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題人:諶倫倫 田春華 審題人:許茂林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為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其中試題卷共8頁,答題卡共6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同時用2B鉛筆將考號準確填涂在“準考證號”欄目內。
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的對應框內,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收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學習哲學不是一個專門的行業(yè),人人都應當讀經書,正如在西方傳統(tǒng)看來,人人都要進教堂。讀哲學是為了使人得以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
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的表達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于中國哲學家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使得他們創(chuàng)作的哲學著作具有很強的暗示性?!独献印啡珪际敲噪h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證一定無聯(lián)系。
一個人若不能讀哲學著作原文,要想對它們完全理解、充分欣賞,是很困難的,對于一切哲學著作來說都是如此。這是由于語言的障礙。加以中國哲學著作富于暗示的特點,使語言障礙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國哲學家的言論、著作富于暗示之處,簡直是無法翻譯的。只讀譯文的人,就丟掉了它的暗示,這就意味著丟掉了許多。
一種翻譯,終究不過是一種解釋。比方說,有人翻譯一句《老子》,他就是對此句的意義作出自己的解釋。但是這句譯文只能傳達一個意思,而在實際上,除了譯者傳達的這個意思,原文還可能含有許多別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譯文則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譯文把原文固有的豐富內容丟掉了許多?!独献印贰墩撜Z》現(xiàn)在已經有多種譯本。每個譯者都覺得別人的翻譯不能令人滿意。但是無論譯得多好,譯本也一定比原本貧乏。需要把一切譯本,包括已經譯出的和其他尚未譯出的,都結合起來,才能把《老子》《論語》原本的豐富內容顯示出來。
(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有刪改)
材料二:
“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中所區(qū)分的“在中國的哲學史”還是“中國哲學的史”。盡管對人生意義、生活價值以至宇宙本源等等問題有同樣的興趣和探求,但中國并無西方的哲學(philsphy)。儒、道均是半哲學、半宗教。它們強調的是“踐履”,“工夫即本體”不只是哲學命題,而更是實踐法規(guī)。宋明理學不僅有“半日讀書”,明辨義理,而且還有“半日靜坐”,修心養(yǎng)性。儒家的修、齊、治、平,主要不是在于進行哲學思辨,孔、孟、程、朱、陸、王也大不同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但自胡適、馮友蘭用西方框架剪裁中國材料編寫“哲學史”以來,隨后又由侯外廬、馮契、牟宗三等人或用唯物唯心,或用范疇演進,或用“智的直觀”等來闡釋、編寫,已形成了數(shù)十年來的學術常規(guī)。它在理出一套邏輯理路,廓清傳統(tǒng)思想和概念的模糊含混、缺乏系統(tǒng)上大有功績,卻產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最近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巨著也表明朱熹等所謂“哲學家”真正關切和論辯的,主要并不在于形上心性,而仍在現(xiàn)實政治,仍是政治文化,這便頗有異于牟宗三等現(xiàn)代新儒家以純粹西方哲學模式描畫出來的宋明理學。實際上,在西方哲學史課本中,無論亞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們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國“哲學史”的課本,無論孔、老以及他人,不談“禮”“仁”等政治思想,“哲學”即無從談起。離開“不忍人之政”,孟子的“不忍人之心”無所著落。玄學和理學的種種“哲學”討論,也總是緊密與現(xiàn)實倫常政治和個體修身教導纏在一起。所以,即使同樣說“愛智”(哲學一詞“本義”),中國所“愛”的“智”恐怕與希臘也并不全同。這一切似乎表明,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歐風美雨之后,中國思想學術界在重新反思,在開始追尋真正屬于自己的傳統(tǒng)闡釋。①“中國有思想無哲學”,德里達近年訪問中國重申這一斷言,曾引起好些人作黑格爾式的理解而備感憤慨。其實,我認為:②無哲學,有何妨?
