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默寫與運用(13分)
1.默寫。
(1)_______________,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登幽州臺歌》)
(3)_______________?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4)臨近畢業(yè),你在留言冊上寫下了《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話,表達對光陰似箭及珍惜青春的感嘆。
【答案】(1)稻花香里說豐年 (2)獨愴然而涕下 (3)是亦不可以已乎
(4)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題。
【甲】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乙】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丙】
董遇字季直,性質(zhì)訥①而好學。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②。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毖裕骸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睆膶W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br>【注】①質(zhì)訥:質(zhì)樸,不善言辭。②訓注:注解。
2.【甲】文出自《______》一書;【乙】段節(jié)選自《______》一文。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通國之善弈者也 ( ) (2)人有從學者( )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5.(1)【乙】【丙】兩段文字中,“學”者面對了不同的困難:【乙】文段中“余”最初面對的困難是“ ”(原文回答);【丙】文段中,“從學者”面對的困難是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2)關于【甲】【丙】兩段文字,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通過兩個人學習效果的反差,突出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B.【甲】文通過一組自問自答,說明了智力決定學習效果這一道理。
C.【丙】文通過董遇與從學者的對比,強調(diào)了董遇好學的具體行為。
D.【丙】文通過董遇與從學者的對話,交代了董遇學有所成的原因。
6.從學習的角度,三段文字給我們的不同啟示有:
(1)
(2)
(3)
【答案】2.①孟子 ②送東陽馬生序
3.(1)擅長、善于 (2)跟從
4.等到他高興的時候,就再一次請教他。
5.(1)無碩師名人與游;沒有時間讀書
(2)D
6.學習要專心致志;學習要刻苦勤奮;學習虛心求教;學習要充分利用時間。(寫出三點即可)
【解析】
【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甲】文出自《孟子》一書,【乙】段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一文。
弈秋的故事主要強調(diào)了專注和專心致志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據(jù)說,弈秋有兩個學生,其中一個非常專心地學習圍棋,而另一個則心不在焉,常常分心。結果,專心的學生最終成為了優(yōu)秀的圍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則未能取得顯著的進步。這個故事傳達了專注和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孟子的思想強調(diào)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和品德的培養(yǎng),這與弈秋故事中強調(diào)的專注和專心致志的精神是相契合的。孟子的教導鼓勵人們通過不斷努力和專注來實現(xiàn)個人成長和提升。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給他的同鄉(xiāng)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在這篇贈言里,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jīng)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專心治學。文中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并與太學諸生優(yōu)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yè)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yōu)劣,這種認識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宋濂的這篇文章,用他自身的經(jīng)歷來告訴我們,無論環(huán)境多么艱苦,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取得學業(yè)上的成功。他的故事不僅激勵了古代的學子們,也給我們現(xiàn)代人帶來了深深的啟示。
