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
(2020·山東·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無動力翼裝飛行是指運動員穿戴著擁有雙翼的飛行服裝和降落傘設備,運動員從飛機、熱氣球、懸崖絕壁、高樓大廈等高處一躍而下,用肢體動作來掌控滑翔方向,用身體進行無動力空中飛行的運動,在到達安全極限的高度,運動員將打開降落傘平穩(wěn)著落。無動力翼裝飛行進入理想飛行狀態(tài)后,飛行時速通??蛇_到200公里/小時左右,翼裝飛行的滑降比約3:1,即在每下降一米的同時前進約三米。閱讀材料結(jié)合下圖完成下列題。
1.當運動員在中緯度30千米高空下降時,下降到對流層,滑行的水平距離約( )
A.18千米B.33千米
C.48千米D.57千米
2.運動員在下滑過程中,感覺到水平滑行距離比理論值偏大,可能進入了( )
A.高層大氣B.平流層
C.電離層D.對流層
3.運動員在滑行過程中,在和A、B層比C層最需要準備的是( )
A.防輻射衣B.御寒服
C.氧氣瓶D.雨衣
【答案】1.D 2.B 3.A
【解析】
1.中緯度對流層高度約為10~12km(取11km),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每下降1m的同時前進約3m,運動員從中緯度30km高空下降至對流層,下降了19km,因此滑行的水平距離約57km,故選D。
2.運動員在下滑的過程中,感覺到水平滑行的距離比理論值偏大,表明空氣水平阻力相對較小,空氣以平流運動為主,最可能進入平流層,B正確,ACD錯,故選B。
3.與A、B兩層相比,C層高度更高,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更強,需要準備防輻射衣,A正確; 注意關(guān)鍵詞“和A、B兩層相比”,A層中上部以及B層氣溫均較低,氧氣含量低,也需要準備御寒服和氧氣瓶,BC錯;降雨屬于對流層的天氣現(xiàn)象,C層無需準備雨衣,D錯。故選A。
(2022·貴州·仁懷市第一中學模擬預測)卷云是對流層中最高的云,平均高度超過6000米,云層比較薄而透光良好,在全球能量平衡、輻射收支和天氣等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太陽光通過厚厚的大氣層,被大量的空氣分子散射后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當空中的塵埃、水汽等雜質(zhì)越多時,其色彩愈顯著,如果有云層,云塊也會染上艷麗的顏色。
4.推測構(gòu)成卷云的主要成分為( )
A.固態(tài)冰晶B.液態(tài)水滴C.氣態(tài)水汽D.細小塵埃
5.卷云在大氣受熱過程中可以( )
①反射太陽輻射②吸收地面輻射③減少大氣逆輻射④增強地面輻射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6.能觀賞到橘紅色卷云的最佳時間為( )
A.陣雨來臨前B.雨過天晴后C.黃昏日落時D.午后兩點左右
【答案】4.A 5.C 6.C
【解析】
4.結(jié)合材料分析,卷云是對流層中最高的云,平均高度超過6000米,根據(jù)對流層大氣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可知,卷云的溫度約比地面低36℃,由此可推測構(gòu)成卷云的主要成分為固態(tài)冰晶。故選A。
5.結(jié)合大氣的受熱過程分析,卷云能夠反射太陽輻射,減少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①正確,④錯誤;卷云可以吸收地面輻射,并且增強大氣逆輻射,②正確,③錯誤。故選C。
6.結(jié)合材料分析,“當空中的塵埃、水汽等雜質(zhì)越多時,其色彩愈顯著”,黃昏日落時空氣中水汽、塵埃等雜質(zhì)的含量往往較高,太陽光更易被散射形成橘紅色卷云,C正確;陣雨來臨前、雨過天晴后,空氣濕度較大,空氣中雜質(zhì)的含量較少,大氣的散射作用較弱,AB錯誤;午后兩點左右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刻,空氣對流旺盛,雜質(zhì)的含量少,大氣的散射作用較弱,D錯誤。故選C。
(2022·湖南·高三專題練習)2022年3月4日中央氣象臺發(fā)布沙塵暴藍色預警,北京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揚沙或浮塵天氣,下圖為該日北京氣溫變化曲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導致圖中9時~12時氣溫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陽輻射增強B.大氣逆輻射減弱
