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用時: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雨幡洞云是一種奇特的天氣現(xiàn)象(如圖),薄薄的云層出現(xiàn)一個空洞,一縷縷“云絲”似乎從洞中心部分落下,猶如“空中水母”。專家解釋,這是由于大氣層中存在低于0 ℃而仍然保持液態(tài)的過冷液滴,受飛機飛行產(chǎn)生擾動而產(chǎn)生云洞。據(jù)此完成1-3題。
1.雨幡洞云位于大氣垂直分層中的( )
A.平流層 B.對流層
C.中間層 D.散逸層
2.過冷液滴沒有凝結成冰晶的原因,可能是該區(qū)域空氣中缺少( )
A.水汽 B.低溫環(huán)境
C.凝結核 D.低壓環(huán)境
3.發(fā)生雨幡洞云的云層溫度較低,是由于( )
A.距離太陽較遠 B.距離地面較遠
C.距臭氧層較遠 D.距電離層較遠
【答案】1.B 2.C 3.B
【解析】第1題,根據(jù)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層的一種,云層分布在水汽和塵埃較多、垂直運動明顯的對流層。
第2題,當溫度低到冰點之下時,若沒有凝結核,那么即使在0 ℃之下也不會結冰。故該區(qū)域空氣中缺少凝結核,故選C項。過冷液滴本身就是一種水汽的聚集,A項錯誤;過冷液滴形成于溫度低于0 ℃的低溫環(huán)境,B項錯誤;過冷液滴形成于高空,高空氣壓低,D項錯誤。
第3題,雨幡洞云現(xiàn)象發(fā)生于對流層,對流層的直接熱量來源是地面輻射,雨幡洞云的云層溫度較低說明距離熱量來源較遠,故判斷距離地面較遠,B項正確;太陽不是對流層大氣熱量的直接熱源,A項錯誤;臭氧層分布于平流層,電離層分布于高層大氣,雨幡洞云發(fā)生于對流層,C、D兩項錯誤。
大氣混合層是湍流受熱對流控制的近地面層以上的大氣邊界層,大氣混合層下層空氣湍流強,上層空氣湍流弱。大氣混合層高度變化與空氣污染物濃度具有相關性。城市污染物中,二氧化氮主要來自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在紫外線照射下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產(chǎn)物。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我國北方某城市一氣象觀測站每日對當?shù)卮髿饣旌蠈痈叨冗M行8次觀測,如圖為該觀測站測得的三個月內(nèi)各時段大氣混合層高度均值。據(jù)此完成4-5題。
4.推測該城市大氣中二氧化氮濃度最大的時段是( )
A.7~8時 B.13~14時
C.17~18時 D.22~23時
5.該城市臭氧濃度最大值出現(xiàn)的時間及其主要原因是( )
A.11時 大氣湍流強加劇了紫外輻射
B.14時 太陽輻射導致紫外輻射最強
C.17時 地面輻射放出大量紫外輻射
D.23時 大氣層吸收紫外輻射并反射
【答案】4.A 5.B
【解析】第4題,由實際生活可知,一天中的7~8時和17~18時,一般是上下班高峰期,汽車尾氣排放量大,大氣污染嚴重。讀圖可知,大氣混合層高度存在差異,8時大氣混合層高度較17時低,這是因為8時左右大氣層結構較穩(wěn)定。大氣層結構穩(wěn)定時,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所以大氣中二氧化氮濃度最大的時段應是7~8時。
第5題,臭氧是在紫外線照射下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產(chǎn)物,由圖可知,14時大氣混合層高度最大,說明大氣層結構最不穩(wěn)定,對流旺盛,此時污染物易擴散,大氣透明度最高,太陽紫外輻射最強,化學反應最強,所以臭氧的濃度最高,B項正確;臭氧是在紫外線照射下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產(chǎn)物,11時太陽輻射較強,相比14時大氣混合層高度較低,污染物擴散不足,大氣透明度較低,紫外線較弱,不會出現(xiàn)臭氧濃度最大值,A項錯誤;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不會釋放短波輻射——紫外輻射,C項錯誤;臭氧是在紫外線照射下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產(chǎn)物,23時屬于夜晚,主要來自太陽輻射的紫外輻射基本沒有,D項錯誤。
“霧凇”一詞最早見于西晉《字林》:“寒氣結冰,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霧凇是過冷卻水汽凝華形成冰晶掛結于草木枝葉的天氣現(xiàn)象?!板lF凇”專指沙漠戈壁中的霧凇景觀,猶如在石海沙丘上開出的“玉樹瓊花”。新疆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瀚海霧凇”出現(xiàn)頻率高,吸引攝影愛好者慕名前往。據(jù)此完成6-7題。
6.“寒氣結冰”形成霧凇的原因是( )
A.上升氣流導致降溫 B.云層較厚太陽輻射弱
C.大氣的保溫作用弱 D.暖鋒過境前后溫差大