【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善,擅長,善于。
(2)句意:有人想跟隨他學習。 從,跟從,跟隨。
【4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注意:“俟(等到)、欣悅(高興)、請(請教)”等詞語的意思。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比閱讀。
(1)【乙】【丙】兩段文字中,“學”者面對了不同的困難:【乙】文段中“余”最初面對的困難是“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即擔心沒有學識淵博的老師、名人來和他交往; 【丙】文段中,“從學者”面對的困難是求學時間不足,或者可以說,他們?nèi)狈ψ銐虻臅r間去學習和理解。
(2)A.【甲】文通過兩個人學習效果的反差,強調(diào)了專心學習的重要性,而非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因此,A選項錯誤。
B.【甲】文通過一組自問自答,說明了學習效果的好壞,并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專心致志。因此,B選項錯誤。
C.【丙】文通過董遇與從學者的對話,強調(diào)了讀書百遍的重要性,而并非通過董遇與從學者的對比來強調(diào)董遇好學的具體行為。因此,C選項錯誤。
D.【丙】文通過董遇與從學者的對話,交代了董遇學有所成的原因,即他強調(diào)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學習方法和“三余”的學習時間管理。因此,D選項正確。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啟示。
從學習的角度,三段文字給我們的不同啟示有:
(1)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則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這是從【甲】文中我們得到的啟示。弈秋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致志,學習效果就好;另一個人心不在焉,學習效果就差。這充分說明了專注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2)學習要尊師重道,要勤奮刻苦,這是從【乙】文中我們得到的啟示。作者雖然身處困境,但他依然尊敬師長,勤奮學習,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3)學習要靈活變通,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這是從【丙】文中我們得到的啟示。董遇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恒心,還要有方法。他提出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和“三余”的學習方法,都是對我們學習的很好啟示。
參考譯文:
【甲】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但是心里卻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乙】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交往求教,曾跑到百里之外,親自拿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聦W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和聲望高,學生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未稍微緩和他的言辭神色。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向他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回復的話;等到他高興了,我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丙】
