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邯鄲3月)讀下圖(圖中河流都是北岸沖刷嚴重,圖中曲線為等高線),回答1~2題。
1.甲、乙、丙三圖所在的半球及所屬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
A.甲位于北半球,屬于地中海氣候
B.乙位于南半球,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
C.丙位于南半球,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D.乙、丙分別是北半球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解析】 依據(jù)等高線的凸出方向與河流的流向相反,可判斷甲乙丙圖中河流的流向分別為自西向東、自東向西、自東向西;又題中說明各河均是北岸沖刷嚴重,說明各河順著流向,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向北側;則甲地地轉偏向力向左偏,為南半球;乙丙均屬于北半球。結合海陸位置及氣候分布圖可知,位于北半球中低緯度大陸東岸的乙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而丙地位于30°~40°的大陸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
【答案】 D
2.當丙圖中湖面達一年中最大值的時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地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風
C.丙地盛行西北風 D.乙地高溫多
【解析】 湖面達一年中最大值時,應該是降水較多的冬季,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大陸東岸的乙地,受冬季風(西北風)影響較大。
【答案】 B
(2009·臨川2月)下圖為某地全年逐日逐時平均氣溫(30年平均)的等溫線圖。這種氣候圖與其他氣候圖相比較,更能反映與農林生產相關的氣溫分布實況?;卮?~4題。
3.該地7月的月均溫可能為( )
A.10℃ B.15℃ C.20℃ D.25℃
【解析】 讀圖可知,7月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一天中的地方時14時左右,為20℃左右,而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約為10℃,所以7月的平均氣溫可能為15℃。
【答案】 B
4.該地最可能屬于( )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解析】 根據(jù)圖示的氣候資料可知,該地最冷月最高氣溫為5℃,最低氣溫在0℃以上,且一日氣溫變化小,最可能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答案】 A
(2009·南通4月)下圖為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讀圖完成5~6題。
5.甲、乙、丙、丁四地中氣壓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以丙為中心的氣壓場中有兩條鋒線,說明該氣壓場為低壓中心,從風向標可看出丁為中心的氣壓場也是低壓系統(tǒng);則圖中乙東側的等壓線數(shù)值最大,乙最接近等壓線,故乙氣壓最高。
【答案】 B
6.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氣溫高于乙地
B.丙地晴朗,丁地陰雨
C.甲地風力大于乙地
D.丙、丁兩地周圍大氣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解析】 丙丁都處在北半球低壓中心附近,周圍大氣呈逆時針方向流動,且多陰雨天氣。甲乙緯度相當,但甲處在鋒線附近,降水多而氣溫稍低于晴朗天氣處的乙地;乙地等壓線最稠密而風力最大。
【答案】 D
(2009·長春5月)讀地球上某區(qū)域低層大氣剖面圖,回答7~8題。
7.如果該圖表示某一氣壓帶,則該氣壓帶為( )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解析】 根據(jù)等壓面的彎曲程度(中部向上彎曲)可以判斷該氣壓為高壓,但極地高氣壓的四周都為南或北,故選項B正確。
【答案】 B
8.下列哪種氣候類型受上題氣壓帶的影響( )
A.極地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解析】 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故選項C正確。
【答案】 C
(2009·唐山5月)當海面溫度比較低,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易出現(xiàn)較大溫差,水面的氣層與空中的氣層密度便產生較大差異,接近海面的空氣密度高,再往上方,空氣密度突然降低,光線透過時就會發(fā)生某種作用,導致當?shù)睾I蠉u嶼、船只等景物產生變形并脫離海面,形成海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9~11題。
9.材料所述的“某種作用”是指( )
A.大氣對光線的反射作用
B.大氣對光線的吸收作用
C.大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
D.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解析】 從材料中“當?shù)亍边@個信息點來看,海滋現(xiàn)象是當?shù)鼐拔锓瓷涞奶柟饩€又被大氣反射回地面所形成的。
【答案】 A
10.以下四幅對流層氣溫隨高度變化圖中,最易形成海滋現(xiàn)象的是( )
