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物質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為強酸的酸式鹽,其在水中電離方程式為 ,故A錯誤;HCl在水溶液中電離出水合氫離子和氯離子,電離方程式為,故B正確;一水合氨是弱堿,部分電離出銨根和氫氧根離子,電離方程式為,故C錯誤;亞硫酸是二元弱酸,分兩步部分電離,電離方程式為、,故D錯誤;
故選B。
2. 下列各組關于強電解質、弱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歸類,完全正確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HNO3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成H+和,HNO3屬于強電解質,CH3COOH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成H+和CH3COO-,CH3COOH屬于弱電解質,葡萄糖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葡萄糖屬于非電解質,A項正確;NaCl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成Na+和Cl-,NaCl屬于強電解質,NH3和CO2都屬于非電解質,B項錯誤;BaSO4和H2SO4都屬于強電解質,C2H5OH屬于非電解質,C項錯誤;鹽酸屬于混合物,鹽酸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H2O屬于弱電解質,D項錯誤;
答案選A。
3. 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A. 用TiCl4制備TiO2?xH2O時,加入大量的水并加熱
B. NaF溶液應保存在帶膠塞的玻璃瓶中
C. 分別將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加熱、蒸干、灼燒,所得固體的成分相同
D. 配制SnCl2溶液,用冷水溶解SnCl2固體即可
【答案】A
【解析】TiCl4在溶液中發(fā)生水解,加入大量的水并加熱,促進TiCl4的水解,使水解趨于完全,用TiCl4制備TiO2?xH2O的反應可表示為TiCl4+(x+2)H2O=TiO2?xH2O↓+4HCl,A項能達到目的;NaF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H2O?HF+OH-,HF能腐蝕玻璃,NaF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B項不能達到目;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Al(OH)3+3HCl,加熱時由于HCl的揮發(fā),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最終AlCl3完全水解成Al(OH)3,灼燒時Al(OH)3分解成Al2O3,AlCl3溶液加熱、蒸干、灼燒所得固體為Al2O3,Al2(SO4)3溶液中雖然也存在水解平衡,但水解生成的H2SO4不揮發(fā),Al2(SO4)3溶液加熱、蒸干、灼燒所得固體為Al2(SO4)3,C項不能達到目的;SnCl2溶于水發(fā)生水解使所配溶液渾濁,應將SnCl2固體先溶解在濃鹽酸中,濃鹽酸抑制Sn2+的水解,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同時Sn2+具有還原性,易被空氣中O2氧化,故還需向溶液中加入錫粒,防止Sn2+氧化變質,D項不能達到目的;
答案選A。
4. 利用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的實驗或操作不能達到相應目的是
A. ①探究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B. ②探究溫度對平衡的影響
C. ③除去堿式滴定管中的氣泡
D. ④測漂白精溶液的pH
【答案】D
【解析】①中只有CaCO3的表面積不相同,其它外界條件相同,可用于探究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A正確;在燒瓶中存在NO2與N2O4的可逆反應,反應的起始狀態(tài)相同,氣體顏色相同,然后一個燒瓶放入熱水中,一個放入冷水中,看到熱水中氣體顏色變深,冷水中氣體顏色變淺,可知對于可逆反應:2NO2(g)N2O4(g),升高溫度,化學平衡逆向移動,降低溫度,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可用于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B正確;③中圖示符合堿式滴定管中氣泡排除方法的操作要求,C正確;漂白精具有強氧化性,會將pH氧化使其褪色,因此不能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值,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D。
5. 下列轉化,在給定條件下能實現(xiàn)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②
【答案】A
【解析】
①電解熔融NaCl可得到Cl2,Cl2與Fe加熱反應得到FeCl3,符合題意;
②直接將FeCl3溶液加熱蒸干,F(xiàn)eCl3水解得到氫氧化鐵,得不到無水FeCl3,不符合題意;
③KMnO4與濃鹽酸反應得到Cl2,Cl2與石灰乳反應得到漂白粉,符合題意;
④電解MgCl2(aq)得到Mg(OH)2、H2和Cl2,得不到Mg,不符合題意;
①③符合題意,故選A。
6. 鹽類水解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有關應用或說法與鹽類水解無關的是
A. NH4Cl溶液可用于除鐵銹
B. 用FeCl3飽和溶液制備Fe(OH)3膠體
