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講 九下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
目錄
\l "_Tc8374" 一、考點過關(guān)練2
TOC \ "1-2" \h \u \l "_Tc27564" 篇目1:《魚我所欲也》 PAGEREF _Tc27564 \h 2
\l "_Tc8374" 篇目2:《送東陽馬生序》 PAGEREF _Tc8374 \h 4
\l "_Tc13088" 篇目3:《曹劌論戰(zhàn)》 PAGEREF _Tc13088 \h 7
\l "_Tc32327" 篇目4:《鄒忌諷齊王納諫》 PAGEREF _Tc32327 \h 10
\l "_Tc7297" 篇目5:《出師表》 PAGEREF _Tc7297 \h 13
\l "_Tc6888" 二、真題實戰(zhàn)練 PAGEREF _Tc6888 \h 16
\l "_Tc8287" 三、重難創(chuàng)新練 PAGEREF _Tc8287 \h 28
篇目1:《魚我所欲也》
1.(2023·湖南張家界·統(tǒng)考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問題。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br>曰:“以禮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①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金重于羽者,豈謂一內(nèi)金與一輿②羽之謂戰(zhàn)?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往應(yīng)之曰:‘軫③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軫,則不得食,則將軫之乎?’”
(選自《孟子·告子下》,有刪改)
【注釋】①揣:比較,后面的“齊”也是同義。②輿:車。③軫(zhěn):扭。
(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無凍餒之患矣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骨已盡矣
C.豈謂一內(nèi)金 是可謂善學(xué)者矣
D.則不得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3)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
(4)兩文都認為“禮”比“食”重要,但也有人認為“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要讓步”,你覺得這兩個觀點是否矛盾?請說說理由。
篇目2:《送東陽馬生序》
2.(2023·山西朔州·校聯(lián)考一模)在班級舉辦的“詩歌潤人生?辭章慰心靈”交流會上,啟慧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例,帶領(lǐng)大家學(xué)習(xí)古詩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南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送東陽馬生序
元末明初?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辨其音?走進文本:與“同舍生皆被綺繡”中“被”的讀音和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被甲枕戈B.被寵若驚
(2)明其義?理解內(nèi)容:請完成下面語句的翻譯。
①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②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3)悟其理?豐富思想:《送東陽馬生序》一文運用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虛心求學(xué)的態(tài)度和對知識的渴求。請從下面《<論語>十二章》(節(jié)選)中找出有此思想的句子,并加以賞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br>(《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br>(《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r>(《述而》)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br>(《子張》
句子:
賞析:
(4)取其精?學(xué)以致用:《送東陽馬生序》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者將宋濂的① 和當前太學(xué)諸生學(xué)習(xí)條件的優(yōu)越進行對比,引出“勸學(xué)”的主旨,意在② 刻苦學(xué)習(xí)。后者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中,抒發(fā)了詞人③ 的壯志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
篇目3:《曹劌論戰(zhàn)》
3.(2023·陜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家荒#╅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眲ピ唬骸叭馐痴弑桑茨苓h謀?!蹦巳胍姟柡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玻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節(jié)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乙】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①、衛(wèi)侯、許男、膝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zhàn)于升陘。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②,宋師敗績。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zhàn)。大司馬③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④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伞!奔葷闯闪?,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惗髶糁?,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弊郁~曰:“君未知戰(zhàn)。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zhàn),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br>——《左傳》子魚論戰(zhàn)
【注】①宋公:宋裹公,名並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鄭,這年冬天宋楚兩軍交戰(zhàn)于泓。②弘:弘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縣西。③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職,這里指公孫固。④司馬:統(tǒng)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此指目夷,字子魚。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彼竭我盈
②弗可赦也已
③既陳而后擊之
④若愛重傷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天之棄商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公將馳之B.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C.久之D.公與之乘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②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
(4)【甲】【乙】兩文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戰(zhàn)多的戰(zhàn)役,可兩戰(zhàn)的成敗結(jié)果卻不同。請你分析一個國家在戰(zhàn)爭中以少勝多需要什么?
