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題人:長郡中學高二物理備課組
時量:75分鐘滿分:100分
得分____________
第Ⅰ卷選擇題(共44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關于物體的動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同一物體,動量越大,速度越大
B.的動量小于的動量
C.物體的動量發(fā)生變化,其動能一定發(fā)生變化
D.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動量不變
2.做簡諧運動的物體經(jīng)過A點時,加速度大小為,方向指向B點;當它經(jīng)過B點時,加速度大小為,方向指向A點。若A、B之間的距離是,則關于它的平衡位置,說法正確的是( )
A.平衡位置在連線左側
B.平衡位置在連線右側
C.平衡位置在連線之間,但不能確定具體位置
D.平衡位置在連線之間,且距離A點為處
3.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一單擺的共振曲線,由共振曲線可知( )
A.該單擺的擺長約為
B.若增大擺長,共振曲線的峰值向右偏移
C.若增大擺球的質量,共振曲線的峰值向右偏移
D.若在月球上做實驗,共振曲線的峰值向左偏移
4.如圖所示,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車段是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從B到小車右端擋板平滑連接一段光滑水平軌道,在右端固定一輕彈簧,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自由端在C點。一質量為m、可視為質點的滑塊從圓弧軌道的最高點A由靜止滑下,而后滑入水平軌道,小車(含擋板)質量為,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滑塊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
B.當彈簧壓縮到最短時,滑塊和小車具有向右的共同速度
C.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D.滑塊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小車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5.如圖甲,某同學手持電吹風垂直向電子秤的托盤吹風,圓形出風口與托盤距離較近且風速恒定,吹在托盤上的風會從平行于托盤方向向四周散開,簡化圖如圖乙。當電吹風設置在某擋位垂直向托盤吹風時,電子秤示數(shù)與放上一質量為m的砝碼時一致,出風口半徑為r,空氣密度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出風口面積越大的電吹風,電子秤示數(shù)一定也越大
B.設出風口的風速為v,則單位時間內(nèi)出風口吹出氣體的質量為
C.電吹風出風口的風速為
D.電吹風吹風的平均功率為
6.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兩輛小車,水平面的左側有一豎直墻,在小車B上坐著一個小孩,小孩與B車的總質量是A車質量的10倍。兩車開始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小孩把A車以相對于地面的速度v推出,A車與墻壁碰撞后仍以原速率返回,小孩接到A車后,又將其以相對于地面的速度v推出。每次推出后,A車相對于地面的速度均為v,方向向左。則小孩把A車推出幾次后,A車返回時小孩不能再接到A車( )
A.5B.6C.7D.8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5分,選對但不全得3分,有選錯得0分)
7.現(xiàn)如今的街頭“老頭樂”品牌層出不窮,給老年人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大量的交通安全問題,例如許多廉價的電動車無氣囊,在電動車事故中,氣囊可防止的頭部受傷,大大減小損傷程度。設氣囊的緩沖層與頭部的撞擊時間延長至以上,人頭部的質量約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囊減小了駕駛員頭部撞擊過程中的動量變化率
B.氣囊減少了駕駛員頭部撞擊過程中撞擊力的沖量
C.事故中氣囊對頭部的沖量與頭部對氣囊的沖量相同
D.若事故中頭部以的速度水平撞擊緩沖層,則頭部受到的撞擊力最多為
8.P、Q兩個質點做簡諧運動的振動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P、Q的振幅之比是
B.P、Q的振動周期之比是
C.P、Q在內(nèi)經(jīng)過的路程之比是
D.時刻,P、Q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9.如圖所示,A、B兩物體質量均為m,水平向左且大小為的恒定拉力作用在A上,拉著A、B由靜止開始一起運動,運動過程中B始終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大小與B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的力,經(jīng)過時間t物體A、B恰好發(fā)生相對滑動。A、B間動摩擦因數(shù),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A、B發(fā)生相對滑動時的速度