董遇,字季直,他性格敦厚,不善言辭,但很愛好學習。漢獻帝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到朋友家。董遇和他哥哥收集撿拾野生的稻子來維持生計。他每次去打柴時,總是帶著書本,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誦讀古籍。他哥哥嘲笑他,但他還是照樣讀書。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釋;對《左氏傳》也下過功夫,根據(jù)研究心得寫成了《朱墨別異》。有個跟著董遇學習的人,董遇不肯教他,卻說:“必須在這之前讀很多遍?!倍鲇终f:“讀書多讀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xiàn)出來了?!鼻蠼痰娜苏f:“苦于沒時間?!倍稣f:“應當用‘三余’?!庇腥藛枴叭唷钡囊馑?,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時間,夜晚是一天的空余時間,陰雨連綿的日子,是農(nóng)時的空余時間啊。”
二、現(xiàn)代文(35分)
(一)(16分)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座次移轉
①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尊卑敬讓等種種人際交往原則都要在其中有所體現(xiàn),如何就座遂成為飯前必講的規(guī)矩。
②拿座次安排來講, 是家庭聚會 宴請賓客,現(xiàn)代餐桌座次禮儀大都簡化為以“里” 為上,長輩、客人往“里”請,坐在里面的座位上?!袄铩本褪恰岸Y”,這是因為“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側的人有時還要兼職店小二,跑跑腿、倒個茶、拿個毛巾之類的,這座位自然就不能算是上座了。
③而古人宴席座次安排則注重方位。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帳中宴飲,大多以東為尊?!妒酚洝分?,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軍帳中宴請劉邦,“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在這里,項羽和他的叔父項伯坐的就是主位,坐西面東,是最尊貴的座位;其次是南向,坐著謀士范增;再次是北向,坐著項羽的客人劉邦,這說明在項羽眼里,劉邦的地位還不如自己的謀士。最后是西向東坐,因為張良地位最低,這個位置給了他,叫侍坐,即侍從陪客。鴻門宴上座次的安排是主客顛倒的,這反映出項羽的自尊自大,他用這種違禮的方式表示對劉邦、張良的輕辱。
④但如果在比較講究的堂內(nèi)宴請,就是以面南背北的位置為尊了。堂是古代宮室的主要組成部分,坐北朝南,前有兩根楹柱象征大門,又有東西兩階通向庭院。堂一般用于舉行典禮、接待賓客和舉行宴會。這時,座位就不是以東向為尊,而是以南向為尊了。至于剩下的東向、西向和北向座位,則沒有太嚴格的講究。
⑤清代凌廷堪根據(jù)古人記載,在其所著《禮經(jīng)釋例》中歸納:“室中以東向為尊,堂上以南向為尊。”古人宴客,根據(jù)親疏尊卑排列東西南北。這也和當時的餐飲方式有關。
⑥從漢代到唐代中期,宴席形式主要是分食制。《史記》鴻門宴里,主賓東向、北向、南向、西向坐,并不是說他們圍著方形餐桌吃飯,而是每人面前有一長方形條案,案上再以托盤等擺放食品。近些年來發(fā)掘出的漢代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上,經(jīng)常能看到人們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
⑦西晉以后,隨著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先后進入中原,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相繼出現(xiàn),逐漸取代鋪在地上的席子,傳統(tǒng)席地而坐分食的習俗就受到?jīng)_擊。后來,又流行高桌大椅,最終使傳統(tǒng)飲食習慣轉向合食。
⑧圍坐合食,傳統(tǒng)用八仙桌,以前幾乎家家都有,在有些人家八仙桌甚至是唯一的大型家具。后來宴客又有了圓桌,這是為了滿足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由于圓桌席位不好分出上下尊卑,每桌人數(shù)也松緊可調(diào)不固定。所以最初,用慣了方桌的人們頗不習慣,比如袁枚《園幾》一詩就說道:“讓處不知誰首席,坐時只覺可添賓?!?br>⑨不過,正是因為圓桌沒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側位,削去了人與人之間的貴賤高低,方顯出平等原則,這就有點現(xiàn)代觀念了。平等的觀念,也可以算是現(xiàn)代文明的標志。目前,國際國內(nèi)的一些談判就使用圓桌會議的方式,強調(diào)平等、對話、協(xié)商。
