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滿分110分,測試時間10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小題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錯或不答得0分,選不全得2分。)
1.下列各組物理量全部是矢量的是( )
A.時間、質量、位移、速度 B.平均速度、力、位移、加速度、速度變化量
C.密度、速度、位移、力 D.加速度、平均速率、位移、速度、速度變化率
2.汽車以v0=2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剎車后加速度大小為5m/s2,那么剎車后2s內和剎車后6s內汽車的位移之比( ∶1 ∶1
∶4 ∶3
3.下列關于自由落體運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兩個質量不等高度不同但同時自由下落的物體,下落過程中未落地之前的任何時刻,它們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
B.兩個質量不等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質量大的物體先著地
C.僅在重力作用下,沿豎直方向的運動不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D.所有自由落體運動,在第一秒內第二秒內第三秒內的位移比均為1:4:9
4.關于相互接觸的兩物體之間的彈力和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物體接觸面上的摩擦力方向一定與彈力方向垂直
B.有摩擦力必有彈力,而有彈力時未必有摩擦力
D.彈力有時是動力,有時是阻力,而摩擦力總是阻力
5.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t s內位移的大小只決定于( )
A.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B.物體運動初速度
C.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D.物體運動的末速度
6.一小球從空中自由下落一段距離后,落入淤泥,落到淤泥底時速度恰好為零,設小球在淤泥中加速度恒定,則下列v—t圖中哪個正確反映了小球的運動.(以向下方向為正方向) ( )
7.
8.某人在平直公路上騎自行車,見前方較遠處紅色交通信號燈亮起,他便停止蹬車,此后的一小段時間內,自行車前輪和后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別為和,則( )
A.向后,向前 B.向前,向后
C.向前,向前 D. 向后,向后
9.如圖,質量為m的木塊在質量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與地面間動摩擦因數為,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木板一直靜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 )
A. B.
C. D.
10.如圖所示,一個金屬小球靜止在光滑斜面上,球上有兩根細繩A、B懸于水平天花板,B繩處于豎直位置,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金屬小球一定受到4個力的作用;
(B)金屬小球可能受到3個力的作用;
(C)金屬小球一定受到2個力的作用;
(D)金屬小球可能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
11.如圖所示,輕質光滑滑輪兩側用輕繩連著兩個物體A與B,物體B放在水平地面上,A、B均靜止。已知A和B的質量分別為mA、mB,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為零
B.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
C.物體B對地面的壓力可能為零
D.物體B對地面的壓力為
12.如圖所示,OA為遵從胡克定律的彈性輕繩,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點,另一端與靜止在動摩擦因數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塊A相連。當繩處于豎直位置時,滑塊A對地面有壓力作用。B為緊挨繩的一光滑水平小釘,它到天花板的距離BO等于彈性繩的自然長度?,F有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A向右緩慢地沿直線運動,則在運動過程中( )
A.水平拉力F保持不變
B.地面對A的摩擦力保持不變
C.地面對A的摩擦力變小
D.地面對A的支持力保持不變。
第II卷(非選擇題共62分)
二、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14分。把答案填在答卷紙的相應位置上。)
13.(6分,每空2分)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記錄紙帶運動的時間。若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則打點周期為 S,圖為一次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紙帶上每相鄰的兩計數點間都有四個點未畫出,按時間順序取0、1、2、3、4、5、6七個計數點,用米尺量出1、2、3、4、5、6點到0點的距離如圖所示(單位:cm)。由紙帶數據計算可得計數點4所代表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v4=________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14.(8分,第一空4分,其余每空2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
(1)某同學在做該實驗時認為:
A.拉橡皮條的繩細一些且長一些,實驗效果較好
B.拉橡皮條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條彈性要好,拉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時,拉力要適當大些
D.拉力F1和F 2的夾角越大越好
其中正確的是 (填入相應的字母).
(2)若兩個彈簧秤的讀數均為4N,且兩彈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則 (選填“能”或“不能”)用一個量程為5N的彈簧秤測量出它們的合力,理由是 .