【解析】 由材料所給信息“海面溫度比較低,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易出現(xiàn)較大溫差”可以判斷在近海面的大氣出現(xiàn)了逆溫現(xiàn)象。
【答案】 C
11.海滋現(xiàn)象在以下區(qū)域中最不易出現(xiàn)的是( )
A.英國西海岸 B.澳大利亞西海岸
C.美國西海岸 D.秘魯西海岸
【解析】 B、C、D所述海域都有寒流經過,容易發(fā)生逆溫現(xiàn)象,而A所述海域受暖流影響,不易產生逆溫現(xiàn)象。
【答案】 A
(2009·保定5月)讀“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溫度梯度(0.6°C/100米)時空變化圖”,完成12~14題。
12.該日此地發(fā)生大氣逆溫現(xiàn)象的時段是( )
A.8時~16時30分 B.17時~23時
C.16時30分~次日7時 D.23時~次日5時
13.發(fā)生大氣逆溫現(xiàn)象的最大高度約為( )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解析】 從圖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該日該地發(fā)生大氣逆溫現(xiàn)象的時段是在1630~次日700,其最大高度約350米。
【答案】
14.當某地大氣發(fā)生逆溫現(xiàn)象時( )
A.空氣對流更加顯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擴散
C.有利于大氣成云致雨 D.減少大氣中臭氧的含量
【解析】 由于出現(xiàn)逆溫,所以大氣的對流運動減弱或消失,將抑制污染物向上擴散。
【答案】 B
(2008·海南)甲、乙兩地緯度相同,相距500千米。兩地氣溫、降水資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5~16題。
( )
A.15°S~20°S之間 B.15°N~20°N之間
C.25°S~30°S之間 D.25°N~30°N之間
【解析】 該地區(qū)平均氣溫終年較高(20°以上),為熱帶地區(qū);而降水量在北半球夏半年較大,因此為北半球低緯地區(qū),熱帶季風和草原氣候,緯度分布選B最合理。
【答案】 B
16.兩地之間的地形可能是(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解析】 兩地同一緯度而降水的差異較大,從地形角度來看,只能是山地使它們有這么大的不同,故選D。
【答案】 D
(2005·江蘇)下圖是北半球某地區(qū)近地面天氣模式示意圖。讀圖回答17~19題。
17.m地的風向是( )
A.西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東北風
18.此時,m、n兩地的一般天氣狀況是( )
A.m、n兩地都晴 B.m、n兩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19.下圖中,正確反映該天氣系統(tǒng)過境期間,n地溫度變化過程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本題組把教材上的鋒面氣旋圖做了一個形式上的轉變,從而實現(xiàn)了等壓線圖和鋒面模式圖的結合。根據(jù)圖中方向及鋒面示意圖(為暖鋒)可知,m為暖氣團,n為冷氣團,空氣由m一側向n一側(該氣壓為低氣壓)運動,故m地吹西南風;低壓槽附近為鋒面分布的位置,m位于鋒后,n位于鋒前,而暖鋒降水多發(fā)生在鋒前;暖鋒過境后,暖氣團代替了原來的冷氣團,所以氣溫升高,氣壓降低。
【答案】
(2007·福州3月)下圖為中緯度某地冬、夏兩季等溫線分布圖,這里地勢平坦。圖中反映出不同的季節(jié)等溫線彎曲的方向和南北溫差均有較大差異。讀下圖,回答20~22題。
20.根據(jù)南北溫差和等溫線彎曲方向可以判斷( )
①圖a為一月份等溫線圖 ②圖a為七月份等溫線圖 ③圖b表示的是冬季等溫線分布圖 ④圖b表示的是夏季等溫線分布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圖a等溫線密集,說明南北溫差大。而中緯度地區(qū)南北溫差大時一般為冬季,此時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說明是1月份冬季的等溫線分布圖,圖b為7月份、夏季的等溫線分布圖。
【答案】 C
21.圖a中甲乙兩地溫差較大,其原因是( )
①甲地正午太陽高度大于乙地 ②甲地晝長長于乙地 ③甲地正午太陽高度小于乙地 ④甲地晝長短于乙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冬季,中緯度地區(qū)南北溫差大,與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有關:緯度越高(甲地),太陽高度角越小,太陽輻射強度越弱;緯度越高,白晝越短,接受光照的時間越短,所以南北溫差大。
【答案】 B
22.如果圖中相鄰等溫線間距為2℃,則冬季甲乙兩地溫差可能是( )
①6℃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若相鄰等溫線間距為2℃,則冬季甲乙兩地溫差大于3個間距、小于5個間距數(shù)值,即在6℃~10℃之間(不包括6℃和10℃),符合條件的為②、③。
【答案】 D
(2009·黃岡5月)2009年1月30日上午,福州市上空出現(xiàn)“陰陽天”,氣象專家稱之“陰陽臉”天象。福州市東部的半邊天空呈現(xiàn)上下陰陽分明的兩部分,上面部分的天空晴日高照,下面部分的天空則烏云密布。據(jù)此回答23~24題。
23.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關于“陰陽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是暖濕氣流與冷干氣流在低空作用的結果
B.其產生與光線、云層厚度等有關