C. 用稀硫酸除去銅器表面的銅綠Cu2(OH)2CO3
D. FeCl3溶液的配制:FeCl3晶體溶于濃鹽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釋到所需要的濃度
【答案】C
【解析】氯化銨屬于強酸弱堿鹽,銨根離子水解導致其溶液呈酸性,離子方程式為:。酸和銹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可以用氯化銨溶液除鐵銹,與鹽類水解有關,A不符合題意;用飽和溶液制備膠體,利用了水解原理,離子方程式為:,所以制備得到膠體,與水解有關,B不符合題意;用稀硫酸除去銅器表面銅綠,離子方程式為:,與水解無關,C符合題意;配制溶液,由于水解,離子方程式為:,會引起溶液部分沉淀,為抑制其水解,應該溶于鹽酸,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動,再稀釋到所需要的濃度,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 下列有關水及水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常溫下,向水中加入少量(s),增大,水的電離平衡逆向移動,變小
B. 常溫下,pH=4的草酸與pH=10的氫氧化鉀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C. 95℃時,pH=13的NaOH溶液中,
D. 稀醋酸加水稀釋的過程中,醋酸的電離度逐漸增大,逐漸增大
【答案】B
【解析】常溫下,向水中加入少量(s),增大,水的電離平衡逆向移動,只受溫度影響,不變,A錯誤;常溫下,pH=4的草酸中水電離出的c(H+)=c水(OH-)=10-4ml/L,pH=10的氫氧化鉀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10-4ml/L,水的電離程度相同,B正確;95℃時,不等于10-14,pH=13的NaOH溶液中,,C錯誤;稀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稀醋酸加水稀釋的過程中,醋酸的電離度逐漸增大,但減小,D錯誤;
故選B。
8. 常溫下,將一定濃度的NaOH溶液和氨水加水稀釋,溶液的導電能力隨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溶液稀釋前的濃度相同
B. 曲線I是氫氧化鈉溶液,曲線II是氨水
C. a、b、c三點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順序為a>b>c
D. a點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小于b點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
【答案】D
【解析】稀釋之前,兩種溶液導電能力相等,說明離子濃度相等,由于一水合氨為弱電解質,不能完全電離,則氨水濃度大于NaOH濃度,故A錯誤;開始時兩種溶液中離子濃度相同,加水稀釋促進一水合氨的電離,所以氨水中離子濃度大于NaOH,則稀釋后導電能力強的為氨水,所以曲線Ⅱ表示的是NaOH溶液的導電性與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故B錯誤;導電能力越大,說明離子濃度越大,堿性越強,pH越大,則a、b、c三點溶液的pH大小順序為c>a>b,故C錯誤;a點離子濃度大于b點離子濃度,a點對水的電離抑制程度越大,則a點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小于b點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故D正確;
故選D。
9. 合成氨反應是人工固氮的重要形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每放出的熱量,生成的分子數(shù)目為
B. 與足量充分反應后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
C. 25℃時,的氨水中所含的數(shù)目為
D. 完全溶于足量稀鹽酸后所得的數(shù)目少于
【答案】B
【解析】
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每放出的熱量,生成的分子數(shù)目為,A項正確;
與的反應為可逆反應,所以與足量充分反應后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小于,B項錯誤;25℃時,的氨水中,所以該溶液中所含的數(shù)目為,C項正確;會水解,所以的數(shù)目少于,D項正確;
故選B。
10. 不同溫度下,水溶液中c(H+)與c(O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若從a點到d點,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堿的方法
B. b點對應的醋酸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6ml?L-1
C. d點對應的水溶液中,可能有NH、Fe3+、NO大量存在
D. T℃時,0.05ml?L?1Ba(OH)2溶液的pH=11
【答案】D
【解析】a、d兩點溫度不同不同,在水中加入堿的方法不能從a點到d點,A錯誤;b點對應的溶液,、,醋酸抑制水電離,b點對應的醋酸中由水電離出的, B錯誤;d點溶液中,溶液呈堿性含有大量的,與NH、Fe3+均不能大量共存,C錯誤;T℃時,c點溶液中,,溶液中,,pH=11, D正確;
故選D。
11. 下列不能證明是弱電解質的是
A. 25℃時,溶液pH大于7
B. 用溶液做導電性實驗,燈泡很暗
C. 1 溶液中
D. pH=2的溶液稀釋100倍后,pH約為3
【答案】B
