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
(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提示:試卷答案請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簽字筆作答。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1. 支氣管、肺部疾病的患者,由于體內二氧化碳不能及時排出,導致患者血漿 pH下降,嚴重的甚至引起酸中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內環(huán)境 pH 過低將影響細胞正常代謝
B. 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可以保證 pH 不變
C. 血漿 pH 的維持,與其中的 HCO3-、H2CO3 等物質有關
D. 借助呼吸機輔助通氣、使用堿性藥物等可以緩解酸中毒癥狀
2. 下列關于體液調節(jié)與神經(jīng)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體液調節(jié)就是激素通過體液傳送進行調節(jié)
B. 神經(jīng)調節(jié)作用范圍更廣、反應速度更快
C. 神經(jīng)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不同
D. 神經(jīng)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各自獨立起作用
3. 杭州亞運會上,中國女籃最后幾秒絕殺對手,蟬聯(lián)冠軍。雖然比賽緊張、激烈,但運動員始終能調整狀態(tài)、從容應對。此時,機體不會發(fā)生的生理變化是( )
A. 大腦調節(jié)腦干和脊髓,小腦參與身體平衡的控制
B. 交感神經(jīng)興奮,支配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增加
C. 大腦皮層的S區(qū)、H區(qū)等區(qū)域神經(jīng)元興奮性增強
D. 血糖含量顯著下降,無法為運動員提供充足能量
4. 當人體一只腳踩到釘子,同側的腿立即收縮(屈反射) 以避開損傷性刺激,同時對側腿伸直(交叉伸反射) 以支持身體,避免跌到,過程如圖。 圖示脊髓有多個突觸,甲-丁為其中的4個,“+”表示突觸前膜的信號使突觸后膜興奮,“-”表示突觸前膜的信號使突觸后膜受抑制。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屈反射是非條件反射,而交叉伸反射是條件反射
B. 屈反射與交叉伸反射的傳入神經(jīng)和神經(jīng)中樞都是一樣的
C. 甲-丁處信號神經(jīng)遞質,對后膜作用依次為+、-、+、+
D. 屈反射和交叉伸反射不會受到大腦等高級神經(jīng)中樞的調節(jié)
5. 下列有關動物激素作用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激素由特定的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經(jīng)體液定向運輸至靶細胞
B. 激素可以特異性識別和結合受體,故能精準調節(jié)靶細胞的生命活動
C. 激素進入靶細胞,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使細胞代謝水平顯著提高
D. 激素含量雖然很低,但結合受體后會持久發(fā)揮作用,因而具有高效性
6. 北方夏季連續(xù)出現(xiàn)高溫天氣時,個別市民會患上熱射病,癥狀包括40℃以上高熱、意識模糊、大小便失禁等。下列關于熱射病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高熱可能是高溫導致位于腦干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所致
B. 意識模糊可能是高熱造成大腦皮層的部分神經(jīng)中樞損傷所致
C. 大小便失禁可能是高熱破壞大腦皮層與脊髓間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所致
D. 神經(jīng)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共同參與體溫調節(jié),其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
7.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降低人體免疫功能。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是 HIV的主要傳播途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輔助性T細胞表面存在識別并結合HIV 表面抗原的特異性受體
B. HIV 侵染初期,機體中的T細胞產(chǎn)生抗HIV 抗體清除大部分HIV
C. HIV 侵染后期、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完全喪失,體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經(jīng)藥物治療的 HIV產(chǎn)婦因其乳汁中病毒含量低,最好選擇母乳喂養(yǎng)