C.預示該地將要發(fā)生地震等自然災害
D.可能與逆溫現(xiàn)象有關
【解析】 “陰陽天”的云彩是由水汽凝結而成的,它和一般云彩的形成一樣,只是形狀特異而已,所以“陰陽天”的形成與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與否無關。
【答案】 C
24.關于甲、乙兩種天氣狀況,說法正確的是( )
A.乙天氣大氣削弱作用較弱
B.甲天氣大氣逆輻射較弱
C.乙天氣晝夜溫差較小
D.甲天氣一定形成降水
【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時甲為陰天,乙為晴天。多云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強,近地面溫度較低,夜晚大氣逆輻射作用較強,近地面溫度較高,故陰天晝夜溫差較小。晴朗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晝夜溫差較大。D項說法太絕對,有云不一定形成降水,要看水汽凝結的顆粒是否足夠大。
【答案】 A
(2009·福州3月)讀下面四幅等壓線圖,完成25~27題。
25.四幅等壓線圖中,畫法正確的是(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解析】 圖中相鄰的兩條等壓線之間的差值應該相同或是0。圖②③中相鄰兩條等壓線之間的差值是10,但1010與1030之間差20。
【答案】 C
26.①圖中M處氣壓值可能為( )
A.1010百帕以上、1020百帕以下
B.1010百帕以下、1000百帕以上
C.1010百帕
D.1020百帕
【解析】 圖中M點的氣壓值介于1010到1020之間。
【答案】 A
27.下圖中過OP線所作的剖面正確的是( )
【解析】 可從各點的氣壓值作出判斷。
【答案】 C
(2010·湖南長沙2月)讀某海域表層海水等溫線和某種天氣系統(tǒng)出現(xiàn)頻率分布圖?;卮?8~30題。
28.圖示范圍內出現(xiàn)的天氣系統(tǒng)可能是( )
A.溫帶氣候 B.熱帶氣旋
C.鋒面氣旋 D.反氣旋
【解析】 本題圖示地區(qū)為西北太平洋,其天氣系統(tǒng)應為熱帶氣旋。
【答案】 B
29.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區(qū)域面積大約為( )
A.5萬平方千米 B.50萬平方千米
C.100萬平方千米 D.500萬平方千米
【解析】 出現(xiàn)頻率最高(30)的區(qū)域約跨經度10°,緯度4°,據(jù)推算,其面積大約為50萬平方千米。
【答案】 B
30.關于該區(qū)域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
B.附近有暖流經過
C.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
D.附近有馬里亞納海溝
【解析】 該區(qū)域位于板塊的消亡邊界及其附近地區(qū)。
【答案】 C
二、綜合題(共40分)
31.(2008·寧夏)(10分)閱讀以下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下圖所示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季風氣候區(qū)。當冷空氣緩慢進入并滯留于圖中某些地區(qū)時,氣溫下降致使水汽過飽和會產生濃霧,并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
(1)甲、乙兩路段多發(fā)濃霧,試說明其原因;兩路段中哪一段受濃霧影響頻次更多,時間更長,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隨著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擴建居民點。若只考慮沿著山前公路擴建,試比較說明在丙村東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設居民點條件的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題,首先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甲、乙兩路段位于等高線45~55m之間的地段,等高線分布稀疏,都靠近河流,說明甲乙兩路段地區(qū)地勢比較低,靠近河流水汽較多。乙路段處在等高線50米以下地區(qū),甲接近55米等高線,乙靠近河流的路段長,離山比甲遠。說明乙路段地勢更低平,離山遠,冷空氣更容易進入,水汽較多。第(2)題,運用圖中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丙居民點附近的公路走向為西南——東北向,丙居民點東北方向,等高線分布比較密集,山前公路間的兩條等高線間距小,相鄰地區(qū)有等高線重疊處,有峭壁,說明山前到公路間的區(qū)域狹窄,居民點建設受地域空間、地質條件限制大。相鄰山坡等高線密集,有峭壁,山坡坡度陡,不利于降水下滲,又由于該地地處北溫帶季風區(qū),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存在夏季洪水,山體滑坡等危害。而南偏西方向相反。
【答案】 (1)地勢比較低(冷空氣容易進入);水汽較多(靠近河流) (易產生濃霧)。乙路段 乙路段地勢較甲路段(更)低平,(離山較遠,冷空氣更容易進入);接近(開闊)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長(水汽較多)。(2)東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間的區(qū)域較狹窄,相鄰山坡比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災害的隱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間的區(qū)域較寬闊,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較多,相鄰山地比較和緩,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災害的隱患。
