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錄
TOC \ "1-2" \p " " \h \z \u \l "_Tc161758292" 【考點過關(guān)練】 PAGEREF _Tc161758292 \h 2
\l "_Tc161758293" 考點01氣體的檢驗 PAGEREF _Tc161758293 \h 2
\l "_Tc161758294" 考點02多物質(zhì)檢驗 PAGEREF _Tc161758294 \h 3
\l "_Tc161758295" 考點03 物質(zhì)的鑒別 PAGEREF _Tc161758295 \h 7
\l "_Tc161758296" 考點04 氣體除雜 PAGEREF _Tc161758296 \h 8
\l "_Tc161758297" 考點05 液體除雜 PAGEREF _Tc161758297 \h 10
\l "_Tc161758298" 考點06 固體的除雜 PAGEREF _Tc161758298 \h 12
\l "_Tc161758299" 【真題實戰(zhàn)練】 PAGEREF _Tc161758299 \h 13
\l "_Tc161758300" 【重難創(chuàng)新練】 PAGEREF _Tc161758300 \h 27
考點01氣體的檢驗
1.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答案】B
【解析】A、檢驗Cl離子,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若產(chǎn)生的白色沉淀不消失,說明含有氯離子,故選項實驗方案合理;
B、檢驗CO2,應(yīng)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著的木條,因為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選項實驗方案不合理;
C、檢驗O2,可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nèi),觀察木條是否復燃,故選項實驗方案合理;
D、檢驗NH44+,加NaOH溶液,微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生成的氣體,若變藍色,說明含有NH44+,故選項實驗方案合理;
故選B。
2.下列各組實驗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
B.用加熱方法除去氯化鉀固體中少量的氯酸鉀
C.用水區(qū)別氫氧化鈉和硝酸銨兩種白色固體
D.用冷卻硝酸鉀的熱飽和溶液得到硝酸鉀晶體
【答案】A
【解析】A、氮氣和二氧化碳等都不具有助燃性,所以燃著的木條熄滅,不能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而應(yīng)該用澄清石灰水鑒別,錯誤;
B、氯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可以用加熱方法除去氟化鉀固體中少量的氯酸鉀,正確;
C、氫氧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硝酸銨溶于水,溶液溫度降低,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正確;
D、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飽和影響較大,所以用冷卻硝酸鉀的熱飽和溶液得到硝酸鉀晶體,正確。故選A。
3.(2023·云南中考真題)下列實驗方案設(shè)計合理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尿素和硫酸鉀都不能和氫氧化鈣反應(yīng),都無明顯現(xiàn)象,不能區(qū)分兩種物質(zhì),該選項不正確。
B、氫氣燃燒生成水,無明顯現(xiàn)象,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能夠區(qū)分兩種物質(zhì),該選項正確。
C、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硝酸鉀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應(yīng)該把固體溶解,降溫結(jié)晶,該選項不正確。
D、稀硫酸和氧化鐵反應(yīng)生成硫酸鐵和水,和鐵反應(yīng)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將鐵制品長時間浸泡在過量的稀硫酸中,鐵也能夠反應(yīng),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B。
考點02多物質(zhì)檢驗
1.草木灰是農(nóng)家肥料.它是指山草、禾桿和樹枝等燃燒后的灰燼(不包括由煤所產(chǎn)生的煤灰),主要成分是含鉀的鹽.請你與小明一起探究草木灰樣品的成分.
【查閱資料】草木灰含有的鉀鹽主要有碳酸鉀、還含有硫酸鉀、氯化鉀.
(1)草木灰可提供植物必須的營養(yǎng)素是 (填元素符號).
(2)為了確定草木灰含有碳酸鉀、硫酸鉀和氯化鉀,進行以下實驗.
(提供的試劑:Ba(NO3)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稀硝酸、稀鹽酸、稀硫酸)
步驟1:小明同學取適量草木灰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過量稀硝酸攪拌,產(chǎn)生大量無色氣泡,說明草木灰含有 .不選用稀鹽酸或稀硫酸的原因是 .
請你接著小明同學的實驗繼續(xù)完成下列步驟:
【答案】(1)K;(2)碳酸鉀,避免引入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從而影響硫酸鉀、氯化鉀的檢驗;
【解析】解:(1)由題意可知,草木灰可提供植物必須的營養(yǎng)素是鉀元素,元素符號為:K.
(2)步驟1:由于碳酸鉀能與硝酸反應(yīng)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小明同學取適量草木灰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過量稀硝酸攪拌,產(chǎn)生大量無色氣泡,說明草木灰含有碳酸鉀.不選用稀鹽酸或稀硫酸的原因是避免引入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從而影響硫酸鉀、氯化鉀的檢驗.
由于硝酸鋇能與硫酸鉀反應(yīng)生成了硫酸鋇沉淀,氯化鉀能與硝酸銀反應(yīng)生成了氯化銀白色沉淀,所以,小明同學的實驗繼續(xù)完成下列步驟是:
2.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含氫氧化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硫酸銅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至燒杯內(nèi)固體不再溶解;
Ⅱ.過濾,得到白色固體和無色清液.
Ⅲ.取少量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上述信息判斷,該樣品不可能含 和 固體.
(2)提出合理假設(shè).樣品的成分有3種可能:
假設(shè)1:碳酸鈉、硝酸鋇; 假設(shè)2:硫酸鈉、硝酸鋇 假設(shè)3: .
(3)為進一步探究固體樣品的成分,該組同學取少量原固體樣品于試管中.
限選試劑:稀HCl、稀H2SO4、稀HNO3溶液、BaCl2溶液、蒸餾水
完成實驗方案.請?zhí)顚憣嶒灢僮鳌⑴c表中結(jié)論相符的預期現(xiàn)象.
【答案】(1)硫酸銅;氫氧化鈉; (2)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
(3)
【解析】解:則一定是碳酸鈣,溶于水后的溶液pH大于7,所以溶液顯堿性,則固體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故該混合物中硫酸鈉和氯化鋇不能同時具有,只可能含有其一;
(1)由于白色粉末溶于水后能得到沉淀和溶液,溶液為無色,所以固體中一定不會含有硫酸銅,取少量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所以固體中一定不會含有氫氧化鈉;由此知該樣品不可能含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固體;
(2)由于固體中只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三種物質(zhì),而碳酸鈉、硫酸鈉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樣品的成分有3種可能:除假設(shè)1、假設(shè)2以外,假設(shè)3應(yīng)為:
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
(3)為進一步探究固體樣品的成分,取少量原固體樣品于試管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至燒杯內(nèi)固體不再溶解,過濾,得到白色固體和無色清液,白色固體能夠溶于稀HNO3溶液且生成氣體,所以該沉淀不可能是硫酸鋇,由此可判斷假設(shè)1成立.
3.某白色固體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組成,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請你參與并回答相關(guān)問題。
I.初步探究:小金同學設(shè)計的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如下圖所示。
(查閱資料)BaC12溶液顯中性。
(初步結(jié)淪)(1)原白色固體中一定有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一定沒有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
(2)M溶液中的溶質(zhì)一定有__________,一定沒有氯化鋇。
(交流討論)小英同學認為:無色溶液M變紅色,說明溶液M中含有堿性物質(zhì),但不能由此推導出原固體物質(zhì)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若要進一步確定,需對溶液M繼續(xù)進行探究。為此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繼續(xù)探究:
(提出問題)無色溶液M中有氫氧化鈉嗎?