B.物體A、B發(fā)生相對滑動時的速度
C.從靜止到恰好發(fā)生相對滑動全程B的位移為
D.從靜止到恰好發(fā)生相對滑動全程B的位移為
10.一振子沿x軸做簡諧運動,平衡位置在坐標原點,時振子的位移為,時位移為,則( )
A.振子在與兩處的加速度可能相同
B.振子在與兩處的速度可能不同
C.若振幅為,振子的周期可能為
D.若振幅為,振子的周期可能為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6分)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6分)
11.(6分)某同學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利用A、B兩球的碰撞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時先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靜止開始滑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得到落點P,再把B球放在斜槽末端,A球從同一位置靜止釋放,A、B小球碰后落在記錄紙上,分別得到落點B、F。
(1)(單選)A球質量為,半徑為;B球質量為,半徑為,則應滿足____________。
A.,
B.,
C.,
D.,
(2)(多選)必須要求的條件是____________。
A.斜槽軌道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B.斜槽軌道必須是光滑的
C.必須測量出、、的長度、和
D.必須測出水平槽離地面的高度
(3)寫出本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和表示)
12.(10分)某實驗小組嘗試測量電動車上蓄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待測蓄電池等器材設計了如圖甲所示實驗電路。
(1)某同學選擇合適的儀器按照圖甲規(guī)范操作,實驗時發(fā)現(xiàn),大范圍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的示數(shù)變化都不明顯,該同學在思考后將的定值電阻串入電路中,如圖____________(選填“乙”或“丙”),解決了這一問題;
(2)多次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R的阻值,讀出相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shù)U和I,用測得的數(shù)據(jù)描繪出如圖丁所示的圖像,則該電池的電動勢____________V,內(nèi)阻____________(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反思發(fā)現(xiàn)上述實驗方案存在系統(tǒng)誤差。若考慮電表內(nèi)阻的影響,對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修正,在圖丁中重新繪制圖線,與原圖線比較,新繪制的圖線與橫坐標軸交點的數(shù)值將____________,與縱坐標軸交點的數(shù)值將____________(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不變”)。
13.(10分)兩物塊P、Q用輕細繩懸掛在輕彈簧下靜止,如圖所示。物塊P的質量為m,物塊Q的質量為M,燒斷連接P、Q的細繩后,P做簡諧運動,重力加速度為g。
(1)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求P做簡諧運動的振幅A;
(2)燒斷細繩后,P上升經(jīng)過某位置時速度大小為v,此時Q下落速度大小為u,求從燒斷細繩后瞬間到此時的這段時間內(nèi),彈簧對P的沖量大小。
14.(14分)如圖所示,在固定的光滑水平桿(桿足夠長)上,套有一個質量為的光滑金屬圓環(huán),輕繩一端拴在環(huán)上,另一端系著一個質量為的物塊,現(xiàn)有一質量為的子彈以的水平速度射入物塊并留在物塊中,子彈射入物塊的時間極短,不計空氣阻力和子彈與物塊作用的時間,g取,求:
(1)物塊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
(2)金屬圓環(huán)的最大速度。
15.(16分)如圖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靜置著足夠長的木板B和兩小物塊C、D,B、C、D質量均為m。時刻,一質量為的小物塊A以的初速度沖上B的上表面水平向右滑行,A與B上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當A與B共速時B恰好與C相碰。此后,每當A、B再次共速時,B又恰好與C發(fā)生碰撞直到它們不再相碰為止。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B、C、D間的所有碰撞均為彈性碰撞,求:
(1)物塊A沖上B后,到與B第一次共速時,A在B上滑行的距離;
