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田徑女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位于第8道的中國隊以43秒39的成績奪得冠軍,其中福建選手葛曼棋是第四棒運動員。如圖所示為4×100米部分跑道示意圖,分界線位于直道與彎道的連接處,比賽中( )
A. 43秒39表示時刻
B. 各隊中中國隊的平均速度最大
C. 葛曼棋在加速沖刺過程中慣性增大
D. 研究葛曼棋的接棒動作時可以將其看成質(zhì)點
2.已知A與B所受重力分別為GA=10N,GB=20N,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2,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3,如圖甲、乙所示。現(xiàn)在用大小為8N的力F,分別作用在A、B上,則各物體所受摩擦力的情況是( )
A. 甲圖中,A不受摩擦力,B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為8N的摩擦力
B. 甲圖中,A受2N摩擦力水平向右,B受地面的6N摩擦力水平向左
C. 乙圖中,A受2N摩擦力水平向左,B受地面的9N摩擦力水平向左
D. 乙圖中,A受2N摩擦力水平向左,B受地面的2N摩擦力水平向右
3.如圖,足夠長的光滑直桿AB和BC構(gòu)成一個支架,在豎直面內(nèi)放置,支架連結(jié)處為B,直桿AB、BC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θ1、θ2,輕質(zhì)小環(huán)P、Q分別穿進直桿AB和BC,兩根細繩的一端分別系在P、Q環(huán)上,另一端系在一起,其結(jié)點為O掛上小球后,繩子拉直后的長度分別為l1,l2,若兩細繩的張力大小相等。則( )
A. θ1不一定等于θ2,l1也不一定等于l2B. θ1不一定等于θ2,l1一定等于l2
C. θ1一定等于θ2,l1也一定等于l2D. θ1一定等于θ2,l1不一定等于l2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4分。
4.如圖,一位運動員在拔河時身體緩慢向后傾倒,在此期間運動員與地面的夾角θ逐漸減小,但仍保持平衡狀態(tài),腳與水平地面之間沒有滑動,繩子的方向始終保持水平。在運動員緩慢向后傾倒過程中( )
A. 地面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大小不變B. 地面對運動員的摩擦力大小不變
C. 地面對運動員的作用力大小變大D. 地面對運動員的作用力大小不變
5.如圖所示,輕繩a的一端與質(zhì)量為m1的物塊A連接,另一端跨過光滑定滑輪與輕繩b拴接于O點,與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的作用在O點,質(zhì)量為m2的物塊B恰好與地面間沒有作用力,已知θ=60°,定滑輪右側(cè)的輕繩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也為θ、重力加速度為g,當(dāng)F從圖中所示的狀態(tài)開始順時針緩慢轉(zhuǎn)動90°的過程中,結(jié)點O、m1的位置始終保持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m2=m1B. F的最小值為 3m1g
C. 力F先減小后變大D. 地面對物塊B的支持力變大
6.甲、乙兩車(均可視為質(zhì)點)在平直公路上沿兩平行車道同向行駛,兩車運動的xt?t圖像如圖所示(x為位移)。已知t=0時甲車在乙車前面30m處,在t=6s時兩車恰好相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中t1時刻兩車相距最遠
B. 兩車在t=43s時速度相等
C. 相遇時,兩物體的速度之差的大小等于14m/s
D. 乙車比甲車的加速度大4m/s2
7.玩具吊車的簡化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桿AB固定于平臺上且不可轉(zhuǎn)動,其B端固定一光滑定滑輪;輕桿CD用鉸鏈連接于平臺,可繞C端自由轉(zhuǎn)動,其D端連接兩條輕繩,一條輕繩繞過滑輪后懸掛一質(zhì)量為m的重物,另一輕繩纏繞于電動機轉(zhuǎn)軸O上,通過電動機的牽引控制重物的起落。某次吊車將重物吊起至一定高度后保持靜止,此時各段輕繩與桿之間的夾角如圖乙所示,其中兩桿處于同一豎直面內(nèi),OD繩沿豎直方向,γ=30°,θ=90°,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A. α一定等于β
B. AB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大小為 3mg
C. CD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大小為mg
D. 當(dāng)啟動電動機使重物緩慢下降時,AB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將逐漸增大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