C.地面輻射增強D.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
【答案】7.D
【解析】
7.讀圖可知,7時~9時,氣溫迅速升高,9時~12時氣溫降低。7時~9時隨著太陽高度增大,地面獲得太陽輻射增強,氣溫迅速升高;9時~12時,出現(xiàn)揚沙或浮塵天氣,揚沙或浮塵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地面溫度較低,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來自于地面輻射,從而導致氣溫較低,D正確。9時~12時由于揚沙或浮塵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地面獲得太陽輻射減少,使地面輻射減弱;揚沙或浮塵會增強大氣逆輻射,ABC錯誤。故選D。
(2021·山東·魚臺縣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下圖左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下圖右為無錫市2019年12月8日與9日天氣情況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8.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
9.與8日相比,9日氣溫日較差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減弱,④增強B.②減弱,③增強C.②增強,③減弱D.①增強,④減弱
【答案】8.B 9.C
【解析】
8.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①是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②是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③是大氣逆輻射,④是地面輻射。近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太陽輻射①經(jīng)大氣的削弱作用后傳到地面②,地面吸收熱量后以地面輻射④的形式向外輻射熱量,近地面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后升溫,據(jù)此結(jié)合圖示,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是①→②→④,B正確,A、C、D錯誤。故選B。
9.與8日的多云天氣相比,9日為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②較多,氣溫高。B錯誤;晚上,云量少,大氣逆輻射③較弱,氣溫較低,故9日比8日的氣溫日較差大,9日氣溫日較差較大的主要原因是②增強,③減弱。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2020年11月,我國自主研發(fā)的一種新型的可拆裝式方艙營房,亮相海拔4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隊駐地,該營房主要由屋頂太陽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組成(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0.圖中方艙營房的太陽能面板、玻璃房的主要功能是( )
A.防雨雪B.防輻射C.防缺氧D.防低溫
11.屋頂?shù)奶柲苊姘鍟? )
A.增強太陽輻射B.減弱地面輻射C.增加地面反射D.增強大氣逆輻射
12.營房的鐵制支撐結(jié)構(gòu)置于方艙外部,主要是為了( )
A.營房更加穩(wěn)固B.減少室內(nèi)散熱C.方便拆卸安裝D.吸收大氣熱量
【答案】10.D 11.B 12.B
【解析】
10.由材料中“海拔4000多米的駐地安裝”可知,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氣溫下降,當?shù)貧鉁氐停柲苊姘蹇梢允占枱崮?,玻璃房有保溫功能,D正確;方艙營房可以防雨雪、防輻射,但不是主要功能,A、B錯誤;材料中無與防缺氧有關(guān)的信息,C錯誤。故選D。
11.由所學知識可知,屋頂?shù)奶柲苊姘迥芪仗栞椛洌沟竭_地面的太陽輻射能減少,地面溫度降低,從而使地面輻射減少,B正確;不能增強太陽輻射,A錯誤;地面反射與植被覆蓋、海陸狀況、土質(zhì)等因素有關(guān),C錯誤;地面輻射減少,大氣逆輻射也減弱,D錯誤。故選B。
