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墨子強調(diào)“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認為大國攻打小國、大家攻打小家、恃強者搶劫弱小、 多數(shù)人暴虐少數(shù)人、智者欺騙愚昧的人、高貴者輕視低賤的人、寇亂盜賊無法禁止是天下所有的 禍患。從個人層面,“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在 社會、國家層面,禍患表現(xiàn)為“今王公大人,唯毋為樂,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百姓 的利益莫大于富有衣食,國家社稷的利益莫大于倉廩府庫充實,社會沒有暴亂。墨子強調(diào)天下 之利,是天下人、社會和國家獲得普遍均等的物質(zhì)層面的利益。對于物質(zhì)財富,墨子認為人與禽 獸的區(qū)別在于獲得物質(zhì)財富的方式不同,人依靠勞動擁有衣食財物,勞動分工各不相同,王公大 人早朝晚退治理政務(wù),士人君子竭盡智力治理官府、征收稅務(wù),農(nóng)夫早出晚歸耕耘種植,婦女早 起晚睡紡紗織布,這是人們不同的職務(wù)分工。如果王公大人耽于享樂而不治理政務(wù),士人君子 不竭盡智力治理官府、征收稅務(wù)充實糧倉府庫,農(nóng)夫不早出晚歸耕種糧食,婦女不早起晚睡紡紗 織布,國家就會混亂,社稷就會危險,糧食就會不足,布帛就會缺乏。人們荒廢本職工作,社會秩 序就會混亂,財用就會匱乏,人們就無法維持生存。禽獸不需勞動就可以獲得衣食,人們需要自 食其力才能生存。禽獸為生存弱肉強食,人需要彼此獲利達到天下平治。所以,人與禽獸的區(qū) 別是人不能依靠本能,必須依靠勞動獲得生存。“賴其力而生”是對天下“交相害”的批判,指出 “兼相愛、交相利”是社會治理的根本方法。
墨子認為天下之利是使人們物質(zhì)生活富足,食有粱肉,衣有文繡。但是,人們充裕的物質(zhì)生 活不能從相互殘害、相互搶掠中獲得。首先,人們需要從勞動生產(chǎn)中獲得物質(zhì)財富;其次,人們 要相親相愛、投桃報李,彼此獲得最大的利益?!凹嫦鄲?、交相利”就是要人們愛人如己,平等地 對待任何人,不去做損害別人為自己謀利益的事情。這樣,才能保證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得到利 益。墨子把“兼相愛、交相利”作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不二之法。只有推行“兼愛”,才 能避免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人們之間才能夠不相互殘害和損人利己,以“兼相愛”才 能治理天下的大禍亂。個人層面,人們之間“兼相愛、交相利”,愛人利人,才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 的友善。墨子認為“吾聞為高士于天下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 后可以為高士于天下”。有道德的人必定對待朋友像對待自己一樣。社會和國家層面,“兼相 愛、交相利”取法于古代圣王,“今若夫兼相愛、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親行之”。相愛相利,是
【高二語文第1頁(共8頁)】
從古代圣明的六位君王開始就親自實行的。君主與臣民之間,父子與兄弟之間相互友愛,做有 恩惠的君主、忠誠的大臣、慈愛的父親、孝順的兒子、友愛的兄長、順從的弟弟,天下就可以達到 平治。
(摘編自張欣 劉巍《墨子“兼愛”思想的倫理內(nèi)涵及當代意義》)
材料二:
當今時代和平與發(fā)展成了世界兩大主題,著名的思想家墨子以“兼愛”為理論基礎(chǔ),提出了 “非攻”等治國思想。他主張不發(fā)生戰(zhàn)爭,愛戴天下人,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 業(yè),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新形勢下,我國提出了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gòu)想,這是利國利民的 大舉措,不僅關(guān)系個人的生活幸福,對于國家發(fā)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墨子的“兼愛”思想在社會 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shè)過程中具有其獨特的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墨子在其“兼愛”的思想中所表述的這種愛,不是狹隘的愛,不僅僅局限于人與人之間的這 種情感。他放眼社會,把這種愛的外延擴大,指出社會成員應(yīng)該相互關(guān)愛,這是一種大愛的格 局。墨子提出的這種愛,并不是單純從自身出發(fā)或者是從他人出發(fā),而是站在天下人的角度提 出“兼愛”。所以,墨子的這種“兼愛”中既有“公愛”,也同時存有“私愛”。這兩種愛,相互聯(lián)結(jié), 共同構(gòu)建出了“兼愛”的思想。