三、計算題:(共5小題.包括一個附加題,計入總分。共計48分,解答計算部分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15.(8分)一名攀巖運動員在登上陡峭的峰頂時不小心碰落一塊石頭,設山峰足夠高,則經歷2s,它落下多少距離?第2 s末的速度多大?(g取10 m/s2)
16.(10分)高速公路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但是因為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車輛速度大,霧天往往出現十幾輛車追尾連續(xù)相撞的車禍.汽車在滬寧高速公路正常行駛速率為120km / h,汽車剎車產生的最大加速度為8m/s2,大霧天關閉高速公路.如果某天有薄霧,能見度約為37m,為安全行駛,避免追尾連續(xù)相撞,汽車行駛的最大速度為多少?(設司機反應時間為0.6s) .
17. (10分)如圖7所示,物體A重GA=40 N,物體B重GB=20 N,A與B、B與地的動摩擦因數相同。用水平繩將物體A系在豎直墻壁上,水平力F向右拉物體B,當F=30 N時,能將B向右勻速拉出。求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多大?
18. (10分)如下圖所示,質量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傾角為θ。質量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豎直墻壁之間,A和B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求地面對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為多少?
19. (附加題)(10分)如圖所示,傾角為的斜面上,放一質量為1kg大小可以忽略的物體,用勁度系數k=100N/m的彈簧平行于斜面吊著,物體放在PQ之間任何位置都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而超過這一范圍,物體都會沿斜面滑動。若AP=22cm,AQ=8cm,試求物體與斜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g=10m/s2)
體驗 探究 合作 展示
長春市十一高中2010-2011學年度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物 理 試 題 答 案
一、選擇題
1、B 2、C 3、A C 4、AB 5、C 6、D 7、A 8、D 9、B 10、C 11、BD 12、BD
13、0.02 0.405(利用3、5兩點間的距離計算)或0.406(利用2、6兩點間的距離計算);0.75.
14、(1)ABC (2)不能 因為這兩個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彈簧秤的量程
15、解析:(1)經歷1 s石頭下落的距離為:
h1=eq \f(1,2)gteq \\al(2,1)=eq \f(1,2)×10×22 m=20 m
石頭在第1 s末的速度為:
v1=gt1=10×2 m/s=20 m/s.
(2) 石頭下落2 s的距離為:
h2=eq \f(1,2)gteq \\al(2,2)=eq \f(1,2)×10×22 m=20m
h0=eq \f(1,2)gteq \\al(2,1)=eq \f(1,2)×10×12 m=5 m
則石頭在第2 s內下落的距離為:
Δh=h2-h(huán)1=20 m-5 m=15 m.
V=Δh/t=15 m/s.
16.解析:解:設汽車行駛的最大速度為,則應有:
即: 解得:
17、設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體A與B間的摩擦力為F1=μGA
物體B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F2=μ(GA+GB)
將B勻速拉出,拉力大小與兩個摩擦力的合力大小應相等,有
F=μGA+μ(GA+GB)=μ(2GA+GB)
即30=μ(2×40+20)解得:μ
18、選取A和B整體為研究對象,它受到重力(M+m)g,地面支持力N,墻壁的彈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的作用(如下圖所示)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平衡條件有:
N-(M+m)g=0,F=f,可得N=(M+m)g
再以B為研究對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對它的支持力NB,墻壁對它的彈力F的作用(如下圖所示)。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平衡條件有:
NB =mg, NB=F,解得F=mg所以f=F=mg
19、在P點有KLap=mgsinɑ+Fmax(1) 4分其中受力分析圖1分
在Q點有KLaq+ mgsinɑ= Fmax(2) 4分其中受力分析圖1分
代入數值的Fmax=7N 2分
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望江縣鴉灘11高一物理上學期期中考試會員獨享,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敦煌曲子詞中有這樣的詩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期中考試物理(Word版附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實驗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實驗題,解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