12.由所學知識可知,鐵的導熱性能強,將鐵制支撐結(jié)構(gòu)置于方艙外部,主要是為了減少室內(nèi)熱量散失,B正確;“鐵制支撐結(jié)構(gòu)”可以使營房更加穩(wěn)固 、方便拆卸安裝,但不是將其置于方艙外部的主要原因,A、B錯誤;“鐵制支撐結(jié)構(gòu)置于方艙外部”吸收大氣熱量很少,D錯誤。故選B。
(2022·陜西·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高三階段練習)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夏季和冬季不同下墊面的正午地表溫度統(tǒng)計圖。據(jù)此完成問題。
13.該城市最可能位于( )
A.東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珠江三角洲D(zhuǎn).青藏高原
14.推測甲、乙、丙、丁表示的下墊面分別為( )
A.大理石、草地、嵌草磚、瀝青B.瀝青、嵌草磚、大理石、草地
C.瀝青、草地、大理石、嵌草磚D.大理石、瀝青、草地、嵌草磚
15.晝夜溫差最大的下墊面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3.C 14.B 15.A
【解析】
13.讀圖分析,該城市夏季正午地表溫度在40℃以上,冬季地表溫度在20℃以上,說明該地終年溫度較高,最可能位于珠江三角洲,C正確;東北平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冬季地表溫度都在0℃以下,ABD錯誤。故選C。
14.各下墊面的溫度與下墊面的比熱容、粗糙度、顏色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讀圖可知,無論冬夏,甲、丙下墊面的溫度都高于乙、丁下墊面的溫度,則甲丙為瀝青和大理石,乙、丁為草地和嵌草磚。瀝青的比熱容小,顏色為黑色,吸收的太陽輻射多,升溫快,升溫幅度大,溫度最高,因此甲表示瀝青,丙表示大理石;草地的比熱容最大,升溫慢,升溫幅度小,溫度最低,因此丁表示草地;而嵌草磚的比熱容比草地小,溫度較高,因此乙表示嵌草磚。結(jié)合選項可知,B正確,排除ACD。故選B。
15.由上題分析可知:甲、乙、丙、丁表示的下墊面依次為瀝青、嵌草磚、大理石和草地。瀝青比熱容小,顏色為黑色,白天升溫快,升溫幅度大,夜間降溫快,因此晝夜溫差最大,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
(2021·江蘇徐州·高三期中)露點溫度表示在空氣中水汽含量不變,氣壓一定下,使空氣冷卻至飽和時的溫度。圖為“某日20時我國及周邊區(qū)域的地面天氣簡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6.此時有降水的測站最可能位于( )
A.甲B.乙C.丙D.丁
17.此時塔里木盆地氣溫明顯高于黃土高原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內(nèi)陸氣候干燥,氣溫升高較快B.正值當?shù)卣缜昂螅栞椛漭^強
C.受冷氣團的影響小,氣溫變化較小D.受盆地地形的影響,空氣下沉增溫
18.此時下列站點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溫的是( )
A.濟南B.南京C.西安D.昆明
【答案】16.A 17.C 18.A
【解析】
16.根據(jù)材料可知,當氣溫低于飽和溫度時,水汽就會凝結(jié)成水滴,形成降水,故該測站的實際溫度應低于露點溫度。甲地實際溫度為-9.7℃,露點溫度為-8℃,A正確。乙、丙、丁地的實際溫度均大于露點溫度,排除B、C、D選項。故選A。
17.由圖可知,此時塔里木盆地氣溫為22.5℃,形成局部高溫,明顯高于黃土高原地區(qū)的氣溫。主要原因是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西北內(nèi)陸盆地,受四周高山阻擋,冷空氣難以進入盆地內(nèi),受冷氣團的影響小,氣溫變化較小,C正確。圖示甲地氣溫為-9.7℃,且我國山東地區(qū)受到冷鋒影響,可判斷此時為我國冬半年。當北京時間20時,此時塔里木盆地時間約為17:20,可知此時塔里木盆地為日落前后,氣溫難以升高,A錯誤。正值當?shù)?7:20前后,B錯誤。塔里木盆地氣溫較高,主要是盆地阻擋冷空氣,不是空氣下沉增溫導致,D錯誤。故選C。
18.由于冷空氣南下,暖濕氣團被迫抬升,形成高空較暖,近地面較冷的現(xiàn)象,稱為鋒面逆溫。由圖可知,濟南位于冷鋒鋒后,該地形成了鋒面逆溫,A正確。南京位于冷鋒鋒前,受單一氣團控制,難以形成逆溫,B錯誤。 西安等壓線密集,風力較大,難以形成逆溫。 冬春季節(jié)冷空氣南下遇到云貴高原阻擋會在貴陽形成地形逆溫,但昆明位于云貴高原地勢較高處,不會形成地形逆溫,D錯誤。故選A。