(猜想與假設(shè))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沒有NaOH
(探究與結(jié)論)
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通過交流、討論、實驗,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探究活動。
【答案】 氯化鋇、碳酸鈉 硫酸鈉 氯化鈉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無色酚酞試劑 溶液變紅色
【解析】【查閱資料】白色固體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M,白色沉淀加足量稀鹽酸,產(chǎn)生氣泡,沉淀全部溶解,說明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氯化鋇和碳酸鈉,一定不含硫酸鈉。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yīng)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碳,沉淀全部溶解;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yīng)生成硫酸鋇的白色沉淀,但硫酸鋇不與稀鹽酸反應(yīng);無色溶液M加酚酞試劑,得到紅色溶液,說明溶液顯堿性;紅色溶液加適量碳酸鈉溶液,無沉淀產(chǎn)生且溶液為紅色,說明無色溶液M中不含氯化鋇,溶液仍顯堿性?!境醪浇Y(jié)淪】根據(jù)【查閱資料】解答;【探究與結(jié)論】A根據(jù)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yīng)生成碳酸鋇的白色沉淀解答;B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猜想一正確分析解答?!境醪浇Y(jié)淪】(1)由【查閱資料】可知,原白色固體中一定有的物質(zhì)是氯化鋇、碳酸鈉;一定沒有的物質(zhì)是硫酸鈉;(2) 由【查閱資料】可知,M溶液中的溶質(zhì)一定有氯化鈉,一定沒有氯化鋇;【探究與結(jié)論】A、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yīng)生成碳酸鋇的白色沉淀,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白色沉淀;B、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猜想一正確可知,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使酚酞溶液變紅。故實驗步驟為取實驗A所得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酚酞試劑;實驗現(xiàn)象:溶液變紅色。
考點03 物質(zhì)的鑒別
1.下列有關(guān)物質(zhì)的鑒別方法,其中不正確的是
A.用二氧化錳鑒別水和雙氧水 B.觀察顏色、聞氣味鑒別軟水和硬水
C.灼燒聞氣味鑒別羊毛和尼龍 D.用水鑒別氫氧化鈉和氯化鈉兩種白色固體
【答案】B
【解析】A、雙氧水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水不能,可以鑒別,正確;
B、軟水和硬水均可能為無色、無味的液體,用觀察顏色、聞氣味不能鑒別,錯誤;
C、羊毛纖維灼燒產(chǎn)生燒焦羽毛的氣味,尼龍灼燒產(chǎn)生特殊氣味,可以鑒別,正確;
D、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氯化鈉溶于水溫度幾乎無變化,可以鑒別,正確。故選B。
2.使用下列試劑能將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鑒別出來的是
A.稀硫酸 B.氯化鈉溶液 C.鐵片 D.氫氧化鈉溶液
【答案】A
【解析】A、稀硫酸與氯化鈉溶液不能反應(yīng),混合后無明顯變化;稀硫酸與碳酸鈉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產(chǎn)生氣泡,稀硫酸與氯化鋇反應(yīng)生成硫酸鋇和鹽酸,混合后產(chǎn)生白色沉淀,稀硫酸分別加入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能產(chǎn)生三種不同的現(xiàn)象,可以鑒別,符合題意;
B、氯化鈉溶液與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都不反應(yīng),氯化鈉溶液分別加入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相同,不可以鑒別,不符合題意;
C、鐵片與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都不反應(yīng),鐵片分別加入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相同,不可以鑒別,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都不反應(yīng),氫氧化鈉溶液分別加入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相同,不可以鑒別,不符合題意。故選A。
3.不使用其它試劑,利用物質(zhì)間兩兩混合反應(yīng)將物質(zhì)區(qū)別開(提供的物質(zhì)可重復使用),也是物質(zhì)鑒別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組物質(zhì)利用上述方法可鑒別開的是
A.H2SO4、Na2SO4、BaCl 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
【答案】C
【解析】A、氯化鐵顯黃色,可以先確定,氯化鋇可以與稀硫酸和硫酸鈉反應(yīng)生成白色的沉淀,故氯化鋇可以第2 確定,硫酸和硫酸鈉不能確定,故錯誤;
B、該反應(yīng)中的氯化鋇和稀鹽酸不能確定,故錯誤;
C、碳可以與硝酸反應(yīng)放出氣體,可以與氯化鋇反應(yīng)生成白色沉淀,故可以鑒別碳酸鈉,硝酸、和氯化鋇,剩余的就是硝酸鈉,故可以鑒別,正確;
D、四種物質(zhì)中不能鑒別,故錯誤。故選C。
考點04 氣體除雜
1.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混有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擬定的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A.CO2(CO)……在空氣中點燃
B.KCl(MnO2)……加水充分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NaCl 溶液(Na2CO3)……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
D.氧氣(水蒸氣)……通過裝有足量無水氯化鈣的干燥管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無法點燃,此選項不正確;
B、氯化鉀溶于水,二氧化錳不溶于水,將KCl和MnO2的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后得到的是干燥純凈的二氧化錳,而不是氯化鉀,此選項不正確;
C、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yīng)生成的氫氧化鈉會成為新的雜質(zhì),此選項不正確;
D、無水氯化鈣能吸收氧氣中的水蒸氣,此選項正確。
故選D。
2.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混有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擬定的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A.銅粉(氧化銅)——在空氣中加熱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氣中點燃
C.氫氣(氯化氫)——依次通過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和濃硫酸
D.硫酸鈉溶液(硫酸銅)——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過濾,洗滌,干燥
【答案】C
【解析】A、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不能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yīng),該方法不能達到除雜目的,故A選項實驗方案不可行,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燒,因此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燃燒,該方法不能達到除雜目的,故B選項實驗方案不可行,不符合題意;
C、氯化氫能和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和水,濃硫酸能夠吸收氣體中的水蒸氣,故該方法能夠達到除雜目的,故C選項實驗方案可行,符合題意;
D、過量的氫氧化鈉在反應(yīng)后會和硫酸鈉混合在一起,從而引入新的雜質(zhì),不符合除雜原則,故D選項實驗方案不可行。
故選C。
3.某課外興趣小組設(shè)計利用廢舊干電池中的鋅皮和未知濃度的稀鹽酸制取純凈、干燥的氫氣,并驗證氣體中是否含有雜質(zhì)。實驗裝置圖如下:
【查閱資料】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色
(1)裝置A中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 寫出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看到B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色,說明產(chǎn)生的氣體中含有雜質(zhì)水。為了檢驗氣體中還可能存在的雜質(zhì),可將E裝置連接到上述裝置_____(填序號)之間,氣體從_____(填a 或 b)進入裝置E 。
(3)D裝置中的試劑是________(寫出名稱) 。
【答案】
(1)長頸漏斗 Zn+2HCl=ZnCl2+H2↑
(2)BC a
(3)濃硫酸
【解析】(1)由圖示可知,裝置 A 中儀器①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鋅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了氯化鋅和氫氣,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
(2)實驗中看到 B 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色,說明產(chǎn)生的氣體中含有雜質(zhì)水;在用鋅與稀鹽酸制取的氫氣中常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氣體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成紅色,檢驗氣體時應(yīng)將氣體通入到紫色的石蕊試液體中去,所以為了檢驗氣體中還可能存在的雜質(zhì),可將 E 裝置連接到上述裝置BC 之間,氣體從a進入裝置 E;
(3)由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要收集干燥的氫氣,D裝置中的試劑是濃硫酸。
考點05 液體除雜
1.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混有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所用方法正確的是
A.N2氣體(O2)……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B.MnO2(KCl)……加水充分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C.Cu(NO3)2溶液(AgNO3)……加入過量的銅粉,充分攪拌,過濾
D.NaCl溶液(CaCl2)……滴加碳酸鉀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yīng),過濾
【答案】C
【解析】A、高溫條件下氧化銅不能和氧氣反應(yīng),不能除去氧氣,該選項方法不正確;
B、二氧化錳難溶于水,氯化鉀易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氯化鉀,該選項方法不正確;
C、銅和硝酸銀反應(yīng)生成硝酸銅和銀,過濾得到硝酸銅溶液,該選項方法正確;
D、碳酸鉀和氯化鈣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除去氯化鈣帶入新雜質(zhì)氯化鉀,該選項方法不正確。