【解析】25℃時,亞硝酸鈉溶液的pH大于7,說明亞硝酸鈉為強堿弱酸鹽,所以能說明亞硝酸為弱酸,故A項不符合題意;溶液的導電性與離子濃度成正比,用HNO2溶液做導電實驗,燈泡很暗,只能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很小,不能說明亞硝酸的電離程度,所以不能證明亞硝酸為弱電解質,故B項符合題意;0.1ml?L-1HNO2溶液的,說明亞硝酸不完全電離,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所以亞硝酸為弱電解質,故C項不符合題意;常溫下pH=2的HNO2溶液稀釋至100倍,pH約為3,說明亞硝酸中存在電離平衡:,則亞硝酸為弱電解質,故D項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12. 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有關限定條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水電離出的c(H+)=1×10?12ml?L-1的溶液中:、、、
B. 的溶液中:、、、
C. 加入甲基橙顯紅色的溶液中:Na+、CN-、、
D. 含有高錳酸根離子的溶液中:K+、、、
【答案】D
【解析】水電離出的c(H+)=1×10?12ml?L-1的溶液中,可能是酸溶液或堿溶液:與氫氧根反應或氫離子與反應,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題意;的溶液為酸性溶液,與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題意;加入甲基橙顯紅色的溶液呈酸性,與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題意;高錳酸根離子、K+、、、之間互不反應,能大量共存,故D符合題意;
答案選D。
13. 室溫下,相同條件下如下的四種溶液。①pH=2的乙酸溶液;②pH=2的硫酸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燒堿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②③兩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H-)
B. 水電離的c(H+):①=②=③=④
C. 分別加水稀釋10倍,四種溶液的pH:③>④>②>①
D. V1L④與V2L①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7,則V1>V2
【答案】A
【解析】氨水是弱堿只有部分電離,所以c(NH3·H2O)>c(OH-),氯化氫是強電解質,所以其溶液中c(HCl)=c(H+),c(NH3·H2O)>c(HCl),故若②③兩溶液等體積混合,氨水過量,所得溶液顯堿性,故溶液中c(OH-)>c(H+),A錯誤;①、②的氫離子濃度相同,③、④的氫氧根離子的濃度相同,相同條件下,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是定值,無論酸還是堿都抑制水的電離,所以這四種溶液中由水電離的c(H+):①=②=③=④,B正確;根據稀釋定律可知,強酸強堿每稀釋10倍pH值向7靠近1個單位,弱酸弱堿每稀釋10倍pH向7靠近小于1個單位可知,分別加水稀釋10倍,四種溶液的pH分別為:大于2小于3,等于3,大于11小于12,等于12,故pH的值大小為:③>④>②>①,C正確;V1L④與V2L①溶液混合后,若V1=V2即CH3COOH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H3COONa,由于CH3COO-水解使得溶液顯堿性,故若混合后溶液pH=7,則V1>V2,D正確;
故答案為:A。
14. 向稀氨水中分別加入①蒸餾水、②氨氣、③氯化銨,并維持室溫,相關判斷正確的是
A. 加入①之后,氨水的電離平衡得到促進,c(OH-)增大
B. 加入①之后,c()增大,c(NH3·H2O)減小、增大
C. 加入②之后,氨水的電離平衡正移,NH3·H2O的電離程度增大
D. 加入③之后,c(NH3·H2O)增大,維持不變
【答案】D
【解析】在稀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NH3·H2O+ OH-,然后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判斷。
在稀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NH3·H2O+ OH-,加入①蒸餾水,對溶液起稀釋作用,導致電離平衡正向移動,稀釋后溶液中c(OH-)減小,A錯誤;在稀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NH3·H2O+ OH-,加入①蒸餾水后,對溶液起稀釋作用,導致電離平衡正向移動,n(NH3·H2O)減小,n()增大,溶液導致溶液體積增大,且稀釋使溶液體積增大的倍數(shù)大于平衡移動使、OH-離子濃度增大的影響,因此溶液中c()減小,c(OH-)減小,c(NH3·H2O)減小,=,溫度不變,Kb不變,所以增大,B錯誤;在氨水中存在化學平衡:NH3+H2ONH3·H2O,向溶液中通入NH3,c(NH3·H2O)增大,電離平衡正向移動,但平衡移動趨勢是微弱的,最終NH3·H2O的電離程度減小,C錯誤;在稀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NH3·H2O+ OH-,向其中加入NH4Cl,NH4Cl電離產生,使c()增大,電離平衡逆向移動,=。溫度不變,Kw、Kb不變,所以就不變,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D。
15. 下列關于溶液酸堿性說法正確的是
A. 25℃時,pH=3的H2SO4與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后,加入酚酞溶液為無色
B. 25℃時,1L pH=5的氯化銨溶液,由水電離出c(H+)=10-5ml?L-1
C. 的CH3COONa溶液與的NH3·H2O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D. 用pH計測得飽和NaX溶液和飽和NaY溶液的pH:NaX>NaY,則酸性:HX”或“①>②>④ (4)①.酸度計 ②.<
(5)①.促進 ②.
