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學】教材??紝嶒灴偨Y(jié)-學案
展開
這是一份【高考化學】教材常考實驗總結(jié)-學案,共12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1、過濾
(1)定義:分離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
(2)裝置及操作要領(lǐng):
2、蒸發(fā)
(1)定義:將溶液濃縮、溶劑汽化或溶質(zhì)以晶體析出的方法。
(2)裝置及操作要領(lǐng):
——玻璃棒的作用:攪拌。加熱蒸發(fā)皿使液體蒸發(fā)時,要用玻璃棒攪
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 ——蒸發(fā)皿可直接加熱,盛液量不超過其容積的2/3
--— ——當蒸發(fā)皿出現(xiàn)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
(3)蒸發(fā)過程中的兩種結(jié)晶方式:
= 1 \* GB3 ①蒸發(fā)結(jié)晶:通過減少溶劑而使溶液達到過飽和,從而析出晶體,如除去NaCl晶體中混有的KNO3.
= 2 \* GB3 ②冷卻結(jié)晶:通過降溫而使溶質(zhì)溶解度降低,從而析出晶體,如除去KNO3晶體中混有的NaCl。
3.蒸餾
(1)定義: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除去難揮發(fā)或不揮發(fā)的雜質(zhì)。
(2)儀器裝置:
(3)注意事項:
= 1 \* GB3 ①溫度計的水銀球與蒸餾燒瓶支管口下沿平齊; = 2 \* GB3 ②加沸石(或碎瓷片);
= 3 \* GB3 ③冷凝水“低進高出”; = 4 \* GB3 ④不可蒸干
4、萃取和分液
(1)定義:用一種溶劑把溶質(zhì)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叫做萃取。將萃取后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開的操作,叫做分液。
(2)操作方法:
①將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劑依次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過分液漏斗容積的2/3,蓋好玻璃塞進行振蕩。
②振蕩時右手壓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將分液漏斗倒轉(zhuǎn)過來振蕩,使兩種液體充分接觸;振蕩后打開活塞,使漏斗內(nèi)氣體放出。
③將分液漏斗放在鐵架臺上,靜置,待液體分層后進行分液,分液時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3)選用萃取劑時必須滿足的3個條件:
①萃取劑與原溶劑(一般是水)互不相容。
②萃取劑和溶質(zhì)不發(fā)生反應(yīng)。
③溶質(zhì)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其在原溶劑(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
5、重結(jié)晶
(1)定義:將晶體溶于溶劑或熔融以后,又重新從溶液或熔體中結(jié)晶出來的過程。
(2)實驗操作:
①將需要純化的化學試劑溶解于沸騰或接近沸騰的適宜溶劑中;
②將熱溶液趁熱過濾,以除去不溶的雜質(zhì);
③將濾液靜置,使其緩慢冷卻結(jié)晶;
④濾出晶體,必要時用適宜的溶劑洗滌晶體。
(3)正確地選擇重結(jié)晶的溶劑:
①不與產(chǎn)品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②高溫時,產(chǎn)品在溶劑中的溶解度較大,而在低溫時則很??;
③雜質(zhì)的溶解度或是很大(欲純化的試劑結(jié)晶析出時,雜質(zhì)留在母液中)或是很?。s質(zhì)在熱過濾時被除去);
④沸點不宜太高,以免該溶劑在結(jié)晶和重結(jié)晶時附著在晶體表面而不易被除盡。
二.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
1、步驟:(1)計算(2)稱量 (3)溶解(4)轉(zhuǎn)移:待燒杯中溶液冷卻至室溫后轉(zhuǎn)移(5)洗滌(6)定容:將蒸餾水注入容量瓶,當液面離刻度線1— 2cm 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凹液面最低點與刻度線在同一水平線上(7)搖勻:蓋好瓶塞,上下顛倒、搖勻(8)裝瓶貼標簽:標簽上注明藥品的名稱、濃度。
配制過程示意圖:
所用儀器: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3、 注意事項:
(1) 容量瓶:只有一個刻度線且標有使用溫度和量程規(guī)格,只能配制瓶上規(guī)定容積的溶液。(另外使用溫度和量程規(guī)格還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見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與240mL溶液,應(yīng)分別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寫所用儀器時,容量瓶必須注明規(guī)格。