7.為了次日能拍攝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霧凇景觀,適宜攝影愛好者蹲守的天氣是( )
A.飄雪初晴 B.氣溫回升
C.晚來風急 D.夜間有雨
【答案】6.C 7.A
【解析】第6題,“寒氣”說明氣溫低,不利于大氣上升,A項錯誤;“見日光乃消”說明“寒氣結冰”形成霧凇主要發(fā)生在夜間,夜間沒有太陽輻射,B項錯誤;大氣的保溫作用弱,降溫快,夜間溫度低,水汽容易冷卻凝華形成霧凇,C項正確;暖鋒過境溫度升高,不利于水汽凝華,D項錯誤。
第7題,結合材料分析可知,霧凇景觀的出現(xiàn)需要滿足充足的水汽條件、遇冷條件。飄雪說明剛經(jīng)歷過雨雪天氣,空氣濕度較大,初晴說明天氣晴朗,大氣逆輻射弱,夜間大氣保溫作用弱,降溫快,水汽容易遇冷凝華,形成霧凇,A項正確;氣溫回升不利于水汽凝華,B項錯誤;風力大,凝華的冰晶難以掛結于草木枝葉上,容易被風吹落,C項錯誤;夜間有雨說明夜間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強,降溫慢,不利于霧凇形成,D項錯誤。
下圖示意2023年7月12日~7月19日我國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區(qū)0.5 h降雨量與地面長波輻射的關系。據(jù)此完成8-9題。
8.7月12日~7月19日,地面長波輻射( )
A.峰值與谷值交替出現(xiàn) B.峰值大致呈上升趨勢
C.谷值的變幅較峰值大 D.谷值呈持續(xù)下降趨勢
9.該期間內(nèi),降雨對地面長波輻射影響最強的日期可能是( )
A.7月13日 B.7月14日
C.7月16日 D.7月18日
【答案】8.A 9.C
【解析】第8題,由圖可知,7月12日~7月19日,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區(qū)的地面長波輻射峰值與谷值交替出現(xiàn),A項正確;峰值波動變化,總體降低,B項錯誤;谷值的變幅較峰值小,C項錯誤;由圖可知,7月15日~7月16日,谷值略有增加,D項錯誤。
第9題,由所學大氣受熱過程知識可知,地面長波輻射是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溫后形成的,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有關。降雨可削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影響地面長波輻射。由上題分析可知,地面長波輻射的谷值變幅較小,峰值變幅較大,因此主要從地面長波輻射峰值變化的角度分析降雨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影響。由圖可知,7月16日前后0.5 h降雨量較大,且7月16日~7月17日的地面長波輻射峰值較前一日明顯減小,說明降雨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影響最大,C項正確;7月13日、7月14日、7月18日降雨后,地面長波輻射峰值較前一日變化較小,說明降雨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影響較小,A、B、D三項錯誤。
顯熱通量指由于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大氣與下墊面之間發(fā)生的湍流形式的熱交換。為研究青海湖對湖區(qū)氣候的影響,研究人員選取青海湖附近的陸地上空作為試驗區(qū),與青海湖區(qū)上空顯熱通量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夏季某日青海湖區(qū)與試驗區(qū)的顯熱通量差異(如圖)。據(jù)此完成10-11題。
10.圖中顯熱通量差異的原因是( )
A.太陽輻射差異 B.地面輻射差異
C.大氣逆輻射差異 D.熱傳導差異
11.近年,青海湖面持續(xù)擴大。受顯熱通量變化的影響,青海湖區(qū)( )
①晝夜溫差增大②夜晚降水增多③陸風勢力增強④揚沙天氣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題,材料表明,顯熱通量指由于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大氣與下墊面之間發(fā)生的湍流形式的熱交換,由圖可知,該日9時到21時范圍內(nèi),顯熱通量差異小于0,說明白天青海湖區(qū)比試驗區(qū)顯熱通量少,即青海湖區(qū)空氣從湖面吸收的熱量少于試驗區(qū)空氣從地面吸收的熱量,其原因是白天地面比湖面吸熱升溫快,向空氣傳遞的熱量更多,因此是地面輻射差異。
第11題,青海湖面持續(xù)擴大,顯然湖泊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增強,晝夜溫差會變小,①錯誤;夜晚湖泊氣溫較陸地氣溫高,形成低壓,湖面擴大,湖區(qū)氣流上升強度增大,降水增多,②正確;夜晚陸地降溫快,形成冷高壓,湖面形成低壓,湖面擴大,湖陸氣壓差異增大,陸風增強,③正確;由于湖面擴大,地下水位上升,湖床裸露減少,沙源減少,揚沙天氣減少,④錯誤。