(2020·重慶市云陽江口中學校高三階段練習)浙江省山地、丘陵廣布,適宜茶樹生長,但春季逆溫天氣頻繁出現(xiàn),茶園易受霜凍天氣影響。為此,當?shù)夭鑸@引進了防霜凍風扇。當夜晚溫度約降到4℃ 時,風扇會自動打開,從而減輕霜凍對茶樹的傷害。圖甲為風扇防霜凍的工作機理示意圖,圖乙為茶園某時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9.防霜凍風扇最適宜的安裝高度為( )
A.9—10 米B.7—8 米C.6—7米D.4米以下
20.關(guān)于防霜凍風扇的工作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防霜凍風扇可以把高處的暖空氣往下吹到茶樹上
②防霜凍風扇吹出的熱風可以使茶樹免受霜凍影響
③防霜凍風扇的轉(zhuǎn)動會增加下層暖空氣上升速度
④防霜凍風扇轉(zhuǎn)動可帶動空氣流動,提高下層空氣溫度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19.B 20.D
【解析】
19.由右圖可知通常情況下在4—8米之間隨著高度的升高,氣溫升高,有逆溫層存在,高度為8m時大氣溫度最高,安裝在7-8米之間有利于將高處的暖空氣往下吹到茶樹上,使茶樹減輕或免受霜凍影響,故選項B正確。
20.根據(jù)圖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氣溫最高,風扇啟動后,可把該處暖空氣吹到茶樹上,故可以防止茶樹凍傷,①正確;風扇本身吹出的熱風較少,難以防霜凍,②錯;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氣對流運動,風扇吹下來的暖空氣,會削弱近地面的對流運動,③錯;防霜凍風扇轉(zhuǎn)動可帶動空氣流動,提高下層空氣溫度,④正確。結(jié)合選擇項可知,D正確。
2022·廣東·汕頭市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位于21°N,是世界分布最北的雨林,也是我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qū)。下圖為世界部分熱帶雨林分布區(qū)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1.西雙版納分布有世界最北的熱帶雨林,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洋流B.海拔C.坡向D.季風
22.西雙版納一些地區(qū)的雨林分布在河谷兩側(cè)山地中部,底部則出現(xiàn)常綠闊葉林,主要原因可能是河谷( )
A.冬季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 B.底部降水充足 C.底部光照不足 D.中部降水多
【答案】21.D 22.A
【解析】
21.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形成主要由于處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充沛,加之北部地勢高,冬季冷空氣不易進入,以及地形封閉,靜風天氣多,多霧濕潤所致,D正確。該地離海洋較遠,受洋流影響小,A錯誤。該地熱帶雨林的形成受地形影響,為迎風坡,不是因為海拔低的原因,B錯誤。該地位于云貴高原,多山谷地形,既有陽坡也有陰坡,坡向不是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C錯誤。故選D。
22.根據(jù)題意,河谷難以出現(xiàn)熱帶雨林,而出現(xiàn)常綠闊葉林,主要原因是底部較山地中部氣溫較低導致。與降水多少無關(guān),排除B、D選項。西雙版納多山谷地形,冬季較涼爽,又值旱季,夜間輻射降溫明顯,山谷中冷空氣向下運動,取代谷底暖空氣,使谷底氣溫較低,形成逆溫現(xiàn)象;山谷中部氣溫較高,雨林得以存在,底部則由于氣溫較低,難以形成熱帶雨林,反而形成常綠闊葉林。A正確。該地氣溫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地形影響,光照對氣溫的影響較弱,特別是河谷夜晚溫度低與光照關(guān)系不大,C錯誤。故選A。
(2022·西藏·拉薩中學高三階段練習)干旱、半干旱區(qū)的綠洲和荒漠的性質(zhì)差異,引起氣溫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造成了局部地區(qū)的熱力環(huán)流。下圖示意7月河西走廊某綠洲與荒漠間測得的距地面5m和10m的氣溫日變化。據(jù)此完成問題。