故選:C。
2.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少量雜質(zhì),所選用的方法正確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鈉和水,一氧化碳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故A不符合題意;
B、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引入新的雜質(zhì),故B不符合題意;
C、氧化銅能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銅和水,碳不能與鹽酸反應(yīng),故C不符合題意;
D、金屬的活動性是鋅大于銅,則鋅和氯化銅反應(yīng)生成氯化鋅和銅,過濾后得到氯化鋅溶液,故D符合題意。故選:D。
3.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混有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擬定的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A.CO2氣體(HCl氣體)——通過足量NaOH溶液,干燥
B.CuO固體(Cu)——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C.FeCl2溶液(CuCl2)——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
D.NaCl溶液(Na2SO4)——加入適量的Ba(NO3)2溶液,過濾
【答案】C
【解析】A、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yīng),不但能把雜質(zhì)除去,也會把原物質(zhì)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不符合題意;
B、CuO能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銅和水,Cu不與稀鹽酸反應(yīng),反而會把原物質(zhì)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不符合題意;
C、鐵粉能與CuCl2反應(yīng)生成銅和氯化亞鐵,符合除雜原則,符合題意;
D、Ba(NO3)2和硫酸鈉反應(yīng)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把雜質(zhì)除去的同時又引入新雜質(zhì),不符合除雜原則,不符合題意。
故選:C。
考點06 固體的除雜
1.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擬定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A.CO(CO2) 通過足量的灼熱的氧化銅粉末
B.鐵釘(鐵銹) 將鐵釘長時間浸泡在鹽酸中,過濾、洗滌、干燥
C.HNO3溶液(HCl) 加入過量的AgNO3溶液,過濾
D.KCl固體(KClO3) 充分加熱固體至質(zhì)量不再變化為止
【答案】D
【解析】A、通過足量的灼熱的氧化銅粉末,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yīng)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銅不反應(yīng),除去了原物質(zhì),不符合題意;
B、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能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鐵和水,但是長時間浸泡,待氧化鐵完全反應(yīng)后,鐵會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不符合題意;
C、加入過量的硝酸銀溶液,硝酸銀能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銀和硝酸,硝酸銀過量,引入了新的雜質(zhì)硝酸銀,不符合題意;
D、充分加熱固體至質(zhì)量不再變化,氯酸鉀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可除去雜質(zhì),符合題意。
故選D。
2.為了除去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括號內(nèi)物質(zhì)為雜質(zhì)),所選用試劑和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A.CaCO3(NaCl)—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后過濾、洗滌、干燥
B.Zn(Cu)—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洗滌、干燥
C.CO2(CO)—將混合氣體在氧氣中點燃后收集
D.KNO3溶液(K2CO3)—加入適量CaCl2溶液,過濾
【答案】A
【解析】A、氯化鈉易溶于水,CaCO3難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進行分離除雜,故選項A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B、鋅能與稀硫酸反應(yīng)生成硫酸鋅和氫氣,銅不與稀硫酸反應(yīng),反應(yīng)會把原物質(zhì)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B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通氧氣點燃,這是因為除去氣體中的氣體雜質(zhì)不能使用氣體,否則會引入新的氣體雜質(zhì),故選項C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K2CO3能與適量的CaCl2溶液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引入新的雜質(zhì)氯化鉀,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D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故選:A。
3.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混有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擬定的實驗方案可行的是
A.木炭粉(氧化銅)——在空氣中灼燒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過赤熱的炭層
C.氫氣(氯化氫)——依次通過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和濃硫酸
D.氯化鉀(二氧化錳)——加足量的水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答案】D
【解析】A、木炭粉和氧化銅在空氣中灼燒,碳會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故A不可行,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過赤熱的炭層,碳會與二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故未除掉一氧化碳,反而把二氧化碳除掉了,故B不可行,不符合題意;
C、氫氣和氯化氫依次通過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和濃硫酸,氯化氫和碳酸氫鈉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和水和二氧化碳,故引入新雜質(zhì)二氧化碳,故C不可行,不符合題意;
D、氯化鉀和二氧化錳,加足量的水溶解,二氧化錳不溶于水,氯化鉀溶于水,過濾得到二氧化錳固體和氯化鉀溶液,把氯化鉀溶液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氯化鉀,故D可行,符合題意。
故選:D。
1. (2023·遼寧撫順等中考真題)區(qū)別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正確方法是
A. 觀察顏色B. 加水溶解
C. 撫摸感覺D. 灼燒聞味
【答案】D
【解析】A、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顏色都是相近的,觀察顏色不能鑒別,故A錯誤;
B、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都不能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不能鑒別,故B錯誤;
C、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撫摸手感相近,撫摸感覺不能鑒別,故C錯誤;
D、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合成纖維灼燒有特殊氣味,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可以鑒別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故D正確;故選D。
2. (2023·重慶B中考真題)鑒別是重要的實驗技能。分別鑒別兩組物質(zhì):①C、CuO②稀H2SO4、Na2CO3溶液,都能選用的試劑是
A. O2B. NaOH溶液C. 鐵片D. 稀H2SO4
【答案】D
【解析】A、①C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固體逐漸減少;CuO不與氧氣反應(yīng),可以鑒別;②稀H2SO4、Na2CO3溶液都不與氧氣反應(yīng),無法鑒別;故A錯誤;
B、①C、CuO都不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無法鑒別;②稀H2SO4和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硫酸鈉和水,但無明顯現(xiàn)象;Na2CO3溶液和氫氧化鈉不反應(yīng),無法鑒別;故B錯誤;
C、①C、CuO都不和鐵反應(yīng),無法鑒別;②稀H2SO4和鐵反應(yīng)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有氣泡產(chǎn)生;Na2CO3溶液與鐵不反應(yīng),可以鑒別;故C錯誤;
D、①C和硫酸不反應(yīng);CuO和硫酸反應(yīng)生成硫酸銅和水,固體溶解,溶液變?yōu)樗{色,可以鑒別;②碳酸鈉和硫酸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產(chǎn)生,可以鑒別;故D正確。故選D。
3. (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題)鑒別下列各組物質(zhì),所選試劑不正確的是
A. 硬水和軟水——肥皂水B. 黃銅和黃金——硝酸銀溶液
C. 純堿和燒堿——酚酞溶液D. 氯化銨和氯化鉀——熟石灰
【答案】C
【解析】A.加入等量的肥皂水后,出現(xiàn)較多泡沫的是軟水,出現(xiàn)較少泡沫,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A可以鑒別;
B.黃銅是銅鋅合金,加入硝酸銀溶液后銅和鋅都能與硝酸銀反應(yīng),固體表面會有銀白的銀析出,而黃金不與硝酸銀溶液反應(yīng),故B可以鑒別;
C.純堿的水溶液呈堿性,燒堿的水溶液也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故C無法鑒別;
D.氯化銨與熟石灰反應(yīng)會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而氯化鉀不與熟石灰反應(yīng),故D可以鑒別。故選C。
4. (2023·山東聊城中考真題)除雜和鑒別都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實驗設(shè)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A、NaOH溶液可與HCl氣體反應(yīng),而不與氫氣反應(yīng),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可以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氣體,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呈酸性,NaCl溶液呈中性,都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無法鑒別,故選項B符合題意;