【解析】
【小問1詳解】
常溫下,HCN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Ka= 4.9×10-10。對于0.1 ml/L的HCN溶液,假如溶液中c(H+)為m ml/L,根據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可知Ka== 4.9×10-10,解得m=7.6×10-6 ml/L,即c(H+)=7.0×10-6 ml/L;
【小問2詳解】根據電離平衡常數(shù)可知酸性:HCOOH>HCN,所以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強酸可以制取弱酸的規(guī)律可知:反應HCOOH+NaCN=HCOONa+HCN能夠自發(fā)進行,A不符合題意;根據電離平衡常數(shù)可知酸性:HCN>,所以根據復分解反應的規(guī)律可知:反應NaHCO3+NaCN=Na2CO3+HCN不能夠自發(fā)進行,B符合題意;根據電離平衡常數(shù)可知酸性:H2CO3>HCN,所以反應NaCN+H2O+CO2=HCN+NaHCO3可以自發(fā)進行,C不符合題意;根據電離平衡常數(shù)可知酸性:HCOOH>H2CO3>,所以反應HCOOH+CO=HCOO-+可以自發(fā)進行,D不符合題意;
故合理選項是B;
【小問3詳解】
①HCOONH4溶液發(fā)生雙水解,②NH4Cl溶液正常水解、③NH3·H2O溶液是電離產生銨根離子,電離是微弱的,④NH4HSO4中氫離子抑制銨根的水解,故銨根離子濃度相等溶質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③>①>②>④;
【小問4詳解】
pH為8.3,應該使用酸度計,廣泛pH試紙只能讀到整數(shù);碳酸氫根電離先酸性,水解呈堿性,pH=8.3,呈堿性,說明水解大于電離。
【小問5詳解】
加入氯化鈣產生白色沉淀,說明鈣離子與碳酸氫根電離的碳酸根結合,促進碳酸氫根的電離;三價鐵離子與碳酸氫根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生成氫氧化鐵和二氧化碳,離子方程式為。
17.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室溫下,pH=9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電離的c(H+)=___________。
(2)已知:二元酸的電離方程式是:,,若溶液的,則溶液中___________(填“”或“=”)。
(3)室溫下,電離平衡常數(shù)是衡量弱電解質電離程度的物理量,請依據下表完成填空。
①等濃度的、和CH3COONa溶液,pH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
②常溫下,溶液加水稀釋過程中,下列表達式的數(shù)據變大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E.
③25℃時,若測得與的混合溶液的,則溶液___________。
④常溫下,將的弱酸HA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則___________。
⑤當時,將的溶液a L與的溶液b 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則___________。
【答案】(1)1.0×10-5ml/L
(2)< (3)①.>> ②.BD ③.1.8 ④.0.1 ⑤.9:11
【解析】
【小問1詳解】
醋酸鈉是強堿弱酸鹽,醋酸根離子在溶液中水解促進水的電離,則pH為9的醋酸鈉溶液中水電離出的氫離子的濃度為1.0×10-5 ml/L,故答案為:1.0×10-5 ml/L;
【小問2詳解】
由題意可知,H2R在溶液中的第一步完全電離,第二步部分電離,第一步電離出的氫離子會抑制第二步電離,則H2R第二步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小于NaHR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所以0.1ml/LH2R溶液中氫離子小于(0.1+a) ml/L,故答案為: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_2024學年高一化學上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測試化學試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測試化學試卷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測試化學試卷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測試化學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測試化學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測試化學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