(2)物塊A沖上B前,木板B右端到物塊C的距離;
(3)C的最終速度大小v;
(4)物塊A沖上B后,A在B上滑行的總長度L。
長郡中學2023級高二上學期模塊測試
物理參考答案
一二、選擇題
1.A【解析】根據(jù)可知,同一物體動量越大,速度一定越大,選項A正確;動量的符號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則的動量大于的動量,選項B錯誤;物體的動量發(fā)生變化,可能是方向變化,不一定是物體速度大小發(fā)生變化,則其動能不一定變化,選項C錯誤;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速度的方向一定變化,則其動量一定變化,選項D錯誤。故選A。
2.D【解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簡諧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可知物體的加速度大小與相對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由于回復力方向總是指向平衡位置,則加速度方向總是指向平衡位置,由題意可知,物體經(jīng)過A點時,方向指向B點;物體經(jīng)過B點時,方向指向A點;則平衡位置在連線之間,設平衡位置與A點距離為,與B點距離為,則有,又,聯(lián)立解得,故選D。
3.D【解析】單擺的固有頻率為,則周期,根據(jù),可得該單擺的擺長約為,選項A錯誤;若增大擺長,周期變大,固有頻率減小,則共振曲線的峰值向左偏移,選項B錯誤;若增大擺球的質量,固有頻率不變,則共振曲線的峰值不移動,選項C錯誤;若在月球上做實驗,重力加速度g變小,則周期變大,固有頻率變小,則共振曲線的峰值向左偏移,選項D正確。故選D。
4.C【解析】滑塊從A滑到B時,滿足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則有,,解得,,故A錯誤;彈簧彈性勢能最大時滑塊與小車共速,設共速時的速度大小為v,則有,即彈簧彈性勢能最大時,兩者速度均為零,則根據(jù)能量守恒可知,故B錯誤、C正確;從A到B滑下的過程,由人船模型,,解得小車的位移是,故D錯誤。故選C。
5.C【解析】當電吹風設置在某擋位垂直向托盤吹風時,功率相同,對于時間內(nèi)吹出的風,,與托盤作用過程,根據(jù)動量定理,,解得,故A錯誤;單位時間內(nèi)出風口吹出氣體的質量,故B錯誤;根據(jù)題意可知,風與托盤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根據(jù)動量定理,解得,故C正確;據(jù),有,解得,故D錯誤。故選C。
6.B【解析】第1次推有,第2次推有,第3次推有,可知第n次推有,則有,A車返回時小孩不能再接到A車,則有,解得,則小孩把A車推出6次后,A車返回時小孩不能再接到A車。故選B。
7.AD【解析】根據(jù)動量定理,可得,由于氣囊的緩沖與頭部的撞擊時間延長了,從而減小了對頭部的作用力F,也即減小了駕駛員頭部撞擊過程中的動量變化率,但駕駛員頭部撞擊過程中撞擊力的沖量并未改變,故A正確,B錯誤;事故中氣囊對頭部的作用力與頭部對氣囊的作用力火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時間相等,所以,可知事故中氣囊對頭部的沖量與頭部對氣囊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錯誤;由題意,若事故中頭部以的速度水平撞擊緩沖層,則頭部受到的撞擊力大小最多為,故D正確。故選AD。
8.ABC【解析】由振動圖像可知P的振幅為,Q的振幅為,則P、Q的振幅之比是,故A正確;由振動圖像可知P的周期為,Q的周期為,則P、Q的周期之比是,故B正確;在內(nèi)P完成一個周期的振動,則路程為,Q完成兩個周期的振動,則路程也為,故路程之比是,故C正確;P和Q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方程為,,則時刻,P、Q的位移分別為,,則P、Q的位移大小之比是,故D錯誤。故選ABC。
9.BD【解析】設即將相對滑動的臨界加速度為a,對整體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隔離對B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解得,故A錯誤,B正確;對整體,根據(jù)動量定理有,變形得;又,可得,解得,故C錯誤,D正確。故選BD。
10.BC【解析】由于振子在與兩處相對平衡位置對稱,所以振子在與兩處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據(jù)對稱性可知,振子在與兩處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故A錯誤,B正確;若振幅為,則時有,可得,可知從平衡位置到位置的最短時間為,根據(jù)對稱性和周期性可知,從位置到位置所用時間滿足
或或
可得或或
當時,可得或或
當時,可得或或
故C正確,D錯誤。故選BC。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6分)
11.(6分,每空2分)
(1)B(2)AC(選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3)
【解析】(1)為保證兩球發(fā)生對心正碰,則兩球半徑必須相等,即;為防止碰后入射球反彈,則入射球的質量必須大于被碰球的質量,即;故選B。