C、鐵能被磁鐵吸引,銅不能被磁鐵吸引,用磁鐵充分吸引,可以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鈣可與氯化銨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的氨氣,和硝酸鉀不反應(yīng),取樣,分別加熟石灰研磨,聞氣味,可以鑒別化肥NH4Cl和KNO3,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5. (2023·湖南邵陽中考真題)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的少量雜質(zhì),所用試劑和方法均正確的是
【答案】A
【解析】A、KCl易溶于水,MnO2難溶于水,可采取加入適量的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除去雜質(zhì),故A符合題意;
B、把混有Fe粉的Ag粉加入適量的 Al2(SO4)3 溶液,F(xiàn)e粉和Ag粉都不能與 Al2(SO4)3反應(yīng),不符合除雜的原則,故B不符合題意;
C、將混有CO的CO2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雜質(zhì)CO不與NaOH反應(yīng),而原物質(zhì)CO2與NaOH反應(yīng),不符合除雜的原則,故C不符合題意;
D、NaOH和Na2CO3都能和稀鹽酸反應(yīng),能把雜質(zhì)Na2CO3除去,也能將原物質(zhì)NaOH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6.(2023·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所選擇的方法正確的是
【答案】A
【解析】A、CO2(H2O):將氣體通過足量的濃硫酸,濃硫酸不與二氧化碳,具有吸水性將水分吸收,雜質(zhì)被除去,且未引入新的雜質(zhì),符合除雜原則,選擇的方法正確,符合題意;
B、NaCl(泥沙):加水溶解,NaCl溶于水,泥沙不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得到泥沙,選擇的方法不正確,應(yīng)溶解、過濾、蒸發(fā),不符合題意;
C、O2(N2):將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銅與氧氣反應(yīng),不與氮氣反應(yīng),違背除雜原則“所選試劑只能與雜質(zhì)反應(yīng)”,選擇的方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KCl(K2CO3):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氯化鋇不與氯化鉀反應(yīng),與碳酸鉀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碳酸鉀被除去,但引入新雜質(zhì)過量的BaCl2,違背除雜原則“不能引入新雜質(zhì)”,選擇的方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7.(2023·廣西壯族中考真題)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zāi)康牡氖?br>【答案】D
【解析】A、硫酸銨和氯化銨與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均能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能鑒別,不符合題意;
B、碳酸鈉能與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碳酸鈉雜質(zhì)但引入了新的雜質(zhì)氯化鈣,不符合題意;
C、變質(zhì)后的氫氧化鈉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能與足量氫氧化鋇溶液反應(yīng)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其生成了堿性物質(zhì)氫氧化鈉,無法確定原物質(zhì)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不符合題意;
D、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不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干燥,分離出二氧化錳,濾液蒸發(fā)結(jié)晶,分離出氯化鉀,符合題意;故選D。
8.(2023·遼寧營口中考真題)化學離不開實驗,我們通過實驗研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變化規(guī)律,探尋物質(zhì)組成的奧秘??茖W的方案設(shè)計是達到實驗?zāi)康牡那疤帷O铝袑嶒灧桨冈O(shè)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A、氯化鉀不與熟石灰反應(yīng),氯化銨中含有銨根離子,加入熟石灰固體研磨,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二者,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
B、變質(zhì)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不能證明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zhì),故B選項符合題意;
C、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鈉易溶于水,將兩者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過濾,得到氯化鈉溶液,再進行蒸發(fā)結(jié)晶的操作,可以得到氯化鈉晶體,可以分離氯化鈉和泥沙,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
D、氮氣中混有的少量氧氣,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氮氣不與銅反應(yīng),銅和氧氣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氧化銅固體,除去氧氣的同時沒有引入新雜質(zhì),符合除雜原則,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
9. (2023·湖北潛江等中考真題)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達到實驗?zāi)康牡氖?br>【答案】D
【解析】A、乙醇具有特殊氣味而水沒有,所以聞氣味可以鑒別;正確。
B、鋁合金中含有金屬為鋁,表面的氧化鋁和硫酸反應(yīng),破壞了氧化鋁膜,硫酸接觸單質(zhì)鋁,鋁和稀硫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硫酸鋁和氫氣,有氣泡冒出的為鋁合金;銀不與硫酸反應(yīng),無氣泡的為銀;正確。
C、氯化氫和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產(chǎn)生氯化鈉和水,氫氣和氫氧化鈉不反應(yīng),干燥得到氫氣;正確。
D、硫酸銅和適量硝酸鋇反應(yīng)產(chǎn)生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銅,過濾除去了硫酸鋇沉淀,但是引入了新雜質(zhì)硝酸銅;不正確。故選:D。
10.(2023·湖南益陽中考真題)為達到實驗?zāi)康?,下列實驗設(shè)計或操作不可行的是
【答案】B
【解析】A、加過量稀鹽酸,鐵和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銅和稀鹽酸不反應(yīng),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洗滌,可除去雜質(zhì),不符合題意;
B、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入酚酞溶液,無色酚酞試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變色,無法用無色酚酞試液檢驗硫酸鈉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符合題意;
C、氯化鉀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得到二氧化錳,蒸發(fā)得到氯化鉀,可達到分離的目的,不符合題意;
D、通常用肥皂水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軟水中泡沫較多,不符合題意。故選B。
11.(2023·湖北潛江等中考真題)硫養(yǎng)粉(Na2SO3)為白色粉末,作為一種漂白劑、抗氧化劑、防腐劑和護色劑廣泛用于化學工業(yè)中,硫養(yǎng)粉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Na2SO4。工業(yè)生產(chǎn)的硫養(yǎng)粉可能混有Na2CO3?;瘜W實驗室有一瓶久置的硫養(yǎng)粉,為探究其成分,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shè)計了相關(guān)實驗來展開探究。
【查閱資料】
(1)Na2SO3易溶于水,能與常見的酸(稀鹽酸、稀硫酸)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生成SO2、H2O和鈉鹽。
(2)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yīng),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不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yīng)。
(3)堿石灰的主要成分為CaO和NaOH固體。
【提出問題】久置的硫養(yǎng)粉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進行猜想】
猜想一:Na2SO3
猜想二:Na2SO3、Na2SO4
猜想三:Na2SO4
猜想四:_______。
猜想五:Na2SO3、Na2SO4、Na2CO3
猜想六:Na2SO4、Na2CO3
【實驗探究】為驗證猜想,小組同學設(shè)計如下實驗,請?zhí)顚懕砀裰锌瞻滋帯?br>【反思交流】
(1)有同學認為僅僅通過E裝置中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猜想一、二不正確的實驗結(jié)論不嚴謹,為了使實驗結(jié)論更加嚴謹,請將實驗現(xiàn)象②補充完整:_______。
(2)實驗II的實驗操作中向樣品中加入稀鹽酸,此處不能換成稀硫酸的原因:_______。
【反思拓展】硫養(yǎng)粉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答案】
【進行猜想】Na2SO3、Na2CO3
【實驗探究】①三、六 ③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反思交流】
(1)D中品紅不變色 (2)會對樣品中硫酸根離子的檢驗造成干擾
【反思拓展】2Na2SO3+O2=2Na2SO4
【解析】[進行猜想]硫養(yǎng)粉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Na2SO4,則先考慮氧化程度:
沒有氧化,即猜想一:Na2SO3;部分氧化,即猜想二:Na2SO3、Na2SO4;全部氧化,即猜想三:Na2SO4;
硫養(yǎng)粉可能混有Na2CO3,則在前面三種猜想的基礎(chǔ)上加入碳酸鈉,則猜想四:Na2SO3、Na2CO3;
[實驗探究]實驗I:實驗現(xiàn)象①B裝置中品紅溶液褪色,說明產(chǎn)生了二氧化硫,則樣品中要含有亞硫酸鈉,而猜想三和猜想六中沒有亞硫酸鈉,則猜想三、六不正確;
實驗II:猜想五正確,則樣品含有亞硫酸鈉、碳酸鈉和硫酸鈉,亞硫酸鈉和鹽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硫,碳酸鈉和鹽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足量稀鹽酸將兩者反應(yīng)完全,滴入的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yīng)產(chǎn)生硫酸鋇沉淀(鹽酸不能溶)和氯化鈉,則會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反思交流](1)因為S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要確保進入E中的氣體沒有二氧化硫,裝置中C是除去二氧化硫的,D是證明二氧化硫是否除盡的,D中品紅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硫已經(jīng)除盡,則應(yīng)該補充的現(xiàn)象是:D中品紅不變色;