32.(2009·成都5月)(10分)讀下面中緯某地氣溫垂直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區(qū)正受________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若P處出現(xiàn)降水,則其降水形式應為________。請在圖中適當位置畫出該天氣系統(tǒng)的剖面示意圖(包括天氣狀況)。
(2)P是工業(yè)高度集中的城市。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的煙塵和酸性氣體等,則:①工業(yè)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降水的影響是________;②降水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是________。
(3)若圖示天氣系統(tǒng)向A方向移走,則P處空氣質量是否會明顯改善?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題,讀懂圖是解題的關鍵。該圖為剖面圖,圖中等溫線實質是等溫面,從垂直方向看,等溫線(面)彎曲明顯處的氣溫是上暖下冷,且其位置從B向A逐漸升高,說明該地正受鋒面系統(tǒng)控制。P處的氣溫在0℃以下,所以,其降水形式應該是降雪(降水形式不等于降水類型,故答“鋒面雨”是不對的),繪制鋒面剖面圖包括畫鋒面、云、降雪和空氣運動方向。第(2)題,考查空氣中塵埃的作用和酸雨的形成。第(3)題,可從逆溫和地形兩方面分析圖示天氣系統(tǒng)向A方向移動時,P處空氣質量惡化的原因。
【答案】 (1)鋒面(冷峰) 降雪 (繪圖如右圖)
(2)煙塵充當凝結核,促進水汽的凝結,酸性氣體溶于水,產生酸性降水(或酸雨、酸雪) 煙塵、酸性氣體隨降水降落到地表,使空氣變得清新。(3)空氣質量不會改善,一定時期內還會惡化。原因:鋒面向A側移走后,P處上空受暖空氣影響;而P處盆地中的冷空氣難以移走,從而使P處空氣出現(xiàn)上暖下冷的逆溫現(xiàn)象,抑制空氣對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響,使大氣污染物難以擴散。大氣中污染物積聚,空氣質量下降。
33.(2009·長春5月)(10分)我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開展關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他們通過網絡搜索,查閱到下列相關材料。根據(jù)材料,并結合相關知識,興趣小組展開了研究。請你參與他們的研究,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材料一 “當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著溫和濕潤的海洋季風時,可曾想到,大約在3000萬年前,長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熱干旱的地區(qū),就像現(xiàn)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樣。”
材料二
(1)請你幫該小組擬定一個研究課題:____________(寫出課題名稱)。
(2)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3000萬年前,長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熱干旱的地區(qū),就像現(xiàn)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樣?!蹦闶欠裢獯擞^點,并請說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藏高原的隆起與其周圍大氣的熱力差異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風。根據(jù)熱力環(huán)流形成原理,請你判斷材料二中高原季風環(huán)流出現(xiàn)的季節(jié):A圖表示____________,B圖表示____________。
(5)青藏高原隆起對東亞氣候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高原季風環(huán)流方向與____________差異形成的季風環(huán)流方向一致,兩者疊加,使得東亞季風環(huán)流勢力加強;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___________東移南下,使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冬季氣溫降低。
【解析】 青藏高原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碰撞隆起形成的。由材料二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32°N附近)盛行下沉氣流,氣候炎熱干燥。第(4)題,A圖近地面風由陸地吹向海洋,為冬季;B圖近地面風由海洋吹向陸地,為夏季。
【答案】 (1)扣準青藏高原對氣候(大氣環(huán)流、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影響即可 (2)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 (3)(此題屬開放性題目)不同意。3000萬年來,海陸分布大勢沒變,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一直存在,仍具備形成季風的條件。(同意。青藏高原隆起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地處副熱帶,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4)冬季 夏季 (5)海陸熱力性質 冬季風