(3) 容量瓶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內(nèi)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過來,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轉(zhuǎn)1800后塞緊,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與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 誤差分析
三.鈉和水反應(yīng)的探究
現(xiàn)象與解釋:(1)鈉與水劇烈反應(yīng),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動,伴有“嘶嘶”的響聲,溶液顏色變成紅色。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鈉與水反應(yīng)有氣體產(chǎn)生,是放熱反應(yīng)。(2)試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燈火焰時,有輕微的爆鳴聲,說明生成的氣體是氫氣。
化學方程式為:2Na +2H2O=2NaOH + H2↑
四.焰色反應(yīng)
1、步驟:洗—燒—蘸—燒—洗—燒
2 、該實驗用鉑絲或鐵絲
3 、焰色反應(yīng)可以是單質(zhì),也可以是化合物,是元素的物理性質(zhì)
4 、Na ,K 的焰色:黃色,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
5 、某物質(zhì)作焰色反應(yīng),有黃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
五.鐵與水蒸氣的反應(yīng)
在玻璃管中放入還原鐵粉和石棉絨的混合物,加熱,并通入水蒸氣。用試管收集產(chǎn)生的經(jīng)干燥的氣體,并靠近火焰點火
現(xiàn)象與解釋:紅熱的鐵能跟水蒸氣反應(yīng),放出氣體,這種氣體靠近火焰點火時,能燃燒或發(fā)出爆鳴聲,這是氫氣?;瘜W方程式為:3Fe+4H2O(g)eq \(=====,\s\up8(高溫))Fe3O4+4H2
Fe(OH)2的制備
1、實驗現(xiàn)象: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2、化學方程式為:Fe2++2OH-=Fe(OH)2
3、注意事項:(1)所用亞鐵鹽溶液必須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須煮沸
(2)滴定管須插入液面以下
(3)往往在液面上加一層油膜,如苯或植物油等(以防止被氧氣氧化)
七.Fe(OH)3膠體的制備
1、步驟: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飽和溶液,繼續(xù)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
操作要點: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飽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紅褐色,④停止加熱
2、涉及的化學方程式:Fe3++3H2O?Fe(OH)3(膠體)+3H+
八.硅酸的制備
方法一、稀鹽酸和硅酸鈉反應(yīng)
步驟:在試管中加入3—5mL飽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稀鹽酸,邊加邊振蕩,至溶液顏色變淺并接近消失時停止。
2、現(xiàn)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膠形成
3、化學方程式:NaSiO3+2HCl= H2SiO3↓+2NaCl(強酸制弱酸)
4、 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顯堿性,從而使酚酞試液呈紅色。
方法二、向硅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化學方程式: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
九.鹵族元素
實驗1:取干燥和濕潤的有色布條各一條,分別放入兩個集氣瓶中,然后通入Cl2,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干燥的布條沒有褪色,濕潤的布條褪色了。說明氯氣和水反應(yīng)生成的HClO具有強氧化性,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機色素褪色。
實驗2:氯氣的制法
1.工業(yè)制?。弘娊怙柡褪雏}水法(氯堿工業(yè)):電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2H2O 通電 2NaOH+Cl2↑+H2 ↑
實驗室制?。核幤愤x擇→發(fā)生裝置→性質(zhì)檢驗裝置→收集裝置→尾氣處理裝置
化學方程式:MnO2 +4HCl(濃) MnCl2 +Cl2↑+2H2O
還可用KMnO4或KClO3代替 MnO2 ,而且不用加熱
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
KClO3+6HCl=KCl+3H2O+3Cl2 ↑
實驗3:海帶灰中提取碘的實驗
實驗原理: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碘元素在其中主要的存在形式為化合態(tài),例如,KI及NaI。灼燒海帶,是為了使碘離子能較完全地轉(zhuǎn)移到水溶液中。由于碘離子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被一些氧化劑氧化生成碘單質(zhì)。