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為什么會有沖突呢?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有利益相爭。基于 這樣的現(xiàn)實思考,墨子提出在促進利益和諧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世界的和諧。墨子在其思想理論中強 調(diào):“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國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嘗之有也。”他認為,“兼愛”不 應(yīng)該附帶諸多功利主義色彩,而應(yīng)該以個人的行為本身對他人或者是社會產(chǎn)生的效應(yīng)來判別這 個人行為是否善惡。如果事情是對他人有利的就做,對他人不利的就不做。墨子認為要達到大 愛的這種道德境界,需要借助“交相利”,需要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這就要求反對戰(zhàn)爭,特別是不義 之戰(zhàn)。
墨子在其“兼愛”的思想上,提出了“非攻”的思想。他認為應(yīng)該盡力避免非正義之戰(zhàn),主張 不興戰(zhàn)爭。墨子認為發(fā)動戰(zhàn)爭最終受苦受累的還是勞苦大眾,這種舉止是沒有考慮民眾的利益 的。攻伐者打勝仗,可以享有戰(zhàn)勝的榮譽、擴張的領(lǐng)土,乃至顯揚的國威,看起來是有利的。但 是這只是少數(shù)人得利,對大多數(shù)人是有害的,那么這樣為少數(shù)人的戰(zhàn)爭則不應(yīng)該發(fā)動,也不可能給 國家?guī)斫y(tǒng)治者想要的繁榮富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墨家的“非攻”也是和平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摘編自張桂明《墨子“兼愛”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墨子認為天下之患包括大國打小國、恃強凌弱等行為,個人層面百姓有饑不得食等三患, 國家層面王公大人耽于享樂、掠奪民財也會帶來禍患。
B.墨子指出人與禽獸的區(qū)別在于人需依靠勞動才能生存,且有不同的勞動分工。若人們荒 廢本職工作,就會導致財用匱乏、社會混亂。
C.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唯一方法。這要求人們愛人如己, 平等對待任何人,不做損人利己之事。
D.墨子認為雖然人們可以從相互殘害和搶掠中獲得充裕的物質(zhì)生活,但理想的方法應(yīng)是從 勞動生產(chǎn)及相親相愛中獲取物質(zhì)財富。
【高二語文第2頁(共8頁)】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利益相爭是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沖突的一個根本原因,應(yīng)在促進利益和諧基礎(chǔ)上實現(xiàn) 世界和諧。
B. 墨子的“兼愛”思想主要是從他人角度提出的,其中有對自身的“私愛”,但更多的是對天下 的“公愛”。
C.“兼愛”不應(yīng)附帶諸多功利主義色彩,應(yīng)以個人行為對他人或社會的效應(yīng)判別善惡,對他人 有利則做,對他人不利則不做。
D.大愛的道德境界需通過“交相利”來實現(xiàn),這要求反對戰(zhàn)爭,特別是不義之戰(zhàn),“非攻”體現(xiàn) 了和平思想。
3.下列選項中,最符合墨子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B.鈷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C.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可也。
D.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
5.請根據(jù)材料,談?wù)勀印凹鎼邸彼枷朐诋敶心男┈F(xiàn)實意義。(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酒 友 邢 慶 杰
德州是沿運河“四大漕運碼頭”之一。自古以來,城西的徐家渡口就是一個游人如織、車馬
擁擠的繁華所在。
徐家渡口往東,是進城的必經(jīng)之路,路兩邊店鋪如林。其間,有一家不起眼的酒館,門口掛 了一條大紅色幌子:李家酒館。酒館后院很大,一半是釀酒的作坊,另一半是老板和伙計們居住 的地方。李家酒館的酒是家傳秘方釀造的“德州原漿”,醇香甘洌,入口綿柔,在當?shù)胤浅S忻?很多人慕名而來,先點兩樣菜,燙一壺酒,細細品過,滿意了,臨走捎上一壇。
經(jīng)常來酒館喝酒的,有一個臨清的老板,名叫徐城。他常沿運河往來于臨清和德州之間,倒 賣各種緊俏物品。徐城大約五六天來一次,在德州盤桓三五日,帶的貨出了手,再備齊回去的貨 物,就裝船返回。他每次來德州,都吃在李家酒館,住在酒館對面的旭日客棧。徐城嗜酒,每日 早、中、晚,都會燙上一壺“德州原漿”,獨自小酌。臨走,他還要帶上一壇,供在船上飲用。李家 酒館的酒壇子有五斤的、十斤的、二十斤的。他初時帶的是五斤的,后來改成十斤的……再后 來,不但帶二十斤的,還一次就是三五壇。
徐城跑德州十幾年了,和李家酒館的掌柜已經(jīng)成了無話不談的酒友。每次徐城來,李掌柜 只要在店里,就會添兩個菜、一壺酒,過來陪他喝幾杯,天南海北地聊上一陣子。有一次,李掌柜 見徐城走的時候又帶了五壇酒,就皺了皺眉頭,對他說:“老徐,你得少喝點了,再好的酒也不能 貪杯?!?br>徐城說:“放心,這些酒不是我自個兒喝,是給臨清的朋友們帶的?!?br>李掌柜這才知道,徐城每次帶酒回去,都會和朋友們聚一下。大家喝著這酒不錯,價格也不 高,就都托他捎回一壇,這一來二去,托他捎酒的越來越多了。
【高二語文第3頁(共8頁)】
李掌柜說:“既然大家都喜歡咱的酒,你何不在臨清開一個小酒鋪賣酒呢?” 徐城想了想說:“那我試試吧?!?br>過了幾天,徐城回來了。他一見李掌柜,就笑容滿面地說:“老李呀,我回去和幾個朋友一商 量,都說這個生意可做?!?br>李掌柜一聽非常高興,就問:“好呀,啥時候開業(yè)?”