如圖示意青海省瑪沁縣(34°26'N,100°17'E)某日一次降雪過程后無積雪覆蓋和有積雪覆蓋時淺層(0~20 cm)土壤溫度梯度(溫度隨土壤深度增加的變化趨勢)的日變化,其中柱狀線表示無積雪覆蓋,曲線表示有積雪覆蓋。據(jù)此完成12-13題。
12.無積雪覆蓋時,淺層土壤溫度( )
A.白天隨深度增加而增加 B.夜晚隨深度增加而下降
C.凌晨至上午表層溫度低 D.下午至晚上表層溫度低
13.積雪覆蓋對淺層土壤的影響表現(xiàn)在( )
A.土壤溫度的日最高值升高 B.溫度梯度日變化幅度減小
C.土壤溫度的日最低值降低 D.阻斷大氣與土壤的熱交換
【答案】12.C 13.B
【解析】第12題,圖中溫度梯度為正值表明土壤溫度隨深度增加而上升,為負值表明土壤溫度隨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白天隨深度增加而下降,夜晚隨深度增加而上升,A、B兩項錯誤;從圖中可以讀出12:00~20:00土壤溫度梯度為負值,說明下午至晚上表層溫度較高,D項錯誤;0:00~11:00土壤溫度梯度為正值,說明凌晨至上午表層溫度較低,C項正確。
第1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地表有積雪覆蓋時,淺層土壤溫度梯度日變化幅度明顯減小,B項正確;積雪覆蓋會使土壤溫度的日最高值減小,土壤溫度的日最低值增大,A、C兩項錯誤;積雪覆蓋導致地表反射率較高,對大氣與土壤的熱交換有一定的減弱作用,但不能阻斷,D項錯誤。
貼地逆溫是指起始高度為0 m(地面)的逆溫。下圖為青海格爾木地區(qū)2015~2017年貼地逆溫發(fā)生頻率的月變化圖。讀圖,完成14-15題。
14.影響該地貼地逆溫發(fā)生頻率存在季節(jié)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勢起伏 B.植被差異
C.晝夜長短 D.人類活動
15.以下關于該地逆溫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
A.夏季早晨,適宜開展戶外活動 B.冬季早晨,山腰凍害較山麓小
C.夏季傍晚,可以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 D.冬季傍晚,有利于污染物擴散
【答案】14.C 15.B
【解析】第14題,地形無季節(jié)變化,逆溫與植被季節(jié)差異關系小,A、B兩項錯誤;冬季夜晚時間長,地面輻射冷卻強,逆溫發(fā)生頻率高,C項正確;逆溫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與人類活動關系小,D項錯誤。第15題,讀圖可知,夏季早晨逆溫發(fā)生頻率較高,空氣流動性差,不宜開展戶外活動,A項錯誤;冬季早晨逆溫發(fā)生頻率較大,山腰的氣溫比山麓高,凍害較小,B項正確;夏季傍晚逆溫發(fā)生頻率較小,空氣對流較強,不能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C項錯誤;冬季傍晚逆溫發(fā)生頻率較高,大氣穩(wěn)定,不利于污染物擴散,D項錯誤。
下圖為2009年北京市10 月31日18:00至11月1日17:00時的氣象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圖。完成下面16-18小題。
16.北京市近地面空氣運動最為穩(wěn)定的時間是( )
A.10月31日19:00B.10月31日21:00
C.11月1日1:00D.11月1日6:00
17.11月1日1:00氣溫垂直變化的原因是( )
地面輻射加強 B.高空水汽凝結釋熱
C.大氣逆輻射減弱D.天氣轉(zhuǎn)晴、光照加強
18.0℃層高度的變化( )
A.導致降水減少 B.有利于降雪出現(xiàn)
C.造成逆溫加強 D.導致地表蒸發(fā)增強
【答案】16.C 17.B 18.B
【解析】第16題,由圖可知,11月1日1:00北京市氣溫隨海拔升高大致呈上升趨勢,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大氣較穩(wěn)定。C正確,ABD錯誤。故選C。
第17題,由上題分析可知,11月1日1:00氣溫垂直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地面輻射增強,近地面氣溫高于高空,不會出現(xiàn)逆溫,A錯誤;由于隨海拔升高,相對溫度增大,水汽容易凝結釋放熱量,使高空的大氣增溫,從而形成逆溫現(xiàn)象,B正確;此時,北京市相對濕度大,出現(xiàn)降雨,大氣逆輻射增強,CD錯誤;故選B。
第18題,由圖可知,10月31日18:00至11月1日14:00零度層高度呈下降趨勢,降水的形式由降雨轉(zhuǎn)變?yōu)榻笛?,說明0℃層高度的變化利于降雪出現(xiàn),B正確;只是降水的形式發(fā)生變化,降水量并不減少,A錯誤;由圖可知,0℃層高度的變造成逆溫減弱,C錯誤;地表蒸發(fā)強弱取決于地表溫度和地表水分,與零度層高度的變化關系較小,D錯誤,ACD錯誤。故選B。