(2)實驗II的實驗操作是檢驗硫酸根離子,不能把鹽酸換成稀硫酸的原因:加入硫酸就引入了硫酸根離子,會對樣品中硫酸根離子的檢驗造成干擾;
[反思拓展]硫養(yǎng)粉與氧氣反應(yīng)產(chǎn)生硫酸鈉,化學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
12.(2023·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O3、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同學們設(shè)計了如下兩個實驗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定性探究】樣品成分驗證。
(1)請完善下面的表格。
【定量探究】樣品中Na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
【設(shè)計實驗】裝置圖如下:
【進行實驗】
已知:裝置B、C、D中藥品均足量。
①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加入ag樣品于錐形瓶中
②打開K1,通一段時間氮氣后,稱量裝置B、C的質(zhì)量分別是a1g和a2g,記錄數(shù)據(jù)。
③關(guān)閉K1,打開K2,向錐形瓶中緩慢注入足量稀硫酸,關(guān)閉K2
④待錐形瓶中無氣泡產(chǎn)生時…關(guān)閉K1。第二次稱量裝置B、C的質(zhì)量分別是a3g和a4g,記錄數(shù)據(jù)。
【分析討論】
(2)A中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3)裝置D的作用是_____。
(4)將④中省略號處的操作補充完整_____。
(5)如果沒有步驟②中通一段時間N2的操作,會使測得Na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得出結(jié)論】
(6)樣品中Na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用含有相關(guān)字母的式子表示)。
【答案】
(1)氣泡 AgNO3/硝酸銀 白色沉淀
(2) 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3)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中
(4)打開K1,再通一段時間N2
(5)偏大
(6) eq \f(eq \f(21(a4-a2),11a)×100%,eq \f(168(a4-a2),88a)×100%)
【解析】(1)步驟一:取適量樣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樣品中含有碳酸氫鈉,碳酸氫鈉與稀硝酸反應(yīng)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實驗現(xiàn)象:有氣泡生成;
步驟二:取步驟一反應(yīng)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某種溶液,實驗結(jié)論樣品中含有氯化鈉,某種溶液與氯化鈉反生化學反應(yīng)且有明顯現(xiàn)象,某種溶液是硝酸銀,硝酸銀與氯化鈉溶液反應(yīng)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實驗現(xiàn)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A中反應(yīng)是稀硫酸與碳酸氫鈉反應(yīng)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yīng)化學方程式: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3)裝置D盛放堿石灰,堿石灰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中;
(4)將④中省略號處的操作補充完整:打開K1,再通一段時間N2,使生成的氣體被充分吸收;
(5)步驟②的作用是排除裝置內(nèi)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氣體,如果沒有步驟②中通一段時間N2的操作,裝置內(nèi)的二氧化碳會被裝置C吸收,導致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增大,會使測得Na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偏大;
(6)設(shè)ag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為x
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168 88
x a4-a2
eq \f(168,88)=eq \f(x,a4-a2)
Na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eq \f(168(a4-a2),88a)×100%。
13.(2023·山東濟寧中考真題)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幾種,為確定其組成,取適量試樣進行下列實驗。請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斷:
①取試樣溶于水,攪拌、過濾,得到無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無色澄清溶液A,通入適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過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綜合上述實驗現(xiàn)象,回答下列問題:
(1)由①得原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寫化學式);
(2)由②③得原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寫化學式);
(3)由實驗現(xiàn)象綜合判斷,固體粉末的混合組成中,最多是含有4種物質(zhì)的混合,最少是含有_____種物質(zhì)的混合。
【答案】
(1)FeCl3
(2)Na2SO4
(3)2/兩
【分析】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幾種,F(xiàn)eCl3在溶液中呈黃色,形成的氫氧化鐵沉淀為紅褐色沉淀,碳酸鈣難溶于水,可溶于硝酸,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會結(jié)合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沉淀。
【解析】(1)①取試樣溶于水,攪拌、過濾,得到無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由于氯化鐵在溶液中呈黃色,鐵離子形成的氫氧化鐵沉淀為紅褐色沉淀,所以該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鐵(FeCl3),白色沉淀B中可能含有碳酸鈣、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兩種;
(2)②取上述無色澄清溶液A,通入適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由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鋇反應(yīng)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再與氯化鋇反應(yīng)也會生成碳酸鋇沉淀,所以無色澄清溶液A中一定含有鋇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則白色粉末中含有氫氧化鋇、或氫氧化鈉和氯化鋇、或氫氧化鋇、氫氧化鈉、氯化鋇;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過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斷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鈣,一定不含有硫酸鋇,故可判斷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鈉(Na2SO4);
(3)由上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鐵和硫酸鈉,則固體粉末的混合組成中,最多是含有4種物質(zhì)(CaCO3、NaOH、Ba(OH)2、BaCl2)的混合,最少是含有碳酸鈣和氫氧化鋇兩種物質(zhì)的混合。
14.(2023·甘肅金昌中考真題)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稀鹽酸、碳酸鈉、Ba(OH)2溶液三種物質(zhì)探究“復分解反應(yīng)發(fā)生的條件”,做了以下實驗。
(1)大家一致認為在試管①中還需要加入______溶液才能證明發(fā)生了復分解反應(yīng)。
(2)試管②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試管③中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通過三組實驗,同學們得出復分解反應(yīng)發(fā)生的條件是______。
(4)興趣小組的同學將試管③反應(yīng)后的物質(zhì)過濾,對濾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進一步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設(shè)】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______。
【設(shè)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正確
【反思拓展】通過探究實驗,同學們發(fā)現(xiàn)Ba(OH)2和NaOH化學性質(zhì)相似,你認為Ba(OH)2的保存方法是______。
【答案】
(1)酚酞(或紫色石蕊)
(2)固體溶解,有氣泡產(chǎn)生 Ba(OH)2+Na2CO3=2NaOH+BaCO3↓
(3)要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
(4)NaOH、Na2CO3 白色沉淀 CuSO4(或 CuCl2、Cu(NO3)2等) 密封干燥保存
【解析】(1)試管①中的中和反應(yīng)沒有明顯現(xiàn)象,所以需要滴入指示劑證明發(fā)生了反應(yīng),可以選擇無色酚酞或者是紫色石蕊試液。
(2)試管②中是稀鹽酸和碳酸鈉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鈉和水,實驗現(xiàn)象為:固體溶解,有氣泡產(chǎn)生,試管③中是氫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yīng)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Ba(OH)2+Na2CO3=2NaOH+BaCO3↓。
(3)通過三組實驗,同學們得出復分解反應(yīng)發(fā)生的條件是要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
[猜想假設(shè)]
試管③中可能完全反應(yīng)只有氫氧化鈉,也可能氫氧化鋇過量,是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鈉,也有可能是碳酸鈉過量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故猜想三為NaOH、Na2CO3
[設(shè)計實驗]
若猜想三正確,則濾液中溶質(zhì)成分為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則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所以實驗現(xiàn)象為: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有藍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生成了氫氧化銅沉淀,則加入的是含有銅離子的鹽,故可以滴加CuSO4或 CuCl2、Cu(NO3)2等。
[反思拓展]
NaOH有吸水性,且在空氣中容易變質(zhì),因為和NaOH化學性質(zhì)相似,所以氫氧化鋇需要密封干燥保存。
15.(2023·湖南岳陽中考真題)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學習了碳酸鈉的性質(zhì)后,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做了如下實驗:
(1)甲同學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鈉溶液,再滴加幾滴酚酞溶液后發(fā)現(xiàn)溶液變紅,說明碳酸鈉溶液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堿性”)。
(2)丙同學向盛有少量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氯化鈣溶液后,發(fā)現(xiàn)溶液變渾濁,請寫出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丁同學將甲、乙、丙三位同學實驗后的三支試管中的物質(zhì)全部倒入燒杯中,發(fā)現(xiàn)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氣泡產(chǎn)生,完全反應(yīng)后溶液呈無色。他們決定對燒杯中溶液的溶質(zhì)成分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問題】燒杯中溶液的溶質(zhì)成分(除酚酞外)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CaCl2
猜想Ⅱ:______(填化學式)。
【實驗探究】取燒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Na2CO3溶液,發(fā)現(xiàn)有氣泡產(chǎn)生。
【實驗結(jié)論】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小組同學討論后,認為檢驗燒杯中溶液的溶質(zhì)成分除了可以用Na2CO3溶液外,還可用下列選項中的______代替(填字母)。
A.pH試紙 B.鐵粉 C.銅粉 D.CuSO4溶液
【答案】
(1)堿性
(2)Na2CO3+CaCl2=CaCO3↓+2NaCl
(3) HCl、NaCl、CaCl2 AB
【解析】(1)酚酞溶液遇到堿性溶液變紅,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鈉溶液,再滴加幾滴酚酞溶液后發(fā)現(xiàn)溶液變紅,說明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故填堿性。
(2)盛有少量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氯化鈣溶液后,發(fā)現(xiàn)溶液變渾濁,發(fā)生的反應(yīng)是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故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寫為:Na2CO3+CaCl2=CaCO3↓+2NaCl。
(3){作出猜想}
由圖可知,乙、丙兩支試管中的反應(yīng)都生成碳酸鈣沉淀,將甲、乙、丙三位同學實驗后的三支試管中的物質(zhì)全部倒入燒杯中,發(fā)現(xiàn)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氣泡產(chǎn)生,反應(yīng)是甲試管中剩余的稀鹽酸與碳酸鈣沉淀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甲、乙、丙三支試管中的反應(yīng)都生成氯化鈉,所以燒杯中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鈉和氯化鈣,完全反應(yīng)后溶液呈無色,即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如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稀鹽酸,所以猜想II為HCl、NaCl、CaCl2,故填HCl、NaCl、CaCl2。
{反思交流}
A 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如pH小于7,說明溶液中含有稀鹽酸,則猜想II成立,選項正確;
C 鐵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氣泡,向溶液中加入鐵粉,產(chǎn)生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稀鹽酸,則猜想II成立,選項正確;
C 銅的金屬活動性較弱,不能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氫氣,加入銅粉無明顯現(xiàn)象,不能證明稀鹽酸存在,選項錯誤;
D 硫酸銅不與稀鹽酸反應(yīng),不能證明稀鹽酸存在,選項錯誤,故填AB。
1.(新情境)(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多選)現(xiàn)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鎂、氯化鈉、碳酸鈣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化學興趣小組對該白色粉末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
步驟1:取24g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
步驟2:向步驟1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沉淀完全溶解,產(chǎn)生1.76g氣體。
步驟3:向步驟1所得無色濾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
步驟4:向步驟3所得無色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結(jié)合以上探究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鈉
B.該白色粉末的組成最多有四種情況
C.步驟3所得無色濾液中含有的陽離子種類最多有兩種
D.步驟1所得白色沉淀的質(zhì)量最多是9.8g
【答案】BD
【分析】現(xiàn)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鎂、氯化鈉、碳酸鈣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硫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產(chǎn)生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鎂和水,碳酸鈣難溶于水,碳酸鈣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
步驟1:取24g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該沉淀可能是氫氧化鎂、碳酸鋇中的一種或兩種,
步驟2:向步驟1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沉淀完全溶解,產(chǎn)生1.76g氣體,根據(jù)碳酸鈣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則1.76g為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說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鈣,則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鈣,
步驟3:向步驟1所得無色濾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結(jié)合生成硫酸鋇沉淀,說明濾液中含有硫酸鎂,則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鎂,
步驟4:向步驟3所得無色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由于步驟③中引入了氯離子,所以無法確定無色濾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鈉,即無法確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鈉,
綜上,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鈣和硫酸鎂,可能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
【解析】A、由于步驟③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引入了氯離子,所以步驟④無法確定無色濾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鈉,即無法確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鈉,錯誤;
B、由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鈣和硫酸鎂,可能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故該白色粉末的組成可能為①硫酸鎂、碳酸鈣,②硫酸鎂、碳酸鈣、氯化鈉,③硫酸鎂、碳酸鈣、氫氧化鈉,④硫酸鎂、碳酸鈣、氯化鈉、氫氧化鈉,故該白色粉末的組成最多有四種情況,正確;
C、步驟3:向步驟1所得無色濾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一定發(fā)生了氯化鋇與硫酸鎂反應(yīng)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鎂,所得無色濾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鎂、過量的氯化鋇,可能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所以步驟3所得無色濾液中含有的陽離子種類最多有三種(鈉離子、鎂離子和鋇離子),錯誤;
D、由分析可知,步驟2產(chǎn)生的1.76g氣體全部是二氧化碳,設(shè)碳酸鈣的質(zhì)量為x,根據(jù)CaCO3+2HCl=CaCl2+H2O+CO2↑,易知x=4g,則白色粉末中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為24g-4g=20g,當沉淀為氫氧化鎂和碳酸鈣兩種時,硫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鎂沉淀,由2NaOH+MgCl2=2NaCl +Mg(OH)2↓可知NaOH和MgCl2的質(zhì)量和為:8g+12g=20g,則當白色粉末中恰好含有8g氫氧化鈉和12g硫酸鎂時,恰好產(chǎn)生5.8g氫氧化鎂沉淀,此時沉淀質(zhì)量最多為5.8g+4g=9.8g,正確;
故選BD。
2.(2022·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真題)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樣品是否變質(zhì),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一: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
實驗二: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硫酸,有氣泡放出。
實驗三: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濾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
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實驗一說明NaOH溶液沒有變質(zhì)B.實驗二說明NaOH溶液全部變質(zhì)
C.實驗三中生成的沉淀為Ba(OH)2D.實驗三說明NaOH溶液部分變質(zhì)
【答案】D
【解析】
實驗一說明溶液呈堿性;實驗二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zhì),溶質(zhì)中含有碳酸鈉;實驗三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該沉淀為氯化鋇和碳酸鈉生成的碳酸鋇沉淀,且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已將溶液中的碳酸鈉完全反應(yīng),過濾沉淀后,向濾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說明溶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故氫氧化鈉溶液已部分變質(zhì)。故選D。
3.(2022·云南省昆明市中考真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人體攝入碘過量會引起甲狀腺腫大