⑩在《水滸傳》中,梁山之上,聚義廳中也設有一張大圓桌。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這張圓桌表達些什么,但最終,他還是讓這一百單八將一一排了座次,宋江最終也沒有成為亞瑟王。
(選自《食色里的傳統(tǒng)》,有刪改)
7.第②段“ ”處填入合適的關聯(lián)詞,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僅……而且……B.雖然……但是……
C.無論……還是……D.不是……而是……
8.閱讀第②—⑨段,完成下列填空。
(1)現(xiàn)代,餐桌座次按以里為上的原則安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漢到唐中期,古人宴客座次按______的原則定方位,原因是與當時的分食制有關;
(3)宴客使用圓桌后,座次安排能體現(xiàn)______的原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對于文中所引用的資料,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第③段中《史記》鴻門宴的座次安排,為了說明項羽的形象特點。
B.第⑤段引用《禮經(jīng)釋例》中的話,總結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第⑧段用袁枚《園幾》一詩,說明古人很難擺脫圓桌合食的習慣。
D.第⑩段中用《水滸傳》中的大圓桌,體現(xiàn)一百單八將的地位尊卑。
10.以下文字應該放入哪兩段之間,請簡述理由。
據(jù)說,“圓桌會議”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英國亞瑟王,他讓自己的騎士們以及羅馬主教大人圍坐圓桌,共商國事。騎士和君主間不排位次,平等溝通。每位騎士雖要為成為自由人而在戰(zhàn)場搏斗,卻有極強的尊嚴感,沒有仰人鼻息的怯懦,而是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斗士。亞瑟王的圓桌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公平世界。
放入第 段與第 段之間,理由是:
【答案】7.C
8.(1)“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側的人有時還要兼職店小二 (2)親疏尊卑 (3)平等 圓桌沒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側位,削去了人與人之間的貴賤高低
9.B
10.⑨ ⑩ 此段文字說明了“圓桌會議”的起源以及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創(chuàng)造了理想公平的世界);進一步說明第⑨段圓桌彰顯平等原則(或承接第⑨段最后一句說明國際國內(nèi)的一些談判使用“圓桌會議”這一方式),也與第⑩段“宋江最終沒有成為亞瑟王”相呼應(或也說明了第⑩段“宋江最終沒有成為亞瑟王”的原因)。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關聯(lián)詞的使用。
第②段“拿座次安排來講, 是家庭聚會 宴請賓客,現(xiàn)代餐桌座次禮儀大都簡化為以‘里’為上,長輩、客人往‘里’請,坐在里面的座位上?!碧帒钊霔l件關系關聯(lián)詞。
A.“不僅……而且……”通常用于表示遞進關系,即后者比前者更進一步或更強調(diào),這與句意不符 ;
B.“雖然……但是……”用于表示轉折關系,即雖然前面有一種情況,但是后面卻有另一種情況,這與句意也不符;
C.“無論……還是……”則恰好表達了無論是哪種情況,結果都是一樣的,即座次禮儀的簡化,這與句意相符;
D.“不是……而是……”則用于表示選擇關系,即不是這種情況,而是那種情況,這同樣不符合句意。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概括。
(1)現(xiàn)代餐桌座次按照以里為上的原則安排,主要原因是“里”即是“禮”,體現(xiàn)了禮儀之邦的傳統(tǒng)。在座次安排中,長輩和客人被安排在里面的座位上,以顯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而外側的座位則常作為上菜的位置,坐在外側的人有時還需承擔一些服務工作,因此這個位置自然不能算作上座。
(2)漢到唐中期,古人宴客座次的安排主要遵循以東向為尊的原則來確定方位。這一原則的形成與當時的分食制緊密相關。在分食制下,每個賓客都有自己的案幾,案幾上的食物是獨立的,沒有共享的概念。因此,座位的方位成為區(qū)分尊卑貴賤的重要標準,以東向為尊則是基于當時的社會觀念和禮儀制度所確定的。
(3)宴客使用圓桌后,座次安排體現(xiàn)了平等原則。這是因為圓桌沒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也不分正位、側位,這樣每個人都能平等地圍坐在一起。這種安排削去了人與人之間的貴賤高低,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明中的平等觀念。因此,圓桌座次的安排不僅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交流。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引資料的作用。