徐城說:“這幾天我把臨街的房子都騰出來,重新粉刷了一遍,只要酒一到,就可以開業(yè)了?!?br>兩人到酒館坐下后,李掌柜趕緊吩咐伙計上菜上酒,兩個人要好好慶賀一下。 幾杯酒下肚,徐城卻面露難色,幾次欲言又止。
李掌柜知道他肯定是有難處,就隔著桌子拍拍他的肩膀說:“老徐呀,咱們是多年的朋友了, 你有啥難處,盡管說?!?br>徐城這才不好意思地說了。原來,他這次來租了一條機帆船,如果進的酒太少,連運費也掙 不出,但家里雙親先后重病,已經(jīng)掏空了家底,只帶來了二十壇酒的錢……
李掌柜聽完笑了:“這根本不算個事,先賒給你二百壇酒吧,你那二十壇酒的錢也不用付了, 出門在外,手頭上總得備點錢…… ”
徐城聽了,眼淚馬上涌了出來。
吃完飯,李掌柜安排伙計們將二百壇酒運到碼頭上,幫著裝上船……
伙計們回來后,都有些擔心,這么多酒,一文錢都沒收,萬一是騙子……
李掌柜笑著安慰他們:“我和徐老板是多年的朋友了,他是個義氣人,肯定不會黃了咱的酒?!?br>不想,徐城這一走,就杳如黃鶴。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去了,還沒有消息。這十幾年 來,徐城還從沒有離開德州超過一個月。
伙計們私下里議論:這么長時間不回來,二百壇酒錢肯定是黃了……
李掌柜決定去臨清走一遭,帶足了盤纏,讓兩個隨從的伙計挑上四壇害藏三十年的原漿老 酒,租一條小船,沿運河逆流而上。第二天上午,主仆三人就抵達了臨清,在鈔關(guān)碼頭上了岸。 李掌柜上岸一打聽,知道徐城的人還真不少,問了幾個人,就基本摸清了他近期的情況:徐城吃 上官司了。
三個多月前,徐城在德州裝了二百壇酒返回臨清時,晚間在鄭家口碼頭過夜,船競在半夜起 了火。由于火是從底艙燒起來的,大火燒裂酒壇,大量的高度酒灑在船底板上,火勢迅速蔓延, 很快把船底燒透了。等船上的人從夢中醒來時,船已經(jīng)開始下沉,船老大和他的伙計們都棄船 逃生了,徐城僥幸撿了一條命,但他雇的一個伙計不習水性,掉到河里淹死了。
事后,船老大不知所蹤,死者的家人一紙訴狀把徐城告上了臨清縣衙,要求巨額賠償。徐城 拿不出錢,一直被縣衙關(guān)押在大牢里。
當天晚上,李掌柜就讓兩個伙計挑著那四壇老酒,敲開了縣太爺?shù)暮箝T。
本來就沒多大的事兒,拿錢贖人,天經(jīng)地義,縣太爺又是個嗜酒的飲者,聞到了老酒的味道, 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第二天上午,李掌柜如數(shù)繳上銀子,把徐城贖了出來。
徐城在牢里苦熬了三個多月,迷迷糊糊地被放出來,一見李掌柜站在牢門口,以為是做夢 呢,呆在了原地。等他終于明白過來后,當即跪下來,抱住李掌柜的大腿放聲大哭。
李掌柜趕緊將他扶起來,安慰道:“人都有旦夕禍福,老天爺這是渡你呢?!?br>徐城哽咽著說:“老李呀,欠您的酒錢還沒著落呢,現(xiàn)在又欠了您這么大一筆錢……這天大 的情分,我這輩子也還不起呀?!?br>【高二語文第4頁(共8頁)】
李掌柜微微一笑:“男子漢大丈夫,這點挫折算什么,咱來日方長,我相信你能東山再起,這
里不是說話的地方,咱找個地方喝兩杯?!?br>兩人找了一家酒館,邊喝邊談,一場酒喝下來,李掌柜不但安撫好了徐城的情緒,還給他規(guī)
劃好了以后的生意……
此后,李掌柜又除給徐城四百壇酒,幫徐城在臨清把酒鋪開了起來。
日月輪回。數(shù)年之后,“德州原漿”在臨清一帶打出了名氣,銷量一路看漲,不但徐城發(fā)了 家,李掌柜的酒坊收入也節(jié)節(jié)升高。
晚年,徐城和李掌柜都把生意交給子嗣打理。他們有了閑暇時間,經(jīng)?;ハ喟菰L,在一起小 酌談心。他們因生意而建立的友情被運河兩岸傳為佳話。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李掌柜見徐城走的時候又帶了五壇酒而皺眉,既是擔心他喝壞了身體,也是猜測他要將 “德州原漿”轉(zhuǎn)賣。
B. 李掌柜第一次毫不猶豫地將二百壇酒賒給徐城,不僅體現(xiàn)出李掌柜重視友情,更表現(xiàn)出他 對商業(yè)機會的敏銳洞察力。
C.徐城三個月沒有回來,李掌柜決定去臨清看望他,他不只是記掛那二百壇酒,而是真的擔 心徐城出了什么事兒。
D. 李掌柜最后一次幫助徐城,賒出四百壇酒,幫徐城開酒鋪,是為了讓“德州原漿”收獲口碑 以增加酒坊的收入。
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小說通過對“徐家渡口”“運河碼頭”等地理背景的描寫,將人物的生存環(huán)境與社會背景緊 密結(jié)合,使故事更具真實感和歷史感。
B.小說描寫李掌柜的義氣與徐城的困境,用不少的對話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通過對伙計等 人的描寫,豐富了小說的情節(jié)內(nèi)容。
C. 小說通過不少細節(jié),展現(xiàn)李掌柜與徐城從商人關(guān)系逐漸發(fā)展出深厚友情的過程,體現(xiàn)了他 們之間超越生意的信任,富有情感張力。
D.小說細致地描繪了徐城出獄后跪地抱住李掌柜大腿痛哭的場景,這種強烈的情感渲染增 加了故事的戲劇性和感染力,十分生動形象。
8.小說是如何塑造李掌柜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酒”在文中是一個重要的意象,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酒在文中起到的作用。(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 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 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 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眼至于悅生而惡死!夫 子其行可矣!”