有效輻射為下墊面向上長波輻射與大氣逆輻射的差值。下圖1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林冠層向上長波輻射(L↑)及其上大氣逆輻射(L↓)及其月平均變化,圖2是熱帶季雨林氣候資料統(tǒng)計圖。完成下面19-20小題。
19.與7~9月相比,2~4月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林冠層之上的大氣逆輻射值較低,主要是因為2~4月期間( )
A.降水較多B.云霧較少
C.地表植被覆蓋度較低D.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
20.根據(jù)有效輻射變化可知,一年中該地熱帶季雨林的林冠層( )
A.表面的溫度保持恒定B.熱量主要來自大氣層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層大氣的冷源D.夏季對大氣加熱效果小于冬季
【答案】19.B 20.D
【解析】第19題,結合已學知識“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圖2顯示7~9月降水量遠大于2~4月,2~4月由于降水較少,云霧日數(shù)少,天氣以晴朗為主,故此林冠之上的大氣逆輻射較弱,B正確,A錯誤;熱帶季雨林的植被覆蓋度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C錯誤;2~4月相比于7~9月西雙版納更遠離太陽直射點,對應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小,D錯誤。故選B。
第20題,結合已學知識“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地面輻射、根本來自太陽輻射”,故受太陽輻射的季節(jié)變化影響,當?shù)責釒Ъ居炅至止趯颖砻鏈囟纫矔霈F(xiàn)季節(jié)變化,夏季高于冬季,故A錯誤;林冠向上的長波輻射全年均高于大氣逆輻射,因此林冠層有效輻射在全年均是正值,這表明熱帶季節(jié)雨林林冠始終是該地大氣的一個熱源,(且林冠層也是地面事物、大氣的下墊面,為大氣熱源),故B、C錯誤;據(jù)圖示信息可知林冠層的長波輻射與大氣逆輻射差值在夏季較冬季小,說明林冠層有效輻射夏季小于冬季,林冠層對大氣的加熱效果夏季小于冬季,D正確。故選D。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有兩部分:一是太陽以平行光線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稱為太陽直接輻射;二是經(jīng)過大氣中的小水滴、塵埃等質(zhì)點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稱為散射輻射。兩者之和稱為總輻射。下面圖1為北京直接輻射的年變化,圖2為重慶散射輻射的日變化。讀圖完成下面21-22小題。
21.北京市5月直接輻射大于7月,主要是因為( )
A.5月太陽高度大于7月B.5月氣溫日變化大于7月
C.5月白晝長于7月D.5月大氣的散射量小于7月
22.圖2可以反映出( )
A.太陽高度越小,散射輻射越弱
B.陰天時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大
C.大氣散射作用的強弱完全取決于質(zhì)點的多少
D.太陽總輻射量陰天大于晴天
【答案】21.D 22.A
【解析】第21題,北京市雨季集中在7、8月份,5月降水少,大氣中水汽少,被散射的太陽輻射量少,所以5月到達地面的直接輻射大于7月,D正確。北京太陽高度最大的是在6月22日,5月太陽高度小于7月,且5月晝長小于7月,AC錯誤;7月陰雨天氣多,氣溫日變化小,5月多晴天,氣溫日變化大,B錯誤;故選D。
第22題,圖2可以反映出無論陰天、晴天,太陽高度越小,散射輻射越弱,A正確。陰天不影響太陽高度的日變化,B錯。大氣散射作用的強弱與質(zhì)點的多少、大小和太陽高度有關,C錯。圖2不能反映出太陽總輻射量,同一日太陽總輻射量陰天和晴天相同,D錯。故選A。
下圖示意華北某區(qū)域裸地和秸稈覆蓋情況下土壤的凍結過程狀況。完成下面23-24小題。
23.與裸地相比,該地秸稈覆蓋地土壤凍結厚度較薄的主要原因是秸稈( )
A.增強了大氣逆輻射B.使云層釋放的大氣逆輻射增加
C.使土壤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加D.使土壤與大氣的熱量交換減弱
24.與裸地相比,該地秸稈覆蓋地土壤融化時間較遲主要是因為土壤( )
A.凍結時間較遲 B.獲得光照較少
C.水分蒸發(fā)較弱 D.水分含量大
【答案】23.D 24.B
【解析】第23題,秸稈是緊貼于地面的,之間沒有足夠的大氣層,所以談不上增強大氣逆輻射,A錯誤;秸稈貼于地面,并未燃燒形成煙霧增加云量,無法使云層釋放的大氣逆輻射增加,B錯誤;秸稈是地面的覆蓋層,阻擋隔離了部分太陽輻射,應使土壤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C錯誤;與裸地相比,有秸稈覆蓋的地面,與大氣的熱量交換因秸稈阻隔而減少,所以熱散失較慢,土壤凍結厚度較薄,D正確。故選D。