8.如圖所示,一根輕質(zhì)細繩系著一個重力為G的小球,細繩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給小球施加一個拉力,使小球保持平衡。現(xiàn)保持該拉力的大小不變,緩慢改變該拉力的方向,細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的最大取值為θ。該拉力的大小為______;輕質(zhì)細繩對小球的拉力的最大值為______。
9.瓦房為中國常見的一種傳統(tǒng)建筑。如圖為一瓦房屋頂結(jié)構(gòu)的簡化圖,橫截面為圓弧的瓦片能夠沿著兩根相互平行的椽子勻速下滑,已知椽子間距離與圓弧的瓦片的半徑相等,平行的椽子與水平面夾角均為θ,瓦片質(zhì)量為m,忽略瓦片厚度,不計椽子的粗細,重力加速度為g,椽子與瓦片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處處相同,則椽子對瓦片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為______;椽子與瓦片間動摩擦因數(shù)大小為______。
10.如圖所示,一輛長為16m的公交車出站后做加速度大小為1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公交車先后通過地面上的兩條標線A、B,所用時間分別為4s和2s,則公交車的車頭剛到A點時的速度大小為______m/s;兩條標線A、B之間的距離為______m。
四、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0分。
11.某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裝置來研究彈簧彈力與形變的關(guān)系,設(shè)計的實驗如下:A、B是質(zhì)量均為m0的小物塊,A、B間用輕彈簧相連,A的上面通過輕繩繞過兩個定滑輪與一個輕質(zhì)掛鉤相連,掛鉤上可以掛上不同質(zhì)量的物體C,物塊B下放置壓力傳感器。物體C右邊有個豎直的直尺,可以測出掛鉤下移的距離。整個實驗中彈簧均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重力加速度g取9.8m/s2。實驗操作如下:
①不懸掛物體C,讓系統(tǒng)保持靜止,確定掛鉤的位置O,并讀出壓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0;
②每次掛上不同質(zhì)量的物體C,用手托住,緩慢釋放,測出系統(tǒng)穩(wěn)定時掛鉤相對O點下移的距離x1,并讀出相應(yīng)的壓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1;
③以壓力傳感器示數(shù)為縱軸,掛鉤下移的距離為橫軸,根據(jù)每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描點作出F?x圖像如圖所示。
由圖像可知:
(1)在實驗誤差的范圍內(nèi),可認為彈簧彈力與彈簧形變量成______(填“正比”、“反比”或“不確定關(guān)系”)。
(2)彈簧勁度系數(shù)k= ______N/m(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12.某活動小組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用一根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細線懸掛一小球,固定懸點O處有一傳感器可測出細線上的力。小球靜止在O點正下方的P點時,傳感器的示數(shù)為6N?,F(xiàn)對小球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小球緩慢上升,小球的運動軌跡如圖中的曲線PQ,當(dāng)小球運動到a點時,θ=53°,拉力大小為F1=8N,傳感器的示數(shù)為10N。在如圖2所示的方格紙上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拉力F1與小球重力的合力,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若得到______的結(jié)論。則驗證了共點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2)用一根輕質(zhì)的橡皮筋懸掛與(1)中相同的小球,小球靜止時仍在O點正下方的P點。對小球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小球緩慢上升,小球的運動軌跡如圖中的曲線PM,當(dāng)小球運動到b點(b與a、O共線)時,拉力大小為F2,理論上來說,F(xiàn)2 ______F1(填“=”、“>”或“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江蘇省揚州市新華中學(xué)高三(上)月考物理試卷(9月)(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福建省長汀縣第二中學(xué)高二(上)月考物理試卷(8月)(含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xué)年福建省廈門市高二(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