【高二語文第5頁(共8頁)】
丘請復(fù)以所聞:國之交也,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 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 也莫①,莫則傳言者殃。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 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 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夫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①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shè)無由,巧言偏辭。獸 死不擇音,氣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厲??撕?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yīng)之,而不知其然也。茍為 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边w令勸成殆事。美成在 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yǎng)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 其難者?
(選自《莊子 ·人間世》,有刪改)
材料二:
臣光曰:王霸無異道。昔三代之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則謂之王。天子微弱不能治諸侯, 諸侯有能率其與國同討不庭以尊王室者,則謂之霸。其所以行之也,皆本仁祖義,任賢使能,賞 善罰惡,禁暴誅亂。顧名位有尊卑,德澤有深淺,功業(yè)有巨細,政令有廣狹耳,非若白黑、甘苦之 相反也。漢之所以不能復(fù)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為,非先王之道不可復(fù)行于后世也。夫儒有 君子,有小人。彼俗儒者,誠不足與為治也,獨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 周公、孔子,皆大儒也,使?jié)h得而用之,功烈豈若是而止邪!
(選自《資治通鑒 ·漢紀》,有刪改) [注]①莫:懷疑,不相信。②實喪:得失。③克核:苛責。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且夫乘物 A 以游 B 心 C 托不得D 已以養(yǎng)中 E 至矣日何作為 G 報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之事君”與“敏于事而慎于言”(《十二章》)的“事”用法不同。
B.“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與“惡施不孝”(《墨子 ·兼愛》)的“惡”意思相同。
C.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儒家一般認為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
D.“則謂之霸”與“由是觀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之”詞性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認為,天下有兩個法則是不可逾越的:一個是自然的法則,一個是人間的規(guī)范。人臣 侍奉君主,作為人間規(guī)范,無論到哪里都是不可避免的。
B. 侍奉君主的臣子,固然會遇到許多不得已的事情,但只要全心全意依據(jù)實際的情況來辦 事,置個人的安危于度外,那么就沒有時間產(chǎn)生貪生怕死的念頭。
C.在兩個國家間傳話是很困難的,可能會因為說話過度導致意思失真,從而使傳話的人遭 殃,所以傳話應(yīng)傳達真實情況,不傳達過分的話。
D.天子衰弱,不能控制諸侯的時候,諸侯中有能力率領(lǐng)盟國共同征討叛逆以尊奉王室的,就 被稱為行王道,無論是行王道還是行霸道,都要以仁義為根據(jù)。
【高二語文第6頁(共8頁)】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4分)
(2)漢之所以不能復(fù)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為,非先王之道不可復(fù)行于后世也。(4分) 14.兩則材料都強調(diào)了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材料中提到了哪些道德規(guī)范?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古 梅 楊 冠 卿
當棲地僻經(jīng)過少,花徑不曾緣客掃。 積雪飛霜此夜寒,不知明月為誰好。 公來肯訪浣花老,但話宿昔傷懷抱。
忽憶兩京梅發(fā)時,巡檐索共梅花笑。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描繪了詩人居所的偏僻幽靜,為后文的“夜話”場景做了鋪墊。
B. 頷聯(lián)營造了深夜清冷孤寂的氛圍,傳達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情緒。
C. 頸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感激之情,友人的到來讓詩人感到了心靈上的慰藉。
D.尾聯(lián)既展現(xiàn)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也寄托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16.這首詩雖詩題為“古梅”,但設(shè)有直接描繪古梅,那么詩歌是如何通過間接方式表現(xiàn)古梅的? 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面對賢能的人與不賢能的人應(yīng)該有何態(tài)度?孔子在《論語 ·里仁)中的兩句話“ ▲