34.(2007·四川)(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
圖1
(1)在圖1所示氣壓形勢下,a等壓線的數(shù)值為________百帕,①地可能出現(xiàn)的風向是________。若甲天氣系統(tǒng)中心氣壓值增大,幾天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xiàn)寒潮天氣,在此期間,②地的氣壓和天氣變化狀況是________。隨著季節(jié)變化,當甲天氣系統(tǒng)消失時,控制澳大利亞大陸西南角的氣壓帶或風帶是________。
(2)圖1中A—B—C一線年降水量大致呈現(xiàn)出“由A至B逐漸減少、由C至B逐漸減少”的變化特點,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圖2
(3)如圖2所示為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觀。在圖1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見到這種景觀的的是________地。觀賞該景觀時,為了獲得特定的形態(tài)美感,從旅游景觀欣賞的角度看,關鍵在于________。
【解析】 第(1)題,由圖示a所示等壓場信息看出,甲區(qū)域為冬半年形成的亞洲高壓,而其同緯度的東部則為一低壓槽。據(jù)圖中給出的等壓線數(shù)植可知相鄰兩條等壓線之間的等值距為2.5百帕,按等值線的遞減規(guī)律可推出,a等壓線數(shù)值為1012.5百帕;根據(jù)①地氣壓值大小可判斷氣壓梯度力方向,結合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可判斷①地風向為西北風或偏北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xiàn)寒潮天氣,此時②地完全在冷氣團控制下,所以在此期間氣壓和天氣變化是氣壓升高,氣溫降低,天氣轉晴;甲天氣系統(tǒng)此時為亞洲高壓,其消失時,南半球進入冬季,澳大利亞西南角為地中海氣候區(qū),此時應為西風帶控制。第(2)題,A—B—C一線年降水量大致呈現(xiàn)出由A至B逐漸減少,由C至B逐漸減少,主要是冬半年A—B一線受西風及地形影響,降水自西向東遞減,即受源自大西洋濕潤氣流影響逐漸減弱;夏半年C—B一線受海陸位置及夏季風影響,自東向西逐漸減弱。第(3)題,由圖(2)可知為風蝕蘑菇地貌景觀圖,常分布于內陸干旱地區(qū),故③符合。此景觀又屬酷似造型景觀,觀賞方法應是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
【答案】 西北風(偏北風) 氣壓升高、氣溫降低、天氣轉晴 西風帶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風氣流影響,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風氣流深入,在山地迎風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東逐漸減少;由C至B,主要受東南季風(夏季風)影響,由于海陸位置的差異(距海遠近不同),來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內陸(由東向西)逐步減少 (3)③ 選擇觀賞位置(距離或角度或觀賞點)
5月~10月
11月~次年4月
平均溫(℃)
降水(mm)
平均溫(℃)
降水(mm)
甲地
27
1650
25
22
乙地
27
890
26
77

相關試卷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綜合檢測:

這是一份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綜合檢測,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12地圖練習:

這是一份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12地圖練習,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4單元綜合檢測:

這是一份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4單元綜合檢測,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1單元綜合測試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1單元綜合測試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5單元綜合檢測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5單元綜合檢測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3單元綜合檢測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3單元綜合檢測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2單元綜合測試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2單元綜合測試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