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結(jié)合圖表資料,說出大氣的組成物質(zhì)及垂直分層。2.結(jié)合大氣的垂直分層圖,說出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jù)、各層的特點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3.根據(jù)地理資料,分析人類活動對大氣成分的影響。
課程標準: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其與生產(chǎn)和生活的聯(lián)系。
Tu bia zi zhu tian hui
1.大氣的組成(1)干潔空氣
大氣中的水汽含量隨時間、地點和氣象條件而變化,水汽主要聚集在大氣的底層,一般是夏季多于冬季,低緯多于高緯。雜質(zhì)也多集中于大氣的底層,隨地區(qū)、時間和天氣條件而變化。雜質(zhì)一般是陸上比海上多,城市比鄉(xiāng)村多,早晨和夜間比午后多,冬季比夏季多。
①氧氣:氧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維持__________所必需的物質(zhì)。②氮氣:氮是地球上________的基本元素。③__________: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使氣溫升高。④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________,使大氣增溫;減少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______具有保護作用。
1.對流層高度分析法地面溫度高,空氣對流作用強,對流層高;反之,地面溫度低,空氣對流運動弱,對流層低。
(2)水汽和雜質(zhì)①______: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直接影響地面和大氣的溫度。②雜質(zhì):作為___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3)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人類活動排放的________進入大氣,會影響大氣的成分和含量,產(chǎn)生大氣污染,對______系統(tǒng)和人類生存造成不利影響。
2.對流層高度的緯度差異低緯度地區(qū),地面受熱多,對流運動旺盛,對流層高;高緯度地區(qū),地面受熱較少,對流運動較弱,對流層低;中緯度地區(qū)則適中。
3.對流層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低緯度地區(qū)和高緯度地區(qū)季節(jié)變化小,中緯度地區(qū)季節(jié)變化大。同一地區(qū),夏季對流層高,冬季對流層低。
(1)依據(jù):大氣從地面向上______、運動狀況和密度的差異。
(2)在上圖中填出對流層平均高度,并補繪平流層氣溫變化曲線。答案
(3)各層特點及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zhng dian hu dng tu p
1.逆溫的含義: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會出現(xiàn)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xiàn)象,稱為逆溫現(xiàn)象。
3.輻射逆溫現(xiàn)象的形成及消失過程
[典例] (2021·廣東卷)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xiàn)象。黃河源地區(qū)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xiàn)象多發(fā)。據(jù)此完成(1)~(3)題。(1)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2)黃河源地區(qū)輻射逆溫常出現(xiàn)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 )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3)黃河源地區(qū)冬季輻射逆溫多發(fā)是由于( )A.鋒面氣旋多 B.下沉氣流盛行C.準靜止鋒強 D.熱力對流強盛
答案 (1)C (2)D (3)B
如圖示意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景觀。據(jù)此完成1~2題。
1.下列四圖最可能正確表示此時圖示區(qū)域氣溫垂直變化狀況的是( )
解析 由圖可知,煙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再繼續(xù)上升,而是轉(zhuǎn)為水平方向向四周擴散,這是典型的逆溫現(xiàn)象。四幅圖中只有C圖能夠正確表示逆溫。
2.圖中所示大氣現(xiàn)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氣污染加劇B.由近地面大氣強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氣污染的消散D.由近地面大氣強烈下沉引起解析 逆溫阻礙了大氣的垂直擴散,使污染物在近地面集聚,從而使近地面大氣污染加劇。故選A。
ke tang gng gu jing lian
下圖為“某沿海地區(qū)一日平均氣溫隨高度變化曲線圖”。讀下圖,完成1~3題。
1.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A.赤道地區(qū) B.中緯地區(qū)C.高緯地區(qū) D.高山地帶解析 對流層的高度整體由赤道地區(qū)向兩極遞減,低緯度對流層高度大約17~18 km,中緯度地區(qū)高10~12 km,高緯度大約8~9 km。 圖中對流層高度約為14 km, 最有可能位于中緯度地區(qū),B對。
2.該地當日最有可能的天氣特征為( )A.雷雨大風冰雹天氣 B.烈日高溫酷暑天氣C.潮濕悶熱無風天氣 D.雪虐風饕地凍天氣解析 根據(jù)對流層內(nèi)的氣溫垂直變化,由地表25 ℃降至對流層頂?shù)模?0 ℃左右,可推測出此時該地的氣溫垂直遞減率高于對流層的平均氣溫垂直遞減率6 ℃/km,故推測其可能對應強對流天氣特征,雷雨大風冰雹屬于強對流天氣,A對。
3.導致A、B兩層氣溫垂直變化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海拔 B.大氣成分C.氣象條件 D.緯度解析 A、B兩層分別為對流層和平流層,對流層中的主要溫室氣體為二氧化碳等,使得地面成為直接熱源,進而導致對流層內(nèi)氣溫垂直遞減。平流層二氧化碳等含量已經(jīng)極低,而臭氧含量明顯增加,臭氧因主要吸收短波輻射,使得太陽輻射成為這一層大氣的主要熱源,故而該層大氣溫度垂直遞增。所以主要影響因素為大氣成分,B對。
(2024·湖南省階段性檢測)一般每年5月份過后,我國各地進入強對流天氣的高發(fā)期,往往伴有雷暴、大風等現(xiàn)象。右圖示意雷暴云的結(jié)構(gòu)。據(jù)此完成4~6題。
4.雷暴云產(chǎn)生的基本條件有( )①充足的水汽?、诘剞D(zhuǎn)偏向力作用 ③氣流上升運動?、艽髿饽鏈谹.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 由圖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產(chǎn)生雷暴云需要有充足的水汽,以及氣流做強烈的上升運動,①、③正確;讀圖可知,雷暴云天氣形成于高空,高空氣流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小,②錯誤;大氣逆溫出現(xiàn)時,大氣相對穩(wěn)定,不易產(chǎn)生雷暴云,④錯誤。故選B。
5.推測我國雷暴發(fā)生的時空特征是( )A.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B.夏秋多冬春少,西多東少C.夏秋少冬春多,南少北多D.夏秋少冬春多,西少東多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雷暴產(chǎn)生需要充足的水汽和上升氣流,夏秋氣溫高,降水多,南方比北方濕度大,溫度高,故選A。
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輪復習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氣第12課時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課件,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必備知識梳理,關鍵能力提升,隨堂鞏固訓練,生命活動,生物體,二氧化碳,紫外線,凝結(jié)核,污染物,成云致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氣第1講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的受熱過程課件,共4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課標·定目標,研清教材·固基礎,生命活動,光合作用,紫外線,航空飛行,電離層,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輻射,地面輻射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篇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氣課時規(guī)范練13鋒與天氣課件,共15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