▲ ”為我們提供了借鑒。
(2)在(春江花月夜)中,“ ▲ ▲ ”兩句將人類的代代相續(xù)與月之永恒不變 對舉,表現(xiàn)了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無限。
(3)古代文人寫詩填詞,常常有夸張之語,如“ ▲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 (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梳頭頭髻圓,愛水螺埔姨。闊褲大裾衫,頭花插歆歆?!睂嶋H上,早在2008年,包含“簪花 圍”在內(nèi)的“蝎埔女習俗”便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①這項國家級非遺成 為螺埔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②與海蠣殼筑成的房屋相得益彰,③游客不斷驚艷,④許多游客慕 名而來,⑤這項國家級非遺成為文旅市場新的增長點。
當下,傳統(tǒng)觀光旅游的“走馬觀花”已經(jīng)難以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人們期待在旅游過程中感 受文化秉陶,非遺正在成為游客感受各地文化的重要觸手?!胺沁z十旅游”使游客 A ,而能 親身投入到各類活動中,作為參與者領(lǐng)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到吉林延吉,變裝為“朝鮮族公主”,體驗朝鮮族服飾的民族風情;在江蘇南京,“打卡”秦淮 【高二語文第7頁(共8頁)】
燈會,感受秦淮燈彩的國潮韻味;去廣西柳州,“嘣”一碗柳州螺螄粉, B 。非遺項目在 種類上、跨度上、數(shù)量上、可變性上,為旅游供給和旅游業(yè)態(tài)提供了耗不盡的資源。中國社會科 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表示,旅游業(yè)不斷推陳出新,發(fā)展變化,由此挖掘產(chǎn)品和業(yè)態(tài)的深度, 生發(fā)新的增量空間,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深度利用,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18.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 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19.文中兩處畫波浪線的詞語使用了引號,請簡要分析這兩個詞語在文中的具體含義。(4分)
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 超過12個字。(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此后的十天內(nèi),大家不暇愁熱,眼巴巴地指望下雨。每天一早醒來,第一件事是問天氣。然 而天氣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還是晴,晴,晴……晴到不計其數(shù)。有 幾個人絕望地說:“即使現(xiàn)在馬上下雨,也已經(jīng)來不及了?!比欢鄶?shù)人并不絕望:農(nóng)人依舊拼命 踏水,連黃發(fā)垂髫都出來參加。鎮(zhèn)上的人依舊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還有萬一的 補救。他們所以不絕望者,為的是十余日來東南角上天天掛著幾朵云霓,它們忽浮忽沉,忽大忽 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們顯示種種欲雨的現(xiàn)象,維持著他們的一線希望,有時它們升起 來,大起來,黑起來,似乎義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說:“不要失望!我們帶雨來了!”于是踏水 的人增加了勇氣,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著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與歡呼:“落雨了!落 雨了!”年老者搖著雙手阻止他們:“喊不得,喊不得,要嚇退的啊?!辈痪媚切┰颇薰槐粐樛肆?, 它們在炎陽之下漸漸地下去,少起來,淡起來,散開去,終于隱伏在地平線下,人們空歡喜了一 場,依舊回進大熱的苦悶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場空歡喜,但每天逃不出苦悶和恐慌。原 來這些云霓只是掛著給人看看,空空地給人安慰和勉勵而已。后來人們都看穿了,任它們五色燦 爛地飄游在天空,只管低著頭和熱與旱奮斗,得過且過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虛空的云霓的當了。 21.文中句子加點處多次使用“晴”,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
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和表達效果。(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有人說“假如我想用手去搖動這棵樹,那絕對做不到。然而我們見不到的風卻能隨意使 它晃動”。同樣,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面對著許多無形的力量,我們也正被一雙雙無形的 手搖動。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語文第8頁(共8頁)】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二年級第二次月考 語文參考答案
1. D(原文是"人們充裕的物質(zhì)生活不能從相互殘害、相互搶掠中獲得”)
2. B(原文是"墨子提出的這種愛,并不是單純從自身出發(fā)或者是從他人出發(fā) ,而是站在天下人 的角度提出‘兼愛》”)
