織液的滲透壓主要來自蛋白質
C.患者肺部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肺部組織液增加
D.若使用藥物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18.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體后,人體多種免疫細胞發(fā)揮免疫防御作用。如圖是免疫細胞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T淋巴細胞和樹突狀細胞都屬于 APC
B. T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特異性結合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C. B淋巴細胞識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并導致其裂解死亡
D.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都參與構成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19.如圖為機體的免疫反應清除抗原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抗原刺激機體后,細胞毒性T細胞和B淋巴細胞會發(fā)生分化,但不會增殖
B.與細胞毒性T細胞相比,漿細胞具有更加豐富的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C.抗體能夠與相應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
D.細胞毒性T細胞引起靶細胞的死亡屬于細胞凋亡
20.如圖表示某人饑餓時體內的血糖調節(jié)途徑,已知腎上腺髓質受神經調節(ji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方式①可表示下丘腦通過副交感神經促進胰島 A 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方式①可表示下丘腦通過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促進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素
C.方式②可表示血糖濃度直接作用于胰島 A 細胞,促進胰高血糖素分泌
D.下丘腦是血糖調節(jié)中樞,下丘腦產生饑餓感并通過相關神經作用于胰島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大題,共60分。
21.(14分)人體內環(huán)境的部分組成如圖所示,①~④表示相關體液,圖中箭頭表示血液流動方向?;卮鹣铝袉栴}:
(1)圖中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環(huán)境是 。在人體患病,醫(yī)生向人體靜脈注射藥物時,藥物首先進入的內環(huán)境是 。(填序號)
(2)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與①相比,②中含有的蛋白質含量 (填“較多”或“較少”)。
(3)正常情況下,人體空腹血糖濃度的范圍是 mml·L-1。 當人體血糖濃度降低時,肝糖原可通過分解為葡萄糖來補充血糖。若圖中的組織細胞是肝臟細胞,據圖分析,當人體饑餓時,血液從a端流動到b端的過程中,O2含量的變化是 ,血糖濃度的變化是 。
(4)通過抽血檢查人體的各項指標是醫(yī)院的檢查項目之一,比如膽固醇含量的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的檢查等。醫(yī)學上需要抽血檢查不同指標時,一般要求采血前至少空腹8小時,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 。
22.(15分)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TH)可調節(jié)人體多種生命活動。雙酚A(BPA)是一種有機化合物,若進入人體可導致甲狀腺等內分泌腺功能紊亂。下丘腦—垂體—甲狀腺(HPT)軸及BPA 作用位點如圖?;卮鹣铝袉栴}。
(1)據圖可知,在TH 分泌的過程中,過程①②③屬于 調節(jié),過程④⑤⑥屬于 調節(jié)。
(2)TH是親脂性激素,可穿過特定細胞的質膜并進入細胞核內,與核內的TH受體特異性結合。這一過程體現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是 。
(3)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 所必需的酶,且能促進甲狀腺細胞中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基因的表達。研究發(fā)現,進入人體的 BPA能抑制TPO 活性,可導致血液中TH含量 ,其原因是 。
(4)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進皮質醇分泌,抑制睪酮分泌,說明BPA除影響HPT 軸外,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其他內分泌軸的功能。這些內分泌軸包括 。
(5)患者甲因身體不適就醫(yī),醫(yī)生根據其病史初步判定下丘腦、垂體和甲狀腺中有一個部位發(fā)生病變。經檢測,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都明顯低于正常范圍,據此可排除的病變部位是 ;給患者注射適量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后,測得TSH水平仍然低于正常范圍,說明該患者的病變部位是 。
23.(15分)在剛結束不久的巴黎奧運會上,中國年輕的運動員們頑強拼搏,展現了我國新一代青年的能力與擔當。進行體育運動時,人體的多個系統(tǒng)會調動起來,以保證動作的高質量完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員在訓練中,感到口渴,此時下丘腦分泌的 激素增多,促進水的重吸收,同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2)運動員進行4×100米游泳比賽時,運動員呼吸消耗的氧氣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釋放的二氧化碳量(以葡萄糖作為呼吸底物),此過程中運動員呼吸頻率會提高,其調節(jié)方式有 。