A.有誤,第③段中《史記》鴻門宴的座次安排,是為了說明古人宴席座次安排注重方位;
B.正確,第⑤段引用《禮經(jīng)釋例》中的話,總結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有誤,第⑧段用袁枚《園幾》一詩,說明最初,用慣了方桌的人們頗不習慣圓桌;
D.有誤,第⑩段中用《水滸傳》中的大圓桌,是為了與圓桌的平等觀念作對比,說明平等觀念還未深入人心。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及其作用。
這段文字敘述了圓桌會議的起源和圓桌的象征意義,即圓桌不排位次,強調(diào)平等溝通,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公平世界。這與第⑨段中關于圓桌沒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體現(xiàn)平等原則的內(nèi)容相呼應,是對圓桌平等觀念的進一步闡釋。同時,這段文字也引出了第⑩段中《水滸傳》中梁山聚義廳大圓桌的描寫,形成對比,突出了圓桌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觀念中的不同運用和體現(xiàn)。因此,這段文字放在第⑨段和第⑩段之間,既符合文章的邏輯順序,又能夠深化對圓桌及其象征意義的理解。
(二)(19分)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弄堂口的皮匠攤
陳建興
①兒時的弄堂口都有皮匠攤,或靠路邊,或占一角,位置固定也不擋道。弄堂里許多人不知道修鞋人姓啥叫啥,對年紀大一點的就叫老皮匠,年紀輕一點的叫他小皮匠。在我們弄堂口的,大家都叫他老皮匠。
②皮匠攤的全部家當有一根扁擔,兩只矮木箱。一只箱子里放著修鞋工具,鐵榔頭、木榔頭、鞋楦、鞋撐、彎刀、膠水等等,另一只箱子里塞滿了自行車的舊輪胎。
③長年累月室外生活,老皮匠的皮膚曬得黝黑黝黑的,凜冽的寒風吹得十指生滿了凍瘡。他干活時戴著老光眼鏡,一直坐在一只小矮凳上,背也有些駝了。他時常一邊將鞋撐敲得“咚咚”響,一邊操著一口蘇北話與人閑聊,還不時與進出弄堂的熟人打招呼??吹贸?,老皮匠與左鄰右舍的關系蠻好的,他時常拿著一只搪瓷杯到鄰居家要水,去趟廁所會叫鄰居幫他看個攤頭。誰家煮餛飩、包粽子、燒排骨面,總不忘端一碗送到皮匠攤上。
④一個冬日,母親讓我將父親的一雙舊棉鞋送給老皮匠去釘掌子。我坐在皮匠攤的小矮凳上,看他干活。他先把棉鞋放在一塊自行車外胎皮上,用紅筆畫上一圈,然后選擇了前掌和后跟兩塊要用的車胎皮,用彎刀劃了幾刀,再放到鞋撐上用鐵榔頭猛敲十余下,弄平車胎皮,接著將棉鞋扣在鞋撐上,用一枚枚鞋釘沿著胎皮將鞋底牢牢釘住,四周多余的胎皮,用彎刀削去。最后,他將手伸進鞋內(nèi),發(fā)現(xiàn)釘子扎手,又將鞋子套回鞋撐,沿著一排釘子猛敲幾下,直到把釘子敲平,不扎手了才給我。
⑤我的一雙雨靴穿得久了,經(jīng)常會有裂縫,拎著去找老皮匠。他用貼在方木上的銼皮把要補的地方銼了幾下,又剪了一塊自行車內(nèi)胎皮,同樣又是銼上幾下,吹掉碎屑后,打開一只小鐵皮盒,用小刷子蘸上些許刺鼻的膠水涂到胎皮上,又放到一邊。約摸過了二三分鐘,拿胎皮貼到要補的地方,用木榔頭輕輕敲上幾下,就補好了。他還特地關照我:“半小時內(nèi)不要穿哦?!崩掀そ骋娢沂莻€學生,補一處僅收三分錢。
⑥夏日,弄堂里不少孩子都穿著海綿拖鞋嬉戲。有一次,我的拖鞋搭扣斷了,就用一根細鐵絲將搭扣串在鞋底并纏上一塊布條,但走起路來磨腳。我一瘸一瘸的樣子讓老皮匠看到了,硬把我叫到攤頭上,讓我脫下拖鞋,說是幫我修一下。我說:“我沒有鈔票呃。”他說:“誰要你錢啦。”說罷,就將一把纏著布條的寬鋸條插進煤球爐里,用燒紅的鋸條將拖鞋的搭扣與鞋底燙牢,用力拉了拉,對我說:“好了,穿上去玩吧?!卑?,我向母親討了五分錢去給老皮匠,他死活不肯收。
⑦春節(jié)前,老皮匠生意火爆,都是弄堂人家為老人小孩做的新棉鞋,有的要納鞋,有的要釘掌子,有的要楦鞋,老皮匠起早摸黑忙個不停,收取的費用與平時一樣。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著鋪蓋,踏上回老家的路。
⑧打我記事起,老皮匠就在我家的弄堂口了,直到我走上了工作崗位,他仍在弄堂口。上世紀90年代初,弄堂里舊區(qū)改造開始了,老皮匠不斷地從這個弄堂口搬到那個弄堂口。有一天,整個里弄都拆平了,老皮匠也不見了蹤影。
⑨皮匠攤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風景線,也是上海這個城市記憶的一部分?,F(xiàn)在,非常偶然才會在路邊小區(qū)門口看到這樣的攤頭。每到此時,我都會駐足,看上一會。
(有刪改)
11.第②段加點詞語“家當”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對第③段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交代老皮匠擺攤的辛苦及弄堂人家對他的照顧。