②張青蓮主持測定了銦等元素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新值
③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不僅可以節(jié)約金屬資源,而且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④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zhuǎn)變?yōu)橐簯B(tài),然后蒸發(fā),氮氣先從液態(tài)空氣中蒸發(fā)出來
⑤某固體X可能由KCl、BaCl2、Na2SO4、(NH4)2SO4、NH4Cl、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取少量X加入足量NaOH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氣味氣體,再加入足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則X的組成有8種情況
⑥室溫下,向飽和碳酸鉀溶液中滴入硝酸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yīng)。如圖可表示碳酸鉀的溶解度隨滴入的硝酸鋇溶液質(zhì)量的變化情況
A.3個B.4個C.5個D.6個
【答案】B
【解析】
①人體攝入碘過量會引起甲狀腺腫大,正確;
②張青蓮主持測定了銦等元素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新值,正確;
③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不僅可以節(jié)約金屬資源,而且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正確;
④液態(tài)氮沸點較低,故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zhuǎn)變?yōu)橐簯B(tài),然后蒸發(fā),氮氣先從液態(tài)空氣中蒸發(fā)出來,正確;
⑤根據(jù)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chǎn)生可知,有銨根離子存在。根據(jù)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加入稀鹽酸部分溶解可知,沉淀是硫酸鋇和氫氧化鎂,則一定有氯化鋇和氯化鎂,硫酸銨和氯化銨至少有一種,硫酸鈉和硫酸銨至少有1種,氯化鉀可能有可能沒有。所以存在的物質(zhì)除氯化鋇、氯化鎂、氯化鉀外可能的情況,第一種:有硫酸銨、氯化銨、硫酸鈉,第二種:硫酸銨,第三種:硫酸銨、氯化銨,第四種:硫酸銨、硫酸鈉,第五種:氯化銨、硫酸鈉。所以X的組成有5×2=10種情況(有氯化鉀和沒有氯化鉀)。錯誤。
⑥物質(zhì)的溶解度只受溫度影響,不會受硝酸鋇溶液質(zhì)量的影響,錯誤。
正確的有四種,故選B
4.(2022·湖南株州中考真題)(多選)由下列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所得到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A.AB.BC.CD.D
【答案】AB
【解析】A、將黃銅片(銅鋅合金)與銅片相互刻畫,銅片上有刻痕,說明黃銅片的硬度比銅片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B、別在放有少量鋅片、銅片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鋅片上有氣泡產(chǎn)生,銅片上沒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故選項說法正確。
C、在鎂條與鹽酸反應(yīng)后的溶液中滴加幾滴氫氧化鈉溶液,無白色沉淀,不是因為氯化鎂與氫氧化鈉不反應(yīng),而是因為稀鹽酸過量,滴入的氫氧化鈉溶液先與與鹽酸反應(yīng),故選項說法錯誤。
D、取硝酸鈉固體少量,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未能聞到氣味,不能得出氮肥與堿作用都無氨氣放出的結(jié)論,銨態(tài)氮肥能與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B。
5.(2023·廣東省廣州市中考真題)某小組采用圖a所示實驗裝置探究CO還原Fe2O3時,出現(xiàn)了爭論。甲同學觀察到固體由紅色變成黑色,推斷黑色固體是Fe;乙同學提出質(zhì)疑,認為黑色固體可能是Fe3O4,并查閱了資料:Fe3O4可被磁鐵吸引,幾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1)制備CO的原理是:HCOOHeq \\ac(\s\up6(濃H2SO4),\(=====,======),\s\d6(△))CO↑+H2O(HCOOH在常溫下為液態(tài)),圖b所示三種氣體發(fā)生裝置中,可用于制備CO的是______(填標號)。
(2)若甲同學推斷正確,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對乙同學提出的質(zhì)疑進行分析和驗證。
①定量分析物質(zhì)組成可知,該反應(yīng)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②該小組通過對黑色固體進行檢驗,證明同時含有Fe3O4和Fe.檢驗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取樣于試管中,______。
(4)該小組為了探索CO還原Fe2O3與溫度的關(guān)系,走訪了某鋼鐵廠。工程師用SDTQ熱分析儀對該反應(yīng)進行研究,根據(jù)不同溫度下所得固體的質(zhì)量,推導對應(yīng)的固體成分,結(jié)果如圖。
①用CO煉鐵時,還原Fe2O3的溫度應(yīng)不低于______℃。(填“400”“600”或“800”)
②圖中:x=______。
③該小組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加熱溫度為600℃左右,他們發(fā)現(xiàn)上述對黑色固體成分的檢驗結(jié)果與圖像有矛盾,推測黑色固體在冷卻過程中發(fā)生了以下反應(yīng):______ Fe3O4+______。
【答案】
(1)C
(2)3CO+Fe2O3eq \\ac(\s\up7(高溫),\(===,====))2Fe+3CO2
(3)①. 反應(yīng)前有鐵、氧元素,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知,反應(yīng)后元素種類不變 ②. 取樣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生成,形成淺綠色溶液,有黑色固體不溶解
(4)①800 ②33.6 ③4FeO Fe
【解析】
(1)由制備CO的原理知,反應(yīng)屬于液液加熱型,圖b所示三種氣體發(fā)生裝置中,可用于制備CO的是C。
(2)甲同學推斷黑色固體是Fe,則對應(yīng)為一氧化碳和氧化鐵高溫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eq \\ac(\s\up7(高溫),\(===,====))2Fe+3CO2
(3)①定量分析物質(zhì)組成可知,該反應(yīng)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反應(yīng)前有鐵、氧元素,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知,反應(yīng)后元素種類不變。
②該小組通過對黑色固體進行檢驗,證明同時含有Fe3O4和Fe,可加入稀鹽酸,F(xiàn)e3O4不溶于稀鹽酸,鐵和稀鹽酸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故檢驗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取樣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生成,形成淺綠色溶液,有黑色固體不溶解,則黑色固體同時含有Fe3O4和Fe。
(4)①用CO煉鐵得鐵單質(zhì),結(jié)合圖像,還原Fe2O3的溫度應(yīng)不低于800℃。
②由圖知,最初氧化鐵固體的質(zhì)量為48g,其中鐵元素全部轉(zhuǎn)化到鐵單質(zhì)中,則鐵的質(zhì)量為48g×eq \f(112,160)×100%=33.6g則x=33.6。
③由圖知,600℃左右固體為氧化亞鐵,可能是在冷卻過程中氧化亞鐵分解為四氧化三鐵和鐵,化學方程式為4FeO=Fe3O4+Fe。
6.(新形式)---離子的檢驗
(2023·曲阜市一模)某溶液由Mg2+、Ba2+、Cu2+、Na+、Cl﹣、COeq \\al(2-,3)、SOeq \\al(2-,4)、OH﹣中的幾種離子構(gòu)成,為判定溶液中離子,進行如下實驗:
(1)取一份溶液樣品,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藍白色沉淀;
(2)另取一份溶液樣品,加入BaCl2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繼續(xù)滴加AgNO3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
請分析實驗過程,推斷:
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有 (填符號,下同),可能存在的離子有 ,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 。
【答案】Cl﹣、Cu2+、Mg2+;Na+、Ba2+;COeq \\al(2-,3)、SOeq \\al(2-,4)、OH﹣。
【解析】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藍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銅離子和鎂離子,鎂離子、銅離子不能與氫氧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共存,因此一定沒有氫氧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另取一份溶液樣品,加入BaCl2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根離子;繼續(xù)滴加AgNO3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由于溶液中加入了氯化鋇,因此不能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離子;已經(jīng)確定一定有銅離子和鎂離子,一定沒有氫氧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由于溶液有陽離子必然有陰離子,所以一定有的陰離子是氯離子,可能含有鈉離子、鋇離子;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有Cl﹣、Cu2+、Mg2+,可能存在的離子有Na+、Ba2+,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COeq \\al(2-,3)、SOeq \\al(2-,4)、OH﹣。
故答案為:Cl﹣、Cu2+、Mg2+;Na+、Ba2+;COeq \\al(2-,3)、SOeq \\al(2-,4)、OH﹣。
選項
實驗?zāi)康?br>實驗操作
A
檢驗Cl離子﹣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
B
檢驗CO2
用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nèi)
C
檢驗O2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nèi)
D
檢驗NH4+
加NaOH溶液,微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生成的氣體
選項
實驗?zāi)康?br>實驗方案
A
鑒別CO(NH2)2和K2SO4
取樣,分別加入熟石灰,研磨,聞氣味
B
鑒別H2和CH4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內(nèi)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C
提純混有少量NaCl的KNO3固體
將固體溶解,蒸發(fā)結(jié)晶
D
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
將鐵制品長時間浸泡在過量的稀硫酸中
實驗操作
預期實驗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步驟2:將步驟1的混合物過濾,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 .