篇目4:《鄒忌諷齊王納諫》
4.(2023·江蘇鎮(zhèn)江·統(tǒng)考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節(jié)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秦王怫然怒
②天下縞素
③臣之妻私臣
④今齊地方千里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②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3)【甲】文提到了三種人的怒,各有特點,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4)兩文中“唐雎”與“鄒忌”說話都很講究藝術(shù),選擇一人分析其語言藝術(shù)。
篇目5:《出師表》
5.(2023·四川瀘州·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xué)校考模擬預(yù)測)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答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選自《誡子書》)
【丙】
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yīng)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謖,大破之。安定民楊條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①進軍圍之。條謂其眾曰:“大將軍自來,吾原早降耳?!彼熳钥`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懲于祁山,后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戶。四年,朝洛陽,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真以“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shù)道并入,可大克也?!钡蹚钠溆嫛U娈敯l(fā)西討,帝親臨送。真以八月發(fā)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謚曰:元侯。
注:①真,指曹真,三國時魏國名將。
(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
(1)下列對乙文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
B.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
C.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
D.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
(2)對下列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非學(xué)無以廣才 增長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卑微,目光短淺
C.帝遣真督諸軍軍郿 軍隊
D.遷大司馬 升遷,升職
(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塑造了諸葛亮謙虛謹慎,勇于擔當,忠心耿耿,知恩圖報忠臣形象。
B.乙“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薄”“寧靜”的重要性。
C.丙文從收三郡,御陳倉可看出曹真是一個富有戰(zhàn)略眼光、戰(zhàn)功卓著的軍事家,從“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原為用”看出他愛護士卒。
D.甲文主要是寫諸葛亮回憶先帝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險阻,表達自己對先帝的懷念和愛戴之情。丙文主要寫諸葛亮攻祁山屢次失敗。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①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②會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
(2023·山東威海·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乙】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①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②必于是,顛沛③必于是。
——《論語·里仁》
【注釋】①惡(wū)乎:怎樣。②造次:急促、倉猝。③顛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頓,社會動亂。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其人舍然大喜
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①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②上使外將兵
D.①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②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與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
C.①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②為人謀而不忠乎
D.①不以其道得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
8.與【甲】文中“魚,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D.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10.【甲】【乙】兩文闡述的觀點是 ,請另舉兩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
(2023·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匡衡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②,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
(選自葛洪《西京雜記》)
【丙】
冬夜讀書示子聿③
陸游
古人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釋】①不逮:照不到。②文不識:人名。③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門人弟子填其室 (2)援疑質(zhì)理
(3)色愈恭,禮愈至 (4)資給以書
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所給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A.游人去而禽鳥樂也B.人不知而不慍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D.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14.下列對詩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讀懂題目對鑒賞古詩歌尤為重要,本詩題目交代了寫詩時間、寫詩情境和寫詩目的。
B.首句“無遺力”的意思是不遺余力,表現(xiàn)出古人勤奮努力、不知疲倦的學(xué)習(xí)品質(zhì)。
C.本詩與《示兒》都是陸游寫給兒子的,兩首詩歌旨在叮囑兒子要重視學(xué)習(xí),刻苦學(xué)習(xí)。
D.本詩的語言平實質(zhì)樸,在淺顯的語言中彰顯深刻的道理和獨到的見解,耐人深思。
15.請結(jié)合以上三則材料,說說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哪些。
(2023·湖南張家界·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曹劌論戰(zhàn)(節(jié)選)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乙】
蕭穎士風(fēng)節(jié)
蕭穎士為唐名人,后之學(xué)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復(fù)考之,穎士有風(fēng)節(jié)之士也。為集賢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diào)河南參軍。時安祿山寵恣,穎士陰②語柳并曰:“胡人③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祿山反,穎士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節(jié)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穎士曰:“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注:①集賢校理:官名。②陰: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祿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
16.下列加點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后之學(xué)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但微頷之B.穎士不詣/及郡下,詣太守
C.穎士陰語柳并曰/此中人語云D.亂不久矣/無絲竹之亂耳
17.翻譯畫波浪線的語句。
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
1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面對“何以戰(zhàn)”的問題,魯莊公在曹劌的啟發(fā)下,最終意識到民心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性。
B.甲文語言簡潔,駢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人物對話增強了敘事寫人的生動效果。
C.乙文畫橫線句子“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斷句正確。
D.乙文蕭穎士分別從客觀形勢、退兵后果這兩方面說服源洧按兵不動,固守襄陽。
19.結(jié)合甲、乙兩文內(nèi)容,探究蕭穎士和曹劌形象的共同之處。