從思想領域的語言說,這是如何更準確而不是套用西方框架來闡釋傳統(tǒng),但又不回避使用以西方詞匯為基本工具的現(xiàn)代語言。我們不必追隨馬一浮。馬游學美國,且有譯著,卻拒絕現(xiàn)代通用語言,堅持沿襲理、氣、道、心等等傳統(tǒng)詞匯來談自己的儒家“六藝論”。此路難通,已成史實。所以,出路只能是:在接受普世性的現(xiàn)代哲學詞匯和語言的同時,注意這些語言、詞匯、概念、范疇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從而注意更好地進行準確把握和解釋闡說?!罢軐W”一詞未可廢,“本體論”“現(xiàn)象”“本體”“形而上學”“超驗”等等也仍需采用,盡管中國向無“存在”問題,也少“超驗”觀念,“本體”與“現(xiàn)象”并不兩分。相反,靈肉不分、一個世界、情理交融、天人合一以及重功能大于重實體,重過程大于重存在,申說“過猶不及”的“中庸”辯證法等等,卻是來源于“巫史傳統(tǒng)”的實用理性的本性所在。揭示這些“本性”,了解自己傳統(tǒng),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
(摘編自李澤厚《思想史的意義》,有刪改)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按傳統(tǒng),中國人學習哲學就像西方人進教堂一樣自然且重要,讀哲學是為了使人得以成為人。
B. 當一部哲學著作有多種譯本時,只要把一切譯本都結合起來,就能夠顯示其原本的豐富內容。
C. 數(shù)十年來的中國哲學學術常規(guī),雖然在多方面大有功績,但卻產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
D. 馬一浮拒絕使用現(xiàn)代通用語言,而堅持沿襲傳統(tǒng)詞匯來闡釋儒家傳統(tǒng)的方法已被證明行不通。
2. 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中國古代哲學語言不夠明晰、富于暗示,這與他們表達思想的習慣和方法有密切關系。
B. 中國哲學思想注重其實踐性,與現(xiàn)實政治緊密相關,這一點和西方哲學思想有所不同。
C.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問世,表明中國思想學術界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傳統(tǒng)闡釋。
D. 研究并揭示“巫史傳統(tǒng)”的實用理性的本性,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
3. 下列語句,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中馮友蘭所說的中國哲學著作表述風格的一項是( )
A.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B.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老子四章》)
C.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4. 如何理解文中①、②兩句話?請簡要說明。
5. 為什么中國古代哲學在現(xiàn)代很難得到準確闡釋?請結合材料概括。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題。
樹□在那里
李云風
上
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家的正前方一百米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棵樹。以前我從沒有看到它,它是一下子出現(xiàn)在那里的。這棵樹至少五年的樹齡了,五年時間我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它確實是憑空出現(xiàn)的。它是那種我們這里不常見的松樹,支支蓬蓬,泛著綠色,濃密的針葉擠在一起,很像回事兒地占有了一小片空間。我到跟前仔細觀察過,圍繞它的土質渾然一體,沒有絲毫人工栽植的痕跡,一些零星的蕨菜和細草很自然地分布在四周,怎么看它都在這里生長很久了。它大約有三米高的樣子,樹干粗粗糙糙,表面的皮質排列成魚鱗的模樣,手觸上去有一種堅硬的質感。我用力搖了搖它,它幾乎沒有動,再搖,還是沒有動。我確信了它與下面的大地早已經接通了血脈,交融在一起。
這是一小塊廢棄的空地,除了一些零星的貼地植物,就沒有其它的什么了。如果不是這里突然冒出一棵樹,我根本都不會注意這個地方。
下
我生活在一個寥落的小村,左鄰是一個單身男人,他每天除了沉默,就是喝酒,喝酒時會說一些醉話,從屋里傳出來,但也不會說得太多。右鄰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男孩有著一頭柔軟的卷發(fā)和一雙憂郁的眼睛,漂亮,身子很弱,總是圍在老人身邊。他是老人的孫子,從城里回鄉(xiāng)下養(yǎng)病。他帶回一條雪白色的狗,也很溫順。男孩圍在老人身邊,狗圍在他身邊。村里人家?guī)缀鯊牟粊硗?,都過著自己的日子。有時在道上碰見,也會打上一聲招呼,說上一兩句話,然后各自走開,也不多言。日子過得很慢,像水流一樣,一天到來,一天過去,沒有一絲縫隙。
一天,老人門前停了一輛轎車,車上下來一對穿著時尚的男女,那是老人的兒子兒媳。他們領著一個同樣一頭卷發(fā),洋娃娃一樣的男孩,下了車,進到院子,進到屋里。偶爾會出來,有時是上廁所,有時站在院中往村子的四下望。他們會在院里放一些鞭炮和煙花,但在過年的晚上會放更多,發(fā)出的笑聲也更大。我和單身男人也從屋里出來,站在自家院中,把目光投向他們。一些過年的氣氛從那里飄過來,一些興奮也會感染過來。但有時等不到他們熱鬧完,我們就會轉回屋中。這時我會打出一個程式化的電話,有時也會接到一個電話。
過了一段時日,鄰院老人的兒子兒媳要走了,再次領著那個洋娃娃一樣的男孩走出院子,老人和他生病的孫子跟在后面。他們打開車門,一個接一個地隱進車子,車子啟動,離開。老人和他生病的孫子站在門前望一會兒,再回到院里。他們的年過完了,我和左鄰單身男人的年也過完了。
日子重新開始,重新開始的日子一如既往地展開,鋪開它時疏時密的針腳。開門關門,走出院子,走進院子,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了那棵樹。我想把這件事告訴別人,但又不知道告訴誰。
直到一天早晨,我在門前碰到鄰院的男人。他抬起鼓鼓的金魚眼,尖尖的喉頭骨碌著,在我臉上搜尋。我指給他看。男人順著我手指的方向,望了一會兒,沒說什么,轉身走開了。
又一年,老人門前停了一輛轎車,這回是白色的。一對穿著時尚的男女從車上下來,還是老人的兒子兒媳,他們又回來過年了。還是一年前的樣子,只是那個洋娃娃一樣的男孩長高了許多,從院里迎出來的卷發(fā)男孩也強壯了許多,只是老人更老了。