8. 下列關于免疫系統(tǒng)組成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骨髓和胸腺產(chǎn)生的免疫細胞不會移動到其他免疫器官
B. 樹突狀細胞、T細胞、巨噬細胞均屬于抗原呈遞細胞
C. 免疫活性物質包括抗原、白細胞介素、干擾素和溶菌酶等
D. B 細胞可將抗原攝取、處理并呈遞后,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
9. 內耳中的毛細胞是聽覺感受細胞。聲波通過鼓膜的振動傳遞至內耳,引起毛細胞相對位 移,通過“末梢連接”開啟 K?通道,K?內流。通過一系列反應使毛細胞釋放谷氨酸, 最終使螺旋神經(jīng)節(jié)神經(jīng)元將信號傳遞至腦形成聽覺,機理如下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毛細胞將聲波的機械振動轉化為可傳導的電信號
B. 毛細胞去極化使 Ca2?內流引起胞吐釋放谷氨酸
C. 谷氨酸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使膜電位變?yōu)橥庹齼蓉?br>D. 螺旋神經(jīng)節(jié)神經(jīng)元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興奮
10. 科研人員給予突觸a和突觸b的突觸前神經(jīng)元以相同的電刺激,通過微電極分別測量突觸前、后兩神經(jīng)元的膜電位,結果如圖。據(jù)此判斷不合理的是( )
A. 靜息狀態(tài)下膜內電位比膜外低約70 mV
B. 突觸a的突觸后神經(jīng)元出現(xiàn)了陽離子內流
C. 突觸a和b分別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
D. 興奮在突觸前后兩神經(jīng)元間的傳遞沒有延遲
11. 小鼠在受到電擊刺激時心率、呼吸頻率均會升高,有典型的躲避、逃逸行為。這一過程中伴隨著唾液分泌以及消化功能減弱。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下丘腦通過垂體分級調節(jié)腎上腺素分泌,動員應急反應
B. 小鼠的躲進行為需要大腦皮層、腦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調控
C. 呼吸、心跳、唾液分泌、消化等活動是可受意識支配的
D. 同一內臟器官僅由交感神經(jīng)或副交感神經(jīng)之一支配
12. 如圖表示巨噬細胞攝取、加工和呈遞抗原的過程,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示過程可發(fā)生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中
B. 巨噬細胞吞噬細菌需要受體的識別和ATP供能
C. 巨噬細胞MHC-II將細菌的抗原呈遞給細胞毒性T細胞
D. MHC-II加工及定位體現(xiàn)了生物膜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性
13. 下圖表示人體通過體液免疫消滅破傷風桿菌外毒素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1—細胞5都能夠特異性識別破傷風桿菌外毒素
B. 過程③中細胞2與細胞3結合并分泌細胞因子
C. 細胞4分泌的物質a是一種免疫活性物質
D. 細胞5再次接觸破傷風桿菌外毒素會迅速增殖分化
14. 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病(SCID)是源自骨髓造血干細胞的 T 細胞和 B 細胞等發(fā)育異常所致的疾病。患兒伴有嚴重感染和生長發(fā)育障礙,往往在出生 1~2 年內死亡。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免疫缺陷病是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引起的疾病
B. SCID 患者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嚴重缺陷
C. 由于免疫缺陷,患兒一般死于其他病原體感染
D. 骨髓移植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要輔助免疫增強劑
15. RNA疫苗進入人體細胞后,指導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細胞也可激活B細胞。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進入細胞的RNA與核糖體結合指導抗原蛋白合成
B. B細胞被激活后產(chǎn)生的漿細胞也可以識別相應抗原
C. 細胞毒性T細胞可通過增殖分化產(chǎn)生記憶T細胞
D. 注射特定RNA疫苗僅對相應疾病起到預防作用
二、非選題(共6小題,共70分)
16. 惡性腫瘤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在機體對抗腫瘤細胞的過程中,DC 細胞(具有抗原呈遞功能的樹突狀細胞)和 NK 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針對這兩類細胞在殺傷腫瘤細胞中的作用機制開展了相關研究。