(3)運動員在賽場上奔跑時被對方球員撞倒后受傷感到疼痛,疼痛產生部位為 ,此時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守門員看到足球飛過來時,迅速作出反應伸手接球,該動作的完成屬于 反射。
(4)“3—1—4”呼吸法(3秒吸氣,1秒屏息,4秒吐氣)可以快速調整比賽中的情緒波動。調節(jié)呼吸、心跳等基本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 ,它是連接脊髓和腦其他部分的通路。該現象說明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存在 機制,這就使得自主神經系統(tǒng)并不完全自主。
(5)熱愛運動的人一般較少生病,這是因為運動能使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數量增多,從而提高免疫系統(tǒng)的免疫防御、 等功能。
24.(16分)近期,支原體肺炎流行。肺炎支原體是人類支原體肺炎的病原體。主要經飛沫傳染。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痛、咽痛、發(fā)熱、咳嗽等。以下為支原體的結構模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感染支原體后人體內 (答出2種)等激素分泌可能增加,通過增強細胞代謝使得機體產熱增多,體溫會出現短暫升高。
(2)當支原體侵入人體后,某B淋巴細胞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巡邏”時,其表面的受體就會與支原體特異性結合,此時B淋巴細胞被活化。同時,支原體又經過 細胞的攝取、加工處理后傳遞給 細胞,該細胞將分泌 作用于上述B淋巴細胞。此時,B淋巴細胞開始增殖分化。B細胞活化后進行分裂、分化,漿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小部分B細胞分化為 ,從而獲得對病毒的免疫力,其中抗體的作用是 。
(3)若支原體已成功侵入細胞內,則需要新形成的 細胞識別并接觸、裂解被支原體感染的靶細胞,使支原體暴露出來,隨后 可以與之結合,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4)青霉素可通過干擾細胞壁的合成對細菌型肺炎有較好的療效,由圖可知青霉素對支原體肺炎 (填“有效”或“無效”)。支原體肺炎患者痊愈后,在短期內不會再發(fā)病或癥狀輕。請從免疫學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2024-2025學年普通高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生物參考答案
1. D【解析】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不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A 項不符合題意;核酸在細胞內,不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水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B項不符合題意;血紅蛋白在紅細胞內發(fā)揮作用,不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C項不符合題意;Na+、葡萄糖都屬于內環(huán)境的成分,D項符合題意。
2. C【解析】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體液中含有許多離子和化合物,約2/3的體液屬于細胞內液,A項錯誤;組織液與血漿可相互轉化,組織液單向轉化為淋巴液,淋巴液單向轉化為血漿,B項錯誤;運動后 Na+、K+排出較多,但機體可進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jié),因此,機體的內環(huán)境仍維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C項正確;人體代謝主要發(fā)生在細胞內,而不是內環(huán)境中,D項錯誤。
3. D【解析】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細胞正常代謝活動的必要條件,當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細胞代謝紊亂,A項正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是機體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B項正確;高溫環(huán)境中體力勞動的人發(fā)生中暑,穩(wěn)態(tài)失去平衡,說明人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項正確;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實現要消化、循環(huán)、呼吸、泌尿、神經、內分泌等系統(tǒng)的共同參與調節(jié),D項錯誤。
4. C【解析】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生物組織材料維持pH穩(wěn)定的機理,因此實驗的自變量是溶液的種類以及向溶液中滴加酸或堿量的多少,因變量是溶液pH的變化,A項錯誤;肝勻漿含有許多對酸堿度起緩沖作用的物質,也叫緩沖對,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其作用是使血液的酸堿度不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從而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與緩沖液能維持pH 相對穩(wěn)定的原理相同,B項錯誤;每組實驗都進行自身前后對照,重復實驗可增加實驗信度,C項正確;緩沖物質調節(jié)pH的能力有限,向肝勻漿中加入大量HCl溶液后,肝勻漿的pH不能保持穩(wěn)定,D項錯誤。
5. B【解析】當人體突然處在非常危險的環(huán)境時,副交感神經受到抑制,A、C兩項錯誤;當人體突然處在非常危險的環(huán)境時,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胃腸蠕動受到抑制,B項正確;交感神經對細支氣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細支氣管擴張,肺通氣量增加,D項錯誤。