注意事項
(1)加熱灼燒中要蓋緊坩堝蓋,防止海帶飛出。最好帶防護眼鏡,防止迷眼。
(2)將海帶灰轉(zhuǎn)移到小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10 mL蒸餾水溶解,攪拌,煮沸2~3 min,過濾。
(3)向濾液中滴加幾滴硫酸,再加入約1 mL H2O2溶液,應(yīng)觀察到溶液由無色變?yōu)樽睾稚?。(反?yīng)原理:2I++2H++H2O2=I2+2H2O)
(4)取少量上述濾液,滴加幾滴淀粉,觀察現(xiàn)象,溶液應(yīng)變?yōu)樗{色。
(5)將濾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1 mL CCl4,振蕩,靜置。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CCl4層為紫紅色,水層基本無色。
實驗4:海水中提取溴的實驗
(1)生產(chǎn)流程
(2)主要步驟及主要反應(yīng)
①濃縮:海水曬鹽和海水淡化的過程中Br-得到濃縮。
②氧化:向濃縮的海水中通入Cl2,將Br-氧化為Br2,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Br-===Br2+2Cl-。
③富集:利用溴的揮發(fā)性,通入熱空氣或水蒸氣,吹出的溴蒸氣用SO2吸收。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Br2+SO2+2H2O===2HBr+H2SO4。
④提?。涸儆肅l2將HBr氧化得到產(chǎn)品溴。
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實驗:將SO2氣體通入裝有品紅溶液的試管里→觀察品紅溶液顏色的變化→給試管加熱→觀察溶液發(fā)生的變化。
現(xiàn)象與解釋:向品紅溶液中通入SO2后,品紅溶液的顏色逐漸褪去;當給試管加熱時,溶液又變?yōu)榧t色。實驗說明,SO2具有漂白性,SO2跟某些有色物質(zhì)化合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化合漂白)
十一.SO2的制備及性質(zhì)的探究
實驗原理: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裝置1中驗證二氧化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質(zhì),裝置2中驗證二氧化具有漂白性, 裝置3中驗證二氧化具有氧化性SO2+2H2S=2H2O+3S↓, 裝置4中驗證二氧化具有還原性
5SO2+2MnO4 -+2H2O =5SO42- +2Mn2++4H+ ,裝置5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十二. 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yīng)原理:2NH4Cl+Ca(OH)2 eq \(=====,\s\up8(△))CaCl2+2NH3↑+2H2O
2、收集:向下排空氣法(管口塞一團棉花,避免空氣對流)
3、驗滿:①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氨氣已收集滿 ②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試管口,出現(xiàn)大量白煙,則證明氨氣已收集滿
4、干燥方法:堿石灰干燥(不能用無水氯化鈣)
5、裝置圖:固體和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與制氧氣的相同,試管口向下傾斜
拓展:濃氨水滴到生石灰或燒堿中制氨氣,或濃氨水直接加熱也可制氨氣
6、尾氣處理:濃硫酸
噴泉實驗
1、實驗原理:氨氣極易溶于水,擠壓膠頭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氣(1:700),使燒瓶內(nèi)壓強迅速減小,外界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上面的燒瓶,
故NH3、HCl、 HBr 、HI、 SO2 等氣體均能溶于水形成噴泉。
2、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紅色噴泉(氨氣溶于水形成堿性溶液,酚酞遇堿顯紅色)
3、實驗關(guān)鍵:①氨氣應(yīng)充滿 ②燒瓶應(yīng)干燥 ③裝置不得漏氣
4、實驗拓展:CO2、H2S、Cl2 等與水不能形成噴泉,但與NaOH溶液可形成噴泉
十四.銅與濃硫酸反應(yīng)
1、Cu+2H2SO4(濃)eq \(=====,\s\up8(△))CuSO4+SO2↑+2H2O
2、現(xiàn)象:加熱之后,試管B中的品紅溶液褪色,像試管A中加水溶液變成藍色。
十五.鋁熱反應(yīng)
1、實驗操作步驟: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鐵和適量的鋁粉均勻混合后放在紙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鉀固體中,中間插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鎂條,點燃。
2、實驗現(xiàn)象:立即劇烈反應(yīng),發(fā)出耀眼的光芒,產(chǎn)生大量的煙,紙漏斗被燒破,有紅熱狀態(tài)的液珠,落入蒸發(fā)皿內(nèi)的細沙上,液珠冷卻后變?yōu)楹谏腆w。