(1)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絕大多數(shù)的巨噬細胞僅具有較強的吞噬、處理抗原的能力。在受到抗原或特定信號刺激時,部分巨噬細胞可_____為 DC 細胞,將抗原呈遞給 T 細胞,從而激活機體的_____免疫功能。
(2)正常機體中的NK 細胞能夠殺傷腫瘤細胞,使其破裂,釋放其內部抗原物質。這種殺傷作用是天然的,無需特定抗原預先加以致敏。因此,NK 細胞的功能屬于免疫系統(tǒng)的第_____道防線。
(3)為研究 DC 細胞與 NK 細胞在殺傷腫瘤細胞過程中的關系,研究人員利用體外培養(yǎng)的DC 細胞、NK 細胞、多種腫瘤細胞等進行相關實驗。
①研究者先用 51Cr 標記腫瘤細胞,然后與不同處理下的NK 細胞共培養(yǎng),通過檢測________(選擇填寫“上清液”或“沉淀”)中的放射性強弱來確定 NK 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裂解能力。
②下圖所示實驗結果說明_____。
(4)腫瘤組織中會有大量 NK 細胞、DC 細胞和效應 T 細胞聚集,若清除實驗動物體內的NK 細胞可導致腫瘤組織中 DC 細胞數(shù)量和效應 T 細胞數(shù)量大幅下降。請綜合(1)~(3)信息對此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長期高強度壓力應激刺激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情緒障礙和代謝疾病。以大鼠為材料,研究了壓力應激反應中血糖調節(jié)的機制。
(1)人體通過________系統(tǒng)調節(jié)有機物的代謝,維持血糖的相對穩(wěn)定。
(2)壓力應激刺激下,血糖會明顯升高,其意義是_________。
(3)已有研究表明,紋狀體床核前側(aBNST)介導了壓力應激反應。為探究aBNST中哪種神經(jīng)元(GA或Ca)的激活介導了高血糖反應,將攜帶光敏感蛋白-2基因(ChR2)的病毒注射到大鼠aBNST中,使ChR2只在GA(或Ca)神經(jīng)元表達,再用一定波長的光照射5min使相應神經(jīng)元興奮,檢測血糖水平,結果如下圖。
① 對照組的處理是_______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 給予壓力應激刺激
B. 不給予壓力應激刺激
C. 注射攜帶ChR2的病毒
D. 注射不攜帶ChR2的病毒
E. 不進行注射
F. 用一定波長的光照射
② 由圖可知________,這表明aBNST中的GA神經(jīng)元介導了壓力應激反應中的高血糖反應。
(4)aBNST中GA神經(jīng)元可投射到下丘腦的血糖調節(jié)中樞(ARC)。在(3)的實驗中,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實驗組血清中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胰島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請結合所學知識,補充完善壓力應激反應中血糖調節(jié)的機制示意圖(在方框中填寫結構名稱。在括號中選填“+”或“-”,“+”表示促進或刺激,“-”表示抑制)。
(5)長期壓力應激可誘發(fā)糖尿病。請依據(jù)本研究提出治療糖尿病的思路。
18. 學習、記憶是動物適應環(huán)境、使個體得到發(fā)展的重要功能。通過電刺激實驗,發(fā)現(xiàn)學習、記憶功能與高等動物的海馬腦區(qū)(H區(qū))密切相關。
(1)在小鼠H區(qū)的傳入纖維上施加單次強刺激, 傳入纖維末梢釋放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觸后膜的相關受體,突觸后膜出現(xiàn)一個膜電位變化。
(2)如果在H區(qū)的傳入纖維上施加100次/秒、持續(xù)1秒的強刺激(HFS),在刺激后幾小時之內,只要再施加單次強刺激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都會比未受過HFS處理時高2~3倍,研究者認為是HFS使H區(qū)神經(jīng)細胞產(chǎn)生了“記憶”,下圖為這一現(xiàn)象可能的機制。
如圖所示,突觸后膜上的N受體被激活后,Ca2+會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進入胞內,Ca2+與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C酶被激活。
(3)為驗證圖中所示機制,研究者開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對小鼠H區(qū)傳入纖維施加HFS,休息30分鐘后,檢測到H區(qū)神經(jīng)細胞的A受體總量無明顯變化,而細胞膜上的A受體數(shù)量明顯增加,該結果為圖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圖中序號)過程提供了實驗證據(jù)。