23.綠洲內(nèi)的玉米田經(jīng)常灌溉,與灌溉前相比,灌溉后( )
A.氣溫下降,最高氣溫峰值滯后B.氣溫上升,最高氣溫峰值提前
C.氣溫下降,最高氣溫峰值提前D.氣溫上升,最高氣溫峰值滯后
24.在大氣較穩(wěn)定且風速中等的晴朗白天,綠洲往往形成穩(wěn)定的逆溫,時間約始于北京時間( )
A.8:00B.12:00C.17:00D.20:00
25.綠洲與荒漠間的局地熱力環(huán)流除了造成溫度的變化外,還能造成( )
A.綠洲上部增濕B.綠洲下部增濕C.荒漠下部減濕D.荒漠下部增濕
【答案】23.A 24.C 25.D
【解析】
23.根據(jù)圖例以及所學知識,灌溉后,土壤水分含量變大,升溫慢,白天地面輻射減弱,大氣獲得的來自地面的熱量減少,故氣溫下降,B、D項錯誤;土壤增溫變慢,地面輻射最強也比原來之后,故最高氣溫峰值也會滯后,C錯誤,A正確。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24.逆溫現(xiàn)象是隨海拔升高,氣溫也升高的現(xiàn)象,讀圖分析綠洲距地面5m和10m的氣溫日變化曲線,北京時間17點起開始大致上距地面5m的氣溫低于距地面10m的氣溫,出現(xiàn)穩(wěn)定的逆溫現(xiàn)象。故本題AB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C。
25.綠洲與荒漠之間進行局地熱力環(huán)流,由圖可知,綠洲近地面氣溫低氣壓高?;哪孛鏆鉁馗?,氣壓低,風從高壓吹向低壓,綠洲的水汽被攜帶至荒漠部分,水分下滲造成荒漠下部增濕,D項正確,ABC項錯誤,本題選D。
(2022·全國·模擬預測)水溫是湖泊的重要性質(zhì)之一??蒲腥藛T分別于2016年6月1日及8月9日對我國某湖泊水溫進行觀察研究。下圖為兩日當?shù)靥栞椛鋸姸?、氣溫、湖泊表層水溫觀測數(shù)據(jù)。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6.該湖泊位于( )
A.長江中下游平原B.青藏高原
C.內(nèi)蒙古高原D.東北平原
27.示意8月9日湖泊表層水溫的曲線是( )
A.①B.②C.③D.④
28.造成兩日表層水溫差異主要原因是( )
A.太陽高度差異B.湖泊補給差異
C.天氣狀況差異D.蒸發(fā)大小差異
【答案】26.C 27.B 28.C
【解析】
26.觀察圖中信息,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左圖顯示6月1日晝長時間為20時-6時=14時,也就是當?shù)貢冮L時間為14小時,因此應該是早上5點太陽升起,晚上19點日落,但左圖中顯示太陽日出時間為北京時間6時(該地位于我國,皆是以北京時間表示),因此該湖泊位于北京西面,故D錯誤;且相差一個小時,也就是相差15°,大致位于105°E,長江中下游平原(118°E-123°E之間)大多位于東八區(qū)范圍內(nèi),故A錯誤;青藏高原距離東八區(qū)是超過15°,大致在73°E到104°E之間,故B錯誤;內(nèi)蒙古高原位于106°E-121°E之間,故C正確。答案選擇C。
27.結(jié)合所學知識,湖水比熱容較大,升溫較慢,周圍陸地比熱容小,升溫快,氣溫較高。觀察圖中信息,左圖顯示8月9日白天太陽輻射強度較大,因此氣溫和湖泊表層水溫較高,因此①和②曲線表示8月9日的氣溫和湖泊表層水溫曲線,由于湖泊比熱容較大,故①曲線為8月9日氣溫,而②為8月9日湖泊表層水溫度曲線;③和④曲線溫度較低,是由于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因此為6月1日的氣溫和湖泊表層水溫曲線,故B正確,ACD錯誤。答案選擇B。
28.根據(jù)題意,結(jié)合左圖可看得知,兩日表層水溫差異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陽輻射強度的差異較大,因為天氣狀況,導致6月1日云層較厚,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強,導致其到達地面的輻射能較少,故表層水溫較低,而8月9日天氣晴朗,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較多,氣溫較高,故C正確;從第一小題可知,該地位于內(nèi)蒙古高原,從日期來看,6月1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比8月9日正午太陽高度大,但從第二小題的解析可知,6月1日水溫卻比8月9日低,所以太陽高度差異不是主要原因,故A不選;湖泊補給差異影響較小,故B不選;蒸發(fā)大小是由氣溫決定,氣溫是由太陽輻射的強弱影響的,故D不選。答案選C。