3. D[D項是墨子的觀點,意為" 大凡天下的災(zāi)禍、篡奪、怨責、仇恨 , 能夠讓它們不產(chǎn)生的原因 , 是人們相互關(guān)愛 。所以仁愛的人稱贊這種做法”。 D項反映了墨子的"兼愛”思想 。A項是莊 子的觀點 ,意為"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也即道),是天地的基準,是道德的典范,所以帝王和圣 人都停留在這一境界上”。 B項是老子的觀點,意為"不要贊美靠鋒利的武器征服別人的這種
行為,如果贊美這樣的行為就等同于樂于殺人 。一個人樂于殺人,是不能得民心得天下的”。 C項是孫武的觀點,意為"根據(jù)分析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不打 ,堅持打也是可以的;根 據(jù)分析沒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打 ,也可不打”]
4.①材料一先提出墨子強調(diào)的天下之患的內(nèi)涵,并從個人以及社會國家兩個層面進行闡述。 ②接著闡述墨子對天下之利的看法,指出人與禽獸的區(qū)別在于人需依靠勞動才能生存 ,強調(diào) "賴其力而生”,并指出"兼相愛、交相利”是社會治理的根本方法 。③然后具體闡釋"兼相愛、 交相利”的內(nèi)涵,包括物質(zhì)財富的獲取方式、平等對待任何人等 。④最后說明 "兼相愛、交相 利”在個人和社會國家層面的價值、意義。(每點 1分,其他答案 , 言之成理 ,亦可酌情給分)
5.①"兼愛”作為"興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不二法門,要求人們平等待人 ,愛人如愛己,不損 人利己,這有助于協(xié)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減少社會混亂,完善社會治理 。②"兼愛”思想中的 "非攻”主張反對不義之戰(zhàn),與當今時代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相契合 ,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保障 民眾利益,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每點 3分,其他答案 , 言之成理 ,亦可酌情給分)
6. C(從后文"帶足了盤纏,讓兩個隨從的伙計挑上四壇窖藏三十年的原漿老酒”可看出,他不只 是記掛那些酒,而是真的擔心徐城出了什么事兒,故 C項正確 。李掌柜皺眉的原因是擔心徐 城貪杯影響健康 ,他并沒有懷疑徐城會轉(zhuǎn)賣酒 。他后來得知,徐城帶酒是為了給朋友們捎回 臨清,而非自己販賣, A項錯誤 。李掌柜重視友情高于商業(yè)利益 , B項錯誤 。李掌柜確實希望 "德州原漿”能在臨清打開市場,但他主要動機仍是基于對徐城的友情幫助 , 而非單純?yōu)榱嗽?加酒坊的收入, D項錯誤)
7. D(文章并沒有對徐城出獄后痛哭的場景進行細致的描寫,而是采用較為簡潔的語言描述 , "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也不準確)
8.①通過語言描寫,如在徐城提到經(jīng)濟困境時 ,李掌柜毫不猶豫地說"先賒給你二百壇酒吧”,展 現(xiàn)了他重情重義、樂于助人的性格 。②通過李掌柜與其他人處事的對比,如不知所蹤的船老 大的對比,突顯了李掌柜在危機中的果斷與可靠 。③旁人的擔憂與李掌柜對徐城的信任形成 對照,側(cè)面烘托了李掌柜的寬厚仁義。(每點 2分,答出兩點給滿分 , 其他答案 , 言之成理 ,亦 可酌情給分)
9.①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徐城因嗜酒與李掌柜相識成酒友 ,徐城帶酒回臨清引發(fā)開酒鋪想法,徐城帶 酒攤上官司,李掌柜因酒解救徐城 。②塑造人物形象,徐城嗜酒且喜以酒會友;李掌柜以酒為 業(yè)、賒酒,展現(xiàn)了他的善良、義氣和商業(yè)頭腦 。③深化主題,酒象征并見證了徐城與李掌柜的 友情,反映了社會風貌和商業(yè)環(huán)境 , 體現(xiàn)了信任、互助的良好風氣。(每點 2分,其他答案 ,言 之成理 ,亦可酌情給分)
10. CEF[(原文標點)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yǎng)中,至矣 。何作為報也!]
11. B(A項,"臣之事君”的 " 事”,動詞,意為 " 侍奉”,"敏于事而慎于言”的 " 事”,名詞,意為 " 事 情”。 B項,"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的"惡”,意為"厭惡”,"惡施不孝”的" 惡”,相當于"何”" 怎 么”,二者意思不同 。D項,兩個"之”都是代詞)
12. D(D項"就被稱為行王道”錯誤,原文是"天子微弱不能治諸侯,諸侯有能率其與國同討不庭 以尊王室者,則謂之霸”)
13.( 1)修養(yǎng)自己身心的人 , 哀傷與快樂不輕易出現(xiàn) , 知道事情無法預(yù)料卻能安然面對 ,這是德行 修養(yǎng)的極致。("事”" 至”各 1分,大意 2分)
(2)漢朝之所以不能有夏、商、周三代那樣的盛世 ,是因為君王沒有作為,并不是古代圣王之 道不能夠在后世重新流行起來。("由”、第二個"復(fù)”各 1分,大意 2分)
14.①作為子女要孝順父母 。②作為臣子要對君主忠誠 。③無論關(guān)系親疏 , 都應(yīng)保持誠信和真 實 。④作為君主,應(yīng)堅守仁義 , 任賢任能 , 賞善罰惡 ,禁暴誅亂。(每點 1 分, 任答三點得 3分,其他答案 , 言之成理 ,亦可酌情給分)
【參考譯文】 材料
孔子說:"天下有兩大法則:一個是自然的法則,一個是人間的規(guī)范 。子女敬愛自己的父母 , 這是人的天性 ,無法從人心中解除 ; 臣子侍奉國君,這是人間的規(guī)范 , 不論走到哪里都有君主的 統(tǒng)治 , 這是天地之間無法規(guī)避的 。這就叫作無法規(guī)避的大法 。所以那些奉養(yǎng)父母的人,無論在 什么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適,這是孝順的極致;侍奉國君的人,無論什么事都能讓國君放心 , 這是 盡忠的極致;修養(yǎng)自己身心的人,哀傷與快樂不輕易出現(xiàn),知道事情無法預(yù)料卻能安然面對 , 這 是德行修養(yǎng)的極致 。作為臣子,本就有不得已的時候 。按照實際情況去做而忘掉自身,哪里還 有時間貪生怕死呢! 你只管盡力去做就行了 !”
