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內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知道內能是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2.理解并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3.能正確理解內能和機械能的區(qū)別. 4.知道熱傳遞和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說明溫度和內能之間的關系. 2.學會用類比的方法研究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內能概念的建立,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內能與溫度的關系. 教學設計 【鞏固復習】 引導復習上一節(jié)內容,并講解所做的課后作業(yè),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新課引入】 用多媒體播放嫦娥二號奔月動畫視頻,讓學生觀察、思考與交流.利用學生的感官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迅速進入課題思考,同時也讓學生為祖國成就而自豪. 嫦娥二號發(fā)射、進入月球軌道三次制動,依靠什么能量做動力呢? 【進行新課】 知識點1 內能的概念 1.內能的概念 我們知道宏觀物體運動時具有動能,那么微觀物體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動能。 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那么它的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我們知道彈簧發(fā)生彈性形變時具有勢能,而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會不會也有勢能呢? 小結: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是不是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先看教材P8頁的圖片13.2-3,然后分析這兩幅圖中的鐵水和冰塊具有能量嗎?為什么具有? 小結:一切物體內部的分子都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那么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例題1:下列有關物體內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0℃的物體沒有內能 B.內能是物體內部一部分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具有的能 C.內能是物體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D.一切物體都有內能 答案:D 2.內能和機械能的區(qū)別 思考:內能和機械能有什么區(qū)別? (1)內能和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不能混淆. (2)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但并不是所有物體都具有機械能,如在水平地面上靜止的石頭便沒有機械能. 知識點2 內能的影響因素 內能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1)內能與溫度有關,同一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溫度越低,內能越少. (2)內能還與物體的體積(或質量、狀態(tài))有關,同種物質,溫度相同時,體積(質量)越大,內能越大. 例題2: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質量越大,內能越小 B.物體舉得越高,內能越大 C.物體運動得越快,舉得越高,內能越大 D.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 答案:D 知識點3 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1.熱傳遞 改變物體的溫度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那么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有哪些呢? 巡視,了解情況。 收集、整理并點評使鐵絲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的辦法: ①可以用錘子敲打鐵絲;②用砂紙摩擦鐵絲;③用開水燙;④點燃火柴加熱; ⑤彎曲鐵絲;等等 分類歸納,并說出分類依據:①②⑤外力做功;③④給它加熱. 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發(fā)生熱傳遞時,高溫物體內能減少,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當兩個物體溫度相同時,熱傳遞停止. 2.熱量的概念 再想想,如何能使一杯開水的內能減少呢? 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 用熱量來解釋開水溫度降低過程中內能的變化。 總結: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越多,它的內能改變越大. 例題1 下列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溫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熱量 B.物體放出熱量時,溫度一定降低 C.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 D.物體內能增加時,溫度一定升高 C選項正確. 2.利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 冬天,我們感覺手很冷時,為了讓手變得溫暖,你通常有哪些做法? 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在我們用氣筒不斷給自行車車胎打氣的過程中,你能感覺氣筒壁的溫度有什么變化? 觀察實驗:壓縮點火儀 筒內空氣的溫度、內能有無變化?實驗說明了什么? 提問:(1)研究對象是什么?(2)為什么放入棉花? (1)研究對象是空氣,而不是棉花.(2)放入棉花的目的是利用轉換法顯示空氣溫度升高. 這個實驗說明空氣的溫度升高了,內能增加了.對物體做功,會使物體的內能增大. 對物體做功,會使物體的內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有何變化? 實驗。(演示:教材P9頁《演示》中的實驗2.) 觀察后,提問: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哪些?瓶蓋跳起說明了什么?出現(xiàn)水霧是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水霧起了什么作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