綜合題。
29.(2022·重慶巴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處中朝邊境的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噴發(fā),在火山學界被稱為“千年大噴發(fā)”。這次事件是一次爆炸性噴發(fā)活動。噴發(fā)柱高度達數(shù)十公里,生成的火山灰進入大氣環(huán)流或平流層,長時間滯留空中,影響全球氣候。下圖為長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圖,長白山各坡向火山灰由于堆積與留存條件差異,現(xiàn)在火山灰厚度差異較大。
“火山冬天”是指大規(guī)模火山噴發(fā)之后大氣溫度異常降低的現(xiàn)象。試用大氣受熱過程解釋“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
【答案】(2)大規(guī)?;鹕絿姲l(fā)把大量的火山灰與火山氣體輸送進入大氣環(huán)流或平流層中,并且噴發(fā)物質(zhì)可以在平流層中長時間停留;火山噴發(fā)物質(zhì)長時間強烈地削弱原本應該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的減弱導致地面輻射的下降,致使近地面大氣溫度明顯地降低,降溫達到一定程度時即為“火山冬天”。
【解析】
(2)材料中指出“噴發(fā)柱高度達數(shù)十公里,生成的火山灰進入大氣環(huán)流或平流層,長時間滯留空中”,增加大氣中的雜質(zhì)含量,加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升溫減慢,導致地面輻射的降低,致使近地面大氣溫度明顯地降低,降溫達到一定程度時即為“火山冬天”。
30.(2021·河南·洛陽市教育局中小學教研室高三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一個平均鹽度較高的咸水湖,南邊和東邊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北邊和西邊地勢也較高,形成了一個封閉性較好的內(nèi)流區(qū)域。湖泊面積達1920多平方千米,是西藏第二大湖泊,湖區(qū)周邊風力較大,且風向變化明顯,雨季多夜雨。圖示意湖區(qū)a氣象站觀測的各月平均降水量;圖示意年內(nèi)平均氣溫日較差隨季節(jié)的變化。
(3)分析a氣象觀測站8月比1月平均氣溫日較差小的原因。
【答案】(3)8月降水較多,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夜晚,多云雨,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好;8月氣溫高,冰雪融水多,湖泊水域面積大,湖水對氣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明顯,所以,8月溫差小。
【解析】
(3)8月為北半球的夏季,該地降水較多,說明高空云層較厚,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熱量少,氣溫低;夜晚該地多云雨,大氣中的云層厚,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好;8月氣溫高,周圍冰雪融水多,注入湖泊的水量大,湖泊水域面積大,湖水對氣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明顯,所以,8月溫差小。
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0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jié)構(gòu)及受熱過程(練透),文件包含第06講大氣的組成垂直結(jié)構(gòu)及受熱過程練習原卷版docx、第06講大氣的組成垂直結(jié)構(gòu)及受熱過程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06講 大氣的組成、垂直結(jié)構(gòu)及受熱過程(講通),文件包含第06講大氣的組成垂直結(jié)構(gòu)及受熱過程講義原卷版docx、第06講大氣的組成垂直結(jié)構(gòu)及受熱過程講義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小練習專練1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