6. C【解析】組成神經系統(tǒng)的細胞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A項正確;若干根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包一層包膜,構成一根神經,B項正確;神經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C項錯誤;神經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細的軸突和數條短而粗的樹突,軸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經纖維,D項正確。
7. D【解析】食物引起味覺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不屬于反射,腳步聲引起唾液分泌屬于條件反射,A項錯誤;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都需要神經中樞參與,B項錯誤;完成膝跳反射時,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只能單向傳導,C項錯誤;條件反射的消退是新的學習過程,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D項正確。
8. C【解析】題圖中,①是神經中樞,②是傳入神經,③是傳出神經,A項錯誤;刺激傳入神經②時,會產生具體效應的結構是效應器④,B項錯誤;效應器④在組成上包括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C項正確;切斷③,刺激②時,人體能產生感覺,但效應器無效應,D項錯誤。
9. C【解析】靜息電位主要由 K+維持的,而大小取決于細胞內外K?的濃度差;動作電位主要由Na+維持的,大小取決于細胞內外Na+的濃度差;若降低槍烏賊神經元外的Na?濃度,細胞內外的Na+濃度差減小,靜息電位不變,動作電位峰值會降低,C項符合題意。
10. D【解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①是突觸小體,位于①所在的神經元的軸突末梢,A項正確;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①是突觸小體,神經遞質位于突觸小泡中,而突觸小泡位于①中,B項正確;神經遞質存在與突觸小泡中,由突觸前膜釋放,經擴散通過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③上的受體結合后引發(fā)③的電位變化,C項正確;若神經遞質與③突觸后膜處的受體結合,引發(fā)Cl?內流,則會抑制肌肉產生動作電位,肌肉可能不會興奮,導致不能產生收縮,D項錯誤。
11. C【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藥物X處理后,突觸間隙中的神經遞質的量多于處理前的,且后一個神經元未產生興奮,推測藥物X破壞了神經遞質的受體,C項符合題意。
12. B【解析】大腦皮層代表區(qū)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所以中央前回的頂部支配下肢的運動,A、C兩項正確;頭面部代表區(qū)范圍大于軀干的代表區(qū),B項錯誤;軀體運動中樞中皮層代表區(qū)范圍與運動復雜程度呈正相關,手的運動比較精細,在中央前回所占的區(qū)域較大,因此手在運動區(qū)所占的面積較大與軀體運動的精細復雜程度有關,D項正確。
13. C【解析】巴賓斯基反射沒有經過大腦皮層,屬于非條件反射,A項錯誤;發(fā)生反射的條件:除了給予相應的刺激,還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參與,B項錯誤;興奮在反射弧中單向傳遞,C項正確;若兩周歲后還發(fā)生該反射,可能是大腦受損,D項錯誤。
14. C【解析】大腦皮層H區(qū)是聽覺性語言中樞,此區(qū)發(fā)生障礙,不能聽懂話,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在聽到裁判的哨聲后停止奔跑,該過程需要大腦皮層的H區(qū)參與,A項正確;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運動的最高級中樞,可通過對脊髓中低級神經中樞的調控進而控制軀體的運動,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有意識地控制速度,與大腦皮層對低級中樞的調控有關,B項正確;疾跑等搶斷動作依賴骨骼肌的運動,由軀體運動神經支配,不受自主神經系統(tǒng)支配,C項錯誤;守門員經長期訓練能夠完成守門動作,屬于長時記憶的形成,長時記憶可能與突觸形態(tài)及功能的改變以及新突觸的建立有關,D項正確。
15. C【解析】學習、記憶和情緒是人腦的高級功能,但這些功能并非人類所特有,其他高等動物也可能具有類似的功能,A項正確;人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這依賴于神經元的活動以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通過神經元的興奮傳遞和突觸的信息傳遞來實現,B項正確;當信息經過長年累月的運用可以轉化為第三級記憶,甚至成為永久記憶,這是記憶形成和鞏固的常見過程,C項錯誤;突觸后膜上的受體數量減少,會影響神經遞質與受體的結合,從而可能導致神經信號傳遞減弱,進而使人的記憶功能減弱,D項正確。
16. B【解析】比賽過程中,機體大量出汗會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A項正確;比賽過程中,機體產熱增加,同時散熱也增加,可以維持體溫的相對穩(wěn)定,B項錯誤;比賽過程中,血糖濃度會降低,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增多會促進肝糖原的分解,有利于維持血糖平衡,C項正確;大腦皮層是軀體運動的高級中樞,比賽過程中,發(fā)球動作的進行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D項正確。
17. B【解析】患者呼吸困難導致呼吸作用產生的CO2無法排出,含量偏高,A項正確;組織液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無機鹽的含量,B項錯誤;根據題干信息, “肺組織間隙和肺泡滲出液中有蛋白質、紅細胞等成分”,說明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肺部組織液增加,出現組織水腫,C項正確;使用藥物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項正確。