(2023·遼寧錦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甲】【乙】兩個語段,完成各題。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魏文侯①使樂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擊③。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讲灰苑饩芏苑饩雍沃^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蔽暮钤唬骸昂我灾俊睂υ唬骸俺悸劸蕜t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蔽暮類偅沟澡偃巫粗?,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注釋】①魏文侯:戰(zhàn)國時魏國國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國,戰(zhàn)國時小國。③擊:魏擊,魏文侯之子,后繼承為君,即魏武侯。
20.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2)聞寡人之耳者:
(3)克之: (4)任座趨出:
21.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 )
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 (《桃花源記》)
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 (《馬說》)
C.臣誠知不如徐公美/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師表》)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魚我所欲也》)
2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2)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2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君 得 中 山 不 以 封 君 之 弟 而 以 封 君 之 子 何 謂 仁 君
24.同是為了達到說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鄒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歡哪一個?請說明理由。
(2023·遼寧本溪·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①薨。上②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fù)使樂平侯山③領(lǐng)④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⑥,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
(節(jié)選自《漢書》
【注釋】①光:大將軍霍光。②上:漢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孫。④領(lǐng):兼任之意。⑤傅奏:陳奏,向君上報告。⑥異善:特殊貢獻。
25.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B.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 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游》)
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D.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峽》)
26.將甲乙兩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2)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
27.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品 式 備 具 上 下 相 安 莫 有 茍 且 之 意 也
28.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分析蜀國當時面臨的(1) ,而有“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則闡述了(2) ,情辭懇切,言之有理。
29.甲文中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與乙文中漢宣帝的治國舉措有相同之處,請概括出來。
(2023·浙江寧波·統(tǒng)考一模)班級開展“愛國人物故事會”活動。請你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br>(選自《左傳》)
【乙】
冬,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①。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惫唬骸靶牛瑖畬氁?,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于冀②。趙衰為原大夫,狐溱③為溫大夫。
衛(wèi)人平莒④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衛(wèi)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晉侯問原守于寺人勃鞮⑤。對曰;“昔趙衰以壺飧⑥從,徑⑦,餒而弗食?!惫适固幵?br>(選自《左傳》)
【注釋】①三日之糧:攜帶三日之糧。②冀:在今山西河津縣東北。③狐溱(zhēn);人名。④莒(iǔ):古時國名。⑤寺人勃鞮(dī);人名。⑥飧(sūn);指晚飯,亦泛指熟食,飯食。⑦徑;指晉侯行大路,趙衰走小路,兩人失散。
30.疏通故事。請解釋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點字,補全表格。
31.讀懂人物。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32.表演人物。請分析人物語言,完成討論。
小余:我覺得魯莊公說“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這句話時,連用三個四字短語,句式工整,語勢強烈。表演時要注意語氣,應(yīng)該讀出莊公那種以為憑小恩小惠就能獲得民眾支持的自信,從而表現(xiàn)他的“未能遠謀”。
小姚:我同意你用這樣的語氣去表演?!疽摇课闹袝x侯說“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边@句話也很值得玩味。
小余:我再來試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姚:再次同意你的解讀和表演。抓住人物的語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走進故事與人物內(nèi)心。
33.理解內(nèi)涵。結(jié)合【甲】文中的曹劌和【乙】文中的趙衰面臨國家外患時的言行,說說他們的愛國精神。
(2023·浙江麗水·統(tǒng)考一模)品讀詩文經(jīng)典,完成學(xué)習(xí)任務(wù)。
【甲】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乙】
諸葛亮傳(節(jié)選)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也。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胖Γе邑懼?jié),繼之以死!”建興元年,封亮武鄉(xiāng)候,開府①治事。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jié)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之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②,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材,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③,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終于邦域之內(nèi),威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選自《三國志·蜀書》,有刪改)
【注釋】①開府:設(shè)立丞相府。②不別治生:無需再治其他產(chǎn)業(yè)。③儀軌:禮儀法規(guī)。
34.閱讀古文時,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詞句。請根據(jù)提示完成下表。
35.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若 嗣 子 可 輔 輔 之 如 其 不 才 君 可 自 取
36.明代李東陽在《麓堂詩話》中指出:“詩用實字易,用虛字難”。而杜甫妙用虛字,且“用得好極了”。請賞析【甲】詩中頷聯(lián)虛字“自”和“空”的妙處。
37.杜甫在為一首詩《八陣圖》中評價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請結(jié)合【甲】【乙】詩文和【鏈接材料】,說說杜甫如此盛贊諸葛亮的原因。
【鏈接材料】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出師表》)
文言現(xiàn)象
原文例句
解釋加點字
釋義方法(供參考)
古今異義
肉食者鄙
(1)
【查閱字典】①淺陋;②看不起;③邊遠的地方;④謙辭,用于自稱。
詞類活用
神弗福也
(2)
【聯(lián)系語境】民弗從(聽從,跟從)也
盟于洮
(3)
【課內(nèi)遷移】為壇而盟
一詞多義
所亡滋多
(4)
【聯(lián)系成語】亡羊補牢
亡處亡氣
沒有
【參照注釋】
方法
例句
詞義
課內(nèi)遷移法
將軍宣枉駕顧之
(1)
語境推測法
亮每患糧之不繼
(2)
通假字法
屬以后事
(3)
查字典法
管、蕭之亞匹(①量詞。②比得上;相當。③單獨的。)
(4) (填序號)
這是一份第19講 九上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9講九上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第19講九上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8講 八下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8講八下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第18講八下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7講 八上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7講八上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第17講八上課標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