B.表現(xiàn)了老皮匠這一外鄉(xiāng)人在上海生活的不如意。
C.體現(xiàn)了老皮匠與上海弄堂里左鄰右舍關系和諧。
D.為下文老皮匠盡心盡力為弄堂人家服務作鋪墊。
13.(1)請概括第④段畫直線部分的內(nèi)容。(20字以內(nèi))
(2)第⑤⑥段中也有與第④段畫直線部分相似的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皮匠的經(jīng)驗豐富。但與第④段的不同之處在于: 。
14.聯(lián)系前文,請分析第⑨段畫曲線句中所蘊含的情感。
15.請簡析題目中交代“弄堂口”這一信息的作用。
【答案】11.擺修鞋攤的工具(用具)/修鞋工具及材料
12.B
13.(1)老皮匠為“我”父親修補舊棉鞋的過程。(老皮匠給父親的舊棉鞋釘掌子的過程/步驟)
(2)第⑤⑥段都有關于老皮匠在收費上的態(tài)度,能表現(xiàn)他不唯利是圖(貼心、對孩子的關心)的特點。
14.表達了“我”對曾經(jīng)在弄堂口擺攤的老皮匠的懷念(或表達了“我”再也看不見老皮匠的遺憾 ;也表達了對和諧溫暖的弄堂生活的留念,更體現(xiàn)了“我”對于城市改建中拆平的里弄、離開的人和漸逝的城市記憶的遺憾/感慨。
15.交代皮匠攤的特定位置,表明皮匠攤與上海弄堂人家生活息息相關,強調(diào)了皮匠攤是上海城市獨特的一道風景,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段特殊記憶。
【解析】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語的含義。
第②段中加點的詞語“家當”在文中的意思是老皮匠擺攤修鞋時所需要的全部工具和生活用品。在文中,老皮匠的皮匠攤主要由一根扁擔和兩只矮木箱組成。這兩只矮木箱里分別放著修鞋所需的工具和自行車的舊輪胎,這些工具包括鐵榔頭、木榔頭、鞋楦、鞋撐、彎刀、膠水等等,它們是老皮匠修鞋時不可或缺的。而自行車的舊輪胎則可能是他用來修補鞋子的材料。此外,雖然文中沒有明確提到,但可以推測老皮匠在擺攤修鞋的過程中,還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用來喝水的搪瓷杯、用來取暖或煮食的煤球爐等。因此,這些工具和生活用品,就是老皮匠擺攤修鞋時的“家當”。這個詞語形象地描繪了老皮匠擺攤修鞋時的生活狀態(tài)和工作環(huán)境,也讓人對老皮匠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段作用。
B.“表現(xiàn)了老皮匠這一外鄉(xiāng)人在上海生活的不如意”表述有誤,從原文的第③段來看,該段主要描述了老皮匠在弄堂口擺攤的日常生活,以及他與左鄰右舍之間的友好關系。他雖然在室外工作,皮膚曬得黝黑,手上有凍瘡,但這些更多地是表現(xiàn)了他擺攤的辛苦,而不是生活的不如意。同時,文中也提到弄堂人家對他的照顧,以及他與鄰居之間友好的互動,這都體現(xiàn)了他與鄰居關系的和諧,而不是生活的不如意。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
(1)第④段畫直線部分的內(nèi)容是:老皮匠修鞋的過程和結果。他通過一系列熟練的操作,將舊棉鞋修理得煥然一新,不僅將鞋底牢牢釘住,還特別注意確保釘子不扎手,展現(xiàn)出他精湛的技藝和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
(2)第⑤⑥段與第④段相似的內(nèi)容在于都表現(xiàn)了老皮匠修鞋的熟練技巧和經(jīng)驗豐富。但不同之處在于,第⑤⑥段更側重于表現(xiàn)老皮匠修鞋時考慮周到、細心體貼,以及他修鞋收費低廉、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在第⑤段中,老皮匠用銼皮銼幾下要補的地方,涂上膠水后等待二三分鐘再貼胎皮,體現(xiàn)了他的細心周到。而在第⑥段中,老皮匠不僅免費為“我”修拖鞋,還考慮到“我”是學生,補一處僅收三分錢,展現(xiàn)了他的善良和樂于助人。這些細節(jié)描寫使老皮匠的形象更加立體生動,更加深入人心。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句子理解。
第⑨段畫曲線句所蘊含的情感確實復雜而深刻,主要體現(xiàn)在懷念和感慨兩個方面。
首先,作者提到“皮匠攤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風景線”,這句話流露出對過去生活的深深懷念。皮匠攤不僅是老皮匠生活的地方,也是弄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在這里交流、互助,形成了獨特的社區(qū)文化。這種場景,已經(jīng)深深印刻在作者的記憶中,每當提及,都會激起對過去生活場景的無限懷念。其次,“也是上海這個城市記憶的一部分”這句話則表達了作者對于城市變遷的感慨。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許多傳統(tǒng)的、具有歷史痕跡的事物逐漸被現(xiàn)代化的建筑和設施所替代。皮匠攤,作為過去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已經(jīng)很難見到,這不禁讓作者感到惋惜和感慨。最后,“現(xiàn)在,非常偶然才會在路邊小區(qū)門口看到這樣的攤頭。每到此時,我都會駐足,看上一會?!边@句話進一步強調(diào)了作者的懷念和感慨之情。每當看到類似的攤頭,作者都會停下腳步,仔細觀賞,試圖找回過去的感覺。然而,時光已經(jīng)流逝,那些過去的場景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只能在記憶中回味。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題作用。