又一年,年過完之后,卷發(fā)男孩也跟著父母離開了。他完全好了,身體已經有了成年男人的雛形。鄰院老人站在道上望了很久。我陪他說了一陣話,很自然地說起那棵樹。我又指給他看,說這次你看到了嗎?他順著我手指的方向望過去,佇立著。我知道這次他看到了。這年夏天過完了,秋天也過完了,冬天沒有過完,老人就去世了。
又一個年來臨了,老人門前再也沒有一輛黑色或者白色的轎車出現(xiàn)。我和鄰院單身男人年三十的晚上,也就再沒有看到很多的煙花。
日子還在過著,猶如淺水靜流。我和鄰院男人偶爾會說說話,我們再也沒有提起那棵樹,都回避著。
(本文有刪改)
6.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單身男人除了沉默就是喝酒,有時會說醉話,可見生活對他來說是單調而沉悶的。
B. 男孩圍在老人身邊,狗圍在他身邊,樸實的生活畫面,給冷清的山村增添了生機。
C. 他們的年過完了,“我們”的年也過完了,強調“過個好年”是人們的美好愿望。
D. 老人門前停的轎車先是黑色再是白色,后來再沒轎車,意在展現(xiàn)生活發(fā)生著變化。
7. “照應”是小說創(chuàng)作常用的手法,它能增強小說的內在聯(lián)系,讓小說更有魅力。下列對本文中“照應”的相關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右鄰是一個老人”“只是老人更老了”“老人就去世了”,人物上的照應突出老人的堅毅性格,讓人印象深刻。
B. “一天”“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年”……時間上反復照應,使小說形成循環(huán)復沓之美。
C. “發(fā)現(xiàn)那棵樹”“說起那棵樹”“再也沒有提起那棵樹”,情節(jié)上的照應,使小說的主旨內涵得以豐富和深化。
D. “日子過得很慢,像水流一樣”“日子還在過著,猶如淺水靜流”,意象照應和勾連使小說結構緊密,含義雋永。
8. 微型小說本就短小,作者卻將其分成“上”“下”兩部分,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這樣安排的意圖。
9. 有人認為標題的方框處填上一個動詞“長”最為恰當,請結合文本談談理由。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征:上不隆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數(shù)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①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yè)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yǎng)其和,節(jié)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復熟,而陳積有余。是無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故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惡也,則其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以國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謂至貪,是愚主之極也。將以求富而喪其國,將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萬國,今有十數(shù)焉。是無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覺矣。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節(jié)選自《荀子·富國》)
材料二:
景公之時,熒惑②守于虛③,期年不去。公異之,召晏子而問曰:“吾聞之,人行善者天賞之,行不善者天殃之。熒惑,天罰也,今留虛,其孰當之?”晏子曰:“齊當之?!惫徽f,曰:“天下大國十二,皆曰諸侯,齊獨何以當之?”
晏子曰:“虛,齊野也。且天之下殃,固于富強。為善不用,出政不行;賢人使遠,讒人反昌;百姓疾怨,自為祈祥;錄錄強食,進死何傷。是以列舍無次,變星有芒,熒惑回逆,孽星在旁,有賢不用,安得不亡!”公曰:“可去乎?”對曰:“可致者可去,不可致者不可去?!惫唬骸肮讶藶橹艉危俊睂υ唬骸邦寥ピ┚壑z,使反田矣;散百官之財,施之民矣;振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惡可去,何獨是孽乎!”公曰:“善?!?br>(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諫上》)
【注】①垣窌:指藏糧處。②熒惑:指火星。③虛:二十八星宿之一。
10. 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正確答案序號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如是A則上下B俱富C交無所D藏之F是知國G計之H極也
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焉,在文中作代詞,與《兼愛》中“焉能治之”的“焉”用法相同。
B. 惡,壞事,惡果,與《孟子》中“非惡其聲而然也”的“惡”意思不同。
C. 異,與《桃花源記》中“漁人甚異之”的“異”,都屬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D. 材料二加點的兩個“善”意思不同,其中“公曰‘善?!钡摹吧啤北碣澩?br>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國家的強弱、貧富可以通過一定的表面征兆看出來,如果君主不崇尚禮義、不愛護民眾、不講信用等,那樣的國家就會兵力衰弱。
B. 荀子認為國家錢財源頭和根本在于百姓,所以明君必須謹慎地保養(yǎng)和諧安定的政治局面,節(jié)流,開源,并時常調節(jié)錢財?shù)氖罩А?br>C. 懂得本末、源流關系君主,能更好地抵御自然災害,所以夏禹時遇到十年水災,商湯時遇到七年旱災,天下沒有面有菜色的人。
D. 晏子認為虛宿所在的位置是齊國的分野區(qū)域,況且上天降下災禍,本來就牽涉富強的國家,這是齊國需要獨自承擔懲罰的根本原因。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
(2)天下大國十二,皆曰諸侯,齊獨何以當之?