第24題,秸稈覆蓋地土壤融化時間較遲,說明這部分土壤升溫速度慢,究其根源是因秸稈覆蓋的土壤獲得光照較少,升溫速度慢,所以土壤融化時間較遲,B正確;凍結時間較遲、水分蒸發(fā)較弱、水分含量大等因素與融化時間較遲沒有必然聯(lián)系,ACD錯誤。故選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8分。
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暖濕空氣經(jīng)過較冷下墊面時,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凝結形成平流霧。某年3月19日,江蘇省長江以北區(qū)域出現(xiàn)了一次較強的平流霧過程。0時起,長江北岸開始起霧,霧區(qū)范圍逐漸擴大。下圖為不同時刻的霧區(qū)北界示意圖。
(1)分析江蘇省平流霧多發(fā)生在春季的原因。
(2)說明此次平流霧形成期間,江蘇省長江北岸地區(qū)的天氣特征。
(3)推測江蘇省長江北岸此次平流霧在11時大部分消散的原因。
【答案】25.(1)春季溫度不穩(wěn)定,夜間近地面容易出現(xiàn)降溫;海洋暖濕氣流活動開始增強,帶來大量水汽。
(2)晴朗;氣溫較低;東南風為主
(3)太陽輻射增強,地面增溫快;風向改變,水汽來源中斷。
【解析】(1)據(jù)材料“暖濕空氣經(jīng)過較冷下墊面時,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凝結形成平流霧”可知平流霧形成首先需要近地面冷卻,其次需要充足的水汽供應;而春季溫度通常不穩(wěn)定,容易出現(xiàn)倒春寒天氣,夜間近地面容易出現(xiàn)降溫;春季開始海洋上的高壓逐漸增強,海洋暖濕氣流活動開始增強,帶來大量水汽。
(2)晴朗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降溫快;根據(jù)平流霧的形成條件可知此時氣溫較低,水汽遇能凝結成霧;東南風帶來源源不斷水汽,是形成的物質(zhì)基礎。
(3)根據(jù)圖中的信息可知,該地形成平流霧的水汽主要來自海洋,一旦風向改變或減弱,水汽來源中斷,平流霧會逐漸消失;白天11時,太陽輻射增強,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溫,氣溫升高,水汽無法遇冷凝結,霧逐漸消散。
26.根據(jù)圖文資料,按要求作答。
與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物量較大、葉面積較大。近年來,青藏高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木本植物(森林、灌叢)向草地擴張,對生長季的地表晝夜溫度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如下圖)。
(1)描述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擴張對生長季夜間地表溫度的影響。
(2)從熱量收支角度,分析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擴張對生長季白天地表溫度的影響。
(3)大規(guī)模木本植物擴張,加劇還是減緩青藏高原氣候變暖?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答案】26.(1)夜間地表溫度升高;5~6月升溫幅度較大;7~9月升溫幅度較?。ū3址€(wěn)定)。
(2)木本植物遮擋陽光,減少了到達地表太陽輻射;木本植物葉片較大,蒸騰量較大,云量增多,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增強,地表吸收熱量較減少;木本植物擴張,林下草本退化,裸露地表增加,地表散失熱量增多;綜上所述,木本植被擴張地表白天熱量收入減少,支出增多,地表溫度降低。
(3)減緩。理由:大規(guī)模木本植物擴張,日均地表溫度下降,地面輻射減弱,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少,氣溫降低。
【解析】(1)讀圖可知,夜間地表溫度距平均為正值,說明木本植物擴張使生長季夜間地表溫度升高;其中,5~6月地表溫度距平數(shù)值較大,說明升溫幅度較大:7~9月地表溫度距平數(shù)值相對較小,說明升溫幅度較小,地表溫度保持穩(wěn)定。
(2)讀圖可知,白天地表溫度距平均為負值,說明木本植物擴張使生長季白天地表溫度降低。原因主要有:木本植物生物量較大、葉面積較大,會遮擋陽光,減少了到達地表太陽輻射;木本植物葉片較大,有利于植物蒸騰,蒸騰量較大,空氣中的水汽和云量增多,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增強,地表吸收熱量較減少;木本植物向草地擴張,導致林下草本退化,裸露地表增加,地表散失熱量增多,使地表溫度降低。綜上所述,木本植被擴張地表白天熱量收入減少,支出增多,地表溫度降低。
(3)結合前面分析可知,木本植被擴張地表白天熱量收入減少,支出增多,地表溫度降低,因此大規(guī)模木本植物擴張,會導致青藏高原日均地表溫度下降,地面輻射減弱,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少,氣溫降低,從而減緩了青藏高原氣候變暖。