3、化學反應(yīng)方程式:Fe2O3+Aleq \(=====,\s\up8(高溫))2Fe+Al2O3
4、注意事項:
(1)要用打磨凈的鎂條表面的氧化膜,否則難以點燃。
(2)玻璃漏斗內(nèi)的紙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潤濕,以防損壞漏斗
(3)蒸發(fā)皿要墊適量的細沙:一是防止蒸發(fā)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體濺出傷人。
(4)實驗裝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傷。
十六.氯堿工業(yè):
1、實驗原理:電解飽和的食鹽水的電極反應(yīng)為:2NaCl+2H2O===2NaOH+H2↑+Cl2↑
2、應(yīng)用:電解的離子方程式為2Cl-+2H2O==2OH-+H2↑+Cl2↑,陰極產(chǎn)物是H2和NaOH,陰極被電解的H+是由水電離產(chǎn)生的,故陰極水的電離平衡被破壞,陰極區(qū)溶液呈堿性。若在陰極區(qū)附近滴幾滴酚酞試液,可發(fā)現(xiàn)陰極區(qū)附近溶液變紅。陽極產(chǎn)物是氯氣,將濕潤的KI淀粉試紙放在陽極附近,試紙變藍。
十七.電鍍:
1、電鍍的原理:與電解原理相同。電鍍時,一般用含有鍍層金屬陽離子的電解質(zhì)溶液作電鍍液,把待鍍金屬制品浸入電鍍液中,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作陰極;用鍍層金屬作陽極,與直流電源的正極相連,陽極金屬溶解,成為陽離子,移向陰極,這些離子在陰極上得電子被還原成金屬,覆蓋在鍍件的表面。
2、電鍍池的組成:待鍍金屬制品作陰極,鍍層金屬作陽極,含有鍍層金屬離子的溶液作電鍍液,陽極反應(yīng):M – ne- =Mn+(進入溶液),陰極反應(yīng)Mn+ + ne- =M(在鍍件上沉積金屬)
十八.銅的精煉:
1、電解法精煉煉銅的原理:陽極(粗銅):Cu-2e-=Cu2+、Fe-2e-=Fe2+ 陰極 (純銅):Cu2++2e-=Cu
2、問題的解釋:銅屬于活性電極,電解時陽極材料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而溶解。粗銅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種雜質(zhì),當含有雜質(zhì)的銅在陽極不斷溶解時,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銅以前的金屬雜質(zhì),如Zn、Ni、Fe、等也會同時失去電子,但它們的陽離子得電子能力比銅離子弱,難以被還原,所以并不能在陰極上得電子析出,而只能留在電解液里,位于金屬活動性表銅之后的銀、金等雜質(zhì),因失去電子的能力比銅更弱,難以在陽極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溶解,所以以金屬單質(zhì)的形式沉積在電解槽底,形成陽極泥(陽極泥可作為提煉金、銀等貴重金屬的原料)。
十九.中和熱實驗
1、概念: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生成1 ml水時所釋放的熱量
注意:(1)酸、堿分別是強酸、強堿對應(yīng)的方程式:H++OH-=H2O △H=-57.3KJ/ml
(2)數(shù)值固定不變,它與燃燒熱一樣,因具有明確的含義,故文字表達時不帶正負號。
2、中和熱的測定注意事項:
(1)為了減少誤差,必須確保熱量盡可能的少損失,實驗重復兩次,去測量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作計算依據(jù)
(2)為了保證酸堿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過量的方法
(3)實驗若使用了弱酸或弱堿,引種和過程中電離吸熱,會使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
二十.酸堿中和滴定實驗
1、原理:C酸V酸=C堿V堿
2、要求:①準確測算的體積. ②準確判斷滴定終點
3、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的構(gòu)造: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體后,仰視讀數(shù)數(shù)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時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讀數(shù)時,記錄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④滴定時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劑,不用石蕊試液。④酸堿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質(zhì)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裝。
4、操作步驟(以0.1 mlL-1的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為例)
①查漏、洗滌、潤洗
②裝液、趕氣泡、調(diào)液面、注液(放入錐形瓶中)
③滴定: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當?shù)蔚阶詈笠坏?,溶液顏色發(fā)生明顯變化且半分鐘內(nèi)部不變色即為滴定終