(2)要保證每次小球都做平拋運動,則軌道的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故A正確;只要每次讓小球從同一位置滑下即可,斜面不需要光滑,故B錯誤;由于兩小球下落高度相同,故時間相等,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則必須測量出、、的長度、和,故C正確;由于兩小球下落高度相同,故時間相等,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平拋運動的初速度,所以不需要測量水平槽面離地面的高度或小球在空中飛行時間,故D錯誤;故選AC。
(3)在小球碰撞過程中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定律,則有
在做平拋運動的過程中由于時間是相等的,所以得
即
12.(10分,每空2分)
(1)乙(2)121.0(3)不變變大
【解析】(1)實驗時發(fā)現(xiàn),大范圍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的示數(shù)變化都不明顯,則可能是電源內(nèi)阻太小造成的,則可以在電源上串聯(lián)一個定值電阻,則圖乙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2)根據(jù)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可知
則由圖像可知該電池的電動勢
內(nèi)阻
(3)圖像與橫軸交點表示短路電流,當電源短路時,電表的內(nèi)阻不影響短路電流,與橫坐標軸交點的數(shù)值不變;電壓表和電源并聯(lián),測量的內(nèi)阻是電壓表和電源并聯(lián)后的電阻,比電源內(nèi)阻的真實值小,圖像斜率偏小,修正后圖像斜率變大,與縱坐標軸交點的數(shù)值將變大。
13.(10分)【解析】(1)繩剪斷前,P、Q整體分析,彈簧伸長的長度(2分)
解得
繩剪斷后,P做簡諧運動,在平衡位置時,彈簧的拉力與重力平衡,此時彈簧伸長的長度為(2分)
解得
故其振幅(2分)
(2)燒斷細繩后,Q做自由落體運動,Q下落速度大小為u的時間(1分)
對物塊P,根據(jù)動量定理可知(2分)
解得(1分)
14.(14分)【解析】(1)子彈射入物塊過程中,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取向右方向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得
(2分)
得
物塊(含子彈)在向上擺動過程中,以物塊(含子彈)和圓環(huán)組成的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系統(tǒng)水平方向的動量守恒則有(2分)
解得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2分)
代入數(shù)據(jù)可解得(2分)
(2)當子彈、物塊、圓環(huán)達到共同速度后,子彈和物塊將向下擺動,在此過程中圓環(huán)一直受繩子水平向右的分力作用,圓環(huán)速度一直增大,當子彈和物塊運動到圓環(huán)正下方時圓環(huán)速度最大。
設此時子彈和物塊的速度為,圓環(huán)速度為,則有(2分)
及(2分)
由上述兩式聯(lián)立可解得,
故金屬圓環(huán)的最大速度為(2分)
15.(16分)【解析】(1)由于地面光滑,A、B系統(tǒng)動量守恒,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2分)
解得共速時的速度,對A、B系統(tǒng),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有(2分)
A在B上滑行的距離(2分)
(2)對B,從A沖上B后到第一次與A共速過程,根據(jù)動能定理有(2分)
解得A沖上B前,木板B右端與物塊C的距離為(1分)
(3)B與C發(fā)生第1次彈性碰撞,根據(jù)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1分)(1分)
解得,(1分)
同理,C與D發(fā)生第1次彈性碰撞有,
A、B第二次共速有(1分)
同理,B與C發(fā)生第2次彈性碰撞有,
A、B第三次共速有
所以物塊C最終速度為(1分)
(4)對A、B、C、D系統(tǒng),全程,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有(1分)
A在B上滑行的總長度(1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C
B
AD
ABC
BD
BC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文件包含郡學教育_物理試卷24秋CJ高二1pdf、郡學教育_物理答案24秋CJ高二1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月考物理試卷(二),共8頁。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PDF版,文件包含物理試卷長郡高二模塊測試1pdf、物理答案長郡高二模塊測試1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