我再把我聽到的告訴你: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凡是相鄰國家的交往 , 一定是通過誠信來求得 安順 ,與遠方國家的交往就一定要通過辭令來表達對它的忠信 。辭令必定有人來傳達 。傳達使 雙方都高興或都憤怒的言辭,是天下最困難的事 。雙方都喜悅,則言辭必定增添了一些過度的 贊美 ,雙方都憤怒,則言辭必定添附了很多過度的貶斥 。凡是過度的言辭都是虛妄不實的,虛妄 不實就沒有人相信 ,沒有人相信則傳達言辭的人必定會遭殃 。所以《法言》說:"傳達真實的言 辭,不要傳達過頭的話,那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蹦切┮约记蓙硐嗷ソ嵌返娜?開始的時候都 光明正大 ,后來就暗中較勁,到最后就耍陰謀詭計;遵循禮節(jié)飲酒的人,剛開始時都彬彬有禮,最 后常常會迷亂,達到極致就放蕩不羈了 。凡事大都如此,開始時互相體諒,最后常常爾虞我詐 ; 事情開始做時精簡,快要結(jié)束時變得繁雜。
有語言,就有風波;傳達語言,就有得失。 有風波就會有動蕩,有得失就會有危險。 所以憤 怒的產(chǎn)生沒有其他的緣由 ,就是因為浮華不實的言辭。 野獸臨死之時,會狂呼亂叫,氣息急促 , 于是產(chǎn)生傷人的惡念 。凡事過分苛責,別人就必然會萌發(fā)壞的念頭來應(yīng)對他 , 而他自己還不知 道為什么 。假如連自己做了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誰又能知道最終的結(jié)果呢! 所以《法言》說:"不 要改變命令,不要勉強追求成功。過度就會犯錯?!备淖兂擅?、勉強求成都會壞事。 完成一件好 事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而壞事一旦釀成就無法更改,能不謹慎嗎! 至于順應(yīng)萬物之本性使人的心 靈逍遙自適,在遵循各種必然的事理中涵養(yǎng)自己的內(nèi)在心靈 ,這就達到極致了。 何必為了報答 君主而有意去做! 不如實實在在地傳達國君的命令 ,這難道是很困難的事嗎?
材料二 :
臣司馬光說:王道與霸道,并沒有什么不同 。過去 , 夏、商、周三代昌盛的時候,無論是制禮 作樂,還是發(fā)動戰(zhàn)爭,都由天子決定,那么這可稱之為行王道。 天子勢力薄弱 ,不能管理諸侯時 ,
諸侯中有能力率領(lǐng)盟國共同征討叛逆以尊奉王室的 ,就被稱為行霸道。 無論行王道還是霸道 , 都是要以仁義為根據(jù)的,任用賢能,獎賞善美,懲罰奸惡,禁絕兇殘,誅除暴亂。二者只不過于名 位上有尊卑之分 ,德澤上有深淺之別,功業(yè)上有大小之差,政令上有廣狹之異罷了 , 并非像黑白、 甘苦那樣截然相反 。漢朝之所以不能有夏、商、周三代那樣的盛世,是因為君王沒有作為,并不 是古代圣王之道不能夠在后世重新流行起來 。儒者中,有君子,也有小人。像那種俗儒,當然不 能同他們治理天下,但難道就不能訪求真儒并重用他們嗎? 像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 孔子,都是大儒,假如漢王朝能重用他們,漢家的功業(yè)豈止像現(xiàn)在這樣!
15. D(尾聯(lián)"忽憶兩京梅發(fā)時,巡檐索共梅花笑”中的" 兩京梅發(fā)”指的是過去在京城時梅花盛開
的景象,而"巡檐索共梅花笑”則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與友人共賞梅花時歡樂時光的懷念 ,并非 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16.①環(huán)境烘托 。首聯(lián)、頷聯(lián)通過描繪詩人居所的偏僻、幽靜,天氣的嚴寒 , 以及少有人跡的花 徑,表現(xiàn)出古梅生長環(huán)境的清幽,暗示了古梅的高潔品性以及詩人對它的喜愛 。②人物活動 暗示 。詩人回憶與友人在兩京梅花開時,沿著屋檐一同賞梅歡笑,這里雖未明確指出是古 梅,但通過人物賞梅的活動 , 暗示出古梅的存在 ,引發(fā)讀者對古梅的遐想。(每點 3分,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 ,亦可酌情給分)
17.( 1)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3)示例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示例二: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
示例三: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每空 1分,有漏字、錯別字、語序錯誤等 ,該空不得分,第(3) 小題其他答案 , 符合要求亦可給分]
18.①修改為"這項國家級非遺作為蟳埔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③修改為 " 游客不斷為之驚 艷”。(每改對一處得 2分 。句①搭配不當,應(yīng)將"成為”改為"作為”。 句③成分殘缺 , 驚艷不 可直接作謂語 。其他答案 , 符合要求亦可給分)
19.①"走馬觀花”在文中表示游客旅游時只是在匆忙游覽景點 , 而沒有深入體驗和了解當?shù)匚幕?。②"朝鮮族公主”在文中并非指真正的朝鮮族公主 , 而是指穿上朝鮮族傳統(tǒng)服裝的游客。 (每點 2分,意思答對即可)
20. A 不再僅僅是觀賞者 B 享受舌尖上的獨特體驗(每處 2分,其他答案 , 符合語境 ,亦可酌情 給分)
21.①運用了反復(fù)的手法,連續(xù)的" 晴”字描繪了天氣的實際狀況 。②營造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氛 圍 。③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人們盼雨不得的失望之情。(每點 1分,答出三點得 4分,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 ,亦可酌情給分)
22.①構(gòu)成:連續(xù)使用四個短語,且字數(shù)、結(jié)構(gòu)相同,語意相關(guān)。(2分)②表達效果:描述出云霓 變化多端、形態(tài)各異的特點 , 讓讀者更能感受到云霓的動態(tài)美 , 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
(2分)
23.【寫作提示】
(一)材料解讀