誤差分析
二十一.沉淀的轉(zhuǎn)化
1.實驗探究
(1)Ag+的沉淀物的轉(zhuǎn)化
Mg(OH)2與Fe(OH)3的轉(zhuǎn)化
二十二.乙烯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yīng)制取原理:C2H5OH CH2=CH2↑+H2O
2、液液加熱型,與實驗室制氯氣制法相同。
3.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脫水劑
4.注意事項:①乙醇和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
②向乙醇中注入濃硫酸;邊慢注入,邊攪拌
③溫度計水銀球插到液面以下
④反應(yīng)溫度要迅速升高到170℃
⑤該實驗中會產(chǎn)生副產(chǎn)物SO2,故檢驗乙烯時,一定先用堿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二十三.乙酸乙酯的制備
注意事項:
1、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
2、低溫加熱小心均勻的進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揮發(fā)和液體劇烈沸騰;
3、導氣管末端不要插入飽和Na2CO3液體中,防液體倒吸。
4、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優(yōu)點:①吸收乙酸,便于聞于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層,觀察乙酸乙酯
二十四.醛基的檢驗
A:銀鏡反應(yīng)
1、銀鏡溶液配制方法: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2)然后邊振蕩試管邊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產(chǎn)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制得銀氨溶液。
反應(yīng)方程式: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2、銀鏡實驗注意事項:(1)沉淀要恰好溶解(2)銀氨溶液隨配隨用,不可久置 (3)加熱過程不能振蕩試管(4)試管要潔凈
3、做過銀鏡反應(yīng)的試管用稀HNO3清洗
B: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yīng):
(1)Cu(OH)2懸濁液配制方法:在試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
(2)注意事項:(1)Cu(OH)2必須是新制的(2)要加熱至沸騰(3)實驗必須在堿性條件下(NaOH要過量)
二十六.乙醇的消去反應(yīng)——乙烯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yīng)制取原理:CH3CH2OH
170℃
濃H2SO4
H2C=CH2↑+H2O
2、液液加熱型,與實驗室制氯氣制法相同。
3.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脫水劑
4.注意事項:①乙醇和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 ②向乙醇中注入濃硫酸;邊注入,邊攪拌 ③溫度計水銀球插到液面以下 ④反應(yīng)溫度要迅速升高到170℃ ⑤該實驗中會產(chǎn)生副產(chǎn)物SO2,故檢驗乙烯時,一定先用堿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二十七.蔗糖
實驗:在兩支潔凈的試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試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兩支試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熱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最后向兩支試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銀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熱3min~5min,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蔗糖不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說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顯還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的產(chǎn)物具有還原性。
注意事項:用稀硫酸作催化劑,而酯化反應(yīng)則是用濃硫酸作催化劑和吸水劑。
在驗證水解產(chǎn)物葡萄糖時,須用堿液中和,再進行銀鏡反應(yīng)或與新制Cu(OH)2懸濁液的反應(yīng)。
二十八.淀粉
實驗:在試管1和試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試管1加入4mL 20%的H2SO4溶液,試管2加入4mL水,都加熱3min~4min。用堿液中和試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體倒入試管3。在試管2和試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觀察有沒有藍色。在試管1里加入銀氨溶液,稍加熱后,觀察試管內(nèi)壁有無銀鏡出現(xiàn)。