14. 荀子和晏子在對待百姓方面有哪些觀點是相同的?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宋詞,完成各小題。
江城子·江景
蘇軾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①,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②。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
【注】①芙?。汉苫?。②湘靈:湘水女神。堯的女兒娥皇、女英,二人均為舜妃,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二妃往尋,得知舜帝已死,抱竹痛哭之后,二妃投湘水而亡,成為湘水女神。
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詞開頭三句將彈箏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
B. 全詞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事件,將寫景、抒情和議論融為一體,耐人尋味。
C.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將白鷺人格化,以白鷺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
D. “數(shù)峰青”一句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言有盡而味無窮。
16. 本詞下片是如何描寫音樂的?請結合作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都贊許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br>(2)《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性修養(yǎng)作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指出像對待開始那樣慎重對待結束,就不會有失敗的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br>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2023年,受多方面驅動因素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迅猛,產銷量持續(xù)位居世界第一。 甲 。我國政府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提供豐富的購車補貼方式,延續(xù)和優(yōu)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積極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乙 。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離不開關鍵技術的支持。目前,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以及充電速度的加快,都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性能提升提供了堅實保障。此外,電機控制系統(tǒng)、輕量化材料和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顯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性能。
丙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從上游鋰、鈷等關鍵原材料的開采供應,到中游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再到下游整車的生產和銷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鏈系統(tǒng)。
盡管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例如,①充電基礎設施不夠普及、電池續(xù)航里程過短及回收不當?shù)?,②都成為了行業(yè)能否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制約性因素。③此外,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供應鏈風險,④也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帶來了潛在影響。
18.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挠^點句,每處不超過10個字。
19. 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共1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美在任何的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個輪船碼頭的上面。
等船,在劃子上,在暮秋夜里九點鐘的時候。有一點冷的風。天,與江,都暗了;不過,仔細地看去,江水還(①)著黃色。中間所(②)著的一條深黑,那是江的南岸。
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輪廓。
一條躉船在四五丈以外的地點。模糊的電燈,平時令人不快的,在這時候,在這條躉船上,反而,不僅是悅目,簡直是美了。在它的光圍下面,聚集著一些人形的輪廓。不過,并聽不見人聲,像這條劃子上這樣。
忽然間,在前面江心里,有一些黝黯的帆船順流而下,沒有聲音,像一些巨大的鳥。
一個商埠旁邊的清晨。
幾大片魚鱗般的云(③)在淺碧的天空里。山嶺(④)著古銅色的衣,褶痕是大有畫意的。
水汽騰上有兩尺多高。有幾只肥大的鷗鳥,它們,在陽光之內,暫時地閃白。
月亮是在左舷的這邊。
顏色十分清潤的,是遠洲上的列樹,水平線上的帆船。
江水由船邊的黃到中心的鐵青到岸邊的銀灰色。有幾只小輪在噴吐著煤煙:在煙囪的端際,它是黑色;在船影里來,淡青,米色,蒼白;在斜映著的陽光里,棕黃。
清晨時候的江行是色彩的。
20. 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文字,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①?、诋嫝壅尝芄麭. ①飄②畫③布④裹
C. ①飄②橫③布④披D. ①?、跈M③粘④披
21.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美在古老的城外,一個輪船碼頭的上面,乃至任何的地方”,語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22. 文中畫橫線的部分“黃”“青”兩字后面都可以加逗號,作者卻有意不加,為什么?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明清之際一批思想家提出“經世致用”的主張,認為學問必須有益于解決社會問題;李白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千古名句。莊子卻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有現(xiàn)代學者認為:“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br>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是一份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語文試題pdf、語文答案pdf、語文答題卡pdf、語文多向細目表pdf等4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卷(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語文試題pdf、語文答案pdf、語文答題卡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3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