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氣候增暖在北極具有“極地放大效應”,導致多年凍土中儲存的有機碳大量釋放,并部分隨河流輸出到北冰洋。西伯利亞地區(qū)鄂畢河、勒拿河流域面積大致相當。下圖和下表是其相關資料。
(1)從大氣受熱過程的角度,說明氣候增暖在北極產(chǎn)生“極地放大效應”的原因。
(2)分析勒拿河輸出的有機碳遠遠大于鄂畢河的原因。
(3)勒拿河流域某地冬季日最高氣溫不會超過-5 ℃,據(jù)此推測該地冬季氣溫升高過程中土壤有機碳輸出量的變化及原因。
【答案】27.(1)全球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反射的太陽光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多;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多導致地面輻射增多;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多,氣溫增高。
(2)勒拿河徑流量更大;兩者流域面積相當,但勒拿河凍土覆蓋率更高,凍土面積更大;在全球變暖影響下解凍的土壤面積更大;釋放的土壤有機碳更多。
(3)不變甚至減少。氣溫在0 ℃以下,凍土還在向深處發(fā)展,沒有解凍,土壤有機碳不會釋放。
【解析】(1)大氣受熱過程一般從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兩個角度分析。削弱作用包括大氣吸收、反射和地面反射等部分,全球變暖造成北極積雪融化,降低地面反射率,造成削弱作用減弱;同時地表裸露,由于地表比熱容相對較小,會增加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根據(jù)大氣受熱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知,地面升溫導致地面輻射增強,地面輻射又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所以會造成北極地區(qū)氣溫增高。
(2)依據(jù)材料可知,有機碳大量存在于多年凍土中。依據(jù)圖文材料可知,勒拿河徑流量和多年凍土覆蓋率均高于鄂畢河,且兩者流域面積相當,全球變暖會造成凍土融化,凍土中有機碳被大量釋放后經(jīng)地表徑流攜帶至兩大河流中,結合兩河流的基本特征比較可知,勒拿河有機碳含量遠遠高于鄂畢河。
(3)結合材料可知,該地冬季最高氣溫不會超過-5 ℃,所以即使冬季處于變暖的趨勢中,凍土仍然處于凍結狀態(tài),不會融化,凍土范圍甚至處于擴大狀態(tài),所以土壤有機碳輸出量不變甚至減少。
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野生藍莓品質(zhì)優(yōu)但產(chǎn)量低。近年來,該地區(qū)在引進國外優(yōu)良品種的基礎上培育出七十多個品種,這些藍莓品種的共性是喜濕怕旱,主要差異是耐寒程度。生長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的藍莓可耐-35 ℃低溫,但在極端天氣下可能會出現(xiàn)超低溫和凍害,農(nóng)民經(jīng)常人工堆雪以防凍害。圖a、圖b分別示意我國東北地區(qū)某區(qū)域冬、夏季山谷、山頂?shù)臍鉁厝兆兓?br>(1)與冬季相比,說出夏季山谷和山頂氣溫及其日變化的差異。
(2)分析半山坡的野生藍莓比山谷種植的藍莓更不易受到凍害的原因。
(3)簡述當?shù)毓r(nóng)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藍莓凍害的原理。
【答案】28.(1)總體氣溫更高;白天山谷氣溫高于山頂,夜晚山頂氣溫高于山谷;氣溫日較差更大(氣溫變化幅度更大);峰值更延后。
(2)冬季山坡降溫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氣受冷收縮下沉至谷底,冷空氣將山谷的暖空氣抬升至半山坡(形成逆溫),使得半山坡氣溫相對較高;野生藍莓長期生長在本地,對當?shù)貧夂蜃兓m應性強。
(3)堆雪可以減少地表熱量的散失;阻隔冷空氣直接侵襲藍莓樹體;堆雪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氣對地面和樹體具有保溫作用。
【解析】(1)根據(jù)圖示曲線數(shù)值判斷,冬季山頂氣溫高,山谷氣溫低;氣溫日較差是一日中氣溫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冬季山谷氣溫日較差大,山頂氣溫日較差小。夏季白天山谷氣溫高,夜晚山頂氣溫高;山谷和山頂氣溫日較差均較大,山谷變化更大。