,
說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鉀.
步驟3:
實驗操作
預期實驗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硝酸鋇.
產(chǎn)生了白色沉淀,
步驟3:將步驟1的混合物過濾,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硝酸銀溶液
產(chǎn)生了白色沉淀
說明草木灰中含有氯化鉀
實驗操作
預期實驗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步驟2:將步驟1的混合物過濾,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硝酸鋇.
產(chǎn)生了白色沉淀,
說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鉀.
步驟3:將步驟1的混合物過濾,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硝酸銀溶液
產(chǎn)生了白色沉淀
說明草木灰中含有氯化鉀
實驗操作
預期現(xiàn)象
結(jié)論
步驟1:
假設(shè)1成立.
步驟2:
實驗操作
預期現(xiàn)象
結(jié)論
取少量原固體樣品于試管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至燒杯內(nèi)固體不再溶解
有白色固體
向步驟1反應(yīng)后的白色固體中滴加足量稀稀HNO3溶液,并不斷震蕩
白色固體完全溶解,有氣泡產(chǎn)生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A.取無色溶液M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振蕩,靜置
_______________
證明溶液M中有碳酸鈉并被除盡
B.取實驗A所得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確
選項
物質(zhì)
雜質(zhì)
除雜方法
A
CO2
CO
通入氫氧化鈉溶液
B
N2
O2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木炭
C
CuO
C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過濾
D
Zn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的鋅粉,過濾
選項
實驗?zāi)康?br>實驗設(shè)計
A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氣體
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B
鑒別稀鹽酸與NaCl溶液
分別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顏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
用磁鐵充分吸引
D
鑒別化肥NH4Cl和KNO3
取樣,分別加熟石灰研磨,聞氣味
選項
物質(zhì)
雜質(zhì)
除雜試劑和方法
A
KCl
加入適量的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B
Ag粉
Fe粉
加入適量的溶液,過濾
C
CO
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
D
NaOH溶液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序號
物質(zhì)
雜質(zhì)
除雜方法
A
CO2
H2O
將氣體通過足量的濃硫酸
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
O2
N2
將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
D
KCl溶液
K2CO3
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過濾
選項
實驗?zāi)康?br>實驗方案
A
鑒別硫酸銨和氯化銨
取樣,分別加入熟石灰研磨后聞氣味
B
除去氯化鈉中少量的碳酸鈉
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過濾;濾液蒸發(fā)結(jié)晶
C
檢驗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zhì)
取樣,加入足量氫氧化鋇溶液,過濾;濾液中加酚酞
D
分離二氧化錳和氯化鉀固體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干燥;濾液蒸發(fā)結(jié)晶
選項
實驗?zāi)康?br>實驗設(shè)計
A
鑒別氯化銨和氯化鉀
加入熟石灰固體研磨,聞氣味
B
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zhì)
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顏色
C
分離氯化鈉中混有少量泥沙
溶解、過濾、蒸發(fā)、結(jié)晶
D
除去氮氣中混有的少量氧氣
通過灼熱的銅絲網(wǎng)
選項
實驗?zāi)康?br>實驗方案
A
鑒別乙醇和水
取樣,分別聞氣味
B
鑒別鋁合金和銀
取樣,分別滴加稀硫酸,觀察現(xiàn)象
C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氣體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加入適量的Ba(NO3)2溶液,過濾
選項
實驗?zāi)康?br>實驗設(shè)計或操作
A
除去銅粉中少量的鐵粉
加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洗滌
B
檢驗Na2SO4溶液中是否混有H2SO4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C
分離KCl和MnO2的固體混合物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蒸發(fā)
D
鑒別軟水和硬水
加入肥皂水,振蕩
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I
打開活塞,向錐形瓶中加入適量稀鹽酸,讓產(chǎn)生的氣體依次通過后面裝置。
①B裝置中品紅溶液褪色
猜想_______不正確
②E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猜想一、二不正確
II
另取樣品于燒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待無氣泡產(chǎn)生后,再滴加適量BaCl2溶液,觀察現(xiàn)象。
③_______。
猜想五正確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步驟一:取適量樣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
有_____產(chǎn)生
樣品中含有NaHCO3
步驟二:取步驟一反應(yīng)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溶液
有_____產(chǎn)生
樣品中含有NaC1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
結(jié)論
步驟一:取試管③中濾液少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______產(chǎn)生
猜想三正確
步驟二:靜置一段時間,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適量______溶液
有藍色沉淀產(chǎn)生
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結(jié)論
A
將黃銅片(銅鋅合金)與銅片相互刻畫,銅片上有刻痕
黃銅片的硬度比銅片大
B
分別在放有少量鋅片、銅片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鋅片上有氣泡產(chǎn)生,銅片上沒有氣泡產(chǎn)生
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C
在鎂條與鹽酸反應(yīng)后的溶液中滴加幾滴氫氧化鈉溶液,無白色沉淀
氯化鎂與氫氧化鈉不反應(yīng)
D
取硝酸鈉固體少量,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未能聞到氣味
氮肥與堿作用都無氨氣放出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精講專題15 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與除雜(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精講專題15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與除雜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精講專題15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與除雜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練與測專題15 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與除雜(測試)(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練與測專題15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與除雜測試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練與測專題15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與除雜測試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15 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與除雜(練習)-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共3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