現(xiàn)象與解釋: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到,淀粉用酸催化可以發(fā)生水解,生成能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的葡萄糖。而沒有加酸的試管中加碘溶液呈現(xiàn)藍色,說明淀粉沒有水解。
二十九.常見離子的檢驗
可能引起誤差的一些操作
因變量
c/ml.L-1
n/ml
V/L
天平砝碼已生銹
增大
不變
偏大
用量筒量取需稀釋的溶液時仰視讀數(shù)
增大
不變
偏大
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
不變
減小
偏大
溶液未冷卻就轉(zhuǎn)入容量瓶進行定容
不變
減小
偏大
砝碼殘缺
減小
不變
偏小
藥品和砝碼位置顛倒(使用游碼)
減小
不變
偏小
沒有洗滌燒杯
減小
不變
偏小
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
不變
增大
偏小
溶質(zhì)已潮解或含有其他雜質(zhì)
減小
不變
偏小
定容搖勻后又加蒸餾水
不變
增大
偏小
用量筒量取需稀釋的溶液時俯視讀數(shù)
減小
不變
偏小
定容時蒸餾水加多后用吸管吸出
減小
不變
偏小
轉(zhuǎn)移時有少量液體灑在容量瓶外
減小
不變
偏小
步驟
操作
VA
CB
洗滌
酸式滴定管未用標準溶液潤洗
變大
偏高
堿式滴定管未用標準溶液潤洗
變小
偏低
錐形瓶用待測溶液潤洗
變大
偏高
錐形瓶洗凈后還留有蒸餾水
不變
無影響
取液
量取堿液的滴定管開始有氣泡,放出液體后氣泡消失
變小
偏低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氣泡,滴定終點時氣泡消失
變大
偏高
振蕩錐形瓶時部分液體濺出
變小
偏低
酸式滴定管中部分酸液滴出錐形瓶外
變大
偏高
溶液顏色較淺時滴入酸液過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氫氧化鈉溶液無變化
變大
偏高
讀數(shù)
滴定前讀數(shù)正確,滴定后俯視讀數(shù)(或前仰后附)
變小
偏低
滴定前讀數(shù)正確,滴定后仰視讀數(shù)(或前俯后仰)
變大
偏高
兩次滴定所消耗酸液的體積相差太大
無法判斷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變?yōu)辄S色
黃色沉淀變?yōu)楹谏?br>化學方程式
AgNO3+NaCl===AgCl↓+NaNO3
AgCl+KI===AgI+KCl
2AgI+Na2S===Ag2S+2NaI
實驗結(jié)論
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轉(zhuǎn)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化學方程式
MgCl2+2NaOH===Mg(OH)2↓+2NaCl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實驗結(jié)論
Fe(OH)3比Mg(OH)2溶解度小
離子
試劑
現(xiàn)象
注意
沉淀法
Cl-、Br-、I-
AgNO3溶液和稀HNO3
AgCl(白色)、AgBr(淡黃色)、AgI(黃色)
SOeq \\al(2-,4)
稀鹽酸和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先用稀鹽酸酸化
Fe2+
NaOH溶液
白色沉淀→灰綠色沉淀→紅褐色沉淀
Fe3+
NaOH溶液
紅褐色沉淀
Al3+
NaOH溶液
白色沉淀→溶解
不一定是Al3+
氣體法
NHeq \\al(+,4)
濃NaOH溶液和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且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
要加熱
COeq \\al(2-,3)
稀鹽酸和石灰水
石灰水變渾濁
SOeq \\al(2-,3)、HSOeq \\al(-,3)、HCOeq \\al(-,3)有干擾
SOeq \\al(2-,3)
稀H2SO4和品紅溶液
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且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顯色法
I-
氯水(少量),CCl4
下層為紫色
Fe2+
KSCN溶液和氯水
先是無變化,滴加氯水后變血紅色
先加KSCN溶液,無變化,再加氯水
Fe3+
KSCN溶液
血紅色
苯酚溶液
紫色
Na+、K+
Pt(Fe)絲和稀鹽酸
火焰分別呈黃色、紫色
K+要透過藍色鈷玻璃片觀察焰色
相關(guān)學案
這是一份【高考化學】教材常考29個實驗總結(jié)-學案,共12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蓟瘜W實驗基礎(chǔ)知識學案--2024年高考化學復習,文件包含??蓟瘜W實驗基礎(chǔ)知識解析版pdf、??蓟瘜W實驗基礎(chǔ)知識學生版pdf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化學易錯點總結(jié)學案,共7頁。

相關(guān)學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