半山坡生長的野生藍莓比山谷種植的藍莓不易受到凍害,說明半山坡溫度比山谷高。該區(qū)域氣溫高低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微地表形態(tài)造成的山谷風。冬季太陽高度角小,太陽輻射減弱,夜晚山谷兩側的山坡降溫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氣受冷收縮下沉至谷底,使谷底的氣溫降低,藍莓易受凍害。冷空氣將山谷原本的暖空氣抬升至半山坡(形成逆溫),使得半山坡氣溫相對較高,所以半山坡生長的野生藍莓不易受到凍害,且野生藍莓長期生長在半山坡,對當?shù)貧夂蜃兓m應性強,不易受凍害。
(3)東北地區(qū)冬季降雪量大,當?shù)厮{莓植株高度較矮,容易人工堆雪覆蓋;冬季時堆雪覆蓋,可以減少地表熱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氣直接侵襲藍莓樹體和土壤;積雪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氣對地面和樹體具有保溫作用,從而減少了凍害發(fā)生。
項目
鄂畢河
勒拿河
輸出的有機碳(Tg/a)
5.26
9.98
年均氣溫(℃)
-0.6
-8.6
多年凍土覆蓋率(%)
18
92

相關試卷

第7講 大氣的運動(專項訓練)-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程跟蹤講與練(含答案):

這是一份第7講 大氣的運動(專項訓練)-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程跟蹤講與練(含答案),文件包含第7講大氣的運動專項訓練-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程跟蹤講與練教師版docx、第7講大氣的運動專項訓練-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程跟蹤講與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第6講 大氣的垂直分層與受熱過程(知識清單)-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程跟蹤講與練(含答案):

這是一份第6講 大氣的垂直分層與受熱過程(知識清單)-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程跟蹤講與練(含答案),文件包含第6講大氣的垂直分層與受熱過程知識清單-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程跟蹤講與練教師版docx、第6講大氣的垂直分層與受熱過程知識清單-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全程跟蹤講與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0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練透):

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0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練透),文件包含第06講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練習原卷版docx、第06講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0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通)

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0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通)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講與練第11講 大氣分層和受熱過程 (含詳解)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講與練第11講 大氣分層和受熱過程 (含詳解)

第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練習)-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第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練習)-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第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義)-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第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義)-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