18. D 【解析】抗原呈遞細胞(APC)包括B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A項錯誤;B細胞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后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B項錯誤;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被感染的細胞,并導致其裂解死亡,C項錯誤;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構成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D項正確。
19. A【解析】抗原刺激機體后,T細胞和B細胞會增殖、分化為相應的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A項錯誤;漿細胞能合成與分泌大量的抗體,所以與細胞毒性T細胞相比,漿細胞中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含量較多,B項正確;多數情況下,抗體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最終被吞噬細胞消化,C項正確;細胞毒性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死亡,對機體具有積極意義,屬于細胞凋亡,D項正確。
20. C【解析】方式①為神經調節(jié),可表示下丘腦通過交感神經促進胰島 A 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項錯誤;腎上腺素的分泌是神經調節(jié)的結果,因此垂體不分泌促腎上腺素,B項錯誤;方式②為體液調節(jié),血糖濃度變化可以通過體液運輸直接作用于胰島A細胞和胰島B細胞,胰島 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C項正確;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因此饑餓感是在大腦皮層產生的,D項錯誤。
21.(每空2分,共14分)
(1)②和④ ①
(2)較少
(3)3.9~6.1 O2含量逐漸降低 血糖濃度逐漸升高
(4)進食會導致血液成分的含量發(fā)生變化,從而無法判斷相關指標是否正常
【解析】(1)內環(huán)境主要是由①血漿、②組織液和④淋巴液組成的,毛細淋巴管壁細胞向內與④淋巴液接觸,向外與②組織液接觸,故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④淋巴液和②組織液。通過靜脈注射的藥物首先進入的內環(huán)境是①血漿。
(2)①是血漿,②是組織液,二者相比,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組織液中蛋白質含量很少。
(3)正常情況下,人體空腹血糖濃度的范圍是3.9~6.1mml·L-1。血液在流經肝組織時,O2會進入組織細胞,供給組織細胞氧化分解利用,所以血液從a端流動到b端的過程中,O2含量逐漸降低;人體饑餓時,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可促進肝糖原分解,所以血液從a端流動到b端的過程中,流經肝臟后血糖的含量會升高。
(4)食物中含有多種成分,進食會導致血液成分的含量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無法判斷相關指標是否正常,因此醫(yī)學上需要抽血檢查不同指標時,一般要求采血前至少空腹8小時。
22.(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分級 反饋
(2)作用于靶細胞、靶器官
(3)減少(1分) BPA 既能抑制TH的合成過程,又能導致甲狀腺上TSH受體基因的表達減少進而減弱 TSH 的效果,使TH分泌減少
(4)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下丘腦—垂體—性腺軸
(5)甲狀腺 垂體
【解析】(1)據圖可知,在TH分泌的過程中,過程①②③屬于分級調節(jié),分級調節(jié)能放大激素的調節(jié)效應,形成多級反饋,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wěn)態(tài),過程④⑤⑥屬于反饋調節(jié),通過該調節(jié)過程維持了激素含量的穩(wěn)定。
(2)TH是親脂性激素,隨體液運輸后,可穿過特定細胞的質膜并進入細胞核內,與核內的TH受體特異性結合,這一過程體現了激素調節(jié)需要作用于靶細胞、靶器官的特點。
(3)由于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進甲狀腺細胞中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基因的表達,若進入人體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則會導致甲狀腺細胞中的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的基因表達減少,促甲狀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因此血液中TH含量減少,這會引發(fā)相關疾病。
(4)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進皮質醇分泌,抑制睪酮分泌,由于皮質醇和睪酮的分泌都屬于分級調節(jié),故說明BPA除影響 HPT軸外,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和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中激素的分泌。
(5)患者甲因身體不適就醫(yī),醫(yī)生根據其病史初步判定下丘腦、垂體和甲狀腺中有一個部位發(fā)生病變。經檢測,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都明顯低于正常范圍,由于TSH含量低導致甲狀腺激素含量下降,因而可排除的病變部位是甲狀腺;給患者注射適量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后,測得TSH水平仍然低于正常范圍,說明該患者的病變部位是垂體,即由于垂體病變,因而產生的TSH 較少,進而導致甲狀腺激素含量減少,因而表現為患病。
23.(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抗利尿(1分) 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 a?的重吸收
(2)等于 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