材料中首先以"假如我想用手去搖動這棵樹 , 那絕對做不到 。然而我們見不到的風卻能 隨意使它晃動”這句話作為引子 。這句話中,用手搖動樹代表著個人憑借自身有限的力量去 改變事物,而做不到則表明個人力量在某些情況下的局限性 。風在這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 它能輕易地使樹晃動 , 象征著那些我們無法直接看見、觸摸,但卻能對我們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
因素。
接著說" 同樣……我們也正被一雙雙無形的手搖動”,這里明確將話題引向我們?nèi)祟愖?身 。這雙"無形的手”含義豐富,可以有以下幾種理解。
首先,它可能代表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趨勢 。我們生活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 , 時代的發(fā)展、 社會的變革如同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選擇、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 比如,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 , 信息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我們不得不適應(yīng)這種變 化,就如同被無形的手推動著前進。
其次 , 它可以隱喻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的影響 。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是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 中形成的 , 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人生態(tài)度 。我們在成長過程 中,不自覺地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所傳遞的文化價值觀的塑造 , 就像被一雙無形的手牽引著。
再者,他人的期望和評價也可以是這雙無形的手 。我們常常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 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和決策 。父母的期望、老師的評價、朋友的看法等 , 都可能對我們產(chǎn)生壓力和影響 , 使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被這些無形的力量左右。
最后,無形的手還可以象征內(nèi)心的欲望和恐懼 。我們的欲望驅(qū)使我們?nèi)プ非竽承┠繕?, 而恐懼又可能讓我們在面對挑戰(zhàn)時猶豫不決 。這些內(nèi)心的情感因素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 們的行動和選擇。
(二)參考立意
(1)掌控情緒心態(tài),書寫精彩人生 ;
(2)傳承文化基因,綻放人生光彩 ;
(3)順應(yīng)時代潮流 , 勇立時代潮頭 ;
(4)警惕無形之手的負面影響,保持獨立思考 ;
(5)善用無形之手,成就自我與他人 ;
(6)遵循社會規(guī)范,成就和諧人生;等等。
(三)題意評分解說
(四)補充說明
1.錯別字等扣分
缺標題扣 2分;每 1個錯別字扣 1分,重復(fù)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數(shù)等扣分
①600字或以上的文章,按評分標準評分,扣字數(shù)分。(每少 50個字扣 1分)
②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shù)分。
③400字或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shù)分。
④200字或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shù)分。
⑤只寫一兩句話的,給 1分或 2分,不評 0分。
⑥只寫標題的,給 2分,不評 0分 。與作文完全無關(guān),甚至是調(diào)侃考試、調(diào)侃評卷老師的 內(nèi)容可以打 0分。
⑦完全空白的,評 0分。
題意
評分等級
文章特征
符合 題意
一類文 54~60分
A. 緊扣材料,選準角度,立意準確 。B. 寫作重點突出,聯(lián)系材料, 內(nèi)容充實,感悟 深刻,表達精彩,亮點突出 。C. 文體特征鮮明。
二類文 48~53分
A. 緊扣材料,選準角度,立意準確 。B. 寫作重點較突出,聯(lián)系材料, 內(nèi)容較充實 , 感悟較深刻,表達流暢,有一些亮點 。C. 文體特征鮮明。
三類文 42~47分
A. 能扣住材料,立意符合材料 。B. 寫作重點不夠突出,感悟不夠深刻, 內(nèi)容和結(jié) 構(gòu)較完整,語言平淡,邏輯性一般 。C. 文體特征較鮮明。
基本 符合 題意
四類文 36~41分
A. 沒有扣住材料寫作,有自己的一些感悟,但立意不夠準確 。B. 寫作重點不突 出,內(nèi)容空洞,結(jié)構(gòu)不完整,語言不流暢,邏輯混亂 。C. 文體特征不鮮明。
偏離 題意
五類文
35分及以下
A. 部分偏離題意的,酌情給分(21~35分)。 B. 完全離題的,酌情給分(0~20 分)。 完全脫離材料內(nèi)容,完全忽略寫作要求,完全沒有文體意識,僅選取材料、 寫作任務(wù)或?qū)懽饕蟮闹谎云Z展開寫作,思想不健康,觀點錯誤。
這是一份2025河南省許平汝名校高三上學期10月期中語文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docx、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題范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文件包含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pdf、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語文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