②圖中A受體胞內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體活性增強,為證實A受體的磷酸化位點位于T上,需將一種短肽導入H區(qū)神經(jīng)細胞內,以干預C酶對T的磷酸化,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所用短肽分別應與T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_
A.數(shù)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數(shù)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數(shù)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為驗證T的磷酸化能增強神經(jīng)細胞對刺激的“記憶”這一假設,將T的磷酸化位點發(fā)生突變的一組小鼠,用HFS處理H區(qū)傳入纖維,30分鐘后檢測H區(qū)神經(jīng)細胞突觸后膜A受體能否磷酸化,請評價該實驗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
(4)圖中內容從_______________水平揭示學習、記憶的一種可能機制,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19. 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5)題。
惡心、嘔吐防御反應的神經(jīng)機制
我國研究者初步揭示了攝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機體惡心、嘔吐等防御反應的神經(jīng)機制。研究者先給小鼠品嘗櫻桃味糖精溶液后,隨即在腸道內注射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小鼠出現(xiàn)嘔吐現(xiàn)象。多次重復后,小鼠出現(xiàn)味覺回避反應,即飲用櫻桃味糖精溶液的次數(shù)和用量顯著減少,表現(xiàn)出“惡心”樣行為。
小鼠腸道上皮中存在著一類腸道內分泌細胞——腸嗜鉻細胞,這種細胞合成了占機體90%5-羥色胺(5-HT)。研究者推測,腸嗜鉻細胞可能是在惡心、嘔吐反應中幫助大腦感知病原入侵的“情報員”。研究者敲除小鼠腸嗜鉻細胞中合成5-HT的關鍵酶基因后,發(fā)現(xiàn)小鼠對含毒素飲料的惡心、嘔吐反應大大下降,對相應味道飲料的回避反應也會消失。
如下圖所示,在腸嗜鉻細胞周圍分布著具有5-HT受體的迷走神經(jīng)元末梢,5-HT誘發(fā)了迷走神經(jīng)元的突觸后膜產(chǎn)生興奮,而切斷相關迷走神經(jīng),可以顯著緩解注射腸毒素小鼠的惡心、嘔吐反應。接收迷走神經(jīng)傳入的是腦干DVC區(qū),抑制DVC神經(jīng)元活動也可以緩解注射腸毒素小鼠的惡心、嘔吐反應。DVC區(qū)的有關神經(jīng)元傳遞信息到鄰近的LPB區(qū)和VRG區(qū),研究者特異性激活或抑制DVC-VRG環(huán)路,將分別誘發(fā)或抑制小鼠
嘔吐現(xiàn)象,特異性激活或抑制DVC-LPB環(huán)路,則分別誘發(fā)或抑制小鼠“惡心”樣行為。
化療藥物會使癌癥患者產(chǎn)生強烈的惡心、嘔吐反應,給患者帶來痛苦。研究者發(fā)現(xiàn)化療藥物也會激活相同的神經(jīng)通路。這項研究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惡心和嘔吐的神經(jīng)機制,有助于更加安全有效地開發(fā)止吐藥物。
(1)小鼠攝入櫻桃味糖精溶液時,糖精溶液引I起小鼠唾液分泌(a),多次攝入有腸毒素的櫻桃味糖精溶液后,產(chǎn)生味覺回避反應(b)。請?zhí)畋矸治鯽和b分別屬于哪種類型反射,比較這兩種反射的異同點(各寫出一條即可)。
(2)含腸毒素的飲料誘發(fā)小鼠出現(xiàn)嘔吐反應過程中,rVRG區(qū)細胞的興奮經(jīng)_____(選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經(jīng)傳導至消化道平滑肌,導致嘔吐現(xiàn)象。
(3)依據(jù)本文,小鼠出現(xiàn)“惡心”樣行為的機制是:腸毒素進入消化道→_____(選填下列事件前的字母并排序)→“惡心”樣行為。
a、迷走神經(jīng)將信息傳遞到DVC區(qū) b、控制腸道平滑肌收縮的神經(jīng)被激活
c、腸嗜鉻細胞釋放5-HT增加 d、激活DVC-rVRG環(huán)路
e、抑制DVC-rVRG環(huán)路 f、激活DVC-LPB環(huán)路
g、抑制DVC-LPB環(huán)路
(4)動物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味覺回避反應的生物學意義是_____。
(5)基于文中的神經(jīng)機制,請?zhí)岢鲆环N止吐藥物的作用機理。_____
20. F因子是一種主要由肝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在脂肪等多種組織中表達,對調節(jié)血糖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員對相關機制進行了研究。
(1)與標準飲食相比,高脂飲食使機體攝入更多能量,引起血糖升高。肝和____________可將葡萄糖轉變?yōu)榉翘俏镔|,引發(fā)肥胖,導致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