(3)大腦皮層(1分) 相同(1分) 條件(1分)
(4)腦干(1分) 分級調節(jié)
(5)免疫自穩(wěn)、免疫監(jiān)視
【解析】(1)抗利尿激素具有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的作用,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感到口渴,說明內環(huán)境滲透壓升高,升高的滲透壓刺激下丘腦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進水的重吸收。出汗會帶走大量的 Na+,此時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增加,醛固酮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
(2)以葡萄糖作為呼吸底物時,人體細胞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量等于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人體細胞進行無氧呼吸不消耗氧氣也不產生二氧化碳,因此運動員呼吸消耗的氧氣量等于釋放的二氧化碳量;運動時,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會通過體液運輸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頻率加快,此過程的調節(jié)方式有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
(3)運動員在賽場上奔跑時被對方球員撞倒后受傷感到疼痛,疼痛產生部位為大腦皮層,此時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方向相同。守門員看到足球飛過來時,迅速作出反應伸手接球,該動作需要大腦皮層參與,完成該動作屬于條件反射。
(4)調節(jié)呼吸、心跳等基本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腦干,它是連接脊髓和腦其他部分的通路。人可主動的調整呼吸頻率,說明大腦高級中樞可以對腦干的呼吸中樞進行調節(jié),即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存在分級調節(jié)機制,這就使得自主神經系統(tǒng)并不完全自主。
(5)免疫系統(tǒng)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穩(wěn)、免疫監(jiān)視。運動能使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數量增多,從而提高免疫系統(tǒng)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穩(wěn)、免疫監(jiān)視等功能。
24.(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
(1)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
(2)抗原呈遞(1分) 輔助性T (1分) 細胞因子(1分) 記憶 B 細胞 與病原體結合,形成沉淀,抑制病原體的增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
(3)細胞毒性T 抗體
(4)無效(1分) 初次免疫應答后,記憶細胞仍存在于體內,形成免疫記憶,當支原體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感受信號的刺激后,再次恢復增殖分化能力,最終清除病原體
【解析】(1)感染支原體后人體內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可能增加,使肝和其他組織細胞代謝活動增強,使得機體產熱增多,體溫會出現短暫升高。在高溫持續(xù)穩(wěn)定期,患者產熱量等于散熱量。此時尿量會減少,因為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了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體內的水分。
(2)當支原體侵入人體后,某B淋巴細胞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巡邏”時,其表面的受體就會與支原體特異性結合,此時B淋巴細胞被活化,同時,支原體又經過抗原呈遞細胞的攝取、加工處理后形成抗原—MHC復合體,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活化后分泌細胞因子作用于上述B淋巴細胞。此時,B淋巴細胞開始增殖分化。B細胞活化后進行分裂、分化產生記憶 B細胞和漿細胞,漿細胞能分泌抗體,抗體的作用是與病原體結合,形成沉淀,抑制病原體的增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
(3)若支原體已成功侵入細胞內,則需要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并接觸、裂解被支原體感染的靶細胞,使支原體暴露出來,隨后抗體可以與之結合,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4)由圖可知支原體無細胞壁,青霉素通過干擾細胞壁的合成治療肺炎,則青霉素對支原體肺炎無效。支原體肺炎患者痊愈后,在短期內不會再發(fā)病或癥狀輕,原因是初次免疫應答后,記憶細胞仍存在于體內,形成免疫記憶,當支原體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感受信號的刺激后,再次恢復增殖分化能力,清除病原體。
這是一份2025運城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含解析,共11頁。
這是一份2025邯鄲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含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南京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蘇省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生物試題含解析docx、江蘇省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生物試題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