題目中交代“弄堂口”這一信息的作用,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首先,它直接明確了老皮匠擺攤的地點,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感知到故事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弄堂口作為一個特定的地點,既為老皮匠提供了生計的空間,也為他與弄堂居民的交往提供了場所,這為全文描繪了一幅老上海弄堂生活的生動畫面。其次,通過“弄堂口”這一地點的轉換,文章展現(xiàn)了老皮匠生活的變遷和城市的發(fā)展變化。隨著城市的更新改造,老皮匠不得不從一個弄堂口搬到另一個弄堂口,這反映了城市發(fā)展的進程和老皮匠堅韌不拔、勤勞質(zhì)樸的生活態(tài)度。再次,“弄堂口”這一地點信息,還突顯了老皮匠的人物形象。他長期在弄堂口擺攤,與左鄰右舍關系融洽,為人熱情,手藝精湛,這些特點都與弄堂口這一地點緊密相連,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最后,“弄堂口”作為上海城市記憶的一部分,承載了作者對過去生活場景的懷念之情。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許多傳統(tǒng)的弄堂和弄堂口逐漸消失,皮匠攤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作者通過描寫老皮匠和皮匠攤,表達了對過去生活場景的懷念和對皮匠攤消失的惋惜之情。
綜上所述,題目中交代“弄堂口”這一信息在文章中起到了交代故事背景、展現(xiàn)人物生活和城市變遷、突顯人物形象以及表達作者情感等多重作用。
三、綜合運用(20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同學們在線上發(fā)起了關于某話題的討論,請你一起參與。
16.由于加入群聊晚了,你需要與群里的同學們打招呼。下列不合適的一項是( )
A.大家好!很抱歉來晚了。B.你們在聊些什么呀?
C.你們好!我能一起討論嗎?D.不好意思,來晚了!
17.進群后,你在對話框里看到小語和小文的聊天記錄(見下圖)。
(1)依據(jù)小語和小文的聊天記錄推測,大家目前正在交流的話題是 。
(2)聯(lián)系語境,請在橫線處補上@的對象,并闡述不贊同的理由。(20字左右)
18.除此以外,你認為“她還是一個追求平等的女性”,想從書中找到材料支持自己的看法。下列最合適的兩項是( )
A.“我在一個下午就對八年來的生活常規(guī)突然感到了厭倦。我向往自由,我渴望自由,我甚至為自由而作祈禱。”
B.“我現(xiàn)在不是憑習俗、常規(guī),也不是憑著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br>C.“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單,越無親無友,越無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
D.“你以為,就因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沒有靈魂,也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br>E.“原定的想法,已下的決心,是我眼前唯一必須堅持的東西,我要牢牢守住立場?!?br>19.線上討論接近尾聲時,同學們確定了下一次討論的話題:如何閱讀小說。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在《簡·愛》《儒林外史》《駱駝祥子》《西游記》四部小說中任選一部,結合閱讀經(jīng)歷,準備一段80字左右的發(fā)言。
【答案】16.B
17.(1)有關簡·愛的人物形象特點(簡·愛是一個怎樣的人?)
(2)示例1:小語 她敢于追求愛情,不能說明她的反抗精神,只能表現(xiàn)她的勇敢。
示例2:小文 她的離開就是她與不公抗爭的一種方式,不是膽怯的表現(xiàn)。
18.BD
19.示例:大家好!我認為小說閱讀需要關注創(chuàng)作背景。比如閱讀《簡·愛》時,了解當時英國女性是男權社會的附庸這一背景,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呼喚女性人格獨立的價值追求。謝謝!