(2)科研人員以野生型小鼠(WT)和F因子合成基因敲除小鼠(KO)為材料,給予不同飲食,一段時間內檢測F因子及皮下脂肪含量,結果如圖1和圖2。
①據(jù)圖1可知,高脂飲食可___________。
②結合圖1和圖2結果推測F因子____________。
(3)為研究高脂飲食條件下F因子通過皮下脂肪影響胰島素敏感性從而調節(jié)血糖的機制,科研人員對給予高脂飲食飼喂一段時間后的不同小鼠進行了皮下脂肪移植手術,一段時間后檢測相關指標,實驗設計及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注:“+”越多代表含量越高;AKT蛋白是胰島素信號通路關鍵蛋白;pAKT是磷酸化的AKT蛋白。
①將上述受體及假手術小鼠禁食6h后,輸注等量葡萄糖,之后同時輸注等量胰島素和不等量的葡萄糖,以維持正常血糖水平。計算一段時間內葡萄糖輸注速率,以反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據(jù)表中結果可知F因子增加了胰島素敏感性,則表中I~ⅣI處的數(shù)據(jù)應為________(選填“4”、“4”、“8”、“9.5”)。
②AKT蛋白在胰島素信號轉導過程中的作用如圖3所示,據(jù)表中結果結合圖3推測F因子對血糖調節(jié)的機制:_________。
(4)脂聯(lián)素是一種主要由脂肪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為證明F因子通過調控脂肪細胞分泌脂聯(lián)素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還需進一步檢測并比較WT和KO小鼠的________。
21. B淋巴細胞癌是一種B細胞惡性增殖導致的腫瘤,可由多種因素引發(fā),研究者對其治療進行了系列研究。
(1)正常機體中,皰疹病毒(EBV)入侵B細胞后,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處理后,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分泌_______,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并_______被感染的B細胞。而當機體的免疫防御功能受損、免疫_______功能喪失時,EBV侵染B淋巴細胞可誘發(fā)B淋巴細胞癌。
(2)EBV侵染B細胞后,誘導合成的病毒L蛋白分布在B細胞膜上。為研究L蛋白在EBV誘發(fā)B淋巴細胞癌中發(fā)揮的作用,研究人員構建了B細胞過量表達L蛋白的模型鼠,6周后檢測正常鼠和模型鼠的免疫細胞,結果如下圖。
據(jù)圖1和圖2結果推測,L蛋白可激發(fā)細胞免疫,清除過量表達L蛋白的B細胞,支持該推測的證據(jù)是_______。據(jù)此研究者推測 EBV感染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激活更強的細胞免疫,從而為腫瘤治療提供思路。
(3)腫瘤相關抗原(TAA)是腫瘤細胞上存在的一類抗原分子,可被T細胞識別。L蛋白過量表達可引發(fā)B細胞表面TAA含量增加。非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癌細胞(L?細胞),TAA 水平低,難以有效激活 T細胞?;谏鲜鲅芯浚芯咳藛T將L蛋白過表達載體導入L細胞獲得L+細胞,將L?細胞與T細胞共同培養(yǎng),獲得被特異性激活的T細胞(P-T細胞),檢測其治療腫瘤的效果。以接種了L-細胞致瘤的小鼠為實驗材料,實驗處理及結果如圖3。結合免疫學相關原理,解釋圖中P-T 細胞治療效果的原因:________。
(4)抗原呈遞時,TAA可與MI或MII蛋白形成復合物轉運到細胞表面,進而被T細胞識別。請將下列選項前字母填入表格①~④處,以探究P-T細胞通過識別哪種復合物殺傷B淋巴癌細胞。
a. 正常B細胞 b. L?細胞 c. MI蛋白的抗體 d. MⅡ蛋白的抗體 e. 無關抗體
結果顯示實驗組1的檢測指標顯著低于實驗組2和對照組,說明______。
(5)根據(jù)該研究,請?zhí)岢鲆粭l免疫治療B淋巴癌的思路________。類型
相同點
不同點
a
_____
_____
_____
b
_____
供體小鼠
受體小鼠
葡萄糖輸注速率(mg·kg-1·min-1)
皮下脂肪AKT蛋白含量
注射胰島素后皮下脂肪pAKT含量
組1
WT
KO
Ⅰ
+++
+
組2
KO
KO
Ⅱ
+++
無
組3
WT假手術
Ⅲ
+++
++
組4
KO假手術
Ⅳ
+++
無
組別
細胞類型
抗體類型
檢測指標
實驗組1
①______
d
腫瘤細胞死亡率
實驗組2
②______
③______
對照組
b
④______
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十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十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原卷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十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無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