【解析】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語言得體。
A.“大家好!很抱歉來晚了?!边@個選項既表達了歉意,又向所有人打招呼,適合群聊的場合;B.“你們在聊些什么呀?”這個選項雖然表達了想要參與討論的意愿,但可能有些突兀,因為如果群里正在熱烈討論某個話題,這樣的提問可能會打斷他們的交流;
C.“你們好!我能一起討論嗎?”這個選項既表達了打招呼的意愿,又明確提出了想要參與討論的請求,是合適的;
D.“不好意思,來晚了!”這個選項簡潔明了地表達了歉意,適合群聊的場合。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概括和觀點看法。
(1)根據(jù)小語和小文的聊天記錄,我們可以推測大家目前正在交流的話題是關于一個特定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為表現(xiàn)。小語強調(diào)了她具有反抗精神,勇于追求愛情;而小文則提到了她的膽怯,在面對壓迫時選擇逃離。因此,可以推斷出大家正在討論的是這位女性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在面對不同情境時的行為反應。
(2)在橫線處,我們應該補上@的對象,即小文。因為從小文的發(fā)言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于這位女性人物的評價是負面的,認為她膽怯并選擇了逃離。然而,我并不贊同小文的這一觀點。因此,我會@小文并闡述我的理由,例如:“@小文 我并不這么認為,她的逃離可能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機會,而不是單純的膽怯?!边@樣的回復既回應了小文的觀點,又表達了我自己的不同看法,同時保持了討論的友好氛圍。注意,闡述理由時要簡潔明了,盡量在20字左右表達清楚。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論據(jù)。
這道題考查的是對原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目的是從給定的選項中找到最能支持“她還是一個追求平等的女性”這一觀點的材料。首先,我們逐一分析每個選項:“我在一個下午就對八年來的生活常規(guī)突然感到了厭倦。我向往自由,我渴望自由,我甚至為自由而作祈禱?!边@個選項主要表達了主人公對自由的渴望,雖然自由與平等有一定的關聯(lián),但它并沒有直接體現(xiàn)對平等的追求?!拔椰F(xiàn)在不是憑習俗、常規(guī),也不是憑著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边@一句強調(diào)了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暗示了超越外在條件的平等對話,符合追求平等的主題?!拔易约涸诤跷易约?。越孤單,越無親無友,越無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边@一句表達了主人公對自我價值的重視,即使在孤單和無助的情況下也堅持尊重自己,這與追求平等的精神相契合?!澳阋詾椋鸵驗槲邑毟F,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沒有靈魂,也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边@一句直接反駁了因為外在條件(如貧窮、低微等)而否定一個人內(nèi)在價值的觀點,強烈地表達了追求平等的立場?!霸ǖ南敕?,已下的決心,是我眼前唯一必須堅持的東西,我要牢牢守住立場?!边@一句雖然表達了主人公的堅定立場,但沒有明確指出這個立場是關于追求平等的,因此與主題關聯(lián)不大。
綜合以上分析,選項B和選項D最能支持“她還是一個追求平等的女性”這一觀點。選項B通過強調(diào)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暗示了平等對話的重要性;選項D則直接反駁了基于外在條件的不平等觀念,強烈表達了追求平等的態(tài)度。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概括和發(fā)言稿。
詳細解析這道題:這道題要求我們結合閱讀經(jīng)歷,針對如何閱讀小說的話題進行發(fā)言。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小說的基本特點,包括人物、情節(jié)、主題、風格等要素。其次,結合所選小說的具體內(nèi)容,分析這些要素在小說中的體現(xiàn),以及如何影響我們對小說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可以談談閱讀這部小說時的個人體驗和收獲,以及對于如何閱讀小說的思考和建議。
以下是對每部小說給出的示例發(fā)言:
《簡·愛》:閱讀《簡·愛》,我深深被其主人公的堅韌與自尊所吸引。通過細致的人物心理描寫,我感受到了簡在逆境中追求自由與平等的勇氣。閱讀這部小說,我認為應關注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理解其背后的社會意義。
《儒林外史》:在閱讀《儒林外史》時,我注意到了作者通過諷刺與幽默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這部作品讓我明白,閱讀小說不僅要看故事情節(jié),更要品味其中的社會批判精神,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
《駱駝祥子》:我認為閱讀《駱駝祥子》時,應重點關注祥子這一形象所代表的社會底層人物的命運。通過對其生活經(jīng)歷的細致描寫,我們可以深入思考社會不公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從而更加珍視和追求公正與平等。
《西游記》:閱讀《西游記》,我被其奇幻的情節(jié)和豐富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閱讀這部小說,我認為應把握其主題思想,理解作者通過寓言形式傳達的人生智慧。
總之,閱讀小說時,我們應關注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要素,并結合自己的體驗和理解進行深度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領略小說的魅力,獲得閱讀的樂趣和收獲。
四、寫作(60分)
20.請以“不妨再試試”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2)不得抄襲。
【答案】略。
這是一份[語文][二模]上海市寶山區(qū)2024年中考二模試題(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詩文,現(xiàn)代文,綜合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docx、2024年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考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考二模語文試卷含詳解,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共23題,試卷滿分150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